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清人说,天下之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13    阅读:

第一篇:《江苏省2013届高三八校联考 文综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江西省 联 合 考

抚州一中 赣州一中 吉安一中 九江一中 萍乡中学 新余一中 宜春中学 上饶县中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命题人: 新余一中 肖志龙 廖春梅 孙小恭 九江一中 刘德伟 漆险峰 黄晓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4-8月部分实地不同纬度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a月早于b月),完成1—3题。

正午太阳

69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南往北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A.地球自转线速度④大于② 变化幅度①小于② C.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③小于④ D.a月某日日影在

地面的转动角度②小于③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3—4题。

B.昼夜长短的年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

A.①——我国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气候

C.③——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极地气候

D.④——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

4.下列对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温日较差大,适宜种植瓜果

B.②——终年温和,有利于甜菜种植

C.③——降水均匀,适宜棉花生长

D.④——热量充足,有利于水稻生长

右上图为1982 年和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5~6 题

5.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 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1982 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 年的低

C.1982的4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与2009 年一样多

6.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29 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图”, M、N、P、Q表示该行

政区域的四至点,G为该区域中心城市,a、b、c、d、e为

五条连接该城市的铁路,回答7-8题。

7.a、b、d、e四条铁路线中,运输煤炭和春节期间返乡

民工所占比例最大的铁路线分别是

A.e、a B.e、b C.b、a D.b、d

8.从G城市起飞两架飞机,分别沿所在纬线圈和经线

圈飞行一周,则所穿过的板块数目相差数目是

A.0 B.1 C.2 D.3

9.跨国企业可以根据研发、生产或销售的需要,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图4为四个城市产业结构三角坐标图。跨国企业营运总部和制造中心的最佳选址分别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丁、丙

某中学生地理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区域主要包括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读图回答10~11题。

10.同学们到达丁山顶后,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从山下带来的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变小 B.太阳从西南方向落于地平线

C.GPS手持机显示的是25°44′ N 123°28′ E D.水杯里的水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11.考察结束后,部分地理夏令营队员在QQ群中交流,其中发言最可信的队员是( ) 残荷听雨(2409478665) 19﹕52﹕53

我在甲湖舒舒服服地游泳,只是喝了几口水,这里的水真咸啊„„

邂逅。一场盛夏的璀璨(256437673) 19﹕53﹕12

路过乙地时,我走在河流的冲积扇上。

风景再美︺没你也out(1323221651) 19﹕53﹕41

到达丙区域时,我发现顶部岩石破碎,且有泉水岀露„„

☆江南style(114640025) 19﹕54﹕12

攀登丁山时,我依次看到常绿硬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

A.残荷听雨 B.邂逅。一场盛夏的璀璨 C.风景再美︺没你也out D.☆江南style

12. 流动性偏好心理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下列现象中能体现这一心理倾向的有 ( ) ①银行利息上涨,吸引了大量定期储蓄 ②银行连续降息,仍有人将钱存入银行

③今年股市振荡,股民们纷纷退出股市 ④就业形势严峻,人们减少债券的投资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 图1表示某商品M需求曲线的变动情况(横轴为M商品需求量Q,纵轴为M商品价格P)。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人民币汇率降低引起国外对M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到D2的变动方向

②增加M购置补贴引起国内对M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到D1的变动方向

③收入预期增加引起国内对M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到D2的变动方向

④M的互补品降价引起国内对M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到D1的变动方向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4.2013年3月1日公布的“国五条”规定:二手房交易中个税按个

人所得的20%征收,部分城市上调二套房首付和贷款利率,限购进一步推

开。( )

①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②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抑制房价

③有利于打击住宅市场的投机性需求 ④其税率符合超额累进税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在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66%。这表明( ) ①企业以赢利为目标 ②产学研用的联系与互动不断加强

③企业对科技创新更加重视 ④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清人说,天下之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联合国安理会于2013年3月7日一致通过关于朝鲜第三次核试验问题的第2094号决议。决议首次将从事非法活动的朝鲜外交人员、银行业实体以及非法现金转账列入制裁范围,这是联合国迄今为止对朝鲜实施的最严厉制裁。材料表明( )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③联合国是超越国家主权的国际组织 ④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7.2013年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体现了:( ) ①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权力由人民直接行使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任免权 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18.看两会、议民生,每天一个热点议题。汇“智”理、集“明”言,诚意以待您的高见。您可以在微博中插入#微博看两会#并@央视新闻发表评论;或通过新浪微博客户端,扫描电视屏幕或节目视频右下方的二维码参与评论。欢迎您的参与,与我们一起互动。"微博看两会":( )

