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荕藤的功效与作用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16    阅读:

相思藤的功效与作用
荕藤的功效与作用(一)

相思藤的功效与作用

相思藤

说明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图志》:相思藤,嚼之有甘味,故俗称土甘草。

【拼音名】Xiānɡ Sī Ténɡ

【英文名】Yine Abrus

【别名】土甘草、相思子藤、山甘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rus precatorius L.

采收和储藏:5-10月茎叶生长旺盛时,割取带叶幼藤(除净荚果),切成小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相思子 攀援灌木。枝细弱,有平伏短刚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5对,具短柄,长圆形,两端圆形,先端有极小尖头,长1-2cm,宽0.3-0.3cm,上面无乞求,下面被稀疏的伏贴细毛。总状花序很小,长3-6cm,成头状,生在短枝上,无总花梗,花序轴短而粗,肉质。花小,排列紧密,长约9mm,具短梗;花萼黄绿色,钟形,长约3mm,先端有4短齿,外侧被毛;花冠淡紫色,旗瓣阔卵形,基部有三角状的爪,翼瓣与龙骨瓣狭窄;雄蕊9,成1束;子房上位,被毛,花柱无毛,柱头具细乳头。荚果黄绿色,革质,菱状长圆形,扁平或膨胀,长2-4.5cm,宽

1.2-1.4cm,先端有弯曲的喙,被刚毛状细毛。种子4-6颗,椭圆形,在脐的一端黑色,上端朱红色,长6.5mm,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9-10月。

关于“相思藤的功效与作用”的内容,有相关问题请咨询中药材买卖通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地带或山间、路旁灌丛中。

【荕藤的功效与作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茎纤细,直径约1mm,青绿色,表面被有稀疏刚毛,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小叶片长方形至长方状倒卵形,上面光滑,下面有稀疏刚毛。气微,味甘回凉。以叶多、色青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排列紧密,内含棕色物质;栓内层薄壁细胞含有众多草酸钙棱晶。中柱鞘厚壁细胞环的细胞2-3列,邻近的薄壁细胞中有较多的草酸钙棱晶。韧皮纤维径向排列成束,射线1-4列,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髓部细胞类圆形,表面有点状壁孔,细胞内亦含【荕藤的功效与作用】

【荕藤的功效与作用】

2-7个。单细胞非腺毛长144-165(-578)μm,直径13-17μm,平直,先端锐尖,表面平滑。

【性味】甘;凉;无毒

【归经】肺;脾;肝经【荕藤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乳痈,疮疖,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手册》:生津,止渴,润肺,清热。凉茶料多用。

2.《南宁市药物志》:叶:治乳疮。

3.《中国药植图鉴》:叶:利尿,治支气管炎。

4.《广西中草药》:清热利尿。治咽喉肿痛,肝炎,支气管炎。

关于“相思藤的功效与作用”的内容,有相关问题请咨询中药材买卖通

鸡屎藤的功效与作用
荕藤的功效与作用(二)

鸡屎藤的功效与作用

【异名】斑鸩饭、女青、主屎藤(《质问本草》),却节(《李氏草秘》),皆治藤、臭藤根(《纲目拾遗》),牛皮冻(《植物名实图考》),臭藤(《天宝本草》),毛葫芦(《岭南采药录》),甜藤(《广西中兽医药植》),五香藤、臭狗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香藤、母狗藤(《四川中药志》),鸡矢藤(《上海常用中草药》),清风藤(《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鸡屎藤的全草及根。

【植物形态】鸡屎藤

蔓生草本,基部木质,高2~3米,秃净或稍被微毛。叶对生,有柄;叶片近膜质,卵形、椭圆形、矩圆形至披针形,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浑圆或楔尖,两面均秃净或近秃净;叶间托叶三角形,长2~5毫米,脱落。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扩展,分枝为蝎尾状的聚伞花序;花白紫色,无柄;萼狭钟状,长约3毫米;花冠钟状,花筒长7~10毫米,上端5裂,镊合状排列,内面红紫色,被粉状柔毛;雄蕊5,花丝极短,着生于花冠筒内;子房下位,2室,花柱丝状,2枚,基部愈合。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成熟时光亮,草黄色。花期秋季。

生于溪边、河边、路边、林旁及灌木林中,常攀援于其他植物或岩石上。分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鸡屎藤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含鸡屎藤甙、鸡屎藤次甙、车叶草甙等环臭蚁醛类化合物及γ-谷甾醇。 叶含熊果酚甙0.86%及挥发油等。

【性味】甘酸,平。

①《岭南采药录》:"味辛苦,平。"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甘酸,平。"

【功用主治】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①汪连仕《采药书》:"治风痛肠痈,跌打损伤,流注风火瘴毒,散郁气。洗疝,合紫苏煎汤。"

②《李氏草秘》:"煎洗腿足诸风,寒湿痛,拘挛不能转舒。"

③《生草药性备要》:"其头治新内伤,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洗疮止痛,消热散毒。其叶擂米加糖食,止痢。"

④《纲目拾遗》:"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煎服。""治瘰疬用.裉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

⑤《本草求原》:"理脚湿肿烂,蛇伤,同米擂食并敷。"

