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当我同意看花后,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为什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06    阅读:

秋天的怀念阅读(带答案的)
当我同意看花后,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为什么?(一)

2.秋天的怀念(阅读一)

1.根据原文,在第⑥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0分,每空4分)

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内容。(8分)

答: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2分),帮助(2分)双腿瘫痪的儿子(2分)重新鼓起生活勇气(2分)的故事。

3.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8分)

答:“悄悄地躲起来”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2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2分);“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2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2分)。

4.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8分)

答:用意:调节儿子的情绪(2分),激发“我”战胜疾病的勇气(2分)

作用:借景写人,表现“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2分),照应上文(2分)

5.文中的“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6分)

答:插叙(2分) 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那步田地(2分),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2分)

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么?为什么?(8分)

答:不好(2分)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2分),“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2分),“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2分)。

秋天的怀念(阅读二) 1. 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答: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 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答: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秋天的怀念(阅读三)

1.这篇文章最后浓墨重彩的写菊花的原因?

答: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2、借花赞美母亲的淳朴、高洁3、象征美好的生活,表明作者将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2.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3.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

明了什么?

答:①儿子同意“看花”,说明儿子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②让儿子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4.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7分)

答: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从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

5.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

答: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互依,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在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自信,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了生活的真谛。

结构上是前后照应

6.“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逍遥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从而展现了一位细心呵护儿子的母亲形象。

7. 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答:①母亲身体不好,得于病魔作斗争;②我因瘫痪经常向母亲发脾气,作为母亲还得坚强面对儿子的瘫痪,以及女儿未成年的压力,顶住儿子和自己厄运的双重打击

答: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

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突出了母亲的坚忍,和对儿子的理解、宽容和无私的爱。 8.“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2

秋天的怀念阅读(带答案的)
当我同意看花后,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为什么?(二)

《秋天的怀念》

提高3班 姓名: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

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秋天的怀念(阅读一)

1.根据原文,在第⑥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0分,每空4分)

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内容。(8分)

的故事。

3.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8分)

答:“悄悄地躲起来”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2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2分);“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2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2分)。

4.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8分)

答:用意:调节儿子的情绪(2分),激发“我”战胜疾病的勇气(2分)

作用:借景写人,表现“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2分),照应上文(2分)

5.文中的“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6分)

答:插叙(2分) 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那步田地(2分),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2分)

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么?为什么?(8分)

答:不好(2分)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2分),“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2分),“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2分)。

秋天的怀念(阅读二) 1. 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答: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 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答: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当我同意看花后,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为什么?】

答: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秋天的怀念(阅读三)

1.这篇文章最后浓墨重彩的写菊花的原因?

答: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2、借花赞美母亲的淳朴、高洁3、象征美好的生活,表明作者将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2.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

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3.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

明了什么?

答:①儿子同意“看花”,说明儿子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②让儿子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4.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7分)

答: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从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

5.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

答: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互依,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在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自信,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了生活的真谛。

结构上是前后照应

6.“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逍遥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从而展现了一位细心呵护儿子的母亲形象。

7. 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答:①母亲身体不好,得于病魔作斗争;②我因瘫痪经常向母亲发脾气,作为母亲还得坚强面对儿子的瘫痪,以及女儿未成年的压力,顶住儿子和自己厄运的双重打击

答: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

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突出了母亲的坚忍,和对儿子的理解、宽容和无私的爱。

8.“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七年级期中语文测试题
当我同意看花后,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为什么?(三)

2015年秋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名句默写填写(8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6.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 , 。 7.《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8.从你的积累中写出描写冬景的诗句: , 。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20分)

9.注意书写,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见答题卡)。(2分)。

10.指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2分) A.整宿.(sù) 荫.(yìn)蔽 徘.徊(pái) 尴.尬(gān) B.憔.(qiáo)悴 感慨.(kài) 绽.开(zhàn) 开拓.(tuò) C.寥.(liáo)廓 刹.(shà)那 乌桕.(jiù) 贮.(zhù)蓄 D.屏.(bǐng)息 敧.(qī)斜 诀.(jué)别 攥.(zuàn)着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委曲 分歧 依恋 翻来覆去 B.瘫痪 绰号 酝酿 鸭雀无声 C.嘹亮 澄清 蜷曲 截然不同 D.停滞 威摄 槐树 洗耳恭听

12.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2分)

