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成就性成语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01    阅读:

成就性成语 篇一:《典故性成语浅议》

典故性成语浅议

作者:郭艺丁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1期

[摘要]典故词语中有一类语词,它在形式上表现为成语,而在内涵上是典故。这种典故以成语的形式定型下来,我们称之为“典故性成语”。由于目前语言学界对于这种成语缺乏深入研究,时至今日还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界定。

[关键词]典故 成语 典故性成语 定名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56-01 典故性成语作为词汇系统中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不能漠视它,不能不研究它。鉴于目前语言学界还没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首先有必要对其进行定名。

一、典故与成语的界说

单就典故定义的界定而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鉴于此,笔者就典故的定义谈谈自己的看法。

《词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的观点基本一致,下面引用《辞海》中的定义加以说明。1979年5月修订的《辞海》是这样定义“典故”的:

[典故]1.典制和掌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次燕见,辄兴席改容,中官亲拜,事过典故。”2.诗文中引用的典故和故事有来历出处的词语。[1](P44) 《辞海》对典故的界定有两个义项,笔者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对典故定义较为合理的说法。它不但囊古今的典故内涵,而且也扩大了典故的外延,妙于将“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纳入典故之中,使典故的概念由专指典章旧制而扩充容纳了古代故事和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这样的意义。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典故,一般取义项二。根据义项二,我们可以把“典故”的内容和来源归结为两种类型,即事典和语典。但此定义将对典故的使用限定在“诗文里”,笔者认为有失偏颇。这和《现代汉语词典》犯有同样的弊病,放在下段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将典故一词定义为:“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此定义将典故的使用范围限定在“诗文里”,排除了人们口头上使用的典故,似乎不太严密;再则,把引用的对象限定在“古书中”,应该说也是值得推敲的,比如神话传说,最初并非来源于书面。笔者认为,典故应是指人们在口头上和书面里所引用的古代故事、传说和有来历的词句。这是本文所使用的典故一词的含义。

关于“成语”的定义,1979年9月修订的《辞海》是这样界定的:

[成语]熟语的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在汉语中多数有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些可以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有些要知道来源才懂,如“青出于蓝”出于《荀子•劝学》。[2](P78)

从《辞海》的定义我们可以确定:成语是固定词组或短句。本论文所说的成语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成语和有谚语等其他熟语形式转化而成的准成语。而一般的谚语、惯用语、格言名句以及结构松散的语句等不包括在内。(成就性成语)

二、典故性成语之定名

正被我国语言学界所关注的“典故词语”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如:丁建川的《汉语典故词研究》,王丹的《典故词语的词汇化研究》,王光汉的《论典故词语的词义特征》等。他们阐述了典故性词语的特点,但对于典故词语中的一个分支——“典故性成语”,还没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特别明确的界定,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典故性成语”做一下定名。

(一)典故性成语的界定

典故性成语是指前代的故事和诗文中的词语通过用典而形成的固定词语或短语。据此分析,不但可以把历史故事或寓言、神话、传说等作为典故的来源,而且古代的经书词句、圣贤言论都可以作为典故的来源。我们把前者称为事典,后者称为语典。根据上述定义,我们把“典故性成语”的内容和来源归结为两种类型,即事典成语和语典成语。

以往的辞书,把“成语”和“典故”合在一起并称为“典故成语”和“成语典故”。笔者认为这样命名不好。因为“成语”和“典故”在语法结构上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并列关系;一种是偏正关系。这就容易造成岐解(歧解、分歧)。正确的理解是偏正关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一下子正确理解的。为了消除这种歧义现象,我把这种命题称为“成语形式的典故”或“典故性成语”。它是一种以典故性成语为内涵演化而成的语词,它来源于典故,最终以成语的结构形式固定下来并流传至今。这两个命名,我会选择“典故性成语”作为命名。因为这两种命名虽然结构相同,含义也相同,但“典故性成语”却比“成语形式的典故”更为简练些。

(二)典故性成语的特点

典故不可能凭空而存在,它必须要借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典故呢?一种语言单位,只要能把典故的内涵表现出来,就具有资格成为典故选择的表现形式。如:词(东道主、二竖)、词组(班荆道故、结草衔环)、句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多行不义,必自毙)都能概括典故而成为其有效的表现形式。成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故能成为概括典故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在“典故性成语”这个概念中,“成语”和“典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总之,这类典故性成语的共同特点是,形式上是严格意义的成语,意义上有典故的内涵,附加于典故,而使该典故构成一个适合于成语格式要求的的语词。

成就性成语 篇二:《带比喻性的成语》

词语的积累

带比喻性的成语

快如闪电 健步如飞

呆若木鸡 亲如手足 情同手足 心如止水

(成就性成语)

守口如瓶 水平如镜 春雨如油

挥汗如雨 挥金如土 骄阳似火 红叶似火 观者如云 大雨如注 暴跳如雷 春深似海 繁花似锦 光阴似箭 情深似海 流年似水 高手如林 心急如焚 江山如画 柔情似水 恩重如山 倒背如流 对答如流(成就性成语)