⑥《植物名实图考》:"为洗药,解毒,去风,清热,散寒。""敷无名肿毒,并补筋骨。"

⑦《草木便方》:"补虚劳,调理脾胃元气,治病后虚肿、耳鸣。"

⑧《四川中药志》:"治失眠,久咳。"

⑨《重庆草药》:"健脾除湿,益气补虚。常用于小儿瘦弱,脾弱气虚,食积疳积,及成人气虚浮肿,臌胀,耳呜,腹泻,遗尿,妇女虚弱白带,干病。并虚弱劳伤,虚痢,痒子瘰疬之由于气虚不愈者。"

⑩《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活血,止痛,消肿。治风湿酸痛,跌打损伤,肝脾肿大,无名肿毒。"

鸡屎藤价格,属于冷门品种,多以零星交易为主,价无明显波动,现市场统货7-8元。该品市场有货的商家稀少,但需求量也小,后市继续看稳。

阿利藤的功效与作用 阿利藤图片
荕藤的功效与作用(三)

阿利藤的功效与作用 阿利藤图片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ā Lì Ténɡ

【别名】念珠藤(《广州植物志》),瓜子藤、瓜子英、山红木、过山香、春根藤、过骨边(《福建民间草药》),瓜子金(《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七里香(《福建中草药》)。

【来源】阿利藤的功效与作用:

为夹竹桃科植物链珠藤的全草及根。

【荕藤的功效与作用】

【原形态】披散或藤状、秃净灌木。叶对生或3枚轮生,革质,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3.5厘米,宽8~20毫米,先端钝或微凹入,有时短尖,基部钝或短尖,两面均秃净,边缘背卷,侧脉不明显;具短柄。花序为无柄或具短柄的花束或圆锥花序,长不及1.5厘米,顶生或生于小枝之顶;萼小,长不及1毫米,萼内无腺体;花冠白色,长3~4毫米,管圆柱形,近顶端稍收缩,裂片小,卵形;雄蕊5,花药内藏;心皮2,分离,但为1单花柱所连结。浆果卵

形,长约1厘米;有种子1颗,有时中央收缩为两个果节,每节有种子1颗。花期7月。

【生境分布】野生山地、林木间。分布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性味】

苦辛,温,有小毒。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平,有毒。

②《闽东本草)):性温,味微苦辛,有小毒。

【归经】《闽东本草》:入肺、肝、脾三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痛,脾虚泄泻,脚气,周身浮肿,妇人经闭,跌打损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镇痛,消痈解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理风湿,疗损伤,行血活络。

③《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头面浮肿。

④《闽东本草》:醒脾理气,舒筋通络。祛风活血。治胸膈胀闷,骨节酸痛,腹中冷痛泄泻,周身浮肿及妇人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鲜者1~2两);或浸酒。

【注意】《闽东本草》:阴虚发热,肠胃伏热及妇人怀孕者皆所禁用;忌与牛奶仔、穿山龙同用。

【附方】【荕藤的功效与作用】

①治风湿性关节痛:阿利藤根一两至两半,猪蹄一只。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脾虚泄泻:阿利藤干根一两,鼠曲草根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湿性脚气:阿利藤干根或茎五钱至一两,六棱菊一两。酒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水肿,跌打损伤:阿利藤、鸡血藤各等量,浸酒内服,每早晚饮服一次,每次一小杯。或和水酒炖猪赤肉服。(《闽南民间草药》)

⑤治经闭:阿利藤三两。煎汤去渣,调红糖服。(《闽东本草》)

⑥治跌打损伤:阿利藤根一至二两。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腰闪痛:阿利藤四钱,红酒四两。炖服。(《闽东本草》)

⑧治风火齿痛:阿利藤鲜根五至八钱,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辞典》

川木通的功效与作用
荕藤的功效与作用(四)

川木通的功效与作用: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别名:淮通、淮木通、小木通,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

川木通的功效:
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川木通的功效与作用。别名:淮通、淮木通、小木通,同属植物中称木通入药者甚多,主要的有:①女萎(参见"女萎"条),湖南以之作木通;②单叶铁线莲,四川南川作木通;③山木通,四川、湖南作木通;④毛木通,四川巴县作木通;⑤皮翁铁线蓬,亦称小木通;⑥黄藤通,湖南称木通,四川称毛木通,
性味:淡、苦,寒。
归经:归心、肺、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
①<植物名实图考>:"小木通利小便。"
②<四川中药志>:"利水,清热,通血脉。川木通的功效与作用。治肾脏病水肿,急性肾炎小便不利,湿热癃闭,淋病,妇女径闭及乳闭。"

川木通的作用:
历代本草记载了木通应用的功能与主治经验。<药性论>记载:[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日华子本草>记载:[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经下乳,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乳"。<海药本草>记载:[主诸瘘疮,喉咙痛及喉痹。"<本草纲目>记载:[上解通心清肺,治头痛。下能泄湿热,治遍身拘痛。"对于川木通,<天宝本草>记载:[治冷热气病痛,解利小便。"<四川中药志>记载:[解利水退热,清心通血脉;治肾脏病水肿,急性肾炎小便不利,湿热癃闭,淋病,妇女闭经及乳闭等症。"现代中草药著述中,总结了川木通的功效[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