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23    阅读:

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篇一:《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

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

一、什么是课例研修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课例研究是一种教研活动的形式,是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研究教学、改进教学为己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课例研究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目的是要让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真正主人。

二、为什么要开展课例研修(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把研究的阵地搬到课堂中来,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行为跟进为特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同时作为教师进修的内容与提高的途径

三、课例研修的流程(出示第三张幻灯片)(第四张幻灯片)

四、课例研修主题

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是课例研修有效开展的前提,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研修主题,掌握课例研修主题确定的角度及原则,能确定一个有价值的研修主题。

1、什么是研修主题(出示第七张幻灯片)(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研修主题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应该研究、探讨、改进、解决的具体问题,研修主题应来自真实的课堂,

来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2、课例研修主题的特征(出示第八张幻灯片)

(1)源于现实。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2)始于反思。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是否善于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课例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个性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师基于教学反思所发现的自己的问题。因此,课例研究主题必须能唤起教师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

(3)具体可行。就像写论文一样,我们选择的课例研究主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小处、细处、实处捕捉问题,选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并具备研究条件的主题加以研究,就可以“小题大做”。

(4)答案开放。课例研究是通过反思课堂现象与总结教学经验来实现教学改进的。由于实践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纷繁复杂,研究问题的解决往往没有已知的、明确的、唯一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案,而且只能从归纳中生发。

3、课例研修主题的类型:(出示第九张幻灯片)

(1)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研究主题。

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解读与灵活的理解是教师的基本功。理解并抓住学科的本质是课例研究的重点之一。

(2)与学习者及其特点有关的研究主题。

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课例研究应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不了解学习者及其特点,便不会有好的教学。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对某一课题他们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误解,不同个性或水平的学生存在怎样的互相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课例研究所应关注的主题。此外,学习者的具体表现有时也可作为教师检讨教学成效的依据之一。

(3)与课程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

今天的教师不再是课程方案的简单执行者。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任。

(4)与教学法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

有关教学法方面的主题是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确定“研修主题”

1、把握好研修主题确定的角度(第十、十一张幻灯片)

研修主题可以来自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也可以来自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还可以来自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应该抓住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事件”进行研究,这里所指的关键事件是指那些对教师或者学生成长起关键作用的事件。

2、掌握好研修主题确定的原则(第十二张幻灯片)

(1)确定课例研修主题应具有真实性

主题确定的基本点应该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产生的真是问题,而不是凭空想象的假问题,应该是有具体问题的研究。

(2)确定课例研修主题应具有普适性(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研修主题一定要是参与教师共同面临或感兴趣的教学难题和教学问题,必须是各学科教师共同关注的叫教学问题。

(3)确定课例研修主题应具有可行性和延续性

课例研修不同于课题研究,课例研修的目的是借助特定的内容来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记录问题解决过程。如果所确定的主题过大过难,缺乏了适应度,会导致研修的可行性大打折扣;但如果所确定的主题过小,会让研修价值受到影响,对于不同的研修群体要根据所研修的问题价值来确定主题。

五、确定研修主题的基本步骤(第十三张幻灯片)

(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1、确定研修主题

(1)提出问题, 聚焦主题

提出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中选择大家共同的和最想研究的问题,形成聚焦主题

(2)梳理内容,确定课题

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找到研究主题下重要的课,从中选出本次课例研修的课题,同时,梳理内容也能进一步帮助聚焦主题。

(3)清晰表达,明确重点

在梳理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将要研究的课及研究主题,并明确表述出来。

(4)进行原始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调换主题

(5)在进行二次教学活动后提炼主题

实际上,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只是课例研究主题确定的第一步。在发现问题之初,教师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模糊的,有待进一步理清。因此,从问题发现到主题确立是一个不断精致化的过程。

在课例研究中,要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理论学习融于主题确立的过程。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有助于我们明晰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在此基础上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确定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后续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备。

课例研究透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大致确立了研究的范围,对问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使教师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也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有助于研究落到实处和取得成效。因此,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可以避免在研究中四面出击,虚张声势。

在问题界定清晰后,教师还应通过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没有假设的课例研究,目标含糊不清,过程无所

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篇二:《做好课例研修的“三为”、“三要”》

(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做好课例研修的“三为”、“三要”

“教师的水平只有在课堂的拼搏中才能成长”。课例研修是“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相结合、“案例讨论”与“行为跟进”相结合的载体,是把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效开展课例研修,可以转化教师的原理知识,丰富教师的案例知识,形成教师的策略知识,有利于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实现教师发展。我们需要怎样的课例研修,如何做好课例研修呢?

