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01    阅读: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第一篇

全国道德模范—欧学联先进事迹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永定庄煤业公司员工家属欧学联,45年来,为了地层深处的挖煤矿工,为了煤炭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了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为了我们国家的富强昌盛,甘受苦累,无私奉献;她没有丰功伟业,没有豪言壮语,有的仅是一串串朴实的足迹和一个个感人泪下的动人故事。欧学联是一个平凡的人,更是一个难能可贵的矿山女人,她的伟大在于平凡,崇高在于本色,可贵在于一辈子做好事。

欧学联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县一个极度穷苦的农民家庭。正当他们饥寒交迫的时候,共产党拯救了穷苦人民,解放了全中国。从此,对共产党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深深地在她的心灵扎下根来,随之产生用毕生的精力报效党和国家的念头,一直伴随她到现在。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使她的心忽然亮堂起来。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坚信:只要肯干,也能在平凡中为人民服务,报效国家。

——她怀着真诚的心,义务为农业社拾粪。60年代初期,欧学联自觉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支援农业生产。她想,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有了肥料,就能打粮食。于是,决定拾粪支援农业生产。因此,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每天清晨起来,担着一对粪筐在矿区的大街小巷进行拾粪,把拾得的粪一担一担倒在农业社粪堆上。不久,她的行动被人们发现后,引起了一些人的误解和议论。但是,她自己鼓励自己,学雷锋就不能怕别人议论,只要做好事,人们终究会理解的。慢慢的,风言风语的人越来越少了,鼓励和崇敬的人多了起来。当年,欧学联共拾粪250多担。她的行动激发了农业社的积肥高潮,使粮食总产量创出了最好水平。这就是欧学联做的第一件好事。

——她怀着赤诚的心,为抢救大桥奋力灭火。1964年4月的一天中午,永定庄矿与口泉镇之间河上的木质大桥发生了火灾。这时,欧学联从窗口看见远处升腾的火焰和滚动的黑烟,不由得喊道:“不好,失火了!”顺手操起一个洗脸盆,毫不犹豫地冲出去。她一口气跑到失火现场,挤入人群,跳到五米多深的桥下边,加入灭火队伍的行列。顺河床的狂风使大火愈烧愈烈,眼看着大桥将毁于一旦。它连接着桥南的农民和桥北的矿工,连接着一座为上万人服务的大医院,给河两岸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带来诸多方便。永定庄矿、街道和岩岭村的干部群众奋力扑救,矿务局消防队也及时投入灭火战斗。然而由于风大火猛,灭火人员难以接近火源,灭火工作十分困难。她看到消防车的水管从没有完全融化的冰河里吸不上水,就用手抠,用脸盆挖,破冰掘坑蓄水。手指抠破了,头发燎着了,她全然不顾。3个小时后,大火终于被扑灭,消防队员们才发现灭火队伍里多了一个女同志。只见她的一身绒衣被汗水湿透,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有人问她道:你是哪个单位的,怎么参与进来的?欧学联用袖子抹了一把汗说:“哪个单位也不是,是矿工家属。他们拦我没拦住,一下子就跳下来了。火这么大,谁见了都着急,为了挽回国家损失,人人有责啊。”第二天,欧学联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她站在团旗下面宣誓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她怀着亲人的心,主动照顾矿工家庭。永定庄矿掘井区退役工人张清

安,1964年春夏之际,他的妻子从河南老家来矿生孩子,临时居住在欧学联家旁边的小房里。张清安的家境非常贫困,可以说是“家徒四壁”。欧学联就从锅碗瓢盆到婴儿的被褥尿布等用品,给他们一一准备就绪。临产时,身边没有人伺候,急得张清安团团转。欧学联安慰说:你就安心上班吧,家里的事情有我呢。张清安媳妇分娩后,因缺乏营养,没有奶水,婴儿饿得整天哭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欧学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得已将自己8个月儿子的奶水停下,决然哺乳张清安的婴儿。一天夜里,欧学联的儿子饿醒后,一阵哭声撕人心肺,两只小手在妈妈胸前乱抓,小嘴在怀里拱着,站在一旁的丈夫抹了一把泪,哽咽着劝她说:你就喂孩子一口奶吧,别把孩子哭坏了。就在这时,张清安的孩子也哭闹起来。欧学联咬咬牙,将儿子送到丈夫怀里说:“咱孩子大了,就是喂饭也能喂活。张清安的孩子刚刚出生,没有奶水是绝对不行的。能救活孩子,咱们的儿子吃点苦,受点委屈,值得。”说完,欧学联摸黑向张家走去。张清安媳妇正暗暗垂泪时,欧学联推门进来了,边说边解怀,不料张清安媳妇紧紧抱着孩子,怎么也不让她喂奶。谁知欧学联孩子的哭声,被张清安媳妇听见了。欧学联含泪夺过孩子,给孩子喂奶,就这样,欧学联从自己儿子口中截下奶水,哺乳了一个无亲无故的婴儿。

——她怀着真挚的心,为矿工缝补拆洗。欧学联居住在永定庄矿单身宿舍附近。她发现矿工大多数是单身汉,身边没有女人给他们洗洗涮涮,缝缝补补,被褥、衣服脏乱不堪,欧学联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想,矿工兄弟们每天在井下挖煤,太辛苦了,我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从此,便主动和一些家属为矿工拆洗被褥、缝补衣服。那时,没有洗衣机全靠手洗,经常洗到深夜,甚至凌晨。一天下来,往往是胳膊困得抬不起来,手指僵得拿不住筷子,双手被碱水、肥皂水腐蚀得起水泡,火辣辣地疼。当时用水条件极不方便,对于欧学联用水量大,更是难上加难。后来,她发现矿工会办公楼的大门晚上不上锁,自来水源源不断。为了不影响办公,欧学联就在夜里到工会大楼去洗衣物。有一次,一连三天拆洗被褥和工作服160多件;最多一天清洗23张被子、9张床单、11张被套和2块毯子。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矿单身宿舍实行了旅馆化管理后,她才停止拆洗。20多年来,欧学联为矿工缝补拆洗不停手。经她拆洗、缝补被褥5800多张,工作服、枕巾、床单5900多件。购买肥皂、洗衣粉、针、线、纽扣、布匹都是自费,仅纽扣就买了一万多枚,全部用完。她把一件件洗干净、缝补好、叠整齐的衣物送给矿工弟兄,他们动情地说:“如果不多出几锹煤,对不起欧学联啊。”

——她怀着无私的心,救助遇难群众。1966年6月10日中午,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震耳欲聋的霹雳声一个接着一个当空作响。刹那间,倾盆大雨瓢泼而下,山洪像匹脱缰的野马一样,扑向地势低凹的黄崖底家属区。正在家里养病的欧学联,听到险情,躺不住了,掀起盖在身上的衣服,冲出门去。丈夫在一旁给她熬药,拉了她一把没拉住,急得跺着脚直喊:“你给我回来!这么大的雨到哪儿去,你是病人。”丈夫的话音未落,欧学联已经冲入雨中。当她快步跑到沟边时,滔滔洪水挡住了去路。这条沟有十几米宽,水流湍急,浊浪翻滚,过了沟就是被洪水威胁的黄崖底家属区。这时,岸上已聚集了许多人,大家都不敢贸然过去。欧学联挽起裤脚就要下水,人们见状放开喉咙大喊:“学联危险不能过,山洪就要下来了!”她想:时间就是生命,救人要紧。当她和几个大胆的男同志冲到对岸时,迅猛的山洪卷着原木、柴草呼啸而下,她掉在岸边的一只鞋子霎时不

