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初中同伴关系辅导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7    阅读:

初中同伴关系辅导(一)
教学中学生同伴关系的培养

教学中学生同伴关系的培养

个人简介:女,32岁,中共党员,双大专学历(汉语言教育和英语教育),小学高级教师,从教13年。自贡市优秀辅导员;参加大安区级语文、英语优质课竞赛均获一等奖;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区级奖;所带的“我能行”中队荣获“童趣杯”全国少先队特色中队,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知识竞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心理学上的同伴关系,是指“社会上平等的”,共同操作时,在行为的复杂过程中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彼此平等是同伴关系的主要特征。在同伴关系中,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态度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显然,同伴之间有着更多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发展水平,而没有强迫性的指导和批评,个体可以自由尝试新的角色,新的想法和新的行为。还能了解自己内心想法和外部表现是否和同龄人一致,并进而自觉地进行调整和改变。

较长时期以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儿童和成人(父母和教师)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从弗洛依德到皮亚杰都认为同伴关系不太重要。然而,随着研究地深入,人们渐渐的把目光投向同伴关系。不错,父母与教师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责任和义务对儿童施加外部的压力、制约指导和教育,以保证个体发展不脱离一般的轨道。但是个体不可能一直处于这种保护性和教育性的环境下成长。在走向社会,走向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同伴关系无疑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相关社会适应技能的机会和试验尝试这技能的场所或情境,对儿童认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

同伴关系具有下列作用:1、影响儿童的价值、态度、能力和认识世界方法的社会化。同伴关系为儿童提供期待、榜样和强化,从而使他们形成各种不同的社会行为、观点和态度。施穆克研究表明,在学校环境中,同伴关系互相作用比师生关系更经常、更亲切、更认真、更丰富多变。儿童与青少年直接地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并且获得从成人那里得不到的一些信息。2、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同伴关系是互相依赖、合作的关系,青少年处于同一心理水平上。进入青春期后,个体与父母、教师等成人群体的关系开始逐渐疏远与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同龄朋友间的关系。赫洛克认为,这种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下列积极作用:满足稳定感和归属感,提供健康的娱乐场所;获得社交经验;提高宽容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社交能力与技巧;培养社会洞察力;发展对集体的忠诚;提供求爱行为的经验等。

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认真培养和发展同伴关系,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认为,教师首先应在思想意识上有足够的认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提倡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创设人际互动的氛围。研究发现:①在各个年龄阶段,各个学科领域和各类型的学习任务中,合作的学习比竞争或个人独自学习能创造更好的学习成绩。②合作学习有助于形成学生认识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③在合作情景中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④合作学习对儿童的下列几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情绪的成熟;顺应良好的社会关系;较强的个性同一性;解决自我知觉以外来的反向信息之间冲突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他人和社会基本上是信任的;有乐观主义精神。⑤合作学

习产生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其特点:互相作用的双方互相喜爱;彼此报有肯定的态度;互相关心、友好、礼貌;有向对方承担义务和赢得对方尊重的愿望。(见〔美〕詹姆斯·H·麦克米伦主编,何立婴译《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其次,应认真做好学生青春期的调适工作。进入青春期后,一些学生变得孤独索寞,离群独处,退回到内心世界里——-青春期孤独。青春期孤独产生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家庭、社会的影响,也有个性问题,但我们必须引起重视的是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心理原因引起的孤独。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青少年一方面是性机能趋于成熟,女孩子出现月经,男孩出现梦遗,又不愿对父母、同伴说,于是退回到内心深处,形成孤独感。由于学习压力、社会压力的增大,在激烈的竞争中,一部分学生逐渐落伍,掉进了痛苦难熬的失落感、孤独感中。这都是形成青春期孤独的重要原因。

对于青春期孤独的调适,教师应认真分析,寻找到学生产生孤独感的真正原因,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同时也应充分地认识到,青春期孤独是心理成熟的一种标志,它意味着一个人开始把自己的兴趣从对外界事物的关注中撤回来,开始关注自身,试图了解自己是怎么一回事,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有助于青少年学生选择志同道合的同伴,加深对他人的沟通。

