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2016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7    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2016(一)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15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2016.1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Ⅰ 卷

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每题3分,共18分。

19世纪之前的西方文学产生了许多文学巨人,他们习惯于在小说中对人物的思想进

行连篇累牍的辩晰。当关汉卿、曹雪芹、蒲松龄创作了值得世代中国人引为骄傲的不朽 ......

名著时,西方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雨果们也在创造着同样辉煌的篇章。那一部部脍 炙人口的文学经典必将穿越今后的无数世纪,始终照彻人类历史的夜空。 .......

那么,究竟哪些作品能称得上文学经典呢?正如那些公认的不朽名著所明白 甲

(昭示/揭示)的那样:文学经典指的是那些最能反映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图景,

反映人类生存的普遍境遇和重大精神命题,反映人类的困扰与绝望、焦虑与梦想的创作。

这是了解一个时代最应该阅读的作品,正像了解中世纪的意大利必须读但丁,了解文艺..

复兴时代的英国必须读莎士比亚,了解十九世纪的法国必须读巴尔扎克和雨果一样。另一方面,西方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思想家层出不穷的时代。一个个思想的巨人在作

品中提供了堪称人类最深刻与最博大的思想,探究了人类生存的处境,追问着存在的基

博尔赫斯则这样界定经典:“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

是世世代代的人 乙 (出于/鉴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密的忠诚阅读的 ..

书。”这是从读者阅读的角度提供对经典的界定。博尔赫斯启迪我们,经典不是卷帙浩繁....

的图书馆中那些蒙着厚厚的灰尘让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而是那些与读者的种种需求息

息相关的鲜活的文学话语。

《堂•吉诃德》《悲惨世界》《瓦尔登湖》等文学名著的阅读都是我们与文学大师

笔下的不朽思想和经典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 丙 (范本/范例)。例如《瓦尔登湖》提.

供了一个孤独的隐居者在与大自然的晤谈的过程中同时与心灵对话的忠实记录。这样的...

对话,慰藉了此后一代代的孤独者。 ..

我们今天面对文学经典,重要的不是对经典的顶礼膜拜,恰恰是以平等的心态与人

类思想的先行者及其阐释者进行对话。尽管这种对话过程注定是艰难的,但是经典的意

义正在这里,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连篇累牍(dú) 辩晰 ...

B. 卷帙浩繁(zhì) 正像 ...

C. 提供(gōng) 神密 ...

D. 慰藉(jí) 晤谈 ...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揭示 出于 范例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 1 页(共12页)

B. 昭示 鉴于 范本

C.揭示 鉴于 范本

D.昭示 出于 范例

3.文中用“ ”标明的四个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脍炙人口 B.层出不穷 C.酣畅淋漓 D.顶礼膜拜

4.与第一段末“人类历史的夜空”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惊奇地发现,在那里,蔬菜竟然跟水果一样贵。

B.每次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好像回到了少年时代。

C.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D.希望的肥皂泡越吹越大,最终在眼前瞬间破灭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奥地利作家塞万提斯塑造的堂•吉诃德既心怀理想、勇往直前,令人感动;又脱离

实际、盲目蛮干,令人发笑。

B. 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猛烈抨击了资产阶

级法律的虚伪,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面。

C.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所作的《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

会矛盾和 “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D.欧阳修是北宋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也是 “唐

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6.文章末段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不仅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而且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

B.它不仅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而且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

C.它不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但肯定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

D.它不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但肯定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完成7~12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7.下列各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8.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弃掷逦迤 逦迤:连续不断 ..

B.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弥:充满 .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慰问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 2 页(共12页)

D.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秀才:科举考试中生员的通称 ..

9.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寡人不知其

力之不足也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2016】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A 其 B 以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 ..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

C 于 D之

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 B

族秦者秦也 之 ..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C D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礼之 ..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表示自谦的一项是 ...

A.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B. 愿陛下矜悯愚诚 ..

C.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

D. 勃,三尺微命 ..

12.下列各项中未使用典故的是 ...

