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纳兰是什么意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01    阅读:

篇一:《纳兰的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

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

处浓。纳兰是什么意思?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

断肠。

茫茫碧海,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

始从。

篇二:《唯美的纳兰诗词

唯美的纳兰诗词,忍不住收藏了!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换玉旁)。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

丛认取双栖蝶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

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纳兰是什么意思?

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江城子-咏史】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依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蝶恋花-出塞】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沁园春】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冰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蛾眉遗冢;销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纳兰是什么意思?

【水龙吟-题文姬图】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女。

【浣溪沙】

篇三:《纳兰心事有谁知》

纳兰心事有谁知

纳兰心事有谁知(一)我是人间惆怅客

北京后海宋庆龄故居里,有两棵明开夜合花,那是三百多年前,由一位少年公子亲手栽种的。他的父亲是一代权相纳兰明珠,康熙皇帝是他的表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贵的相门公子,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谜团。

为什么他出身豪门,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而留在人世间的词作却充满了无尽的惆怅之情?“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性德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并很快成为康熙皇帝身边最亲近的红人。然而,对于如此荣耀的地位与处境,他为什么会极力地排斥甚至鄙视,人在朝廷,却心在“江湖”?

纳兰一生用情极深,对生命中先后出现的三名女性倾尽了所有的爱,最后她们为何却又纷纷离他远去?留给纳兰的只有彻骨之痛。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面对大喜大悲的坎坷经历,纳兰的心就像是一碗黄连熬成的苦汁,苦不堪言,并最终为情所累,生命在三十一岁这年戛然而止,犹如苍穹中划过的流星,短暂而震撼。纳兰是什么意思?

纳兰性德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珍世佳作,梁启超说他是“清初学人第一”。国学大师王国维更是盛赞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那么,纳兰性德为什么能赢得后人如此的青睐?通过读他的词,我们又能看出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清朝最有传奇色彩的词人,他给自己的评价是惆怅。“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他对人间伤心事有特殊体会,这是清初第一才子纳兰性德。先讲个小故事。乾隆末年,有小说悄悄流行。就是《红楼梦》,据说当时抄本可以卖到几十金。今天还有十一种之多。我要讲的是这书与纳兰性德的关系。发现二者关系的是乾隆皇帝。乾隆晚年时和砷拿来《红楼梦》给乾隆看,乾隆感叹说是明珠家的事。这是纳兰明珠,是康熙朝的名相。为什么乾隆这样认定呢?清代许多人认为贾宝玉的原形是纳兰性德。“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之子,名成德,字容若。”(清俞樾《小浮梅闲话》)纳兰与《红楼梦》有没有关系呢?我个人觉得这是小说,是允许虚构的。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我们不能随便下断语,但二者间至少有许多相似之处。纳兰到底有什么身世?乾隆为什么认定是他家的事?三百年过去了,纳兰的名气越来越火爆。纳兰的故事还不断拍成电影电视。纳兰迷亲切称之为公子。.

(纳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什么魅力?为什么许多年轻人喜欢他

呢?)我给他的魅力归纳四句话:相门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清初第一才子;千古伤心词人。相门翩翩公子指他出身高贵,京城缁尘,琐事多。故居在西城区什刹海的后海。今天仍然相当繁华,故居在今天的宋庆龄故居。有恩波亭,据说在当年的渌水亭故址上建造的。当年,纳兰在这儿宴饮。今天还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的富贵与风流。“乌衣门第”,本来指南京的乌衣巷,本是大家族聚集处。乌衣巷指的是王谢家族集居处。纳兰是认为自己与王谢家相比的地方。王导谢安是当时著名的宰相,纳兰的父亲明珠能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呢?我认为不亚于东晋

的王谢两家的。纳兰明珠是当时的名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往上推,更不得了。这是满洲正黄旗。纳兰属于海西女真,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女真,当时孟古格格嫁给了努尔哈赤,后来生下皇太极,尊她为孝慈高皇后,纳兰的曾祖父与康熙的曾祖母是亲兄妹。我们可以看到纳兰族的尊贵。

