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哥特风格昵称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24    阅读:

《哥特建筑资料大总汇》
哥特风格昵称 第一篇

玫瑰窗(Therese Window),也称玫瑰花窗,为哥特式建筑的特色之一,指中世纪教堂正门上方的大圆形窗,内呈放射状,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因为玫瑰花形而得名

1解释。著名的玫瑰窗有法国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等。玫瑰窗为教堂中彩色玻璃窗的一种,由于它的位置而成为装饰的重点,在阳光照耀时,把教堂内部渲染的五彩缤纷、眩神夺目。玫瑰窗忽明忽暗,斑驳陆离光影中,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2位置 玫瑰窗

玫瑰窗

在哥特式教堂的西面典型构图中,一对塔夹着中厅的山墙,垂直的分为三部分。山墙檐头上的栏杆、大门洞上一长列安置着犹太和以色列诸王的雕像的龛,把三部分横向联系起来。中央,栏杆和龛之间,是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圣母的纯洁(也有说法认为,玫瑰象征着弥赛亚,就是耶稣基督;圣经中玫瑰也代表古代的血液与女性崇拜)。3座门洞,都有周圈的基层线脚,线脚上刻着成串的圣像。塔上有很高的尖顶,不过有些没有造成,有些倒塌了。

3来历和做法哥特式教堂几乎没有墙面,而窗子很大,占满整个开间,是最适宜装饰的地方。当时

玫瑰窗(16张)还不能生产纯净的透明玻璃,却能生产含有各种杂质的彩色玻璃。受到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马赛克的启发,心灵手巧的工匠们用彩色玻璃在整个窗子上镶嵌一幅幅的图画。具体做法是,先用铁棂把窗子分成不大的格子,再用工字形截面的铅条在格子里盘成图画,彩色玻璃就镶在铅条之间。铅条柔软,便于把玻璃片嵌进工字形截面中去,13世纪中叶以前,由于只会生产小块玻璃,所以分格小,整个大窗子色彩特别浑厚丰富,并且便于色调的统一。13世纪之后,能够生产大块玻璃了,窗上的分格趋向疏阔,但大面积的色调统一就很难维持了,而且也就削弱了装饰性,削弱了同建筑的协调。

4例子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许多教堂都有哥特式复兴时期的玫瑰窗,其中有三个在悉尼圣玛丽大教堂的玫瑰窗出自威廉沃德尔之手;而另一个则在墨尔本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并在其西区的顶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七色光花窗。[1]厄瓜多尔

在厄瓜多尔的国家大教堂和圣特蕾莎教堂发现了两个奇妙的典型玫瑰花窗。国家大教堂建于1893年,而圣特蕾莎教堂建于1934年。昆卡位于安第斯山脉南部,此处的教堂拥有着一个引人注目的玫瑰窗。[1]英国

虽然在英国半岛修道院的西侧顶部以及伦敦古老的圣保罗大教堂中都有使用跨度大的玫瑰窗,但是玫瑰窗的使用大多都会受到教堂的十字型翼部限制。

中世纪的玫瑰窗出现在纽约、林肯、坎特伯雷、达勒姆和牛津教堂。

中世纪的贝弗利大教堂有一个早期哥特式的轮形窗扇,这是一个不错的范例。它有十个辐条,每束光都终止于一个尖形的三叶草,并用装饰板窗花格围绕其上。

在伦敦的由威廉霍斯金设计阿布尼公园教堂(跨教派)、巴内斯的圣三一教堂、里士满的圣尼古拉斯教堂、还有由乔治·吉尔伯特·斯科特设计的圣奥尔本斯大教堂都可以看到后来各种形式的玫瑰窗。

在约克郡、阿普尔顿·摩尔的基督教堂中,19世纪的建筑师J.L.Pearson似乎已经用他的灵感做出象征白玫瑰的区域符号。这种不寻常的板花格窗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当时的玫瑰窗设计成五双段,就像有两个部分的花瓣组成简单的玫瑰花。

在兰馨学院的教堂中,有一处建于1978年的玫瑰窗,被认为是英格兰最大的玫瑰窗。其直径达32英尺。[1]法国

法国有极多的中世纪玫瑰窗,大部分是用古代玻璃完成的。在法国北部,玫瑰窗通常是教堂外观的主要特征。并且,教堂顶部的十字型翼部通常也镶嵌有玫瑰窗。这样的例子可以在巴黎圣母院,圣丹尼斯大教堂,沙特尔大教堂,兰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和斯特拉斯堡大教堂见到。[1]意大利