①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②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建设阳光政府 ③有利于人民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④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A.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19.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

①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②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④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0.图6漫画意在讽刺有的人不懂得( )

① 真理的相对性

② 实践的历史性

③ 联系的多样性

④ 矛盾的普遍性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今年两会期间大部制改革出炉,其实最引人瞩目

的是铁道部被撤销,部分被划归给交通部,组建铁路局。

关于政府机构改革一直在进行中,虽然有过失败,但是我

们不能不全面看待我们政府机构改革这些年的发展,这些发展,给经济社会以及群众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这给我

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认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循环往复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2.唐朝诗人杜荀鹤在《小松》中写道:“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这首诗的哲学意思相一致的是( )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A. 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3.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采访时针对治理国家之道时提出,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这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不折腾”思想一致,这告诫我们(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树立群众观点 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4.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是( )

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③“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④“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⑤“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而不在一姓之兴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25.《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C.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

26.周振鹤在《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中说:“„„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材料反映元代行省划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主要以加强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

B.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D.使行省失去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造成南北制衡的局面

27.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1903年)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有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清末“预备立宪”的开展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⑤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8.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

D.“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第二篇:《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B》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2.“频繁地对外用兵,使晋楚两国都感到力不从心。于是,两国都产生了谋求和平的愿望„„在华元(宋国大夫)的调节下,晋楚两国于公元前579年夏,在宋国的西门之外结盟„„宋西门之盟,开了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弭兵会盟的先声。”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晋楚联盟主要是为了抗衡强秦 B.晋楚争霸表明分封制遭到破坏

C.该会盟之后保持了长期的和平 D.华元的调节树立了周王的权威

3.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该材料意在表明

A.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 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

4.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

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

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5.在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某喜剧中,一个叫德谟斯(Demos/汉译为“民众”,它也是英语Democracy/“民主”的词源)的猴子,被一个狡诈的政客牵着鼻子进行哄骗、愚弄并作出各种滑稽的动作。结果,该剧受到雅典人的普遍赞扬。由此可知该时期希腊

A.城邦文化高度发达 B.民主可能导致暴政

C.精英反对民主政治 D.公民直接享有权力

6.英国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曾有如下评说:“我们今天经济制度的得失,间接受罗马思想之影响不少;个人有勤治其事之精神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长,过于注重权利观念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短;二者皆与罗马法律制度有极深关系。”那么能体现古罗马法精神的评价是

A.主张消灭一切阶级压迫 B.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

7.“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下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②该宣言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③英国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④从此英国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8.18 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美国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能手,利用既有的政治智慧,依靠全新阐释的社会契约平地建国,遂达成了政治、经济、社会的三翼齐飞。美国“择其善者而从之”在政治上的主要体现是

A.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约的原则

B.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的原则

C.中央和地方实行分权的原则

D.政治体制上贯穿“分权制衡”的原则

9.依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法国与美国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是

A.行政首长由立法机关选举产生 B.实行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C.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 D.总统有权任命政府各部门官员

10.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保罗·肯尼迪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国家

B.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11.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

A.责任内阁的权力重心 B.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

C.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D.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

12.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13. 据载,山西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他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4.以鲜血而赢得胜利,自是其价值的充分体现。以鲜血而换来失败,也可能不是无谓的,即所谓“血的教训”。一个失败的民族在战后认真思过,幡然变计,是对殉国者最大的尊崇、最好的纪念。下列历史事件中不符合“血的教训”的是

A.鸦片战争结束后“天朝”额手相庆,欢喜依旧

B.甲午战争之后康梁维新党仿效日本,实行变法

C.南昌起义后,毛泽东率领残余力量走上井冈山

D.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加快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15.1970年10月1日,尼克松表示“如果说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去。”„„尼克松的话已说到这个程度了,豪爽的毛泽东也立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欢迎他来华访问。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尼克松此时的心境。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尼克松“心境”的是