A.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B.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C.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默写。共4分。

13.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2道小题)。(共4分)

①《滕王阁序》中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两句通过听

觉描绘了南国寒秋景色,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六国可以“拒秦”、秦可以“万世而为君”的前提条件

是:“ ,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③《陈情表》中作者阐述的“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 3 页(共12页)

……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

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

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

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2016】

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其实呢?何必一定是瓢儿菜,

种什么别的菜也不是一样吗?王淡人花费心思去找了瓢菜的菜种来种,也可看出其天

真处。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

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

庭春雨,满架秋风。

14.文中划线句子对理解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15.统观全文,说说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的“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为什么

和他非常配?(4分)

五、微写作。共10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将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

孩子的政策),这可能也标志着“独生子女时代”的结束。请你结合这一背景,从下

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6-1.假如你的家里多了一个“二孩”,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孩子刚刚被接回家时

的场景。要求细节具体而生动。

16-2.作为独生子女或者通过对身边独生子女的了解,你如何看待父母想要生“二孩”?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16-3.作为独生子女的你,在家庭中备受呵护,请抒发你对这种呵护的感受。要求抒

情自然、真挚。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 4 页(共12页)

第 Ⅱ 卷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共16分。 贾敦颐,曹州冤句人。贞观时,数历州刺史,资廉洁。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

敝甚,羸马绳羁,道上不知其刺史也。久之,为洛州司马,以公累下狱,太宗贳之,有

司执不贳,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

乎?”遂获原。徙瀛州刺史,州濒滹沱、滱二水,岁湓溢,坏室庐,浸洳数百里。敦颐.

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时弟敦实为饶阳令,政清静,吏民嘉美。旧制,大功

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宠。永徽中,迁洛州。洛多豪右,占

田类逾制,敦颐举没者三千余顷,以赋贫民,发奸擿(tī)伏,下无能欺。卒于官。

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洛阳令杨德干矜酷烈,杖杀人以立

威,敦实喻止,曰:“政在养人,伤生过多,虽能,不足贵也。”德干为衰减。始,洛人

为敦颐刻碑大市旁,及敦实入为太子右庶子,人复为立碑其侧,故号“常棣碑”。历怀州

刺史,有美迹。永淳初致仕,病笃,子孙迎医,敦实不肯见,曰:“未闻良医能治老也。”

卒,年九十余。

德干历泽、齐、汴、相四州刺史,有威严,时语曰:“宁食三斗炭,不逢杨德干。”

天授初,子神让与徐敬业起兵,皆及诛。

(选自《新唐书》,有修改)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4分)

①吾去太甚者 .

A. 盛,大 B. 极端;非常 C. 过分 D. 重要

②遂获原 .

A. 推究 B. 宽恕 C. 本来 D. 原因

1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

A. 况臣得事其君乎? B. 以公累下狱 ..

使六国各爱其人 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

C.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 D. 敦颐为立堰庸 ..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 ..

1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有司执不贳

有关官吏坚持不赦免

B. 故不徙以示宠

所以没有调开他们,以示朝廷对他们的宠信

C. 发奸擿伏,下无能欺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和下面那些无能以及骗人的

D. 未闻良医能治老也

没听说好医生能治疗衰老的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 5 页(共12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2016(二)
2016西城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5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2016.1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Ⅰ 卷

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每题3分,共18分。

19世纪之前的西方文学产生了许多文学巨人,他们习惯于在小说中对人物的思想进行连篇累牍的辩晰。当关汉卿、曹雪芹、蒲松龄创作了值得世代中国人引为骄傲的不朽......

名著时,西方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雨果们也在创造着同样辉煌的篇章。那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文学经典必将穿越今后的无数世纪,始终照彻人类历史的夜空。 .......

那么,究竟哪些作品能称得上文学经典呢?正如那些公认的不朽名著所明白 甲 (昭示/揭示)的那样:文学经典指的是那些最能反映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图景,反映人类生存的普遍境遇和重大精神命题,反映人类的困扰与绝望、焦虑与梦想的创作。这是了解一个时代最应该阅读的作品,正像了解中世纪的意大利必须读但丁,了解文艺..

复兴时代的英国必须读莎士比亚,了解十九世纪的法国必须读巴尔扎克和雨果一样。另一方面,西方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思想家层出不穷的时代。一个个思想的巨人在作品中提供了堪称人类最深刻与最博大的思想,探究了人类生存的处境,追问着存在的基

博尔赫斯则这样界定经典:“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 乙 (出于/鉴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密的忠诚阅读的书。”..

这是从读者阅读的角度提供对经典的界定。博尔赫斯启迪我们,经典不是卷帙浩繁的图....书馆中那些蒙着厚厚的灰尘让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而是那些与读者的种种需求息息相关的鲜活的文学话语。

《堂•吉诃德》《悲惨世界》《瓦尔登湖》等文学名著的阅读都是我们与文学大师笔下的不朽思想和经典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 丙 (范本/范例)。例如《瓦尔登湖》提供了..一个孤独的隐居者在与大自然的晤谈的过程中同时与心灵对话的忠实记录。这样的对话,..

