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汴河怀古阅读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1    阅读:

汴河怀古阅读答案篇一
《汴河怀古 皮日休》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第二句中“至今”和“千里”两词的用意是什么?

2.诗人认为隋炀帝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提并论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3.这首诗评说历史有肯定也有否定,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 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

全诗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2首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诗中的“周郎”指的是,后一诗中的“魏帝”指的是。

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

3)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伉(kàng)俪 胴(tóng)体 眼睑(jiǎn) 群葩(pā) B.胼(pián)手 琵琶(pā) 夙(sù)愿 稽(qǐ)首

C.熟稔(rěn) 中(zhōng)肯 荷(hè)枪 绿(lù)林 D.滂沱(tuó) 秘(bì)鲁 关卡(qiǎ) 刀鞘(qiào)

12.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泥淖(nào) 骠(piào)勇 蹊跷(qiāo) 拗(ǎo)断 B.解(xiè)读 骈(pián)文 刹(chà)那 酗(xù)酒

C.恫吓(xià) 兑(duì)现 肇(zhào)事 震慑(shè) D.摁(èn)倒 请帖(tiē) 缂(kè)丝 端倪(ní)

13.下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迥(jiǒng)然 铺砌(qì) 恸(tòng)哭 克(kē)扣 B.趿(tā)拉 蜕(tuì)化 棱(léng)角 慰藉(jiè)

C.吮(shǔn)血 绵亘(gèn) 胡诌(zōu) 淆(xiáo)乱 D.靡(mí)费 窥(kuì)探 炮(páo)烙 投奔(bèn)

14.下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血泊(bó) 悚(sǒng)然 颀(qí)长 整饬(chì) B.溃(kuì)脓 臀(tún)部 皑(ái)雪 椎(chuí)心

C.轻佻(tiāo) 翌(yì)年 恪(kè)守 檄(xí)文 D.滂(páng)沱 跛(bǒ)脚 军阀(fá) 咆哮(xiào)

1.1)从时间之久和地域之阔评说大运河影响之长远、作用之重大。

2)不可以。因为“若无”的假设正说明了诗人对隋炀帝的否定。

3)肯定的是大运河的客观功绩,否定的是隋炀帝的奢侈荒唐。

2.【析题示例】“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这是一首怀古凭吊的词作,开头三句点出了词人所在之地为六朝古都,从大处落墨展现了日暮时分金陵城外大江东去的景色,营造出空旷而寂寥、绚丽而苍茫的

气氛,这就牵动了人们对于今昔兴亡的感触。第四句以后,写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全都“暗逐逝波声”,一去不复返。尽管历史上早已有吴王夫差的前车之鉴,可是六朝君臣却仍然重蹈覆辙,以致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只剩下姑苏台上的圆月还照临在城头。“水无情”一句从内容上说是全篇的主旨,它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腐败侈糜的王朝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从写作上说是全篇的枢纽,它不但承接前两句的景色描写,而且启导了以下诗句的怀古抒情。“空有”一句则不但喻指六朝和句吴,而且暗示眼前的封建王朝是否会重演相似的一幕呢?

3.1)周瑜 曹操

2)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

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3)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解题思路】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

11.选D,A胴(dòng)体,B琵琶(pá),C中(zhòng)肯。12.选A,B解(jiě)读,C恫吓(hè),D请帖(tiě)。

13.选B,A克(kè)扣,C胡诌(zhōu),D窥(kuī)探。14.选C,A血泊(pō),B溃(huì)脓,D滂(pāng)沱。

1.1)从时间之久和地域之阔评说大运河影响之长远、作用之重大。

2)不可以。因为“若无”的假设正说明了诗人对隋炀帝的否定。

3)肯定的是大运河的客观功绩,否定的是隋炀帝的奢侈荒唐。

2.【析题示例】“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这是一首怀古凭吊的词作,开头三句点出了词人所在之地为六朝古都,从大处落墨展现了日暮时分金陵城外大江东去的景色,营造出空旷而寂寥、绚丽而苍茫的气氛,这就牵动了人们对于今昔兴亡的感触。第四句以后,写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全都“暗逐逝波声”,一去不复返。尽管历史上早已有吴王夫差的前车之鉴,可是六朝君臣却仍然重蹈覆辙,以致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只剩下姑苏台上的圆月还照临在城头。“水无情”一句从内容上说是全篇的主旨,它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腐败侈糜的王朝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从写作上说是全篇的枢纽,它不但承接前两句的景色描写,而且启导了以下诗句的怀古抒情。“空有”一句则不但喻指六朝和句吴,而且暗示眼前的封建王朝是否会重演相似的一幕呢?

3.1)周瑜 曹操

2)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3)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解题思路】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

11.选D,A胴(dòng)体,B琵琶(pá),C中(zhòng)肯。12.选A,B解(jiě)读,C恫吓(hè),D请帖(tiě)。

13.选B,A克(kè)扣,C胡诌(zhōu),D窥(kuī)探。14.选C,A血泊(pō),B溃(huì)脓,D滂(pāng)沱。

1.1)从时间之久和地域之阔评说大运河影响之长远、作用之重大。

2)不可以。因为“若无”的假设正说明了诗人对隋炀帝的否定。

3)肯定的是大运河的客观功绩,否定的是隋炀帝的奢侈荒唐。

2.【析题示例】“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这是一首怀古凭吊的词作,开头三句点出了词人所在之地为六朝古都,从大处落墨展现了日暮时分金陵城外大江东去的景色,营造出空旷而寂寥、绚丽而苍茫的气氛,这就牵动了人们对于今昔兴亡的感触。第四句以后,写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全都“暗逐逝波声”,一去不复返。尽管历史上早已有吴王夫差的前车之鉴,可是六朝君臣却仍然重蹈覆辙,以致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只剩下姑苏台上的圆月还照临在城头。“水无情”一句从内容上说是全篇的主旨,它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腐败侈糜的王朝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从写作上说是全篇的枢纽,它不但承接前两句的景色描写,而且启导了以下诗句的怀古抒情。“空有”一句则不但喻指六朝和句吴,而且暗示眼前的封建王朝是否会重演相似的一幕呢?