一、我们需要这样的课例研修

1.为了“学生的学”

(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不同于传统意义下的“公开教学”,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往往只关注“怎样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教师能够正确地教,而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个性发展;而考察教师“教的怎样”必定围绕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课例研修的作为在于通过关注“学生的学”,研讨“学生的学”,实现教师专业诊断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2.为了“解决问题”

课例研修是教师对真实的教学问题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它致力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课例研修的目标是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通过课例研修,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诊断问题,在经历“疑问—规划—反思—行动—观察—反思和

重新规划”的循环过程中,通过专业合作的方式,解决一个个发生在课堂上的问题和冲突,使为了“学生的学”成为现实。

3.为了“改进教学”

为了“学生的学”是课例研修的立足点,为了“解决问题”是课例研修的着力点,那么,为了“改进教学”则是课例研修的专业追求。为了“改进教学”的课例研修,不能是“就课论课”式的评判和裁定,而是对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教学问题的诊断和讨论,是对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观察、反思和改进。课例研修需要教师个体和合作同伴经历课前设计──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的行为跟进过程。

二、我们需要重视的三个问题

1.教学设计要基于改进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为了使课例研修为了“改进教学”,在教学设计上要便于开展课前设计、课堂观察和课后反思活动。这需要改变只对教师教学行为加以规划的单线型教案,采用复线型教案,把“教学步骤”分为多栏。如,分为四栏:教学活动及提问、预期的学生反应、教师对学生课堂反应的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设计意图说明。又如:分为多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媒体和资源使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措施手段等方面,增强了可操作性。其次,为课堂观察和交流(观课议课)提供了详细证据。第三,若在课前将其发给观课教师,并留出记录的地方,就是很好的观察工具。

2.观课议课要聚焦问题解决

课前──首先,要在组内召开课前会议,确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不是备一节课、上一节课、听一节课和评一节课的完成“任务”。其次,要在组员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组织组内的集体备课,研讨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第三,执教者的课前说课(不是课后说课),要充分研讨问题解决策略方案的可行性。第四,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课堂观察重点和视角,进行组员分工,并准备好课堂观察工具,如教案和观察量表等。

关于课前说课,为了充分研讨问题解决策略方案的可行性,可以采用对话式“谈”课的方式,或边说边问,或者先问后说。说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向听者求教,以得到问题的切实解决。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听者可以真实地洞察说者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理念等,这就赋予了听者更强的指导针对性,以利于说者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

课中──为了观察学生课堂行为,观课教师不宜坐在教室后面,而必须坐在教室的前方或学生旁边。如果进行教学录像,则至少需要准备两台摄像机,保证把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都能够拍摄下来。

课后──要聚焦问题解决,采用话题式的“课后会议”方式进行议课(不是评课)。由于话题式议课的课堂观察属于诊断性观察,即帮助上课人发现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策略。“课后会议”上,应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话题式的问题研讨,可以达到议课的四个层面的结果。一是实践操作层面,二是案例解读层面,三是专业引领层面,四是问题解决层面。第一个层面指向于“问题怎么解决”,第二个层面指向于“方法是否行之有效”,第三个层面指向于“为什么这样做”,第四个层面则指向于“问题解决的效果如何”。对应于四个层面,有四种议课的话语体系:第一是,这样教是否有问题,会出现哪些问题;第二是,建议这样去改进教;第三是,这样改进的依据是什么;第四是,这样改进会出现怎样的预期效果。

3.课后反思要立足“学生的学”(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立足“学生的学”的教学反思,需要建立在课前进行学生情况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执教教师可以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或“前测”等手段,开展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兴趣,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等。

课前的学情分析,特别是学习准备状态和个性特点越具体、越具有针对性,教师在教学时才能用更多的时间去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教学才能“因学定教”,因材施教。而课后反思就能够紧扣对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处理等的对比,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改进,使教学反思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学”,研讨“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学”。

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篇三:《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实现学科教研方式转变

教师是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主要承担者,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各级教研机构通过组织教学研讨课、赛课、培训等多种方式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然而,由于研究人员的“研而不教”及一线教师的“教而不研”,往往会出现理论与实践“两层皮”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问题的提出