慰藉了此后一代代的孤独者。 ..

我们今天面对文学经典,重要的不是对经典的顶礼膜拜,恰恰是以平等的心态与人类思想的先行者及其阐释者进行对话。尽管这种对话过程注定是艰难的,但是经典的意义正在这里,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连篇累牍(dú) 辩晰 ...

B. 卷帙浩繁(zhì)正像 ...

C. 提供(gōng) 神密 ...

晤谈 ..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揭示 出于 范例

B. 昭示 鉴于 范本

D. 慰藉(jí) .

C.揭示 鉴于 范本

D.昭示 出于 范例

3.文中用“”标明的四个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脍炙人口 B.层出不穷 C.酣畅淋漓 D.顶礼膜拜

4.与第一段末“人类历史的夜空”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惊奇地发现,在那里,蔬菜竟然跟水果一样贵。

B.每次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好像回到了少年时代。

C.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D.希望的肥皂泡越吹越大,最终在眼前瞬间破灭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奥地利作家塞万提斯塑造的堂•吉诃德既心怀理想、勇往直前,令人感动;又脱离

实际、盲目蛮干,令人发笑。

B. 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

律的虚伪,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面。

C.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所作的《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 “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D.欧阳修是北宋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也是 “唐宋

散文八大家”之一。

6.文章末段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不仅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而且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

B.它不仅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而且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

C.它不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但肯定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

D.它不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但肯定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完成7~12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7.下列各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8.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弃掷逦迤逦迤:连续不断 ..

B.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弥:充满 .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吊:安慰,慰问 .

D.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科举考试中生员的通称 ..

9.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险衅,夙遭闵凶

A

其其德报怨 ..

南亩之农夫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

C既倦,情随事迁 .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三江而带五湖 .

之 .

无期功强近之亲 .

CD

夫差与之成而去 .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表示自谦的一项是 ...

A.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B.愿陛下矜悯愚诚 ..

C.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

D.勃,三尺微命 ..

12.下列各项中未使用典故的是 ...

A.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B.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C.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默写。共4分。

13.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2道小题)。(共4分)

①《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两句通过听觉描绘了南国寒秋景色,

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六国可以“拒秦”、秦可以“万世而为君”的前提条件是:

“,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③《陈情表》中作者阐述的“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原因是:,。

四、阅读《故乡人》选段,完成14~15题。共6分。

……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其实呢?何必一定是瓢儿菜,种什么别的菜也不是一样吗?王淡人花费心思去找了瓢菜的菜种来种,也可看出其天真处。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14.文中划线句子对理解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15.统观全文,说说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的“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为什么和他非常配?(4分)

五、微写作。共10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将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

孩子的政策),这可能也标志着“独生子女时代”的结束。请你结合这一背景,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6-1.假如你的家里多了一个“二孩”,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孩子刚刚被接回家时

的场景。要求细节具体而生动。

16-2.作为独生子女或者通过对身边独生子女的了解,你如何看待父母想要生“二孩”?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16-3.作为独生子女的你,在家庭中备受呵护,请抒发你对这种呵护的感受。要求抒

情自然、真挚。

第 Ⅱ 卷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共16分。 贾敦颐,曹州冤句人。贞观时,数历州刺史,资廉洁。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敝甚,羸马绳羁,道上不知其刺史也。久之,为洛州司马,以公累下狱,太宗贳之,有司执不贳,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

乎?”遂获原。徙瀛州刺史,州濒滹沱、滱二水,岁湓溢,坏室庐,浸洳数百里。敦颐.

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时弟敦实为饶阳令,政清静,吏民嘉美。旧制,大功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宠。永徽中,迁洛州。洛多豪右,占田类逾制,敦颐举没者三千余顷,以赋贫民,发奸擿(tī)伏,下无能欺。卒于官。

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洛阳令杨德干矜酷烈,杖杀人以立威,敦实喻止,曰:“政在养人,伤生过多,虽能,不足贵也。”德干为衰减。始,洛人为敦颐刻碑大市旁,及敦实入为太子右庶子,人复为立碑其侧,故号“常棣碑”。历怀州刺史,有美迹。永淳初致仕,病笃,子孙迎医,敦实不肯见,曰:“未闻良医能治老也。”卒,年九十余。

德干历泽、齐、汴、相四州刺史,有威严,时语曰:“宁食三斗炭,不逢杨德干。”天授初,子神让与徐敬业起兵,皆及诛。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2016】

(选自《新唐书》,有修改)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4分) ①吾去太甚者 .