见了踪影。此时,山洪已经蔓延到整个家属区,滔滔洪水一浪推着一浪,房屋一间间倾斜、倒塌,箱子、柜子、锅碗瓢盆等物品漂来漂去,翻转几下卷入洪水。小孩哭,大人叫,老人在水中团团转。欧学联和几位男同志率先进入家中救人、捞家具,一次次往返于洪水激流之中。她听到有人喊:“欧学联,电线杆下房子里的李大爷,说啥也不肯出来,你快去看看吧!”欧学联调头朝李大爷住处淌去,洪水眼看着蔓上炕沿,欧学联一步跳到炕上,背起李大爷就走。就在她背着李大爷迈出房门几秒钟后,老人的住房轰隆一声,倒塌在洪水中。刚才还在欧学联背上挣扎着不愿离开的李大爷惊呆了,他回头看看已淹没在洪水中的房子,竟孩子般地哭起来:“学联呀,是你救了我这条命哇。”6个多小时后,欧学联看着黄崖底家属区的老弱病残和大部分生活必需品转移到安全地带,一下子浑身像散了架一样,瘫坐在泥水里。大家搀扶着把她送回家之后,又住进了医院。从此,欧学联落下了妇科病的根儿,并折磨了她大半辈子。当想起那些得救的矿工亲属,她觉得很欣慰。

——她怀着善良的心,温暖着井下矿工。欧学联经常会看到矿工从井下出来的情景,他们一个个穿着窑衣、满脸乌黑、口干舌燥、疲惫不堪的样子,使欧学联产生了怜悯之心。她想:矿工们出井后,能喝上一碗茶水,既解渴、又提神,那该多好啊。她把自己的想法与丈夫商量后,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于是,欧学联买了茶叶,熬上水,每天在矿工交接班时往井口送一壶热茶,端到他们面前。到了盛夏,天气燥热,茶叶用量大增,仅用欧学联微薄的家庭收入购买茶叶,已远远达不到矿工兄弟的需求量,夫妻二人正在为茶叶的事发愁时,有位老矿工告诉她,煤矿周围的大山里,有一种叫黄芩的植物,制成山茶,清凉下火,可口宜人。从1967年起,欧学联带着全家人,进山里采摘黄岑,制作山茶。黄岑多生长在荒无人烟的深山以及悬崖峭壁之上,且大山深处多有野狼出没。她了解到,野狼多数在夜半黎明时分出来活动的情况后,心理踏实了些。采来黄芩洗干净,剪成半寸长短,上笼七蒸七晒,最后再掺上玫瑰、茉莉、陈皮、果干等熏蒸,经过九道工序,清爽、解渴的山茶才能制成。开始是由丈夫和她一起上山采茶,回头一想丈夫每天在井下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儿已经很累了,她有些于心不忍。后来,就带着孩子们上山采茶。有一年盛夏7月,欧学联带着三个儿子登上矿区著名的七峰山采茶时,天空中突然雷鸣闪电,一场大雨顷刻间下了起来,她们急忙往山下跑,不料欧学联一脚踩空,顺着山坡滚到沟底,处于昏迷状态。醒来时,看到孩子们团团围着她,一个个哭得泣不成声,才想起所发生的一切。30多年里,欧学联克服了重重困难,带着一家人共采制山茶800多斤。

据统计,她为了采茶走过的山路,累计达3万多华里。矿工们感激地给山茶取名叫“学联茶”。从此,“学联茶”的美誉传遍了百里煤海、部队军营。欧学联一家五口人,全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家里并不富裕。每逢过年过节,她总是做些元宵、粽子、月饼、麻花、油果、蛋糕等食品,去井口慰问矿工们,去单身楼、医院病房慰问工伤病号。

——她怀着火热的心,为煤炭企业出力。1968年,毛主席发出 “抓革命、促生产” 的号召后,欧学联主动要求下井,和矿工们一道投入到井下“夺高产大会战”中去。特别是采掘一线,女人和男人一样打眼放炮,一样挥锹装煤,一样流汗甚至流血,有时一天三个班连轴转。正在矿上生产任务紧张之时,她两岁的宝贝女儿三毛,突然患了疾病,欧学联出了早班,买药给女儿喝上,退烧后把女

儿托付给邻居看管,又去上了二班。不料孩子的病情愈来愈重,送往矿务局医院救治时,医生说:“这孩子回不去了。”就这样,她唯一的、聪明可爱的女儿便离开了人世。欧学联万分悲痛,病倒在床。渐渐好转起来后,又投入到井下一线参加高产大会战。那年,她共下井装煤178天。

——她怀着敬仰的心,服侍革命老前辈。葛有禄是一位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在战场上留下伤疤十几处,被国家定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复役后来到大同煤矿,在井下又工作了十几年。之后,因患二期矽肺,退养在家。老人无儿无女,由于伤痛和职业病的折磨,生活十分艰辛。欧学联了解到葛有禄的情况后,主动挑起照顾葛有禄的担子,精心服侍老人20多年。一次,葛有禄老人得了重病,高烧不退,卧床不起,欧学联和大儿子一起把老人扶起来,准备给他换衣服送往医院治疗。葛有禄老人把贴身穿着的棉背心脱下来,交给欧学联说:“闺女,大爷这次恐怕是不行了,我这辈子没儿没女,要不是你们一家人照顾,我早就离开人世了。我没什么积蓄,这棉背心里缝着几百元钱,就留给你贴补家用,两间房子留给大毛娶媳妇吧。”欧学联流着眼泪对老人说:“大爷,您为革命搭了半条性命,我们照顾您对您好是应该的。至于以后的事您放心吧,一定不让您受委屈。房子是公家的,就退还公家;钱我一分不要,我可以替您交上最后一次党费。”欧学联把居委会的姐妹们找来,当着她们的面收好老人的钱,又急忙把老人送进医院。住院期间,欧学联一家人不分昼夜轮流守候在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倒尿。经过一个多月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老人康复出院了。葛有禄先后住院8次,在欧学联一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一次次康复出院,享年78岁。老人临终前流着眼泪说:“遇上了学联这么个好闺女,我扛枪杆子打仗值得。”像葛有禄这样的孤寡老人,先后有7位得到过欧学联的悉心照顾。

——她怀着同情的心,把方便让给别人。欧学联一家住着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房子,因为人口多,住房困难,1979年矿上给她分配了一套福利楼房,全家人万分激动,期盼的事情终于实现了。欧学联心里却七上八下地很为难:有的人家住房比自己还困难,三代人挤在一间房屋里。可是,自己家的人口也很多,实在不够住。再三考虑后,她还是做通丈夫和孩子们的工作,把楼房让给了别人。后来,矿上又两次给她分的福利楼房,欧学联同样让给了别人。到目前,欧学联和丈夫依旧住在不足15平米的破旧房子里。