意大利的洛迪大教堂

在意大利,玫瑰窗尤其受到伦巴第建筑师独特的青睐。例如在维罗纳的圣芝诺大教堂、摩德纳大教堂以及在像锡耶纳和奥维多大教堂那般的托斯卡纳哥特式大教堂。一个突出的典型玫瑰窗建筑是在莫利塞的拉里诺小教堂的十三条核心(1312),其余的是阿西西的圣弗兰西斯和在拉奎拉的圣托玛利亚教堂(1289)。[1]美国

无花纹或无彩色玻璃的巴洛克眼可以在圣安东尼奥,德克萨斯州的圣若泽见到。它可以追溯到1718-31年,由圣方济会的神父发现。

在美国,最大的玫瑰窗是在纽约的圣约翰大教堂主门上的玫瑰窗。它的设计呈现出哥特式复兴的风格,并且使用超过10000片的彩色玻璃制造而成。

华盛顿国家大教堂有三大玫瑰窗,分别代表了创造物、最后的审批和上帝的荣耀。

在1954年的纽约,法国的艺术家亨利马蒂斯,在波卡蒂科山联盟教堂的东墙上创造了纪念艾比奥德里奇洛克菲勒的玫瑰窗。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另有小说,电影,音乐剧等以此为名。【哥特风格昵称】

建筑概况 巴黎圣母院[1]

【中文名称】巴黎圣母院

【法文名称】Notre-Dame de Paris

【英文名称】Notre-Dame Cathedral

【教堂所在地】法国巴黎,西岱岛(Cite)的东南端

【哥特风格昵称】

【建造时间】1163年~1345年

【建筑风格】哥特式

【建筑师】尚·德·谢耶(Jean de Chelles)

皮耶·德·蒙特厄依(Pierre de Montreuil)

尚·哈维(Jean Ravy )

维优雷·勒·杜克(Viollet-le-Duc)

【简介】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河畔,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历史沿革

巴黎圣母院照片(20张)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不是指别人,正是意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圣母院大教堂并不是在它位址上的第一栋宗教性建筑,根据教堂地底下挖掘出来的一些文物,该地点被作为宗教用途的历史,可以回溯到罗马的提庇留大帝(Emperor Tiberius)时代,在西堤岛的东半部上可能建有一座用来祭祀罗马与高卢神祇的神殿。

巴黎圣母院图片(8张)至于在此地址上所修筑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则众说纷纭,圣母院的旧址有着曲折的历史,4世纪时是一座用来祭拜圣史蒂芬的基督教教堂,6世纪时又成为一座罗马式教堂,而这座教堂有12块基石取自原先罗马神殿的遗址。也有说法认为大教堂是在墨洛温王朝(Mérovingiens)的希尔德贝尔特一世(Childebert I)在528年时,以先前已经存在的教堂为基础进一步改建。

到了12世纪路易七世时期,原有的罗马式教堂已经毁损不堪,在1160年被选任为巴黎主教的莫里斯·德·苏利(Maurice de Sully)决定在这个地方建造一座可以和圣坦尼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St. Etienne)媲美的宏伟教堂。也有史料显示,在这里曾有两个教堂,一个是圣坦尼大教堂,另一个是圣母玛丽亚教堂。圣坦尼大教堂早在10世纪时,就已经成为巴黎、或整个法国的宗教中心。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发现原有的圣史蒂芬教堂与其所承担的重任不相符,再加上原本的教堂已经随着时间而老旧,而开始思索重新修筑教堂。

