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胜吃老母鸡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3    阅读:

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胜吃老母鸡 第一篇

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关玲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故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所以,胃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谷,荣养四旁。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所以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

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金元时代,四大医学家之一的李东垣特别注重补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生命的根本。灸足三里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是保健灸的名穴,又名长寿穴,亦为回阳九针穴之一。具体作用:

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2.`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瘦、腹膜炎,肠鸣,腹泄、便秘、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但胃酸过多空腹时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

3.灸足三里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稍神经炎等有效。

4.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萎、早泄、哮喘等有效。

5.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取用此穴。

灸足三里长寿者举例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上说: “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著人。”这就是说到南方吴、蜀之地,在身上常常施灸,可以预防疫气等传染疾病。他本人活到百岁以上(有说102岁,有说141岁)。

唐代针灸家甄权,在公元 642年甄权103岁时,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到甄权家为他祝寿,曾询问其养生之道。甄权说在饮食和药饵上并没有特别之处,他的养生秘诀就在于保健灸——常灸足三里。从此,足三里作为“长寿穴”便被人们传下夹。

宋代太医窦材,生卒年份不详。但是从他的著述中推测,写《扁鹊心书》时至少76岁。《扁鹊心书》记载: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即服保命丹、延寿丹,渐至身体轻健,羡进饮食。六十三时,因忧怒,忽见死脉于左手寸部,十九动而一止,乃灸关元、命门各五百壮。五十日后,死脉不复见矣。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

宋代盗贼王某:《扁鹊心书·住世之法》记载:绍兴间刘武军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后入重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润。辛卯年间,岳阳民家,多受其害。后被擒,临刑,监官问曰:汝有异术,信乎?曰:无也,唯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岂不闻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也。死后,刑官令剖其腹之暖处,得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即艾火之效耳。

日本古代万兵卫:在古代的日本东京(古称江户),每建成一座新桥,都要邀请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年(德川幕府时代),江户的永代桥建成之后,依照习俗,三河国的174岁的万兵卫第一个"初渡".在举行"初渡"的仪式上,德川将军(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问万兵卫有何长寿之术.万兵卫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我虚度174岁,妻173岁,子153岁,孙105岁。”

近代日本针灸医家原志免太郎:近代日本医家有在整个工厂、学校全体施以灸灼,作为一项保健措施,结果证明灸法确有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作用。这一事件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日本肺结核患者达120万人,西医不能有效控制该病,有医家研究发现,灸法治疗相当有效,提出灸法是预防肺结核的唯一方法,从而掀起日本“国民三里灸”的运动。“足三里灸”在工厂、学校、军队广泛开展,有效遏制了结核病的蔓延。提倡本法的人叫原志免太郎,本人天天施灸,活到108岁,百岁以后还耳聪目明,每天为人看病、施灸。

足三里部位及取法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之前上部,胫腓两骨间。让病人正坐自然屈膝,以足掌放平为度,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下方是穴。适在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胫骨外缘,当胫骨前肌与伸趾长肌之间;又法是伸足取之,适当膝下胫骨粗隆最高点下一寸,外开一寸处,它和阳陵泉的关系是斜上下各差一寸。即足三里比阳陵泉低一寸,再外开一寸处。阳陵泉在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压之酸困,用以证实足三里的位置。以上说的尺寸是按骨度法从外踝尖至膝眼折作一尺六寸计算的。

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胜吃老母鸡 第二篇

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3天前中医君

人的身体,其实就是一个大药房,随身三百多个穴位,可以随时调用。而身体的这些穴位中,有些穴位天生就是长寿要穴,比如足三里穴。在民间,素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可见,足三里穴对人体的作用非同一般。

足三里这个穴位为何成为人体长寿要穴呢?古今大量的实践表明,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也是一个能够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足三里,对于身体健康却有裨益。

足三里为什么叫三里?主要还是因为这个穴位能够理上、理中、理下。何谓理上?就是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这个穴位来治疗上焦疾患。何谓理中呢?就是中焦如果出现不适,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来解决问题。何谓理下?就是人体的下焦出现疾患,可以通过足三里来缓解。这样的穴位,将上中下三部都理了,又在足部,于是就称之为足三里。

足三里这个穴位在什么位置呢?简单地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如何取穴呢?在取穴时,可以先找到外膝眼,然后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的地方就是。

足三里穴能够料理上、中、下三焦,能说的更详细一点吗?先从功能上来讲吧!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等功能。再从主治方面来讲,足三里穴通常可以缓解和防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下肢痿痹、心悸、气短、虚劳羸瘦等病症。

