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13    阅读:

第一篇:《宋词“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相见欢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5.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6.“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5.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3分。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1分 6.借代;(1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1分)“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1分)

第二篇:《相见欢诗词阅读答案》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樱①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簪樱:古代官吏的冠饰,代指显贵。②扬州:地名,当时为南宋抗金前线。

13.相见欢是这篇作品的 。(1分)

24.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清秋 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 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 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15.画线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3分)

19.词牌

20.B

21.答案示例:中原乱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伤痛之情;簪缨散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抗金的愤慨;几时收表达了作者对恢复中原的期盼。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第三篇:《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一 阅读 9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8分)

①人们的生活实践要求彼此交际,相互交流经验、交流思想。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只能利用语言来交际。许多有经验( )有知识的人把他们的经验和知识,用简括凝□、 便于记忆的语言固定下来,编成歌曲、口诀、故事等等,彼此相告,代代相传。这就所谓的是“传说”。

②传说是靠口耳相传的。它的基础是人的记忆,但是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传说在被人们相互传述的时候,往往会有所遗漏或添加。因此一个传说,经过若干人的口传以后,可能会变得离原样很远,内容的真实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③在远古时代,传说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现在关于远古时代一鳞半爪的知识,也是靠着这种传说保留下来的。有些最古的著作,例如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当初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1.第①段的“(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破折号 B.分号 C.顿号 D.逗号

2.第①段的“□”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炼 B.练 C.拣 D.冻

3.“一鳞半爪”中黑体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línzhǎoB.línzhuǎC.língzhǎoD. língzhuǎ

4.结合文意,分析第②段中的“往往”一词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9分)

①诗生于大众,成于大众。大众的原始表达是诗性特征生发的前提。大众诗性表达的需求,是诗歌存在的依据。从民歌到诗歌,诗在传诵中存活,在流动中成熟。群众的喜好、相传、加工,是诗歌在文体上独立并成为社会公有之物的必要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便没有诗歌。就一个民族而言,对诗性的感知和确认,是集体的共识,不是单个人及少数人的自我命名。关于诗的最起码的范式、规则的理解也必然是各个民族基于共同的审美习惯和语言习惯,长期积淀而成。

②诗是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品。由语言结织而成的诗歌文本,渗透着大众的语言经验和文化沉淀。诗歌语言的进步,以大众语言的发展为基础。大众生生不息、富有活力的语言,让诗歌的语言繁茂而□□。

③诗性的语言,不在于“生”而在于“熟”,与民众语言贴得越近越好。公认的是,诗人运用现实的、活的语言,诗性效果远胜于旧的、“死”的语言,运用民族的、自然的语言,效果远胜于外来嫁接的和硬造的语言。诗性的语言,天生具有大众化的基因。

④必须说明,肯定大众对于诗歌、大众化对于诗歌发展的意义,并非否定一些有小众化倾向的诗歌的作用。这些诗歌的意义在于,它们往往追求诗的探索性、

先锋性、实验性,在诗歌的风格、形式、语言上另辟蹊径,在为诗歌成长开辟新的可能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诗歌可以偏执于小众化、个人化立场。一味小众化、个人化,就会破坏诗性之根;一味小众化、个人化,就会斩断诗性之链;一味小众化、个人化,就会折损诗性之翼。

⑤大众对于诗歌有更高的美学期待,所以诗歌需要正视大众,也只有包容和亲近大众,才能对诗歌内部秩序进行重建,激活它的生命力,构建新的诗学观念和美学模式。保持面向大众的姿态,才能使诗人离开自我立法的虚妄和自我评价的盲目,才能保有对表达形式的变革意愿和敏感性。

⑥新诗百年,历经断裂与成长。一个或许不是问题的问题让一些诗人纠结:选择“诗”还是选择大众?我们的回答是:选择有大众的诗。

5.根据上下文,下列词语填入第②段“□□”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简洁 B.通俗 C.新鲜 D.含蓄

6.指出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某一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7.联系全文,概述“选择有大众的诗”的理由。(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3分)

边城(节选)

沈从文

①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 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②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必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竹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竹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时,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属公家所有,过渡人本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

③但是,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要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这弄渡船的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被上去,一面说,“大哥,不吸这个吗?这

好的,这妙的,看样子不成材,巴掌大叶子,味道蛮好,送人也很合式!”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随意解渴。

④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和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近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是一只渡船和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8.文中的“边城”有虚实两层含义,它实指边远小城,虚指(2分)

9.对第①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人物活动的环境

B.描述由远及近,给人一种动态的画面感

C.以质朴的语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D.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突显出老人的性格

10.对第②段画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人物塑造中的细节描写 B.通过侧面描写烘托老人形象

C.是对渡溪的人的心理描写 D.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11.上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老人“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请概括并加以分析。(5 分)

(四)默写。(5分)

12.