A.美国经济危机,以致失去了大国地位

B.越南战争已结束,美国军事受到重创

C.历经多年斗争,总算明白了敌友关系

D.苏联强势,美国考虑中国的战略作用

16.阅读右边的漫画,关于漫画所反映的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中美双方因各自利益使得竞争与合作并存

B. 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是中美唯一的对话途径

C. 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始终采用强硬姿态

清人说,天下之民

D. 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关系的主要政治因素

17.列宁在1918年说:俄国首先开始革命,这“绝不是由于俄国无产阶级有

什么功劳、比别人先进,相反的,正是资本主义的特别软弱和落后,以及特

别逼人的军事战略形势”。列宁意在强调

A.俄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性 B.辩证看待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地位

C.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D.军事斗争在社会形态转变中的作用

18.“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该引文应出自

A.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 B.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演说

C.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

19.“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第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主要是

A.新航路开辟 B.两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苏联解体

20.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对文中“法律制度”的诠释不符合史实的是

A.包括僵化落后的土地制度 B.包括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包括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包括国有形式的井田制度

21.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

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

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2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清人说,天下之民

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

23.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

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

D.“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24.右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

此可知1838—1852年间

①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

②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年平均数) 单位:镑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对英国制造品的顽强抵制

④中国征内地税抵制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25.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中国资本主义不可能沿着正常的道路独立发展,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它不得不左右攀附,托庇于外国资本主义或本国封建势力。下列现象中不符合题中含义的是

A.有的商办企业投身外国在华企业麾下,寻求“保护”

B.盐商何某买山采煤,却被士绅斥为异端,遭到驱逐

C.通久源轧花厂,担心清吏反对,便依附日本人保护

D.厦门机器公司虽系华商投资创办,却转在香港注册

26.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27.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

A.一定程度上受“左”倾思想影响 B.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

C.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 D.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

28.鲍盛刚在《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中谈到:“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改革都

①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型经济状态

②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③积极引导本国走向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

④要求农业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生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29.“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引发了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B.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宗教改革

C.促进了阶级关系的变动

D.加剧了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0.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

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 D.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

31.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32.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33.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

34.罗斯福想做的不仅仅是减轻经济衰退带来的眼前的问题,比如:失业问题和低收入的问题,他还想规范和实施政府干预和经济政策,并且帮助防范以后的经济衰退。下列举措中有利于实现罗斯福这一想法的是

①废除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②举办公共工程,增加社会就业清人说,天下之民

③完善社会保障,保护劳工权利 ④农业减耕减产,政府进行补贴

A.①②③ B.③ C.②③④ D. ②③

35.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

C.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

36.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认为:由于当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应该保持币值稳定,这要求美国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地位,但各国为发展国际贸易,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导致其必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但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成为一个悖论。对上述“悖论”的最好例证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

C.20世纪70年代因为美元泛滥形成的危机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37.“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分析认为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这揭示了

A.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原英属殖民地的发展

B.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治安恶化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南北贫富鸿沟的加深

D.经济全球化仅对发达国家有利

38.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39.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清人说,天下之民

40.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41.“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但使理学家痛恨的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符合材料中观点的思想是

A.“致良知” B.“心即理也” C.“知行合一” D.“存天理,灭人欲”

4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

A.道德化和宗教化 B.政治化 C.世俗化和普及化 D.哲学化

43.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44.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幅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 B.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C.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 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45.“在此期间的《圣经》翻译成被视为“土语”的民族语言,教会势力在日益壮大的世俗力量面前的退缩,各级封建领主势力被国家政府权力削弱诸环节,使得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的人民,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认同了自己的民族。”下列选项中与引文相符的是

A. 宗教改革,教随国定 B.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C. 尊崇理性,批判传统 D. 反对信仰,蔑视神权

46.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

A.维持原有的社会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

B.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

C.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D.社会秩序是权利而非义务

47.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

第三篇:《河北省“名校联盟” 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历史》

河北省“名校联盟” 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2.“频繁地对外用兵,使晋楚两国都感到力不从心。于是,两国都产生了谋求和平的愿望„„在华元(宋国大夫)的调节下,晋楚两国于公元前579年夏,在宋国的西门之外结盟„„宋西门之盟,开了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弭兵会盟的先声。”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晋楚联盟主要是为了抗衡强秦 B.晋楚争霸表明分封制遭到破坏