(纳兰明珠担任内务府总管、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博,在相长达二十年,为康熙立下大功,一直权倾朝野。纳兰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纳兰出生在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同一年,早八个月康熙出生。康熙只比他大八个月,后来亲点他为自己的贴身保镖。除了对纳兰的肯定,也可能是潜意识里对表兄弟有天然的亲情在里面。可是,这个公子一生充满惆怅。这位相门公子怎么充满惆怅?这就要说到,纳兰的第二个特点,江湖落落狂生。奇怪的是他偏偏对自己的贵族门第一点不在乎,江湖指的是与在朝相对的在野。父亲是在朝的高官,纳兰就是时刻想流浪江湖的隐士,有证据。纳兰在信中写过:“人各有情,不能相强,使得为清时之贺监,放流江湖。”不学东方朔,要学贺知章。贺知章选择告老还乡,唐玄宗苦留不住,派了太子率大臣们专门贱行。东方朔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有才华,可惜的是汉武帝把他当作俳优来牛看待。只能是毫无独立人格的弄臣。我们就明白纳兰的选择,不愿意毫无人生自由,希望像贺知章做个狂客。纳兰不仅在文字里这样表现,实际行动也是这样。纳兰性德的朋友是“皆一时俊升,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不是富家子弟,是江湖文人。像顾贞观就是这样的文人。还有遗民文人。纳兰的朋友竟然有许多不愿意与清合作的遗民文人。纳兰没有在乎这种交往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他身在相门,心向江湖,落落寡合。这是他一生最大矛盾,与最大悲剧。三是清初第—才士,贾宝玉在书中是“愚顽怕读文章”的人,有小才,与妹妹们写诗,总落在后面,而纳兰性德是清初第一才士。 (仅仅凭借写词的才华就能评价他是清初笫一才士吗?杨雨老师的这个说法的根据是什么呢?)我说公认,是说明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认为。有三大证据:—是专家认可,二十世纪有名的国学大师梁启超与王国维都有经典评价。梁启超评价是“清初学人第一”,作为学者达到无人企及的地位。王国维都承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能与北宋词人相媲美的只有一个人。有人认为研究纳兰的称为兰学。可以看出在学术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二是传世之作。在十九岁时,就开始编印了《通志堂经解》,二十二岁时完成,有一千八百多卷,共一百四十多种。这是学术界备受瞩目的新秀,文学创作是诗词文兼工。有三百多首词与诗,三十一岁的短暂生命留下这么宝贵的遗产。在民间受欢迎吗?三是粉丝团庞大。百姓心中受欢迎看一首诗,写这首诗的是曹寅,与纳兰是文友。“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这是纳兰的词集名字。说明他的词当时是无人不传唱。这是不是互相吹捧?还有许多证明。当时传写,遍于村校邮壁。连小学校旅馆的墙上都在题写。只有北宋的词人柳永可以比。纳兰的词也达到这样的井水吃处,无不争唱的地步。二人的词还传到国外,朝鲜有评价,“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这是第三个特点。四是千古伤心词人,几百年后,在民间还有庞大的粉丝团,那么他的词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纳兰的词到底有什么特点,后人会如此喜欢呢?)我个人总结四个特点,一是真情,情感特别充沛,容易引起强烈共鸣。二是自然,像“人生若只如初见”,读来似乎天然。自然是表现特点。王国维说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三是追忆,纳兰似乎总在往事的回忆中。追忆是基本思路。四是伤心,很

多人都这样评价,“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我们读来,也会被感染,甚至也不忍读下去。这样的出身相门的翩翩公子,应该生活在温柔富贵乡,却有人生几大悲剧。一是仕与隐的矛盾,二是三次爱情的悲剧,初恋的失败、与卢氏的婚姻、与沈宛的爱情。许多词是为初恋写的,后来这段恋情夭折了,第二次最令他一生忠情的是卢氏,婚姻只三年,卢氏难产去世了。许多悼亡词是为她而写的。纳兰的词对她的追忆成了后半生的爱情主旋律。卢氏去世后,爱情生活是长期的空白,直到与沈宛相遇,才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向往。纳她为外室,不过很快发现爱情不能替代,只有卢氏是唯一爱情,任何人不能替代。最后以痛苦结束。了解了他一生悲剧人生,我们才体会到他词中的痛惋。纳兰三十一岁的生命在清的文坛上像流星一样划过。纳兰因病去世,正是妻子死后八年的日子。卢氏去世八周年的忌日里,他追随妻子去世。我想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纳兰不会再伤心了,可以与爱妻卢氏永远厮守在一起了。他的词为人们留下伤心的理由。情感的共鸣是没有时空阻隔的。

纳兰心事有谁知(二)多情自古原多病

纳兰出身相门,有着他人无法企及的富贵和才华,但拥有锦衣玉食物质生活的纳兰,在精神世界中却常常愁绪满怀,非常痛苦。“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长期哀怨惆怅的心情也给纳兰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纳兰是八旗子弟,从小练习骑射的他的身体应该很强壮才对,但纳兰却从小体弱多病,多情自古原多病。后来有人指出,正是因为纳兰多情善感的天性,才导致了他的多情多病,并为他的“情深不寿”的结局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尤其是在纳兰成年之后,接连发生了两件事,而这两件事更是将纳兰彻底打入了痛苦的深渊。一个事初恋的失败,初恋的失败令纳兰性德痛苦至极,但他毕竟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除了渴求获得一份真挚感情之外,纳兰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凭借自己的学识才华,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再次将纳兰推向痛苦的深渊。那么,年轻的纳兰又将经历怎样的遭遇和打击呢?那么这会是两件什么事情?年轻的纳兰性德将会遭遇到怎样的情感波折和打击呢?

