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23    阅读: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荒的根源及解决对策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第一篇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荒的根源及解决对策

[摘要]:用工荒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企业问题。只有不断地改善社会管理的水平,加强人文关怀,给外来务工人员以市民待遇,使其得到足够的尊重,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根本解决用工荒问题。

[关键词]:沿海地区 用工荒 对策

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用工荒已经成为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每当春节过后,这种现象会愈发严重,从而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也和农民工待遇问题有很大关联。

一、用工荒产生的现实原因

1、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是其产生历史原因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总体政策是部分区域优先发展,这一政策的产生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有其合理性。在中国长期发展迟缓的状态下,集中资源寻求突破是当时的正确考虑。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效率优先的政策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用工荒是问题之一。

2、工资水平的变化是其产生的深层原因

随着沿海和内地的工资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地区间的消费水平却有比较大的差别,加之子女就学,个人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促使员工留在家乡,造成用工荒的现象。

沿海与县内企业2013年春季用工调研报告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第二篇

沿海与县内园区企业2013年春季用工调研报告 一、课题提出

自去年10月份以来,随着县委、县政府每月一次工业园区及工业经济例会的深入开展,劳务开发如何破解“两难”(沿海用工荒,园区招工难;沿海产业转型漫,园区产业承接难)“两低”(园区企业薪酬低和园区企业员工劳动生产率低)四大难题,县就业局决定开展沿海与县内企业2013年春季用工调研。

二、课题设计。

(一)调研内容。共三个方面:一是2013年开春后企业招收新员工的方法及层次,二是新招员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三是当地政府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等三个方面。

(二)企业选择。我们选择县内园区5家企业(四联电子、长捷电子、黎晖服饰、顶力鞋服、道奇制鞋)与10家沿海企业(东莞众威电子、东莞盈旺电子、东莞柯贝达电子、温州峻凌电子、宁波奇美电子、广州佳林皮具、广州万江隆鞋业、广州誉华鞋业、浙江

表一、不同地区企业调研样本类别 单位:家

帝驼服饰、温州伊斯达皮具)作样本进行调研分析(详见表一)。

(三)人员组织及时间安排。3月4日至3月8日,县就业局组织10人分三组分别对珠三角、长三角、园区企业进行调研,通过

查看企业招工简章,到沿海人力资源市场进行调查,走访石柱籍在外创业的老板,召开座谈会、填写沿海与县内企业2013年春季用工状况调查表等方式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

(一)县内园区企业节后招工普遍比沿海好。

本次调研表明:县内园区企业比沿海企业节后员工增加36.2百分点,在招工计划的完成方面,县内企业比沿海企业增加7.8个百分点(详见表二)。

表二、不同地区企业春节前后招工统计 单位:家、人

(二)沿海企业节后招工结构普遍较县内园区优。

沿海企业节后招工结构普遍较县内园区有四优(详见表三):一是性别结构优,尽管我们选择的主要是电子和轻纺行业,传统上偏向于用女工的多,但沿海企业在该行业中使用男工比例仍高达38.5%,比县内园区企业高11.9个百分点;二是年龄结构优,沿海企业16-25岁新员工占29.8%,26-35岁新员工占39.9%,两个年龄段比例比县内园区企业高14个百分点,而36-45岁新员工比县内

园区企业低16个百分点,46岁以上新员工比县内园区企业高2个

表三、不同地区企业节后新招员工结构统计 单位:人

百分点,说明沿海企业在用人上结构更优,更能人尽其才;三是文化程度高,沿海企业新招员工中初中及以下的比县内园区企业低18.1个百分点,而高中及以上比县内企业高18. 1百分点;四是在技能等级结构上更高,沿海企业新招员工中初级工以上占22%,比县内园区企业高10.6个百分点。

(三)县内园区企业招工比沿海难度更大。

尽管本次调研中县内园区企业节后招工普遍较沿海好,但在本次调查的10家沿海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在节后增加了员工,其余8家都在主动减少员工,一方面主动降低招工难度,另一方面主动适应转型升级的大势。

一般认为:企业招工越难,其使用的招工方法越多,途径越多。

表四表明:在传统招工的四大主要途径中,县内园区企业使用频率 更高,其中广告招工高30个百分点,老员工带新员工高30个百分点, 去劳务市场招聘高60个百分点,去劳务输出基地招聘高10个百分点.除此而外,县内园区企业在招工方法中还借用了县上行政力量招工及企业内硬性分配招工任务等方面,而此种招工途径竟占40%,说明县内园区企业招工难度非比一般。

表四、不同地区企业春季招工途径

(四)县内园区企业工资低于常人心理预期太远。

经过多年调研了解,农民工群体对两地薪资变化在1000元内似可接受,过此,则政策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等情感需求都

表五、不同地区企业工资水平比较

挡不住农民工的生存需求。表五表明:两地政府制定的最低工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资标准相差不大,仅337元,但两地新招员工的平均工资标准就相差太大,达1550元,县内园区企业新招员工的工资仅及沿海的49.8%,远超一般民工的1000元以内的心理预期。

(五)农民工少,选择余地小成两地企业共同的招工难题。 在回答春季招工没有满足需求的原因时,农民工少,选择余地小成两地企业共同的招工难题。而县内企业在该选项中感受比沿海更为强烈,占比达100%,比沿海高20个百分点(详见表六).除此而外,制约县内企业招工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收入偏低,占40%,而沿海地区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工作时间长。

表六、不同地区企业春季招工限制因素

(七)县内园区企业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滞后。

在缴纳五险方面,县内企业普遍比沿海企业做得较差(详见表七)。

表七、不同地区企业为员工缴纳五险情况 单位:家、人

沿海地区用工荒等问题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第三篇

金融风暴发生后,农民工就业趋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输入地由原来的以珠三角地区为主,转变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西部地区;二是吸纳农民工就业较多的企业逐步由出口加工型向内销型转移;三是在输出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农民工由转移就业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就地创业转变。

人们疑惑,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前一些沿海地区面临如此严峻的用工短缺?

———经济回暖与此前的“用工慌”形成反差,供需高峰期错位。根据流动就业的惯常情况,每年第一季度(集中在春节后)是劳动者外出求职的旺季,也是企业用工需求的旺季。但受金融危机影响,春节前,部分企业因订单不足等原因搁置了新一年的用工计划,但最近,长三角、珠三角外贸明显回暖,当订单急剧增加时,部分企业招工告急,因而出现短期性、局部性招工难。

———求职人数同比下降,求职群体出现结构性变化。专家分析指出,目前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显示,新求职人群以“80后”、“90后”为主,约占70%%。新一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除工资薪酬外,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相当部分新劳动力不愿意从事流水线的一线普工工作,就业流动性加大,造成了局部地区出现用工紧张。

———中央及各地惠农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地区差异缩小使外出打工者减少。据了解,金融风暴肆虐时,近百万人被迫离开东莞,工资待遇过低是主要原因,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到800元。随着东部与中西部在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和就业扶持政策,如今选择在家乡务农或就地打工生活成本反而更低。用工荒释放哪些信号用工短缺正在倒逼沿海企业提升农民工薪资福利步伐。浙江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黄允龙说:目前义乌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在每个月1200 1600元,远高于政府规定的

850元最低工资标准。为了留住想回中西部地区的工人,沿海企业已经大幅追加了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各项福利保障。

注重新生代农民工求职群体的诉求,原有用工模式亟待创新突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新生代农民工对享受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等因素对于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和流向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要增强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提供好相关的综合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才是长久之计。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用工体制。据了解,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是按照属地化管理,即劳动力在哪里打工,就属于当地人口的一部分,其低保就会纳入当地政府的管理范畴。而目前我国还没有把农民工纳入当地的属地化管理,农民工对打工地缺乏归属感,因而流失性大。

