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姜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06    阅读:

篇一:《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 Jianghuang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野生或栽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切厚片,生用。

【药性】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用】

1.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胸、胁、腹诸痛。姜黄辛散温通,苦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活血行气而止痛。治胸阳不振,心脉闭阻之心胸痛,可配当归、木香、乌药等药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肝胃气滞寒凝之胸胁痛,可配枳壳、桂心、炙草,如推气散(《丹溪心法》);治气滞血瘀之痛经、经闭、产后腹痛,常与当归、川芎、红花同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苏木、乳香、没药,如姜黄汤(《伤科方书》)。

2.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常配羌活、防风、当归等药用,如五痹汤(《妇人大全良方》)。

此外,以本品配白芷、细辛为末外用可治牙痛,牙龈肿胀疼痛,如姜黄散《百一选方》;配大黄、白芷、天花粉等外敷,可用于疮疡痈肿,如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单用本品外敷可用于皮癣痛痒。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郁金、姜黄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但姜黄药用其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好,且可祛风通痹而用于风湿痹痛。郁金药用块根,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且凉血,以治血热瘀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解郁而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等证。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黄酮、芳姜黄酮、姜烯、水芹烯、香桧烯、桉油素、莪术酮、莪术醇、丁香烯龙脑、樟脑等;色素物,主要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以及胭脂树橙和降胭脂树素和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姜黄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水煎剂、姜黄粉石油醚、乙醇和水提物有抗早孕作用;姜黄素、水提物及有效成分有抗肿瘤作用;姜黄素、醇或醚提取物和挥发油能降血脂;姜黄素又有抗炎作用;姜黄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挥发油则对真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姜黄提取物、姜黄素、挥发油、姜黄酮以及姜烯、龙脑和倍半萜烯等都能利胆;姜黄素有短而强烈的降压作用,对离体豚鼠心脏有抑制作用;姜黄素能保护胃粘膜,保护肝细胞。

3.临床研究:用姜黄、郁金、茵陈、木香、大黄组成的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100例,3日内显效77%,2周内显效达99%(中医药研究,1994,4(3):13)。用姜白软膏(姜黄、白芍、天花粉、赤芍)贴敷患处,2—3日换药1次,共治20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结果显效124例,有效73例,无效3例(时珍国药研究,1992,3(1):11)。用黄芪、姜黄、赤芍、板兰根、山药、茯苓组成的复方治疗172例慢性乙肝,结果显效88例,有效65例,无效19例(江苏中医药,1985,姜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0):7)。用姜黄浸膏片(每片含生药3.5g),每次5片,日3次,治疗16例高脂血症,经1

2周观察,血胆固醇平均比治疗前有下降(重庆医学院学报,1979,(1):88)。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2.《日华子本草》:”治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仆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3.《本草纲目》:“治风痹臂痛。”“姜黄、郁金、述药(莪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述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耳。”

【科属与别名】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或郁金的根茎。处方名:姜黄、片姜黄。

【性味与功效】

味苦、辛,性温。功效:破瘀通经,行气止痛。

【传统应用】

主治血瘀气滞之胸胁疼痛、闭经腹痛,及风痹臂痛等证。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姜黄散(《圣济总录》):姜黄、当归、木香、乌药、吴茱萸,治疗心痛不可忍;②姜黄散(《赤水玄珠》):姜黄、羌活、白术、甘草,治疗臂背痛非风非痰者;③五痹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姜黄、羌活、防己、白术、甘草,治疗风寒湿邪,麻痹不仁。

【主要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姜黄酮和姜黄素类等成分。

1.含挥发油4.5%或6% 包括姜黄酮、姜油烯、水芹烯、1,8一桉叶素、香桧烯、龙脑、去氢姜黄酮、姜黄新酮、姜黄酮醇A、B。

2.姜黄素类姜黄素、二氢姜黄素、双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

还含有糖类、无机盐和几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一)利胆保肝

其煎剂和姜黄素能促进犬的胆囊收缩,增加胆汁分泌,胆盐、胆红素、胆固醇分泌量均增加,有利于胆结石的排出。其煎剂还可增加食欲,有保肝作用。姜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二)抗炎和镇痛

其挥发油和姜黄素对大鼠、小鼠急性和亚急性足肿胀性炎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其煎剂有镇痛作用。