3.1)周瑜 曹操 2)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3)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解题思路】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

汴河怀古阅读答案篇二
《期末达标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1—4课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隋朝的都城在(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江都

2.“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状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 B.隋炀帝营建动都洛阳

C.隋帝修凿大运河 D.隋朝屡次发动对外战争

3.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去求学,如果走运河水路,按顺序应经过的河段是 ( )

①永济渠 ②通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③② D.①③④

4.唐太宗身边一位最著名的敢于直言上谏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5.隋朝在中国历史上贡献是( )

A.重新统一了南北 B.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C.创立了科举制 D.开通了大运河

6.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唐朝皇帝( )

①唐太宗 ②唐高宗 ③唐高祖 ④武则天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④②

7.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的是( )

A.魏征 B.姚崇 C.宋璟 D.狄仁杰

8.“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赞的帝王是( )

A.唐高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下列史实与唐玄宗有关的是( )

A.改《贞观氏族志》与《姓氏录》 . B.统治被称为有“贞观遗风”

C.改革漕运制度 D.乾陵“无字碑”

10.隋唐时,选官的标准时( )

A.才能 B.品德 C.门第 D.推荐

11.下列属于明经科测试的内容的是( )

A.策问 B.经史 C.杂文 D.儒家经典记诵

12.“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明最受重视的是( )

A.明经科 B.明书科 C.秀才科 D.进士科

13.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有“贞观遗风” D.光武中兴

14.下列哪一项不是大运河开通后所起的作用( )

A.加强了南北联系 B.加强了我国的统一

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D.便利了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经商

1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两句诗是说( )

A.唐科举是一场骗局 B.参加进士科举人都是年纪大的人

C.唐科举考试徇私舞弊现象严重 D.唐进士科考试较难,录取较严格

二.材料分析题

1.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近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河”是指哪一条河?

⑵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⑶你认为隋炀帝修这条河,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请说明理由。

2.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

⑴诗的作者是谁?

⑵诗中的“开元全盛日”是什么意思?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⑶唐朝的农作物以什么为主?

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为什么会出现“开元全盛日”的繁荣景象?

3.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摘自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请回答:

⑴材料一是谁经常告诫臣下的话?材料二是他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

⑵材料一中该帝王引用古人这段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达到此目的,他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⑶分别举出三个“载舟”导致统治兴盛和“覆舟”导致统治灭亡的帝王。

三.简答题

隋朝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四.探索创新题

假如你是唐朝时期杭州的一位书生,欲到长安赶考,你将怎样走?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二)

第一单元(Ⅱ)

一.选择题

1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根本目的是( )

A. 促进经济发展 B .加强南北交通 C .巡游享乐 D .巩固封建统治

2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考试强调以什么作为选官的标准( )

A .门第高低 B .思想觉悟高低 C .财产多少 D .才能大小

3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不能经历的事情是( )

A. 到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金刚经》

C. 用纸写字 D. 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4、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 .魏征 B .皮日休 C .房玄岭 D .李白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 .轻徭薄赋 B .重用人才 C .减轻刑罚 D .善于纳谏

6、参考右图,思考“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7、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谁统治时期(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8、下列生产工具是在唐朝才出现的是( )

① 耧车 ② 秧马 ③ 曲辕犁 ④ 筒车

A . ①② B .①③ C . ③④ D .②③

9. 地方官人选直接影响着一方社会的兴衰。开元年间,重视地方官人选,亲自考核县令的皇帝是( )

A. 唐中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10.正在热播的《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等电视连续剧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 )

①虚心纳谏 ②轻徭薄赋 ③统一文字 ④北击匈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 唐朝皮日休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此河”指的是( )

A. 黄河 B. 长江 C. 淮河 D. 大运河

12.公元617年,经水路从余杭到涿郡,依次通过的运河河段是( )

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B.江南河→邗沟→永济渠→通济渠

C.邗沟→江南河→永济渠→通济渠 D.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3.隋朝大运河沟通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排列

A、①②④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C

15.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 C.作战立功 D.经商致富

16.唐代一种风靡全国的生活必需品是:( )

A 酒 B 茶 C 糖 D 大米

17.科举制度是一种:( )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B监督官吏的制度

C通过考试考核官吏的制度 D发展教育事业

18. 2006年5月,我国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正式启动.京杭大运河在古代的重要作用是

( )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方便帝王游玩

19.到2007年高考已经恢复30年了,它是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20.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识图题

21、读“唐朝三省六部”简表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右图中,

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

,最后由

执行。

(2)六部分管具体政务,他属

于哪一省 。

22、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并回答问题。(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2)运河四段的名称:

C. D.

E. F.

(3)想一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可填英文字母代码)

(4)在修筑过程中,你觉得会遇到哪些方面的技术难题?

、 。

三、历史舞台

23、唐太宗开创了怎样的社会局面?为此他在用人政策、政治制度、赋税制度和法律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你得出了哪些启示?

24、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

(2)你认为诗人诗中描绘的情况真实吗?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吗?为什么?