但是,青春期孤独也意味着远离同伴,总会感到心情沉重与压抑,不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养成,必须加以调适,让他们走进同伴群体中来。教师在工作中,要创设交往的氛围,引导 孩子们交流心曲,帮

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同,树立自己与别人一样的观点,告诫他们无须自悲自怜,你是独一无二的,但与别人一样,都是凡人,应“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以坦荡的胸怀,去面对你所遭遇的一切。学会与人分享,应明白,你的遭遇并不重要,你对遭遇的反应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提高学生人际认知水平,调整认知结构。首先应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因为只有在认识了自己的状态之后,才能更好地使自己的行为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才能更加有效地选择交往对象,更加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活动;其次是认识他人,包括对他人外在行为与内在个性心理特征的认知,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以他人的情绪情感进行体验。

第四、在创设人际互动的环境与氛围时,可进行人际敏感训练(T-小组训练)。将学生10-12人分为一组,创设一种信任、友好、没有防御的氛围和创建一种活动的规范,采用自由交谈和讨论,使小组成员让别人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也从中获取他人的反馈信息,从而提高个人的社会敏感性,促进个体在群体中互相作用的理解和 体验。

第五、还可以进行心理角色扮演法,通过互换角色来提高互助的理解和体验增进相互 关系。

初中同伴关系辅导(二)
初中生同伴关系主题班会教案项青

同伴关系主题班会

口埠初中 项青

主题班会《同伴关系》教学设计

——初中生同伴交往辅导

授课对象:初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使学生认识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知道几种同伴交往的技巧。 情感目标: 能够乐于、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往;体验有效沟通带来的乐趣、成就感和愉悦感。【初中同伴关系辅导】

行为目标:学会认识并分析自己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 能够掌握几种同伴交往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他人和自身同伴交往所存在的问题,掌握几种同伴交往的技巧。

教学方法:

游戏、心理剧、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室内学生位置按照预先安排好的6*8的分组排位就坐。 多媒体课件。

放置案例的信封。 教学过程:

暖身活动:心有灵犀 1.指导语:

你试过与别人之间“心有灵犀”的感觉吗?你跟朋友之间有过异口同声的默契经历吗?今天,我们就首先来看看你与朋友间的默契程度。

要求:

与搭档面对面坐好,左手置于身后,右手四指勾握,大拇指顶住,闭上双眼,不准出声。当教师说停止交流的时候,也要保持这样的状态。

2.教师导语:

现在请用大拇指来交流确定,双方哪位为帽子,哪位为袜子。给大家5秒的时间予以确定。

交流

3.结束语:

停止交流,现在请大家将双手置于身后,同样不可以说话和睁开眼睛,现在请认为自己是左的同学举手。

双手不要动,睁开眼睛。 看,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回答 4.分享:

刚才游戏进行时,你有怎样的感觉? 游戏中,你们是怎么沟通的? 学生回答

女生小阳的故事 1.过渡语:

看来,我们有时候总会与自己的朋友意见相左,甚至各执己见,有时候也难免出现矛盾和不愉快。

前几天,女生小阳就遇到了一件令她郁闷至今的事情。(配音乐) 女生小阳的故事:

我是女生小阳,虽多愁善感却善良可爱,小学时,我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大家都愿意来找我聊天,我也从来都不用愁没有朋友。

时间过得很快,快乐的童年已离我越来越遥远了。现在,我已经是位初中生了。在新的时期里,我也希望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可是事情却没有我想象地那么顺利。由于我不会主动交往,所以一个学期结束了,我还是形单影只。同学们成群结队地从我面前走过,我却只能用羡慕的眼光注视他们远去,仿佛我是生活于另一个世界之中。

最近,我感觉大家都用奇怪的眼光看我,他们似乎在说我的什么事情。当我想加入的时候,他们却根本无视我的存在。而我也不知该怎样去面对他们。

这几天,因为这件事情,我一直很郁闷。尽管外面艳阳高照,可是我的世界却阴雨绵绵。早上醒来,想到又要去学校面对这些,我想到的只有:逃……

(音频播放) 2.分享:

小阳怎么了?