“用工荒”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恢复的双重压力下,此轮

“用工荒”成为长三角、珠三角加快产业升级的驱动力。记者调查发现,既要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又要彻底摆脱用工短缺的困境,沿海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要么企业加薪,要么民工不来,有远见的企业家就会通过转型升级获得的效益来消化劳动力薪资提升后上涨的成本,这是一种倒

逼,但市场之手永远是最有效的。”新华社杭州2月24日电中国农村人口

年后将减至亿304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30年后中国农村人口将由现在的9亿

减至4亿人。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在接受媒

体采访时作上述预期。

过去30年城镇人口增4亿

韩俊透露,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目前中国的纯农村人口为7.2亿,这种计算方式不包括已经离开农村到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群。

“这只是农村人口统计的一种方式”,韩俊介绍,除此之外,目前还有两种农村人口的统计方式,一种是包括县城在内的所有县以下的有农村户籍的人口仍然维持在9亿人。而按照已经离开农村但是户口仍然在农村的农村人口计算方式,这个数字应该在8.5亿以上。 “从纯农村人口的人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正在寻求成为城镇人

口,即新市民”,韩俊说。

韩俊介绍,中国过去30年来,城镇人口增加了4亿人,目前中国城镇人口规模已经达

到了6亿人。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在6亿城镇人口中,有27%%是在城市工作但户籍仍在

农村的农村人口。

韩俊预期,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这种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不可避免,预计30年后,中国农村将只有4亿人口。

2.4亿农民工,80后占半

韩俊表示,根据最新的研究,中国农民工大约有2.3亿至2.4亿人,80后农民工群体

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

谈及沿海地区目前普遍出现的用工荒,韩俊认为,其深层次原因是以农民工群体为代表的工人工资低,劳动强度大,用工制度非常不合理,企业可以随时解雇农民工,农民工在大城市打工非常没有安全感和保障。

用工荒“年年荒” 劳动力短缺或将成为长期趋势

来源: 钱江晚报 关键字:长期趋势;用工荒;劳动力密集型;劳动力成本;市民化 作者: 2011-02-11 10:25 专家:劳动力短缺将是长期趋势,根本对策在创新、转型

同时要推进民工“市民化”、加快产业梯度转移

后三十年,浙江要靠创新取胜【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省改革和发展研究所所长 卓勇良

浙江产业结构三十年来比较雷同,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极度短缺,尤其是低层次的普通工人。 虽然短期内“用工荒”会直接影响生产,但这种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变成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前三十年,浙江靠低成本廉价劳动力要素取胜,后三十年,要靠创新要素。

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力短缺是长期趋势,必须要有长期的应对策略。要加快产业结构,善于用机器替代人工,加快技术进步,勇攀价值链上端;政府要强化服务,到劳动力输出大省招揽劳工;同时要引导本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人尽其材。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

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诗达

浙江要应对愈演愈烈的“用工荒”,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低端产业的企业利润薄,劳动生产率低,想给农民工涨工资也力不从心。

加快产业的梯度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转移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在市场竞争中早占据制胜高地。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步伐。应该给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实现市民待遇,使他们有归属感。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还可以有力地推动消费,消费需求扩大了又会催生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应对“用工荒”,企业有神通

“用工荒”前,不少企业各显神通,应对这一困局。在这些企业看来,“用工荒”并不全是坏事。

新技术变出“机器人”,省心又省钱

嘉兴南湖的浙江良友木业有限公司,在产品抛光线上,需要大量熟练工人,因此企业招工始终是个难题。

去年上半年,企业终于下定决心,开发新技术:一个月后,一种机械抛光代替人工抛光的技术投入生产线;又经过2个月左右的调试,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质量标准。“新技术节约大量人

力,一年让企业省了150万的工资。”企业一名相关负责人说。”

腾笼换鸟,生产线西迁,研发中心留守

在奥康董事长王振滔看来,应对“用工荒”不难:“我们早将主要生产部门转移到重庆,温州总部主要负责设计和研发等。”

从2003年开始,奥康集团在重庆投资建造了2600亩的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奥康大部分鞋子的生产都在重庆完成,这就解决了用工问题:“留在温州的总部,专注于产品设计和市场开发,依然是企业最核心的部分,依然在创造着最大的价值。”

光涨工资还不够,买了社保更安心

去年年底,温岭横峰一家鞋厂的阮老板接到20多个老员工的辞职信,这让他措手不及。员工告诉他,其他企业给的待遇比他好,除了年年涨工资,还买社保。

几番谈话,阮老板终于发现,员工现在关心工资,同样也更关心长期的保障。

春节刚过,阮老板给所有员工打电话:“许诺将他们每个月1500元的工资提高到2000元,再给他们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员工招不满,推掉600万

“不好意思,公司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今年7月,你再找找其他企业吧!”昨天下午,宁波阿拉斯加包装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婉拒了一个价值10万美金的箱包订单。

近一年多来,她拒绝的订单总价值至少在600万美金,而去年该公司的总产值为700万美金。 拒接订单完全是因为无奈——公司有4条生产线,全部开工的话是可以完成订单的。但因为招不到足够的员工,两条生产线被迫关闭。

蔡凤英是宁波阿拉斯加包装制造有限公司的人事主管,已从事招聘工作10年。在她的印象中,以前企业每年能招到近400人,但去年只招到不足220人,而且外来的人力资源明显逐年减少,招工是越来越难。

而这一情况,该企业负责人说,在上下游企业都普遍存在:“我们下游的面料生产企业,因为招不到员工产能下降,加上原材料涨价,去年面料出厂价涨了30%。”

这就带来了一个恶性循环:“去年我们生意特别多,工人也很忙,不过真的没赚到什么钱,就是因为招不到人,产能提不上去。”

江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调查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第四篇

工业园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园区企业发展已成为江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成为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就业容量、统筹城乡就业的重要平台。随着我国经济各产业技术的改造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善,江西工业园区企业已步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为全面掌握全省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破解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难题,遵照吴新雄省长的指示,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中小企业局联合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11个设区市对全省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调查显示:目前江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总体保持平稳,但缺工现象也在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状况、需求预测及主要特点

(一)2010年全省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

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全省94个工业园区共有投产工业企业7998家,企业在职员工165万人,比上年净增26万人,增长18.66%。目前全省工业园区有用工需求的企业2360家,占投产企业总数的29.75%,用工需求5.3万人。按行业划分:电子行业1.38万人、服装行业1.22万人、制鞋行业0.85万人、轻纺行业0.64万人,分别占用工需求总量的26%、23%、16%、12%。 2010年末全省工业园区行业用工需求【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单位:人,%

按企业岗位划分:普通工人3.51万人、技术工人1.12万人、专业技术人员0.48万人、管理人员0.21万人,分别占用工需求总量的66%、21%、9%和4%。

2010年末全省工业园区企业岗位需求

单位:人,%

(二)2011年全省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预测

根据入园企业调查统计情况来看,预计到2011年底,省内工业园区投产企业将达到8500余家,其中新投产企业500多家。全省园区有用工需求的企业5700余家,需新招员工约32万人左右。按行业划分:电子行业8.19万人、服装行业7.87万人、制鞋行业5.57万人、轻纺行业3.61万人,分别占用工需求总量的25%、24%、17%、11%。四大行业用工需求占园区企业用工需求总数的77%。

2011年全省工业园区行业用工需求预测

单位:人,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按企业岗位划分:普通工人23.6万人、技术工人5.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1.97万人、管理人员1.31万人,分别占用工需求总量的72%、18%、6%和4%,企业缺工主体仍为普通工人。

2011年全省工业园区企业岗位需求预测

单位:人,%

(三)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呈现的几大特点

近几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抓重大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在吴新雄省长的高位推动和凌成兴常务副省长、熊盛文、洪礼和副省长的亲自调度下,特别是2010年,各地抓住经济企稳回升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改善工业园区投资和用工环境,使园区企业用工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特点之一:重大项目入园,用工规模扩大。各地坚持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构想,加大重大项目的引进力度,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园区。据调查,2010年,全省工业园区引进亿元(千万美金)以上大项目778个,投产大项目214个,较上年增长15%。“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人数净增58.72万人,年均增长14%。 全省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增长情况