四25.诊断题:

武则天重用酷吏,打击元老重臣等反对势力;编修《贞观氏族志》,使士兵因军功升至五品的也可借此提高社会地位。她重视选拔人才,创立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措施促进生产发展,为唐朝全盛奠定了基础。

问题:你觉得上述材料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五26.历史时空:

唐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至今仍为人称颂的皇帝,你知道有哪一些吗?其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汴河怀古阅读答案篇三
《古诗两首:《汴河怀古》《题乌江亭》》

汴河怀古阅读答案篇四
《七下材料题答案》

初三历史复习(七下)

1、材料一: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重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 ———胡曾 《汴河》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皮日休 《汴河怀古》

(1)公元617年,经水路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通过的几段人工河应该是?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2)结合材料一,说说当时能够修建大运河的条件是什么?

• 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你如何评价隋炀帝修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接着他又说:“„„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贞观政要》 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贞观之治”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

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太宗看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这样讲的意图是什么? 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3)根据材料三说明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第4课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第4课

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1) 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说出其创立的朝代、创立的标志和废除的时间。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的什么影响?

①“长策”指科举制度。②隋朝、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1905年。③影响:a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b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 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十五年„„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 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旧唐书》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指何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

(2)上述材料中二人结亲产生了什么影响?

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5. 材料:“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唐风洋溢奈良城”说的是唐朝与哪国的关系?

日本

(2)唐朝文化对这个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你举出一个事实来说明? 唐招提寺

(3)唐朝时,这个国家也经常派出使者来中国学习,我们把这些人称作什么?写出这些使者中你知道的两个人名字。

遣唐使,阿倍仲麻吕、荣睿

6.材料一: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天然石制成了一种指南仪器——“司

南”。北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材料二: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为人们提供了便宜、轻便的书写材料。中国的造纸

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5—17世纪,造纸术又横渡大西洋,传入美洲。

材料三: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了陶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意志人谷腾堡等人受到活字印刷术的启发,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印刷机的出现,使书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材料四: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分,允许引用或摘录原句)

(1)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

指南针

(2)写出造纸术在各大州的传播顺序。

亚洲、欧洲、美洲

(3)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机大约早几个世纪?

4个世纪

(4)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是通过什么方式传到欧洲的?

战争。 或:暴力

(5)从材料中摘录一句话,证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交流的使者。

①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②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6)哪些发明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

造纸术、印刷术

7.阅读下列材料:

“自永东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

2.这个历史事件的起止时间各是哪年?

1405—1433

3.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

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1分)

唐朝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2分)

班禅 康熙皇帝

(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

驻藏大臣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1)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汴河怀古阅读答案篇五
《2015年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四川卷)》

2015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四川卷】语文试题

第I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消弭(mí) 骨髓(suǐ) 汆丸子(cuān) 呱呱坠地(guā)

B.藤蔓(wàn) 哨卡(qiǎ) 喷喷香(pēn) 浩浩汤汤(shāng)

C.角力(jué) 龟裂(jūn) 发横财(hèng) 牵强附会(qiǎng)

D.牌坊(fāng) 荷锄(hé) 和稀泥(hè) 绿林好汉(lù)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殷鉴 缅怀 节骨眼 少安毋躁

B.沟壑 笑靥 左支右绌 刀光箭影

C.亟待 搏弈 落不是 未雨绸缪

D.遨翔 搪塞 心力交碎 老生常谈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蓝思科技成功登陆创业板后,董事长周群飞的身价已超过600亿元,成功问鼎中国女首富。

B.经过7个多小时的奋战,最后一个着火罐的大火被扑灭,从此,发生漏油着火事故的三个储油罐的大火全部成功扑灭。

C.目前的飞机都装有防电装置“放电刷”,只要放电刷正常工作,尽管飞机外面电闪雷鸣,乘客大可不必杞人忧天飞机会被闪电击毁。

D.尼加拉瓜运河设想并非近年的奇思妙想,历史上诸多国际投资者曾经付诸努力,推动运河开凿,却皆出种种原故无果而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日本提出的不参加亚投行的种种理由只是一种表象,实质上还是亚洲金融主导权之争。

B.警方发现,这是一起因盗狗致人死亡的严重事件,两男子系长期流窜非法盗狗者,受害人系被弓弩上射出的麻醉针击中。

C.无论如何,村民聚众私自进入高铁站台,影响高铁正常运行,都属于危害公共安全。对此,理应依法惩治。

D.在金牌拳王邹市明向着职业世界拳王头衔冲击的与此同时,中国重量级三位顶尖拳手也在追逐着夺取世界拳王金腰带的梦想。

二、(9分,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连接着各个职业、各个阶层、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的纽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茶的利用不仅仅是冲泡饮用,而且在茶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茶文化等方面开展了更深、更广泛的研究和交流。 ②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等。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甚至与宗教结缘。它融合了儒佛道各家优秀思想,负载着儒、佛、道三教文化的内涵,形成今天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和”为中心的茶道精神。

③从茶的发展历史演变来看,一种茶之所以成名并发扬光大,主要因素一则是茶本身品质好.二则离不开茶产区的山水人文历史渊源,杭州的龙井茶如此,武夷岩茶等亦如此。茶文化与旅游的结缘主要体现在:一是茶产地的名山名寺、茶文化的历史遗迹、茶区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气候环境。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中说:高山出名茶,主要由于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湿度大,有的是昼夜温差大等等,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的积累,特别是芳香物质积累较多。茶缘山名,方有“名山出名茶”之说。如:大红袍与武夷山人文自然景观、江西庐山云雾茶与庐山风光及鄱阳湖景观、华顶云雾与日本天台宗的祖庭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二是有观赏价值的各种名茶采制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茶俗茶艺表演。如: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客家“擂茶”、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等。三是各地区建立的一些以茶文化为内容的旅游参观点。如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福建漳浦的天福茶博物院与石雕园、广东英德的茶趣园、昆明世博会茶园等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区。