她为什么会这样? 3.方案讨论:

如果你是小阳,你会怎么做?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4.追问:

如果我们身边出现这样的同学,作为同学,你会怎么做? 个别发言 人际攻略 过渡语:

小阳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理出了问题的头绪,可是在人际交往的路上,她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孩。所以,她今天同时也希望向大家请教一些同伴交往的技巧。

每个小组拿出信封里的纸,请大家根据纸上所提供的人际交往情境,想一个解决的办法,然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可以表演或者说明分析。

准备:

每个小组一个信封,每个信封内装有一个情境。各组根据情境实际内容进行排演,再到台上进行表演。

情境:

1.(赞美——真诚)运动会上,小A夺得了100米跑的冠军,并且打破了学校的记录。周一回到学校,同桌的小B很想赞美一下小A,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2.(道歉——关注)昨天小A误会小B把他的书藏起来,当时还说了几句重话。今天小A发现书原来就在自己的抽屉里,他想跟小B道歉,却不知该怎么说?

3.(关心——真诚)小A这次期中考试没有考好,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伤心的哭了。旁边的小B看了也高兴不起来了,他该怎么办呢?

4.(倾听——关注)小A今天心情很不好,总是闷闷不乐,善良的小B终于看不下去了,他该怎么办呢?

【初中同伴关系辅导】

5.(微笑——真诚)小A转学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也渐渐认识了班里的同学。今天,走在大街上的他忽然看到一位班里一位不是很熟的同学小B正迎面走来,怎么办呢?

6.(善意的提醒——关注)小A以前的学习成绩很差,行为习惯也不怎么好,经常违反纪律。最近,他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是还是经常违反纪律。小B是他的好朋友,很想帮助他,提醒他,那么他要怎么说呢?

7.(提出合理的要求——自我表达)小A平时十分爱看书,最近小B买了一本新书,这本书刚好是小A很想看的。他很想向小B借,可是又怕小A不愿意借,他该怎么向小B提出借书的请求呢?

学生讨论 技巧展示

(当一个小组表演或者说明之后,教师请其他同学来回答这是什么交往技巧,请学生归纳。最后一个情境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过渡语:

刚才大家展示的这些技巧都很实用,那这七个情景都体现了哪些沟通技巧呢?

请学生回答

接下来,让我们来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 展示归纳 真心力量 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与朋友之间良好的沟通具有无穷的力量。要成为真心朋友,就要从沟通做起。你知道朋友之间哪些沟通可以带来无穷的力量吗?

学生回答 屏幕呈现

沟通的无穷力量来自于朋友之间的真诚与关注!

用真诚与关注架起沟通的桥梁,释放真心的力量,因为桥的另一端是你的伙伴!

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首名为《朋友》的诗歌,体会真心朋友的幸福。 朋友

朋友是春寒料峭中的新绿 给我带来生机和活力

朋友是酷夏的清凉茶 给我开启一份清凉与快乐

朋友是秋风瑟瑟中的披风 为我送来默默的守护与关怀

朋友是冬雪迷漫时的暖阳 给我浸入温暖和希望

朋友

你是我四季中的调剂 生命旅途中的圣者

因为有你

我能笑着面对生活 因为有你

我能跃过沟壑 走向光明【初中同伴关系辅导】

朋友

我亲爱的朋友! 你已纳入我的生活 溶入我的生命

初中同伴关系辅导(三)
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及其心理辅导策略

龙源期刊网 .cn

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及其心理辅导策略 作者:刘学兰 江雅琴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12期

摘 要:同伴关系在促进中小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自我概念和人格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表现出的攻击行为、孤独、嫉妒、猜疑等问题,可采用认知疗法、角色书信疗法、行为疗法、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等方法加以辅导。

关键词:中小学生;同伴关系;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12-0019-04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学生发展中最重要的三种关系。和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相比,同伴关系的最大特点是平等性,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而言,它具有前两种关系所不能代替的功能。了解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掌握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对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同伴关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1. 促进社会化,提高社会能力