足三里这个穴位应该怎么刺激呢?主要可以从针灸按摩等方法来实现。我们先来说说针刺吧。足三里这个穴位,用针刺法可以分为直刺和斜刺两种。所谓直刺,就是毫针与穴位呈垂直方向,对于足三里穴的直刺,需要稍偏向胫骨方向,直刺1-2寸,以有麻电感向足背反射为得气;如果是斜刺的话,是向足尖方向斜刺,可进针2-3寸,以酸胀感向下扩散到足背,有时向上扩散到膝为度。再来说说艾灸,可以用隔蒜、姜灸5-15壮;也可以悬灸、温灸10-30分钟。《针灸真髓》认为:“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所以,艾灸足三里,真的对身体很有好处。如果不想使用艾灸,可以用按摩的方法。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且按且揉,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每次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

如果要让足三里发挥更好地效果,就需要学会配穴,穴位配合犹如中药组方一样,几味中药剂量和药物的变化,主治也就变化万千,其实穴位也是一样。如果是足三里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等穴位,就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能够治疗足痿失履不收;倘若在足三里的基础上,配上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等穴位,作用就是调理肝脾、补益气血了,对于月经过多,心悸等病症有效;如果是脾虚痰湿所致的头晕目眩,就在足三里穴的基础上,加配曲池、丰隆、三阴交等穴位,能够健脾化痰;如果是乳痈患者,可以以足三里穴主,加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等穴位,能够起到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等作用;

如果是胃脘疼痛,可以按揉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可以起到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等作用,有效缓解胃脘疼痛;如果是脾虚所致的慢性腹泻,可以刺激足三里、脾俞、气海、肾俞等穴位,起到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等作用。

总之,足三里穴,在针灸书里,是四大总穴之一,又是养生保健必备穴位之一,若能时时勤按揉,必能对身体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民间所谓“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并非虚言。

(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一点资讯的观点和立场)

查看原文

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胜吃老母鸡 第三篇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然后再往外一横拇指的地方。

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大穴,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并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所以民间才有“肚腹三里留”这种说法。

消化不好会导致身体血气的不足,从而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现代人虽然把很多营养的东西都吃到肚子里了,但由于胃肠功能不好,使得人体的吸收能力很低,吃进身体里的食物经常因为无法吸收而直接排出,吃再好的东西也没有多大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常按足三里,坚持每天用手指揉上5分钟,不到10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消化好了,饭量也增加了,饭后不会再有不舒服的感觉了,而且不会经常拉肚子了。

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也很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所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是指古代人们治病时经常用艾直接灸,就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面灸,皮肤上面不放置任何导热的东西。这样灸过几天之后,再吃些中医上讲的“发物”,穴位处就会发炙疮,脓成溃破即能愈合。这样对提高人的自身免疫力有好处,对于那些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慢性疾病效果很好,比如哮喘。但现在人们可能由于害怕疼痛或者怕留疤影响美观而很少使用了。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艾条来进行艾灸保健,现在,几乎随便进一家药店,只要它里面卖中药,就能买到艾条,非常方便。每星期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离皮肤大概2厘米或者两指那么高就行,灸到局部的皮肤发红,并缓慢地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感觉到疼就移开一些,不要烧伤皮肤就好。

除了艾灸法,还可以经常按揉敲打足三里,一只手或者用一个小按摩锤什么的就可以操作了。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足三里穴5~10分钟,每次按揉尽量要使足三里穴有一种酸胀、发热的感觉。

以前给我们讲课的一个老师说她在学校的国医堂见到一个中医大家,80多岁了还在出诊,闲聊时就问他有什么保健秘诀,结果他笑着说,我不过是每天闲下来时拿小按摩锤敲几十下足三里而已。

以上两种方法只要使用其中的一个,坚持两个星期,就能很好地改善胃肠功能,会感觉吃饭也香了,饭后也不觉得肚子胀肚子疼了,也不便秘了,脸色也变得有光泽了,整个人显得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所以民间才有谚语说“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养生谚语
胜吃老母鸡 第四篇

《黄帝内经》中的谚语养生

第一章 饮食之谚——好食物赛过好医生

民以食为天

常吃素,好养肚

吃米带点糠,一家老小都安康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来又滋补

补药一堆不如豆浆一杯

饭前喝汤,胜过良方

多吃咸盐,少活十年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白菜吃半年,医生享清闲

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常吃葱,人轻松

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喊得应【胜吃老母鸡】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胜吃老母鸡】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一日三枣,长生不老