单位:万人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特点之二:产业升级加快,技能需求增多。在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发展十大新型工业、做优做强工业园区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全省各地加大了工业园区招商选资和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一大批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企业落户园区,园区用工要求不断提高,技术工人需求量进一步增大。2010年,全省园区企业新招技术工人8.2万人,占总人数的23%,其中技工

5.7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

特点之三:信息对接到位,服务力度加大。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小企业等部门充分发挥基层服务平台的作用,广泛收集园区企业用工信息,完善信息对接渠道,改善服务方式,千方百计留住园区流失人员。如,景德镇高新区对于园区企业流失的人员,及时进行跟踪服务,了解其离开企业的原因,并根据其就业期望,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据统计,2010年全省园区企业员工流失9.5万人,通过做工作留在本园区其它企业或省内其它园区企业重新就业的5.2万人,占流失人员的55%,改变了过去员工大批量向省外流失的现象。

特点之四:薪酬待遇提高,回巢人员增多。去年初,沿海地区企业出现“民工荒”现象,各级政府和园区企业更加重视员工待遇的提高和用工环境的改善。据调查,2010年我省园区企业员工月平均工资1333元,较2009年增长300元左右,与沿海地

区的待遇差距逐步缩小。与此同时,各地十分注重改善工业园区的生活条件,如,赣州市集中建设了一批新市民公寓,供务工人员居住。由于园区企业用工环境的改善,不仅吸引了大量外省人员来赣务工,而且使更多的跨省务工人员返回省内园区就业。据统计,2010年全省共为工业园区企业新招员工35.5万人,其中由省外返回省内园区务工人员15.2万人,占新招员工43%,外省来赣务工人员3万人,占新招员工8%。

二、部分园区企业用工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为满足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尽管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园区未出现普遍性的“招工难”,但在部分园区企业仍然存在较大的用工缺口,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企业用工过度依赖政府,自身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近年来,随着园区规模的扩大,部分企业在招工中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过度依赖政府为其招工,缺乏招工统筹安排,缺乏系统科学的薪酬设计,有的企业简单地把为其招工作为企业入园的附加条件。另外,不少企业未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激励机制,这也是致使员工流失加快的重要原因,个别园区企业的流失率甚至达到了60%。

二是部分企业用工条件过于苛刻,求职者难以满足企业过高的要求。当前,部分园区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多数企业用工年龄要求在30岁以下,一些纺织、服装、电子、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更是苛刻,只选择年青女性。还有一些企业延长劳动时间,休息日加班未按规定增加薪酬、调整工休,存在劳动环境差、强度大、劳动超时的现象,使求职者望而生畏。 三是部分企业用工季节性强,不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调查中发现,全省园区约有80%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季节性用工,造成企业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用工需求激增。还有一些外向型企业为了减少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淡季大量减员,一旦拿到生产订单,就向政府提出用工需求。此外,江西技工学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流向省外,有的高达75%,技能人才流失较严重,且一些企业缺乏长远考虑,缺少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造成一线普工和部分技术工人用工双缺乏。 四是部分企业位置偏僻,生活设施不配套。江西不少工业园区更多的注重生产设施建设投入,忽视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大多数的园区企业距离城区较远,公共交通网络不便捷,生活设施不够配套,文化设施匮乏,企业职工工作生活不便,尤其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与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吸引力。

三、园区企业用工形势分析及判断

从调查总体情况看,目前江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总体保持平稳,部分企业缺工是订单增长拉动用工需求增加、人力资源区域竞争加剧、市场供求结构失衡、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期望值较高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十二五”期间,在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情况下,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在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影响下,企业和员工的博弈更加激烈。随着江西承接产业转移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将有四个因素对全省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产生直接影响。

(一)企业用工将出现新的高峰。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江西工业园区企业总量将突破万户,用工净增75万人(平均每年净增15万人),实际需新招员工将达150万人左右(含企业补员),年平均新招用员工30万人左右。完善园区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用工信息对接,引导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到园区就业,吸引更多的跨省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和外省务工人员来赣就业,是解决园区企业用工的关键。

(二)企业用工成本将明显增加。企业季节性、结构性缺工的常态化,将加剧不同经济区域企业对技能人才的争夺,经济发达地区或条件相对较好的企业将利用其薪酬待遇、用工环境、生活条件、企业文化等比较优势,吸引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入,这种区域间、企业间争夺人力资源的竞争将会更加多元化。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用工环境,用待遇和环境留住员工、吸引员工是企业无法回避且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

(三)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将更为迫切。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园区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务工人员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据预测,“十二五”时期,全省园区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将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技能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70万人。改进培训方式、加速职业院校发展,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使更多的技能人才入园就业是政府和企业必须共同关注的问题。

(四)新生代劳动力对用工环境要求高。90后新生代劳动力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后,逐渐成为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主体。注重个性发展、要求高薪待遇、讲究务工环境、岗位变换频繁是新生代劳动力的主要特点。完善保障政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新生代劳动力更体面就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对策和建议

解决江西园区企业用工问题,既有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的因素,也有相关企业和劳动者主观的因素,还有政府部门正确引导

的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和社会问题,需要统筹兼顾和综合治理。建议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市场配置,全方位服务园区企业。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用工机制,围绕园区产业及行业特点,及时掌握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通过专场招聘、送岗下乡、劳务协作等多种方式,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企业招聘用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常态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提高对接成功率。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作用,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提高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率,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二)抓政策保障,全面促进劳动力向园区转移。落实园区企业各项优惠政策,提高企业享受政策的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帮助园区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抓好技工学(院)校定向培训补贴和技校毕业生到省内工业园区企业就业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积极引导技工学(院)校毕业生入园就业。进一步完善园区就业支持政策,研究出台在园区企业就业满三年并续签了三年以上(含三年)劳动合同的农村或外地务工人员,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子女入学方面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

(三)抓培训对接,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场地和机构,更新培训科目,采取委托、联合、就近培训等多种手段培训园区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对全省职业培训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做大做强职业培训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企业开展“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培训。积极引导园区企业与大专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园区企业和项目特点,结合院校专业和师资资源,强化对接服务,采取长训、短训、轮训等形式为园区企业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

(四)抓企业责任,强化企业招用工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自身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薪酬待遇,增强岗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继续在园区企业开展用工诚信等级评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帮助企业合理制订全年用工计划,避免发生生产淡季大量裁员、生产旺季又招不到工的现象。

(五)抓功能改善,优化园区企业用工环境。加速推进园区配套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金融、邮政、工商、医院、商店、旅社、餐饮、娱乐等基础配套设施应尽快入驻园区,力争做到与企业发展同步。完善园区公交网络,为企业和务工人员提供生产和生活上的便利,实现劳动用工良性循环。

(六)抓用工监控,及时掌握园区企业用工状况。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对工业园区用工量大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测和服务。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小企业部门共同对全省94个工业园区选择500户用工在300人以上的企业,实行每季动态监测,定期进行分析,掌握园区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做好服务跟进和用工对接,及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惠城区企业用工情况四季度调查报告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第五篇

企业用工情况四季度调查报告

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我区在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经济发展已经从金融危机中好转过来。结合我区企业用工状况新动态和实际情况,在全市开展了四季度的企业用工情况重点调查工作。在我区选取了15家样本单位,包括了制造业、住宿餐饮和批发零售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现将四季度调查中的数据作简要的分析:

一 、企业用工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中得到,我区15家样本单位中,从分行业来看,有9家属于制造业企业,有3家属于批发零售业,有2家属于住宿餐饮业,有1家房地产业;从分经济类型来看,有3家国有,1家集体,11家其他经济类型的;从业人员数来划分,1000人以上单位有4家,200-500人单位有7家,100-200人单位有3家,100人以下单位有1家。

