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送远杜甫赏析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4    阅读:

篇一:《杜甫送 远 赏析》

河北省沙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高江海 054100

送 远

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赏析:送远杜甫赏析

本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离开秦州时所作。安史之乱发生后,诗人携带妻儿四处奔波,在战火纷飞时刻,他又离秦州而入蜀道,到处颠沛流离。在和亲朋离别时虽然同声“一哭”,但没有一个人能够以诗文相送,以寄别离之情,因此使得别离更为凄凉。诗人为了自壮“行色”,于是在和亲朋分手之时写下了这首诗歌。

一、粗笔勾勒场景

首句作者以提问开篇,“带甲”写出了全副武装的战士,“满天地”是说遍地皆兵。“君”是指诗人自己。作者向自己发问:在兵荒马乱之际,为何在此刻“远行”?这一问便让读者感受到,离乱之际,远行更是心酸。“亲朋”二句写出启程时情景:亲友同声痛哭,此时一别,不知何时能够相逢,前途很难预测。对此诗人则无言地跨上“鞍马”,告别孤城秦州远去。此时,一边有声的痛哭,一边无声的饮泣,那悲凄之状跃然纸上。

二、借物以表别情

诗人借助于草木万物来表达别后之情。“草木”“关河”点出了远行的时间和征途的感受。“草木”零落 ,时入岁暮,“关河”之上“霜雪”飘洒,冷清凄惨,写出了辞别亲友后途中所见。旨在表现旅途的艰辛“别离”二句是回忆亲朋相送的情谊。与亲朋“别离”,虽“已”成“昨日”,但由于感念难忘,仿佛就在今天,那种依依而别的情景历历在目。由此可“见”,“古人”殷殷惜别,是有深“情”厚意的 。

三、句句透出感慨

诗以“送远”为题,写出了送别以及别后的整个过程。在兵荒马乱中离别,极言环境之恶劣;亲朋相送,可见离别场面之悲壮;关河冷清写出前景之凄惨;眼前故人情,给世人以心灵之慰藉。从这首诗歌来看,前四句应是“从道中追写起身时之情事”,后四句是“因就道而作”之缘由。字字都是作者亲历,句句透析出感慨,诗人那忧国忧民之情也暗藏其中。无怪乎沈德潜极赞此诗开头是“何等起手”,浦起龙更用“感慨悲歌”四字盛誉前四句。

临江仙

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

陈与义送远杜甫赏析送远杜甫赏析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篇二:《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杜甫《送远》审美赏析》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杜甫《送远》审美赏析

杜甫的《送远》是乾元二年(759)离秦州时所之作。诗歌表现了诗人远行后的孤独与寂寞,也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全诗如下:

送远杜甫赏析

带甲满天地,

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诗歌首联写道:“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带甲”即全副武装的战士。“满天地”意即遍地皆兵。诗歌开始就描写了到处都是全副武装的战士,可以说,诗人用极有力度的笔墨,描写了一种威武的场面。这不但描写了威武雄壮的场面,同时也暗示了时代背景——安史之乱的时代。接着下句写道:“胡为君远行。”“君”这里是指诗人自己。“胡为”即何为,为什么。 如,《诗·邶风·式微》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一句是诗人向自己发问。意思上是说,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为何还要“远行”?这里,不但照应了标题,也说明了事件(送远)。

接着颔联写道:“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一”即同一。“尽一哭”就是同声哭泣。这里上承“远行”而来。上句写“远行”前“亲朋”送别的情景。你看,诗人要远行了,亲友同声痛哭,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下句写诗人骑马告别。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无言地跨上鞍马。可以说,此时此刻诗人内心伤感是不言而喻,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凄凉。离别,在古代来说,也许就是永别,特别是又在兵荒马乱的时候,生死难卜。无奈啊,诗人已经是含着眼泪,告别孤城秦州而远去。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一边有声的痛哭,一边无声的饮泣,真是悲凄之状如在眼前。

接着颈联一,写道:“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这里点出远行的时间和征途的感受。上句是说,“草木”零落,时入岁暮。下句是说,“霜雪”飘洒,关河冷清。其中,诗人用了“霜”、“雪”、“清”三个意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岁月晚”的情景。当然,这也是诗人在远行途中所见。远行之途是如此寒冷,除了自然气候外,也与心境有关。真可谓是景语,也是情语。