C.该会盟之后保持了长期的和平 D.华元的调节树立了周王的权威

3.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该材料意在表明

A.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 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

4.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

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

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5.在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某喜剧中,一个叫德谟斯(Demos/汉译为“民众”,它也是英语Democracy/“民主”的词源)的猴子,被一个狡诈的政客牵着鼻子进行哄骗、愚弄并作出各种滑稽的动作。结果,该剧受到雅典人的普遍赞扬。由此可知该时期希腊

A.城邦文化高度发达 B.民主可能导致暴政

C.精英反对民主政治 D.公民直接享有权力

6.英国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曾有如下评说:“我们今天经济制度的得失,间接受罗马思想之影响不少;个人有勤治其事之精神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长,过于注重权利观念为今天经济制度之所短;二者皆与罗马法律制度有极深关系。”那么能体现古罗马法精神的评价是

A.主张消灭一切阶级压迫 B.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

7.“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下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②该宣言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③英国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④从此英国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8.18 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美国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能手,利用既有的政治智慧,依靠全新阐释的社会契约平地建国,遂达成了政治、经济、社会的三翼齐飞。美国“择其善者而从之”在政治上的主要体现是

A.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约的原则

B.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的原则

C.中央和地方实行分权的原则

D.政治体制上贯穿“分权制衡”的原则

9.依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法国与美国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是

A.行政首长由立法机关选举产生 B.实行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C.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 D.总统有权任命政府各部门官员

10.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保罗·肯尼迪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国家 B.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11.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

A.责任内阁的权力重心 B.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

C.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D.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

12.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

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

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

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

途。”上述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13. 据载,山西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他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才承认自己是

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国共第二

次合作的实现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4.以鲜血而赢得胜利,自是其价值的充分体现。以鲜血而换来失败,也可能不是无谓的,即所谓“血的教训”。一个失败的民族在战后认真思过,幡然变计,是对殉国者最大的尊崇、最好的纪念。下列历史事件中不符合“血的教训”的是

A.鸦片战争结束后“天朝”额手相庆,欢喜依旧

B.甲午战争之后康梁维新党仿效日本,实行变法

C.南昌起义后,毛泽东率领残余力量走上井冈山

D.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加快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15.1970年10月1日,尼克松表示“如果说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去。”„„尼克松的话已说到这个程度了,豪爽的毛泽东也立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欢迎他来华访问。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尼克松此时的心境。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尼克松“心境”的是

A.美国经济危机,以致失去了大国地位

B.越南战争已结束,美国军事受到重创

C.历经多年斗争,总算明白了敌友关系

D.苏联强势,美国考虑中国的战略作用

16.阅读右边的漫画,关于漫画所反映的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中美双方因各自利益使得竞争与合作并存

B. 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是中美唯一的对话途径

C. 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始终采用强硬姿态

D. 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关系的主要政治因素

17.列宁在1918年说:俄国首先开始革命,这“绝不是由于俄国无产阶级有什么功劳、比别人先进,相反的,正是资本主义的特别软弱和落后,以及特别逼人的军事战略形势”。列宁意在强调

A.俄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性 B.辩证看待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地位

C.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D.军事斗争在社会形态转变中的作用

18.“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该引文应出自

A.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 B.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演说

C.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

19.“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第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主要是

A.新航路开辟 B.两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苏联解体

20.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对文中“法律制度”的诠释不符合史实的是

A.包括僵化落后的土地制度 B.包括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包括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包括国有形式的井田制度

21.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

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清人说,天下之民

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2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

23.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

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

D.“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24.右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

此可知1838—1852年间

①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②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对英国制造品的顽强抵制

④中国征内地税抵制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年平均数) 单位:镑 C.②③ D.③④ 25.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中国资本主义不可能沿着正常的道路独立发展,为了谋

求自身的生存,它不得不左右攀附,托庇于外国资本主义或本国封建势力。下列现象中不符合题中含义的是

A.有的商办企业投身外国在华企业麾下,寻求“保护”

B.盐商何某买山采煤,却被士绅斥为异端,遭到驱逐

C.通久源轧花厂,担心清吏反对,便依附日本人保护

D.厦门机器公司虽系华商投资创办,却转在香港注册

26.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27.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

