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新型城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形势

编辑:chenghuijun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03    阅读: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取决于我们对它的愿景与方向期待,并且很大程度决定了其目标和推进方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新型城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形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型城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形势(一)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根据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结合上海地区的城镇化实践,本人初步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战略目标和推进思路,简述如下: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取决于我们对它的愿景与方向期待,并且很大程度决定了其目标和推进方式。

  笔者认为,新型城镇化应具有三大内涵特点,一是由新兴产业带动,二是以民主手段推进,三是与绿色发展相容。

  由新兴产业带动是新型城镇化的第一个关键特征,它可以防止短期和片面利益驱动下的盲目的“造城运动”,消除城镇化的泡沫,避免出现“空城”现象。

  所谓的新兴产业,主要指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通常具有绿色、低碳的特点,比如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可再生能源、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环保和循环经济产业、文化产业等。这些产业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改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结构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农民工和新大学生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新兴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有巨大的包容性,既能吸纳技术低端的农民,也能吸纳技术高端的知识分子,无疑为解决经济发展和诸多社会问题找到现实可行的绝好途径。

  以民主手段推进是新型城镇化的第二个重要特征。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以行政和强制化手段推进的城镇化,虽然可以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但通常会产生对弱势群体的利益剥夺,造成大量的流民和城市贫民,同时容易产生城镇化泡沫。很显然,这样的城镇化不应该是我们所期待的城镇化。以民主手段推进可以避免不合理的利益剥夺、妥善处理利益冲突,同时也有利于抑制城镇化泡沫。

  与绿色发展相容是新型城镇化的第三个重要特征,这是与第一个特征密切相关的特征,但不完全被第一个特征所覆盖。因为它不仅关系产业的选择,也关系到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比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绿色消费行为习惯的引导等。

  可以看出,符合上述三大内涵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必然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进;有利于抑制投资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抑制和减少金融风险,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缩小社会差距,改进社会治理结构。显然,这样的城镇化才是值得期待、解决现实问题、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城镇化。

  那么,在我国的城镇化实践中,有没有符合三大内涵特征的案例呢?有!笔者注意到,以崇明村竖新镇前卫村为代表的上海地区的城镇化就基本符合新型城镇化的上述三大特征,详见《城镇化案例——中国绿色城镇化之路,上海实践系列丛书》”(上海市“十二五”重点图书,吴振兴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

  结合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国情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应努力实现三大战略目标:

  1、为新兴产业找到发展的动力、空间和现代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的工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大城市病日益凸显,城市里能够为新兴产业提供的发展空间已然十分有限,尤其是对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可再生能源、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等产业。

  上海地区以崇明村竖新镇前卫村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是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密切结合并相互拉动的,所涉及的新兴产业包括: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和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产业、新型可再生能源、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文化信息产业等。

  这些产业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产业发展的相对“短板”。新型城镇化有望为这些新兴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空间和发展模式。

  我国过去的城镇化,主要是工业和商业引导的城镇化,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未来由新兴产业带动的城镇化则是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是将第二、三产业的成果和服务运用到第一产业,因而在产业特征、人口流向上与过去的城镇化相比有着重大的差异。

  2、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

  诚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新型城镇化可能成为其中最有力的推手。

  首先,与新型城镇化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不仅将推动全面我国农业升级,也将极大推动我国服务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并使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和发展差距大大缩小,从而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其次,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推广,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

  3、促进城乡融合、培育草根民主、改进社会治理结构

  根据带型城市理论,如果以交通要素为城市规划的首要组织因素,可以解决环状城市臃肿和交通拥挤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政府最大的责任是做好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其次是做好功能区的划分、管理,第三是视需要提供资源协调和组织、制度上的支持。这与政府部门在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过程中担任主导乃至于全包角色的旧模式有着重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利于保证新型城镇化的效果和促进城乡的融合,也将为培育草根民主和改进社会治理结构提供机会和空间。比如,在新型城镇化的产业选择和项目运作中,亟需建立民主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这就为《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本土化和普及应用提供了机会。在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和运作过程中,相关利益方对信息透明度和监管、监督的要求也有利于改进微观的治理结构。

  新型城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形势(二)

  城镇化和大都市化,是当前中美两国在城市化道路上的不同路径,是两国在不同国情的基础上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选择,各具特色。美国是典型的市场化国家,市场机制在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城市的兴衰嬗变与城市的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美国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顺序推进,由工业时代的传统城市化走向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城市化和大都市化。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则深受政府政策的调控和影响,表现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在城市的地位、土地利用、劳动力流动等决定城镇化进程的诸多要素方面,中央政府均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带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呈现出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水平相应的多样性特征。

  市场机制或政府政策对于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作用并非绝对,而是各有侧重,同时受到两国自然、社会环境和经济、行政体制的影响。两国城市化在地理空间、土地利用和社会特征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这种比较有利于我们当前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探索。

  城市化的空间特征

  城市化的空间特征展现了城市的地理分布,以及不同规模城市的布局和城市之间联系的紧凑程度,也体现了城市化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状态。

  美国的城市化人口在1920年就超过了50%,工业城市大体完成了对劳动力的聚集过程;之后,美国进入了大都市化发展阶段,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地域的扩张主要发生在大都市区的范围之内,①及至1940年,全国接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大都市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大都市化的入门阶段。2000~2009年,全国5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区人口增长基本都在10%以上(见表1),而非大都市区人口增长仅为2.6%。到2010年,美国83.7%的人口生活在全国366个大都市地区,大都市区人口的增长速度至少是全国增长速度的2倍。

  美国大都市化的发展趋势是大型大都市区的优先增长。1990年,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型大都市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一半,达53.4%,美国成为以大型大都市区为主的国家;2000年,50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近20%,东北部和中西部两个大都市连绵带,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则高达31.5%。这种趋势在21世纪前10年得以延续,2010年,纽约和洛杉矶两个大都市区的人口各占全国总人口的6.1%和4.2%,美国大约每10个人当中,就有1人居住在这两个大都市地区。大型大都市区对各州人口的聚集效应更为明显,特别是在南部人口增长较快的州。2010年,亚特兰大大都市区人口占佐治亚州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达54.4%,过去10年全州新增人口的68%居住在亚特兰大;在人口大州得克萨斯,休斯顿和达拉斯-沃思堡两个大都市区的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9%,过去10年新增人口占全州新增人口的56.9%。②

  中国的城镇化速度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节点,前后差距明显。1949~1978年间,我国城镇化率从10.6%上升至17.9%,30年间仅增长了7.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取得了快速进展,到1990年增长到26.44%。世界城市化规律表明,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城镇化再次提速,到2011年末,城镇化率达到51.27%,迈过现代城市化国家的门槛。

  新型城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形势(三)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1.3%,城镇化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城镇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对于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推动中国社会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专家们认为,城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不是“水泥化”的发展,不能搞人为的“造城运动”;城镇化要重点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需要在文化融合、公共服务综合配套等方面加大投入;“城市化不是要消灭乡村”,城市化需要“综合配套”、“协调发展”,需要农村和城市共同发展。会议还对户籍制改革、财政共担机制、城镇化治理结构、异地高考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迟福林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的重大战略选择,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0%,这对于实现公平可持续增长意义重大。区别于以往的城镇化,应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应抓住机遇,在未来3至5年结构调整过程中,不断完善城镇化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 ·永顺县新型城镇化调研(2016-07-18)
  • ·县(市)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2016-07-18)
  • ·2015新型城镇化建设(2016-07-20)
  • ·新型城镇化建设总结,乡镇(2016-07-22)
  •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范文(2016-07-22)
  • ·新型城镇化建设(2016-08-01)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