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知人善任,善于纳谏是什么意思?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06    阅读:

知人善任,善于纳谏是什么意思? 篇一:《关于唐太宗任贤纳谏的论述》

关于唐太宗任贤纳谏的论述

唐太宗在即位之初,便定下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又规定了具体的政策。在人治社会里,必须要用人得当,这些方针、政策才能贯彻执行。唐太宗对用人问题,十分留意。他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他认识到,治理国家,靠自己一人是不行的,应当“广任贤良”。所以,他要求臣下推荐人才,自己也留心观察,发现和提拔有用之才,推行“任人唯贤”的路线。唐太宗选拔人才,基本上做到不以个人恩怨好恶为标准,也不以新旧亲疏为转移。他说:“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正因为如此,他所任用的,大多为有识才能之士,这些人,有的是旧日部下,有的是旧日敌人,也有新出现的才智之士,或疏远之人。如魏徵,原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曾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嫌旧仇,而加以信任和重用,以至做到宰相,成为“贞观之治”的重要推动者。又如马周,本不知名,唐太宗见到他为将军常何写的奏事,认为很有才能,立即召见。马周确实能干有才,以后官至中书令。唐太宗就是这样,随时留心、发现和任用贤才。

唐太宗认为,对有用之才,不可求全责备,他说“使人如器”,即根据人才的情况来使用。唐太宗要求大臣封德彝举贤,当时德彝回答说,未见奇才异能之士时,唐太宗明确指出:“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唐太宗用人,也不以门第为限,他任用的宰相,张亮“素寒贱”,周马“孤贫”,戴胄出身“门下录事”。唐太宗用人还不以华夷为隔,他任用了突厥等族的将领,如那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契苾何力等。

由于唐太宗知人善任,在他身边团聚了当时的众多才能之士,正是在这些才能之士的协助下,唐太宗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

兼听是指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偏听偏信。纳谏是指君主接受正确的意见和批评,改正缺点、错误,防止政治上和个人的失误。兼听纳谏是封建帝王重要的个人政治修养和品质、作风。要兼听纳谏,也是封建君主都知道的,但要做到却是十分不容易的。

唐太宗力求成为明君,魏徵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他希望唐太宗能够“兼听纳下”,成为一个有道明君。君主兼听纳谏,则“贵臣不得壅蔽”,“下情必得上通”。国家便能治理好。唐太宗很重视魏徵的意见,并在自己的行动中,尽可能兼听纳谏。

唐太宗与直言进谏的魏徵的关系,以及对魏徵进谏的态度,证明了他确实是个善于纳谏的君主。魏徵有“耻君不及尧、舜”的忠诚,在贞观年间,无论是国家政事,还是唐太宗的个人行为,只要他认为不妥的,便直言进谏,即使要冒犯唐太宗,也不退却。唐太宗也认为,魏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

为非,我所以重之也”魏徵进谏,唐太宗纳谏,成为封建社会君明臣贤的美谈,唐太宗被誉为“从谏如流”的明君,是与魏徵不断直谏密切有关的。唐太宗也从兼听纳谏中获得政治上极大的好处。唐太宗深深体会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他要求臣下“务尽忠谠,匡救朕恶”。他也以“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相许。而且每次都和颜悦色听取批评意见。事实上,唐太宗对能直言进谏的官员,不仅不加责备,而且给以奖励。如给事中张玄素谏修洛阳宫殿,赏绢200匹;孙伏伽谏刑赏不当,赏以价值百万钱的兰陵公主园;魏徵谏用人不当,赏绢500匹。这不仅表彰了进谏的臣下,而且也起到了引导进谏的作用。

贞观年间,在唐太宗的倡导下,进谏蔚然成风,不仅大臣进谏,连宫中的长孙皇后、徐贤妃也能进谏。当以直谏著名的魏徵去世时,唐太宗十分难受,他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为此而悲泣久之。像唐太宗这样以身作则兼听纳谏的皇帝,在封建时代,确实是不多见的。

为了让子孙也能兼听纳谏,巩固唐朝的统治,唐太宗还对进谏、纳谏作了具体规定。他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入阁议事,要有谏官随同,有失便谏。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唐太宗还规定,五品以上京官,要轮流到宫中直宿,以便皇帝召见,询问外间事务,了解民间疾苦,以及政事得失,使下情多少得以上达。(知人善任,善于纳谏是什么意思?)

知人善任。兼听纳谏是唐太宗政治上取得成功的两个重要的主观原因,也是他成为杰出封建政治家的重要的政治素质。可以说,唐太宗之所以能成为封建帝王的楷模,与他能够知人善任、兼听纳谏关系极大。

(选自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知人善任,善于纳谏是什么意思? 篇二:《善纳谏者成大事》

(知人善任,善于纳谏是什么意思?) (知人善任,善于纳谏是什么意思?)