(三)降脂、降压和抗凝

姜黄醇提取液、姜黄挥发油和姜黄素都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的作用。

姜黄醇提取液对麻醉犬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姜黄素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功效。

其挥发油和姜黄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姜黄素能增强纤维活性而有较强的抗凝作用。

(四)收缩子宫和终止妊娠

其煎剂对小鼠、豚鼠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对家兔子宫起收缩功效。

其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各期妊娠和早期妊娠有明显的终止妊娠作用。

(五)其他

姜黄素尚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作用,以及抗微生物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2.治疗颈椎病和肩周炎的肩臂酸痛。

3.治疗痛经,经行不畅。

【常用剂量】

药典剂量:3~9g。

临床常用剂量:3~12g。

大剂量:一般不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

【临床体会】

(一)郁金、姜黄、莪术的比较

郁金、姜黄、莪术三药是同科同属植物,药用部分是块根和根茎的区别。郁金是姜黄、莪术、郁金的块根,是三者的地下部分;姜黄是姜黄和郁金的根茎,主要是地上部分;莪术是莪术的根茎,主要是地上部分。姜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郁金的药性古书记载大多是寒性和凉性,也有记载为平性的。姜黄、莪术是温性的。临床体会三药中姜黄最温,莪术温性次之,郁金性平。

李时珍对郁金、姜黄、莪术三药曾作了比较,许多本草书上都有转述。《本草纲目》记载:“郁金人心,专治血分之病;姜黄人脾,兼治血中之气;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本草备要》有类似的记载:郁金“凉心热,散肝郁,下气破血”,姜黄“理血中之气,下气破血,除风消肿,功力烈于郁金”,莪术“破气中之血,消瘀通经,开胃消食”。 古人所说的“破气中之血,理血中之气’’有些绕口,也较难理解。这说明三药有共同之处,都有理气破血的功效,都能治疗气血瘀滞的腹胀、腹痛。不同之处为郁金有凉血化瘀功效,能治心脑之症;姜黄尚有除风消肿功效,能治风寒湿痹之症;莪术尚有破瘀散结功效,治疗癜瘕积聚。

临床使用,治疗瘀点瘀斑以郁金为好,治疗胁痛肩痛以姜黄为好,治疗瘀血腹块以莪术为好。

(二)关于利胆作用

现已证实姜黄和郁金都有利胆作用。由于肝胆湿热为多,疏肝解郁,清化湿热,临床用郁金为多。但是慢性肝胆疾病,临床辨证比较复杂,有时需温清同用,可考虑使用姜黄,或姜黄、郁金同用。

古方姜黄散治疗心痛不可忍,就包括了胃痛、胆绞痛、心绞痛、胆心综合征。姜黄、郁金、莪术三药都适合使用,还需与疏肝理气相结合。

(三)关于风痹肩痛

古方五痹汤、姜黄散用姜黄治疗风寒湿手臂痛。引起肩臂痛的常见疾病有好几个,如颈椎病、肩周炎,以及许多风湿病,都有肩臂痛的症状。现已证实姜黄具有消炎镇痛作用。但胆囊炎、胆石症、冠心病、心绞痛也都有放射性的肩臂痛的症状。古人所描述的肩臂痛,以上这些疾病可能都包括了。

临床应用体会,姜黄主要是治疗胆囊炎、胆绞痛之肩痛,应更为适合。因姜黄有利胆作用。随着炎症好转或结石排出,肩痛也随之缓解了。姜黄的祛风湿止痛作用是比较弱的,可以配合羌活、细辛等药。

严格地说,姜黄是利胆解痉药,并是弱的消炎镇痛药。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剂量过大(15g以上)有内热上火的反应。

篇二:《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 Jianghuang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野生或栽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切厚片,生用。

【药性】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用】

1.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胸、胁、腹诸痛。姜黄辛散温通,苦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活血行气而止痛。治胸阳不振,心脉闭阻之心胸痛,可配当归、木香、乌药等药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肝胃气滞寒凝之胸胁痛,可配枳壳、桂心、炙草,如推气散(《丹溪心法》);治气滞血瘀之痛经、经闭、产后腹痛,常与当归、川芎、红花同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苏木、乳香、没药,如姜黄汤(《伤科方书》)。

2.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常配羌活、防风、当归等药用,如五痹汤(《妇人大全良方》)。