于是,诗人在尾联写道:“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这两句又回到对亲朋相送的情谊的回忆之中,集中抒发了自己孤苦伶仃的感受。上句说,与亲朋“别离”虽“已”成“昨日”,下句说,由此可“见”“古人”殷殷惜别之情。这两句联系起来看,“昨日”离别,而今就产生孤独与思念之情。这里,诗人通过“亲朋”的深情与厚意,来反衬了离开“亲朋”之后的孤独寂寞。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远在他乡所感受到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世风。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艺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前后照应,形成一体。其次,场面细致,感人至深。再次,虚实结合,增强抒情效果。第四,对比描写,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篇三:《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杜甫《送远》审美赏析》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杜甫《送远》审美赏析 古文诗歌阅读

0523 1400

杜甫的《送远》是乾元二年(759)离秦州时所之作。诗歌表现了诗人远行后的孤独与寂寞,也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全诗如下:

带甲满天地, 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诗歌首联写道:“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带甲”即全副武装的战士。“满天地”意即遍地皆兵。诗歌开始就描写了到处都是全副武装的战士,可以说,诗人用极有力度的笔墨,描写了一种威武的场面。这不但描写了威武雄壮的场面,同时也暗示了时代背景——安史之乱的时代。接着下句写道:“胡为君远行。”“君”这里是指诗人自己。“胡为”即何为,为什么。 如,《诗·邶风·式微》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一句是诗人向自己发问。意思上是说,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为何还要“远行”?这里,不但照应了标题,也说明了事件(送远)。送远杜甫赏析

接着颔联写道:“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一”即同一。“尽一哭”就是同声哭泣。这里上承“远行”而来。上句写“远行”前“亲朋”送别的情景。你看,诗人要远行了,亲友同声痛哭,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下句写诗人骑马告别。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无言地跨上鞍马。可以说,此时此刻诗人内心伤感是不言而喻,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凄凉。离别,在古代来说,也许就是永别,特别是又在兵荒马乱的时候,生死难卜。无奈啊,诗人已经是含着眼泪,告别孤城秦州而远去。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一边有声的痛哭,一边无声的饮泣,真是悲凄之状如在眼前。

接着颈联一转,写道:“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这里点出远行的时间和征途的感受。上句是说,“草木”零落,时入岁暮。下句是说,“霜雪”飘洒,关河冷清。其中,诗人用了“霜”、“雪”、“清”三个意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岁月晚”的情景。当然,这也是诗人在远行途中所见。远行之途是如此寒冷,除了自然气候外,也与心境有关。真可谓是景语,也是情语。 于是,诗人在尾联写道:“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这两句又回到对亲朋相送的情谊的回忆之中,集中抒发了自己孤苦伶仃的感受。上句说,与亲朋“别离”虽“已”成“昨日”,下句说,由此可“见”“古人”殷殷惜别之情。这两句联系起来看,“昨日”离别,而今就产生孤独与思念之情。这里,诗人通过“亲朋”的深情与厚意,来反衬了离开“亲朋”之后的孤独寂寞。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远在他乡所感受到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世风。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艺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前后照应,形成一体。其次,场面细致,感人至深。再次,虚实结合,增强抒情效果。第四,对比描写,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篇四:《送远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送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诗词全文如下: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送远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译文]
本诗歌运用了白描手法将浓浓的离别情写的入木三分,用浓浓的情谊来衬托尘世的悲凉和离别的那份无奈孤寂的心境。对社会当时的衰败景象看的非常透彻,对人情冷漠的无限感慨。用“岁月晚”,“霜雪清”将诗歌的基调定的非常幽静,清雅。同时,凸显了世人独有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鉴赏]
杜甫在战火纷飞的时刻,离秦州,入蜀道,却并无一个明确的目的。离别时虽然亲朋同声“一哭”,却无人以诗相送,情景是颇为凄凉的。送远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为了自壮“行色”,

篇五:《九日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九日>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九日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鉴赏]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九日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