从上面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选取的样本单位还是涉及面比较广,能够更好反映各行业的用工动态。而选取的样本单位规模也较大,也是比较符合我们调查的对象。

二 、企业用工情况分析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到来,致使沿海地区的企业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在国家一系列应对政策下以及我区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下,我区经济形势已经逐步回暖。而在四季度,个别企业由于行业性质决定,用工情况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1 、个别企业用工有所减少。调查中,企业大批量裁员的情况已不存在,并没有出现在金融危机到来时,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回避新《劳动法》而采取裁员的动作。但四季度中,纺织业和玩具制造业企业用工有所减少,据调查中的企业回答的情况,主要由于现在是生产淡季,所以适当减少一线工人,属于正常裁员。而电子制造业则仍然在扩大生产,作为年末的冲刺准备。主要由于该季度订单增多,人手不足尤为明显。

2 、企业无招工计划,部分企业计划减员。年末将至,一般情况下来年的第一季度均属于生产淡季,企业工人数量必定有一定的减少。从预计下季企业用工情况的数据来看,有5家企业是有招工计划的,且有部分企业是计划减员。那么则有10家企业是未有或者无计划招工意向的。企业对于招工计划相对比较保守,要视具体经营情况而定。

3 、行业不同,用工的情况也各有所不同。从行业的用工情况来看,在9家制造业企业中,用工人数都比较多,而且计划招工数也基本属于制造业企业。在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中,本季仍然无多大变化,用工趋势趋于平稳,无大起大落情况出现。

三 、企业用工需求的变化特点,以及变化趋势

经过一年的冲击,我区企业对用工的需求已经恢复往年水平,就业形势趋于平

稳。至年末止,以制造业为首的企业对用工需求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专业技能要求也将逐步提升,对普通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线普通工的流动加快,需求增加;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技工需求越来越多;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多。 企业用工需求变化的特点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预计还会继续保持,总的趋势是人员的流动频率会加快,数量会增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都存在,用工与找工的矛盾仍然贯穿在经济发展当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也会在发展中逐步确定对用工的要求,用工情况还会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2016农民工就业服务策划方案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第六篇

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自年第三季度以来.部分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经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对农民工就业造成影响,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曾经也是农民,虽然现在成为了一名注册策划师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为农民工就业和创业贡献一份力量,根据我曾经从农民到自己创业及策划专业知识,经过对农民工就业和创业面临的问题和国务院针对农民工就业和创业一系列的政策,形成本《农民工就业创业策划报告》供农民工朋友和地方政府参考:

一,农民工就业问题调查分析

国务院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了劳动力主要输出输入省份的"就业情况快速调查制度",对部分城市企业和乡镇村进行监测,按旬上报信息.同时,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了年度"部分城市企业招用农民工需求调查"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与往年这两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统计局,农业部等单位进行了会商,在综合分析有关数据和各方信息的基础上,对今年农民工春节返乡和节后就业形势做出以下初步判断:

年春节前约有60%左右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考虑到年春节前后受南方冰雪灾害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基数较低,再加上一部分农民工将两年的春节探家时间集中到今年这两个因素,因此年与年相比,返乡农民工的数量有一定幅度(约10%)的增长,但与正常年份相比,今年返乡农民工的比重并未显示突出异常.只是由于今年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返乡时间大幅提前,因此整个返乡过程延续时间较长.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分析,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今年返乡农民工中因各种原因已离开原工作企业的人数有所增加.考虑到部分返乡农民工暂时失去工作,加上农村部分新成长劳动力,节后需要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在2000万人以上.从劳动力需求角度分析,一是根据对部分城市企业的调查,今年有64.5%的企业春节后有招工计划,表明经济增长依然具有相当的吸纳就业的能力;二是计划招工的企业的数量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0%,空岗数量减少10%;企业招聘时间普遍有所延后,在春节后1个月内招用新员工的企业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三是要求新招员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工以上技能的比重,在历年持续提高的基础上,又分别上升了2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四是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对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做出安排,正在落实之中.综合上述情况分析,春节后一段时间内,城市企业对农民工的用工数量有所下降,招工时间推后,技能要求提高,就地就近就业门路有待落实,因此春节后农民工的就业供求矛盾将比较突出,引导有序流动就业和就地就近安排就业任务繁重.

二,政府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措施

针对春节后农民工就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为贯彻上述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节前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春风行动",旨在帮助求职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针对农民工节前返乡时间提前的情况,一方面,要求各地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一些输出省份在节前就派出多个工作组到输入地城市了解企业用工信息,为返乡农民工召开专场招聘会,开展送岗下乡活动,让返乡农民工落实工作后再安心过年.另一方面,要求各地大力开发本地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不少省市结合国家和地方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已经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并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导返乡农民工到当地企业就业.

二是部署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储备一批技术人才.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用工需求带来冲击的影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因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和尚在城镇继续找工作的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补贴.一些输出省份和一些输入省份已经安排相应培训补贴资金,将重点向农民工培训倾斜.

2016工业园区调研报告专题12篇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第七篇

第1篇: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党工委在县委、政府及县直机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员工的全力配合下,坚持以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园区党建实际,积极开展工作。

牵头负责,抓好党建园区非公党建工作建立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指定专人负责党建基础工作。做好相关党建台账等具体工作。

优化队伍结构现共有党支部21个,其中非公企业党支部20个。共有党员93人。其中预备党员4名,占党员总数的4.30%。女党员33名,占党员总数的35.48%。少数民族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1.08%。35岁及以下的党员38名,占党员总数的40.86%。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39名,占党员总数的41.94%。目前共有申请入党人(不包括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1人。入党积极分子(不包括发展对象)35人。发展对象2人。截止2016年底,非公企业党员数中男性达到63人,女性32人。

加强企业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为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善党员队伍素质结构,园区党工委从政治素质、文化素养、业务水平、年龄结构等方面,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在新发展的党员中,我们做到女党员占比不低于25%,35岁以下的不低于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低于70%,以企业的骨干力量为主,保证企业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园区非公企业党员人数仅占职工人数的少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新党员工作。要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生产经营管理者、生产骨干、科技骨干和一线优秀青年上。要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及时把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发展党员要特别注重质量,严把程序关、质量关......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4/595636.html

第2篇;工业园区党风廉政建设调查报告

根据安排,近期对工业园区管委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依照职责分为综合科、规划建设科、企业服务科、安全生产科四个职能科室,下属招商服务及教育培训中心。编制30人,领导职数为主任1名,副主任3名。

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1、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情况

工业园区管委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中央、省、市、县作风建设系列《通知》为契机,积极探索党风廉政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服务意识,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提升了服务效能,为我县工业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2、落实“一岗双责”情况

为有效落实园区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园区办在结合园区实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园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具体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协助主要领导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和督促检查工作。各科室干部为成员,具体负责抓落实。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良好格局。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落实党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了工业园区对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龙头”作用,全面促进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断提升“一岗双责”意识。

3、执行“三重一大”和主要领导四个不直接分管情况

为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园区管委会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规定,合法、依规、按程序办理。在单位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时,严格经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职工集体讨论决定。同时积极落实主要领导四个不直接分管原则,落实“党组具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进行党内和行政分工时,党政主要领导不具体直接分管单位的财务、人事、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工作,而由班子副职成员分管。分管领导对主要领导负责......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cyjbg/201604/595634.html

第3篇:工业园区主导产业调研报告

2016年度,工业园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不断壮大工业总量,加速产业集聚,夯实发展平台,创优发展环境,园区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1、工业生产情况

2016年1-12月份,园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6.9亿元,同比增长9.35%。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5.3%。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2.3亿元,可比增长7.01%。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4亿元,同比增长23.13%。安排劳动就业人员7430人。