课例研修是针对教研工作中“教”与“研”脱节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它是以课例为载体,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对象,由教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合作完成的一种教学研修培训活动。课例研修是在大学与教师进修院校学科教育专家、研修人员的指导下,让中小学教研组的教师亲历的一次规范的、专业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改进的全过程。 从教研方式上看,一些传统学科教研方式存在着“活动”色彩浓、“研究”氛围淡的现象。这种学科教研多以开展各种活动为主,包括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等,这些活动通常在时间上呈现出一次性的特点,不具连续性;在内容上主题多不鲜明,或口号化;在效果上多带有较浓厚的功利性,或显现出一定的形式主义。教师参加活动多碍于“情面”或各种“要求”,主动参加者少,有的地区的教研活动成了食之无味而又弃之可惜的鸡肋。这种“鸡肋现象”的存在,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研为活动而活动,脱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需求。作为教研员,需要降低教研工作重心,深入到学校,深入到课堂,发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围绕问题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根据顾泠沅等学者对“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帮助最大?”问题的调查和对“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希望得到基于课例的、有专家参与的、贯穿备课、上课、议课全程的专业引领。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课例研修正是基于课例情境教学研究人员与教师展开专业对话,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教研员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修流程与特点

一般而言,课例研修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成立研修小组,小组多以市学科研究培训组或学科教研团队为单位,学校也可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成立研修团队。团队成立后要确立研修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文献调研并组织培训学习。之后确定授课教师及课题,集体进行备课研修;课中阶段主要是授课教师上课及其他教师观课;课后阶段由上课教师说课并集体议课。

课例研修有不同的模式,不同模式流程略有不同。上述流程为一个课例研修过程,完成此轮研修后最好撰写课例研修报告进行总结反思,然后准备下一轮的研修,整个课例研修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与传统教研方式的研讨课相比:课例研修主题明确,以解决教学问题及改进课堂教学为目的;形式上将课前、课中、课后连为一体进行系统研究,在活动时间上围绕特定主题连续进行,类似小课题研究;观察对象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活动氛围较为宽松民主,参与者组成平等、互惠互利、互相学习的共同体;观课时围绕研修主题分配任务,且多采用技术手段,议课时重“证据”,围绕主题深入探讨。

“一课三研修”的实践与思考

为了增强课例研修的可操作性,在教研实践中可将其简化为“一课三研修”模式,即备课研修、观(上)课研修、议课研修。下面以“探究教与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研修主题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首先,通过调研,教研员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已有所把握,但对如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存在困惑,于是各学科研培组共同确立了“探究教与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的研修主题。接着,利用学科研培组开展系列研培活动,围绕各学科教学内容特点及主要教与学方式进行多次学习及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掌握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探讨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策略。然后,教研员深入到提供课例的学校,与任课教师及其备课组共同进行备课研修,结合具体课例及学情、师情,探讨课例中不同的教学环节及内容所需采取的具体教与学方式,共同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教研员组织全市教师参加的课堂教学研讨周活动,共同进行观(上)课研修及议课研修。

与传统研讨课相比,“一课三研修”一是增强了研究性。活动前教研员与教师在调研基础上确立研修主题,问题指向集中。课前教者及与会者知晓了观课主题并进行了多次的研修,重点围绕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了学习,备课研修时不仅研究“教什么”的问题,更注重研究“怎么教”及“如何学”的问题,研修结束时共同完成了一份详尽的教学设计。观课时与会者手持教学设计,带着任务研究教学进程,采用了技术手段进行记录。议课研修时根据主题及观课记录进行研讨,目标集中、方法科学。二是增强了合作性。在课例研修中参与者不是对执教者“建言”,而是所有团队成员共同的“学习”交流。备课研修阶段教研员与教师共同确定了研修主题,备课中共同分析课标、考纲、教材要求,分析教师及学生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将学科内容与教与学方式特点综合研究,根据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合作完成教学方案。观课时与会者分工观察学生及教师表现,议课时气氛民主,人人汇报观察的结果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围绕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进行研讨。三是增强了对学生的关注。备课研修时主讲教师要介绍学情,并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在完成教学方案中不仅有教学流程及主要活动,而且还有“预期的学生反应”及“教师对学生课堂反应的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观课时与会者由原来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观察教师讲课状态及学生背影,改为坐在教室两侧观察学生学习状态,观察教师及学生的一举一动,多感官获取信息,关注师生情态。议课研修时主要讨论

通过教学,学生学到什么,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有哪些,实现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以教为主”向课例研修中“以学论教”的转变。

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篇四:《课例研修心得》

[篇一:教师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通过老师之前的讲解和对有关资料的查询和了解,使我明白课例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围绕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修过程。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课例研究的精髓之处就是“磨课”,把一节课的内容经过三四节课的讲解之后不断地发现不足之处并改进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课例研修心得。教师们以“课例”为载体,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中做出成绩。