此外,以本品配白芷、细辛为末外用可治牙痛,牙龈肿胀疼痛,如姜黄散《百一选方》;配大黄、白芷、天花粉等外敷,可用于疮疡痈肿,如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单用本品外敷可用于皮癣痛痒。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郁金、姜黄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但姜黄药用其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好,且可祛风通痹而用于风湿痹痛。郁金药用块根,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且凉血,以治血热瘀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解郁而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等证。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黄酮、芳姜黄酮、姜烯、水芹烯、香桧烯、桉油素、莪术酮、莪术醇、丁香烯龙脑、樟脑等;色素物,主要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以及胭脂树橙和降胭脂树素和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姜黄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水煎剂、姜黄粉石油醚、乙醇和水提物有抗早孕作用;姜黄素、水提物及有效成分有抗肿瘤作用;姜黄素、醇或醚提取物和挥发油能降血脂;姜黄素又有抗炎作用;姜黄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挥发油则对真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姜黄提取物、姜黄素、挥发油、姜黄酮以及姜烯、龙脑和倍半萜烯等都能利胆;姜黄素有短而强烈的降压作用,对离体豚鼠心脏有抑制作用;姜黄素能保护胃粘膜,保护肝细胞。

3.临床研究:用姜黄、郁金、茵陈、木香、大黄组成的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100例,3日内显效77%,2周内显效达99%(中医药研究,1994,4(3):13)。用姜白软膏(姜黄、白芍、天花粉、赤芍)贴敷患处,2—3日换药1次,共治20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结果显效124例,有效73例,无效3例(时珍国药研究,1992,3(1):11)。用黄芪、姜黄、赤芍、板兰根、山药、茯苓组成的复方治疗172例慢性乙肝,结果显效88例,有效65例,无效19例(江苏中医药,1985,

(10):7)。用姜黄浸膏片(每片含生药3.5g),每次5片,日3次,治疗16例高脂血症,经1

2周观察,血胆固醇平均比治疗前有下降(重庆医学院学报,1979,(1):88)。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2.《日华子本草》:”治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仆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3.《本草纲目》:“治风痹臂痛。”“姜黄、郁金、述药(莪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述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耳。”

篇三:《科学解释姜黄的功效》

姜黄

姜黄,是我们常吃的姜吗?非也。姜黄虽然是姜科植物的一种,但并不是我们一般吃的姜母鸭或姜丝炒大肠所使用的姜。姜黄是数千年来在印度医书《阿育吠陀》(Ayurveda)和中药里常见的一种药材,也是好吃又便宜的辛香料,我们常见的咖哩带着极其鲜艳的黄色,就是因为姜黄的成份。咖哩在印度饮食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西方人对印度老年人罹患阿兹海默症的比率远比其他国家低而感到有趣,从饮食文化的研究分析中发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食用了大量的咖哩,有这么神奇吗?进一步的研究竟然发现,咖哩中主要的成份姜黄,可以抑制β类淀粉蛋白的聚合颗粒沉积在脑神经突触的间隙,因此推论姜黄能预防阿兹海默症所造成的老人痴呆症状。这个研究使得姜黄吸引众人的目光,成为许多病患的希望,以及科学研究者开发新药的目标!

药用历史悠久

姜黄(Curcuma longa L.)为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 sp.)的植物,原产于印度、东南亚、中国的四川、广东、云南一带,以及台湾,主要是使用其根茎部份。使用姜黄的历史可回溯数千年,在印度传统医学上,姜黄因为具消炎效果而经常使用于抑制关节疼痛,并用于外敷伤口。根据中医典籍记载,属于祛瘀活血药的姜黄,其性味辛、苦、温,归肝、脾二经,功效为通经止痛、破血行气,主治症瘕血块、月经不通、腹中气胀、胸腹痛、风痹臂痛、扑损瘀血等症,姜黄也认为是芳香健胃利胆剂,兼有止血、袪风、通经、镇痛作用,也可用于肠胃炎、黄疸、腹痛,胃痛等症;外用为粉末涂布,也可治疗脓肿创伤。这些看起来听起来很玄的症状与描述,现在西方医学认为大部份都与发炎现象或前列腺素的作用相关,由此可知,姜黄在抗发炎上似乎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与姜黄同类的中药材郁金(Curcuma Radix),则是以用姜黄植物的块根部份为药材,在中医里归肝、心、肺经,也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利胆等功效。根据《本草纲目》所述:「姜黄、郁金,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为不同耳。」现在的研究知道,郁金、姜黄是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入药,基本上都具有类似的作用与成份。