现在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在1345年建成。该教堂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因为这些历史渊源,巴黎最著名的索邦大学(Sorbonne),便坐落于此。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教堂的大部分财宝都被破坏或者掠夺,处处可见被移位的雕刻品和砍了头的塑像,唯一的大钟幸免没有被熔毁,此时圣母院已是千疮百孔了。之后教堂改为理性圣殿,后来又变成藏酒仓库,直到1804年拿破仑执政时,才将其还为宗教之用。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曾在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对圣母院作过最充满诗意的描绘。这本小说写成于法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1831 年书出版后,引起很大的回响,许多人都希望修建当时残旧不堪的圣母院,并且发起募捐计划。也引起当时的政府当局对圣母院建筑惨状的关注。修复计划于1844年开始,由历史学家兼建筑师奥莱·勒·迪克(Eugene Viollet-le-Duc)主持,重现了圣母院久违的光彩。在1845年,拉素斯(Jean- Baptiste-Antoine Lassus,1807-1857)和维优雷·勒·杜克(Viollet-le-Duc)负责全面整修教堂,工程持续了23年,修缮了尖顶和圣器堂,因此今日我们见到的巴黎圣母院,有非常多的要素是由他们来重新诠释的。

在今日,圣母院依然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并几乎保持了最初的原始风貌。圣母院也展现了哥特式教堂的发展史。

建造过程

1160年时,巴黎主教昴熙斯·德·苏利(Maurice de Sully)发起教堂的重建计划,教皇亚历山大三世(Pope Alexander III)在1163年亲自奠基(也有说是主教苏利奠基),开启了这座法国哥特式建筑代表作的建造工程。

front

1182年从唱诗堂开始建设,开工后教堂的修筑速度非常快,因此在1182年教皇的使者献出了新的祭坛之后,圣母院的基本功能算是大致成形。一直到这阶段后,工人们才开始将旧的教堂拆除(中古时代,旧教堂并不会在新教堂起建初期就拆除,以延续教堂日常的宗教性运作)。在圣母院的修建计划中,新的建物要比原建物东移,以便在教堂前方腾出一个可以作为游行用途的广场。为达到此点,昴熙斯主教将一个原本是孤立在西岱岛东边的小岛与本岛相连,以填土的方式产生出可以建筑教堂的用地。除此之外他也拆建了不少屋舍,以便能铺

设一条全新的街道“新圣母院路”(Rue Neuve Notre-Dame),这条六米宽的街道是中世纪时巴黎最大的一条街。至于主教宅邸与教堂附设的医院(主宫医院),则因为岛上用地不足之故,被迫迁移到塞纳河南岸。

雨夜中的教堂

接着1208年建造了中殿。在1225-1250年间,建好了圣母院西侧立面和后面尖塔,在1235年到1250年期间在中殿内陆续增加很多礼拜堂。1250-67年尚·德·谢耶(Jean de Chelles)和皮耶·德·蒙特厄依(Pierre de Montreuil)负责扩建了教堂的十字交叉耳堂北面立面。在1296年-1330年,皮耶·德·谢耶(Pierre de Chelles)和尚·哈维(Jean Ravy)完成了半圆形后殿,其中谢耶将门龛改为现今看到的模样,而哈维则完成了唱诗班屏风。教堂双塔造型的正面(Façade)一直到进入13世纪以后、在第三任建筑师尚·哈维的手上才动工,并在1220年代时,由第四位建筑师维优雷·勒·杜克与舱顶部分接合、一同完成。经由法国几代各式各样手工艺师傅们:石匠师、木匠师、铁匠师、雕刻师、玻璃雕切师们等等的前赴后继,圣母院最后在1345年完工,耗时近两个世纪。

3建筑外观 栏杆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站在塞纳河畔,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着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后世的许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样子。

圣母院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 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门洞,门上于中世纪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大多被修整过。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教堂最古老的雕像(1165—1175)则位于右边拱门,描述的是圣安娜(St. Anne)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许里(Bishop Sully)为路易七世(Louis Ⅶ,于12世纪下令兴建圣母院)受洗的情形。左边是圣母门(Virgin’sportal),描绘圣母受难复活、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 拱门上方为众王廊(Galerie des Rois),陈列旧约时期28位君王的雕像。这些雕像都是重建过的,原来的雕像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被误认为是法国君王,于是被破坏拆除,到了1977年才被找到,现藏于克吕尼博物馆(Musee de Cluny)。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刻并放回原位。 玫瑰窗

“长廊”上面第二层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是彩色玻璃窗。装饰中又以彩色玻璃窗的设计最吸引人,有长有圆有长方,但以其中一个圆形为最,它的直径有九公尺(约10米),俗称“玫瑰玻璃窗”,其直径,建于1220-1225年,这富丽堂皇的彩色玻璃刻画着一个个的圣经故事,以前的神职人员借由这些图像来做传道之用。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人很怕德国人把它抢走,所以拆下来藏起来了。