2、经济效益情况

1-12月份,园区企业实现利润......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4/595633.html

第4篇:工业园区技术战略调查报告

工业园区经历了由艰苦创业、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初步完成了“一次创业”,现在已经具备了全面跨越的条件,必须在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县情,明确战略部署的基础上,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为目标,果断推进“二次创业”。

一、战略起点

工业园区自2002年6月成立,2016年5月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后,经过近八年的开发建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提升。2016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工业增加值1.7亿元,上缴税金6000万元,与2016年相比,园区工业总产值、实现税金分别增长了4.3倍和21倍,年均增幅分别为87.4%和412%。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大口径财政收入的6%来源于工业园区。豫华公司硅锰铝远销东南亚,出口创汇400万美元,填补了我县出口创汇的空白。二是集聚效应显著增强。2016年以来,园区入驻企业23户,共实施各类项目18个,总投资48.5亿元,完成投资35.6亿元。投资35亿元的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产。投资24亿元的20万吨聚丙烯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良好。在项目建设的强力带动下,目前有1000多人在园区从事企业务工、交通运输和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园区支撑工业、承载项目、带动三产的“洼地效应”初步显现。三是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向上争取、企业支持、银行借贷等多种方式,累计投资2亿多元,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成了、及110千伏变电站、水库,拓宽改造主干道路3条10.5公里,实现了水、电、路、有线电视、网络等“七通”。累计储备土地1300亩,新增绿地4万平方米,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88.2公顷。随着铁路、甲醇项目铁路专用线的建设,以及330千伏变电站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园区承载带动和自我发展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四是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坚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在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和装备制造业上寻求突破。投资2500万元的兰煤公司矿用机械加工制造项目即将建成投产。2016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能耗同比降低5.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9.5%,万元工业总产值电耗同比降低5.7%。

二、战略机遇与形势

1、战略机遇:今后一段时期,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家政策优惠。国务院批复了《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基础设施、能源基地、特色优势产业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支持意见,明确加快推进陇东煤电化建设,推进产业聚集区建设。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重点能源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简化了项目审批手续。省上确定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四三二一”战略构想和突出川区、轴线开发、做强园区、集聚发展的战略布局,使在省市发展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高新区建设迎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二是发展环境优越。一方面,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加大,东南沿海和发达地区产业重组和梯度转移步伐加快......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5/523368.html

第5篇:工业园区地税征管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是地方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有效载体,也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实现产业工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各地工业园区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每个县市都建立了工业园,部分县市甚至建有多个工业园,有综合性的,也有专业性的,以樟树市为例,目前共有三工业园,一个为综合性的工业园——城北工业园,另两个是专业性的工业园——福城医药园和樟树省级盐化工基地。工业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园区经济迅速发展也必然会给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带来新的问题,若税收征管工作的不到位,势必影响工业园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各地在工业园区地方税收征管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征管办法,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业园区地方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企业欠税较多。欠缴税额较多的税种主要有:

1、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一是由于园区用地不规范,有的企业不是从生产经营的实际出发,蓄意囤积大块土地,以期望土地升值获利,从而造成企业土地使用税负担较重。二是由于园区企业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发放不及时,手续不齐全,帐面不能据实反映土地面积及房产原值,企业对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有抵触情绪。三是个别企业经营效益不佳,资金周转陷入窘境,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存在困难。

2、建筑安装营业税。为优化招商引资硬环境,园区内“三通一平”,即通路、通电、通水和土地平整工程费用均由地方政府承担,同时,为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力,地方政府“筑巢引凤”,预先盖好厂房,为节省建设资金,多数情况下地方政府均承诺由其负担建筑安装相关税收,由于在税法上,地方政府并不是建筑安装税收的纳税主体,从而造成建筑安装税收难以征收到位。

(二)税收征管存在薄弱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的税源监管手段和征管方法,园区企业厂房(仓库)出租税收和个人所得税征管难度大。

1、厂房(仓库)出租税收监管难。为进一步盘活固定资产,提高房产使用效益,有的企业将闲置或多余的厂房(仓库)进行出租,由于此项租赁行为较为隐蔽,是否企业自用税务机关有时难以掌控,往往给税收征管带来一定困难。

2、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漏洞。一是每年政府都会对缴税数额较多,对地方财政贡献较大的企业主给予重奖,有的企业主却未能及时到税务部门进行纳税申报,造成个人所得税的流失。二是一些规模较大企业的高管等高收入者,其在个人所得税缴纳上也存在申报不实的情况。三是企业营销员的收入由于监管难,存在个人所得税征收不到位现象。

(三)存在个别“空壳”企业现象。“空壳”企业由于其无力依法纳税......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4/513611.html

第6篇: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坚持强力推进“工业立县”中心战略,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服务、园区平台建设三大工作重点。当前,园区经济坚持快速发展势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具体提速,园区发展潜力逐渐加强,园区逐渐成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十二五”期间是工业园区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时机,完成“弯道逾越”,不断提高园区经济实力的关键期间。超前经营工业园区下一步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思路、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的办法,关于进一步加速园区发展、引领努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在全市领先完成小康社会具有主要意义。

一、准确掌握“十二五”期间园区发展的近况。

一是园区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工业园区自年3月以来,依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治理”的要求,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持、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为手段,逐渐构成以环鸣凤城区为中心,以化学工业园、江北化工产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为支持的“一区多园”的园区格式。7个工业园总面积达7000余亩。制订了《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 年-2020年)》、《县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完成了《工业园戋戋域环境影响申报书》、石头店建材工业园、汪家工业园、城南工业园节制性详规的编制。化学工业园、城北农产品工业园、万里化学工业园、汪家工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信等首要基本设备建设基本完成,园区基本设备建设的投入超历史。紧紧抓住第二轮土地修编的时机,实时调整园区工业用地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节制面积到达10000亩。园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园区承载才能进一步加强,园区堆积效应日益彰显。

二是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展现。新落户园区的企业和项目在不断增多,累计入园企业62家;现有企业扩张裂变的速度在不断加速;四大主导产业的支持效果日益突出;东圣化工、花林水泥、车桥、楚园春酒业四大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效果日益分明。东圣“836”工程、楚原化工、吉星化工、楚阳科技等项目标建成将为全县磷化工产业的领先发展奠基坚实的基本;安广陶瓷、楚林陶瓷、冠泰建材、盼盼木塑门、星球人造板、微晶石板材、硅酸钙板等项目标建成将有力地支持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随着车桥10万吨铸件一期及其深加工项目标建成投产,将成为中西部地域程度最高、规划最大的锻造基地,还为机械加工产业发展带来宏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楚园春黄酒、食得福香菇精及食用菌深加工、森源食(药)用菌、奥龙食品、野风食品等项目标投产,将推进向全市主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的迈进。

三是园区发展潜力逐渐加强。推进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曾经构成,为园区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指导保证和组织保证。在县委、县县政府强有力的指导下,在乡镇、县直各部分的关怀、支持和参加下,招商引资的合力不断加强。经过不断总结招商引资的经历和经验,招商引资的思路更加明晰......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3/503213.html

第7篇:工业园区扩容提质调研报告

扩容提质是“十二五”期间县委、县县政府施行“工业立县、项目强县”的主要战略,是推进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建设园区平台的主要保证。为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有效处理园区在“十二五”时期项目建设用地问题,最近,依据县委第十三次党代会调研工作的统一安排,我们经由认真查询研讨,在总结过去、分析近况的基本上,积极讨论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思绪、目的和办法。

一、园区建设的基本近况

(一)园区规划结构日益完善。工业园区是 年3月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依据“一区多园”的实际特点,园区平台建设在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下,积极履行“引凤筑巢”机制,以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持,以招商引资为手段,抢抓第二轮土地修编的时机,编制完成了园区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园区环评申报书、化学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和洋坪、石头店、万里、汪家、城南工业园节制性规划;建成了荷花化学工业园、江北化工产业园、万里化学工业园、汪家工业园、城南工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城北农产品加工园、洋坪工业园棚镇马家滩建材片区和双路食品医药片区等8个产业园。园区规划节制面积由创立之初国土部分审批的4200亩发展到近10000亩。