A.一定程度上受“左”倾思想影响 B.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

C.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 D.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

28.鲍盛刚在《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中谈到:“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改革都

①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型经济状态

②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③积极引导本国走向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

④要求农业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生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29.“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引发了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B.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宗教改革

C.促进了阶级关系的变动

D.加剧了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0.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

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 D.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

31.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32.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33.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

34.罗斯福想做的不仅仅是减轻经济衰退带来的眼前的问题,比如:失业问题和低收入的问题,他还想规范和实施政府干预和经济政策,并且帮助防范以后的经济衰退。下列举措中有利于实现罗斯福这一想法的是

①废除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②举办公共工程,增加社会就业

③完善社会保障,保护劳工权利 ④农业减耕减产,政府进行补贴

A.①②③ B.③ C.②③④ D. ②③

35.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

C.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

36.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认为:由于当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应该保持币值稳定,这要求美国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地位,但各国为发展国际贸易,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导致其必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但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成为一个悖论。对上述“悖论”的最好例证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

C.20世纪70年代因为美元泛滥形成的危机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37.“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分析认为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这揭示了

A.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原英属殖民地的发展

B.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治安恶化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南北贫富鸿沟的加深

D.经济全球化仅对发达国家有利

38.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39.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40.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41.“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但使理学家痛恨的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符合材料中观点的思想是

A.“致良知” B.“心即理也” C.“知行合一” D.“存天理,灭人欲”

4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

A.道德化和宗教化 B.政治化 C.世俗化和普及化 D.哲学化

43.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第四篇:《2015年高三第一次集中训练》

2015届高三第一次集中训练

历 史

考试日期:2014年9月12日

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共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对比图一和图二,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

)

A.生产模式的变化 B.社会组织的完善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经营方式的改变

2.《吕氏春秋》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表明战国时期( )

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 B.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

C.“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

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重视灌溉,各地因地制宜地修筑了水利工程

D.重农的结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代经济的发展

4.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

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

5.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

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

6.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

A.田庄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7.清代,除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

D.官窑生产完全被民窑生产取代

8.“„„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D.“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9.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

①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10.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C.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11.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

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

D.“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12.“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①“海禁”政策 ②重农抑商 ③盐铁官营 ④夜市出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对文中“法律制度”的诠释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包括僵化落后的土地制度 B.包括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包括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包括国有形式的井田制度

14.1.哥伦布认为:“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哥伦布这一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C.统治者支持海外掠夺 D.天主教徒对金钱的追求

15.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印度古里)病逝。六十多年后,一支来自欧洲的船队到达这里,开辟了一条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这支船队的指挥者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6.“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西欧)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

A.引发了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B.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宗教改革

C.促进了西欧各国阶级关系的变动

D.加剧了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7.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 )

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C.控制苏伊士运河,掌握地中海商路 D.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

18.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

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9.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20.《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 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线消失殆尽 D.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

21.“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

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

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

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

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22.“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第二次权力转变的因素主要是( )

A.新航路开辟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苏联解体

23.右图为当前全球跨国电子产业链“微笑曲线”示意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密切

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

D.国与国之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24.“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的产生

25.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

(年平均数) 单位:镑

①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②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对英国制造品的顽强抵制④中国白银外流影响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五篇:《清人有一句话说:天下熙熙攘攘》