[篇三: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课例研修的目的是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时效性,使学生最终受益。再好的课堂教学也会有遗憾,老师们只有不断发现自己课堂上的不足、问题,并反思、研究,再改进,这样才能使问题越来越少,课堂效果越来越好。有时候,教师本人在授课中并不能全面发现自己的不足,旁观者清,听一听听课老师的意见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就是团队的作用。在一个团体中,大家一起听课、评课、议课,对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成长是很重要的。

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教师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的。课例研修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教师在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再学习、再实践中得到提升,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中成长。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是几人或多人为团队,以某一人或某几人的教学实践为例,扎进课堂,依托学科教学,反复实践,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课例研修的意义在于课例研修既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又重视教师的理论提升;既重视教师的技能训练,又重视教师的能力提高;既重视教师的个体的自我反思,又重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通过这次教研对“课例研修”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什么是“课例研修”以及“课例研修”的意义。

我觉得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说,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课例研讨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加强课例研修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捷径。

此次与全区的老师携手同行,进行课例研修,相信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我感到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教师的课堂授课过程要简洁、目标性要鲜明。

其一:观念先行,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教学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正确认识上。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教学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其二:人文性和工具性合一,寻找有效的课堂“支点”我们在语文课堂提问中,就要努力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寻求一个“支点”,以这个“支点”支撑我们的课堂。这样,课堂学习才会有效,课堂才会真正为学生服务。就语文课本身而言,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将语文比作一个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工具性是人的骨架,人文性则是人的血肉、灵魂。在无数次的拉据中,我感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灵与肉的统一。只有在这种统一中,才有语文的生命、语文的精彩。

通过对“课例研修”的学习和实践,我明白了什么是“课例研修”,也逐渐领悟到“课例研修”的意义。“课例研修”是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进行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我逐渐认识到:课例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研究形式,她的价值并不是让我们去探寻普遍规律的教育认识,而是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学更加优化。而且,她让我们慢慢养成一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悉心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课例研修”尽管现在做起来在时间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长远来看,这是这样的打磨,才可以让我们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

⑴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

⑵设计——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写一个新教案。

⑶行动——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根据设计的新方案进行研讨。(上研讨课)

⑷反思——收集教学反应、调查教学实际效果。

⑸评议、研讨、进行评估(分析成败的原因)

⑹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做课例要以主题为引领,只有抓住这根线,才能使课例这只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做课例要从观察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研讨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蓄。只有经过“三实践两反思“的磨砺,才能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

课程改革的课例研修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一般要有以下几个活动环节:

(1)将新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有关课程改革的要求分解为若干主题。如,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新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等等。

(2)围绕所确定的研修主题,制定总体研修计划安排。

(3)根据不同的研修主题,制定每一主题的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4)根据研修主题的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自主学习有关主题的新课程理论和有关课程改革的信息,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课程知识;

(5)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找出存在的差距;

(6)探讨缩小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差距的“课改”措施;

(7)选择具体的学科课堂教学实验,试行课改措施,参加研修的成员全程参与研讨教案和课堂观摩;有条件的最好进行音像摄录;

(8)汇总观察和记录资料,回放课堂教学情景,交流上课体验和观摩课堂教学的感受;

(9)分析课堂教学实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探讨新的“课改”对策;

(10)汇集整理课例资料,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成果,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学习了课程改革的课例研修,对于课程改革的课例的几个活动环节中“探讨缩小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差距的“课改”措施”的想法是:要及时做好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找出存在的差距,进行记录与修改。分析课堂教学实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探讨新的“课改”对策,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把自己的修改的资料进行汇集整理,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成果,然后进行交流分享等具体工作。把没一项工作做及时,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整理,才能使课程改革的课例研修做好。

在学习了课程改革的课例研修,感觉课程改革的课例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对于课程改革的课例的几个活动环节中“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找出存在的差距”感触较深。要及时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并把较好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及时进行标注,然后进行思考,及时进行整理与修改,以免经过一段时间遗忘。另外,还要进行“汇集整理课例资料,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成果,然后进行交流分享。”在经过尝试后,把一段时间课例资料进行整理,发现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差距,在后一段的教学前修改教案,再进行教学,再寻找差距,再修改教案。通过几次的修改与寻找,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心得,指导以后的教学,并且与大家交流分享。

通过学习“课例研究”,我知道课例研究“三步曲”

第一步:课例分析

课例分析面向全体教师。课例分析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课题分析主要通过教学观摩、评议提升、形成新案等步骤来帮助学科教师群体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走出经验型教学的低水平状态。