④茶文化旅游则是指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鉴赏茶叶的品质并参与其间的能陶冶旅游者身心的一种特色旅游项目。茶文化旅游是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即茶叶人文生态旅游。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茶生产、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通过开展茶文化旅游、茶产品会展旅游、茶文化节庆旅游等使我国传统茶文化得以继承与发展,同时由旅游带动的旅游购物、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发展以茶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消费,这也是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途径。

5.下列各项有关茶文化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等方面内容是属于茶文化的。

B.茶文化还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环境的领略等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C.茶文化起源久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融合了儒佛道各家优秀思想,负载着儒、佛、道三教文化的内涵。

D.茶文化是指在休闲、放松的过程中,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鉴赏茶叶的品质并参与其间的能陶冶身心的一种特色项目。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品茶过程是形式和精神相互统一的体现,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B.一种茶成名并发扬光大的主要因素是茶本身品质好和茶产区的山水人文历史渊源。

C.大红袍因武夷山人文自然景观而闻名、江西庐山云雾茶因庐山风光及鄱阳湖景观而闻名,竹叶青因峨眉山而著名,所以茶缘山名,“名山出名茶”。

D.高山出名茶的原因主要在于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湿度大或昼夜温差大等等气候因素,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特别是芳香物质的积累。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在茶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茶文化等方面开展了更深、更广泛的研究和交流,促进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

B.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属于茶文化。

C.茶文化旅游是一种茶叶人文生态旅游,需要将茶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茶生产、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

D.只要发展以茶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消费,就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茶文化。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蒯恩,字道恩,兰陵承人也。高祖①征孙恩,县差为征民,充乙士,使伐马刍②。恩常负大束,兼倍余人,每舍刍于地,叹曰:“大丈夫弯弓三石③,奈何充马士!” 高祖闻之,即给器仗,恩大喜。自征妖贼,常为先登,多斩首级。既习战阵,胆力过人,诚心忠谨,未尝有过失,甚见爱信。于娄县战,箭中左目。

从平京城,进定京邑,以宁远将军领幢。随振武将军道规西讨,虏桓仙客,克偃月叠,遂平江陵。义熙二年,贼张坚据应城反,恩击破之,封都乡侯。从伐广固,又有战功。卢循逼京邑,恩战于查浦,贼退走。与王仲德等追破循别将范崇民于南陵。循既走还广州,恩又领千余人随刘籓追徐道覆于始兴,斩之。迁龙骧将军、兰陵太守。

高祖西征刘毅,恩与王镇恶轻军袭江陵,事在《镇恶传》。以本官为太尉长兼行参军,领众二千,随益州刺史朱龄石伐蜀。至彭模,恩所领居前,大战,自朝至日昃,勇气益奋,贼破走。进平成都,擢为行参军,改封北至县五等男。高祖伐司马休之及鲁宗之,恩与建威将军徐逵之前进。逵之败没,恩陈于堤下。宗之子轨乘胜击恩,矢下如雨,呼声震地,恩整厉将士,置阵坚严。轨屡冲之不动,知不可攻,乃退。高祖善其能将军持重。江陵平定,复追鲁轨于石城。轨弃城走,恩追至襄阳,宗之奔羌,恩与诸将追讨至鲁阳关乃还。恩自从征讨,每有危急,辄率先诸将,常陷坚破阵,不避艰险。凡百余战,身被重创。高祖录其前后功劳,封新宁县男,食邑五百户。高祖世子为征虏将军,恩以大府佐领中兵参军,随府转中兵参军。高祖北伐,留恩侍卫世子,命朝士与之交。恩益自谦损,与人语常呼官位,而自称为鄙人。抚待士卒,甚有纪纲,众咸亲附之。迁咨议参军,转辅国将军、淮陵太守。世子开府,又为从事中郎,转司马,将军、太守如故。 入关迎桂阳公义真。义真还至青泥,为佛佛虏④所追,恩断后,力战连日。义真前军奔散,恩军人亦尽,为虏所执,死于虏中。

南朝•梁 沈约《宋书•蒯恩传》

高祖:南朝宋高祖刘裕。②刍:喂牲畜的草。③弯弓三石:石dà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这里指开挽三石重的强力弓箭。

④佛佛虏:佛佛,南北朝时对夏主赫连勃勃的称呼;虏,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舍刍于地 舍:住宿

B.从平京城 从:跟随

C.逵之败没 没:通“殁”,死亡

D.身被重创 被:遭受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恩战于查浦 将有事于西畴

B.恩以大府佐领中兵参军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恩所领居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恩与诸将追讨至鲁阳关乃还 何乃太区区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循既走还广州,恩又领千余人随刘籓追徐道覆于始兴,斩之(4分)

(2) 义真前军奔散,恩军人亦尽,为虏所执,死于虏中(4分)

11.试结合第Ⅰ卷文言文简要叙述蒯恩“胆力过人,诚心忠谨”的具体表现。(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4分)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孝经·圣治章》

13.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8分)

汴河怀古(其二)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怀古之情?请简要回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人杰地灵, 。(王勃《滕王阁序》)

(2)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4)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6)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7)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8)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炊烟起处是故乡

查干

①“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不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是祥和而宁静的一方偏僻之地。富有富的时髦,贫有贫的味道。童年时,我的故乡穷,然有味道。味道在于她的宁静与祥和、与世无争和四邻和善的存世心态。就连晨间晚暮里,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有善的表述和情的高扬。

