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21世界教育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7    阅读:

21世界教育(一)
学校已经申请开通了21世纪教育网

学校已经申请开通了21世纪教育网() 资源免费试用,试用期为十天(2015-01-16---2015-01-26),各科老师登入用户名:“温州市绣山中学”;密码:“112233”,走“校网通下载”通道下载。选择自己需要的课件、教案、试题等。

21世界教育(二)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世界范围内教育大发展的世纪,也是教育理念发生急剧的转变和变革的时代,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许多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从未有过的新特点。

21世纪教育的特点

从精英教育到全民教育

21世纪的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教育不再是少数精英人物或特权阶层所享受的一种权利,而应该是所有社会大众都能享受的一种权利,是一种基本的人权。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主要国家的教育改革还仍然是紧密围绕着尖端科技、知识精英和国家实力等展开的,进入90年代以后,各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从传统的精英主义教育理念转变为全民教育的理念,人们已经认识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并不仅仅取决于少数精英及其所掌握的尖端知识,而是取决于全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问题成为各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主题。

1990年3月5日~9日在泰国宗迪恩举行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讨论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宣言呼吁:“每一个人——儿童、青年和成人——都应能获得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基本学习需要包括基本的学习手段(如读、写、口头表达、演算和问题解决)和基本的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态度)。这些内容和手段是人们为能生存下去、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作出有见识的决策并能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宣言》把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提出应该向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提供基础教育。为实现基础教育机会均等,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都必须获得达到和维持必要的学习水平的机会。要确保女童和妇女的入学机会,改善其教育质量,并消除阻碍她们积极参与的一切障碍。必须积极消除教育差异,不应使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群体在获得学习机会上受到任何歧视,残疾人的学习需要受到特别的关注,等等。

2000年4月26日~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召开世界教育论坛通过了《达喀尔行动纲领——全民教育:实现我们的集体承诺》,《达喀尔行动纲领》是一项集体的行动承诺,目的是保证为每个公民和每个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的各项目标。各国政府有义务确保全民教育的各项目标得以实现并长期保持下去。要有效地履行这一责任,不仅需要各国国内开展广泛的合作,而且需要与地区和国际机构合作。重申全民教育的目的是:所有的儿童、青年和成人均享有接受教育的人权,这种教育应能真正地和充分地满足他们的基本学习需求并应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开发每个人的才智和潜力与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使他们能够改善生活和改造社会。此外,在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也提出了:普及小学教育,确保所有男童和女童都能完成全部小学教育课程;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在各类教育中消除两性差距等。由此可见,全民教育的理念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声音和全球的共识。

终身教育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

21世纪的教育是一种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终身教育。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人们不再是从学校毕业就可以受益终身。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也是人们的职业不断变动的时代,学校里的学习无法满足知识变动、社会变动和职业变动的需要,人们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学习不再仅仅局限在学校的体制之内,教育应回归其根本,即人的社会生活。

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提出来“迈向学习型社会”。1990年泰国宗迪恩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提出的全民教育理念与建构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是相关的和一致的。学习型社会从一个似乎遥不可及的理想逐渐转变成了各国的实践和现实。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有的国家把学校建设成社区的学习中心,为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并开展一些校外学习计划。有些国家的城市和地区、社会各部门的人们共同结成各种终身学习的组织。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在岗培训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电脑终端的利用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网络学习、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 国际化是每一个教育机构要面对的工作

【21世界教育】

21世纪的教育是一种国际化的教育。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都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发达国家通过推动教育国际化进行教育服务输出直接获得经济利益,争夺国际优秀人才,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扩大它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都在积极开拓和争夺国际教育市场,教育服务出口收入在对外贸易和国家总税收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通过鼓励教育国际化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型人才,为其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融入国际体系作准备。

其次,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特别是像数据库、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在学习内容和获取信息来源、学习的组织方式、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方面都越来越国际化。无论是被迫接受还是主动参与,国际化已经成为每一个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教育机构所面对和从事的工作。

