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幼儿园诊断式教研实录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2    阅读:

篇一:《幼儿园教研活动实录》

幼儿园教研活动实录

——以“小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

● 教研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3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姜治平

● 参加对象:小班组全体成员

● 活动实录:

主持人:

我给大家呈现了一个“老师,请你帮帮我?”的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老师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什么现在孩子越来越活跃了,而生活独立能力却越来越“疲软”了,今天我们就以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个话题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互动研讨:

计老师:

首先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靠一次两次就能达到教师预期效果的,孩子很容易忘记,例如:让孩子排队这个环节,为了让幼儿养成有序排队的习惯,我就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练习,上厕所练习、户外活动练习、吃饭练习,每一次老师都要不断重复排队的要求,幼儿才能一个跟着一个排队。

崔老师:

确实,对小班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件难事。有的时候,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一个要求,然而要在孩子身上达成的话,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就如刚才计老师提到的幼儿排队练习,我也在班上训练了很多次,但是效果总是不明显,我让孩子排一条直线,也就是纵向排队,孩子要么这里断开来了、要么那里挤在一起了、要么这里弯曲了、要么那里有几排了,真的是很费时间,很费精力。

主持人:

刚才两位老师结合了自己工作的实践,谈到了自己的困惑——孩子的排队练习,老师要让孩子排成一个直线的队形,我就在想,孩子理解什么是直线吗?如果孩子还没有直线的概念,那么我们老师是否首先要让孩子接受直线的概念呢?有了概念的内化,孩子才可能在行动上得以体现。

孙老师:

这倒是个问题的关键所在,转载自百分网,请保留此标记孩子还没有直线和曲线的概念之分,所以往往在排队的时候,排不整齐。幼儿园诊断式教研实录

● 教研活动时间:2006、6、15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朱立

● 参加人:全体教师

● 活动实录:幼儿园诊断式教研实录

主持人:在上次的教研活动中,我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班级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以这个案例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案例内容:凯凯是个行为问题较多的孩子,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老师,凯凯咬我了!”“老师,凯凯打人了”“凯凯下地用脚踹我了!……”;同时,也有很多的家长对老师提出要求:“别让我们的孩子和凯凯在一起玩!”“我们的孩子不能和凯凯坐在一起!”“凯凯不能睡在我的孩子旁边!”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通常都很为难,老师该怎么解决和处理呢?

教师互动研讨:

初老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像凯凯这样的孩子经常出现,我们也的确觉得比较难处理。我认为处理这种问题教师的导向作中很重要,因为在孩子们的管理中教师是起到主导作用的。首先老师不要过分强调凯凯的不足,在小朋友中间应当给孩子们适当的疏导,扭转小朋友对凯凯的印象和看法,多引导孩子们去主动与凯凯好好相处;其次,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导向工作,帮助家长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都是不同的,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和班级中的小朋友间产生的矛盾,相信老师能处理好这些问题。

张老师∶我非常同意初老师的想法,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要把握好方向,要关注凯凯这样的小朋友,积极与家长沟通。凯凯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已经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更需要我们教师的特殊关注,观察他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以教师对凯凯的关注来启发诱导其他孩子,帮助他们认可凯凯小朋友,进而帮助凯凯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于凯凯经常伤害小朋友的行为教师应主动与凯凯的家长联系,就一些具体的事情进行沟通,反映孩子的现实表现,争取家长的共同教育;对于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教师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细致地做好工作,多讲一些

具体的事宜与家长交流使他们主动地将关注的目标从凯凯小朋友的身上转移到具体的事情上,就事论事。

刘老师:我的想法与初老师和张老师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教师正确引导和关注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更多地去挖掘深度的原因,由于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是非观念的建立是不完全的,因此我们应从找到凯凯小朋友产生这些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入手,从根本挖掘坏习惯形成的原因,以方便教师选择有效的方式去帮助他,教育他。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师都就案例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她们三个人的意见是基本一致的。幼儿园的教育应面向全体,坚持正面教育,因此这三位老师的观点很明确教师要积极引导,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特殊的关注凯凯这样的孩子,正确的引领和疏导其他孩子对凯凯的反感,使他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而不是越来越被排斥。我们每位老师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都遇到过与凯凯类似的小朋友,那么实践中你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呢?希望能与大家交流一下:

傅老师:我来说说吧,我从事幼教工作这么多年来遇到的像凯凯这样的小朋友真的是很多,我感觉有个办法是比较实用的:我感觉班级中凡是像凯凯这样行为问题多的孩子他们大都比较聪明,而且他们的打人现象多属于无意识的动作,虽然行为问题比较多,教师抓住凯凯小朋友身上某一方面的优点,让全班的小朋友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和了解凯凯,让他为班级的小朋友做事情,为集体服务,或者请他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地在集体中表扬凯凯,这样既帮助他在集体中树立威信同时也有效的控制了凯凯与其他小伙伴发生矛盾的机会,这么多来我觉得这种方法对问题儿童的处理上是很有效的。

篇二:《幼儿园教研实录》

幼儿园教研活动实录

——以“小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

● 教研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4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王敏

● 参加对象:小班组全体成员

● 活动实录:

主持人:

我给大家呈现了一个“老师,请你帮帮我?”的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老师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什么现在孩子越来越活跃了,而生活独立能力却越来越“疲软”了,今天我们就以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个话题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互动研讨:

程老师:

首先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靠一次两次就能达到教师预期效果的,孩子很容易忘记,例如:让孩子排队这个环节,为了让幼儿养成有序排队的习惯,我就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练习,上厕所练习、户外活动练习、吃饭练习,每一次老师都要不断重复排队的要求,幼儿才能一个跟着一个排队。

张老师老师:

确实,对小班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件难事。有的时候,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一个要求,然而要在孩子身上达成的话,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就如刚才程老师提到的幼儿排队练习,我也在班上训练了很多次,但是效果总是不明显,我让孩子排一条直线,也就是纵向排队,孩子要么这里断开来了、要么那里挤在一起了、要么这里弯曲了、要么那里有几排了,真的是很费时间,很费精力。

主持人:

刚才两位老师结合了自己工作的实践,谈到了自己的困惑——孩子的排队练习,幼儿园诊断式教研实录

老师要让孩子排成一个直线的队形,我就在想,孩子理解什么是直线吗?如果孩子还没有直线的概念,那么我们老师是否首先要让孩子接受直线的概念呢?有了概念的内化,孩子才可能在行动上得以体现。

龚老师:

这倒是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孩子还没有直线和曲线的概念之分,所以往往在排队的时候,排不整齐。

主持人:

对于小班的孩子,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要适应集体生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刚才程老师讲到了利用孩子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练习,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虽然排队这是个简单的规则,但是,我们也是要让孩子在有兴趣的情感氛围下自然接受规则意识,让孩子主动获得,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老师们还有其它的策略吗?

宋老师:

我觉得,孩子来到幼儿园,首先一定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这是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开始有序活动的第一步,记得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刚上幼儿园还小,情绪还不稳定,所以不大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习得,也觉得只要孩子不哭不闹,慢慢来吧,不着急的,但后来我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不可龋因为我发现,在我组织孩子集体活动时,总有孩子进进出出的,一会儿要小便,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我抱,这个时候,我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班级常规有问题了。这是我工作第一年的感受,所以工作第二年开始,我就在班级常规方面做了很大的实践,比如我要让孩子养成举手的习惯,那我就有时候一个星期就抓孩子的举手问题,一个星期不行,那就两个星期,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效果还是蛮好的。

张老师:

刚才宋老师说的方法我感觉也很有一番道理,班级常规一定要抓好,不抓好,老师的活动多半是很无效的,有了一些不要听的孩子,或者是有的孩子课堂常规不好,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倾听,我觉得教师在培养孩子课堂常规时,采用恰当的引导方式是很重要的,我一般以正面引导为主,我以班上上课认真的孩子为榜样,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上课眼睛亮亮的,就引导其他孩子效仿;比如有的孩子坐得稳稳的,我会及时表扬他;比如有的孩子上课举手积极,我也会引发其他孩子给予响亮的掌声……,孩子是喜欢听好话的,也很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些方法还是满可行的。