——她怀着高尚的心,为他人着想。多年来,由于欧学联乐于助人的事迹传遍了百里煤海,传遍了四面八方,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矿工们的一致赞誉。矿区有关部门三次决定,特别分配给她全民工指标,被她一一谢绝后,毅然提出把指标让给那些待业青年和更需要的人。1981年,欧学联的大儿子夏明海高中毕业,在家待业。看着一家五口人全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夏明海整天垂头丧气,愁眉苦脸。第二年,有关部门在矿区招工,领导考虑到欧学联的特殊情况,决定给夏明海一个长期工指标。全家人笑逐颜开,夏明海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摩拳擦掌准备干一番事业。就在这时,一名叫李全柱的青年听说,欧学联帮助许多青年找到了工作,报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找到了欧学联。当她得知李全柱的父亲早逝,母亲长期卧病在床,哥哥又是残疾人,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禁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大儿子猜到母亲的心事,便对她说:“当初你自己的指标让给别人,我没权干涉,这个指标是给我的,我不让!”欧学联苦口婆心做儿子的工作,最终说

德耀中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主要事迹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第二篇

德耀中华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主要事迹

第一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人物一】郭明义:把幸福给你:“雷锋传人”郭明义30年的爱心之旅

郭明义是辽宁鞍钢集团有一位普通工人,他只是铁矿管理人员,妻子是医院高级护士,本来家庭生活并不困难,但为了帮助别人,全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在他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就连上大学放假回家的女儿也只能住在临时搭的床上。他15年里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16年间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20年来55次无偿献血,挽救数十人的生命。他常对妻子说,同那些特困家庭相比我们还算富裕,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会活得充实而快乐!

【人物一】王文珍:没有硝烟战场上的"提灯女神" 废墟中救出"芭蕾女孩"

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王文珍入伍33年来,一直奋战在一线临床护理岗位,始终用亲情温暖病人,用真情服务病人,用博爱帮助病人,被患者誉为“和谐天使”。她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受到各级表彰嘉奖23次,200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9年荣获第42届国际南丁格尔奖。

在2003年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海军总医院是北京地区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医疗单位之一,急诊科作为主战场,王文珍第一个请战:“不管这种病有多大的传染性,只要病人来了,我先上!”王文珍把年轻护士朱宗红换出了隔离病房——当时才23岁的小朱还没结婚,还没体会过做妻子和母亲的感觉,“风华正茂的年纪,不能让她们有危险。”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王文珍总是安排年轻的护士和自己搭档——除了工作上的需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和年长护士搭班,年轻护士内心会比较踏实。

王文珍在一线护理岗位工作了30年,养成了早上班、晚下班的习惯,她轮休时也会到科里看看,为有事的护士顶班,给加班的同志送一份热饭。她当了16年护士长,16个春节在急诊值班,把团聚的机会让给年轻的护士。

急诊患者病情急、难、险、重,病人情绪容易暴躁,对医护人员发“无名火”。对此,王文珍说:“对待病人要用心去体谅,要用爱去包容!”

路上看见举牌乞讨饭钱的学生气小姑娘,王文珍走过去,又折回来,往她手里塞十块钱——“很多人说好多乞讨的人是骗子,我想一个干干净净的小女孩,如果不是遇到难处的话,是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人物三】阿尼帕:阿尼帕妈妈的幸福生活:一口“团圆锅”4个民族19个娃

一位维吾尔族母亲,除了自己亲生的9个儿女,还含辛茹苦地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如今这个大家庭已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塔塔尔、乌兹别克6个民族的180多口人。她就是72岁的青河县青河镇居民阿尼帕·阿力马洪。阿尼帕心里明白,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多一张嘴就意味着多一份生活的艰难。但是她和丈夫在以后又陆续收养了不同民族的孤儿,抚养的孩子却增加到了19个。

为给一家20多口人做饭,她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铁锅,被称作“团圆锅”。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生活虽然苦,但从没饿过肚子。阿尼帕妈妈总是做好饭后就离锅远远的,一碗稀稀的奶茶,撒一把麦粒就是她的一顿饭。她下了班就去打土坯卖钱,还去帮别人宰牛宰羊,就为了得到一些牛羊杂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她对收养孩子比亲生孩子还亲,而她最小的亲生女儿上初中时还没穿过一件新衣裳。 阿尼帕夫妇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能吃饱,还要让孩子们有学上。家里用不起电灯,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条,做成小油灯,19个孩子们就在这一盏盏跳动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上完了小学、中学。孩子们没有一个因为家里贫穷而辍学。【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每到逢年过节,是阿尼帕老妈妈最快乐的时候,因为这时,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在阿尼帕妈妈的眼中,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民族之分,“他们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的血脉,我们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人物四】毛陈冰:“80后”女孩千里走单骑 救人不留名

在一次献血时,毛陈冰得知自己是ABRH阴性血型,在人群中的比例只有万分之三,因稀有被称作“熊猫血”。从此,她格外注意这方面的信息,还加入了名为“一家人A群”的稀有血型QQ群。2007年9月14日,毛陈冰从QQ群中看到一则求救信息:贵州省黎平县29岁的农村孕妇杨昌花,因宫外孕大出血,生命垂危。而她的ABRH阴性血型非常稀有,整个贵州省的血库里都没有,急需帮助。为了远方那个危在旦夕的生命,毛陈冰决定立刻去献血救人。

此前,毛陈冰从未出过远门,但这一次,她在最短时间内计划好杭州到贵州黎平的行程。一到医院,看着病人家属焦急的神情,体重只有44公斤的毛陈冰表示立即要献400毫升血。医生看她身体单薄,又是长途劳顿,只同意抽200毫升。拗不过毛陈冰的一次次请求,也考虑到情况紧急,医生又一次把针头扎入她的手臂。在抽到240毫升鲜血时,毛陈冰出现了虚脱反应,院方考虑到她的安全,才停止了抽血。

其实,在这次献血前一个月,毛陈冰在杭州刚刚参加过献血。按照常规,两次献血至少要间隔6个月。有人曾问毛陈冰:献血时发生虚脱、晕厥,有生命危险,你怕不怕?“当时没想那么多。”毛陈冰说,“如果我有危险,他们也会救我的。”

如今的毛陈冰,已从学校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现在只要一有时间,毛陈冰依然会到省血液中心担任志愿者,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人物五】刘丽:“最美”洗脚妹10年间资助百余贫困生 饱受非议从未放弃

刘丽出生于安徽颍上县农村一个贫困家庭,只念了5年书便因贫辍学,但她用在福建厦门做洗脚妹攒下的辛苦钱捐资助学,延续了几十个穷孩子的读书梦,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了她的爱心团队。她曾当选“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洗脚妹”。