21世纪为人类带来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也同时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与生态问题。例如能源危机、人口压力、粮食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种族歧视、***暴力、毒品泛滥„„等等,这些都是伴随工业现代化进程而来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并日益发展,实际上已演变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危机。面对这类危机,并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联合国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教育的四大支柱”。所谓“四大支柱”是指能支持现代人在信息社会有效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并能有效地应付上述各种危机的四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这四种能力并不是平等、并列的,正如该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所指出的,其中有一种是作为基础来强调的能力,这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其余三种能力则是学会共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要与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从小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众所周知,“人与人相处之道“是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

二、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这是因为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为了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材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检索、信息选择;

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和信息评价;

信息分析包括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和信息的控制与传输。

三、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能适应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能应付21世纪面临的各种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材应当是,具有全面而坚实的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文化基础),能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结构,能与人合作共事,富有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并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这就是21世纪对新型人材需求的特点。

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论文作者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论文关键词 教育发展趋势/世界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论文来源 比较教育研究,论文单位 京,点击次数 884,论文页数 7~12页2002年2002月论文网 /paper_59734771/ 本文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四个方面简明阐述了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并据此对我国应当采取的对策相应地提出若干政策建议。【21世界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02)07-0007-12

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认识到了教育在迎接新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21世纪能否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战略问题。谁掌握了在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权,这个道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将对21世纪初世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基本趋势作一简要阐述,并对我国应当采取的对策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一、世界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发达国家从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了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迎接新世纪挑战为主题的大规模教育改革。而发展中国家自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在扩大教育机会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由于基础教育在提高人口素质、消除文盲、减缓人口压力、促进环境保护、解决贫困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赢得广泛的承认而成为全球携手共同推进的伟大事业,基础教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积极的进展。在新世纪,健全的基础教育是人类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进一步教育和培训的基石,是任何国家提高教育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进步的关键所在,其发展将表现出以下基本趋势:

1、继续扩大基础教育的手段和范围,进一步实现基础教育的普及

这仍然是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内世界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因为直至当前,全球仍有8.85亿文盲,1.3亿校外失学儿童(《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第107页)。因此,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教育需要,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被触及到的处境不利群体的特殊教育需要,必然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国际上已有的经验表明,常规的教育方式往往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教育需要,只有扩大教育手段、实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切合被服务群体的特殊教育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普及。从广义上说,基础教育是人人有能

力掌握自身命运的基础,是人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因此,只有“量体裁衣”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学习潜能。

2、提高教育质量和相关性将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

必须树立新的质量观念,即基础教育数量上的增加必须与质量上的提高并肩作战,教育质量不限于正规学校是衡量质量的惟一标准,学校或其他教育形式所提供的教育和教学是否切合学习者的需要、是否保证学有所用、是否具有相关性与针对性都是衡量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基础教育的效益要比效率更加受到重视。这意味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改革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地方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将进一步得到解决,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在毕业之后无法为本社区服务的教育浪费现象将逐渐减少。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吸收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教育,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强化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协调功能等做法将普遍受到重视。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将打破传统的学科划分,简化沉重的学科内容,注重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兼顾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3、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方面,知识的快速增长使知识的更新和新知识的传播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教育有责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如何在不增加课程负担的前提下,保证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相关性;如何在不损失课程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和价值观的长远目标下,保证课程对当前新的重大社会问题作出积极反应;如何在保证内容连贯性和重点突出的前提下,保证课程满足不同学习者多样化的兴趣需要;如何在科学技术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定义核心课程并保证所定义的那些基本能力能够确实有效地运用于日后的成人生活;所有这些问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和必须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4、提高教师质量是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中心内容就是“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其中特别强调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认为互联网介入教育带来了教学方式从“教学中心”到“学为中心”的转变,但是,如果在教育实践这一环节上没有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技术,给教育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在教育过程中充满信心地使用新技术,信息技术是不能真正有益于教育的。只有教师对新技术表现出兴趣和应有的批判精神,才能引导学生在如潮的信息面前学会选择和取舍,不囫囵吞枣。因此,加强教师的新技术培训是师资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5、加强道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长期负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础教育的高级官员奥德内斯认为,虽然20世纪造就了一代在计算机和知识开发领域里的专家,而这些专家在价值观念、生活技能、对多样化持宽容与尊重的态度方面却不那么完美。换句话说,这个世纪的教育在倡导人类和平共处方面存在缺陷,如何加强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是世界基础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建立于知识之上、其变革急剧加速的当代世界,高等教育成为民族、社区、个人在文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上可以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国家,没有适当的高等教育,均不可能实现自身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在新世纪,尽管全球各地区及各国面临的挑战往往很不相同,但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将形成下面一些基本趋势:

1、高等教育将日益走向大众化、普及化

在未来的新世纪,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各国都将出现普及高等教育的一种强有力的趋势。中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公正、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全民终身教育的目标等,是推动高等教育这一趋势的重要因素。此外,开放式学习方法,以及信息和传播新技术等均

为扩大高等教育的机会,尤其为一些新的社会群体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高等教育的这种普及可能有别于中等教育的普及,也不是让所有的人都以不间断学习的方式直接从中等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这种普及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都能接受某些形式的高等教育或中学后教育,意味着扩大每个公民获得高级培训、技能和知识的机会,但这是分散在其一生的不同阶段中进行的。

2、高等教育将进一步增强其社会针对性

高等教育的社会针对性,主要指高等教育的整个体制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它主要涉及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高等教育的使命,高等教育派生的研究与服务,以及高等教育与最广泛意义上的职业界的联系、与国家的关系、以及与其它程度和形式的教育的相互作用等。在未来的新世纪,面对变革世界的国际、地区和国家各级所引发的挑战,高等教育必将更有效地调动其全部资源,必将扩展其功能,以便更有针对性地为人类、为整个社会服务。为此,高等教育将努力行使以下主要使命:(1)高等教育将继续其以往的传统的基本使命,即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教学、研究、智力创作和知识创新,以保存、扩展、传播和应用知识,促进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促进社会人文科学的发展以及艺术创造领域的发展。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其文化和伦理使命。高等教育应保持和体现文化特性,促进文化价值的传播和创造,维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2)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是为人类和社会服务。高等教育将通过其研究工作、教学和培训计划以及合作活动,利用其知识资源,从经济、社会、政治、科学和技术等方面指明发展趋势,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预测和服务。高等教育将积极参与解决全球、地区和地方范围内的重大问题,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普遍问题和满足经济与文化生活的需求。

3、高等教育将成为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更具灵活性 在新世纪,高等教育不再被视为是真正的最后阶段的教育,高等教育将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领域,被融入全面的全民终身教育计划和广阔的终生学习结构之中。因此,对高等教育来说,这一深刻的变革意味着高等教育必须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更具灵活性,以此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愿望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将主要涉及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学校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类型及其期限、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技术,以及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人员等。多样化和灵活性也意味着学校将具有下述能力:迅捷满足甚至预测新需求的能力,使结构灵活多变的能力,改变录取标准以考虑职业生活经验的能力。而开放式学习方法、远距离教学以及信息和传播新技术等,均大大增加了高等教育实践终身教育的可能性。未来的高等教育必将从全民终身教育的角度进行变革与发展,高等教育应当为每个公民获得高级技能、培养、知识和信息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的机会。

4、高等教育将为提高其自身质量而进行不间断的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涉及到高等教育所有的主要职能及活动,包括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的质量,课程的质量,以及作为教学和科研之间必然结果的学习质量,还包括学生的质量、教师的质量、基础设施及学术环境的质量等。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意味着提高高等教育的各种职能,以及参与其活动的所有人员的质量。

高等教育是知识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知识的进步、发展、创新、传播和应用方面出现的深刻而迅速的变化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进行不间断的教学改革。为此,在未来的新世纪,高等教育必将适时地修订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和计划,必将加强课程内容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必将根据信息与交流的迅速发展,采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和评估手段。唯有如此,高等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其质量与针对性,才能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

5、高等教育将进一步国际化

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是教学与科技全球性的一种反映。高等教育进一步国际化体现在人员的高度流动上,即在国际环境中从事学习、教学、科研、生活和交流的学生、教师、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数目将不断增加。除了个人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大之外,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还体现为跨国科研、国际合作等将得到加强。由于知识与研究本身具有普遍性,因而知识

21世界教育(三)
21世纪教育的十大理念

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 1楼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 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 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谷山119 4位粉丝 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 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 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 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 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 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 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 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 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 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 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 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 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 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 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 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 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 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 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 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 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 发展水准。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 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 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