幼儿园教研活动实录

——以教育案例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

● 背景:依据我园本学期的教研计划,我们的教研活动更侧重于关注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事件开展以案例研究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活动。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入手,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为教师提供展开教师间互动研讨与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总结。 ● 教研活动时间:2012、3、16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王敏

● 参加人:全体教师

●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上次的教研活动中,我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班级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以这个案例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案例内容:凯凯是个行为问题较多的孩子,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老师,凯凯咬我了!”“老师,凯凯打人了”“凯凯下地用脚踹我了!……”;同时,也有很多的家长对老师提出要求:“别让我们的孩子和凯凯在一起玩!”“我们的孩子不能和凯凯坐在一起!”“凯凯不能睡在我的孩子旁边!”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通常都很为难,老师该怎么解决和处理呢?

教师互动研讨:

车老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像凯凯这样的孩子经常出现,我们也的确觉得比较难处理。我认为处理这种问题教师的导向作中很重要,因为在孩子们的管理中教师是起到主导作用的。首先老师不要过分强调凯凯的不足,在小朋友中间应当给孩子们适当的疏导,扭转小朋友对凯凯的印象和看法,多引导孩子们去主动与凯凯好好相处;其次,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导向工作,帮助家长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都是不同的,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和班级中的小朋友间产生的矛盾,相信老师能处理好这些问题。

杜老师∶我非常同意车老师的想法,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要把握好方向,

要关注凯凯这样的小朋友,积极与家长沟通。凯凯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已经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更需要我们教师的特殊关注,观察他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以教师对凯凯的关注来启发诱导其他孩子,帮助他们认可凯凯小朋友,进而帮助凯凯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于凯凯经常伤害小朋友的行为教师应主动与凯凯的家长联系,就一些具体的事情进行沟通,反映孩子的现实表现,争取家长的共同教育;对于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教师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细致地做好工作,多讲一些具体的事宜与家长交流使他们主动地将关注的目标从凯凯小朋友的身上转移到具体的事情上,就事论事。

龚老师:我的想法与车老师和杜老师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教师正确引导和关注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更多地去挖掘深度的原因,由于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是非观念的建立是不完全的,因此我们应从找到凯凯小朋友产生这些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入手,从根本挖掘坏习惯形成的原因,以方便教师选择有效的方式去帮助他,教育他。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师都就案例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她们三个人的意见是基本一致的。幼儿园的教育应面向全体,坚持正面教育,因此这三位老师的观点很明确教师要积极引导,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特殊的关注凯凯这样的孩子,正确的引领和疏导其他孩子对凯凯的反感,使他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而不是越来越被排斥。我们每位老师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都遇到过与凯凯类似的小朋友,那么实践中你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呢?希望能与大家交流一下:

于老师:我来说说吧,我从事幼教工作这么多年来遇到的像凯凯这样的小朋友真的是很多,我感觉有个办法是比较实用的:我感觉班级中凡是像凯凯这样行为问题多的孩子他们大都比较聪明,而且他们的打人现象多属于无意识的动作,虽然行为问题比较多,教师抓住凯凯小朋友身上某一方面的优点,让全班的小朋友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和了解凯凯,让他为班级的小朋友做事情,为集体服务,或者请他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地在集体中表扬凯凯,这样既帮助他在集体中树立威信同时也有效的控制了凯凯与其他小伙伴发生矛盾的机会,这么多来我觉得这种方法对问题儿童的处理上是很有效的。

程老师:刚才于老师的做法我感觉非常有道理,对待班级中的特殊儿童教师本身要从内心里接受这样的孩子,采用恰当的处理方式很重要,所以我非常同意

傅老师所说出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凯凯那些小朋友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非常喜欢帮助别人,有的孩子非常爱劳动,有的孩子绘画非常好,作为老师我们总能找到他们身上那一点点的闪光之处及时扑捉到问题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引导全班孩子去关注凯凯优秀的一面,淡化凯凯身上的不足之处,孩子们就会慢慢接受凯凯的,那么相应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孩子们不;告凯凯的壮,不再描述凯凯的总总不足,家长也就自然的接受了凯凯这样的孩子。

主持人:于老师刚才将自己多年来实践中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了,程老师也与于老师的观点非常相似作了一些补充。我想两位老师的观点都强调了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最恰当的方式利用和发挥他们的闪光点让他有事可做,使凯凯在集体中得到更多的赞扬和支持,树立他在集体中的威信,同时也很巧妙的控制了凯凯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那么其他的老师面对凯凯这样的小朋友你还有些什么不同的想法或做法呢?