同伴关系是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因素。同伴交往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观摩和模仿的机会,提供了榜样和强化,学生通过与同伴交往来学习、练习、巩固与内化各种社会行为规范。皮亚杰在他早期的著作中论述了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社会交往中的作用,认为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并促进社会交往所需要的技能的获得。沙利文在阐述友谊的功能时,认为友谊促进人际敏感性的发展,并为以后恋爱、婚姻和亲子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原型。反之,消极的同伴关系有时会导致青少年反社会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2. 获得安全感和社会支持

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是学生的基本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与同伴关系的建立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儿童在亲密的友谊关系中和一般同伴群体中所寻求的社会需要是不同的。爱、亲密和可靠的同盟更多地在亲密的朋友关系中获得;工具性或指导性帮助、抚慰、陪伴和增进自我价值既可以从朋友关系中,也可以从同伴群体中获得;而归属感或包容感主要从一般的同伴群体中获得。朋友关系和同伴关系是稳定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是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独立性的增强和各种心理矛盾的加剧,学生的行为常常不能按照成人社会期待的模式发生,并引起与成人的冲突,从而使青少年与成人社会的分离加深。亲子关系

初中同伴关系辅导(四)
同伴辅导

【初中同伴关系辅导】

基于同伴辅导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同伴教育在创建和谐同伴关系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上海市金陵中学

中学生的大部分活动时间是在校园里和自己的同伴一起度过,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他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同伴关系。美国心理学家Wdntzel、Allison和Ryan等人的研究发现,长期的同伴排斥导致青少年消极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对学校产生消极和负面的态度,导致他们不愿意参加学校活动,包括学业活动。因此,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学习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伴教育是改变人们行为,特别是青少年行为的有效方式。因此,我校希望通过实践探索,研究同伴教育在创建和谐同伴关系中的运用模式,构建开展同伴教育的管理运行机制,创设有利于学生和睦相处、愉快相处的人际环境,提高学生对校园的喜爱程度,提升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促进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良好发展与成长。

根据我校的研究基础和实际情况,课题组将“基于同伴辅导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作为第一学年重点实施的子课题。首先,我校作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长期关注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有助于确保该项研究的实效性。其次,学校通过对学生的友谊质量、同伴交往特征及影响同伴交往因素的问卷调查,93.12%的学生认为同伴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58.42%的学生遇到困难、烦恼时首选的求助对象是同伴。通过开展同伴教育,让学生不再有“难言之隐”。第三,学校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数量有限,已远远满足不了当时学生获得心理帮助的需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自助组织,形成一种运行良好的心理自助和互助机制,构建全程全方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监护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第一年子课题的实践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

从组织形式上来看,我校的同伴教育可以分为两类:普及型的同伴教育和小众化的

同伴教育。

其中,普及型的同伴教育是指运用同伴教育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学校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而小众化的同伴教育,是指学校针对需要二级干预的学生,开设“成长的天空”拓展型课程。该课题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归属感、效能感、乐观感),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参与性强和互动性强的方式进行培训。在课程中,老师作为话题讨论的引导者,启发学生共同学习和讨论,侧重于态度的讨论和技能的培训,而不是知识的传授。

1、运用同伴教育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同伴教育,又称之为“朋辈辅导”。“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者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接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完中,学生年龄跨度大。学校利用好这一教育资源,通过设立心理信息员,用同龄人对同龄人进行答疑解惑,开展心理疏导。

首先,每班通过自我报名、同学推选与班主任审核三者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心理信息员。要求该同学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他的职责是协助学校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组织群体性心理活动,提高全班、全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学校通过四次集中培训,包括人际交往技巧、沟通技巧等专题,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初步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常识和方法。由于同伴教育本身就是学生,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动态,一旦出现事故苗头,心理委员能够迅速将情况反映给班主任和学校,从而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过去的 “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的被动局面转变为现在的“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 的主动局面,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更迅速、更主动,更能防患于未然。

第三,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定期举行伙伴辅导心理活动周。其中,给力伙伴(初中专场)由初预、初一、初二年级的伙伴辅导员为预备年级同学进行指导;给力伙伴(高中专场)由高一、高二年级的伙伴辅导员为初一、初二年级同学进行指导。内容包括学习困惑、人际交往等方面,具体如下。

