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历史与英雄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3    阅读:

历史与英雄(一)
“历史与英雄”教案

备课教师:贾克文 边 强 教学课题:《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 ——《三国演义》《水浒传》欣赏 教学篇目:《曹操献刀》《李逵负荆》 【教学目标 】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 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安排】

本单元两篇文章,拟以《曹操献刀》为讲授课,《李逵负荆》为自学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语文一组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十家:儒、墨、道、法、名、农、杂、纵横、阴阳、小说家

巧记古典名著28字诀: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提问:这首小诗到底包含了多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呢?

明确:东:《东周列国志》(余邵鱼) 西:《西游记》(吴承恩)

三:《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水:《水浒传》(明施耐庵)

桃花:《桃花扇》(清孔尚任) 红:《红楼梦》(曹雪芹 高颚)

官场:《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儒林:《儒林外史》(吴敬梓)

金瓶:《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

二拍:《一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

今古:《今古传奇》(抱瓮老人) 聊斋:《聊斋志异》(蒲松龄)

史书:《史记》(司马迁) 西厢:《西厢记》(王实甫)

镜:《镜花缘》(清李汝珍) 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概念: ‚小说‛ 志怪、志人 传奇 话本 演义 小说

时间: 汉代结束以前 主要魏晋 唐宋 宋元 明清 近现代

阶段: 萌芽、起源 发展 成熟 变迁 高峰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明清长篇小说居于第一层次的是所谓的‚六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居于第二层次的是:《水浒后传》、《西游补》、《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绿野仙踪》、《镜花缘》、《说唐全传》、《说岳全传》、《三侠五义》、《东周列国志》等。

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 → 汉代杂记、史传 → 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 唐传奇 → 宋元话本 → 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分回辬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简介: 1、两类小说的发展史

中国小说产生以来,演绎历史与谱写英雄一直是绵延不衰的两个主题,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本单元所选的两部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个主题有共性,主要表现为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在叙史的同时关照英雄人物,如《三国演义》;也有各自的特点,像《水浒传》基本上是群雄谱,当然小说一开始也写宋朝廷乐极生悲,京师流行瘟疫,请人祈禳天灾,结果却放出一百零八个魔君,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演绎着历史,但总的说是以歌颂英雄为主。

⑴历史演义系列小说

《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最重要的流派。《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后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和明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隋唐演义》共20卷100回,叙述的内容始于隋文帝伐陈,终于唐玄宗还都而死,历时170余年。小说所涉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头绪庞杂,但作者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杂而不乱,松而不散,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小说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一是以秦琼、单雄信、程咬金为中心人物的‚乱世英雄‛起兵反隋的故事;一是以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唐代宫廷故事。其中瓦岗寨英雄起兵反隋部分,艺术地描写了隋末历史现实,颂扬了这些草莽英雄的侠义勇武,人物形象也较为鲜明生动。有人评说《隋唐演义》吸收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创作特色同时又有一些新意,它既有真实的历史线索可寻,又塑造了一群草莽英雄的形象,而且还能看到才子佳人小说的踪影。

⑵英雄传奇系列小说

《水浒传》的问世,也为英雄传奇小说铺平了道路。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岳与杨家将系列最为突出,各自影响最大的作品分别为《隋史遗文》(袁于令)、《说岳全传》(钱彩、金丰,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和《杨家府演义》(纪振伦,又名《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传》)。

《说岳全传》共20卷80回,是明代以来各种岳飞故事的集大成者。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岳飞为首的宋朝将领,力主抗金,屡建奇功。但是以秦桧为首的权奸集团,卖国求荣,陷害忠良,最后将岳飞害死在风波亭。小说对人物的塑造总的来说过于概念化,但也不乏一些个性化描写,因此,‚岳武穆之忠,秦桧之奸,兀朮(zhú)之横‛等,也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上内容摘自‚教参‛) 2、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

同属历史小说范围,区别:

⑴历史演义以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英雄传奇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⑵历史演义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依据史实,英雄传奇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

⑶历史演义从‚讲史‛发展而来,英雄传奇的源头是‚小说‛。

1、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四、《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⑴阅读‚课前提示‛。

⑵《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体表现了统治者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该书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元年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分24卷,240则,每则一个七言辬题。此后新的刊本迭出,卷数、回目、引用诗词等均有改动。清康熙时,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志演义》进行了修订,遂成为最通行的本子。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在广泛吸取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了这部长篇章回小说。作品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奸诈,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突出的艺术成就。这部小说通过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有的评论认为这部作品在艺术上的不足之处是人物性格缺乏发展变化,有的人物渲染夸张过分导致失真。《三国演义》辬志着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传播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推动历史演义创作的繁荣等方面都起过积极作用。《三国演义》的版本主要有明嘉靖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清毛宗岗增删评点的《三国志演义》。

⑶《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①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②它长于描述战争。

《三国演义》描写了上百次战争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堪称‚军事文学‛之王。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③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④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⑷《三国演义》的主题辩解(摘自‚教参‛)

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是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的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正统的史学著作中,大致自朱熹的《通鉴纲目》起,一般都奉蜀国为正统,以魏、吴为僭国。至于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从来就有尊刘贬曹的倾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帝室胄裔‛,多少有点儿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向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

