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义与利

编辑:chenghuijun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23    阅读: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者,是思想道德境界十分崇高的人,他们能超越自身利益成全大义,实为君子之所为也。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义与利,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义与利(1)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者,是思想道德境界十分崇高的人,他们能超越自身利益成全大义,实为君子之所为也。

  舍小利,取大义,可实现人生价值。正如臧克家诗中所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这“有的人”便是愿意放弃个人利益,保全大局利益的君子。解放军空军飞行员李剑英在执行运输军用装备的任务中,遭遇飞行故障,无法下降,但机下是居住着百姓的村庄,身为人民的保卫者,他毅然放弃弃机逃生的机会,避免了机上军备可能坠落爆炸给人民安全造成的巨大损失,坚持最后驾驶飞机至耗完原油在无人区坠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得以保全,但李剑英却魂归蓝天。他用自己的生命向人们诠释了大义的内涵,大义在于着眼集体利益,优先顾全大局。大利在先,小利在后,便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义体现。

  相反,舍大义,取小利的行为则是人生的污点,是为人们所谴责的行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之中,存在着一些有偏差的义利观导向,诸如弃学生生命于不顾的“范跑跑“和视病人生命如草的”医跑跑”,他们在紧急关头都只求个人安全,冷漠的忽视他人的生命利益,事后还大义凛然地庆幸自己的作为,最后终是受到社会各方批评,被人们所指责。所以这种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甚至蔑视他人利益的行为是有偏差的,其人生价值是轻如鸿毛的,精神灵魂是污浊的,是为他人与社会所反感的。

  然而大义应还有王茂华火场救人的勇气,有金晶稳保圣火的无畏,有沈浩爱民如己的无私,有德兰修女一生奉献他人的伟大。这些大义者便是社会的骄傲,是人们应追求的道德模范。

  大义与利益应有机统一,重视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才能成就大义人生。正是由于人人追求大义,社会方能和谐发展。

  义与利(2)

  人不能见利忘义。

  信义比金钱更重要。

  不义之财不可取。

  谈“义”必须落实到“利”的实际行动中去。

  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值得提倡。

  义和利可以统一。

  为私利而毁公义是可耻的。

  做人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符合道义的利才能长久。

  不顾诚信追逐利益的人只会自食恶果。

  利是义的存在基础。

  义与利(3)

  企业是盈利性组织,经营企业自是为了获得利益,没有利益,员工工作不能积极,企业不能发展,社会物质不能丰富,国家也不能富强。因此,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这本是无可厚非。然而经营企业时,必须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对于利益必须取之有道,不义之利不可取,因此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的利义观。

  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利义观,首先要明确义和利的关系。董仲舒认为“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可见利和义对人都是很重要的。没有以利代表的物质基础则人生存和健康都不能得到保障;而没有义来养心,控制人欲泛滥,就必然会招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完全不必将义和利对立起来。但是又因为体莫贵于心,所以代表道德的义更应当受到重视。其次要明确利义的取舍,这也正体现着人的道德修养。从道德上人们都十分鄙视见利忘义的小人而推崇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高尚之举。因此,管理者要做到“不义之利不取,不义之行不为”,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违反道德法律,危害社会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义之利是断然不可取的。

  树立正确的利义观不仅要正确认识利义的取舍关系,还要在企业经营以及管理过程中正确对待。

  首先,对员工有义,管理者当正确处理己利和他利的关系。企业是集体共同努力在运营,因此经营企业并不是为了谋一己之利,也是在为所有员工谋福利,因此管理者必须对员工有义,与之共利,如此才能维持企业内部的和谐,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其次,以义生利,管理者需要正确处理私利和公利的关系。企业的运营离不开社会,企业发展后,在获得巨大利润的同时,也应当不忘回馈社会。管理者当有公利之心,多做义举,对社会的建设和需求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农夫山泉的一分钱工程,百事可乐的母亲水窖,汶川地震时王老吉的巨额捐赠,都是商家的义举,不仅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也正因为其回馈社会的义举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支持和满堂喝彩,增加了对其品牌产品的购买和支持。

  再次,企业之义于民族之利,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小利和大利的关系。任何企业都有向国家纳税的义务,按时按数纳税既是维护企业之义,也是保障民族之利,这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逃税等违法行为不仅会葬送了企业的前途,也大大的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企业的经营,其实就是义利二字。只有管理者树立了正确利义观,才能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见利思义,以义生利,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兴旺。

  • ·利他实则利己(2016-02-17)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