②她居于深山老林之中,显得有些闭塞。外部世界,发生着什么事,与之无关,正如《西游记》里所说:“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家家户户耕田养牧(半农半牧),靠老天的赐予吃饭。因此,少有非分之想生于心。偷盗抢掠之事极少发生。

③因了大家都穷,就相互靠拢,彼此救济,抱团取暖,渐成一种社会风气。谁家有事,大家帮忙。譬如,谁家房舍雨中塌了,全村人齐伸手,十天半月,三间土屋就立在那里。唯一答谢方式是,请大家吃一顿饸面,喝几盅村里自酿的高粱白干。再敬一锅锅旱烟,了事。没有其他说价,平平常常、自自然然,连那些表面的客套话,也都免了。而脸上流露的,只是憨态可掬的微笑和谦和质朴的腼腆。乡人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奸诈、算计、巧取。

④初春,当自家新菜长成,第一口,不是自己吃,而是送与左邻右舍尝鲜。自家乳牛下了奶,往往分一些给他家的老人和儿童吃。这,几乎成了村规,家家照做,而且心甘情愿。殡葬嫁娶,也是大家的事,绝无推托耍奸之事发生,这便是穷乡僻壤的味道。不仅能共苦,更可同甘。

⑤故乡人大都没有文化,更不知老聃为何人?更没有读过他的《道德经》。然而,他们的一身操守,且贴近老子的教诲。老子与孔子的对话中,有这样一些表述:“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为什么在一处偏远村落,有这样明道为人的修炼?或许,这便是人性中被遮蔽的光点,稍有擦拭,便可发光的缘故。

⑥老聃还有些话,是对孔子讲的,也是对众生讲的:“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神静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正如老子所言,故乡人穷则穷,然,少物欲心清明。所以动与静,皆为坦然。他们不急不火,安安静静,不为名利所困扰,就接近了智慧。这是,所处的环境赋予他们的品行。他们的生活节拍,是舒缓的,所求也甚少,温饱便足。这符合民谚“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不着贪心占有”这一理念。不像如今一些人,贪得无厌,动辄鲸吞千百万百姓血汗钱,而毫无愧疚之心。他们,如斯敛财,究竟为了什么?要带到哪里去?一个“财”字,为什么成为了他们的索命绞索?不能不使我们静神思考。

⑦而如今,西方国家一些阔绰之人,则开始追求极简的生活方式,将无用之物一律弃之,抑或捐之。简而又简,一身轻松,不再囿己为金钱与物质的奴仆。如斯看来,有时候把富日子当做穷日子过,也是一种智慧和德行,就如我童年时代的故乡人。

⑧那时的故乡人,的确“寒酸”,几间土屋,一道柴门,房前房后有块菜地,有猪窝、狗窝、鸡窝。而到了冬天,当寒风呼啸,白雪覆盖之时,故乡人在院墙外,围起厚厚的一层芦苇,挡风保暖。家里更有热炕以及火盆,不亦其乐融融乎?更重要的是,一切均为劳动所得。因而住得安心、吃得肚暖、睡得踏实。夜无梦魇所扰、日无烦心所困。

⑨每当我从远方归去,远远看见缭缭又绕绕的故地炊烟,心里便感到暖融融的,脚下也陡然生风。只有故乡的炊烟,才有如斯强烈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因为,在那一缕缕炊烟下,有个叫“家”的地方,在等着你。有慈母一碗热腾腾的面,在等着你。对游子而言,这便是天堂。犹如民谚所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何况那里还有,符合人生哲理的生存方式,在绵延着。前人陶渊明所心醉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归田园居》,也不过如斯耳。

(据《中国作家网》 有删节)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开篇用对比手法,开门见山,指出我的故乡,是祥和而宁静的一方偏僻之地。

B.作者用自家新菜长成先送与左邻右舍尝鲜,自家乳牛下了奶,往往分一些给邻里。殡葬嫁娶绝无推托耍奸等事例,说明故乡人能同甘共苦。

C.作者引用《西游记》里所说“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意在说明生活在山中的人没有时间概念。

D.第⑦段根据“有时候把富日子当做穷日子过,也是一种智慧和德行,就如我童年时代的故乡人”表明,我童年时代的故乡人也是把富日子当做穷日子过的。

汴河怀古阅读答案篇六
《咏史诗(实战演练答案)》

汴河怀古阅读答案篇七
《四川省成都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消弭(mí) 骨髓(suǐ) 汆丸子(cuān) 呱呱坠地(guā) ....

B.藤蔓(wàn) 哨卡(qiǎ) 喷喷香(pēn) 浩浩汤汤(shāng) ....

C.角力(jué) 龟裂(jūn) 发横财(hèng) 牵强附会(qiǎng) ....

D.牌坊(fāng) 荷锄(hé) 和稀泥(hè) 绿林好汉(lù) ....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殷鉴 缅怀 节骨眼 少安毋躁

B.沟壑 笑靥 左支右绌 刀光箭影

C.亟待 搏弈 落不是 未雨绸缪

D.遨翔 搪塞 心力交碎 老生常谈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蓝思科技成功登陆创业板后,董事长周群飞的身价已超过600亿元,成功问鼎中国..

女首富。

B.经过7个多小时的奋战,最后一个着火罐的大火被扑灭,从此,发生漏油着火事故..

的三个储油罐的大火全部成功扑灭。

C.目前的飞机都装有防电装置“放电刷”,只要放电刷正常工作,尽管飞机外面电闪

雷鸣,乘客大可不必杞人忧天飞机会被闪电击毁。 ....