☆建国以来《三国演义》主题研究情况综述: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五种观点。

①‚正统‛说。持这种观点的人历来很多。他们认为,所谓‚尊刘抑曹‛乃是正统思想的具体化,而这正是《三国演义》主题思想的中心。作者不仅从刘汉正统的观点出发,百般暴露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伪,同情汉献帝的傀儡处境,尽情地歌颂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谋杀曹操恢复后汉正统的行动,而且,以蜀汉为正统,热情地颂扬了辬榜恢复汉室的英雄们──刘、关、张和诸葛亮的业绩。有的同志还指出,《三国演义》中的正统思想有三个来源:一是三国历史本身原有的正统思想。在东汉末年军阀彼此混战,魏、蜀、吴三国尚未出现的时期,名义上还是‚汉家天下‛,大多数军阀表面上也都承认皇室的合法性。刘备自然要抓住正统思想作武器,打起‚兴复汉室‛的旗号来反对曹操。到了三国割据已经形成之后,蜀汉仍然以正统自居,也是很自然的事。二是封建主义历史观的影响。《三国演义》取材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记述三国史实的著作。由于正统思想是封建主义历史观的一部分,封建社会里的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不能不拥护正统思想。从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到朱熹的《通鉴纲目》都是以蜀汉为正统,因此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就接受了这种影响。三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继承了宋元以来有关三国故事的话本和杂剧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正统思想。它表现了汉族广大人民在异族的入侵和压迫下渴望光复故国,因而把刘备政权当做汉族政权的象征来拥护的感情。这是《三国演义》取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②‚‘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持这种观点的人也很多。他们也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是‚尊刘抑曹‛,或者叫做‚拥刘反曹‛,但不同意说罗贯中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来写作的。他们认为,罗贯中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时代背景下,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历史条件下,站在

历史与英雄(二)
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

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

——《三国演义》《水浒传》欣赏

【教学目标 】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 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8226;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概念: “小说” 志怪、志人 传奇 话本 演义 小说

时间: 汉代结束以前 主要魏晋 唐宋 宋元 明清 近现代

阶段: 萌芽、起源 发展 成熟 变迁 高峰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 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 → 汉代杂记、史传 → 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 唐传奇 → 宋元话本 → 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简介:

1、两类小说的发展史【历史与英雄】

⑴历史演义系列小说

⑵英雄传奇系列小说

【历史与英雄】

2、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

同属历史小说范围,区别:

⑴历史演义以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英雄传奇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⑵历史演义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依据史实,英雄传奇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

⑶历史演义从“讲史”发展而来,英雄传奇的源头是“小说”

四、《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1、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⑴阅读“课前提示”

⑵《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⑶《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①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②它长于描述战争

③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④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

⑷《三国演义》的主题辩解(摘自“教参”)

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⑸作者简介

⑹写作背景:

元代中期,由於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等,都先后迁徙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

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著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西元一三四五~一三五五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也就这时,罗贯中结识了当时在杭州居住,但年龄他大二十岁左右的施耐庵

2、了解《水浒传》及其作者

⑴阅读“课前提示”

⑵《水浒传》内容简介

⑶《水浒传》主题的多元化理解

第一,《水浒传》是一部正面反映和热情歌颂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艺术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接受招安、走向失败的整个过程,这是全书所具有的客观意义

第二,《水浒传》也是一部忠义思想的颂歌

第三,《水浒传》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掺加进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因此它又是一部英雄的颂歌、是一部勇力和智慧的颂歌

⑷《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既是我国英雄传奇小说的光辉典范,也堪称是我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完全成熟

①《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出梁山好汉的英雄群像

②《水浒传》的故事结构颇有特点

③《水浒传》的语言艺术也取得很大成就

⑸作者简介

五、布置作业

1、预习《曹操献刀》和《李逵负荆》两篇文章

2、精读《曹操献刀》,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曹操献刀

一、学情分析

1、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里面有“背景介绍”和“作品导读”两部分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三国演义》一书的背景、主题、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

2、部分学生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3、少数学生读过《三国演义》原著

二、教学目标【历史与英雄】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中的地位和意义

2、学会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历史上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

分析鉴赏小说中曹操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四、教学难点

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二)了解作品

(依据“课前提示”和“学情分析”进行提问,简问简答)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三国鼎立”指哪三国?

3、《三国演义》所叙故事起于何时?终于何时?

4、魏、蜀、吴三国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

5、《三国演义》的主题是什么?

6、《三国演义》创造了“三绝”形象,哪“三绝”?各指谁?

7、《三国演义》主要写了哪三场战争?

8、你能说出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哪些熟语?

9、你学过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课文(诗、词、文各举一例)?

10、你知道哪些《三国演义》的故事?

(三)解读文本

1、梳理情节

学生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情节

(1)曹操借刀

(2)曹操献刀

(3)路遇陈宫

(4)错杀伯奢

2、品味语段

学生精读课文,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借刀【历史与英雄】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语言描写)

B、“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虽死不恨!”

C、操藏刀„„辞别众官面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2)分角色朗读——献刀

A、操径入

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C、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D、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献上恩相”

E、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3)分角色朗读——遇陈宫

A、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

奸诈,狡猾(语言描写)

B、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C、“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胸怀大志(语言描写)

D、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以上反映的是曹操英雄的一面

(4)分角色朗读——杀伯奢

A、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当窃听之”

多疑(语言描写)

B、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C、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D、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语言描写)

E、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F、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G、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以上反映的是曹操奸枭的一面

3、教师总结

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

(四)课堂争鸣

多角度探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1、曹操的功与过

2、曹操与刘备的“黑”与“厚”

3、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五)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第三题:用现代汉语改写“曹与宫坐久”一段

四、自学质疑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