第二步:课例比较

课例比较是课例分析的延伸和拓展。最初的课例分析是基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情景下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方式。但是,随着课例分析和比较的不断积累,课例比较开始从同课异构走向同课异教、同课异校。因此,这一阶段的课例比较涉及不同教学环境的研究。同时,为了研究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方式和习惯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性,此阶段还开展了同班异课的比较研究。

第三步: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基于课例分析和课例比较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深化。它是在课例分析、课例比较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提升。

通过课例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形成,并运用于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课例研究,教师个人得以从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实际,促进个人教学特色的形成,从而提炼自己的教学观点乃至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

通过学习,我对课例研修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例研修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这类研修活动与平时的教研活动比较接近,但是要比平时的听课、评课之类的教研活动要更深入、更系统。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通过参加“课例研修”的相关培训,课例研修作为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进行实践,反思再次实践的过程。这不是一个老师的劳动,而是所有教师的集体智慧。互相讨论,说说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在回馈到实践中去。

通过学习课例研修资料,我深刻地感受到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实践反思是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而课例研修的过程正是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试想,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我想这也是课例研究所真正所要追求的境界。

学习过后,理解了什么是“课例研修”及怎么做,感觉到其实以前自己的工作中也在进行着课例研修的活动,但是做的不够细,学习后我想应深入的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并大胆的在课堂中去实践,勤思考,善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常态教学。

通过对课例研修资料的学习,给我最深的启示就是深刻的体会到反思在课例研修中的重要。不管教学如何,只有积极地去反思,才能在课例研修中不断的取得进步!

通过对课例研修资料的研读我明白了,课例研修是以教育理论作用于真实的教学实践,以深刻的反思带动有效的行为跟进,每一个教师个体都能在群体互助中增长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获得群体研究中的快乐和成长中的喜悦。课例研修发挥教师集体研究的优势,借助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

课例研究”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具体任务是备课说课。第二阶段具体任务是上课观课。第三阶段具体任务是说课议课。课例研修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一般要有十个活动环节。教师参与课例研究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能不断提高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二是能不断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三是能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观课、议课教师与执教者一道设计、反思和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摘自<怎样做课例研究>“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我认为做好课例研究,首先需要一个团结合作 的团队。因为,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的风格相似的课例,这样才能让学生、让自己受益。本学期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有关课例研修方面的理论文章。认真领会课例研修的真正内涵。

通过昨天的课例研修启动大会,我对课例研修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明白了课例研究关注教师的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建构者、创造者。课例研究使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教师在参加课例研究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本身还是一个重要的培训资源,他们的经验、学识、品质、情感,在解决问题、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困惑。进行课例研究,为教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

课例研究注重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开展课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

课例研修是一个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修过程。通过昨天几个团队介绍的经验,我知道了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课例研修具有经验、理论、实践结合、交织、融为一体的特性。它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也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

还记得参加北师大研修班时董琦教授说的一句话:教师什么时候能和医生一样那么专业,就不是随便可找人替代的职业了。我想课例研修就是教师通往专业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也在课堂度过,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不会虚度自己的光阴。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意义,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之前只是听过课例研修,却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通过课例研修的启动大会,了解了课例研修,也知道了课例研修和课例研究的区别,受益匪浅。课例研修强调的是团体的互助和合作,增长知识和能力,凝聚集体的精华和智慧,以获得分享的快乐和幸福。以学生中目前欠缺的东西或教学中的重点训练内容等为主题,抓住一个本学段、本学期或细节化的点放在教学内容中来进行训练。通过此次的培训使老师们更加专业化,有理论的支撑也有行动的实践,对于促进老师的职业成长非常有帮助。

此次“课例研修”启动大会,紧紧围绕课例研究这个主题,详细而清晰地讲解了什么是课例研究,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以及在课例研究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内容十分丰富,为我在今后开展课例研究打开了思路。我想:围绕课例的讨论、研究的进程,可以帮助教师以新的视角来深入了解教材。借助课例,可以引发更多的教师主动分享、谈论及探讨与教学有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探讨,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多元的,并且更具健全、更有意义的“实践共同体”。教师之间、教师与研究者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等等相互对话、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通过这次学习,对语文课例研究的背景、过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感到,一名教师如果能积极投入到研修中,以一个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查阅大量资料扩充自己,及时进行总结。那么在教学中一定会自觉地改进方法,不断地提高。而这种提高的速度必将是非常惊人的。