表1:伙伴辅导部分主题

2011年“超越平凡”心理活动周中,“给力伙伴”咨询会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全校共计有191人参加咨询活动。

在学习类话题中,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有“怎样安排学习时间最有效?”(占咨询学习类问题同学的18.95%)、 “努力了很长时间,学习成绩总不见提高怎么?” (占咨询学习类问题同学的15.79%);

在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话题中,同学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1、碰到难办的事情,如何拒绝别人?(占咨询人际和行为类问题同学的17.71%)2、如何认识更多的朋友?(占咨询人际和行为类问题同学的16.67%)3、如何改变自己容易紧张的性格?(占咨询人际和行为类问题同学的15.63%)

根据参与同学们的反馈,71.26%的同学感到: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很受启发,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16.77%的同学感到:同伴能够帮助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8.98%的同学感到:从同伴这里了解到了更多的关于“如何适应学校生活”的信息。只有极少数的同学(2.99%)觉得对自己帮助不大。

初中组的葛建帮、魏婷、徐倩同学,高中组的刘琼、李俊昊同学,王梦凡、高宇辰、李琴同学被评为优秀伙伴辅导员,他们耐心细致的咨询服务得到同学们的高度肯定。

2、针对需要二级干预的学生,开设“成长的天空”校本拓展课

该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育学生的抗逆力。有关文献显示,抗逆能力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抗逆能力可以从个人潜能、经历的过程以及结果三个方面进行阐释。若以能力界定抗逆能力,它是指一个人面对逆境的能力,能够健康地适应事情转变和处理所引发的压力。作为个人经历来看,抗逆能力是指在保护因素支持下,个人回复正常生

活的重整过程。而作为结果来看,抗逆能力是经历压力事件后的正面、有建设性的结果。因此,要发展青少年抗逆能力,要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灵活性及适应策略,从而面对和应付转变和生活压力,使他们从不利逆境中反弹,最终获得成长。

关注中学生抗逆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2008年,上海市普教所沈之菲老师领衔的上海抗逆力课题组经过测量,发现上海中小学生中处于抗逆力低分段的比例为

1.5%,中分段的为39.2%,高分段的为54.9%,并提出“提高中等程度学生的抗逆力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探索如何有效地培育青少年抗逆力具有深远意义。

2007年起,我校便与华师大青少年研培中心开展合作,进行该项目的上海本土化课程试点;2008年,双方继续合作,尝试探索该项目的校本化模式。而区域推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课题背景下,我校进一步借由课题研究的形式,深入研究“成长的天空”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除了我们在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的心理辅导活动中,我们渗透有关抗逆力培养的理念之外,我们还重点在初预年级开设“成长的天空”拓展型课程。

我们首先通过【SHIF】问卷对预备年级学生进行基线测试,选出需二级干预的学生。在课程的学习内容共安排12次课,每次2课时。活动形式为体验式活动,通过小组分享,提升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情绪、解决问题、制订目标;再通过关怀与支持、有意义的参与和高而合理的期望,提升他们的归属感;通过赋予希望,勇敢面对挑战,让他们的人生态度变得更为乐观。

为配合课堂学习效果,学校还开设2次学生营会、2次爱心之旅、2次家长工作坊和2次教师工作坊等活动,系统提升学生的效能感、归属感、乐观感。

目前,本学期课程已顺利结束,从初步反馈意见来看,学生对课程的活动认同度较高,家长也感到孩子通过课程学习在生活习惯、交往技巧等方面有从很大的改观。接下来,学校还将邀请华师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培中心对课程效果的评估。

在子课题实施中碰到的困难主要有:

第一,如何处理好“开展普及型教育和满足少数人的成长需要”的矛盾观念; 第二,学校深入开展该课程建设还缺少相应的师资,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第三,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平台,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悟和掌握,还需要深入探索。