(二)园区设备配套初显成效。依托鸣凤城区和原三江集团搬家后转交当地的存量土地,在引资入园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对新建和革新的基本设备,采取“县政府投入为主、项目配套为辅、企业打包建设、本能机能部分监管”的方法,完成了项目建设所需供水、供电、通信、道路等资源的配套和共享,夯实了8个产业园的平台建设。近5年来,园区投入基本设备配套建设资金达20亿元,完成土地平坦10000亩,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6座、2万吨/日供水站3个、3万吨/日污水处置站1个,建设完成供电线路500千米、供水管网50千米、园区道路60千米。

(三)园区项目建设提档升质。在5年的发展中,园区立足我县磷矿、硅矿、陶土资源优势和机械加工产业基本优势,打破传统生产黄磷、五钠、立窑水泥、琉璃瓦、白厂蚕丝、食用菌等产品的工艺格式,向高新技能、高附加值、高税收、低能耗、低污染、中下流产品谋取项目,引进了吉星食品级磷酸盐、奥力铸件、花林旋窑水泥、安广高档陶瓷墙体砖、楚阳医药中心体、食德福喷鼻菇精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额度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别的,还经过引进宜昌人福药业针剂、武汉天一科技生物制药等项目,拓宽了我县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十一五”时期,园区共引进和兴修项目102个(过5000万元的52个,其中过亿元的28个,过10亿元的3个,过20亿元的1个),其中投产项目46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9.4亿元,年均递增91%。

(四)园区投资情况大力优化。五年来,面对交通区位劣势,园区认真落实县委、县县政府“二次创业”政策,对固定资产投入强度按1亿元(不低于90万元/亩)、6000万元(不低于70万元/亩)、2000万元(不低于90万元/亩)三个层次,分设了2万元/亩、3万元/亩、4万元/亩三个土地出让标准,降低了项目准入门槛。对投资额度大、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执行“一企一策”的优惠政策。经过标准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处分等顺序,缩短做事时效,免收2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25项运营服务性收费,营建了宽松的投资情况。经过采取外出调查、节会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4+1”专班运作、工业“纵贯车”和“保姆式”服务等办法,在全县上下构成了指导注重、部分支持、企业家创业......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3/503068.html

第八篇:工业园区加快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政府的服务

1、建立工作机制,为银企合作提供沟通平台。由各县(市、区)工业园管委会牵头,每半年召集一次银企洽谈会,一是分析半年来的工作成果和得失,解决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二是推介新入园的企业和项目。

2、结合银行的信贷政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凡大的招商活动或重大项目,让银行提前介入。银企“相亲”既可让外商放心入园,又可使银行超前展开融资调整,这样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体现效率,更可提高入园企业的品质。

3、建立土地回购储备体系。园区地块合理定价,公开挂牌。政府可以优惠招商,但当银行依法处理抵押土地时,土地储备中心有义务按设定的抵价登记价值回购储备。这样做既可以解除银行对抵押物变现的忧虑,又能通过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逐步提高园区自身的品质。

4、建立以财政出资为核心,工商业界积极参与的商业性担保基金。参保企业既可享受担保权利,又要承担一旦违约就得“破产出局”的风险,担保基金以“当铺赎卖”的方式可获得良性循环不断发展,还能有效解决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窘境。

二、银行的服务

1、建立信贷辅导机制。年初各家银行联合进行一次政策宣讲活动,向园区企业介绍各自的信贷政策、融资品种、准入标准和信贷管理规定;对于经营期满一年、有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年报的开户企业进行一次信用评级,达到准入标准的积极上报授信额度;对经营期未满一年的也要积极进行财务辅导,帮助企业努力朝标准靠拢。

2、建立贷款合作机制。倡导试行多边贷款合作模式......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1/330932.asp

第九篇: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小,发展较为滞后,为充分利用全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按照中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1.25平方公里,区内按食品加工、茶叶生产、药品加工等五个功能区进行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的道路、供水、排水、排污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投资概算2516.67万元。

(一)建设绿园路、二业路、协育路北段、湄江北路北段等四条骨架道路(新定名分别为绿园路、宝石大道、朝阳路和兰馨路)。道路总长3105.12米,宽26米和与之配套的排污沟和排水沟分别为6740米、5660米,完成工程投资1500万元,项目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完成改造326国道700米,完成投资120万元,除了人行道部分未建设完成外,326国道700米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

(三)完成高车堡收费站到大林供水管主管道2619米、绿色园区的自来水管网铺设6955米的建设任务,完成投资280万元,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

(四)基本完成绿园路等续建道路的照明工程。该工程招标投资233.6万元,实际完成投资约170万元。

(五)与骨架道路配套的广电线路2800米,已经在绿色园区的核心区形成闭合;电信网络铺设需要预埋的波纹管、镀锌管已经在核心区全部安装完毕。投资概算约36万元,分别由广电网络公司投资6万元、电信网络公司投资30万元。

(六)绿色园区内部的电力架设及开关站建设方案初步确定,到绿色园区的电力供应专线4400米,已经由供电部门投资40万元架设完毕。

(七)绿化工程投资17万元,绿园路等四条骨架道路两侧,绿化树已经栽植完毕。

(八)绿色园区办公区建设工程,投资概算40.5万元,实际完成约30万元。

(九)附属工程。广告牌工程、二业路东侧与326国道连接地段的平场、二业路东头与326国道连接部位的便道开挖和铺设......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12/317132.asp

第十篇: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调研报告

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大约在10万人左右,按常理讲县内企业用工应该不存在用工短缺的问题。近期接两办关于召开城西开发、工业园区建设研讨会的预备通知要求,县劳动保障局抽调专门人员,就“我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调查,深入工业园、工业园的部分企业,与企业劳资人员、员工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了解到了一些当前我县企业用工、缺工情况,同时提出如何解决当前及以后我县企业用工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我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缺工情况

1、企业用工情况。本次共走访镇工业园、工业园企业12家,电话了解工业园区6家。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在压缩生产,当前缺工问题不突出(创晨电子厂除外)。不考虑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正常用工需求量在1000人以上的1家,200—500人的3家,100—200人的2家,50—100人的10家,50人以下的2家,我县企业大部分是属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企业。集中归类为:电子加工、矿产品冶炼及加工、木材加工以及针织加工(基本上外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没列入调查范围)。

2、企业缺工情况。经济运行正常情况下,所调查走访企业都存在用工短缺现象。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普工。我县企业基本上缺普工,而且我县企业所缺普工都具有技术要求不高,工资相对较低的特点(650—1100元/月)。缺工现象最严重的是创晨电子厂,用工量可达1500人的厂子,当前只有240人在生产。木材加工缺工现象也比较严重,市福湘人造板厂用工量210人,一般情况下工人只有50—70人,而且占半数是外地员工。没纳入调查范围的针织行业缺工现象很突出。个别工资高、但工作量大、工作环境比较特别的普工,如河路口的金属加工的“炉前工”也存在用工短缺的现象。另一类是技术工。这类工资高但技术要求高。我县企业的技术工本地人少,60%是外地员工,要从外地高薪聘请,如双龙纸厂和兴华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存在缺技术工的问题。

3、我县劳动力资源情况。据县统计局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的调查,2016年末全县适龄农村劳动力22.86万人 , 已转移10.2万人,扣除第一产业所需劳动力约10.5万人,尚有农村剩余劳动力2.2万人,亟待转移到二、三产业务工,另有5000名存量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近期我县返乡农民工达9732人。

二、我县工业园区企业缺工原因分析

对我县工业园区缺工原因进行分析,有三方面的因素:

1、本县劳动力方面的因素。一是就业观念陈旧有“远香近臭”坏习惯。我县年轻劳动力即使在同等薪酬下,也不愿在本地企业打工,宁愿多出些路费到外地打工,绝大多数年青人喜欢到广东沿海地区的大城市打工。他们认为,到大城市打工可以长见识,多接触一些朋友,就是谈对象也容易一些。还有的认为,在家里打工仍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束缚,到大城市和远一点的地方打工可以更自由、更轻松。甚至有的父母也认为,子女在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工作,自己脸上有光彩。我县10个外出打工的年青人中至少有1—2个打一年工,只能挣到来回的路费,甚至有的连打工路费都得向家里要。二是本县劳动力技能相对比较低。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外出务工人员60%以上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本县籍大学毕业生除非回来考国家公务员或国家工作人员,压根就没想过回来打工就业,即使个别在家闲着也顾及面子不愿到本县企业打工。劳动力技能差。我县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在本地企业打工的,基本上是从事普工。双龙纸厂从本地员工中选出二名员工到青岛培训三个月回来,还是不能胜任技术工。还有是兴华稀土,建厂之初从本地招工23人到本部培训,到现在,只剩下4名员工留在厂里。三是本县劳动力在家门口打工有自由散漫的坏毛病。在与企业管理......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12/311126.asp

第十一篇:特色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一镇一业”产业小板块不断做大做强,由“堆”而“群”,迅速升级成“一域一业”的集群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了“338”体系,即: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为三大支柱产业,缝纫机、彩钢板、羊毛衫为3个特色产业,电梯制造、汽车配件、新型建材、生物医药、有色金属、日化、服装、制鞋为8个成长型产业。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把握区域发展定位,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人才集聚的要求,提出了构建沿上海、沿浙江、沿太湖以及沿苏州的“四沿”经济片区的设想,以此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在此前提下,如何坚持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区域集群为特征,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壮大一批特色工业园区,充分发挥板块经济的基础优势和集聚效应,拉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体量,是当前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为此,我们对开展特色工业园区建设较早的浙江嘉兴海宁市、桐乡市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对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结合的实际情况,提出“十一五”期间发展特色工业园区的几点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探析

当区域特色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带来资源消耗过度、污染严重、低层次恶性竞争等非经济性后果,影响产业集群的健康成长。为了把区域特色产业的长处与开发区建设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浙江省于1998年初提出了发展特色工业园区的意见,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特色工业园区的实施意见》、《浙江省特色工业园区“十五”发展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按照这一思路,杭州、温州、嘉兴等地迅速形成了抓产业集聚、促经济发展的热潮,并纷纷建起不同层次配套、产品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各类特色工业园区。紧临的浙江海宁中国皮都科技工业园、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和桐乡濮院羊毛衫工业园等均为有代表性的园区。

有言道“十年磨一剑”,从海宁、桐乡等地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来看,许多园区都经历了十数年的孕育与壮大,而且许多特色工业园是在原有的高新技术和工业集中区基础上开辟并发展起来的。总结浙江各地成功发展特色工业园区的经验,可归纳为三句话:一是超前的建设理念;二是有序的政府引导;三是合理的功能定位。

1、超前的建设理念——将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区别于普通工业集中区

(1)内涵不同。特色工业园区,顾名思义,体现的是特色,是具有产业集群的专业化特征。浙江特色工业园内的成员企业包括纵向的上游原材料、机械设备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横向则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联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可以看出,浙江特色工业园区是以区域特色经济为基础,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新形势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是以优势企业为主导,适当集中布局,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的专业化产业区,是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代表了区域核心竞争。而传统意义上的高新技术区或工业集中区,则大多是经国家或当地政府批准,由开发城市兴办,通过特殊政策集中地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相对独立的经济技术区域。

(2)建设程序不同。浙江特色工业园区是以区域内已形成的特色工业为基础,建设程序是先有入园企业和入园项目,然后再动工建园。因此特色园区一旦立项,可很快建成,形成规模。如浙江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自1999年破土动工到首期建成仅历时一年,目前已开发面积3.5万平方公里,拥有入园企业160余家,投产企业130余家,成为中国最大的经编制造业基地之一。而普通工业集中区或开发区多是依托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先筑巢,后引凤,通过招商,实现零的起步和突破。与特色工业园区相比......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12/309574.asp

第十二篇:工业园区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近年来紧抓工业经济建设不放松,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在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园区三产服务业滞后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隐患,本文试从园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园区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设想。

一、工业园区服务业发展现状

工业园区,成立于20年6月,在20年4月升格为省级开发区,自此工业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企业大批进入园区,外来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发展服务业对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大面积的占用土地,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企业用工对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条件制约农民的就业,本地农民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解决就业和促进工业进程的必要手段。

目前工业园区服务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服务业基础较为薄弱。现有的服务业主要是传统行业,而且种类很少,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仅有小烟酒百货商店及小超市24家、小饭店10家,小裁缝店5家,信用社2个,个人运输货车100余辆等等。现代服务业刚刚兴起,企业服务公司1家,房地产企业2家,物流公司1家,物业管理公司1家,几家企业目前已经完成公司注册。

(二)服务业总量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过小。20年工业园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3%,与飞速发展的工业经济总量相比,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二、工业园区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园区是新兴工业区,没有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平台,一直没有形成城镇居民生活集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

(二)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不高,服务业增速严重滞后于GDp增速,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除了服务业发展本身的原因外,工业的加快发展使服务业的增长贡献份额相对减小。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这主要表现为一是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两大行业的增加值占园区服务业的比重达65%。二是现代服务业在园区起步较晚,才刚刚兴起,没有形成收入。

(四)缺乏知识服务业,需要进一步促进包括文化教育卫生、律师服务......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12/306042.asp

2015市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分析和建议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第八篇

市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分析和建议

今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用工紧缺现象再次出现,“用工难”、“民工荒”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市企业用工有无缺口?应该怎么办?为贯彻落实市委八次党代会及全市重点项目观摩点评会议精神,进一步搞好我市企业用工服务工作,加速企业发展,近期就这些问题我们深入企业、县区进行了调查,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企业用工情况

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新建企业不断增多,现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用工形势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个别企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难,但全市总体用工形势比较平稳。据调查,全市8个产业聚集区投产企业97家,投产76户,在职员工15837人;在建26家企业预计今年投产。投产和在建企业全部达产后计划用工58106人,其中今年用工需求16707人,1至9月共为雨润生猪屠宰、全友家私等招商引资落地企业招收员工8729人。

“用工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域性紧缺。濮东产业集聚区需求6365人,占计划用工总量的67.5%。开发区、濮阳、清丰县、范县等4个产业集聚区今年计划用工2256人,占计划用工总量的13.6%,属于正常流动性用工。二是行业性紧缺。用工需求主要集中在餐饮、建筑、服装、缝纫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南乐、台前产业集聚区内骨干企业,一般技术的工人比较容易招收,该集聚区未提出大的招工要求。三是结构性紧缺。熟练工和高中级技术人才紧缺,而大量的普工、无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却反映“找工难”。在企业招聘岗位中,近1/3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其中,要求具备初级工水平的岗位占20%,要求达到中级工及以上水平的占5%,要求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达70%以上。四是流动性紧缺。以“80后”、“90后”为主的求职群体,期望到具有规模名气大、发展前景广阔、生产生活环境较好、社会保障福利健全的企业就业,我市工资水平、企业人文环境等因素,增加了其出市出省流动性,给企业稳定用工造成了一定困难。

二、企业“用工难”原因分析

从表面上看,这与外贸需求复苏、部分外向型企业订单增加,致使劳动力“供不应求”有关。但从更深层次看,这是在沿海地区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劳动需求结构变化与供给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的集中反映,也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例长期偏低而城市生活成本又大幅刚性上涨导致的必然结果,还跟内地不少省市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薪资待遇提高、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牵挂等,使农民工纷纷回流返乡有关。