参加完课例研修启动大会感受颇多。我觉得<课例研究手册指南>是基于前经验的实践与新行为发展为新经验的过程,是对他人经验分析、整合、吸收为自己经验的过程,是将外部教育理论与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知识结构的过程,是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这本指南告诉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巧妙设计,如何突破重难点,为我们指明了课例研究的方向,通过一个个非常有效的教学妙招,使我们真是受益匪浅,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使我看到了课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在课例研究中我认为一定要改进教师“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交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得意、得言、得法,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不做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老师要有创新,让自己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真的在读,真的会说,真的会写,真有感悟,真去体验,学生从“学会”,“会学”到“乐学”。

[篇四:顶岗实习生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每一个第一次都让人刻骨铭心的难忘。其实课例研修是我在师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的,但是亲自结成小组进行课例研修,这却是第一次,而且这个第一次对我的触动和启迪非常大。

作为顶岗实习生,初登讲台,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其中责任的重大,面对学校的殷切嘱托、台下学生求知的目光,我知道我不能懈怠、不能敷衍,只能选择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所以,虚心学习、认真求教、不断思考、互相交流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做的功课。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伴着春意渐浓的氛围,我们小组进行了课例研修。在课例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有过困难、有过挫折,但是也有过惊喜、有过顺利,不管过程怎样的曲折,最后的最后我们都品尝到了果实的甜美。在课例研修中我又太多的感触和体悟,现在写到这里,谨以此纪念我们一起课例研修的时光——

首先,我们学会了更加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更应该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教室不应该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它更应该是学生们互相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优秀的教师应该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自己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活动起来,才参与中学习,在乐趣中学习,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更准确、更牢固。我们现在的课堂不应该是像古代私塾那样,学生每个人抱着一本书摇头晃脑、昏昏欲睡的背,先生背着手只管盯着学生不捣乱。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充满笑声的,能够真正让学生们活动起来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其次,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有老师有一颗不断前进、不断努力的心,才能给学生起到好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不断地努力,不断地上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使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变成了以教材为轴心,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教师更应该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前,我们一直都说,只有教师有一桶水才能够给学生一杯水。但是我们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没有人能够穷尽所有的知识,所以教师更应该教授给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死水不管有多少都是无法流动的,无法更新的,只有让学生找到活水,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新的知识,才能够不断地新陈代谢。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给学生有效的课堂,上课的次数不再多少,真正有效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我认为要想做到有效的教学,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1、教师应该具有整体意识。讲一篇课文但是不能够仅仅看着一篇课文,应该看这篇课文在整本书、整个单元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2、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备课之外还要备学生。根据不同的学情设计不同的教案,才能够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成效。3、在设计教学环节方面,除了基本的教师讲授之外,还要更多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的环节。真正的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学习,在乐趣中获得知识。4、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准备有梯度的环节,让学生有挑战才会有求知的渴望;同时,还要注意提问题的有效性,给学生提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不要浪费无谓的时间和精力5、在作业设计方面,也要注意设计高效的、能够检查学生学到多少知识的作业,不留毫无意义的作业。6、教师课后还要经常的反思自己,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才不会落伍。

我知道没有真正意义上完美的课堂,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止步不前的借口,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篇五:小学教师的课例研修心得体会范文]

这次我参加了课例研修培训,看了视频,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我深刻地感到新课程的实施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是对旧教育理念、旧教育模式、旧教育传统的反思,这是现代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体现,是改革背景下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通过这次课例研修培训,我理解了什么叫课例研修?也知道了课例研修的基本框架。

课例研修指的是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在教师教研和培训中,提出一种以课例为教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究和培训提高活动,我们把它叫做“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也是一种行动研究,其基本框架应包括:一、研修背景:学校、执教教师及备课组、研究学科与课题、研究主要问题。二、研究过程:主要研究过程及方法;“试教学设计”与“改进教学设计”的主要变化及差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和教学效果。三、问题讨论:在课例研修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讨论及分析;发现捕捉的关键教学事件的讨论及分析。四、研修结果:课例研修的主要结论和评论;课例研修中的主要体会和感悟。五、鸣谢与文献:鸣谢研修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指导者;注明参考文献:作者、题目、出处、时间。

课例研修更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他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会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观课、议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在常态课堂教学中,科学观察、深度反思和持续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2、将日常教学与研修、培训融于一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3、课例研修要去“功利”、“表演”和“示范”,为教师的“发展”而研修;4、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研修文化。

教育是一种实践的艺术。以往教师教育者所提供的专业学习方式,为了操作简便、尽可能降低培训成本,往往以专家报告为主、辅以学校教学现场观摩或组织学员间讨论交流,造成了学员“听的时候激动、回去后没有行动”,或者说没有改善行动的能力。教师的教育专业工作,是一门源自实践、运用于实践的艺术,用演讲为主的培训方式教会教师如何行动,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正因为教育的实践性极强,教师的专业学习不可避免地涉及:教师如何把培训活动中来自教师教育者所提供的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