君王纳谏与王朝繁盛

摘要:中国古代自秦以来就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高度的君主集权制使君主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因此,相对任何一个时期,中国古代的君主个人都对王朝的兴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君王能否以包容谦虚的态度接受臣民的进谏则成为该王朝能否顺应历史潮流走向盛世的关键所在。通过阅读古籍《贞观政要》第六篇纳谏和相关的史实,以及对中国古代善纳谏者与拒绝纳谏者所产生的影响做了对比后,总结出善于纳谏的人通常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而这在中国古代的帝国统治中尤为重要,而这也成为中国古代历朝必经繁盛与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纳谏 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谏议制度

正文:臣民规劝或批评君王,叫做“谏”。君王接受规劝或批评,叫做“纳谏”。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627-649在位)时唐高祖李渊的次子,626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破事李渊退位,从而当了皇帝,年号贞观。唐太宗即位时,唐朝虽已建立十年,但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和严重战乱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不堪。然而,在唐太宗即位后的不长时间内,社会经济便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和国家逐步强盛的局面,使贞观时期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盛世”。唐太宗能去的这样大的政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贞观前期和中期善于纳谏。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①

这便是选自《贞观政要》第五篇中的一个关于唐太宗纳谏的故事。大意是: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交谈,当时有个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败事后,被籍没入宫。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荒淫无道,杀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为己有。暴虐到极点,怎会不灭亡呢?”王离座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夺取她是对了呢,还是不对?”太宗说:“哪有杀人而夺取其妻的道理,你却问我对不对,这是什么意思?”王回答说:“我见到《管子》书里说:齐桓公到了郭国,问那里的父老:‘郭国为什么会灭亡?’父老说:‘因为郭君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齐桓公说:‘照你所说,他是个贤君啊,怎会灭亡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却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不能摒弃,所以灭亡。’如今这个妇人还在陛下左右,所以我猜测陛下的心意认为这样做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不对,那就是所谓知道邪恶而不能摒弃了。”太宗听罢大为欣喜,夸他讲得好极了,马上命令把这个美人送还给她的亲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善于纳谏”。唐太宗曾说过“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后来我用弓箭定天下,还不能真正懂得弓箭的好坏;何况天下的事务,我怎么能都懂得?”这说明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承认自己并非一切都懂,无所不能。据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臣下对自己隐恶扬善,一味顺从、奉承,“则国之危亡,可立而待也”。为了稳固他的统治,唐太宗告诫下属:“君有违失,臣须直言。”并且也确实采纳了不少正确的劝谏。

又如,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在洛阳修建乾元殿,以供天子巡游四方的时候下榻居住。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劝谏说:“陛下您智虑周全,可谓无所不及。您下令要做的事,有哪一件不成功呢?您立志想要得到的东西,有哪一件不是依从你的意思去办呢?我认为秦始皇刚开始做皇帝的时候,一直想倚仗灭掉周室的余威,凭借平定六国的气势,将基业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可是到了他儿子掌权的时候国家就灭亡了,我们认真分析它灭亡的原因,是他们父子随心所欲地放纵自己的贪欲,违背上天的旨意,残害百姓等因素造成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统治天下不能仅仅凭借武力,一味信奉神灵也不能保障他的江山固若金汤。只有大力提倡节俭,减轻赋税,自始至终兢兢业业,才可以永保江山安泰。”(知人善任,善于纳谏是什么意思?)

至于以犯颜直谏”著称的大臣魏征,更是常常与唐太宗面谏廷争,有时言辞激烈,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他也毫不退让,往往使唐太宗感到难堪,下不了台。不过事后唐太宗能认识到,魏征极力进谏,是为了使自己避免过失。因而先后

(知人善任,善于纳谏是什么意思?)

接受了魏征二百多次批评规劝,还把他比作可以纠正自已过失的一面镜子。魏征病死时,唐太宗非常悲伤,痛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由于唐太宗鼓励进谏,而且愿意纳谏,所以当时的朝臣一般都直言敢谏。大臣裴矩,原是隋炀帝的宠臣,由于隋炀帝残暴拒谏,他便处处阿谀逢迎,还为隋炀帝出过远征高丽等一些祸国殃民的主意。但在贞观时期,同样是这个裴矩,却能够勇于谏争,他由隋朝的佞臣成为唐朝的净臣,前后判若两人。裴矩能有这样大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唐太宗善干纳谏。故而贞观之治并非仅依靠皇帝个人便建立起来的,还有万千直言进谏的忠臣忠民的功劳。

而与此相反,断送贞观之治的统治者唐玄宗,在早期亦开明,但后期从重用奸相李林甫后,便只听信奸臣谗言,而忽视及枉杀忠臣。最终致使“安史之乱”的发生,把自己逼上绝路。

那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虚心纳谏而唐玄宗则不能呢,除了个人主管因素,另一重要原因便是言谏监督制度。(知人善任,善于纳谏是什么意思?)