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 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 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 以充分挖掘 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 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 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 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 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 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 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 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 育者的主体地位, “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 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 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 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 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 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 地学习和发展。 2010-3-19 14:22 回复 2楼 六、个性化理念 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 新的时代,它需要大批具有丰富而鲜明个性的个性化人才来支撑,因此它催生 谷山119 出个性化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 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 4位粉丝 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它把培养完善个性的 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与环节之中, 从而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人 格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 个性化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求创设和营 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搭筑个性化教育大平台;其次在教育观念上它提 倡平等观点、宽容精神与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 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鼓励学习者各显神通;再次在教育 方法上,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 性

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 间。 七、开放性理念 当今时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的网络化, 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传统的封闭式教 育格局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 它包括教育观念、 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 内容的开放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等等。教育观念的开放性即指民族教育要广 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为我所用;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即 教育要走国际化、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即教育要从学历 教育向终身教育拓宽,从课堂教育向实践教育、信息网络化教育延伸,从学校 教育到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拓展;教育目标的开放性即指教育旨在不断开启人 的心灵世界和创造潜能,不断提升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拓展人的生存和发 展空间;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指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 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现实的、虚拟的等各种资源用于教育活动,以激活 教育实践;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设置 教育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使教材内容由封闭、僵化变得开放、生动和更具现 实包容性与新颖性; 教育评价的开放性指打破传统的单一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 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 八、多样化理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多样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社会生 活的日益复杂和多变,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 的态势。这首先表现在教育需求多样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才的 规格、标准必然要求多样化;其次表现在办学主体多样化,教育目标多样化, 管理体制多样化;再次还表现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 人才质量的标准多样化等等。 这些都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与挑战,它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教育机构与 部门进行柔性设计与管理, 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弹性教学与弹性管理 模式,主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社会政策法规体系与舆论氛围, 以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九、生态和谐理念 自然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样也需要宽 松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滋润。 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 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育

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 与方法诸要素的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 和文化氛围的协同互动、和谐统一,把融洽、和谐的精神贯注于教育的每一个 有机的要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整体,使人才健康成长所 需的土壤、阳光、营养、水分、空气等各种因素产生和谐共振,达到生态和谐 地育人。所以,现代教育倡导“和谐教育” ,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 环境建构,力求在整体上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营 造出人才成长的最佳生态区,促进人才的健康和谐发展。 十、系统性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成为现实。教育成 为伴随人的一生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因而,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 情,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事情,而且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大事,是整个国民素 质普遍提高的事情,是关乎精神文明建设及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全局性、战略 性大业,它是一项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行业和 部门, 所以需要全社会普遍参与、 共同努力才能搞好。 所以, 与传统教育不同, 转型时期我国正在形成的是一种社会大教育体系, 它需要在系统工程的理念指 导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一体化运作,以培养人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人们的 生存和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实现社会系统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整 体联动为基础,把健全教育社会化网络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中心工作来抓,促 进大教育系统工程的良性运行与有序发展, 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迫 切要求。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 李永胜)

21世界教育(四)
21世纪的教育需要哪些技能

21世纪的教育需要哪些技能

进入21世纪,不仅经济的发展与竞争以及日益加剧的全球性挑战影响着教育,尤其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出现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个世界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教育意味着什么,我们每个人需要学习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学习这些东西?21世纪的学习与20世纪的学习有何不同?21世纪的学习在这个世纪里将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21世纪的学习方法怎样帮助我们解决全球性问题?”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一书提出的这些问题,确实是每个教育人不得不面对的。

借用“21世纪技能合作伙伴”2009年度主席佩奇·约翰逊的话来说,《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的作者“特里林和菲德尔用可读性很强、非常实用的措辞,论述了怎样自始至终按照标准,将21世纪技能融入学校课堂。对于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企业领导人、政府决策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件旅行中不可多得的伴侣。”

21世纪带给我们每个人的挑战是,如何形成和保持我们自身的个性,以区别固有的传统和周遭的世界,同时学会包容与吸纳传统和周遭世界带给我们的个性与新知。遗憾的是,在今天,不少教育同仁竟然越来越沉迷、越来越喜欢用国外同行向中国教育取经的案例来证明我们的基础教育业绩,而无视这样的现实:“今天,近20亿部手机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使用,在世界各地的学校家庭、社区活动中心以及网吧里访问互联网的人数正在快速增长,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培养技能的机会。”