3、开展班级同伴互助教育的实践研究。

不同年级围绕不同活动主题,依托“金陵论坛”合作交流平台。开展班级同伴教育策略与案例研究。

活动主题一:预备年级围绕“同伴互助小组”主题,从同伴互助小组的构成,互助内容,评价方式等角度,强化学生合作意识,诠释同伴互助成长

【初中同伴关系辅导】

活动主题二:初一年级围绕“寻找温暖 —— 同学情”主题。营造班级中民主,团结和谐的氛围,构建融洽的同学关系,寻找同学友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活动主题三:初二年级围绕“同伴互助机制”构建从真诚激励,榜样等视角和方法,探究,构建同伴互助机制,让学生学会主动自觉帮主要帮助的人,形成良好的同伴互助环境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心里。

活动主题四:高一,高二年级围绕“幸福,就是有一个温暖的伙伴”主题,利用“同为班级做好事”,“同写一张贺卡”,“同参加一个活动”,“同建一个班级”等载体,营造温馨的集体氛围,促进伙伴成长。

总之,开展上述活动主题等案例实践教育,丰富我校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形式,为下一年子课题的研究 —— 学科同伴互助,积累经验和创设条件。

二、第二年子课题的探索

“学科同伴互助”子课题

课题设想:班级同学组成学科同伴互助小组,通过自主管理,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初中同伴关系辅导】

初中同伴关系辅导(五)
同伴关系 新

说课内容:《青春路上,你我同行》

教学对象:初二学生

一、教学背景:

初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阶段,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在同伴交往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不良的交往心理,如自卑心理、自傲心理、自私心理、嫉妒心理等等,导致了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产生了很多矛盾。然而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半成熟现状,使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同伴间的矛盾。这种不良的同伴交往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进步。因此,我为本堂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自己的不良交往心理以及解决同伴矛盾的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真诚、宽容地对待朋友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解决同伴矛盾

三、辅导重难点:

辅导重点: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良交往心理(照镜子的环节突破)

难点:使学生了解和学会如何解决同伴矛盾(头脑风暴的环节突破)

一、教学方法

演示法,游戏活动法,头脑风暴法、举例讲授法、任务检查法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1、三位同学排练一个简单的小品《同桌的矛盾》,其中一位念旁白

2、重新分组,六个为一组

五大环节: 1、歌曲导入,主题; 2、放引出飞心情,承接主题3、以镜为鉴,引申主题4、头脑风暴,深化主题5、课后任务,拓展主题

1、小品导入,引出主题 5‘

小品表演的形式进行导入

(1)学生表演小品《同桌的矛盾》:a和b是一对同桌,又是好朋友,有一次期中考试,小b比小a考得好。下课之后,小b向小a请教一道题目,小a冷冷的说:你的成绩那么好还问我干吗?过了几天后,小a向小b借一本参考资料,小b“以牙还牙”表示不借,于是两个好朋友陷入了长久的冷战。 小品表演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堂课上。同时这种生动、直观的方法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

(2)观看完小品表演之后,教师询问:这对好朋友怎么了?(学生会回答:他们闹矛盾了这类话,以引出本堂课的主题)教师接着询问:那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闹矛盾吗?(这个问题不需要学生回答,用来引出下一个环节) 本环节的主要是目的是为了引出本堂课的主题以及引出下一个环节

2、以镜为鉴,引申主题 10

“照镜子”的活动形式进行

过程如下:

(1)教师表明同伴间的很多矛盾都是由于不良的交往心理所引起,就像视频小品表演当中小a的嫉妒心理和小b的“以牙还牙”的心理。

(2)教师用课件呈现一面镜子的图案,镜子中有许多初中生交往中常见的不良心理:如自卑心理,自傲心理,猜疑心理,自私心理,嫉妒心理等等。教师对这些不良心理用具体的例子进行简单解释。 这种举例子说明的形式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

(3)请学生来照照这面“镜子”,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存在这些不良的交往心理。不需要学生说出自己的不良心理,只需要在内心体会即可

学生会重视自己的隐私,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小秘密,因此只要学生有所体会就可以了。

而“照镜子”的活动形式相比较直接让学生对比的形式,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

(4)自我审视之后,我就会给出问题: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不良交往心理,但是别人有不良交往心理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看完故事后再回答 这种先给出问题,但又不公布的答案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更有兴趣解决这个问题。