力大如牛 胆小如鼠

爱民如子 爱财如命

如鱼得水

AABB型的词语

红红火火 开开心心 快快乐乐 明明白白 高高兴兴 马马虎虎 认认真真 千千万万 多多少少 完完全全 仔仔细细

口口声声 风风火火 密密麻麻 三三两两 来来回回 老老实实 吞吞吐吐 隐隐约约

叽叽喳喳 哗哗啦啦 叮叮咚咚 滴滴答答 轰轰隆隆 乒乒乓乓 叮叮当当 抽抽嗒嗒

嗡嗡 咩咩 哞哞 汪汪 嘎嘎 叽叽叽 呱呱呱

成就性成语 篇三:《带有艺术性的成语》

艺 术 成 语

【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不假雕琢】不必借助精雕细琢。指器物天然即具有上好的质地。也比喻艺术品精美而无雕琢的痕迹。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不拘绳墨】绳墨:木工用以画直线的工具,借喻法度、规矩。形容人的行为或艺术风格洒脱、豪放,超逸不羁。

【白雪难和】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艺术。(成就性成语)

【白雪阳春】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同“阳春白雪”

【别有天地】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有天地非人间】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有滋味】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唱高和寡guǎ】:曲调高深,知音很少。比喻高雅深奥的诗文和其他艺术作品很难被大众理解接受。(成就性成语)

【传神阿堵】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成就性成语)

【传神写照】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独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成就性成语)

【独运匠心】匠心:精巧的心思。形容精美独到的艺术构思。

【匠心独出】匠心:工巧的心思;独:独自。形容巧妙而独特的艺术构思。

【匠心独具】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匠心独妙】匠心:精巧的构思。独妙:独到的巧妙。形容巧妙而独具一格的艺术构思。亦作“匠心独出”、“匠心独运”。

【德艺双馨xīn】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同“神工鬼斧”

【鬼工雷斧】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同“鬼斧神工”。

【鬼刻神劖chán】犹言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神领意造】:指用心神领会和创造艺术形象。

【神至之笔】: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偷天妙手】:偷天:形容本领神奇;妙手:指有才能的人。形容写作技巧娴熟,文笔非常优美,富有独创性的作家、艺术家。

【无斧凿痕】:斧、凿:木工用的斧头和凿子。没有用斧头、凿子削刻的痕迹。比喻艺术品达到天然浑成的境界。

【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环肥燕瘦】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辉光日新】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辉煌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烘托渲染】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画苑冠冕miǎn】苑:会聚的地方,多指学术、艺术的集中处;冠冕:皇冠帝

冕,比喻第一。在美术界占据第一流的地位。

【黄锺zhōng瓦缶】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黄钟瓦缶fǒu】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吉光凤羽】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江湖艺人】在街上表演吟唱、讲故事、舞蹈、变戏法和哑剧等艺术而谋生的人。

【击节称叹】节:节拍;击节:打拍子;叹:赞叹。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

【经营惨淡】:经营:筹划营谋;惨淡:思虑深至的样子。苦心经营。指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

【经营惨澹dàn】:经营:筹划营谋;惨澹:思虑深至的样子。苦心经营。指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

【九朽一罢】原指画人物的一种技法。后也指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严肃认真的态度。

【良工苦心】: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

【良工心苦】: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妙手丹青】: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炰páo凤烹pēng龙】: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烹龙炰凤】: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烹龙砲pào凤】: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墙外汉】:指非局中之人,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

【曲终奏雅】: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里巴音】: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象牙之塔】: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心精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表现。也泛指天资聪敏,精明能干。

【心灵手敏】: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表现。也泛指天资聪敏,精明能干。

【兴会神到】:兴会:指意趣因一时的灵感而触发;神到:指将其精神付诸笔端。指艺术创作中捕捉灵感,并将其表现出来。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栩栩欲活】: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渲染烘托】: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烘托:国画的画法,用衬托手法使事物鲜明。指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一花独放】: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一空依傍】: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

【一字见心】:看到一个字就能看到人的思想。形容书法艺术能体现出人的个性。

【奕yì奕欲生】: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存乎:在于。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成就性成语 篇四:《形容人有成就的成语》

震古烁今
[解释]烁:光亮的样子。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六回:“吴帅无论怎样威望,怎比得上老帅的勋高望重,震古烁今。形容人有成就的成语。”


丰功伟绩
[解释]丰:大。伟大的功绩。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六回:“这位章制军在两广做了几年,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


功高盖世
[解释]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出处]唐浩明<曾国藩>二部二章:“小人在江湖上,到处听说将军功高盖世。”


功不可没
[解释]形容人功劳很大,不能够忽略。
[例句]总而言之,警察在控制犯罪率上是功不可没的。形容人有成就的成语


空前绝后
[解释]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出处]宋·赵佶<宣和画谱>:“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经天纬地
[解释]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


功成名就
[解释]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衣锦还乡
[解释]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出处]<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劳苦功高
[解释]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


一鸣惊人
[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出人头地
[解释]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