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历史知识点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7    阅读: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历史知识点(一)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教学简案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历史知识点(二)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 一 单元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牡丹区二十一中 武爱环

一、 课堂设计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

会议的史实。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2. 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

(国家) 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括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意义?

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推动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你知道“求同存异”的“同”、“异”分别指的是什么?

重点知识讲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内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进一步质疑):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颁布宪法呢? 同时要学生明确:尽管没能马上颁布《宪法》,但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联系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等。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历史知识点】

新中国的外交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但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而且在外交上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教师屏幕展示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怎样??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 学生:(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

关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所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师生一起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肃清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扫而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有苏联等17个国家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介绍和对比,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万隆会议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模拟万隆会议场景,展开辩论。 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主要围绕:

1.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有哪些代表参加? (学生要认识到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2.在这次会议中,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3.在会议中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周恩来是怎样解决的?

4.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请问“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通过解答,学生在兴趣中将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理顺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炼)在解决了一系列万隆会议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你从周恩来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教师:由于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不胜举。请同学们举出你所知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

四、课堂小结:【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历史知识点】

五、每课一得:

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外交史智者的游戏,外交史妥协的艺术,外交史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团结反帝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一事件中最早提出来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B.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C.1953年周恩来同印度代表谈判时提出的 D.1955年亚非会议上

5.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l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推行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6.周恩来所说的“求同存异”中的“同”指的是( ) A.都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 B.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C.都是新兴国家 D.都是黄种人建立的国家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历史知识点】

【课后练习】读一读:请同学们阅读以下给出的材料,然后做题。 材料一:图片——周恩来总理在某次会议上讲话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 ①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哪一国家?

②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推测当时会议中矛盾的尖锐,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此种局面? ③材料二归纳起来就是什么方针?为什么它的提出有助于会议的圆满成功?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历史知识点(三)
八年级历史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课时) 余健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课程标准〗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历史知识点】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辩论,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联系社会主义制度,认识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通过新中国前后外交状况变化的对比,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认识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以法治国、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完善。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以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及其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的史实。

难点 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宪法、原则、会议这些枯燥、理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

比较法、模拟场景法、讨论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法、学生自主学习法、质疑法。

〖板书设计〗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 新中国的内政: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历史知识点】

二、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万隆会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见电子白板课件第1、2张)

新中国的内政(见电子白板课件第3张)

教师请学生们观看多媒体(或录像)播放的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纪录片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会议的大概内容,感受会场的气氛,提起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快速抢答等形式,将从纪录片中所获得的信息说出来,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以及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名称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进一步质疑):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颁布宪法呢? 引导学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处境,三大改造是否完成,国家正由新民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方面来思考回答。(注意不宜过多地解释,点到为止,避免难繁)

同时要学生明确:尽管没能马上颁布《宪法》,但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见电子白板课件第4张)

教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同学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大家一定还想做更深入的探讨,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思路,提出你们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来。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后的成功感,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课堂具有开放性)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参与其中,穿插引导,纠正错误等。(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程标准进行问答,不能远离教学重点,并且要调控课堂秩序,把握时间)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该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故做进一步的分析)

学生:可围绕分析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等。(见电子白板课件第5张)

新中国的外交(见电子白板课件第6——8张)【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历史知识点】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但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而且在外交上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学习本目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所搜集的资料一起来解决。

教师屏幕展示问题:(见电子白板课件第9张)

1.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怎样??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

学生:(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分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组合:如默默无闻型和社交型的分配在一起,厌学型和努力学习型的分配在一起,效果会好些,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关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所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师生一起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肃清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扫而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有苏联等17个国家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介绍和对比,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可以从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新中国开展外交工作的目的进行分析。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可利用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不能忽视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万隆会议(见电子白板课件第10张)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模拟万隆会议场景,展开辩论。

辩论会可由六名同学组成,其中一名同学做主持人,一名同学扮演周恩来,两名同学代表亚洲政府首脑,另两名同学代表非洲政府首脑。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查阅的资料,根据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举行小型辩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辩之有理,辩之有据,不要使用过激语言。 辩论之后,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主要围绕:

1.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有哪些代表参加?

(学生要认识到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2.在这次会议中,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3.在会议中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周恩来是怎样解决的?(见电子白板课件第11张)

4.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请问“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通过解答,学生在兴趣中将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理顺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炼)在解决了一系列万隆会议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你从周恩来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体验周恩来的超群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教师:由于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建国初期我国内政和外交领域有哪些重大成就?(见电子白板课件第12张)

周恩来的外交智慧 (见电子白板课件第13、14、15张)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历史知识点(四)
第0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历史知识点(五)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合一览表(人教版,必修一):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绕口令短句爆笑

下一篇: 白杨礼赞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