常见的辛香料郁金与姜黄粉末中,最主要的成份是姜黄素(curcumin)。早在1842年伏格尔(Vogel)等人即从姜黄与郁金中分离出具鲜黄色的类姜黄素(curcuminoid),随后在1910年兰柏(V. Lampe)和米罗贝德斯卡(J.Milobedeska)也进一步确定了姜黄素的结构(见42页〈姜黄素可能的制癌机制〉)。近百年来有超过1700篇相关研究的科学论文发表,主要的发现是,属于多酚类化合物的姜黄素,具有抗发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并认为具潜力开发为癌症、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关节炎、皮肤病、阿兹海默症,甚至艾滋病及多种慢性发炎疾病的治疗药物。而且根据美国第一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服用高达八公克的姜黄素,病人并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在西方,也认为姜黄素是可以每天服用100毫克的保健食品。因此以姜黄素为发展新药的蓝本,是较安全可行的。

炙手可热的姜黄素研究

姜黄素参与的作用机制与可能的医疗用途很多(见43页〈姜黄素可作用的基因或蛋白质〉),目前的研究果简单归纳如下:

心血管保护剂:姜黄素是很有效的抗氧化剂(效果约为维生素E的10倍),能减少脂质过氧化,最重要的是,可以减少造成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成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作用,因而减少动脉粥状硬化的形成。此外,对于动脉粥状硬化病变过程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周边免疫细胞的不正常增生和细胞周期调控,姜黄素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些研究也指出,姜黄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现象、诱导热休克蛋白的产生,以及降血脂和降血糖的功能,对于预防心肌梗塞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被认为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明日之星。姜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抗癌药物:近年来,姜黄素被研究最详细的是抗癌的作用,主要为预防细胞癌化(carcinogenesis)和治疗癌症两方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感染病原体及自由基等化学物质造成的慢性发炎与基因突变,是导致初期细胞癌化的主因。而姜黄素可以透过抑制细胞核κB转录因子(NF-κB)、环氧化等抗发炎的机制、透过抗氧化减少因自由基或氧化压力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是活化谷胱硫转移而抑制许多致癌物引起的细胞癌化。从许多的动物实验也可证明,姜黄素可以抑制一些化学致癌物(如二乙亚硝胺)所诱发的细胞癌化。姜黄素也对一些与癌细胞生长相关的讯息传递因子,包括生长因子、细胞激、细胞周期调控因子都有调控作用,而能有效抑制体外的癌细胞增生;在动物实验中,姜黄素也能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有些研究亦指出,姜黄素具有选择性杀死癌细胞的功用,高剂量的姜黄素会导致癌细胞的凋亡(apoptosis)。

另一方面,造成癌症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的主因是癌细胞发生转移,而姜黄素对于在癌转移过程中许多重要的因子(包括血管新生因子、基质金属蛋白、细胞黏附因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也因此姜黄素被认为在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上具有疗效。但是,姜黄素在抗癌研究的路上却有它的隐忧。部份研究指出,姜黄素可能会减少癌细胞的死亡,这可能跟使用的浓度或不同状态的癌细胞有关。因此,除了进一步研究姜黄素的药理机制外,找到适合治疗的浓度与适当调整姜黄素的化学结构,以达到增加吸收、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的目的,也是当务之急。

抗阿兹海默症:β类淀粉蛋白沉积在脑神经突触的间隙,除造成脑神经的传导讯号降低或甚至阻断之外,也会增加氧化压力和造成神经细胞的凋亡。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与抑制发炎的作用,对β类淀粉蛋白引发的神经毒性具有保护能力;而且会抑制β类淀粉蛋白聚合形成类淀粉斑块。研究显示,咖哩会防止该淀粉质的沉淀,除此之外,还具有活血功能,对脑血循环有帮助,也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和抑制发炎的作用。因此,食用咖哩或服用姜黄素被认为对阿兹海默症具有预防或治疗的效果。但是,根据台大医学院林仁混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分析发现,口服姜黄素的吸收并不好,再加上姜黄素本身的稳定性低,且容易代谢为二氢姜黄素(dihydrocurcumin)和四氢姜黄素,再进一步转化成单葡萄糖化合物。而能在脑中侦测到的姜黄素浓度相对于身体其他部份又来得更少,显示服用的姜黄素经过吸收、代谢、循环,能通过血脑障壁进入脑中的药量甚少。因此,如何增加姜黄素的稳定性?代谢物是否仍具有疗效?如何能达到有药效的浓度?是目前药学家正面临的难题。

