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25    阅读:

语文单元练习一
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第一篇

正余初中2012—2013第一学期七年级 语文单元练习一 (满分:100分;练习时间:10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金色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过一个月初中生活,相信你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请将累累硕果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仔细审题,冷静作答。老师期待着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项任务。(4分) ①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潜( )藏着光明和纯洁的种子。②当千千万万棵种子在心底,在艰硬的壳里,弓起了xù( )满力量的腰时,③我们就看见了它们破土而出的声音。 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潜藏( ) xù( )满力量 ⑵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第一处:把 改成 第二处:把 改成 ⑶文段中,第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2诗文填空。(④⑤两题选做一题 )(6分) ①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②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冰心《成功的花》) ③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的一联是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两句关于“送别”的诗 , ,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今年中秋节,大街上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B、那天,我和她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C、这些事得发动群众一起干,如果只凭几个人忙乎几天,也只能是事半功倍....。

D在新开张的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五彩缤纷的饰物,

真叫人目不暇接。

4、仿照下列句式,或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给原句衔接一句顺畅的语句,内容

要前后照应(两题选做一题)(2分)

①有人这么诠释友谊。

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友谊如 ,我们 , ;

②禾苗感激雨露,才有了饱满丰硕的果实;大树感激春风,才有了枝繁叶茂的绿

茵;

感激 ,才有了 。

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2分)( )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诚,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④③①②

6学了本册第一单元,请同学们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6分)

① 请为你的手抄报取个比较有文学色彩的名称(如“火花”“文学少年”等)

(1分)

名称

② 请你再设计两个与文学有关的栏目,并写出栏目名称。(1分)

栏目一 栏目二

③宋浩同学设计了一个“名著推荐卡”的栏目,请从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选出一

篇按要求填写(4分)

7诗歌欣赏(6分)

还是您吗?老师

韩笑

还是您吗 老师

那留着长头发的漂亮阿姨

还是您吗 老师

那个戴着眼镜的慈祥妈妈

还是你吗 老师

那个银发苍苍的老祖母

您默默的不说话

噢正是您啊 老师

您默默的不说话

此刻我看见

满树的桃李

都挂满了晶莹的泪花

此刻

您还是默默的不说话

①诗歌前三节分别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老师哪三个阶段的生活经历?(3分)

②诗中三次写到“默默地不说话”,从修辞角度看,它运用了 修辞,

从内容上推敲,它暗指 (2分)【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感情。(1分)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㈠阅读《安恩和奶牛》节选,完成8—10题。(5分)

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

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这头奶牛已经上了年纪了,可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

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当

然,要是存心找茬的话,那就是它的臀部和脊梁上长着一溜肉瘤,不过能挑得出

来的瑕疵也就这么点儿了。它的浑圆的乳房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

肚皮底下。它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这是一头健壮

结实的奶牛,曾经有过所有奶牛都有过的生活经历,它产下了小犊,然而连看它

们一眼舔它们一下都没有来得及便被人带走了。这以后便吃着粗粝的草料,心甘

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

【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8、文段中哪一个词反映了安恩和母牛的亲密关系。(1分)

9、文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为我们刻画了这头奶牛?(2分)

10、请从文段中找出一句对奶牛做综合性评价的句子。(2分)

㈡阅读《餐桌上的谜底》一文,完成11—15题。(14分)

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

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

A(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

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

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

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我B(支撑、支持、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

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

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

苦,我甚至不想吃。

⑦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

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

“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是的,我知道了。

⑩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

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那年,我11岁。

11、第②段A处和第⑥段B处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什么?(2分) A B

12、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馋,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3、“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2分) 14、第⑨段中说道:“是的,我知道了。”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2分) 15、请结合文意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4分)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截竿入城(13分)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①有老父②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③依.而截.之。 [注释] ①俄:一会儿 ② 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③遂:于是 16、为下面句子划分一处停顿。(1分) 吾非圣人 1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执 但 依 截 18、选择与“遂依而截之”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9、翻译句子。(2分)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十
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第二篇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十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拿到这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试卷的时候,忙碌而又充满希冀的期中考试已悄然而至了。

1.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你要在12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

2.正如你所见,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时,你只需交上 “答题卷” 。

相信你会在试卷上留下美丽的字迹!祝你成功!

一、积累及运用(35分) 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汉字或拼音。(6分)

②mò然 ③茅sè顿开 ④ 肇祸 ⑤跻身 ⑥擂鼓

2.下面的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填入表中,并加以改正。(4分) 潜移默化 威言耸听 摇摇欲坠 走头无路

眼花潦乱 群星荟萃 陈词烂调 无动于衷

3.名句点击(8分)

(1)梅须逊雪三分白,。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_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6)苏轼《水调歌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联俗称对子。它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你写出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下联:

4.阅读《幼时记趣》一文选段,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

唳云端,怡然称快。 .