A. 盛,大B. 极端;非常C. 过分D. 重要

②遂获原 .A. 推究B. 宽恕C. 本来D. 原因

1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

A.况臣得事其君乎?B.以公累下狱 ..

使六国各爱其人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

C.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立堰庸 .D. 敦颐为.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 ..

1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有司执不贳

有关官吏坚持不赦免

B. 故不徙以示宠

所以没有调开他们,以示朝廷对他们的宠信

C. 发奸擿伏,下无能欺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和下面那些无能以及骗人的

D. 未闻良医能治老也

没听说好医生能治疗衰老的

20.请把第二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政在养人,伤生过多,虽能,不足贵也。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2016(三)
2016年北京西城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年北京西城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5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 2016.1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宣纸为宣州皮纸的总称,其名源于唐代宣州贡纸,在元明两代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改

进,至明代中期已臻完善,成为中国皮纸的杰出代表。 .

宣纸最突出的特点是“润墨性”,这种特性对书画创作意义重大。宣纸可以大大丰富笔

墨的表现形式,不仅可皴擦勾斫,也能施诸泼墨渲染,笔迹墨痕清晰可辨,极有笔墨韵味。.

丰富的笔墨变化可抒发感情,移情寄兴,遣貌求神,这是其他纸种所不能比的。 .

宣纸具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它“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

声”,寿命却几乎是所有纸中最高的。真正的宣纸,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

主要配料。皮料成分越重,纸张越能经受拉力,即使笔力反复搓揉纸面也不会破,也就越能

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质量也就越好。

然而,由于稻草浆的成本只有皮料的六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如今有些所谓的宣纸,稻草

比例超过了70%的还称之为“净皮”,几乎全是稻草浆的美其名曰“棉料”。成了这个样子的

“宣纸”,已经承载不了更多的笔墨技法,也保存不了多少时间。

当代书画用纸的生产工艺与过去相比也有很多不同。过去的玉版宣,要在纸浆中抄造三

回;今天的玉版宣,只是皮料的比重大些。过去有一种半生熟的煮捶宣,是要把生宣纸反复

砸打密实,而今天的煮捶宣,是用刷子刷上矾水,达到半洇不洇的效果。

如今,漫步北京琉璃厂,各种品牌、各色式样的宣纸令人眼花缭乱。宣纸的生产已有千.

百年的历史,但至今没有量化的质量标准:青檀皮和稻草比例应为多少?漂白的残留物质究

竟有什么?与此同时,在生产工艺中,用杂交稻草代替沙田稻草,大量使用化学漂白剂,都

使宣纸的质量大不如前。更让人担心的是,宣纸生产技术目前仍是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

而且由于工作条件辛苦,待遇低,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宣纸是中国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有“纸寿千年”之誉。今天,更需要优质宣纸,

将我们创造的文化艺术,传诸后世子孙。

(取材于殷燕召《宣纸:“纸寿千年”,需求不降》)

1.下列对“材料一”中词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已臻完善:接近 B.皴擦勾斫:砍削 ..

C.遣貌求神:运用 D.眼花缭乱:缠绕 ..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当代宣纸质量大不如前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配料比例发生变化 B.古代造纸技法失传

C.生产工艺过于简化 D.大量使用化学制剂

材料二

我国古代造纸业有十大产区,皖南堪称其中最显赫者。此地水源丰富,土地贫瘠,树木

丛生,劳动力充足,造纸成为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而竞争异常激烈,又促成技艺不断精进。长年浸润、耳濡目染,精妙的手工操作让造纸技艺完美呈现。因此,似乎是上天的安排,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名纸的故乡。 泾县便在皖南小岭一带,那里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不仅因李白“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千古绝唱而闻名,更因泾县宣纸而蜚声中外。泾县宣纸是传

统手工纸品的最杰出代表,它在千百年的积淀中逐步成长,与故土血脉相连。“纸之制造,

首在于料”,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适合青檀树的生长,冲积平原则适宜生产长杆水稻,青檀树

和水稻杆均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原料。

宣纸是“捞”出来的纸,纸帘是捞纸的重要工具,纸帘的制作工艺直接影响宣纸的质量。

纸帘的制作原料也与泾县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泾县及周边一些地区产一种苦竹,长者可达二丈有余。这种苦竹,笋苦涩不能食用,但是竹纹的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易于剖成