上次讲到纳兰性德自称“我是人间惆怅客”,我们发现这位翩翩公子是在伤心泪水中长大的。那么,他总写惆怅之情,成为千古伤心词人呢?有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方面就有两点:一是从小多病的体质;二是多情善感的天性。这两点,他是承认的。他说“多情自古原多病”, “病起心情恶”, “而今病向深秋”,说明多病是他的包袱。纳兰性德出生于„自治十一年,当时重视贵族子弟的双修。八旗子弟从小得练骑射。骑马时射得百发百中,而且,纳兰家族的Ⅲ}富应该是应有尽有,身体应该倍棒才对,可是他多病,主要原因是多情与善良。他刻章上有“自伤情多”四字,说明他对自己有清楚认识。他早年希望成功,而多情与多病是他的重要障碍。先看看他的雄心勃勃,他一生是在父亲事业蒸蒸日上的过程中度过的。纳兰明珠不是清官,是贪污受贿的官员。他家的财富多到“货贿山积”的地步。收的贿赂多,奇珍到处都是。每年拿公家的工程款中饱私囊。田产丰盈就不过分了。他家富可敌国。

(年轻的纳兰性德,禾来的梦想是什么呢?)青少年时代,他一度有两大梦想。一是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二是做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前者,这个风流有两个含义,一是气质一是事业。气质上,他早年把词作刊印出来,叫《侧帽

词》,这样取名有故事。来自最好的朋友顾贞观。这是无锡人,大纳兰性德十八年,二人成了忘年交。顾贞观到京城前画过像,其中题有句“侧帽轻衫,风韵依然”。纳兰看到词与画像也喜欢,他也题了一首词: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他凭借这首词成名。意思是自己一介狂生,偏偏生活在贵族门第。这首词,气势酣畅淋漓。词本是柔的,纳兰却一反常态,写出了家迈。还透露了重要信息,作为相门公子,成了众人关注的对象。顾贞观是流落江湖的文人,怎么攀上了贵族公子呢?纳兰性德对此回应是“身世悠悠何足间,冷笑置之而已”。意思是猜忌算什么呢?我只有冷笑置之而已。他看中的是深情厚意,至于距离他不在乎。这首词在当时看来,显得相当叛逆与另类。当时京城人们争相传抄。真是洛阳纸贵。同一年,他整理词作,作为自己词集名称。 (纳兰性德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侧帽的形象?并以此作为词集之名?)“侧帽”典出南北朝时期北朝独孤信的故事。独孤信有三绝,其一是才华盖世,文武双全,还有他是姿容绝世的男子,在那时,他是偶像派与实力派兼具的名人,有许多粉丝去模仿。据说做官时,一次打猎归来傍晚回城,一阵风刮吹歪了帽子,他没注意到,第二天早晨,发现全城的男人帽子都歪戴着,这是偶像的力量。后来许多诗人词人以此来自命风流。纳兰性德的“侧帽词”的词名,也表明他是自诩风流的心态。纳兰性德第二个梦想是做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他17岁进入国子监读书,十八岁中了举人。当时名声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争相说他不是凡人,如果持续发展,应该前途不可估量,他有发展平台,有出众才华,有信心与雄心。可是,他的前程没有一帆风„自下去,不到二十岁时,遭到两次严重的打击。一帆风顺时,许多缺点被掩盖,遇到挫折时就暴露出来。人生几大悲剧可能是深深爱过,没有洞房花烛夜,却偏偏是劳燕分飞;再比如,寒窗苦读后,是名落孙山。

(在年轻的纳兰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是他初恋的失败。他十几岁时有缠绵悱恻的初恋。人们纷纷猜测是谁。有人说是表妹,有人说是他的丫环。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他身边特别亲近的人。他写过词,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这是他早年的词作,从情调来看可能是为怀念初恋而写的。红豆用来写两情相悦,这里写黄昏下相依,在-悄-悄说着情话,表现的是被涉爱河的微妙感情。据说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是没„自利发展,而是中途夭折。确切原因也不知道,坊间有猜测,一说是其表妹被选进宫中成了妃子,这就大了,谁敢跟皇帝抢?尽管分手,感情不断,纳兰据说是相思成疾,想见面想尽了办法,一次康熙皇后病逝,纳兰贿赂了喇嘛,偷偷进去见了一面。这个猜测浪漫与大胆,我觉得有疑间,作为纳兰的公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是持怀疑的。另一种说法是说是丫环,门不当户不对得不到家长的同意,我觉得这个靠谱。恋人被赶出纳兰府后,出家了。这成了他后半生的隐痛。所以感叹,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她还像当初一样多情吗?还思念自己吗?大家可能注意到,这个丫环如果是汉族,二人压力更大,清一直到乾隆时,才废除满汉不能通婚的禁令。纳兰绝对不可能冒着双得压力娶汉妻。他再叛逆总有度。这是必然的结果,还是给他带来了深深的痛苦,伴着悔恨与自责。