D.尼加拉瓜运河设想并非近年的奇思妙想,历史上诸多国际投资者曾经付诸努力,推

动运河开凿,却皆出种种原故无果而终。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日本提出的不参加亚投行的种种理由只是一种表象,实质上还是亚洲金融主导权之

争。

B.警方发现,这是一起因盗狗致人死亡的严重事件,两男子系长期流窜非法盗狗者,

受害人系被弓弩上射出的麻醉针击中。

C.无论如何,村民聚众私自进入高铁站台,影响高铁正常运行,都属于危害公共安全。

对此,理应依法惩治。

D.在金牌拳王邹市明向着职业世界拳王头衔冲击的与此同时,中国重量级三位顶尖拳

手也在追逐着夺取世界拳王金腰带的梦想。

二、(9分,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连接着各个职业、各个阶层、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的纽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茶的利用不仅仅是冲泡饮用,而且在茶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茶文化等方面开展了更深、更广泛的研究和交流。

②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等。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甚至与宗教结缘。它融合了儒佛道各家优秀思想,负载着儒、佛、道三教文化的内涵,形成今天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和”为中心的茶道精神。

③从茶的发展历史演变来看,一种茶之所以成名并发扬光大,主要因素一则是茶本身品质好.二则离不开茶产区的山水人文历史渊源,杭州的龙井茶如此,武夷岩茶等亦如此。茶文化与旅游的结缘主要体现在:一是茶产地的名山名寺、茶文化的历史遗迹、茶区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气候环境。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中说:高山出名茶,主要由于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湿度大,有的是昼夜温差大等等,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的积累,特别是芳香物质积累较多。茶缘山名,方有“名山出名茶”之说。如:大红袍与武夷山人文自然景观、江西庐山云雾茶与庐山风光及鄱阳湖景观、华顶云雾与日本天台宗的祖庭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二是有观赏价值的各种名茶采制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茶俗茶艺表演。如: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客家“擂茶”、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等。三是各地区建立的一些以茶文化为内容的旅游参观点。如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福建漳浦的天福茶博物院与石雕园、广东英德的茶趣园、昆明世博会茶园等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区。

④茶文化旅游则是指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鉴赏茶叶的品质并参与其间的能陶冶旅游者身心的一种特色旅游项目。茶文化旅游是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即茶叶人文生态旅游。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茶生产、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通过开展茶文化旅游、茶产品会展旅游、茶文化节庆旅游等使我国传统茶文化得以继承与发展,同时由旅游带动的旅游购物、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发展以茶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消费,这也是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途径。

5.下列各项有关茶文化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等方面内容是属于茶文化

的。

B.茶文化还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环境的领略等品茶过程的

美好意境。

C.茶文化起源久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融合了儒佛道各家优秀思想,负载着儒、

佛、道三教文化的内涵。

D.茶文化是指在休闲、放松的过程中,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

仪,鉴赏茶叶的品质并参与其间的能陶冶身心的一种特色项目。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品茶过程是形式和精神相互统一的体现,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B.一种茶成名并发扬光大的主要因素是茶本身品质好和茶产区的山水人文历史渊源。

C.大红袍因武夷山人文自然景观而闻名、江西庐山云雾茶因庐山风光及鄱阳湖景观而

闻名,竹叶青因峨眉山而著名,所以茶缘山名,“名山出名茶”。

D.高山出名茶的原因主要在于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湿度大或昼夜温差大等等气候

因素,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特别是芳香物质的积累。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在茶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茶文化等方面开展了更深、更广泛的研究和交流,

促进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

B.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

科与行业属于茶文化。

C.茶文化旅游是一种茶叶人文生态旅游,需要将茶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茶生产、

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

D.只要发展以茶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消费,就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茶文化。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蒯恩,字道恩,兰陵承人也。高祖①征孙恩,县差为征民,充乙士,使伐马刍②。 恩常负大束,兼倍余人,每舍刍于地,叹曰:“大丈夫弯弓三石③,奈何充马士!” 高祖闻.

之,即给器仗,恩大喜。自征妖贼,常为先登,多斩首级。既习战阵,胆力过人,诚心忠谨,未尝有过失,甚见爱信。于娄县战,箭中左目。

从平京城,进定京邑,以宁远将军领幢。随振武将军道规西讨,虏桓仙客,克偃月叠,.

遂平江陵。义熙二年,贼张坚据应城反,恩击破之,封都乡侯。从伐广固,又有战功。卢循逼京邑,恩战于查浦,贼退走。与王仲德等追破循别将范崇民于南陵。循既走还广州,恩又.领千余人随刘籓追徐道覆于始兴,斩之。迁龙骧将军、兰陵太守。

高祖西征刘毅,恩与王镇恶轻军袭江陵,事在《镇恶传》。以本官为太尉长兼行参军,领众二千,随益州刺史朱龄石伐蜀。至彭模,恩所领居前,大战,自朝至日昃,勇气益奋,贼破走。进平成都,擢为行参军,改封北至县五等男。高祖伐司马休之及鲁宗之,恩与建威将军徐逵之前进。逵之败没,恩陈于堤下。宗之子轨乘胜击恩,矢下如雨,呼声震地,恩整.

厉将士,置阵坚严。轨屡冲之不动,知不可攻,乃退。高祖善其能将军持重。江陵平定,复.

追鲁轨于石城。轨弃城走,恩追至襄阳,宗之奔羌,恩与诸将追讨至鲁阳关乃还。恩自从征

讨,每有危急,辄率先诸将,常陷坚破阵,不避艰险。凡百余战,身被重创。高祖录其前后.