我市个别企业出现一定程度的用工难,主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状况都发生较大变化,二者相互适应还需要一个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比例不对称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搭建优质创业服务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外地企业落户我市,用工需求增长较快。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出台惠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特别是我市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长缓慢。

(二)劳动者择业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

企业虽然提供了不少类型、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但往往因为薪酬低等原因难以招到较为合适的用工对象,存在“有事没人干”的现象。有些企业招工门槛偏高,对应聘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技能甚至性别规定较多,普遍存在“重女轻男”、避“中”就“青”的现象。企业招工年龄多数要求女工28岁、男工35岁以下,使我市35-50岁的中年劳动力只能“望岗兴叹”。

(三)企业用工环境与员工预期差距较大

员工都希望到有较大规模、用工较规范、劳动条件较好、社会保障健全、月工资发放及时的企业就业,而不愿到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住宿简陋、文化生活单调、各种福利保障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就业。而作为用工方的企业,由于劳动力长期供过于求,我市不少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住宿简陋、文化生活单调、工资待遇低、福利保障落实不到位,加剧了员工的流动性,也加大了员工就业和企业招工的难度。在用工时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一味降低用工成本,消耗性、掠夺性地使用劳动力资源,不注重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必然导致员工的大量流失。

(四)企业用工应变与时代发展不一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现在的劳动工人主体已经由第一代民工向第二代乃至第三代转化,当前主要是80后和90后群体。这些年青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目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赚钱养家糊口,更主要的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扩大视野和体验享受生活。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还象当初对待第一代农民工那样对待这些农民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三、破解我市企业“用工难”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市企业用工难问题虽然还不突出,但也初步显现,特别是下一步又一批招商企业落地后,预计企业用工紧张问题将日益明显。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立足长远,未雨绸缪,在政府部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把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环境、改善民生等统筹考虑,建立健全适合我市企业健康发展的招工用工机制,形成多赢的合作局面。

(一)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整合职业教育办学资源,加快职教园区建设,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引导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牢固树立“社会需要什么岗位设置什么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技能开设什么课程;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培养什么学生”的办学思想,强化“特色立校”理念,发挥独特优势,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培育品牌专业,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职业技术教育品牌,不断增强学校的吸引力、生命力和影响力。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求职者怀揣一技之长创天下。切实加强农村初高中刚毕业青年、失地农民、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把广大劳动力资源变成宝贵的技工资源,人多变人强,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让受训者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濮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优化企业用工环境,增强企业吸引力

引导企业善待职工。鼓励企业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畅通员工发展晋升渠道,将员工前途和企业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使员工树立长期扎根意识,以企业为家,安心工作,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精神凝聚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为留住更多农民工,沿海有些企业向员工发放每人200元-300元的“开工红包”,加班费也有所上涨,“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感受公司的温情和诚意”。这几年长三角地区不少企业为员工盖起了公寓式宿舍楼,设置图书室、篮球场、游泳池等设施,增加有组织的旅游、娱乐活动,逢年过节甚至还为前来探亲的员工亲属报销来回路费。我市可以引导企业学习、使用、完善他们的做法。

提高职工待遇水平。据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管理咨询中心针对上海地区的调查数据显示,离职的员工中,薪资因素占58.9%的比重。可见,直接或间接提高工人的薪水,能在一定程度上“拴住”员工的心。建议:一是相关部门参照沿海地区工资标准,逐步提高我市务工人员的工资标准。二是引导企业增设“工龄工资”。两年前,宁波鑫洋电器公司率先实行工龄工资制度,使得该企业职工流动率不到3%,远低于行业内20%的水平。目前,工龄工资制已被浙江、上海等地一些企业效仿。浙江金华的今飞集团今年设立“工龄工资”,以后员工按照工龄,每年上涨120元的工龄工资。三是制定完善鼓励外来人员在本地企业务工的优惠政策,切实改善外来人员来濮务工的环境,在子女入学、户籍管理、社会保险、保障性住房等方面,让外来务工人员逐步享受到濮阳本地公民的“平等”待遇。

(三)搞好就业服务活动,提高供需信息匹配率

一是建立招商引资落地企业与政府部门合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定期研究解决企业用工和技能培训问题。完善就业服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畅通机制,企业要将自己的用人需求主动向就业服务机构反映,让就业服务机构提前介入,做好服务;就业服务机构应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走出办公室,深入企业、农民工集居区等基层一线,掌握一手的就业市场信息,创新手段,提高就业信息传播的到达率和有效性,让劳动力供需双方充分“对接”。二是完善就业服务机构与培训机构的沟通机制。就业服务机构要将所掌握的企业用工信息及时传递给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

(四)企业应自觉搞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资、工信、工会等相关单位要适时组织企业主和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使企业和用工单位做到知法、守法、用法。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经营管理者的创新管理能力,企业员工通过参加企业的技能培训,既提高了自身技术熟练水平,增强了对企业的好感认同感,又满足了企业用工的需要,支持了企业发展。

2016经信委工作思路及工作计划
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规模 第九篇

2016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打好产业振兴攻坚战,加速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之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全国工业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运行,清水塘工业区绿色搬迁等诸多挑战,也蕴含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全省“四化两型”战略深入实施、全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良好机遇,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再创工业辉煌的总目标,按照“五城四基地一走廊”的总体布局,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要素保障为支撑,全力打好产业振兴攻坚战,推进传统产业优质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全力做大总量,优化质量,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工业经济的预期目标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力争达到12.5%以上,完成工业固定资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均增长20%以上,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确保我市在全省新型工业化综合考核中第一方阵地位。

围绕以上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强化政策引导为抓手,启动工业振兴“十百千”工程。力争5-8年内,培育1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企业,10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100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亿元企业。创新企业服务方式,大力开展以10家龙头企业牵手100家配套中小企业,100支市直机关服务小组帮扶1000家工业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十百千”牵手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研究制定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对部分新上生产性建设项目免收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制定主机企业采购本地配套企业核心零部件奖励政策,促进产业协作配套。对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跨越台阶的进行相应奖励,鼓励企业跨越成长。

(二)以构建多点支撑产业为目标,实施10大工业振兴行动计划。围绕传统产业优质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工作思路,按照“五城四基地和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布局,高标准做好产业规划,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推行个性化的工作举措,突破关键性的制约瓶颈,启动实施“541”产业专项行动计划(即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服饰、陶瓷5大优势产业,电子信息、食品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4大新兴产业,以及冶化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三)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为重点,实施工业项目“三个一批”建设行动。策划包装一批工业招商项目。重点围绕“五城四基地”、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策划包装一批项目,按照“541”产业体系,分门别类建立项目库,并从中筛选一批重大工业招商项目,作为明年招商工作重点。重点加快一批工业项目建设。梳理出2016年重点建设的一批在建工业项目,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加快推进北汽基地二工厂、株硬精密工具产业园、通用航空示范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建成投产一批工业项目。加强对重大引进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强化项目建设的督查、督办,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施工环境。力争签约一批项目,落地一批项目,建成一批项目。尽快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以优化提升服务为核心,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强化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指导。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式和发展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十百千”工程综合服务平台。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物联网产业联盟,建立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创建科学的工业振兴考评体系,大力营造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浓厚发展氛围。

(五)以保障用气供给为重点,切实加强生产要素保障。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保障,全力破除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瓶颈。重点保障用气供给,积极配合供气企业争取上游供气计划合同兑现,尽力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加强工业用地储备,加大闲置用地清理力度,加快征地步伐,力争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园区企业用地等需求优先得到满足。进一步加快标准厂房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强校企人才对接合作、银企融资对接合作活动,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用工、用钱难问题。对“有产能、有市场、有效益、缺资金”的“三有一缺”中小企业,为其提供短期贴息、低息贷款,帮助企业开足马力,释放最大产能。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