(1),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

(2)千岩万转路不定,。(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

(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周邦彦《苏幕遮》)

(4)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

(5),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7分)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①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簪缨:古代官吏的冠饰,代指显贵。②扬州:地名,当时为南宋抗金前线。

13.“相见欢”是这篇作品的。(1分)

14.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清秋” 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 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 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15.画线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6-18题。(10分)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6.写出下列黑体字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臣等不肖

(3)不若也 (4)肉袒负荆

17.对“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中“而”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表并列关系 B.表转折关系 C.表承接关系 D.表递进关系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9-21题。(8分)

永州铁炉步志

柳宗元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①。永州北郭有步,曰铁炉步。

余乘舟来,居九年,往来求其所以为铁炉者无有。问之人,曰:“盖尝有锻者居,其人去而炉毁者不知年矣,独有其号冒②而存。”余曰:“嘻!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步之人曰:“子何独怪是!今世有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曰:‘吾门大,他不我敌也。’问其位与德,曰:‘久矣其先也。’然而彼犹曰‘我大’,世亦曰‘某氏大’。其冒于号有以异于兹步者乎?大者桀冒禹,纣冒汤,幽、厉冒文、武,以傲天下。由不知推其本而姑大其故号,以至于败,为世笑僇③,斯可以甚惧。若求兹步之实,而不得蚤锜、钱镈、刀鈇④者,则去而之他,又何害乎?子之惊于是,末矣!”

余嘉其言可采,书以为志。

[注]①步:船埠头。②冒:假冒,冒充。③僇:侮辱。④釜锜、钱镈、刀鈇:金属器具。

19.对“他不我敌也”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判断句 B.被动句 C.倒装句 D.省略句

20.下列表现手法中,本文没有运用的一种是( )。(3分)

A.托物言志 B.借事寓理 C.类比手法 D.对比手法

21.请对本文的思想意义进行评价。(3分)

二 写作(60分)

22.作文。

请以“智慧阅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不少于700字;(2 )不要写成诗歌;(3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高三语文每日一题”,每天免费获得一篇高考语文辅导文章,如高考作文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高考文言词汇指导、高考语文经典试题等。

第四篇:《海南省琼院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

琼院附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中考试高二语

文试题

试卷说明:1、本试卷总分值150分,150分钟内闭卷完成;

2、考生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完成试题卷上的试题,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生只交答题卷,请保存好试题卷,以备教师讲评。

I卷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4题,每题3分, 4题每题5分,共计19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

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

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菌不知晦朔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发:毛,文中指草木。 .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

D.此亦飞之至也 至:最高限度。 .

答案 C

解析 C.绝:直上穿过。

2.选出与“奚以知其然也”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五百岁为春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去以六月息者也 D.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答案C 凭借,根据(A.把 B.用 D.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

B.生命极短促的朝菌、蟪蛄,它们一个活不到一天,一个活不到一年,与

冥灵、大椿相比,何足道哉。

C.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就如朝菌、蟪蛄同冥

灵、大椿相比吗?他的寿命是很短的,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

了吗?

D.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

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论点。

答案 D

解析 D.目的是论证“小大之辩”。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5分)

译文:

(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5分)

译文:

答案 (1)况且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奋勉,全社会

的人都非议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沮丧。

(2)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虽然这样,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

二、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相 见 欢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

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5、“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5分)

6、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6分) 答案5.借代;(2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

来把冠固着在头上)。(3分)

6.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

之情;(1分)“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时又难以

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2分)“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

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解为“作者要请悲

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

情”亦可)(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每空1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 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逍遥游》)

(3) 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

《滕王阁序》)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王

勃《滕王阁序》) (5) ,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归去来兮辞》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喻诗人做官之本无心的诗句

是: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

是: , 。

答案7. (1)落霞与孤鹜齐飞 (2)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舸舰迷津,青雀黄龙

之轴 (4)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5)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四、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25分)

海 龟

张 抗 抗

小董有一个可爱的三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

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

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了,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

刮干净。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

让他在一个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

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

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对女儿娓娓道出。“那儿

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张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

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一个人要到岛上

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

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

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

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

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星期六了。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

脑,竟然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

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

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

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

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

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译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著作,三

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

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了地方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

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他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一翻过来它就

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地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过,骑它回家。”

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后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全部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

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

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

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

个盼头„„

半年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

似乎要问:“这人谁呀?”临睡前,女儿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

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了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

吃香蕉呢?”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

他说,一大串。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

时也不能动„„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

告诉女儿,人其实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小小说精选》2010年第10期)

8.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5分) .....