暑天几块瓜,药剂不用抓

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

人可三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

常吃一点醋,不用去药铺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吃饭不要闹,吃饱不要跳

第二章 运动之谚——生命在于运动,但不是盲动

生命在于运动

【胜吃老母鸡】 【胜吃老母鸡】

常运动,骨头硬

动以健身,静以养心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没事常走路,不用进药铺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天天练长跑,年老变年少

常打太极拳,益寿又延年

要使腿不废,走路往后退

心灵手巧,动指健脑

要想全身少得病,勤揉耳朵与聆听

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小便不通阴陵泉

按摩劳宫,精神轻松

食毕摩腹,百病能除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第三章 睡眠之谚——不觅仙方觅睡方

吃药十付,不如独宿一夜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胃不和则卧不安

先睡心,后睡眼

睡前烫烫脚,赛过吃补药

睡觉不蒙头,活到九十九

【胜吃老母鸡】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少吃一口,舒坦一宿

睡有睡相,睡觉要像弯月亮

床选硬板,切忌过软

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晚时茶令人不眠

第四章 心理之谚——养生贵在养心

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喜伤心

怒伤肝

恐伤肾

思伤脾

忧伤肺

情贵淡,气贵和

笑一笑,十年少

哭一哭,解千愁

人有童心,一世年轻

第五章 四时之谚——命要活得长。全靠四季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天放风筝,祛病又健身

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四季脾旺不受邪

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第六章 医药之谚——求医不如求谚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病必求于本

百病生于气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虚不受补

天黄有雨,人黄有病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三分治病七分养

良药苦口利于病

药无贵贱,效者灵丹

吃药不忌口,枉费医生手

一年四季吃枸杞,人可与天地齐寿

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

穿山甲,王不留,妇女吃了乳长流

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

是药三分毒

第七章 美容之谚——人人都可以自己动手变美

冷水洗脸,美容保健

温水刷牙,健牙固齿

养生保健谚语格言对句
胜吃老母鸡 第五篇

养生保健谚语格言对句

一、医疗

——医理【胜吃老母鸡】

治病容易,辨(认)症难。

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

中毒毒药医(以毒攻毒)。

伤寒、瘟病是一家。

走马看伤寒,回头看痘疹。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扎针拔罐子,不好去一半子。

针灸治其外,用药治其内。

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百病多因痰作祟,无痰不生怪病。

不怕吐痰一大片,就怕吐痰带血丝。

黑痰轻,白痰重,吐黄痰,要了命。

天黄有雨,人黄有脾。

长病如养虎,治病要除根。

血热是火,血凉是寒。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凉则热取。

通则不痛。

有力长发,无力长甲。

强长头发弱长甲。

血病(凉)生病,血热生疮。

人没大病死不了人。

药不对症,吃倒药架也没用。

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死病无良医。

寒和寒来不一般,寒来攻心如箭穿。

扶正不如祛邪,祛邪就是扶正。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虐转病,没得命;病转虐,不吃药。

一方治百病,临时加减在变通。

先生无主张,补中益气汤。

生疮不怕红肿高大,就怕瘪顶塌腔。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宰。

两眼不明为大病。

病问三家。

十男九痔。

内不治喘,外不治癣。

名医不治喘,外科不治癣。

内科不治喘,治喘丢了脸。

得病一口气,要命一口痰。

伤筋动骨一百天。

用药如用兵,也得讲方略。

小孩子不装病。

人身血脉赛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

血脉好比一条线,周身上下串,串到头上头发迷,串到心里心发乱,串到两膀千斤重,串到腿上走不动,三天好,三天歹,三、六、九的不自在。

十补不如一消,消为贵,托为畏。

效不更方。

医不三试,不服其药。

老病怕数九,重病怕打春。

吃药不对方,哪怕船来装。

吃药不忌口,枉费医生手。

精神不运则愚,血脉不通则病。

食物缺了铁,就要得贫血。

关节叫苦,病在软骨。

少无风雍老无痨。

无痰不成疟。

大灾之年必有大疫。

心和则百体皆和。

腹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一药一个性,乱服会丧命。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病从寒起,寒从脚起。

脂肪肝别不当病,肝硬化要人命。

——中药

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

识得千里光,全家能医疮。

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

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绕着不进家。

识得半边莲,不怕与蛇眠;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八棱)麻(离不开祖师麻)。

若要睡得好,常服(吃)灵芝草。

冬不用石膏,夏不用麻黄。

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麻黄不过两,细辛不过钱。

两脚不会移,要吃五加皮。

抬头吃藤黄,低头见阎王。

阿魏无真,黄苓无假。

人参杀人无过,巴豆救人无功。

人参杀人无过,大黄、附子救人(治病)无功。

七两山参为珍,八两山参为宝。

逢石必捣,逢子必破。

粗皮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

有病没病,防风通圣;是疮不疮,仙方活命汤。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妇女吃了)乳长流。