李老师:我觉得像凯凯这样的小朋友他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问题行为主要是孩子不会与小伙伴交往和相处,就像傅老师所说得在幼儿园中的孩子很少会是真正去打人的,我认为他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和经验。因此教师要关注孩子是否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刚才前几位老师的观点都是从关注凯凯入手,去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他,我的想法是作为老师我们除了关注凯凯以外,也可以换个角度从关注被攻击的孩子入手,教师可加倍的关心和呵护受到攻击的孩子,对凯凯小朋友采取冷处理,用行动去发出暗示,让凯凯自省,进而去主动地克服自己的行为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当然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教给孩子一些与他人相处的技能和方式等,我觉得换个角度去处理也会获得好的结果。幼儿园诊断式教研实录

王老师:我的想法与李老师的观点比较相似,我认为凯凯的问题是在于他不具备与人交往的技能,缺少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因此,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有计划地、适时地交给凯凯一些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比如:如何向小朋友借东西,如何与小朋友共同的玩玩具,怎样表达自己对小伙伴的喜爱,用什么样的语言跟小朋友交流会让大家接受等等……;孩子在有了一定的交往经验后相信会帮助凯凯融入到小朋友之中的;那么对于家长们的反应,我觉得教师应多于家长沟通,请他们做心理换位思考,将凯凯换位为自己的孩子,多体谅和理解老师的工

篇三:《诊断问题 聚焦提升——记跟进式幼儿园园本教研指导》

诊断问题 聚焦提升——记跟进式幼儿园园本教研指导 作者:周立莉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育研修室 上传时间:2014-09-24 随着当前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园面临教师队伍年轻化现状所带来的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园本教研成为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与最可行的途径。然而,幼儿园的快速发展也带来管理队伍年轻化的趋势,新上任的业务干部虽然重视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作用,但缺少有效组织园本教研的经验和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区开展了针对幼儿园发展需求的跟进式教研指导工作,力求引领幼儿园业务干部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努力把幼儿园建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带着这样的指导目的,我们走进了海淀区蓟门里幼儿园的园本教研。

海淀区蓟门里幼儿园是一所准备申报一级一类的街道园,所有教师都是聘任制,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而有活力,热情又积极上进。她们的园本教研工作是在业务园长指导下由年轻的教研组长承担。教研组长由于刚承担教研管理工作不到一年,因此对园本教研的内涵和实质理解不深,组织教研活动的经验不够丰富。我们教研员对蓟门里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跟进指导共实施了五次,包括三次观摩教研现场指导和两次教研活动前的备课指导。指导的重心在于帮助她们诊断教研现状中的主要问题,聚焦教研管理者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跟进蓟门里幼儿园的三次教研活动后的变化形象地描述为从收纳筐到多层收纳盒的过程。

第一次教研,美丽的收纳筐

之所以将她们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比喻为收纳筐,是源于观摩后的整体感受。这次的教研活动是以组织教师观摩小班阅读活动及活动后研讨为主要内容。整个研讨活动氛围很热烈,教师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涵盖了很多讨论点,有“小班自主阅读的常规如何培养?”“活动的目标制定是否适合?”“活动的结构是否合理?”“教师的提问如何?”“运用了哪些教学策略?”„„一个多小时下来,看似热烈的研讨活动只是教师间你说我说的平行交流,缺少的是教师经验的提升。这就像我们评价一个教师的教育活动,如果看到幼儿在短短三十分钟的活动中经验获得提升,我们就评价活动为有价值。一个教研活动也应以促进教师的经验提升为目的。