第三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栏杆。在这里的设计中,瓦雷里·勒·迪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他在那些石栏杆上,塑造了一个由众多神魔精灵组成的虚幻世界,这些怪物面目神情怪异而冷峻,俯着脚下迷蒙的城市;还有一些精灵如鸟状,但又带着奇怪的翅膀;出现在教堂顶端的各个角落里。它们或在尖顶后面,或在栏杆边缘,若隐若现,它们这些石雕的小精灵们几百年来一直就这样静静地蹲在这里里,思索它们脚下那群巴黎城里的人们的命运。

国王廊

左右两侧顶上的就是塔楼后来竣工,没有塔尖。其中一座塔楼悬挂着一口大钟,也就是《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主体部分平面呈十字形,向所有的哥特式建筑一样,两翼较短,中轴较长,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塔顶是一个细长的十字架,远望仿佛与天穹相接,据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这个十字架下面的球内封存着。

圣母院后殿始建于1370年,它不但是整组建筑的终端,而且它本身还创造了一种影响到每一部位结构的动感,从高低脚拱到肋状构架,都体现了这种动感。高低脚拱半径达15米左右,别具一格的后殿建筑不愧为歌特建筑的杰出之作。

走进这座教堂里,四处可见虔诚的信徒双手交叉合拢抵住下巴,闭眼凝神虔诚的祈祷,更突显巴黎圣母院的庄重肃穆。如今的圣母院兼具宗教、艺术和旅游价值与一体,是巴黎必到之处,登上巴黎圣母院顶端可眺望整个巴黎,欣赏绝美的塞纳河精致。走近巴黎圣母院,可见雕有基督教经典之作—《圣经》的三个桃状大门圣母门、审判入口大门和圣安娜们依次排列,雕刻栩栩如生。圣母院共三层,顶层风景极佳。矗立在塞纳河畔,巴黎圣母院是对古老巴黎历史的承载。[2]4建筑风格 尖塔

巴黎圣母院为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原为纪念罗马主神朱庇特而建造,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成为巴黎圣母院早期基督教的教堂。哥特式,原是从哥特民族中演化过来的,指的是北方野蛮民族,含有贬义。但后来也就失去了它的褒贬性,变成了当时一种文化的名称了。哥特式建筑特征最重要的就在高直二字,所以也有人称这种建筑为高直式。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形状好像一个拉丁十字。十字的顶部是祭坛,前面的十字长翼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供众多的信徒做礼拜用。教堂的顶部采用一排连续的尖拱,显得细瘦而空透。教堂的正面往往放一对钟塔。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既空灵轻巧,又符合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建筑美法则,具有很强的美感。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

5内部构造 塔顶雕塑

在教堂的平面上,承袭自老教堂的基本格局,圣母院被设计成有五个纵舱(Nave)的规划,包括一个中舱与两侧各两个的翼舱。但相对的,整栋建筑的尺度规模都放大许多,教堂全长128米,光是中舱就有12.5米宽,而整座教堂的全宽则为40米,穹顶(Vault)则为33米宽。东端是圣坛,后面是半圆形的外墙。走进大教堂里面,参观者首先为它的宏伟气势所需惊。几排直径5米的大圆柱将内部分为五个殿,而在十字交叉堂和唱诗堂周围还有两个回廊环绕。

巴黎圣母院的内部并排着两列长柱子,柱子高达24米,直通屋顶。两列柱子距离不到16米,而屋顶却高35米,从而形成狭窄而高耸的空间,给人以向天国靠近的幻觉。

主殿四周,连拱廊上方是一带双层窗户的走廊,在它之上是大窗子,透过这些窗子,一束束阳光宁静地射进堂内。于主殿翼部相连的侧殿位置上,是几座充满了17至18世纪艺术作品的礼拜堂。

内部装饰【哥特风格昵称】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严谨肃穆,几乎没有什么装饰。进入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于是,教堂就成‘与上帝对话’的地方。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世界五大教堂排名详细介绍(附图)巴洛特哥特建筑风格》
哥特风格昵称 第二篇