以前培训活动中所主要采取的单一的培训方式有其弊端:专题报告式“只听不做”;现场考察式“只看不做”;参与讨论式“只说不做”。当然,这些列举的当前主要采用的培训方式各有其优势所在,却缺乏了对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实践性默会知识的多种学习形式的强调。

既然过去的培训方式有那么多的缺陷,那么新出现的课例研修会不会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一、进行课例研修可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能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教学实践本身的改进。通过研修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使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然后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的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二、课例研修,给我们教师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大代表明确提出,而作为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成为学习的时代先锋,知识的富翁。因此,国培行动给我们搭建了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的平台。

三、课例研修,给我们教师创建了自由交流、合作学习的空间。以往的教师交流方式局限于集中校本研训听评课活动范围内,而课例研修,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打破了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城乡地域的羁绊,它能使我们每个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对同一话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自由发表个性主张和建议,交流方式实现了“一对多”、“面对面”、“层对层”的立体化交流,在愉悦宽松氛围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心灵的默契,每位老师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进步。

四、给教师开辟了自我反思的驿站。

课例研修,以开放自由的特点,为我们教师打开一扇收纳外来新鲜空气的窗户,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精华,欣赏广大同仁们精美的帖子和反思,还有对教学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刻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含义,同时也使我产生强烈的震撼,使我深刻意识到反思不再是应付学校常规检查而所做,而要真正反思每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再使反思成为一种形式,而要使它成为一种真正习惯,一种动力。

正是因为课例研修会给我们教师带来那么多的好处,作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人民教师应该如何应用课例研修的理论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呢?

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更新比较快的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风格活泼、色彩艳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教师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一、提升教师品德修养,坚定教育信念。

短短的培训学习,特别是师德培训,让我的教育信念更坚实,俗话说:“改造人首先就要改造一个人的思想。”思想指导、决定行动,培训后,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熟悉教材联系,把握教改方向。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但一直未能代低年级的课,教学中有经常眼高手低,效率不高。在培训过程中,知道了一至六年级的教材分析讲座,更让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及联系,更有效的把握教材,听评课时更能发现优点和不足。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加强课例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各个学校的听评课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做一般的课例研究,但这次培训,收看专家的课例研究解说,知道了自己的严重不足,因为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四、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许多情境图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所以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境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情景化、动作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亲身感受数学;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答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对于学生不同的想法,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如新教材在编写“几加几”的计算时,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培养学生从多方面的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当然,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是很多的,手段不尽相同。但无论什么方法,都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六、创设和谐的课堂,转变师生的角色,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我们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因为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们教师就应当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还应该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这次培训中专家对课例研修的讲座深入浅出、易记易懂,指导性强,那些精彩的课例与我们的日常教学紧密相连,会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育教学工作和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在不断地课例研修过程中,会让我对教育教学事件、问题和自己认知方式与情感的洞察力,会不断增强,会更加深入理解学生的问题,从多个维度来认识教育中的特殊现象,也将更加了解自己是如何组织教学的,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了解如何获得那些支持教学的各种教学资源。

[篇六: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认为:课例研修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给踢的自我反思以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它依据教师个人已有的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行为,寻找自身的差异不断改进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例研修通常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帮助教师学会怎么去做,达到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目的,引导更多教师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改进常态教学的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课例研修成了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是教师直面教学共同分享的平台,课例研修起到了教育轮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作用,它能够增长我们的实践智慧,使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成为了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

我也深深感受到,课例研修与我们的平常的教研活动是有区别的,平常我们往往只关心可怎么上,板书怎么设计提出哪些问题等技术问题,缺乏从理论层面上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风格加以分析与思考,因而就不能高屋建瓴地从整体把握教学设计。进行课例研修可以让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理论,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课例研修关注的不是教育学或各学科所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是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这种培训的活动形式是以教师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问题的解决为指向,因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师创设教学情景能力训练的方式。

为什么要进行课例研修? 篇五:《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篇一: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它表明:这是一个新型的结合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绝不是一种概念上的翻新,而是理念上的一次重建。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因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本学期我将认真践行校本教研工作,融入学校教育创新,借助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理念,感悟教育真谛。我个人的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责任人负总责,副校长、教导主任、村小校长负责组织实施,并协助校长搞好督促和检查工作,督促教师做好学习研修计划,及时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及时参加集中培训。

(二)、扎实搞好校本研修。

1、自主学习。

教师要有计划地通过“自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形式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自主学习内容,并认真写好笔记,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教育专著学习,并写好读书笔记,每月两篇。