通过分析,我们帮助她们诊断出三个主要问题:一是缺少细致的教研方案做支撑;二是模糊了本次教研的目标和重点;三是忽视了教师专业能力和经验的提

升。出现这样的问题,背后的原因是教研组织者对教研活动本质的认识不够,对教研活动组织的经验不足,特别需要手把手的引领。诊断出问题后,我们对其提出改进建议,要让教研活动有目标、有结构,需要精心设计下一次的教研方案。可尝试以下做法:首先要抓准教师组织阅读活动的共性问题,来确定当次的教研目标;其次要围绕目标设计合理的教研活动,推进结构以引领教师互动与交流;三是要分析教师已有经验和理论水平,预设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教师反思提升;最后要设计观摩活动记录表,引发教师有重点地思考。

第二次教研,有隔断的收纳盒

针对以上改进建议,我们以面对面指导的方式与蓟门里幼儿园进行了共同备课,特别针对第二次教研活动方案和教师观摩活动记录表进行了指导。在现场教研的观摩中,我们发现教研过程的确有了很明显的改变,主持人的思路清楚了,目标明确了,重点突出了,提问也变得有针对性了,但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新问题:研讨氛围积极主动本是教研现场的亮点,调整过后的氛围怎么不热烈了?而且明显感觉到教师们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反应淡漠,好像没的可说了。整个教研活动的研讨过程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看到这样的活动现场,我们教研员也马上反思自己的指导行为,并请教研组长在下面了解教师针对教研活动中的提问和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有哪些真实的感受。通过对教师反馈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问题的原因。

首先,老师之所以讨论不起来是因为主持人的提问教师没有准备,临时思考又想不出什么,没有把握所以不说话。其次,观摩记录表的使用让老师无所适从,老师们反映说表格内的内容比较多,一边看活动一边写也记不了太多,不知道什么该记什么不该记。另外我们也发现,主持人对教研程序的高控制让老师没有了思考的时间,经常是抛出一个问题,不等教师们展开讨论就赶快收口小结,进入下一个话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再次提出了四条具体的改进建议。

1.关注教师的原有经验和不同水平,提前充电,让教师有话敢说——提前引导教师自学相关理论。

在教研活动组织过程中,很多管理者有这样的困惑,即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教师的原有经验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教师的原有经验,是伴随着教师的受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逐渐形成的,教师的学习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新的经验。

我们要重视教师的原有经验,只有了解教师的原有经验,才能激发教师的主动学习。“教师的主动学习是一个以自身原有经验为基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不断主动建构新经验的过程,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因此,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之前,让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教研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将理论、观念与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对接,带着自己的经验和困惑、问题参加活动,能有效激发教师参与研讨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2. 关注教师的参与感受,及时调整支持性材料,让教师有话想说——调整记录表使之便于操作。

在很多教研活动中,往往以教学活动的观摩作为研究的载体,现场看,看后评。一次教学活动包含的关键点很多,教师在看的过程中如果不了解所看内容与本次教研讨论的关系,看就变得盲目,在看后的研讨活动中也很难把握重点。教研组织者可以为教师设计与本次教研主题相关的观摩活动记录表,引导教师在看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边看边思考,既为之后的教研讨论做准备,又便于主持人有侧重地将研讨深入进行。

3.关注教师的表现,适时分解重点提问,引导教师有话能说——让提问更明确并有层次。

在教研组织的过程中,主持人在围绕教研目标提出问题时,要细致观察教师的反应,如教师的表情、眼神、状态,以此分析教师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当发现教师出现茫然、不语、低头等消极状态时,主持人需要快速灵活地调整提问的方式,如将问题换一种说法表述出来,或将问题化解成递进式的小问题,让有层次的问题引领着教师一步一步去逐一解决,从而提高教研的效果。