竹篾。用此竹涂土漆制成的竹帘是捞纸的必备工具——纸帘。它不易腐烂,不吃水,且价格

低廉。 此外,泾县地处中纬度南部,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正所谓“山下桃花

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既

为宣纸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充沛的阳光,又使原料不至于在暴晒、暴雨和暴冻中风化或

腐烂。

宣纸最初是以小家庭、小作坊形式在泾县及周边的老徽州地区生产,千百年来在泾县小

岭不断完善、成熟。宣纸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和耗时,从原料采集到成品纸出来,中间要经历

皮料制作、草料制作、配料以及捞、压、焙、剪等上百道工序,几乎需要用一年的时间。2006

年5月20日,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取材于《宣纸的产地》)

3.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土地贫瘠:“瘠”的读音是“jí”。

B.耳濡目染:“濡”的含义是“沾湿,沾上”。

C.秀甲江南:“秀”字的笔画共7笔。

D.蜚声中外:“蜚”字也可写作“斐”。

4.对“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名纸的故乡”一句中“这里”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十大产区 B.皖南地区 C.泾县 D.皖南小岭

5.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不属于泾县宣纸品质上乘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原料。

B.当地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水源丰富,阳光充沛。

C.宣纸制作工艺由小作坊发展而不断完善、成熟。

D.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三

中国纸,通常是指用手工捞出来的“土纸”,即手工纸;欧洲纸,一般是指用机器抄出

来的“洋纸”,即机制纸。造纸工艺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不同,因

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在外观方面,如果把手工纸拿起来迎着阳光观察,就会发现纸内

有一条条的“印子”,也就是“帘纹”,而机制纸则没有。由于机制纸是经过高温烘缸干燥,

故纸面光滑度较高,而手工纸是低温干燥的,其光滑度要低得多。在性能方面,手工纸一般

呈碱性,纸面柔和,宜于使用毛笔书写,吸水性较大,纸的强度较小、质地较软而轻。机制

纸一般呈酸性,纸面挺硬,吸水性较小,宜于使用硬笔书写。

在价值方面,区别于机制纸以实用性价值为主,中国手工纸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十

分密切的。要了解传统文化,中国纸及纸文化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简单点说,纸文化包括了历史古籍、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等许多丰富的内容。早在汉朝

时,我国就发明了纸,随后又在隋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此后我国的书籍出版、印刷事业突飞

猛进。据报道,我国现存3000万册古籍,这些古籍不仅是珍贵的文物,更具有重要的文献

研究价值。

中国纸从用毛笔书写开始,历经了拓碑、写经、抄书的漫长岁月,进入了书法、绘画阶

段,草篆隶楷、写意工笔之精品,令人倾倒,达到艺术的高峰。欣赏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能

在思想或性格上受到熏陶,使人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有了转变和提高。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2016】

关于民间艺术,是指与纸有关的艺术品,如年画、春联、剪纸、纸脸谱、扇面画、风筝、

折纸等。它们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民俗的,又有高雅的;既有创造的,又有欣赏

的,真可谓蔚为大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手工纸与我们的文化生活和人文修养结下了不解之缘。保存和保护一定范围的手工

纸市场,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就像日本把他们国家的“和纸”(手工纸)称为“无形文化

财产”,政府和民间共同出力帮助经营,使和纸在市场上锦上添花,有了如纸插花、浮世绘

等作品,丰富了手工纸的市场。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文化发展策略对中国

纸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取材于刘仁庆《中国手工纸与传统文化》)

6.下列关于手工纸和机制纸区别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手工纸专指中国纸,而机制纸则专指欧洲纸。

B.手工纸因高温干燥而能看出“帘纹”,机制纸则不会。

C.手工纸柔软而吸水性强,机制纸则恰恰相反。

D.手工纸只有文化价值,而机制纸只有实用价值。

7.下列对“材料三”中所提到的文化名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画:大都于新年时张贴,含有吉祥喜庆之意。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B.草篆隶楷:指中国书法的四种字体,其中楷书代表作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C.写意工笔:指中国画中的重要技法。“写意”注重神韵的表现和作者情感的抒发。

D.扇面画:书画家在 扇面上的绘画或书写,用以抒情达意,也使扇面兼具收藏价值。

8.中国宣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上述三个材料作答。(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共18分)

祁彪佳,天启进士,授兴化推官,濒行,跪其父请教,不答。或问之,曰:“不见夫诲

水,而泅成矣。今者入官,则翻壶却瓮之时也。”彪佳去。果以贤能称。 .