A.习近平与马英九作为海峡两岸领导人时隔66年的首次会面,让所有炎黄子孙喜出望外....。 B.《我是歌手》总决赛现场,面对孙楠的突然退场,主持人汪涵自作主张....,冷静救场,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C.逢年过节,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得意扬扬....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D.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B.我在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C.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4.下面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学习《再塑生命的人》,让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 B.《我的早年生活》这篇文章语言幽默风趣,经常让同学们哄堂大笑。 C.春天的雨是最寻常的,大概一下就是三两天左右。 D.《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15.下列是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几句话,正确的语序应该是。(2分) ①直到现在,我一想到此情此景,就不禁热泪盈眶。 ②一下火车,母亲一下把我搂在怀里,兴奋得说不出一句话。 ③一路上,我和莎莉文小姐不停用嘴说话。 ④能用嘴说话以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赶回家。

⑤不知不觉火车已经进站了,只见家里人都在站台上迎接我们。 ⑥这一重要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我踏上了归途。

A.⑥③⑤④①② B.①④⑥③⑤② C.④⑥③⑤②① D.②⑤③④①⑥

16.在班上举行的“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语文现象。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面的任务。

⑴活动一:“趣解”汉字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字形字义,请你参照示例,“趣解”下面给出的一个汉字。(2 分,不要求句式一致)

【示例】 梦:林间有夕阳,梦幻一般的美丽风景。

劣: 出力少了,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汉字】 愧 臭 您 迟 智

汉字: 趣解: ⑵广告和标语往往是最凝练、最精彩的语言,同学们欣赏了许多标语广告后也有了创作的欲望。请你拟写一条“感谢老师”的宣传语,写在教室的板报上。(2分)

⑶漫画以其幽默风趣的构图和深入浅出的寓意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请你说出右边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三、阅读理解(17~26题,42分)

(一)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17—18题。(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7.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18.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3—27题。 (13分)

秋天的怀念(节选)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9.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2分)

20.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

(2分) 21.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3分)【当我同意看花后,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为什么?】

22.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

2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中的“要好好儿活”,谈谈你的感悟。(3分)

链接:啃老族也叫‚傍老族‛,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啃老族年龄大约在23-30岁之间,他们靠父母供养。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期.行 ⑵太丘舍去. ⑶去后乃.至 ⑷元方入门不顾.

25.文中因角度不同对人有不同的称谓,请分别指出“陈太丘”和“友”的称谓。(只填序号)(2分) A.太丘 B.元方 C.客 D.尊君 E.君 F.友人 G.家君

陈太丘: 友: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

文中体现“友人”没有诚信的句子是 ;表明友人惭愧后的举动是 ;说明陈元方年少天真活泼的句子是 ;表现元方性格直率的行为是 。

28. 结合文章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 请你想想陈太丘回家了解这件事后,怎么评价这件事。要求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对陈元方说一段话。(2分)【当我同意看花后,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为什么?】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9—31题。 (13分)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29.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2分)、

30.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31.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32.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⑨段有何作用。(2分)

33.根据你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3分)

四、写作(50分)

亲情是永远写不完的话题,亲情是永远吟唱不够的诗歌,亲情是永远欣赏不尽的画卷。《散步》中的亲情因互相理解关爱而馨香动人;《秋天的怀念》中的亲情因母子天人相隔而略显苦涩;《羚羊木雕》中的亲情因缺少沟通交流而微微发酸;《散文诗两首》中的亲情因孩子的纯真与母爱的淳美而软糯甜蜜……

你所感受到的亲情是什么味道?请以“亲情的味道”为题写作,文章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的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
当我同意看花后,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为什么?(四)

要让九泉之下的母亲安心,母亲感到儿子心情好了,那些花正象征着子女的幸福生活,但是因为我的瘫痪导致她要照顾我,母亲虽然去世了。(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不愿惹我生气在里面,这个是次要原因)

2 母亲因为太高兴了。
前后两个好好的活相互呼应,让人感觉母爱的崇高

4 前面一个好好的活指不要做傻事,妈妈对儿子的爱是无私的。这更让人想起了母亲的临终遗言。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的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母爱跃然纸上,花全部死了。现在突然说要去看花,所以高兴,也突然意识到自海丁盾干墉妨乎挠己太高兴了,都有些六神无主了,被我一下[烦不烦",而且我的心情非常差。另外,/>
3 最后一段我读了感到有一股电流流遍全身,这笑也包含着母亲希望我心情好,所以心里很高兴,要坚强起来。
后一个好好的活是指要幸福地生活,并不是说她本身喜欢看花,有些不好意思,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应这一呼应得到了升华1 母亲喜欢花,现在有机会去看了,饱含着浓浓的母爱,但是她的子女都还幸福地生活着。这好好的活饱含着母亲的期望 提问者评价 太感谢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