世界五大教堂

第一大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1506—1626)巴洛克式 第二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1386—1500—1897)哥特式 第三大教堂: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1381—1506)哥特式 第四大教堂: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1296—1436)巴洛克式 第五大教堂:英国圣保罗大教堂(1675—1710)巴洛克式

圣彼得大教堂是罗马天主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第一次修建的教堂是希腊神庙式的,后来就演变成了古罗马式,其平面的十字结构也从希腊式改为拉丁式(横短纵长),但不管风格和结构如何变化,它的中心位置始终不变,彼得的墓一直处于十字的中心。

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由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名师布拉曼特设计,由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主持工程,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为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属世界最大的教堂。

两位艺术大师的杰作是一定要仔细欣赏的。一位是被称为“巴洛克艺术之父”的天才雕塑家贝尔尼尼。另一位当然就是米开朗琪罗。

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规模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塑最多的建筑和尖塔最多的建筑,被誉为大理石山。米兰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

它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13年教堂的大部分建筑完工。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至1965年教堂正面最后一座铜门被安装,才算全部竣工。在这里达芬奇,布拉曼特曾为他画过无数设计草稿,达芬奇为这座建筑发明了电梯。中央塔上的圣母玛利亚雕像高4.2米,为镀金铜像,圣母身裹3900多片金叶片,重700多公斤,是所有米兰人的共同标记。 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对于旅游者,最不能错过的地方是教堂的顶层,登上堂顶可鸟瞰全市风光,在晴朗的日子里,还可以看到远处绵延到马特峰的阿尔卑斯山脉风光。游客可以经过920级阶梯徒步登顶,也可以选择乘坐电梯登顶。【哥特风格昵称】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区省会城市塞维利亚市内的著名宗教名胜。东正教教堂。该教堂建于15世纪初,在原伊斯兰教寺院的旧址上改建而成。哥特式建筑。

711年,摩尔人(即今天的阿拉伯人)占领该地,1184年,阿拉伯人在今天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基址上建造“清真寺”,1198年清真寺完工。1248年,收回了塞维利亚,赶走了摩尔人。1381年,不耐烦使用清真寺作教堂的塞维利亚人,决定拆除清真寺,在原址上建造“希拉尔达大教堂”,即今天的塞维利亚大教堂。 1432年,教堂的中央大堂告完工,但加建拱顶的工程是1467年方启动,大教堂于1506年竣工。这座教堂是融合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双重风格的宗教艺术的产物。

佛罗伦萨大教堂为意大利著名天主教堂,也叫“花之圣母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是文艺复兴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被称为文艺复兴的报春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属于佛罗伦萨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大教堂建筑的精致程度和技术水平超过古罗马和拜占庭建筑,其穹顶被公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第一个作品。其圆顶是世界最大的圆顶,其直径达50米。

佛罗伦萨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15世纪初,布鲁内列斯基着手设计穹顶。建于1296-1436年。能同时容纳1.5万人同时礼拜,教堂的附属建筑有洗礼堂和乔托钟楼。

圣保罗大教堂坐落于英国伦敦,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在伦敦塔与西敏寺之间,巴洛克风格建筑的代表,以其壮观的圆形屋顶而闻名,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它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与大本钟同为伦敦的地标建筑,是伦敦最大最显眼的教堂,也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1981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就在此举行。

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建筑大师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重新设计建造的.工程于1675年开工, 直到1710年才最后完工.圣保罗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少数设计、建筑都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的教堂之一,雷恩爵士于90高龄亲眼目睹了教堂的落成.这座大教堂也成为西方世界中唯一一座在建筑设计师有生之年完成的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又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学问。

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以及凯旋门。

文艺复兴建筑的特征:文艺复兴 14~15世纪, ①古典的比例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 序。讲究秩序和比例,对建筑的比例有强烈的追 求,例如必须是3和2的倍数 。 ②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 ③使用对称的形状,集中式 。 ④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 。 ⑤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其全体多取曲线,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放荡不羁,极尽奢华是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这种风格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重于内部的装饰。在巴洛克建筑里装饰满了壁画雕塑 。企图以丰富多变的风格炫耀人们的视觉,并用夸张的纹样形式。