1999年,刘丽来到厦门。后来经老乡介绍,她进一家足浴城当了洗脚妹。 从2002年起,刘丽开始圆自己的梦——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重返校园。起初,她联系老家的贫困家庭,一个两个地资助,慢慢地从一次性捐助变成固定资助。2006年起,刘丽参与了厦门市“春蕾计划”,成为来厦务工人员中第一个捐助者,独自资助了8个孩子。目前,刘丽已建立10多个“爱心公益QQ群”。 去年底,刘丽在厦门市儿童少年基金会设立了“原乡人刘丽助学基金”。 “其实我捐的不多。”刘丽说,“我只是帮大家进行信息中转,出钱出力比我多的人是那些网友,真正应该站在央视领奖台上的是他们。”

奔波在行善路上的刘丽,得到的并不只是赞誉,还有误解。“把自己的血汗钱,拿给别人花?”不少同事私下里叫她“神经病”。她的弟弟妹妹也有过怨言。 “我的确遭到了很多误解。有人说我有个很有钱的男朋友,说我其实有关系有后台,等等。”说这话的时候刘丽显得很平静,“其实我到现在还租房子住。开始听到这些谣言很气愤,习惯了也就不生气了。”【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人物六】:许月华:从无腿少女到“板凳妈妈”—苦难里的向日葵

她没有腿,只能依靠两个小板凳艰难行走;她是一名孤儿,又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在湖南湘潭市福利院,身高不足一米、靠两个小板凳“走路”的许月华,37年来用自己感恩、坚强、甘于奉献的心,给予福利院的孩子们完整的母爱。2010年9月,她的事迹被公布于网络,许多网民通过转帖、留言、评论的方式,表达了对她的敬爱,为之动容的网民称她为“板凳妈妈”。

许月华1956年出生在湖南湘潭板塘乡,1岁时失去父亲,母亲在她12岁时也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许月华没有上过一天学。就在母亲去世那年,为谋生计,她偷偷跑到铁路上捡煤渣,不幸被火车轮夺去了双腿。没有双腿的她开始用两个四角板凳支撑着,学习一手一步地向前“行走”。摔倒、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等到手上的血泡变成了厚茧,瘦小的胳膊变得粗壮有力,许月华终于重新学会了“走路”,并成为福利院的编外保育员。

自从学会“走路”,许月华就开始奔忙于福利院幼儿园的各个房间。撑着小板凳,为孩子们缝补浆洗、纳鞋底、喂食端尿。许月华的小板凳发出的“咯噔咯噔”的声音,在福利院孤儿心中如同天籁,每当这声音传来,孩子们就会远远地呼唤“许妈妈,许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许月华把自己的“家”都搬进了幼儿园。福利院的小孩大多有各种残缺,很多人看着都觉得可怕,而许月华却坚持和他们睡一床,因为“照顾起来更方便”。福利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孩子生病住院了,许月华显得比孩子更痛苦,孩子治愈康复了,许月华会比谁都高兴。医护人员打趣地说:“月华脸上挂着一张孩子病情变化的晴雨表,看到她的脸就知道孩子的病情怎么样了。”

长年累月,许月华小板凳用坏40多个。这些板凳在大地上敲响了爱的音符,在小小福利院传响了37年。37年间,经“板凳妈妈”照顾过的小孩多达130多个,其中不少孩子被领养、考上大学或结婚生子。这些走出福利院的孩子,在填写的履历表“母亲”一栏时,写的是同一个名字——许月华。

【人物七】厉莉:三年两捐干细胞的“最美女法官”

2001年,厉莉登记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由于配型成功几率较低,几年的时间里,厉莉并没有得到任何需要捐献的消息。但是她的心中一直牢记着自己的一份承诺、一份责任,当重新步入校园攻读硕士学位时,她细心地通知中华骨髓库变更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正是这份知行践诺的责任感成就了一位苦苦等待捐献的白血病患者。

2007年和2009年,厉莉先后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次数之多,捐献间隔之短,在医学史上都称得上是罕见。捐献的潜在损害和后果无法预计,然而,当这些与小颖鲜活的生命放在同一架天平上时,厉莉自己成了那最终的砝码。她用不计后果、毫无保留的付出,延续了小颖三年的生命。大爱无言,大爱无形,大爱无疆,厉莉用爱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她从开始工作

在立案庭这样的一线部门工作,厉莉名副其实地与当事人亲密接触着。她始终牢记着一位老立案法官的话,“不到立案庭,不知道中国的老百姓距离法律有多远”,老百姓成了厉莉心中沉甸甸的牵挂。厉莉曾经说过,“立案庭接待的当事人,经历了矛盾纠纷激化、无法解决的过程,心态一般都十分敏感,他们来不仅仅是立案,还想要向法院讨一个说法。作为最早接触到当事人的立案法官,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能够用一杯水、一张笑脸、一句温暖的问候消除当事人的抵触情绪,从心理上拉近当事人与法官的距离,让当事人对法院多一分信任,这才是立案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带着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关怀之情,厉莉走进校园,带起红领巾,给孩子们讲法制课,写成长信,领着孩子们参观法院,举办模拟法庭,她成了孩子们眼中亲切的法官姐姐。带着对不可避免地遭受企业改制阵痛的职工的体恤之情,厉莉探索着审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的全新理念,企业背后的【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一个个家庭成了她注目的焦点。

两年间,厉莉在北京市18个区县进行“爱心故事”巡回宣讲,上百场宣讲中,有上万人聆听了厉莉的爱心故事,更有数不清的人们从各类媒体上得知了她的事迹,厉莉的爱心事迹将播撒爱、传递爱的信念种植到了无数人的心间。在厉莉倡议发起的爱心传递行动中,越来越多地人在她的带动和感召下加入到奉献爱、传递爱的队伍中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厉莉爱心行动志愿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爱和希望无限蔓延。

【人物八】:王文忠:亿万富翁“跳槽”当上村支书

1985年退伍后,王文忠一边打工,一边寻找致富机会,逐步成为享誉北京雅宝路的皮草商人,成了芍药人心中的骄傲。2007年6月,20多名芍药村的乡亲来北京恳求他说:“文忠啊,你快回来吧,你再不回村,老少爷们就要拄着棍子要饭去了!”接着,镇领导也多次邀请他回村当个带头人。“自己是一名党员,家乡不富,再有钱也觉得脸上无光。”这个时候他决不能袖手旁观。2007年9月21日,王文忠独自一人从北京回到芍药村,挑起了村支部书记这副沉重的担子。 “我回来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乡亲们做事来的,我绝不拿不沾不贪村里的一分一厘!” 在第一次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王文忠说话掷地有声。紧接着,他大刀阔斧搞建设。上任不到一年,他个人出资垫资数百万元,修了两条进出村的水泥路,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新盖了学校、医疗中心和新村部,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在村前村后种上了芍药花,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

既要“输血”,更要让大伙学会“造血”。他运用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引导群众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带领群众创建了芍药村裘皮服装合作社、无公害蔬菜大棚合作社、林下生态养鸡合作社,并独创了“8+2”的脱贫致富模式:把入股的30户村民分成3个小组,10户人家结成一组,其中8户是既有钱又有劳力的家庭,2户是村里比较贫困的家庭,他们没钱但可以出力,入体力股,年底平均分红。让富户帮穷户,在致富道路上实现共同富裕。村里人均收入增了两倍。还在环村道路两旁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了环卫队,建起了村民休闲健身广场,成立了文艺队、锣鼓队、秧歌队,评选本村好儿媳、举办劳模大会„„