其他:在皮肤方面,姜黄素会加速皮肤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形成,主要是因为姜黄素能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及一些胶原蛋白的生成、表皮细胞的再生,并减少自由基的伤害;姜黄素也被认为可以对一些皮肤病,包括牛皮癣、硬皮病、皮肤炎及皮肤癌等有改善的疗效,并对紫外线造成的皮肤病变有保护作用,因姜黄素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以捕捉紫外线照射时所造成的自由基,以避免细胞受到攻击。此外,姜黄素能有效抑制许多发炎的机制,所以也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除此之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姜黄素对许多病毒或其引发的致病过程,具有抑制作用。姜黄素对艾滋病毒这类反转录病毒生活史中不可或缺的蛋白和核酸嵌入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也会抑制导致心肌炎的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甚至B型肝炎病毒。

台湾的姜黄研究

来自姜「黄」与郁「金」的姜黄素已经成为新药研发的「黄金」,因为姜黄素的低毒性与多功能性,使得它及相关的植物(莪朮、生姜、月桃等)中的成份受到许多关注,科学界也投入相当的研究能量。对姜黄素的研究最不遗余力的当属印度人,因为姜黄不但是他们的「国药」,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份。当我到国外开会发表与姜黄素相关研究的论文时,最感兴趣的也是印度人。在台湾关于姜黄素的研究也不算少,台大的林仁混与萧水银早在1991年就

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姜黄素对致癌基因c-jun的抑制作用和防止癌化的机制,2001年,郑安理与林仁混在台大医院进行姜黄素防癌研究的第一期临床实验,开启姜黄素进入临床应用的第一扇门。同年我在前台大李源德与黄慧贞的指导下,研究姜黄素在降血脂与抗动脉粥状硬化的机制,发现姜黄素对动脉粥状硬化过程中不正常的发炎细胞聚集及过度增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在高血脂糖尿病的动物模式中,我们也发现姜黄素对降血糖和减少血中胆固醇有明显的作用。2004年,我的实验室与中研院杨泮池和中兴大学陈健尉合作,以基因芯片解析姜黄素对抑制肺癌细胞转移的机制,为姜黄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相当有用的信息,包括发现姜黄素在低剂量下对癌转移就有明显抑制效果。姜黄素能产生这个作用,是透过影响一群与细胞移动能力有关的基因,同时也抑制影响细胞侵袭相关酵素的活化,而使癌细胞乖乖待在原位,不容易蠢动与转移。在将来,国内外的团队合作,更加努力研究,希望会有预防或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关节炎、阿滋海默症、甚至艾滋病的新药,这就是来自姜「黄」与郁「金」的「黄金」成份——姜黄素。

(作者:陈惠文 阳明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癌症药理学、生殖医学、心血管生理学及奈米材料分子毒理学。)

科学解释姜黄的功效:●促进胆汁分泌,从而预防和改善肝脏疾患●增强胃液及唾液分泌,从而减轻消化器官的负担●防止肿瘤的发生,恶化及增生●提高心脏功能、●消除体内活性氧●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中性脂肪, 预防高血脂及动脉硬化●具有杀菌、抗菌作用●提高身体抵抗力经研究证明姜黄具有以下药效:●对(以肝病为首的)肝脏疾病有效姜黄的主要成分姜黄,(姜黄稀姜黄酮)等,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胆汁及帮助,营养吸收,处理有害物质的作用,因此,胆汁分泌旺盛,则会很好地调节肝脏整体功能, 从而改善肝脏疾患。并且,对宿醉具有很好的解除功效,建议饮酒者使用。

●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器官疾病有疗效。姜黄的主要成分桉油精可以促进胃液及唾液的分泌,因此适量服用姜黄便会适量分泌消化酶及胃液,从而改善消化系统疾患。、 ●抗癌10年计划中选用的天然抗癌剂姜黄的主要成分姜黄素所具有的抗癌作用引人瞩目。据报告称姜黄素对成为癌症等疾病病因的活性氧有抑制作用。现在厚生省、文部省、科学技术厅已开始联合对姜黄进行研究。另外,据美国最新实验报告表明,姜黄素亦可预防肾癌。 ●姜黄是矿物质的宝库,对贫血有特别功效。姜黄是富含钙,钾等矿物质,并大量含有现在人们普遍缺乏铁元素。因缺铁而产生贫血的人如每天服用5---10克姜黄,便可摄入一天所需要的铁元素的四分之一以上。