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雕刻家贝尼尼.他最终完成了圣彼得大教堂.这一时期的重要建筑有巴黎凡尔塞宫,路易十四广场,胜利广场.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巴洛克风格,也体现拥有雄厚财力的统治者好大喜功,唯我独尊的浮夸作风。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公元395年,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史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其统治延续到15世纪,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

《哥特音乐的进一步探讨与分类》
哥特风格昵称 第三篇

哥特音乐的进一步探讨与分类

rtx1127(

■■■■简单解释下哥特:

哥特(Gothic)起源:欧洲中世纪的一个民族,后融入日耳曼民族。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歌特族人。中世纪时期(Middle Ages,5~15世纪)的艺术风格被意大利人称为gothic,带有负面的含义。

■■■■对于我的博客中哥特的解释:

就是我的博客(为什么我说哥特是泛黑暗的呢?为什么我解释哥特为黑色浪漫主义呢?

1 我这指的哥特是一种文化,哥特文化。不单是音乐,还包括哥特所涉及的文学,绘画,服饰,建筑,电影等。

2 我认为哥特文化的复苏是源于约公元1800年左右登场的浪漫主义运动。之前的12世纪的哥特建筑的一时精进并没有掀起哥特文化的复苏。

3 为什么是黑色的呢?不得不承认,确实哥特跟黑暗和死亡有很大关联,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哥特在开始就与黑暗、奇异、古怪扯上关系。

4 最先登上舞台的是哥特文学和绘画,当然还有之前的哥特建筑。事实上浪漫派的许多象征和主题都和这些歌特次文化相当类似。这时期的一些作家十分热衷于描写人心的黑暗、空虚面,性妄想、恐怖、神秘的题材都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地运用。此外,在视觉艺术上,浪漫派的画家同样偏爱黑暗、凄凉的景致。

■■■■跑题了,Gothic的起源及其发展可以写篇论文了,现在还是以哥特音乐为主吧。 哥特音乐最早的描述出现在七十年代(准确的说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可以说哥特风格的音乐的描述首先是在后朋克乐队中提到的。从此,哥特风格独立出现在了音乐中。现在的哥特音乐可以说是由后朋克,新古典,黑暗音乐和死亡摇滚融合而成的哥特音乐流派(修改下,哥特不只是摇滚),其中黑暗音乐几乎可以跟哥特音乐算做是一脉风格的音乐。

■■■■给一个乐队的风格下定义是没有意义的

在给哥特音乐深入介绍之前,这就是我想说的。因为几乎没有哪个乐队是有那么固定明确的音乐风格的。恐怖的是现在摇滚就我见过的人为的分类就有150多种,给乐队的风格分类简直就是自找苦吃,像我在群邮件曾发过的the Cure的1989年的唱片中的曲风就包括了另类摇滚,学院摇滚,哥特,新浪潮还有后朋克等。

■■■■有争议的nightwish和Within Temptation

有的人说nightwish和Within Temptation不属于哥特,而应该属于前卫歌剧或者力量金属或者交响金属。看了上面那段,大家应该了解了吧? 他们的歌曲中有很多曲风都有哥特音乐的元素,也有很多的其他风格的歌曲,这就是为什么哥特爱好者听他们歌的时候会发现有的歌曲很喜欢,而有的却不合胃口的原因。

很多有争议的哥特乐队就是这样的。哦,对了,这里不得不提下玛丽莲。曼森。他的服饰风格肯定的说多数都是哥特风格的,而歌曲却几乎没哥特风格的,他的曲风应该是以主流摇滚和另类摇滚为主的吧,也许曼森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就不讨论了。

【哥特风格昵称】 【哥特风格昵称】

■■■■哥特音乐的传统大概分类

就我目前所知的哥特音乐的分类最少都有十数种,比如歌剧哥特,黑金哥特,哥特暗潮,吸血鬼哥特,电子哥特,工业哥特,实验哥特,新哥特等等。

传统的哥特音乐分类是按发展的时期来分的。早期的原型哥特,中期的准原型、柔和哥特,后期的工业、死亡、金属、新哥特等。这个网上多的是,我就直接引用给大家看看了: 早期原形歌特乐队:

Bauhaus(包豪斯)、Christian Death(基督之死)、Southern Death Cult(南方死亡崇拜,后改名为The Cult)、Joy Division (快乐分裂,但他们的外貌看起来并不太歌特)、Sisters of Mercy(仁慈姐妹)、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苏克西与妖精);

准原形歌特乐队:

The Fields of The Nephilim (比之上面的乐队资格稍嫩了点,但比新乐队又太老了)、The Mission(UK)(他们早期的作品被传媒认为很歌特)、Sex Gang Children;

柔和歌特乐队:

Dead Can Dance(死亡之舞)、Xmal Deutschland、Danielle Dax;

金属/工业歌特乐队:

Creaming Jesus (金属倾向的一支乐队)、James Rays Gangwar (依靠采样器的一支乐队)(很多歌特族很喜欢听Ministry,但Ministry却不是真正的歌特乐队);

实验/民谣化/神秘(Occult)歌特乐队:

Current 93、Death In June、Sol Invictus;

新歌特乐队:

Nosferatu、Rosetta Stone 、Shadow Project(Christan Death的一个分支)、Clan of Xymox (一支依靠合成器的乐队,很有舞曲味道)。

■■■■自己认为的哥特分类

其实很多哥特音乐我们不太清楚时期了,而且现在有的乐队也会遵从原型哥特的风格来作曲。所以根据我个人和其他哥特爱好者的交流以及很多资料的参考,自己归纳出了三种哥特音乐的分类。

1哥特(纯哥特):主要以早中期的哥特风格为主。主要代表乐队有:苏西与冥妖(SiouxsieandtheBanshees)、包豪丝(Bauhaus,第一个打上哥特标签的始祖级哥特乐队)、喜悦割离(JoyDivision)、Christian Death(基督之死)、Southern Death Cult(南方死亡崇拜,后改名为The Cult)、Joy Division (快乐分裂)、Sisters of Mercy(仁慈姐妹)、Dead Can Dance(死亡之舞)、Xmal Deutschland、Danielle Dax等等。特点是冰冷刺骨,极富抒情或美感的暗淡的低吟浅唱,或者会夹杂大量的不协音调和惊骇狂乱的装扮出现,表现出内心的孤独和荒凉,追求灵魂深处痛苦、奇异的情调。

2 主流哥特或者哥特金属(gothic rock):以哥特金属为首的现在很多人所称的哥特。代表风格主要有:金属/工业/实验/民谣化/神秘/歌剧/前卫/厄运/死亡/吸血鬼/黑死/黑金等等风格的哥特乐队;代表乐队有:Creaming Jesus、lacrimosa、HIM、within temptation、nightwish、cradle of filth、evanescence、Moonspell、Xandria、Dead can dance、Theatre Of Tragedy、Stream Of Passion、Blackmore's Night、Angelzoom、Ataraxia、Elend、Epica、Anathema等等。引用下百度的形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3 黑暗音乐或黑暗浪潮(dark wave):很多黑暗音乐都可以归类为哥特的范畴。主要代表风格有:Gothic Wave/EBM,Neo-Classic(新古典),Neo Gothic(新歌特),Gothic Folk(民谣与歌特的融合),Dark Ambient(黑暗氛围)等等。代表乐队有:Girls Under Glass、

Cocteau Twins、Sopor Aeternus、Ikon、Faith & The Muse、Human Drama、The Muse、Dead Can Dance、L\'ame Immortelle、Arcana、Ordo Equilibrio、Sopor Aeternus。网上这样形容它:Dark Wave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疯癫的一切表征”:清醒的疯癫即是黑色的。试想,“正常”而媚俗的头脑有哪一个甘愿生活在黑暗中并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去感受那么黑色的美丽呢?

■■■■解答一点小疑问

大家看分类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同一个乐队出现在不同的类别中,这很正常,举个例子说lacrimosa它既属于主流哥特也属于黑暗浪潮中的古典黑暗哥特,我想应该能理解。

■■■■引用下一些哥特乐队的话和网上对哥特的看法

London After Midnight:

“我们不是吸血鬼,我们也没说过我们是,我不会像那些傻瓜一样号称要成为吸血鬼。所有关于吸血鬼的故事都要烦人死了。”

Dead Can Dance:

“我们的乐队名反映了对生命进程转变的一种思考,生命来源于死亡,死亡也会轮回为生命。”