给出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管仲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总是会有一些私心,赚了钱多拿一点,但是鲍叔牙从不计较,还推荐管仲为官,当别人称赞管仲的时候,管仲总是动情的将功劳归于鲍叔牙)。

让学生结合这个小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出用良好交往心理影响对方

管仲与鲍叔牙的小故事能够启发学生,深化学生的理解,初中生需要直观、具体的经验材料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存在这些不良的交往心理。并了解如何对待他人的不良交往心理

3、放飞心情,服务主题

采用放飞心情活动方式进行

(1)教师表明:不良的交往心理会导致同伴间的矛盾,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生过同伴矛盾。

请学生在纸上写下与同学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解决的没有解决的都可以,要求写的比较详细,(要求写的比较详细是因为后面要将这些矛盾事件作为话题讨论的对象,以学生真实遇到的事件作为对象,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2)写明前因后果。不需要写名字。

让学生写自己遇到过的同伴间的矛盾,能够起到一定的抒发作用,同时这种匿名的活动形式则可以使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愿意敞开心扉,同时保护学生的隐私,初中生开始注重隐私。

(3)折成飞机,飞向讲台。 这种放飞机的游戏形式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放松感。 本环节的目的获取本班学生的矛盾事件,作为下个环节的讨论对象

4、头脑风暴,深化主题(重难点突破)

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深化理解、培养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选取几只飞机,分给每个小组一只,作为小组讨论的题材,讨论的话题是:如何解决同伴矛盾。以每个小组分到矛盾事件为解决对象。教师为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记录成员的意见。

具体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初中生需要直观、具体的材料来帮助他们思考。 (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教师不给予意见,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的想法很多时候比教师全面)

(教师可以去了解每个组的讨论情况,如果在汇报的时候,没有小组愿意主动回答的话,教师就指定写的比较好的小组来回答)

(2)讨论完之后,请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 (学生的回答偏离教师的本意,让学生听听其他组的意见)

(所有小组都汇报完毕之后,如果有些要点没有说到,教师就进行提示,引导学生回答完善,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

(3)所有小组回答完之后,教师将学生所说的方法归纳到黑板上,因为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换位思考,宽容,沟通这几种,归纳起来只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清晰和系统的了解。最主要是的让学生在讨论以及汇报的过程了解具体的解决矛盾地方法

教师的归纳其实就是本堂课教师想对学生说的话,只不过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的机会呈现出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在了解了如何解决同伴矛盾之后,教师布置一个课后任务:选择一个曾经发生过矛盾的同伴为对象,可以是本班同学,也可以不是,花一个礼拜的时间去解决与他的矛盾,并进行深入的了解。一个礼拜之后,写成一篇小小的汇报,汇报的内容是1、矛盾是否解决2、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具体描述3.、你对她有什么新的认识。并上交

我认为课堂上主要是认知的改变,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课外,所以这个课外任务能够督促学生去运用课堂上的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体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会如何解决同伴矛盾

5、情感升华,感悟主题

说课内容:异性交往《异性交往有尺度,爱情花开应有时》

一、地位、作用:

首先我想来说一下异性交往这堂课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初中生之间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他们的学习进步和个性发展。但是,如果男女同学的交往处理不当,甚至出现早恋的现象,则会妨碍他们的学习及身心健康。有这样一句名言:早恋是这样一种果实,一半是梦中的甜蜜,一半是醒后的苦涩。因此,帮助初中学生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阶段,由于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使他们在异性交往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说明:1、初中初期:由于性

意识的觉醒,男女生在内心对对方产生了兴趣和仰慕,但是却以一种相反的方式来表达,表现出男女生之间的疏离,缺少正常的异性交往2、初中中后期:男女生之间逐渐开始交往,并在心中出现一位自己喜爱的异性朋友,早恋的萌芽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根据初中生异性交往的特点,我为本堂课制定了如下的辅导目标

三、辅导目标:

认知目标: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的观念,了解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 情感目标: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的态度

能力目标:学会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

四、辅导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的观念(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突破)