●对风湿病,关节痛等炎症有效。在姜黄的主要成分中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可促进风湿病,神经痛产生部位的局部荷尔蒙的分泌,以抑制炎症。

●可解除便秘,减少胆固醇。便秘除了出现皮肤粗糙等美容问题外,还可使血压上升,动脉硬化。姜黄中含有有效解除便秘的食物纤维,这种食物纤维可吸附胆固醇从肠中通过。并且姜黄中含有的毡烯系的精油成分及苦味成分可以吸收血液中的胆固醇。可以充分肯定富含食物纤维精油成分的姜黄对便秘及大肠癌,动脉癌,动脉硬化等疾病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对过敏性体质者有效。姜黄有强力的杀菌和抗菌作用,桉油精及姜黄酮等的精油成分的杀菌,抗菌作用已被实验确认,而且姜黄素中有去除活性氧的作用,因此,对先天性过敏病及鼻炎等过敏病患者是有效的。

●一般的解毒药不少会有一些毒性,然而这些精油成分不用担心副作用问题。此外由于有各种综合成分的作用使其具有调整身体状况的优点。

●增强肝脏功能近年来被的应用的「姜黄」,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强壮肝脏激发功能等作用.许多用户证明,姜黄对肝脏病人恢复具有良好的功效.曾有酒精肝病者,爵食生姜黄半年肝功能恢复正常的例子.另外根据有人B型肝炎大致恢复后 感周身不适,便每天早晨饮一杯姜黄根水,持续一个月后症状消失。

●姜黄最适合于饮酒的人有许多人经常饮酒,然而在饮酒的乐趣之后带来的宿醉却令人烦恼。特别是为了工作而「宿醉」的更令人难受。明知喝了不好但饮酒过量的情况时有发生。宿醉是由于肝脏在分解酒精时产生的叫做乙醛这样的物质尽快消失,这样才能从讨厌的宿醉中解脱出来。这里要讲一下「姜黄「,姜黄中含有的姜黄素可在酒精的代谢中发挥优越的作用。这是因为姜黄素可使乙醛的分解提高到通常的一倍半。这就是姜黄对宿酒的功效。另外,酒精可使肝功能低下,其结果如前所述,肝脏的重要功能之一-------胆汁分泌不良,增大了肝脏的负担。酒精使处理有害物质的胆汁分泌不良,则会产生引起宿醉的物质乙醛。这种症状用姜黄中含有的姜黄素边可以改善。、因此可以说姜黄最适宜饮酒者使用。

●肝脏是无言的器官,功能有些许低下时无自觉症状,如感到最近身体发倦,易疲劳时,有可能病情已有相当的发展。 这时请你一定试用一下安全,有效的姜黄。饮用姜黄茶也好,服用姜黄也好,均会改善和解除各种症状。姜黄的效果是经各种实验证明了的,肝脏对我们的身体极其重要,稍有不适感时,请您试一试姜黄,姜黄可以消除您的不适症状。

篇四:《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除湿治痹宜生白术;健脾和胃宜用炒白术;健脾止泻宜炒焦白术。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
1、白术治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10--15克。(<简便单方>)
2、白术治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普济方>香术丸)
3、白术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於术(酒浸,九蒸九晒)500克,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500克,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10--15克。(<纲目拾遗>)
4、白术治脾虚胀满:白术100克,橘皮200克。为末,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5、白术治梅尼埃病:白术12克,泽泻9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6、白术治白细胞减少症:白术30克,水煎服。
7、白术治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黄色)50克,白术100克。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兰室秘藏>积术丸)
8、白术治服食滋补,止久泄痢:上好白术500克,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千金良方>白术膏)
9、白术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5克,甘草(炒)3克,姜、枣,水煎。(<妇人良方>乞力伽散)
10、白术治三日疟:九制於术500克,广皮400克。熬膏,用饴糖200克收。(<古今良方>)
11、白术治脾虚泄泻:白术50克,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上为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术丸)
12、白术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
13、白术治儿童流涎:生白术捣碎,加水和食糖,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天用15克。(<江苏中医>
14、白术手术后便秘:生白术60克,生地30克,升麻3克。水煎服。本法对妇科、外科手术后便秘者有效。
15、白术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100克。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金匮要赂)枳术汤)
16、白术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生姜75克(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17、白术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上三味,锉,每15克,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近效方>术附汤)
18、白术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19、白术治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三因方>白术酒)
20、白术治忽头眩晕,经久不差,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白术三斤,曲三斤。上二味搀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暴干。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外台>)
21、白术治盗汗:白术200克,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丹溪心法>)
22、白术治老小虚汗:白术25克,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5克。(<全幼心鉴>)
23、白术治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24、白术治四日两头疟,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巳者:於术50克,老姜50克。水煎,发日五更温服,重者二服。(<纲目拾遗>)
25、白术治牙齿逐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盖髓溢所致:只服白术愈。(<夏子益治奇疾方>)