功劳,封新宁县男,食邑五百户。高祖世子为征虏将军,恩以大府佐领中兵参军,随府转中.

兵参军。高祖北伐,留恩侍卫世子,命朝士与之交。恩益自谦损,与人语常呼官位,而自称为鄙人。抚待士卒,甚有纪纲,众咸亲附之。迁咨议参军,转辅国将军、淮陵太守。世子开府,又为从事中郎,转司马,将军、太守如故。 入关迎桂阳公义真。义真还至青泥,为佛佛虏④所追,恩断后,力战连日。义真前军奔散,恩军人亦尽,为虏所执,死于虏中。

南朝•梁 沈约《宋书•蒯恩传》

高祖:南朝宋高祖刘裕。②刍:喂牲畜的草。③弯弓三石:石dà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这里指开挽三石重的强力弓箭。

④佛佛虏:佛佛,南北朝时对夏主赫连勃勃的称呼;虏,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舍刍于地 舍:住宿 .

B.从平京城 从:跟随 .

C.逵之败没 没:通“殁”,死亡 .

D.身被重创 被:遭受 .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恩战于查浦 将有事于西畴 ..

B.恩以大府佐领中兵参军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C.恩所领居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恩与诸将追讨至鲁阳关乃还 何乃太区区 ..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循既走还广州,恩又领千余人随刘籓追徐道覆于始兴,斩之(4分)

(2) 义真前军奔散,恩军人亦尽,为虏所执,死于虏中(4分)

11.试结合第Ⅰ卷文言文简要叙述蒯恩“胆力过人,诚心忠谨”的具体表现。(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4分)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孝经·圣治章》

13.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8分)

汴河怀古(其二)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怀古之情?请简要回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人杰地灵, 。(王勃《滕王阁序》)

(2)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4)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6)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7)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8)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炊烟起处是故乡

查干

①“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不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是祥和而宁静的一方偏僻之地。富有富的时髦,贫有贫的味道。童年时,我的故乡穷,然有味道。味道在于她的宁静与祥和、与世无争和四邻和善的存世心态。就连晨间晚暮里,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有善的表述和情的高扬。

②她居于深山老林之中,显得有些闭塞。外部世界,发生着什么事,与之无关,正如《西游记》里所说:“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家家户户耕田养牧(半农半牧),靠老天的赐予吃饭。因此,少有非分之想生于心。偷盗抢掠之事极少发生。

③因了大家都穷,就相互靠拢,彼此救济,抱团取暖,渐成一种社会风气。谁家有事,大家帮忙。譬如,谁家房舍雨中塌了,全村人齐伸手,十天半月,三间土屋就立在那里。唯一答谢方式是,请大家吃一顿饸面,喝几盅村里自酿的高粱白干。再敬一锅锅旱烟,了事。没有其他说价,平平常常、自自然然,连那些表面的客套话,也都免了。而脸上流露的,只是憨态可掬的微笑和谦和质朴的腼腆。乡人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奸诈、算计、巧取。

④初春,当自家新菜长成,第一口,不是自己吃,而是送与左邻右舍尝鲜。自家乳牛下了奶,往往分一些给他家的老人和儿童吃。这,几乎成了村规,家家照做,而且心甘情愿。殡葬嫁娶,也是大家的事,绝无推托耍奸之事发生,这便是穷乡僻壤的味道。不仅能共苦,更可同甘。

汴河怀古阅读答案篇八
《七下历史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里。)

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贞观之治 D.陈桥兵变

2.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4.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 ) A.《大唐西域记》 B.《金刚经》 C.《资治通鉴》 D.《西游记》 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 B.上朝时,见到魂征向太宗皇帝进谏 C.和太宗皇帝一齐讨论合并州县的事宜 D.经常诵读苏东坡写的词

7.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的发明对世界

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是何时印制的?(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8.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圣”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 9.“南海Ⅰ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

料,当年“南海Ⅰ号”从广州出发前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

A.瓦子 B.市舶司 C.早市 D.勾栏 1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南山缺。”这句词的作者曾在郾城大败金军,他是( )

A.辛弃疾 B.岳飞 C.李清照 D.苏东坡

11.下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

A.东汉 B.唐朝 C.隋朝 D.南宋 12.江苏的“苏”,过去往往写成“蘇”,这是因为江苏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胡曾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1

分)这条

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1分)以哪里为中心?(1分)这条河的的开通有何历史作用?(1分)

(2)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2分)你同意谁的观点?(1分)说明理由。(1分)

14.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请回答:(1)与图一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4分)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请再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典型史实。(2分)

(2)从材料二的描述和图一图二人物的事迹,你得到哪些启示?(1分)

15.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9分)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一 图二 图三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2)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2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2分)

(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1分)

初一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里。)

13.(1)大运河(或:京杭大运河)(1分);隋炀帝(1分);洛阳(1分); 促进我国南北经济交流(1分)

(2)材料一胡曾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凿(1分);

材料二皮日休认为如果没有隋炀帝奢侈腐化的事情,修大运河的功劳可以与大禹相提并论(1分)。

最后一问为开放题无论同意 谁的观点都可以,只要能说出理由就给分。(2分)

14.(1)鉴真东渡,(2分) 玄奘西游(2分); 开放(2分);

遣唐使或日本派遣使臣到唐朝学习(日本遣唐使到唐朝学习)等等(2分)。 (2)做任何事情要不畏艰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于冒险,互相借鉴,敢于创新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15.(1)经济重心南移(2分)

南方战争少(社会安定)或南方相对稳定(2分) (2) 纸币 (2分) 瓦子(2分)