巡按苏州,会无赖打行,廉其稔恶可杀者四人械于衢,集乡三老询之曰:“是可杀否?”

乡三老曰:“可。”又询诸观者曰:“是可杀否?”观者曰:“可。”于是棰杀之。

国变,诸臣援宋高故事,拟以福王为兵马元帅。彪佳抗言曰:“监国,本朝故典也,何

远引为?”议遂定。未几,有传正大位者。彪佳抗言曰:“甫建国而遽登极,何可?且群帅.

劝表未至。”然是时邀功者,言史可法有二心。可法惧,虽是彪佳言,不敢持。遂以苏民变,

谓彪佳素德苏,出彪佳安抚苏州。 .

彪佳至,揭榜于路曰:“叛逆不可恕,忠义不可矜,毋借锄逆报私怨,毋假勤王造祸乱。”

捕苏民之首乱者,斩之。募士为苍头军,亲教战。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

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彪佳却以牒复约会

杰于大观楼。时杰踞大观楼,谓彪佳必不至。至期风作,杰笑曰:“祁抚不至有辞矣。”顷之,

隔江帆起破浪,顷刻达岸,传呼曰:“祁都堂至矣!”杰闻之大骇,迎及门,见彪佳角巾单衣,③②①

携胥隶各一人,又大喜。坐语久之,起指江誓曰:“公,巨人也!公在,杰敢越尺寸以溷公.

者,有如此江。”乃飨彪佳,彪佳一举箸而别。

我兵下江南,以书币聘彪佳,彪佳夜望南山笑曰:“山川人物皆幻形也,今山川如故,而人生已一世矣!”诘旦,家人失彪佳所在,见柳陌浅水,露角巾,曰是耶,盖入水端坐云。 (取材于陈鼎《东林列传》)

【注】①打行:对当时以在市场上劫掠为业的人的称呼。 ②宋高故事:指宋高宗以“天下兵马

大元帅”身份即位建立南宋偏安江南为后世所笑的旧事。 ③史可法:北京陷落后率兵拥立福王,有

实权但一度遭遇排挤,后在扬州殉国。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 果以贤能称 .

② 出彪佳安抚苏州 .

A.驱逐 B.开脱 C.外放 D.免除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

A.㧐其身入水,而泅成矣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B.甫建国而遽登极,何可 //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

C.捕苏民之首乱者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杰敢越尺寸以溷公者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监国,本朝故典也,何远引为

监国是本朝老制度,为什么要拉宋高宗旧例呢

B.虽是彪佳言,不敢持

虽然这是祁彪佳的话,史可法也不愿意支持

C.彪佳却以牒复约会杰于大观楼

祁彪佳却用文书回应杰,约他定在大观楼会面

D.今山川如故,而人生已一世矣

现在山川像过去一样,可人生已经过了一辈子

12.把第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执壶而扶瓮,人藉其肘,终其身不能泅。

A.声称 B.著称 C.称呼 D.称职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2016(四)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5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2016.1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Ⅰ 卷

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每题3分,共18分。

19世纪之前的西方文学产生了许多文学巨人,他们习惯于在小说中对人物的思想进

行连篇累牍的辩晰。当关汉卿、曹雪芹、蒲松龄创作了值得世代中国人引为骄傲的不朽 ......

名著时,西方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雨果们也在创造着同样辉煌的篇章。那一部部脍 炙人口的文学经典必将穿越今后的无数世纪,始终照彻人类历史的夜空。 .......

那么,究竟哪些作品能称得上文学经典呢?正如那些公认的不朽名著所明白 甲

(昭示/揭示)的那样:文学经典指的是那些最能反映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图景,

反映人类生存的普遍境遇和重大精神命题,反映人类的困扰与绝望、焦虑与梦想的创作。

这是了解一个时代最应该阅读的作品,正像了解中世纪的意大利必须读但丁,了解文艺..

复兴时代的英国必须读莎士比亚,了解十九世纪的法国必须读巴尔扎克和雨果一样。另一方面,西方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思想家层出不穷的时代。一个个思想的巨人在作

品中提供了堪称人类最深刻与最博大的思想,探究了人类生存的处境,追问着存在的基

博尔赫斯则这样界定经典:“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

是世世代代的人 乙 (出于/鉴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密的忠诚阅读的 ..

书。”这是从读者阅读的角度提供对经典的界定。博尔赫斯启迪我们,经典不是卷帙浩繁....