清人有一句话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来往。张导通过这部影片想给观众传达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哪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且这种反抗注定是建立在鲜血、肉体与矛盾之上的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想您时我会翻腾出来,捂捂心脏。一双冰冷的拐杖陪着田走过了中考的每一步,陪田度过了考场上的分分秒秒。如此虔诚,如此执念。我想起同伴的忠告:作为一粒沙,只有经历拼搏和磨砺,方能成为光芒四射的珍珠。女孩做一个长长的深呼吸,似乎看见那极淡极远的云影中写满了对自己的美丽的祝福,而自己也整个身心全都融在眼前这绿的水蓝的天之中了„„过了很久,女孩向湖畔的小山坡走去。路的那一端仅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我与朋友点亮一盏易碎的水灯,然后把它放归水中。蟹。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太多了。岳飞也因此成为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只是想求个安宁。他教我们拉歌,教我们玩游戏,教我们唱《军中绿花》,他会笨拙地指挥,会害羞地躲开校宣传部的镜头,会趁天黑时让我们大家悄悄休息„„后来才知道,他只不过19岁,原来,他也是个孩子。可我知道,你们已经很老了。所以,女人很难比较自己的高低。去了看了闻了,也觉得自己错了。徐徐微风起,轻轻寂寂,吹散秋色旖旎。蹒跚执着地向前移动。(未完待续)观看事物的不能用一定的高度或时间的跨度作为载体,而真正的的载体在于心灵在于超脱于物质以外的精神。一个高个子农民工不知怎么进入了我眼帘。凝露为霜,染白了沧桑;月影朦胧,遮住了你凄婉的双眸„„浓浓的思情,淡淡的回忆,不肯丢弃,静静守候着往昔„„离千年的光阴流逝,你是否记得为你弹断冰弦的那一瞬?弦断,曲终,只余断章,流韵里的你是否听到了我心底的企求?有着灿烂如花的笑靥,更有着依稀可辨的绝望。想起鲁迅的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炸,就在沉默中灭亡。现实生活的节奏真的很强、很快,人们已经无暇去摘掉面具,变回原本的那张脸来表达一种情感了,我很难讲清这是好还是坏,但我总觉着无论是戴上面具扮演,还是摘掉面具扮演角色所表达出来的总是最好的。在时光的河里,人是悲剧性的,无法将时间定格在你喜爱的某个时段,只能服从于它的指使和安排。您关心着班上每一位同学,您的眼神,您的微笑,您的鼓励,都让我们为之感动。有人说:这是一个生命开始的季节。有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水平。适当地进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行动,更有益于环境的保护!三,三思而后行抱歉,先祖们,今日,小女认为,必须“先行而后三思”。我振翅冲上云霄,我要尽快告诉他们我找到拯救天空的办法了。茫茫天地,望长城内外,呼声不断;大江南北,欢歌四起——中国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华诞。从此,距离打破了幻想,我喜欢用文字来表达,用笔去倾听。可是即使人们知道这些道理也不愿去做,因为他们宁可活的累点也不愿放下功名利禄而去做那些他们自认为很无聊的事情。

第六篇:《山东省烟台历史试题》

山东省烟台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自主练习

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2.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比例示意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3.钱乘旦在《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一文中指出,“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 A.专制王权→民主共和 B C.王在法上→王在法下 D4.也。A.国民大革命期间 B .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5 A.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6”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A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

7.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8.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

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D.“冷战”开始出现

9.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A10

A CD

11

A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C. D.“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12.16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有 ①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③④ B.①②③

②中国商品对西方人有吸引力 ④白银在中国市场上大量流通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依次是 A.近代化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全球史观 D.社会史观

14

A.1952B.1956CD.三大改造是195215AC16A17.欧洲联盟与欧洲共同体的主要区别是,国际协调、合作机制化达到较高水平,超出一般“政府间”合

作范畴,实现了“超国家”管辖。以下对这一论点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欧盟已经实现了“超国家”的全员管辖 B.欧盟大大超出欧共体的合作水平和范畴 C.两极格局和美苏争霸加快欧洲合作进程 D.区域集团化和欧洲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

18.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

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A. B. C. D.

19.《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0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蔡襄书法 苏轼书法黄庭坚书法 米芾书法 A C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21 A.陆王心学

C.智者学派

D.启蒙思想

22,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23.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

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máo zéi,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纠正、改组、推翻)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24.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

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25.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命使人类

A.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 BC.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D

26.(16

材料一 以下是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

材料二 其道何之从?

材料三 1911但是多种意义上看,对于中国文明的更为重要的转折发生在1905年。2500年的一个文明模式的废弃。

——[美]皮特·N. 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6分)

第七篇:《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阅读答案》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18、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的意思是“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B、“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这两个比喻阐述的是不施行仁政的不良结果。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阅读答案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阅读答案

  C、“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两个比喻说的是坏人在无意中帮助了好人,恶成了促进历史前进的动力。这里面所蕴含的,正是善与恶的历史辩证法。

  D、选段反映了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阅读答案文章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阅读答案出自src="HTTP://border="0">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