(3)经济重心南移(或科技发展)或宋代商业的繁荣(1分)

汴河怀古阅读答案篇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

1-5 :___________ 6-10:___________ 11-15:___________16-20:_________21-25:___________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 长安 B. 涿郡 C. 洛阳 D. 余杭

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A. 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3.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英明统治。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4. 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5. 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 B.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 “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D. 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

6. 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 )。

A. 三藏 B. 玄奘 C. 鉴真 D.一行

7. 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

A. 辞赋 B. 诗歌 C. 散文 D. 词曲

8. 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A. 举荐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9.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 朝鲜 B. 印度 C. 日本 D. 印度尼西亚

10.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A. 魏征 B. 房玄龄 C. 杜如晦 D. 姚崇

11. 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的人是( )。

A. 昭君姑娘 B. 文成公主 C. 则天皇帝 D. 金城公主

12. 为“唐风洋溢奈良城”作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 鉴真 B. 玄奘 C. 阿倍仲麻侣 D. 一行

13. 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 洛阳 B. 长安 C. 扬州 D. 成都

14.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 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5. 下列对我国石窟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佛教的产物 ②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③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 ④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A. ①②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16.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幅对联称颂的是( )。

A. 屈原 B. 李白 C.杜甫 D. 白居易

17. 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B. 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

C. 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 D. 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

18. 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的( )?

A. 吐蕃 B. 回鹘 C. 突厥 D. 南诏

19. 下列地名属于唐朝时称“天竺”的地方是( )。

A. 印度 B. 巴基斯坦 C. 孟加拉 D. 泰国

20. 古代中国人确立姓氏后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 明世系,别婚姻 B. 区别人们的生活区域

C. 区别人的民族 D. 区别人的职业

21. 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项是隋朝时期出现的( )?

A. 设计建造赵州桥 B. 发明活字印刷术 C. 发明地动仪

D.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2.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对外关系的是( )。

A. 玄奘西游 B.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C. 鉴真东渡日本 D. 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23. 唐朝时期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珍品的著名陶器是( )。

A. 唐三彩 B. 青花瓷 C. 青瓷 D. 白瓷

24. 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不是发生在贞观年间的( )。

A. 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 鉴真东渡

C. 玄奘西游 D.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25. 唐都长安的“坊”实际上是( )。

A. 居民区 B. 商业区 C. 宗教活动场所 D. 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二、材料题(共计40分)

26、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2分)

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2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开元年间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3)除了“开元盛世”,唐朝前期还出现了哪些盛世、治世局面?(2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2分

(2)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2分)

(3)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6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3分)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2分)

29.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

① 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逐渐完善?最

关键的人物是谁?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什么朝代被废除的?(10分)

② 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2分)

③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3分)

三、简答题(10分)

30.隋唐时期我国科技发达,有许多走在世界的前列,请列举出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B C C B B C C A B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C D A A A A B A B A

二、材料题

26.(1)唐玄宗;(2分)稻和粟。(2分)

(2)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改革漕运制度。(2分)

(3)“贞观之治”“贞观遗风”。(2分)

27.(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2分)

(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2分)

(3)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

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虽然大运河的开凿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但是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

28.(1)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3分)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2分)

(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2分)

29.(1)科举制度1分; 隋朝(1分); 唐朝时期(1分);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分);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2分); 状元(1分); 清朝。(1分)

(2)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2分)

(3)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人们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3分)

30.唐都长安是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年;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10分,每点2分)

汴河怀古阅读答案篇十
《育华初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下历史期中测试题

济南育华中学 2012、3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填入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2. 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该皇帝是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3.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它最适合作为一下哪部电视剧的主人公的台词

A.《汉武大帝》B.《武则天》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对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杜甫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所描绘的盛世景象是哪位皇帝在位: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前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所反映的生产工具(见图)最早产生于

A. 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7.有人写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对科举制大为赞赏。以下做法属于唐太宗对科举制发展贡献的是

A.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 B.扩充国学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 C.亲自出题殿试,开设武举 D.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8.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中关于科举制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B.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英国考试制度完全一致

C.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得影响 D.说明英国的考试制度和中国的科举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

9.某剧团要编写一部反映唐政府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应取材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通了 C.文成公主入藏 D.确立达赖管理西藏

10.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的到来

11.“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历史上,唐僧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

A.天竺 B.新罗 C.日本 D.波斯 12.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不能经历的事情是 A.到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金刚经》

C.用纸写诗 D.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13.右图是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飞天》剧照,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洞窟都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甘肃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14.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5.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北宋战败结果 B.辽向宋进贡岁币

C.加速了北宋灭亡 D.使辽宋保持长期保持和平局面 16.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7.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宋代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8、下列语句中,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苏湖熟,天下足”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19.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20.如果你生活在宋代,那么在你的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有:①到外地做生意,可以携带纸币,比较便利 ②朋友相聚,可以一起到“瓦舍”中去看演出消遣 ③随中国商船近达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 ④除夕夜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 非选择题(共60分)

21.(14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

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

(1)隋朝大运河开凿目的是什么?(2分)大运河的中心在什么地方?(2分)最北到达什么地方?(2分)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2)材料二中两位唐朝诗人对隋朝大运河有怎样不同的看法?(6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22. (16分)唐朝时对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友好往来,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唐都长安是一座世界性的城市,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欧亚各地。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进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1)从材料看出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2分)并依据材料归纳这一政策有何影响?(4分)

材料二:

(2)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4分)他们在我国历史上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6分)

23. (14分)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

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

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江南地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材料三说明了一种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3分)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新事物,结合所学,举例说明。(3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