拟:__________ 强:__________ 徐:_________ 唳:_____________

5.综合实践(4分)

“十一”长假期间,老师布置同学们办一份以“亲近文学”为主题的小报。七年级(3)班的张东决定到你家与你合作完成,他妈妈以他贪玩为由,不让他去。张东请你打电话给他妈妈解释一下,你会对他妈妈说什么?(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1)你对张东的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事后,你们在一起办报,你和张东会设置哪几个栏目?请写出其中的两个栏目名。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4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为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收到“小康看健康,健康护小康”的目标,无锡市滨湖区滨湖街道积极倡导“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生活方式。主要解决人们膳食不平衡和运动不足,从而遏制目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

(1)文中有一处词语搭配不当,这个词语是: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句子成分残缺,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下列问题。(5分)

当刚才那只“大密苏里号”在阳光下干活,累得大汗淋

漓的时候,这位离了职的艺术家却在附近的阴凉下,坐在一只木桶上,跷着二郎腿,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一边暗

暗盘算如何再宰更多的傻瓜。这样的小傻瓜会有许多。

(1)在这个片断中,“大密苏里号”指________,“离了职的艺术家”指_________ (横线上填人名)。

(2)这个片段出自小说《_________________》,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与这段文字相关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40字。)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截竿入城(10分)

鲁①有执②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③。俄④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但⑥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⑦依而截之。【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注释]①鲁:鲁国 ,现在的山东省南部一带。 ②执:拿着,握着。 ③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来。④俄:一会儿 ⑤老父(fǔ):古代称年老的男子。 ⑥但:只,只是。⑦遂:于是,就。

8.试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初竖执之 之:____________ .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何:_____________ 以:_____________ ..

③吾非圣人 非:_____________ .

9.翻译下面这句话。(2分)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的老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人物语言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忽略(15分)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不要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枝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11.母亲和孩子对小瓜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12.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忽略”?(2分)

13.揣摩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短语,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① 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

②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眼睛„„

14.老师为什么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是怎样看待孩子的满分的?她们的区别在哪里?(3分)

15.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2分)

16.联系全文的内容说说标题“忽略”有什么含义?(2分)

(三)话说重阳(10分)

初一语文第六单元试卷
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第三篇

班级 号数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

1、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用正楷字抄写在方

2、本单元共五篇课文:A.《〈论语〉六则》 B.《〈世说新语〉二则》【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C.《伤仲永》 D.《木兰诗》 E.《诗五首》(a.《回乡偶书》b.《夜雨寄北》c.《淮上与友人别》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e.《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从内容方面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的是 ;以“诚信”为教育目的的是 ;启发我们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的是 ;塑造一位女英雄形象的是 。4分

(2).唐诗五首中,属五言律诗的是 ;属七言律诗的是 ;属七言绝句的是 。3分

(3).《〈世说新语〉二则》中《期行》与《乘船》虽然都讲到了“诚信”的问题,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略作分析。4分

(4).《淮上与友人别》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送别诗,它们所表达的感情相同吗?4分

3、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人不知而不 yùn( ) 学而不思则 wǎng( )

思而不学则 dài( ) 朔气传金 tuò ( ) 南市买 pèi( )头 日扳仲永环 yè( )于邑人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⑴ 双兔傍地走( ) ⑵ 不耻下问( ) ..⑶ 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⑷ 歆辄难之( ) ..⑸ 世隶耕 ( ) ⑹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⑺ 父利其然也( ) ⑻ 愿为市鞍马( ) ..⑼ 学而不厌 ( ) 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5、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4分

⑴ 默而识之 通 ⑵ 尊君在不 通 ⑶ 出门看火伴 通 ⑷ 不亦说乎 通

6、下列语句,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个人修养。请将它们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4分

A、学而不厌 B、诲人不倦 C、默而识之 D、温故而知新 E、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F、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G、人不知而不愠 H、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谈学习态度的有:

(2)、谈学习方法的有:

(3)、谈个人修养的有:

7、下列诗文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C、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D、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为孔子所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伤仲永》的作者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原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把乐府采集的诗歌也叫做乐府。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编,为古代笔记小说集。

9、根据内容理解,用原文填空。15分

①《论语》是经典之一,主要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的纪录。孔子,名 ,字 ,

春秋末期 家、 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2分

②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分

③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是 1分 ④古代诗歌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很多,请你写出两句。2分

A.

B.

⑤《偶书》中表明作者离家时间很久的句子是 。1分 ⑥《淮上与友人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愁情的句子是 ,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各自去向的句子是 。2分

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景的是 ,富有哲理的名句是 。2分 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1分

⑨《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与妻子团聚的句子是 。1分

10、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1分

11、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

12、解释下列词语5分

(1) 去 (3)委 (4)引 (5)顾

13、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2分 。

1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2分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日 中 不 至,则 是 无 信

15、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 2分

答:

16、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2分

答:

17、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3分

18、也有人说元方过分了,因为“友人”已经知道错了,并且“下车引之”,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了,“入门不顾”是不对的。你说呢? 3分

答:

19、你如何看待“信”和“礼”?2分

(二)、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

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6分

20、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2分

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

2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就: ②称:

22、解释下面这句话的意思。2分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23、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可以说明,请列举出来。3分

【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24、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哪些方面堪“伤”? 3分

25、父亲“不使学”的原因什么?其具体做法是什么?2分

26、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请用1—2句话写出来。2分

(三)截竿入城 8分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公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笑林》

27、 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 吾非圣人( ) ..28、 翻译下列句子:4分

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29、看完这篇笑话后,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四、作文。(50分)

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__________的心”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1、略 2、(1).A B C D (2).d e abc (3).《期行》侧重于要守信明礼; 《乘船》侧重于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4).不完全相同。《淮》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送》对友人是宽慰和劝勉,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

3、愠 罔 殆 柝 辔 谒

4、跑 认为可耻 约定 犹豫不决 隶属 完成 认为有利 买 满足 去、往、到

5、识通志 不通否 火通伙 说通悦

6、(1)A、E、H (2)C、D、F(3)B、G

7、A 8、A

9、①儒家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丘 仲尼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⑤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⑥杨花愁杀渡江人⑦君向潇湘我向秦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11概括故事发生的起因

12、(1)离开 (2)抛弃 (3)拉 (4)回头看

13、朋友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

1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5、友人与人相约却迟到,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又用“非人哉”来骂陈太丘,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16、聪明伶俐,思维敏捷、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17、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8、言之有理即可

19、 “信”是立世之本,“礼”是做人之本。

20、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21、就:完成。这里是写好。 称:相当,符合

22、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做诗。

23、从文中找出

24、伤:哀伤 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仲永被邑人追捧,终“泯然众人”;

25、原因是:认为有利可图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6、人的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起决定作用。

27、拿 不是

28、横着拿,也不能进去,实在想不出什么法子来。

为什么不把竹竿从中锯成两截再进去呢?

29、凡事要多动脑筋,不能盲从。

文言文截竿入城翻译_截竿入城阅读答案
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第四篇

文言文<截竿入城>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
1者:代词。文言文截竿入城翻译_截竿入城阅读答案。可以译为“的人”
2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
3入:进去;进入
4执:握,持,拿
5亦:也,仍然
6俄:一会儿,不久
7至:来到这里
8吾:我
9矣:了,承接
10遂:于是,就
11计:计谋,办法
12而:连词,表承接,13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14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15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16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
17之:代词。此处代长竿
18但:只,仅,但是
19以:用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鉴赏]
“执长竿入城门者”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事实可以一手拿着竹竿的一头,把竹竿的另一头放在地上,成一个斜坡,进入城门,如果把竹竿放平进去,容易扎瞎别人的眼睛,有害他人身体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1: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2: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文言文截竿入城翻译_截竿入城阅读答案。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cagd语言来讲就是piecewise
或者是还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给出这个点子的人不先问明情况就出了一个点子,万一这个长竿是要用的,这个点子就害了这个拿杆子的人了。

文言文大全_小学课本文言文大全
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第五篇

小学课本中文言文大全共计27篇,详细列表如下:
<陈元方候袁公>、<孟母三迁>、<揠苗助长>、<画蛇添足>、<北人食菱>、<愚人食盐>、<父善游>、<截竿入城>、<世无良猫>、<人有亡斧者>、<滥竽充数>、<曾子杀彘>、<掩耳盗铃>、<杀骆驼破瓮>、<嫦娥奔月>、<人有负盐负薪者>、<精卫填海>、<吴起守信>、<郑人买履>、<狼>、<两小儿辩日>、<杨氏之子>、<伯牙绝弦>、<方子振学弈>、<刻舟求剑>、<矛与盾>、<鹬蚌相争>。

劳劳亭的意思_劳劳亭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第六篇

<劳劳亭>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
[前言]
<劳劳亭>,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其所作年代殆已不可切考,似为作者漫游金陵时作。劳劳亭的意思_劳劳亭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诗中虽有送别之意,却无送别之人、之事,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此诗前两句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将送别诗意推到了高峰;后两句则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两句,[译文]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是那行人送别的劳劳亭。春风也知道离别的痛苦,不肯让柳条生长出嫩芽。
[鉴赏]
劳劳亭的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是古时的送别之所。李白另有一首<劳劳亭歌>,从其中的“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四句,可以想见亭周围的秋季景色;而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劳劳亭的意思_劳劳亭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不过,诗人要写的却不是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它除了在语言、风格上显示出了李白作品的明快自然、清新俊逸的艺术美外,其妙处在造意新巧,落想奇特。
此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单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楚辞之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却非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指出天下伤心之地是离亭,也就是说天下伤心之事莫过于离别,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说,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翻新意,另辟诗境。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之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王之涣的<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也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因古时有杨柳送别习俗,就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阅读答案_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赏析_作者元稹
截竿而入阅读答案 第七篇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元稹。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前言]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由元稹所作的七言绝句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阅读答案_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赏析_作者元稹。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后。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译文]
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鉴赏]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阅读答案_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赏析_作者元稹。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是的,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