白术的作用与功效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1、白术用于脾虚水停,而为水湿、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故用之甚宜。治痰饮,常配伍茯苓、桂枝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以温脾化饮;治水肿常与茯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或者四苓散等,以健脾利湿。
2、白术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症。白术有补气健脾之效。治疗脾气虚弱,食少神疲,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茯苓、甘草等同用,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寒,腹满泄泻,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干姜等同用,以温中健脾;治疗脾虚而有积滞,脘腹痞满,常配伍枳实同用,以消补兼施。
3、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白术有补气健脾,安胎之功,常配伍砂仁同用。
4、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汗多。白术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可单用或者散服,或配伍黄芪,浮小麦等同用。

参苓白术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参苓白术丸
规格:每100粒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白术价格
2013。11。11最新价格范围:19。00-23。00 元/公斤
贮藏条件: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祛斑
白术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用白术粉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和黑斑。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佳。
白术嫩肤粉
功效:滋润肌肤,这比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装品都有效且无副作用,不刺激肌肤,尤其是在晚上。
用法:每晚洗面后取白术粉搽于手、面部,次日清晨洗去。

白术美白面膜
用法:将白芍粉,白术粉,白茯苓粉各小许,用食醋小许,清水适量浸20至30分钟,然后涂上脸面,待水份吸收后洗去。
食法:可直接用白开水送服中药粉。内调外用,效果更好。

白术祛雀斑面膜
材料:白术粉10克,水、酿造白醋适量。
用法:将白术粉用水、适量白醋调匀,均匀涂抹脸上,15--30分钟洗去即可。
功效:可治雀斑和黑斑。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黄柏2分,干姜3分,天麻5分,苍术5分,白茯芩5分,黄耆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术1钱,炒曲1钱,半夏(汤洗7次)1钱5分,大麦糵面1钱5分,橘皮1钱5分。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带热服。
功效: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禁忌:阴虚肝阳上亢引起眩晕头痛者忌用。

白术是什么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白术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等。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白术、焦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禁忌人群: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壅滞者禁服。
白术食疗作用: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芳香质柔,可升可降,守而不走,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功效。
白术主治脾气虚弱,食少腹胀,大便溏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湿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术酒1:胎动不安
配方:白术60克。
制法:将上药为细末,每用6克,黄酒50毫升,同煎数沸,候温顿服。
主治: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白术酒2:乌须黑发
配方:白术二十五斤。
制法:上一味,口父咀,以东流水两石五斗不津器中渍之,二十日去滓,内汁大分中,夜候流星过时,抄已姓名置盆中,如是五夜,汁当变如血,取以渍曲,如家酝法。
用法:酒熟取清,任性服之。
主治:除万病,令白发反黑,齿落更生,面有光泽,久服长年。
来源:<千金翼方>

白术醋
材料:白术、米醋各适量。
做法:将白术洗净、晾干、切片放入容器中,倒入米醋泡7日,7日后即可用之。
用法: 每次服用10毫升。每日1次。
功效:白术醋具有祛除面部黑斑的功效。长期服有美容的作用。

白术膏
组成:白术500克、陈皮120克
用法:煎膏。每次服15--20毫升,开水冲服。
主治:脾胃不和,饮食无味,大便泄泻。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白术膏
组成:白术半两,白茯苓1分,人参(去芦)1分,滑石1分,泽泻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膏。
主治:小儿暑月中热,或伤暑伏热,头目昏痛,霍乱吐泻,腹满气痞,烦躁作渴,小便不利;并治小儿脾胃不和,腹胀气痞,不美乳食。
用法:每用1皂子大,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