的图书馆中那些蒙着厚厚的灰尘让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而是那些与读者的种种需求息

息相关的鲜活的文学话语。

《堂•吉诃德》《悲惨世界》《瓦尔登湖》等文学名著的阅读都是我们与文学大师

笔下的不朽思想和经典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 丙 (范本/范例)。例如《瓦尔登湖》提.

供了一个孤独的隐居者在与大自然的晤谈的过程中同时与心灵对话的忠实记录。这样的...

对话,慰藉了此后一代代的孤独者。 ..

我们今天面对文学经典,重要的不是对经典的顶礼膜拜,恰恰是以平等的心态与人

类思想的先行者及其阐释者进行对话。尽管这种对话过程注定是艰难的,但是经典的意

义正在这里,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连篇累牍(dú) 辩晰 ...

B. 卷帙浩繁(zhì) 正像 ...

C. 提供(gōng) 神密 ...

D. 慰藉(jí) 晤谈 ...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揭示 出于 范例

B. 昭示 鉴于 范本

C.揭示 鉴于 范本

D.昭示 出于 范例

3.文中用“ ”标明的四个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脍炙人口 B.层出不穷 C.酣畅淋漓 D.顶礼膜拜

4.与第一段末“人类历史的夜空”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惊奇地发现,在那里,蔬菜竟然跟水果一样贵。

B.每次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好像回到了少年时代。

C.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D.希望的肥皂泡越吹越大,最终在眼前瞬间破灭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奥地利作家塞万提斯塑造的堂•吉诃德既心怀理想、勇往直前,令人感动;又脱离

实际、盲目蛮干,令人发笑。

B. 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猛烈抨击了资产阶

级法律的虚伪,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面。

C.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所作的《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

会矛盾和 “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D.欧阳修是北宋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也是 “唐

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6.文章末段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不仅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而且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

B.它不仅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而且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

C.它不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但肯定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

D.它不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但肯定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完成7~12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7.下列各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8.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弃掷逦迤 逦迤:连续不断 ..

B.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弥:充满 .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慰问 .

D.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秀才:科举考试中生员的通称 ..

9.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寡人不知其

力之不足也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A 其 B 以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 ..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

C 于 D之

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 B

族秦者秦也 之 ..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C D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礼之 ..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表示自谦的一项是 ...

A.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B. 愿陛下矜悯愚诚 ..

C.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

D. 勃,三尺微命 ..

12.下列各项中未使用典故的是 ...

A.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B.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C.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默写。共4分。

13.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2道小题)。(共4分)

①《滕王阁序》中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两句通过听

觉描绘了南国寒秋景色,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六国可以“拒秦”、秦可以“万世而为君”的前提条件

是:“ ,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③《陈情表》中作者阐述的“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

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

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

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

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其实呢?何必一定是瓢儿菜,

种什么别的菜也不是一样吗?王淡人花费心思去找了瓢菜的菜种来种,也可看出其天

真处。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

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2016】

庭春雨,满架秋风。

14.文中划线句子对理解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15.统观全文,说说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的“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为什么

和他非常配?(4分)

五、微写作。共10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将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

孩子的政策),这可能也标志着“独生子女时代”的结束。请你结合这一背景,从下

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6-1.假如你的家里多了一个“二孩”,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孩子刚刚被接回家时

的场景。要求细节具体而生动。

16-2.作为独生子女或者通过对身边独生子女的了解,你如何看待父母想要生“二孩”?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2016】

16-3.作为独生子女的你,在家庭中备受呵护,请抒发你对这种呵护的感受。要求抒

情自然、真挚。

第 Ⅱ 卷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共16分。 贾敦颐,曹州冤句人。贞观时,数历州刺史,资廉洁。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

敝甚,羸马绳羁,道上不知其刺史也。久之,为洛州司马,以公累下狱,太宗贳之,有

司执不贳,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

乎?”遂获原。徙瀛州刺史,州濒滹沱、滱二水,岁湓溢,坏室庐,浸洳数百里。敦颐.

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时弟敦实为饶阳令,政清静,吏民嘉美。旧制,大功

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宠。永徽中,迁洛州。洛多豪右,占

田类逾制,敦颐举没者三千余顷,以赋贫民,发奸擿(tī)伏,下无能欺。卒于官。

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洛阳令杨德干矜酷烈,杖杀人以立

威,敦实喻止,曰:“政在养人,伤生过多,虽能,不足贵也。”德干为衰减。始,洛人

为敦颐刻碑大市旁,及敦实入为太子右庶子,人复为立碑其侧,故号“常棣碑”。历怀州

刺史,有美迹。永淳初致仕,病笃,子孙迎医,敦实不肯见,曰:“未闻良医能治老也。”

卒,年九十余。

德干历泽、齐、汴、相四州刺史,有威严,时语曰:“宁食三斗炭,不逢杨德干。”

天授初,子神让与徐敬业起兵,皆及诛。

(选自《新唐书》,有修改)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4分)

①吾去太甚者 .