在王文忠的带领下,芍药村从过去当地有名的穷村、乱村、落后村,成为河北省的文明村,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500元增加到5000多元,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王文忠还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正在北京医院输液的王文忠来不及办理出院手续就立即赶回村里,组织了一支由他任队长、15人组成的“芍药村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迅速赶往灾区一线,并出资36万元购买灾区急需物资,个人交纳“特殊党费”10万元。

2015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第三篇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一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教师肩负着为社会进步培养人才的光辉使命。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伟大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精神。自20XX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为了所热衷的事业和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

一、奉献真爱,唤醒良知

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教师心灵美的主要表现,也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人们常把母爱视为世界上最纯真的感情,因为母爱是无私的,教师给孩子的就是母亲般的爱。热爱孩子是教育好许多不同类型的学生,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基础,用“爱”塑造幼小的心灵,用真挚的感情唤醒学生。记得刚上班时,我所接的班级中有个叫王丽的同学,从小失去了母亲,性格孤僻,爱动手打人,惹是生非。在纠正他的错误时,我就特别注意发掘他的优点,进行正面诱导;还发现他经常缺笔少本,就掏钱给他去买;经常满脸泥巴、蓬头垢面就来上学,给她洗脸、洗手、梳头几乎就是我每天的任务;有时还饿着肚子来上学,就把自己的剩饭热一下给他吃;有时不来上学就去河塘捉虫、捕鱼,我还得到处去找;有一次王丽病了,家里没人照顾他,他就又来上学,我就给他买来药让他服下,还给他买来罐头让他吃。这时她哭了,对我说:“老师,你是最好的人,我以后一定听你的话,好好学习。”后来小王丽变得活泼向上,遵守纪律,学习认真,成绩逐渐上升,成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我对待每一种类型的差生从没有头痛,只有心痛,从没有偏见,只有偏爱。完全是用热爱、信念和智慧来化腐朽为神奇!

二、热衷事业,恪守纪律

爱一行才能钻一行,对教育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让我在工作中不计得失,不懈钻研。连续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工作,忙碌的生活,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当别的同志因病住院时,当学校的工作安排不开时,我都毫无怨言地接过重担,从不喊累叫苦,为了自己热衷的事业,恪守着纪律,忠于职守。除有特殊情况外,从未因一些小事而向学校请假耽误学生的学习。结婚的时候老公选好了日子,我却一再推迟,和他商量等放假了再办,因为当时所带的是毕业班,我不想因自己的私事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老公先是生气,在我的死缠硬拖下才勉强答应了。去年春天,奶奶生病住进了医院,身边需要人照顾,理应去陪陪奶奶,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只是周日抽空去看望奶奶。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我很内疚,有愧于她老人家,但值得安慰的是,我严守了集体的组织纪律,做到了忠于职守,更无愧于我热衷的教育事业。

多年的教育生活,我付出了许多,同时也真正体会到了勤劳者的艰辛与快乐,我爱伟大的教育事业,更爱可爱的孩子们。我选择了教育,一生无悔!面对新形势,我将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勇挑重担,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乐于奉献,以自己涓涓的耐心流水,浇灌着生命的五色土,让幼苗如情如意的成长,为教育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二

范海涛,男,汉族,1964年7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河南孟电集团总经理。

范海涛承诺还给家乡群众碧水蓝天,承诺让南李庄的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为履行承诺,多年来他一直在坚守、在投入、在创造,诚信与责任是他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2015年10月26日,一声巨响,八个高耸的烟囱和巍然挺立的凉水塔轰然倒地。范海涛眼睛含满热泪,为支持政府生态建设计划和群众对清洁环境的期盼,孟电人20年心血、巨额的资产一瞬间化为乌有。此前,范海涛在2015年已经关停了三条污染严重的立窑水泥生产线,为此企业损失6000万元。8台机组爆破后,1000多名电厂职工顿失生活来源。范海涛向所有职工做出承诺,对所有职工进行内部分流安置,停产期间一切工资、福利照发。孟电集团开发孟电花园小区时,曾向住户承诺双气入户。可是当年冬天,由于2号机组设备不到位,无法为小区供暖。为了兑现承诺,范海涛决定从水泥公司供热锅炉往小区架设临时供热管道,准时向居民供暖,设备到位后,再拆除临时管道,为此企业额外增加损失400万元,但他兑现了承诺。

2015年2月,范海涛当选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向村民承诺,用三年时间,让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2015年,他从企业挤出1.6亿元,不让村民出一分钱,为全村351户村民每户建造一套270-290平方米的新式别墅。2015年再次筹集3000万元,在建新社区节约下来的土地上,建设家居建材城和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500个就业岗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0多万元。2015年3月,他又挤出160多万元建设1100多平方米的老年中心。

每年,范海涛都拿出30万元帮助全市的困难党员解决燃眉之急,拿出50万元为全市的贫困职工贴补生活。他设立200万元的教育专项基金,资助数百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出资百万元,为南村镇南东村修建蓄水池,解决了2000多人的饮水问题;捐赠一部价值10万元的汽车,注入10万元启动资金,在新乡市社会福利院建立“海涛爱心屋”,让特殊群体感受社会的关爱。

范海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共 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三

张维贤,男、1934.11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54.09参加工作、原八三器材库退休,现居住在辽海街道八三社区南1#楼3单元302室。

张维贤退休后,作为老党员,他主动承担起社区板报宣传工作。通过黑板报,他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递到群众中去,张维贤坚持每月刊出两期黑板报,为了丰富黑板报的内容,他自己掏钱订阅了好多份报纸、杂志,他设置多个宣传小栏目,有重大新闻、人民防空知识、健康和安全教育、重要通知等,同时力求文章短小精悍,以便居民乐意阅读完所有内容。再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主题教育宣传。这些年来,张维贤负责的宣传栏成了小区居民经常光顾的地方。正如一位小区居民说的,空闲的时候到黑板报前看看,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张维贤十年如一日,义务承担起八三社区的板报宣传工作。他写的毛笔字、黑板字无人不晓,在家属区提到张维贤都佩服他的字。

张维贤是八三社区的“五老”志愿者之一,他天天在社区里穿行,碰见可疑人员,就上前盘问,他还非常注重保护环境,希望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素质,并始终坚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原则,遇见乱扔乱倒垃圾的住户,就进行说服教育,时刻监督,并且做到垃圾定点堆放,碰到不文明的情况,他就会主动上前劝导,心平气和的把对方说的心服口服。他说:“小区环境是大家的,不论老幼,能为社区的居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觉得心里很甜”。张维贤同志本着对居民的热情、对工作的认真,热心为周围的群众排忧解困,积极向社区和物业反映群众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能为身边的居民服务而感到光荣。2015年初春,南1#、南2#、南3#楼顶上有许多大冰溜子,张维贤看见了,在地面上及黑板上写——请注意楼顶上的冰溜!再比如,2015年3月28日,张维贤和南4#楼居民赵顺天来八三社区反映,南4#楼墙外面6环线上两侧的杨树——东侧有4棵杨树严重倾斜,已砸坏南4#楼的铁栅栏,现在,随时会倒砸伤楼院居民和过往的行人,居民们要求清除隐患,让居民的生活环境安全。社区书记到现场查看,情况属实。然后,向街道反映此事,辽海街道赵刚书记给市园林处执法大队金队长打电话,金队长说,已接到居民投诉电话,详细情况知道了,金队长答复,此树产权管理单位是中石油铁岭矿区服务中心,由产权单位提出申请上报市园林处,然后,市园林处到现场拍照留存,就可以砍伐杨树了。