白术通便茶
原料:白术5g、生地3g、升麻3g、花茶3g。
用法:用白术、生地、升麻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能:健脾止泻。
用途: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五味子汤
处方:白术(炮)半两,五味子半两,丁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去土)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主治:小儿咳嗽,气逆上喘。
来源:<普济方>引作[白术五味汤"。

白术老姜茶
材料:白术5g、老姜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术、老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效:温胃止疟。
主治:四日两头疟。
来源:<纲目拾遗>。

白术猪肚汤
材料:鲜猪肚半个,白术30克,槟榔6克,生姜4片
做法:将猪肚切去肥油,洗干净,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刮去白膜;同时用清水洗净白术、槟榔、生姜,然后将全部汤料同放入汤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文火煮2小时后,调味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白术防风汤
处方: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功能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用法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党参白术汤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黄芪、肉桂。
用法:水煎服或炼蜜为丸。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疮疡气血虚弱,溃疡脓液清稀,经久难愈者。

黄芩白术汤
组成: 黄芩5钱,白术5钱,苏叶2钱5分。
主治: 妊娠中湿,或因早行感雾露之气,或冒雨,或久居下湿之地,或汗出取冷水浴之,其证发热,骨节烦痛,身体重著,头痛鼻塞。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出处: <万氏女科>卷二。

白术芍药粥
材料:白术15克,芍药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白术与芍药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沸15--20分钟,滤取汁液,放入粳米,用文火熬煮成稠粥即可。随量服用。
功效:调和肝脾。适宜于肝脾不和型慢性腹泻者服用。

豆蔻白术丸
药物组成:白术2两,附子1两,肉豆蔻1两。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蒸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方剂主治:洞泄,形瘦腹大(月真)胀,食毕即下者。
处方来源:<鸡峰>卷十四。

白术汤1
处方:白术(二钱) 厚朴(姜制。二钱) 防风(去芦。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橘红(一钱) 白藓皮(一钱) 五加皮(一钱)
功能与主治:治脾经受病,多汁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动,不能饮食,口角两边黄者可治;其状但踞而腹满,通身黄白色,口吐醎水,风中于脾也,急灸脾腧百壮,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白术汤2
药物组成:白术(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产后霍乱吐利,不思食。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白术汤3
异名:白术散(<医学六要>卷二)。
组成:白术 人参 草果仁 干姜(炮) 厚朴(姜制,炒) 肉豆蔻(面裹,煨) 橘皮(去白) 木香(不见火) 麦蘖(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喜噫,多卧少起,情思不乐,肠鸣体倦。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白术汤4
组成:白术1两,人参1两,荜澄茄1两,诃黎勒(爆,去核)2两,丁香3分,草豆蔻(去皮)3分,黄耆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茯苓3分,麦糵(微炒)3分,沉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脾痹,心腹胀满,不欲饮食,食则气滞体重,四肢无力。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白术汤5
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木香1两,甘草1两,黄耆1两,干葛2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5钱,水煎服。不同阴阳,并宜服之。
主治:小儿泄泻,胃热烦渴。
来源:<玉机微义>卷六引<易简>。

白术汤6
组成:白术、黄芩、当归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煎,食前服。
主治:孕妇痢呕吐血,孕妇下痢,脉虚数者。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白术汤7
组成:白术2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甘草1分,半夏4个(洗去滑,切作16片)。
用法:上为散,分作16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半夏1片,煎7分,空腹服。
主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来源:<三因>卷十二。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赤茯苓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紫菀3分(洗去根土),诃黎勒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炒令微黄)。
用法: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以枳壳汤送下。
主治:肾脏虚损,心膈痰癖,壅滞多唾,腹胁妨闷。
来源:<圣惠>卷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500克(土炒,研末) 生地250克(饭上蒸熟)
用法:上药捣和,干则少入酒为丸。每服15丸,米饮下,日三次。
主治:痔漏,脱肛下血,面色萎黄,积年不愈者。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半,巴戟天(去心)1两半,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桂(去粗皮)1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晚食前温酒送下。加至30丸。
主治:风虚,脚弱无力,肌瘦不能食。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

白术麻黄散
药物组成:白术(炮)1分,干葛1分,麻黄(去节)半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荆芥汤送下。服后忌冲风,须有汗如水出,再进1-2服。
方剂主治:小儿慢惊将发。
处方来源:<幼幼新书>卷九引<石壁经>。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