唐代自李渊起,就重视“开直言之路”,武德四年正式设氍谏议大夫。唐太宗时增设谏议大夫至4人。唐玄宗复以谏议大夫属门下省,并重申左、右补阙和左、右拾遗各2人,左属门下省,右属中书省。唐肃宗时,“制谏议大夫论事,自今以后不须令宰相先知”,并规定中书、门下两省的“谏官十日一上封事”。在唐朝的290年间,谏诤制度的推行,答题又三种情况,一是君主纳谏,谏官敢言。二是君主拒谏,谏官遭殃。三是君主纳言,而不用其言,或为我所用。②凡君主比较开明,为政廉洁,虚心纳谏的,就必然有众多敢言之臣,反过来促进廉政,国家振兴。唐太宗“贞观之治”便是在这种局面下形成的。而到玄宗时期,由于任用奸臣,而将忠义之谏拒之门外。由此而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是唐朝在政治和经济上都陷入困难。到唐宪宗时期,又大开直言之路,认真听取批评意见,出现“元和中兴”的形势。

君王自身修养,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和君神关系形成了对君主权利的约束。“其中,修身是根本,只有符合仁义道德要求的君主,才能赢得臣于的辅佐,赢得民心。赢得天佑。” ③而一旦君主违反这些要求,就会丧失民心,引起社会动乱,最终亡家亡国。

由此可见,一个王朝的兴盛于衰亡不仅仅是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反而往往是由于统治者的一系列错误决定而引起。唐末几个皇帝都不喜纳谏,常常贬黜谏官,重用吹牛拍马之徒,故“一代不如一代”,使唐王朝日益趋于腐败而亡。唐朝的谏诤史,典型地说明了“纳谏兴、拒谏亡”是一条历史的规律。 参考文献:

① :《贞观政要》(唐)吴兢 编撰,段曹 注释 湖北辞书出版社 2012 ② :http;///news/show/134

③ :《唐代的谏议制度与文人》傅绍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知人善任,善于纳谏是什么意思? 篇三:《有关领导的名言》

1、领导干部的重点工作就是交涉或协调,因此,这种说服的力量就成为该干部优秀与否的决定因素。——绂山芳雄

2、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 志之一。——邓小平

3、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

4、做领导者和做你自己是同义词。有关领导的名言。就这这么简单,也是这么困难。 ——沃伦·本尼斯

5、老板创造恐惧,领导者创造自信。老板能修正过失,领导者能改正错误。老板什么都知道,领导者总是问问题。老板让工作成为苦差事,领导者让工作变得有趣。老板专注于他自己,而领导者专注于整个团队。——russell h。有关领导的名言。 ewing

6、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位真正具有灵感的,7、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不就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列宁

8、你不能靠拍人家头而领导别人,那是侵犯,而不是领导力。——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9、缺乏一位有远大眼光可统观全局的政治领袖,因之做得不是太过,就是不及。——蒙森

10、一位最佳领导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而在下属甘心从事其职守时,领导要有自我约束力量,而不插手干涉他们。()——罗斯福

11、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

12、首脑不必不可少的是忍耐。——皮特

13、当今领导,集中到一点,就是他有能力使他的下属信服而不是简单地控制他们。——亨利·艾利斯

14、骑马坐在后面的人,无须掌握方向。——托·富勒

15、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重要条件。——毛泽东

16、我更害怕由1只狮子领导的100只羊,而不是由1只羊领导的100只狮子。——塔列朗

17、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要事必躬亲,而在于他要指出路来。——米勒

18、领导干部应该是真正能吃苦的人。——士光敏夫

19、管理是把事情做好,领导力是做正确的事情。——彼得·德鲁克

20、领导干部应去掉权力意识,对下级要以诚相待。——士光敏夫

21、加入你能用行动激发他人梦想得更多,学习更多,做更多事或者成为更伟大的人,你就是一个领导者。 ——约翰·昆西·亚当斯

22、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清·曾国藩

23、理性和判断力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泰西塔斯

24、在日常生活中领导自己的能力是对领导别人能力的最好证明。 ——托马斯·沃森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