2015年4月 1日,经过辽海街道赵刚书记和市园林处执法大队金队长协调,金队长安排人员免费为社区砍伐严重倾斜杨树,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发挥余热,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光喊不干,是发挥不了余热的,光干不学,是服务不好的。”张维贤总是这样说。话虽简单,却很实际,他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干的。同时也受到八三小区居民的爱戴和赞誉。

2015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敬业奉献模范)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第四篇

罗阳

罗阳,男,汉族,1961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15年11月25日,罗阳为航空工业发展披肝沥胆、鞠躬尽瘁,在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完成训练任务时,突发心脏病不幸以身殉职,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和共 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

“信念坚定,忠诚报国”是他一生坚持的信念。参加工作以来,罗阳前20年设计研发飞机,后10年指挥制造生产飞机,以毕生的智慧和心血,一次次托举共和国战鹰完美升空,用生命圆了中国人心中的航空强国梦。他常说:“‘沈飞’的责任不仅关系企业生存,更关系国家利益。”“‘沈飞’不能忘了这八个字,那就是‘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从一名普通的飞机设计员到军工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他用坚守30年的航空报国理念,组织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航空装备研制和生产任务,实践了对党忠诚的一生,对祖国忠诚的一生,对航空事业忠诚的一生。

干惊天动地之事,做默默无闻之人。罗阳上任几年来,正值航空武器装备高速发展时期,也是沈飞公司任务最为艰巨的几年。他把项目研制作为最大的政治使命。签发总经理令,成立现场工作组,强化生产计划严肃性和执行力;亲自签订“责任状”,组织部装、总装和试飞“三大战役”,集中力量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决战,成功克服资源不足、成品供应不及时等一个个难关,完成多个重点项目任务,为航空武器装备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产品研制过程中,他带领沈飞公司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缩短了项目研制周期,产品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实现重大突破,生产能力实现跃升。他把“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作为沈飞公司的核心理念,提出了思想意识、工作作风、组织纪律“三项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实施“严格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极大提升了效率和效益。在生命最后一个月,罗阳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用全部精力带领着‘沈飞’冲上事业巅峰。

罗阳荣获全国优秀共 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革命烈士、辽宁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全省优秀共 产党员、全省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孔凡成

孔凡成,男,汉族,1954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四川锦屏二级水电站项目经理。

作为一位资深隧道工程施工专家,孔凡成40年如一日奋战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先后参与16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带领的团队攻克高埋深、高地应力、高压涌水和高水头等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为我国超长隧洞建设和国家水电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2015年6月,孔凡成临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锦屏电站交通公路牦牛山隧道工程。从签下“军令状”那一刻起,他就冒着塌方、岩爆和大涌水等各种危险,整天泡在隧道里,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一天三顿饭也在隧道里吃,实在太累了就在车上睡会儿。在他的带动下,项目部奇迹般地创造了月开挖288米的记录,提前17天完成合同。

在业主心目中,孔凡成是不可替代的“金牌项目经理”和专家型人才。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是水电站的核心控制工程,具有“埋深大,地应力高,岩爆强,涌水多”等特点。施工现场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滔滔江水,在这样的环境下采用TBM挖掘机作业被美国专家认为是不可能的,但孔凡成和他的攻关小组经反复论证,硬是在大山里开凿出一个组装洞,经过149天的安装调试,TBM挖掘机成功掘进。美国监理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真了不起!”8年来,孔凡成率领团队,在锦屏水电站中标工程14项,中标额从最初的1700多万元增加到30多亿元。他屡创纪录,为企业和个人树起了金字招牌。同事说:“有他在,多难的隧道都能成。”业主单位领导说:“这里没有他,我们不放心。”

2015年1月20日,孔凡成老伴被查出患上了癌症。他强忍泪水对老伴说,他现在还不能赶回来,因为工地上千头万绪,他不能摞下摊子不管。2015年,他母亲病重的时候,他正组织大会战,等他忙完工作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他兄弟姐妹8人,多年在外四处打工,没有一人从他那得到过任何好处。

孔凡成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天津市廉政勤政优秀党员干部”。

吴斌

吴斌,男,汉族,1965年3月生,生前系浙江省杭州长运运输集团公司驾驶员。

短短76秒,吴斌突遭重创时临危不乱,强忍剧痛将车停稳,以极大毅力完成了一整套安全规范的操作,用生命践行了“一切为了顾客”、“诚信、爱岗、敬业”和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观,他被人们誉为“最美司机”。

2015年5月29日中午,吴斌驾驶着载有乘客的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上,被迎面飞来的制动毂残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致肝脏破裂,但他仍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及报警,后吴斌被送往解放军无锡101医院抢救。2015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吴斌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8岁。

76秒,面对突发事件,吴斌沉着冷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准确完成一整套安全规范的操作。这些背后,离不开他过硬的驾驶技术,离不开他十年积淀的高超职业技能,更离不开他崇高的职业道德。正是平时积淀的过硬操作技能,保证了他在遭受重创的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有效、规范的处置,保障了24名乘客的生命安全。“他出事时,不管是坐姿,还是停车措施,都是完美无瑕的。”事后,通过反复查看监控录像,吴斌生前的同事们一致认为。

平时,吴斌立足平凡岗位,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铸就了瞬间的伟大。吴斌自2015年进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担任班车驾驶员起,就视手中的方向盘为生命线。从业十年来,他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一次违章记录,没有一起旅客投诉。2015年春运期间,杭州遭遇连日大雪冰冻天气,出行非常困难,成千上万的旅客都在等着回家,吴斌第一个报名参加抗雪救灾。艰难的道路,他第一个出发,与同事们一起抢在春节之前把旅客平安送回家。吴斌在车内一直放着一本安全手册,得空时,他会拿出来翻看。他认为,只有对车子有了相当的了解,面对各种情况,才能从容应对。虽然从业多年,但他始终把自己当作新手,坚持规范操作一丝不苟,将“安全第一”、“旅客生命财产第一”时刻放在心里。

吴斌生活节俭,在同事眼里,他除了买过几件喜欢的运动服,平时穿的都是工作服。但他却很大方,当春风行动、5?12汶川地震捐款时,他捐得比别人都多。

吴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杭州市道德模范。中央文明委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孙奇

孙奇,女,汉族,1972年9月生,中共党员,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站售票员。

孙奇从事铁路工作22年,无论哪个岗位,她都兢兢业业,时刻将热情和严谨注入岗位,用真诚和微笑服务旅客,用平凡行动诠释敬业奉献的真谛。

孙奇总想把每项工作做到最好。当线路工,她扒道砟、抡洋镐,与男工友一样脏活重活抢着干;当巡道工,她顶烈日、冒风雪,每天步行16公里精检细查,防止各类隐患82起;当客运员、班组长,她热情服务、精细管理,班组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当售票员,她废寝忘食钻业务,总结出“七字售票作业法”和“十二句服务规范用语”,在全国铁路客运系统推广。