“不幸的是许多人错误理解了我们想传达的象征,简单地将我们归为什么无害的死亡摇滚参照系。然而相反,我们的音乐是关于创造生命的,而不是关于剥夺生命的。我知道唱片商和媒体喜欢将乐队归类,但我们则一直同此做斗争,从新世纪到歌特到古典音乐,无论什么,都不是我们所适合的,我们的音乐是自然演化而成的。我们的所作所为不同于当代的大多数乐队,我们打动的是别人不曾触及的心灵领地。”

Human Drama:

“我想我们正在做的音乐是彻底原汁原味的,歌特族们喜欢我们的音乐也许是因为他们对艺术化、情绪化的音乐更具接受能力吧。他们会接受从Dead Can Dance到Shadow Project这样不同的音乐。我们并非在一条歌特之路上,但我们可以看见歌特族们走在我们的路上。”

Christian Death:

“因为我们的歌词和我们的名字, 许多人说我们是反基督的魔鬼。但我们并不反对基督的学说,我们反对的只是利用基督的名字和学说欺世盗名、鱼肉人民的行为。神职人员没有权力对其他人作出判决,只有上帝可以。我们的名字实际上指的是耶稣,他为那些信仰他的人死去。我们没有任何想玷污他的意思。”

Rosetta Stone:

“我希望使歌特尽可能地易于接近,我们创作音乐是为了舞池里的人,我们不会赞美连环杀手或把吸血鬼浪漫化。”

很多人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这很不幸。但是歌特使这种消沉的感觉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一种,换句话说: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

歌特不单是一种音乐型态,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歌特是一个可以让人逃离现实而进入

的幻想世界,一个黑暗而浪漫的世界,歌特精神除了可以表现在音乐上,也可以在衣着上,艺术上和文学上,带有大量蕾丝的衣服、象征浪漫的玫瑰,坟墓、吸血鬼、女巫,废墟、歌特大教堂等等,这些种种都是歌特的符号象征。当然,纯就音乐上来说,一般喜好强烈直接的金属乐迷,或许会对速度缓慢、着重气氛发挥的歌特金属较难以接受,不过若是能从根本上去了解这种乐派的背景和其所欲呈现的意境,适度地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或许就能体会到另一种不同的聆听感受与乐趣。

■■■■最后的说明

哥特文化虽然和死亡挂钩,但并不崇尚死亡,有的文字评价哥特爱好者会把死亡或者自残当作一种表征或者凸显另类,这是错误的,就像死亡之舞说的:“我们的乐队名反映了对生命进程转变的一种思考,生命来源于死亡,死亡也会轮回为生命。 不幸的是许多人错误理解了我们想传达的象征,简单地将我们归为什么无害的死亡摇滚参照系。然而相反,我们的音乐是关于创造生命的,而不是关于剥夺生命的。“

而我本人现在QQ昵称――死亡的诱惑,也是来源于死亡之舞一首歌的灵感和自己的想法,写了那么多,最初的目的是群里有的朋友的一些有关的询问。

■■■■

本文夹杂了大量的个人看法和见解,仅供参考。我一向认为每个人对哥特的看法都是有差别的,每个人灵魂深处都有自己的哥特世界。哥特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做最真实的自己,也许有时会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我们是独一无二的。

----rtx1127

08年4月17日

《服装品牌策划书》
哥特风格昵称 第四篇

[篇一:英国卡莎米亚服饰品牌策划书]

随着服装业的快速发展,服装品牌数量正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国外一、二线品牌大规模进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服装品牌市场进入了一个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化和多元化并存的新时期。国际品牌的营销方式的影响以及消费者需求层次的提升,使服装企业竞相从品牌形象的个性塑造、理念诉求等层面来引导消费者。品牌形象是与其它品牌区别的本质表现,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最有价值的竞争因素,它传达的是一种品牌文化,推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显得非常重要。服装品牌策划书

一、卡莎米亚品牌的基本分析

卡莎米亚服饰在注重产品销售的同时缺少品牌的整体运作,在品牌形象方面理解比较单一,对于品牌的阐述也较为杂乱,不符合一个国际高端品牌的形象。在品牌的推介和形象提升中,把终端形象的提高或是单个的视觉形象的提高理解成品牌形象的提升,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往往东一块,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五四由来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