A.本篇小说作者借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安排很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小说中的小董一心惦记着评职称的事,给女儿讲故事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C.小说选材看似一般,实则独特。小说中,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

上,“女儿”的纯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D.小说中“海龟”的命运与主人公小D的命运有相同的地方,读来令人叹息,引发读者的思考。

E.小说语言是冷静的超然的,叙述平实,不带作者的感情,这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9.小说中小董 “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小D为什么会想起那只“海龟”?(6分)

答:

10.这篇小说的情节,既写了小董给女儿讲故事,又写了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请简要说明这样安排故事情节的好处。(6分)

答:

11.这篇小说写的是小董的生活,但为什么要以“海龟”为题?(8)

答: 答案8. B C (5分)

9.①共同的经历:海龟一次次为了香蕉把人驮过海;小D一次次为了职称

不断

地苦干。②共同的命运:海龟始终得不到应该得到的香蕉;小D也没有评上应 该评上的职称。③共同的性格:实干苦干,任劳任怨。(每点2分)

10.小说明线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暗线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明暗

线交替进行,虚实结合使小说内容更丰富,不单调; D和海龟又有共同的地方,交替进行叙述描写,能互相映衬,更好的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能含蓄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每点2分)

11. “海龟”是小D给女儿编造的故事中的主角,而小D与女儿之间的互

动就是主要情节,因此,“海龟”有“道具”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分)

小D编造的故事中的“海龟”,为了吃到香蕉,只好驮着主人来回奔波,这与小D的处境极为相似,所以,“海龟”不仅推动情节发展,而且暗喻主题;(3分) “海龟”富有象征蕴涵,不仅暗示小D的风奋斗犹如故事中的海龟,而且也暗示某些领导犹如骑龟人,有明显的讽刺意味。(3分)

II卷

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

五、语言文字运用。(选择每小题3分,共14分)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储(zhǔ)粟 轻飏(yáng) 流憩(qì) 舸(kē)舰迷津

B.熟稔(rěn) 盘桓(huán) 懿(yì)范 云销雨霁(jì)

C.帝阍(hūn) 叨(dāo)陪 坳(āo)堂 决(xuè)起而飞

D.逋(bū)慢 榆枋(fáng) 洗(xiǎn)马 终鲜(xiān)兄弟 答案B(A.储chǔ粟 舸gě舰迷津 C.叨tāo陪 D. 榆枋fāng 终鲜xiǎn兄弟)

1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第五篇:《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语 文 试 题 (考查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目。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 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B.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 C.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D.学习文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

“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

B.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达到了无不尽

意的地步。

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D.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

性和凝固性。

C.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

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

定人文精神的底色的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

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

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将行,谓之曰: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

食者数日。 .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①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

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②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溃。奏至,世宗诏褒之。 .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

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四》)

注 ①并:并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太原一带。 ②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

或木片。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周祖微时,欲聘之 聘:以礼物订婚 .

B.廷璋至,屏左右 .C.廷璋获之,械送京师 .D.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 .屏:使……退避 械:镣铐 赍:携带

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乃募敢死士百余人①①A. B.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城中鼓噪以出①① C.D. ②②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 ( ) (3分)

①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 ②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③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④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

⑤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 ⑥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守太原时杨廷

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

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城中士兵呐喊

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

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

颂其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即使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

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5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5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

相 见 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9.上片“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

10.“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6分)

答:

(三)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荀况《劝学》)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 (李密《陈情表》)

(3)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6)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剃 刀 侠

木 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集市人就窃窃私语围观。

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描写了繁华热闹的环境,是为了渲染气氛,为人物出场做铺垫,烘托人物形象,突

出剃刀侠艺高人胆大。

B.“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说明门楼下老摊贩曾被这些蓝翎侍卫欺负。

C.小说只对剃刀侠经行了侧面描写,一个久在江湖,武艺高强的侠客形象就跃然纸上。

D.小说没有直接写蓝翎爷与剃刀侠相遇,而是先由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过渡进而来到剃刀侠身

边,由剃刀侠给他剃头,引出剃刀侠的打抱不平,这样设计情节更真实、耐读。

E.小说通过讲述剃刀侠在不知不觉中杀死了蓝翎爷的故事,表现了剃刀侠高超的武艺,以及表达了对我国民间奇人的敬佩之情。

(2)小说情节多处暗示了蓝翎爷之死,请简要分析。哪些情节暗示了蓝翎爷之死,请举例:(6分)

(3)小说中蓝翎爷和剃刀侠的形象形成多方面的鲜明对照,请分条概括。(6分)

(4)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深刻主题思想。(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入夏以来,长江、黑龙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

损失。 B.不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只是照搬列举说明,还自以为找到了古代文化遗产的精髓,这就是我们说的食古不化。 ....C.老太太的剪纸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既与传统的民间剪纸风格陈陈相因,又打破了固有....的模式范畴,因而具有很多的感染力。 D.正因为现当代小说数量多,流行广,必然存在鱼目混珠、高下难辨的现象。所以,什么才是好小....