4.关注教师的发展差异,引发教师的反思意识,让教师有话爱说——鼓励观点、肯定想法、借鉴经验。

为使教师在自己专业成长的不同时期都能够获得适宜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教研能力,我们有必要采取分层培养的管理制度。首先可以通过访谈、问卷以及案例分析等,认真辨析每位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新手型、经验型、骨干型教师三个层次,并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使教师对自己也有准确的专业发展定位;其次,在各个管理层面如业务学习、教研活动、教学评优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不同的管理支持,如将教育活动评价由“统一”改为“分层”,结合教师的工作年限和最近发展区,采用评价指标相同但评分标准不同的评价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找到自我评价的“坐标轴”,为其在实践中自主开展教学研究和理性反思明确方向。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调整,试图实现对教师多角度的关注,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本质。

第三次教研,多层的收纳盒

在与蓟门里幼儿园进行第三次教研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调整和改进让教研活动呈现出多结构、多层次的状态。这一次的教研活动让我们非常激动,在整个教研过程中切实看到了有目标、有重点、有层次、有提升。教研现场呈现出的形式灵活、气氛热烈、思想碰撞、全员参与的状态也让我们非常感动。在蓟门里幼儿园业务园长的体会中提到:现在的教研活动能将《纲要》和《指南》作为理论依据研孩子;能先设计详细的活动方案,再开展教研活动,评课时引导教师们要带着问题去听,根据观察来评,逐步击破教学中的难点,让教育教学理

念在实践中逐步生根、发芽、长叶;提倡教师以自身教育实践和孩子的发展为核心,提高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和教育实践的驾驭能力。

看到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变化,看到幼儿园业务管理者在跟进式指导中专业能力的提升,感受到幼儿园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我们教研员莫大的幸福。教研员作为理论与实践对接的桥梁,有效地支持了园所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我们服务于园所、服务于教师的根基所在。

编辑:cicy

篇四:《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篇一: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时间:2012年2月25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李燕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王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赵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

篇五:《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

[篇一:幼儿园学期教研活动总结]

依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我园圆满完成了学期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与以往相比搞出了成绩,获得了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日趋规范

1、规范体现在计划的制定上。

在计划的制定上我们采取了“逆向性”原则,即:计划的制定由下而上,从基层中搜集、挖掘问题。学期初保教室便组织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广泛争取老师意见,然后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学期计划,该计划具有从群众中来,立足于实际,可操作性强,粗线条定目标的特点,而且能通过让老师参与计划的制定,达到从支持教研。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从明确方向的目的。面在每次考古内容的确定上,保教室更是精准求精,化”的布局观点,给我们指出了幼儿园的设计是为了孩子的成长需要,而不是为了迎合上级的喜好。为了创设良好的班级面貌,各班都纷纷行动起来,每个教室都体现出了不同的装饰风格,各班都添设了活动角,教师们亲自动手制作活动道具。放弃了休息时间制作了“水果”“蔬菜”“糕点”等栩栩如生的模型,使许多区域活动都能热火朝开地开展起来。如:大班开设的医院、肯德基,中班开设的超市等区域活动角。“一切为了孩子”这是写在无数幼儿园大门口的一句口号,随着<纲要>的实施,我们幼儿园的全体教师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之推广与深化。

十二月份,我园又开展了园本会课活动,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如大班薄晓红老师的社会课“我该怎么办?”,教师的讲解委婉、亲切;语言富有启发性,材料准备充分,能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引起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她通过提问、谈话、讲解、做判断题、游戏活动等多种手段,让幼儿身临其境,幼儿既动手又动脑,使课的目的的达成变得轻松自如,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幼儿被课的精彩所吸引,连“开个小差”都忘了,一堂课下来,她们兴奋不已,可以想象他们在今后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肯定能随机应变,不再惊慌无助。

本学期我们还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市教委举办的音乐、美术学科的培训与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们的基本功都得到了巩固与提高,学到了不少本领。十一月份,我园举行的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承蒙学校领导的关心,为我们请来了太仓市音乐界的权威人士杜老师,她为我们讲解了钢琴的演奏方法与自弹自唱的配合等音乐知识,使我们受益非浅,钢琴弹奏成为教师们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许多时候,我们都能聆听到美妙的钢琴曲。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教师们边工作边学习,但是每个人都会感到充实又快乐。

以上是我园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下学期将一如既往,争取让我园的幼教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