孙奇把旅客装在心里。当售票员后,为减少旅客购票时间,她仅用25天就记熟所有过往客车的1120个停车站代码,练就了“话音落、车票出”的绝活,创造了铁路局单班售票2475张的纪录。她每个班都坚持提前到岗,把规定的25分钟吃饭时间压缩到10分钟。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英语、蒙语和手语,成为服务旅客的贴心人。

孙奇的微笑是铁路的名片。她的售票台放着一面镜子,写着“今天你微笑了吗”,时刻提醒自己礼貌待客、笑脸相迎。一次,一名旅客买了4张硬卧车票,因粗心弄丢一张,却硬说孙奇少给了他一张。尽管很委屈,但孙奇依然微笑着耐心解释,查了几百个退票、改签记录,终于在退票窗口查到了这张车票。都说微笑着售一张票不难,难的是微笑着售出每一张票,孙奇做到了,旅客们都愿意在她的窗口买票,称她为“微笑天使”。

孙奇最大的快乐是帮助别人。她无数次将旅客遗失物品及时归还,把患病旅客送到医院,帮助走失孩子找到家人。沈阳农业大学学生徐昀买票时丢失钱包,孙奇主动垫钱为她买了车票,像这样的事不胜枚举。从事售票工作7年间,她收到表扬建议1350条、表扬信233封、锦旗27面。2015年5月,孙奇在自己身患癌症、公公因肺癌去世的情况下,还资助了农村贫困小学生谭旭。

孙奇患重病后仍然心系岗位。2015年8月17日,孙奇晕倒在售票台前,经检查确诊为卵巢癌,不得不离开她钟爱的售票员岗位。养病期间,她写信给铁路总公司,为改进客运服务献计献策。她还主动回车站为新职员传授经验,在往返北京治病的火车上热心解答旅客问询,并根据旅客需求,建议车站制作了购票提示卡。

孙奇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孟祥民

孟祥民,男,汉族,1963年8月生,生前系山东省淄博市环保局淄川分局监察大队监察一科科长。

2015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诚实守信模范)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第五篇

范海涛

范海涛,男,汉族,1964年7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河南孟电集团总经理。

范海涛承诺还给家乡群众碧水蓝天,承诺让南李庄的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为履行承诺,多年来他一直在坚守、在投入、在创造,诚信与责任是他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2015年10月26日,一声巨响,八个高耸的烟囱和巍然挺立的凉水塔轰然倒地。范海涛眼睛含满热泪,为支持政府生态建设计划和群众对清洁环境的期盼,孟电人20年心血、巨额的资产一瞬间化为乌有。此前,范海涛在2015年已经关停了三条污染严重的立窑水泥生产线,为此企业损失6000万元。8台机组爆破后,1000多名电厂职工顿失生活来源。范海涛向所有职工做出承诺,对所有职工进行内部分流安置,停产期间一切工资、福利照发。孟电集团开发孟电花园小区时,曾向住户承诺双气入户。可是当年冬天,由于2号机组设备不到位,无法为小区供暖。为了兑现承诺,范海涛决定从水泥公司供热锅炉往小区架设临时供热管道,准时向居民供暖,设备到位后,再拆除临时管道,为此企业额外增加损失400万元,但他兑现了承诺。

2015年2月,范海涛当选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向村民承诺,用三年时间,让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2015年,他从企业挤出1.6亿元,不让村民出一分钱,为全村351户村民每户建造一套270-290平方米的新式别墅。2015年再次筹集3000万元,在建新社区节约下来的土地上,建设家居建材城和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500个就业岗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0多万元。2015年3月,他又挤出160多万元建设1100多平方米的老年中心。

每年,范海涛都拿出30万元帮助全市的困难党员解决燃眉之急,拿出50万元为全市的贫困职工贴补生活。他设立200万元的教育专项基金,资助数百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出资百万元,为南村镇南东村修建蓄水池,解决了2000多人的饮水问题;捐赠一部价值10万元的汽车,注入10万元启动资金,在新乡市社会福利院建立“海涛爱心屋”,让特殊群体感受社会的关爱。

范海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共 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马虎

马虎,男,汉族,1968年12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阜阳市嘉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经理。

秉承“干良心活,盖放心房”的理念,马虎从一名普通建筑工人成长为首都建筑市场优秀施工队队长,带领着安徽、四川等地近万名农民工活跃在京城建筑市场,在北京多项重大工程建设中树立了诚信形象。

1996年,马虎在北京密云接到一个两万多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合同金额300多万元。原想凭此工程立足北京,可不曾想春节前夕甲方资金链断裂,300多名工友工资没有着落。想起自己“不缺农民工一分钱”的承诺,急红眼的马虎借完亲戚借朋友,最后还借了高利贷,让急需用钱的农民工拿着工资回家过年。对可以缓一缓的工友,马虎承诺:只要我活着,就不会欠大家一分钱。直到1999年将债务全部还清。

2015年,面对金融危机给建筑市场带来的严峻挑战,马虎在施工队中提议“不裁员、不减薪”,积极组织了境外劳务输出,不仅让跟着自己的8000多名农民工有活干,还从安徽、四川、河南等地新招了2000多名农民工。这一年,施工队产值达1.4亿多元,人均工资收入达2万多元。2015年,利比亚局势出现动荡以后,马虎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迅速安全地将100多名工友撤回国内,并在总包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自己垫资200多万元给工人结清了工资,并发放了安抚费。

在马虎施工队有一条铁的纪律,那就是谁触动了工程质量这条“高压线”,谁就将被立即清除出队。即使在工程利润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他也毫不含糊,坚决不允许在任何一项工程、任何一道工序上偷工减料。十多年如一日,马虎始终坚持亲自带领技术骨干奋战在一线,先后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奥运场馆等多项重点工程的建设,累计施工面积达600多万平方米,未发生一起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先后荣获“长城杯”奖16项、“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奖18项、“詹天佑大奖”6项等荣誉。2015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带领施工队奔赴灾区参加援建工作,他和工人们一起冒着高温酷暑、克服蚊虫叮咬等困难,连续奋战70多个昼夜,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了980套安置房的施工任务。2015年,马虎承接家乡阜阳市10多万平方米安置房的施工任务,施工期间甲方资金短缺。他想,一边是自己对政府的承诺,一边是安置居民盼着早日搬进新居的期待。于是,马虎自己筹集资金,按时保质完成了建设任务。以马虎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农民工》,成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献礼影片。

马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刘洪安

刘洪安,男,汉族,1980年11月生,河北省保定市“油条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理。

刘洪安从保定市财贸学校毕业后,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他在保定市高开 区 银杏路开了一间早点铺,使用一级大豆色拉油炸油条,坚持每天一换。因为坚守诚信,他的油条被消费者称为“良心油条”,他被许多人亲切地称为“诚信油条哥”。