A. 盛,大 B. 极端;非常 C. 过分 D. 重要

②遂获原 .

A. 推究 B. 宽恕 C. 本来 D. 原因

1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

A. 况臣得事其君乎? B. 以公累下狱 ..

使六国各爱其人 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

C.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 D. 敦颐为立堰庸 ..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 ..

1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有司执不贳

有关官吏坚持不赦免

B. 故不徙以示宠

所以没有调开他们,以示朝廷对他们的宠信

C. 发奸擿伏,下无能欺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和下面那些无能以及骗人的

D. 未闻良医能治老也

没听说好医生能治疗衰老的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2016(五)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5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2016.1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Ⅰ 卷

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每题3分,共18分。

19世纪之前的西方文学产生了许多文学巨人,他们习惯于在小说中对人物的思想进

行连篇累牍的辩晰。当关汉卿、曹雪芹、蒲松龄创作了值得世代中国人引为骄傲的不朽 ......

炙人口的文学经典必将穿越今后的无数世纪,始终照彻人类历史的夜空。 .......

那么,究竟哪些作品能称得上文学经典呢?正如那些公认的不朽名著所明白 甲

(昭示/揭示)的那样:文学经典指的是那些最能反映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图景,反映人类生存的普遍境遇和重大精神命题,反映人类的困扰与绝望、焦虑与梦想的创作。这是了解一个时代最应该阅读的作品,正像了解中世纪的意大利必须读但丁,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必须读莎士比亚,..

了解十九世纪的法国必须读巴尔扎克和雨果一样。另一方面,西方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思想家生存的处境,追问着存在的基本问题,他们为我们酣畅淋漓地展示着文学经典的思想魅力。

博尔赫斯则这样界定经典:“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

是世世代代的人 乙 (出于/鉴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密的忠诚阅读的 ..

书。”这是从读者阅读的角度提供对经典的界定。博尔赫斯启迪我们,经典不是卷帙浩繁的图书馆中....

那些蒙着厚厚的灰尘让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而是那些与读者的种种需求息息相关的鲜活的文学话语。

《堂•吉诃德》《悲惨世界》《瓦尔登湖》等文学名著的阅读都是我们与文学大师笔下的不朽思想和经典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 丙 (范本/范例)。例如《瓦尔登湖》提供了一个孤独的隐居者..

在与大自然的晤谈的过程中同时与心灵对话的忠实记录。这样的对话,慰藉了此后一代代的孤独者。 ....

我们今天面对文学经典,重要的不是对经典的顶礼膜拜,恰恰是以平等的心态与人

类思想的先行者及其阐释者进行对话。尽管这种对话过程注定是艰难的,但是经典的意 义正在这里,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连篇累牍(dú) 辩晰 ...

B. 卷帙浩繁(zhì) 正像 ...

C. 提供(gōng) 神密 ...

D. 慰藉(jí) 晤谈 ...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揭示 出于 范例

B. 昭示 鉴于 范本

C.揭示 鉴于 范本

D.昭示 出于 范例

3.文中用“”标明的四个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脍炙人口 B.层出不穷 C.酣畅淋漓 D.顶礼膜拜

4.与第一段末“人类历史的夜空”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惊奇地发现,在那里,蔬菜竟然跟水果一样贵。

B.每次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好像回到了少年时代。

C.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D.希望的肥皂泡越吹越大,最终在眼前瞬间破灭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奥地利作家塞万提斯塑造的堂•吉诃德既心怀理想、勇往直前,令人感动;又脱离

实际、盲目蛮干,令人发笑。

B. 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

伪,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面。

C.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所作的《水浒传》是章回体小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 “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D.欧阳修是北宋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也是 “唐 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6.文章末段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不仅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而且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

B.它不仅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而且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

C.它不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但肯定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

D.它不会许诺给你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但肯定会带给你艰辛的思索和思想的领悟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完成7~12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7.下列各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8.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弃掷逦迤 逦迤:连续不断 ..

B.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弥:充满 .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慰问 .

D.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秀才:科举考试中生员的通称 ..

9.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