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专治咳嗽)一把抓。

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

宁得一把刺五加,不用金银满车拉。

不怕全身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要松。

膏丹丸散(丸散膏丹),神仙难辨。

是药三分毒。

火走一经。

山上一棵草,转手就是宝。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菊花请进门,家人眼睛明。枸杞是个宝,用了视力好。常饮枸杞菊花茶,八旬眼睛赛童娃。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药石可以治病,而不可以养生。

——食疗

花椒属大热,暖胃去寒凉。

枇杷治热病,一治一个定。

血虚夜不眠,煮粥加桂圆。

身上含碘少,海带少不了。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家中一碗绿豆汤,清热解毒赛神方。

气喘吃杏痰多梨,喉咙痛了吃蜜橘。

少白头,吃粗粮;头发黄,吃大枣;头分叉,抹香油。

肾虚尿频,要吃花粉。

鼻子不通,吃棵大葱。

耳朵不聪,酒【红葡萄酒】泡洋葱。

胃酸过多,多吃水果。

两眼发昏,吃胡萝卜。

——医药方

常提肛,治痔疮。

偏方治大病,一味草药气死名医。

偏方治大病,现挂出大眼。

一方值千金。

宁给千金,不给一方。

十方易得,一效难求。

传药不传方。

宝剑赠烈士,奇方送良医。

只要三瓣蒜,痢疾好一半。

——其它

上医医国,中医治病,庸医杀人。

牙疼不算病,疼起来要人命。

得(有)病乱投医,不顾饱与饥。

庸医杀人不用刀。

夸口(卖嘴)的医生(先生)没好药。

不为良相,原为良医。

名医不如时医。

九折臂而后成良医。

找长工看出汗,找郎中看医(脉)案。

秀才学大夫,如刀打豆腐。

有病不瞒医生。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生)病的。

挖好肉,补烂疮。

治病如救火。

为政以德,为医亦以德。

当大夫(先生)的,有积、有损。

学好半部《论语》可以治国,学好一部《伤寒》可为良医。 医不治己。

医药是一家。

大便一通,浑身轻松(大便通,一身轻)。

要想没病,肠中常净,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要想活得长,就要清清肠。

要长生,小便清。

治腰疼,倒着走。

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

晚治不如早治,早治不如早防。

鼻是窗,病先殃

二、饮食

——饮食养生保健

吃好葱姜蒜,病痛减一半。

三天不吃蒜,鬼在眼前转。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吃肉不加(吃)蒜,营养减一半。

吃肉无蒜,营养减半。

一天一瓣蒜,医生没事干。

大蒜百利,一害一目。

口含姜,有健康。

家备小姜,小病不慌。

饿死卖姜的,饿不死卖蒜的。

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朝食三块(片)姜,如喝(犹如)人参汤(赛过喝参汤)。

早晨(吃、朝食)三片姜,赛过喝参汤(胜过人参汤)。 早晨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

天天吃点姜,小病一扫光。

早晨吃点姜,百病才消烊。

夏天常吃姜,益寿保健康。

夏吃姜蒜,胃口大开。

十月生姜小人参。

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

男人不可一日无姜,女子不可百日无糖。

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无病消灾寿命长)。 上床(炕)萝卜下床(炕)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大热天,别吃生姜。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大葱蘸大酱,越吃越强壮;豆腐拌小葱,越吃越年轻。 常吃葱,人轻松。

春季常吃葱,整个人轻松

每天不离葱,身轻脑子灵。。

辣椒尖又辣,增食助消化。

每天吃枣,郎中不找。

想要睡眠好,睡前吃红枣。

大枣是个宝,保健效果好。

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

一日吃三枣,一辈子(终生)不显老。(一日三枣,终生不老) 一日食三枣,郎中不用找;一日食七枣,一辈子不显老。 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枣。

吃(常)吃萝卜菜,啥病都不害。

冬季萝卜赛参汤,不劳医生开药方。

饱吃萝卜饿吃葱。

家家吃萝卜,病从何处有。

萝卜不离嘴,癌症不上门。

冬令萝卜小人参。

萝卜上街卖,药铺不要(用)开。

萝卜上市,太医无事。

百菜不如白菜。

粗茶淡饭能养人。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罐天水菊花茶。

慢吃苹果快吃糖。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饭后一个苹果,老人赛小伙。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