2015年,由于长期租住在阴暗潮湿的宿舍里,刘洪安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每日遭受病痛的折磨,生活举步维艰。偏偏此时,他的母亲突发动脉瘤破裂,生命垂危,这一刻他真正体会到了生命脆弱。2015年,病好些后,他和爱人开始经营早餐生意,卖油条和豆腐脑。刚开始炸油条的时候,也重复用油,虽然知道隔夜重炸的油不好,但不知道危害到底有多大。后来,他通过媒体了解到,食用油反复加温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由于家人和自己得过重病,深知生命健康的价值,从2015年初开始,他便使用一级大豆色拉油炸油条,而且坚持每天一换。刘洪安的早餐店“刘家豆腐脑”的招牌上,醒目的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标语。同时,为向顾客证明自己是用新油,特意贴出鉴别复炸油的方法,并放了一把“验油勺”,供顾客随时检验。自此,刘洪安的“良心油条”生意门庭若市,在保定市引发了一股“做良心餐饮”的热潮。2015年5月11日 ,《保定晚报》刊登《大学生自谋职业吆喝卖“良心油条”》消息,见报后更多市民前来排队购买良心油条。

“油条哥”的视频播发到网络后,引起了多家媒体关注。中央与河北近百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刘洪安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群众好评,引起了广大网民“热捧”,被网民亲切地称为“油条哥”。

2015年12月底,“油条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保定正式成立。2015年3月28日,“油条哥”的第一家分店“油条哥仁和店”正式开业,“油条哥”终于迈出了扩大“良心油条”经营规模的实质性一步。

刘洪安荣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河北省道德模范、2015年感动河北人物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吴恒忠

吴恒忠,男,汉族,1946年5月生,重庆市潼南县花岩镇龙怀村村民。

儿子车祸去世后,吴恒忠忍着老年丧子之痛,上山开荒种粮,日夜辛劳,节衣缩食,替子还债15万余元。由于长年劳累,自己却落下一身病,但他仍在实现自己的诺言。

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的吴恒忠,曾经是一名军人,身材不高却精神矍铄。2001年,儿子吴君自立门户,没过多久因家庭贫困,儿媳丢下不满周岁的孩子,离开了这个家。为了养大孩子,吴君借钱买了辆货车跑运输,却不幸于2015年因车祸去世,留下了一个4岁的孩子和19万元的债务。

儿子走了,吴恒忠没有沉浸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中,而是很快擦干眼泪,主动扛下儿子那19万元的债务。儿子下葬那天,他在儿子坟前哭着说:“你放心,你的债,我来还,孩子,我来养。”为了这个承诺,吴恒忠的生活彻底变了样。面对亡子欠账,吴恒忠老爹不躲不藏。他拿着写满了借钱人的姓名和金额的账本,一户一户上门向债主承诺:“人死账不能了,请你们放心,我一定想办法把儿子欠的债还清,决不赖账。”债主们的顾虑打消了,可19万元的债务,对于吴恒忠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2015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第六篇

第一篇

我是农大附小语文张瑛,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曾被评选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这些荣誉背后,是我多年如一日始终践行着“诚实守信、以质量求生存”诺言的行动。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此言道出了诚信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诚信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一种力量。一直以来,我坚持以“学会诚实守信,做到诚实守信”为行为准则。因此,我一直用诚信来面对每一位同事、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孩子,尽心竭力为孩子、为家长、为同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在平凡的事迹中却透着点点感动,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我处处率先垂范,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答应同事的事情都努力做到,看到谁需要帮忙,就主动去帮忙。工作时与同事诚信交往,做到了“四个互相四个不”,即:互相支持不争权,互相信任不怀疑,互相尊重不刁难,互相配合不推诿。正是因为高度地彼此信任,我们之间的工作总是十分默契,合作起来时那么愉快。

坚实的教育能力基础,是家长信任的源泉。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我认为孩子们的淘气、不听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对自己失去信任,领导和家长对自己失去信心。要取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就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把“信赖,往往能创造更美好的意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去信赖家长朋友,和家长、孩子做最为诚实信守的朋友,相互勉励,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取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

我不仅积极主动去取得家长的信任,还时刻严谨教学,严格遵守教育法规和教师道德标准,教学内容无论大小,为确保所有孩子都能达到最佳学习状态,我每天刻苦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严把课堂教学关,几乎利用了所有的时间,把自己负责的教学范畴研究个透彻。

几十年下来,我坚持以一颗诚信的心来面对自己的事业,把诚实守信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体现在行动上。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诚实守信。

第二篇

有人说诚信是和煦的春风,带给大地无尽的暖意;有人说诚信是夏日的雨水,带给人们无限的凉意,我说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弃的人生契约。

——这是写在xx小学xx工作笔记本扉页上的一段话。

xx虽然没有做过像林海燕那样拒接私吞大款彩票,也没做过拾到巨款再去寻找施主的大事件,但他却时刻要求自己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诚实守信的一个人。

xx1991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本来可以找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但是他却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工作。很多人都劝他说:“你一个老师整天这么繁忙,就没想换个工作?”他总是说:“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他要对学生、学校负责,要讲求诚信。”在xx教学的这21年里,哪里有需要他就调到哪里,从来没有提出过意见,总是服从领导的安排,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工作。

参加工作之初,他在条件十分艰苦的谢湾村小学工作,亲戚朋友都劝他离开那里,调回镇小,但他却没有那样做。他总是反劝大家说:“领导派我来这里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不讲原则,不讲诚信,既来之则安之。”

在xx二十一年教育生涯中,时刻对学生报以诚信。只要是说过的话一定会向学生兑现。周波的转变就是我众多诚信教育案例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周波,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因在老家交通肇事外逃到异地与他的妈妈重组了新家后,有了周波。十年后案发,爸爸入狱。当时他才十岁,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亲眼看到自己的爸爸拷上冰冷的手铐,对他的内心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能够站稳,并一路走好呢?时间证明了xx的担心是有必要的。周波由原来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变成了偷拿妈妈和同学钱的孩子,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他决定用诚信来打动周波。答应周波作业写好就为他贴一颗红星,他奖给了周波;要求周波在室外不打闹就为他讲一个故事,xx送给了他;教育他说话算数,就和他一起做游戏,他满足了周波。在用自己亲身做法感染周波的同时,告诉周波也要像老师一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学期下来,xx看到了他的转变,但xx觉得还不够。浇树浇根,育人育心。于是,他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在周波生日那天,给他买一个小生日蛋糕,中午放学后,xx和同学们一起给周波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在蜡烛点燃的那一刻,生日歌响起的瞬间,xx看到了,周波的眼睛湿润了。许个愿吧,周波哽咽着说,“我明年还想过生日。”对于一个缺少父爱,家庭残缺的他,xx知道这是他发自内心深处的想法。此时xx己经感受到诚信给周波带来的快乐,友情给周波带来的决心。xx悄悄的对周波说:“如果你能从心里彻底的改掉拿钱的毛病,老师就请你到家中做客,为你过一个更加难以忘怀的生日。”周波不做声,只是一个劲的点头。在诚信的呵护下,周波也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健康的成长。

  • ·企业道德模范事迹材料(2016-08-13)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