互联网世界,大数据时代,以慕课为代表的“五花八门的在线交流工具和环境提供了学习的社交手段、协作手段和群体手段,这些工具和环境如今随手可得。鉴于因特网已经全球化,因此,学生如今可以学到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与这个星球上的其他人建立联系并共同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掌握21世纪的技能,如培养全球意识、环境素养、金融素养、健康素养以及公民素养。

面对这些挑战,除了技术的准备,更为重要的是理念层面的问题。阿尔文·托夫勒有句名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不会阅读或写作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学过就忘以及重复学习的人。”这个世纪的教师需要的是强劲的学习力,努力成为一个不断吸纳的学习者,因为技术的更新是即时的,如果我们稍不留心就可能落伍。21世纪的教师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线下与线上结合起来,既要考虑新的变化可能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也要思考这些新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控制者了,在许多知识面前我们甚至已经落在学生后面,我们的优势或许就只有阅历和经验了,这正是学生身上所缺乏的,也是他们最需要的。在丰富的资源面前,教师可以发挥的优势就是整合与遴选,给学生更多的方法和理念的具体指导和帮助,这些帮助更多的又是随机的,生成的,一对一的。

总之,21世纪的教与学,再也不能迷恋教师本位、知识本位了。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从被动转为主动,从教材转向网络和现实世界,从记忆转向探究,从接受转向合作。

21世界教育(五)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把科教兴国战略列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基本国策之一,这无疑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趋势之一:终身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空前加快。“贯穿终身的学习已经成了丰富人生经验、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和谐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拒绝终身学习的人,必然沦为新时代的落伍者。

趋势之二:多元化

【21世界教育】

教育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为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的多元化等。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教育行为主体多元化。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共办教育的多元化模式应运而生,传统意义上的全日制学校正规教育所占比重逐步降低。教育对象也从以青少年在校学生为主,演变为各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并存的多元化新格局。教育方式的多元化表现为: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还出现了职业教育、在岗教育、特种教育等教育,国内教育同国际教育相互渗透,从而彻底打破了以往传统型官办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21世界教育】

趋势之三:分权化

为追求教育产出的最大化,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教育分权化改革;政府组织和非政府民间组织共同承担各类教师的培训;在推行教师管理和教育活动分权化的同时,应维持适当的法律与规范的集中控制。

教育分权化使私立和国立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将得到进一步扩大,民办教育的比重将持续增加,政府对教育部门的直接管理和干预将大幅度减少。

趋势之四:远程化和多媒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如今在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教育远程化和多媒体化趋势。远程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将在未来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加快相应技术设施的建设,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工具的技能,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趋势之五:个性化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实现由工业经济时代的同质教育模式,转化为因材施教和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目标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在人们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跨越时空的交互式自由学习的条件下,教育的个性化更容易实现。【21世界教育】

【21世界教育】

趋势之六:产业化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产业化特征将日益突出。教育产业化趋势集中体现在教育运行方式的变革当中,产业化最终使教育资源走向预算约束的轨道,使教育成本缩减,“投入—产出”结构得到优化,成果和效率得以提高。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规模的扩大、教学活动越来越以产业活动的需要为导向、企业与高校联办的科技园区的兴起,都是教育产业化趋势的重要标志。

趋势之七:市场化

如今发达国家在扩大对教育财政支出的同时,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来筹措教育经费,加速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各类教育机构也开始通过向“人才市场”和“科技成果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来获得市场的对等回报。教育机构业绩的评价尺度也越来越依赖于市场。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因为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如今已经开始步人“教育致富”的轨道。

趋势之八:大众化

这一趋势主要表现为受教育机会的大众化(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

大众化是以经济高度发达为物质基础的。

大众化是各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发展中国家距离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仍然有相当差距,但实现职业教育的大众化仍然是大有潜力的。

趋势之九:竞争普遍化

教育的远程化、产业化、市场化必然使教育机构和教育从业人员暴露在日益广泛的竞争对手面前,从而必然带来教育竞争的普遍化。竞争的普遍化必然带来教育产业的优胜劣汰和业绩改善,也使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持续创新成为必要。

趋势之十:国际化

教育的国际化是信息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教育国际化反过来又将促进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未来的教育将是日趋国际化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主动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将是大势所趋。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