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的方式,培养应对同学间爱慕问题的能力 (通过角色表演和故事续写的方式来突破)

五、辅导方法 游戏活动法: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教育家杜威认为“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获得经验” 小组讨论法:学生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深化理解,激发热情,培养表达能力的作用 角色表演法:角色表演法是心理辅导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能够使学生获得直观具体的经验。因为初中生的思维还处在“经验型”的逻辑思维阶段,需要具体的感性材料来支持。 视频演示法: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获得直观的感性经验。

六、辅导过程设计

将本堂课名为《异性交往有尺度,爱情花开应有时》

活动准备:1、下载视频片段《家有儿女》

2、排练好三段异性交往的情境,

3、重新安排座位,六个人为一组,男女生各半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分别是1、暖身游戏,引出话题;2、小组讨论,承接话题;3、角色扮演,引申主题;4、头脑风暴,深化主题5、故事续写,拓展主题。

1、暖身游戏,引出话题: 5

本环节主要采用“好朋友大接龙 ”的游戏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过程如下

(1)请一位学生在班级中选出一位他的好朋友,然后请他面对他的好朋友大声地说:“某某某,你是我的好朋友”接着这位朋友继续找他的好朋友,依次类推。 我认为这种找朋友的活动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兴趣。这个游戏的结果往往会是:每位学生都会倾向于选择同性的朋友,没有或者很少有学生选择异性的朋友。我就会根据这个现象询问学生为什么不选择异性朋友?你们有异性朋友吗?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来引出下一个环节的讨论话题:初中生应不应该进行异性交往?

因此,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引出“初中生应不应该进行异性交往?”这个话题

2、小组讨论,承接话题 7

本环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过程如下:

(1)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初中生应不应该进行异性交往”这个话题,并要求说明原因,教师适当的进行引导,得出初中生应该进行异性交往的结论

我认为这个话题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够进行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学生能够在热烈讨论的过程当中,相互影响树立起要进行异性交往的观念。并且教师对异性交往的认同,可以改善有些初中生这种表面疏离的异性交往状态,舒缓内心的矛盾。同时安排男女生在一起讨论,也起到了让学生体验异性交往的作用。(预期:如果有些学生认为不应该进行异性交往,与教师的原意相悖,我认为这时教师不要直接纠正学生的看法,而是要尊重学生的看法,让他在其他学生的回答中自己感悟。当然现在的初中生应该都是比较认同异性交往的) 因此,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树立起进行异性交往的观念。实现认知目标

3、创设情境,引申主题

本环节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改成创设情境案例的方式) 过程如下:

(1)看三个异性交往的情境,判断一下这种异性交往方式合适吗?

(2)三个情境分别为:

情境一:男生a在女生a面前卖弄夸耀,并贬低其他同学(哗 众取宠)

情境二:男生b与女生b在教室的角落说悄悄话,态度亲昵 (过分亲昵)

情境三:男生c与女生c交谈的时候,言语表情行为不自然, 扭捏作态。(过分拘谨) 三个情境在排演的时候各种动作,表情,语言会具体化,使学生能够理解。这种角色表演的方式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学生在观看情境中具体的生动的动作表情言语的时候,能够产生一种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思考究竟这种异性交往那个方式是否合适。我认为情境的选择应该要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当中常见的异性交往问题。

(3)观看完角色表演并做判断之后,教师给出话题:

现实生活当中看到过的认为不合适的初中生异性交往方式,并说明这种交往方式的坏处。回归到这个班级学生的本身情况,要求不要指出具体姓名。

学生在说的时候,当事人就会领会到自己的行为或者语言是不合适的,其他同学 也能够了解到这种交往方式是不合适的。由学生自己说不适当异性交往方式的害处,要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哪些交往方式是不合适的以及不适当交往方式的坏处

4、头脑风暴,深化主题:

(1)在学生了解了哪些异性交往方式是不合适的之后,教师就给出话题: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让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讨论。并请组长将组员的意见写在教师课前发的纸上

虽然这个问题看似比较宽泛,但是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之下,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困难了。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不给于任何提示,不干预学生,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吸取其它同学的意见和看法,整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