2、同伴互助

教师以全处大教研组、学科教研组或村小为单位形成互助团队,以课例(案例)诊断(备课、说课、上课、诊课)、示范交流式(经验介绍、样板课)、主题研讨(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的同伴互助活动,或校际联动的方式参与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专业引领

请市、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专家、研训教师来学校现场培训、现场指导;观看名师讲座光盘、名师上课光盘;网络学习。

(三)突出骨干教师的作用。

在校本研修中,除了要抓好全员培训工作,还要抓好三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不但要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而且使他们要成为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研修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总之,学校是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在学校的计划和组织下,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形式使每位教师在校本研修中都能得到提高,都能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优秀教师。

[篇三: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各类需求的人才离不开教师。因此,从事教育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应该更加重视对自己研究能力的培养。

“校本培训”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依据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本学年,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切实解决或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努力使我校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这学期的时间里,我认真计划了校本研修,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其计划如下:

一、积极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在校本研修培训中,我校组织了有关“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理论的学习。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积极参加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进行听课研讨,教研组在“研”字上下功夫,在自觉主动有效上下功夫,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课之后,向相关学科的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

三、不断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回首走过的教学岁月,有在教学上艰难跋涉的痛苦,有在工作中成长的快乐,有收获信任的喜悦,这一切让我体会了时间的意义,让我明白了拥有的珍贵,更让我体会到人民教师的神圣责任和使命。

[篇四:池河中学2013年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按照石泉县教育体育局在新一阶段“一个中心,三个抓手”的工作思路,依据<石泉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意见>及<池河中学校本研修工作五年规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将池河中学2013年校本研修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宣传动员、营造氛围,增强认识。

根据学校教师培训研修工作基础薄弱的实际,通过组织学习相关文件,传达相关精神,介绍相关形势,加之不拘形式的沟通交流,促使全体教师认识到校本研修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本研修工作。

二、建立完善相关评价激励制度和措施。

将<石泉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办法>、<池河中学教师业务档案>、<池河中学教科研奖励办法>纳入综合考核评价。

三、充分发挥以教科室为中心,教务处、政教处共同配合的职能作用。

教务处、政教处要发挥双常规管理的作用,加大抽查力度,督促教师完成必要的工作任务;教科室主要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培训、研讨,帮助 教师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四、强化措施,将学习培训落到实处。

措施方法:

⑴、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以该模式为载体,更新课堂教学方式。

①召开教师动员会(至少两次)

统一思想,凝聚合力,逐步形成优良的“教风”。

②召开学生动员会(一次)

树立榜样的力量,在公布栏将上学期各年级、各科和总分的优秀学生张榜表彰,让学生找到心中的奋斗目标;通过动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欲望。

③赛课(评分标准)

分为:教学设计、讲课、说课、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学基本功、课件制作七个部分。本学年重点关注教师的讲课、教学反思和课件制作三个环节。

④课堂教学评估(“推门听课”)

继续进行课堂教学评估,帮助科任教师找到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其成长。

⑤奖惩措施

将课堂教学评估成绩定档,折合成分数计入年度考核。

⑵、分科研讨,实施赛课制:

分文、理、英三个组集中研讨、赛课,制订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课堂评估标准>,每周一个组一节研讨课(三个组各一节),从第三周开始实施;研讨课结束后,进行教研组内部的“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每个教研组均有1-2位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参与活动抓落实。

学习培训:

1、管理培训:

⑴、领导班子成员培训

⑵、学校处室及兼职工作人员培训

2、教师全员培训

⑴、通识培训

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基础教育教学理论。

⑵、教育技术培训:利用全体教师例会和教科研活动的前10分钟,演示讲解office深度应用的相关内容。

⑶、教研组、备课组内分组培训和切磋研讨。

五、搞好课题研究,以研促训

1、积极承担县级以上课题,重点以完成课题为平台,促进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2、有针对性的拟定探讨小课题,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3、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附:池河中学2013年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步骤及日程(上半年)

池河中学2013年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步骤及日程(上半年)三月:

1、宣传动员,营造氛围(2次集体业务会议);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研讨课(文、理、英各一;研讨前召开学生会);

3、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包括课堂评估标准);

4、继续进行课堂评估;

5、管理人员培训会;

四月:

1、分组赛课(全员岗位大练兵),人人参与;

2、赛课总结会;

五月:

1、分组赛课(全员岗位大练兵),人人参与;

2、赛课总结会;

六月:

1、校本研修总结会;

2、收集学习笔记、教学设计、课件、反思、听课记录、论文等,组织检查评比。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