说,怎样鉴赏现当代小说,很值得讨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

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

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C.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基本要素包括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

和着陆场七大系统组成。

D.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 “职业等级”高,毕业生往往

会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沿着主校道缓缓前行,,;,,正是这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

①桂树如同一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

②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甬道踏入桂园,香味更加浓烈

③校道两边的法国梧桐像欢迎首长的士兵一样挺立着,高大雄伟

④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

⑤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

⑥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日

A.④①②③⑤⑥ B.③④②①⑤⑥ C.③⑤⑥④②① D.④②③①⑥⑤

16.仿照例句,运用比喻手法,另写一组句子。(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

与原句相同。) (6分)

例句:一棵树,是一位凛然挺立的哨兵。凛然挺立的哨兵,为祖国边陲筑起钢铁长城。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官王延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六篇:《海南省琼院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生版)》

海南省琼院附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试卷说明:1、本试卷总分值150分,150分钟内闭卷完成;

2、考生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完成试题卷上的试题,在试题卷上作答

无效;

3、考生只交答题卷,请保存好试题卷,以备教师讲评。

I卷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4题,每题3分, 第4题每小题5分,共计19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

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

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

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

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

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菌不知晦朔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发:毛,文中指草木。 .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

D.此亦飞之至也 至:最高限度。 .

2.选出与“奚以知其然也”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五百岁为春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去以六月息者也 D.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

B.生命极短促的朝菌、蟪蛄,它们一个活不到一天,一个活不到一年,与

冥灵、大椿相比,何足道哉。

C.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就如朝菌、蟪蛄同冥

灵、大椿相比吗?他的寿命是很短的,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

了吗?

D.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

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论点。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5分)

译文:

(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5分)

译文:

二、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相 见 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

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5、“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5分)

6、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每空1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 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逍遥游》)

(3) 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

《滕王阁序》)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王

勃《滕王阁序》) (5) ,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归去来兮辞》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喻诗人做官之本无心的诗句

是: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

是: , 。

四、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25分)

海 龟

张 抗 抗

小董有一个可爱的三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

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

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了,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

刮干净。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

让他在一个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

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

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对女儿娓娓道出。“那儿

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张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

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一个人要到岛上

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

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

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

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

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星期六了。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

脑,竟然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

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

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

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

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

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译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著作,三

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

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了地方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

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他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一翻过来它就

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地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过,骑它回家。”

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后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全部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

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

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

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

个盼头……

半年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

似乎要问:“这人谁呀?”临睡前,女儿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

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了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

吃香蕉呢?”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

他说,一大串。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

时也不能动……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

告诉女儿,人其实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小小说精选》2010年第10期)

8.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5分) .....

A.本篇小说作者借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安排很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小说中的小董一心惦记着评职称的事,给女儿讲故事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C.小说选材看似一般,实则独特。小说中,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身上,“女儿”的纯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D.小说中“海龟”的命运与主人公小D的命运有相同的地方,读来令人叹息,

引发读者的思考。

E.小说语言是冷静的超然的,叙述平实,不带作者的感情,这给读者留下了

思考的空间。

9.小说中小董 “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小D为什么会想起那只“海

龟”?(6分)

答:

10.这篇小说的情节,既写了小董给女儿讲故事,又写了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

请简要说明这样安排故事情节的好处。(6分)

答:

11.这篇小说写的是小董的生活,但为什么要以“海龟”为题?(8)

答:

II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选择每小题3分,共14分)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储(zhǔ)粟 轻飏(yáng) 流憩(qì) 舸(kē)舰迷津 ....

B.熟稔(rěn) 盘桓(huán) 懿(yì)范 云销雨霁(jì) ....

C.帝阍(hūn) 叨(dāo)陪 坳(āo)堂 决(xuè)起而....

第七篇:《《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

《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8.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

9.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 本文来自

第八篇:《宋词《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

宋词《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相 见 欢

朱敦儒①

宋词《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宋词《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宋词《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文章宋词《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出自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5.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3分。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1分

宋词《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6.借代;(1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1分)“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1分)

第九篇:《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阅读答案》

浣溪沙

朱敦儒(宋)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 ),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阅读答案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阅读答案

8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做简要的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阅读答案文章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阅读答案出自朱敦儒(宋)①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8、(5分)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 ,由此可见。(1分)

9、(6分)(1)借景抒情: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为映衬(2)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每点3分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015-12-3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