纳兰有经典的词,可能是他的悔恨,词这样写: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我个人觉得这是表达被恋情感的词。卓文君就写过“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纳兰用这个决绝的副标题,是这不是表示与初恋绝交的意思?而且这里是模拟女性口吻来写,首句最平淡,感情却最强烈。一段感情如果足够重,以后人生如果多复杂,初见一定是永恒难以忘记。初见往往定格在初见的第一眼。“何事秋风悲画扇”,把人拉回到现实。扇子是驱暑热,秋天就扔到一边,所以古诗中用它来比喻被冷落,被抛弃的女性。这里还用了一个典故, “骊山语罢清宵半”,用的是白居易描写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二人山盟海誓,言犹在耳,杨妃成了政治牺牲品,唐明皇后来返回时,听到雨中的铃声,写过词,这就是“泪雨零铃终不怨”,连皇帝都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失恋有多种原因,如果真写的是初恋,我们可以读出自责与悔恨。二人分手时一定痛苦地埋怨过,负心汉好像是通病,可能这次她错怪了,纳兰是多情种,不过是十多岁,他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后来他写过许多词,像“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我们能发现,他不后悔多情,是后悔自己当年太年轻草率了。“方悔从前真草草”,不能带给恋人幸福。不能让最爱的人成为妻子,这才是最后悔的地方。

(年轻的纳兰又将遭到怎样的打击呢?)十九岁时,名落孙山。明珠被提为正三品的内务总管,他后来掌管全国文官的升降等。有这样的父亲做靠山,纳兰在十八岁,应„自天府乡试时,„自利成了举人,第二年,十九岁时,会试,去博取进士功名,„自利进入殿试。事情出现变故,纳兰得了重病,寒疾,不能受风寒。纳兰寒疾彻底打垮了他,一病不起,他只能卧病在床。他有诗写过心情: “紫陌无游非隔面,玉阶有梦镇愁眉。”玉阶指皇帝正殿的台阶,这句意思是别的新科进士风光地游行,我却不能,现在我只能镇愁眉。更具悲剧性的是这次寒疾看似突然,却暴露出来的是他从小多病的体质。而且在以后的人生中继续成为他成功的障碍。他偏偏多情自古原多病,双重打击下,几乎一蹶不振。心病还须心药医。他遇到了一位能医治心病的良医,让他起死回生了。

纳兰心事有谁知(三)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一生写下了近四百首词,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他的爱情词,尤其是写给妻子卢氏的那些清丽哀婉之词。纳兰19岁这一年,卢氏来到了他的身边,她的出现犹如冬夜的一盏灯,温暖着纳兰凄冷的人生旅途,卢氏凭借着自己的特有魅力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不仅把纳兰从情感悲痛中解脱出来,而且还给他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因为卢氏,纳兰性德年轻的生命中绽放出了一生中最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因为有爱,纳兰彻底走出了情绪低落、惆怅满怀的心理阴影。

年轻的纳兰性德倒在病榻上,一位女子的到来改变了他的轨迹,这是他的结发妻子卢氏。这一年,他二十岁,卢氏十八岁。纳兰写下诗句: “一生一代一双人”,我特别喜欢。我常把人生比作看不见的路,如果是一个人走,可能心中孤独。但是换一个角度,有一个陪着你走,不管是坎坷,不管是一帆风„自,这是我们梦想的人生境界。纳兰也是这样。他的梦想是一生一代一双人。我们看看这首词:

篇四:《浣溪沙翻译赏析_作者纳兰性德》

<浣溪沙>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全诗如下: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译文]
独自在西风中,谁知道我的凄凉感伤呢?不忍心面对满眼的萧萧落叶,所以关上了疏窗。浣溪沙翻译赏析_作者纳兰性德。我伫立在残阳中,深思往事。
(回忆当初)因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惊动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经有过赌书泼花的闺房乐趣。只是那时把与她相处的美好时光当做寻常情境。
[鉴赏]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浣溪沙翻译赏析_作者纳兰性德。次句平接,纳兰或许只有一闭 “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几百年后,我们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纳兰孑立的身影,衣袂飘飘,“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
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夫妇俩都同样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
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毕竟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天人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