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把握适度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6    阅读:

明确“适量” 把握“适当”
把握适度 第一篇

明确“适量” 把握“适当”

土城初中 蹇正兵

实验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八年级学生接触物理知识时间不长,动手实验还没有什么经验,也不大胆,有些学生甚至不敢动手做。为了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做实验,对于该做的实验,我总是先认真的演示给学生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然而有些细节问题稍微不注意,学生就不好把握了。

那天,我们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节知识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在演示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体积时,我用的是100毫升的量筒。在朝量筒里倒水的时候,我有意问学生:“要倒多少水才合适?”

有的说:“倒三十毫升”,有的说:“倒五十毫升”,也有的说:“倒八十毫升”。我就先倒了三十毫升,然后把小石块慢慢放进量筒,结果这个小石块有点长,没有完全被水淹没。学生一看没有淹住,不行。我把石块取出来后,故意倒进去八十毫升的水,问学生:“这次行不行?”

有的说:“行”,有的说:“太多了”。我说:“先试试再说吧”。就又把小石块慢慢放进量筒,结果水面超过了一百毫升,不能读数,还是不行。然后我问:“到底要倒多少水才合适?大家分析一下”。于是有的又说倒五十毫升,倒六十毫升。我又拿出大小不同的几块石头给大家看,他们这才发现,明确说倒几十毫升是不合适的,必须结合石块的大小来说。我将问题写到黑板上:倒少了淹不住,倒多了会超过量程,怎么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明白:倒入的水一定要能够淹没小石块,同时,水面上升的高度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量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倒入“适量”的水。

我的演示实验完成了,接着进行分组实验。有的小组实验进行的比较顺利,有两个小组又出现了新问题。一个小组的问题是小石块放不进量筒去,原来是他们小组成员捡来的小石块都有点大,可见他们对量筒的粗细估计不足。他们只好等待其他小组有做完了的,借他们的小石块用。另一个小组的问题是小石块放进去以后取不出来了,喊我去看怎么办。我一看,是啊,装都装进去了,为什么取

不出来呢?我也装出没有办法的样子说:“认真看看,分析分析,找找原因,肯定能取出来”。

在我的鼓励下,那几位同学赶紧开始认真观察分析起来。首先,这个石块有点特殊,它不是长条形的,是那种近似于椭圆的样子,又有棱角,稍大一点的那端直径很接近量筒的直径,刚好能装进去。其次,他们栓的细线位置不合适,往上拉的时候,小石头有点打横,卡在里面了。问题找到了,该怎样解决呀?我问他们。一个同学说,先把水倒掉,再把打横的那端拨转去,就可以倒出来了。于是我给他们找来一节细铁丝,按照那个同学说的办法,先倒掉量筒里面的水,用铁丝把打横的那端拨转去,把量筒慢慢倒立起来,小石块顺着量筒壁的一侧,慢慢的滑出来了。有一个同学高兴的喊叫:“出来了,出来了,终于出来了”。他们的脸上流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我抓住时机问他们:“挑选小石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他们的小组长想了想说:“要捡长条形的,大小要比较适当的,一定要比量筒细一点”。“对, ‘适当’这个词用的好。”我对他的回答给与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是啊,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别人说,要适当的做什么,适当的准备准备之类的话。针对实际问题,我们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努力理解并且把握好‘适当’所包含的意思,对我们现在的学习以及将来的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结束了,同学们都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适度原则
把握适度 第二篇

工作生活中处理事情,关键在于把握火候,多一分嫌长、少一分则短,即要达到适度原则。

比如自信与自负,仅一字之差,色彩却是截然不同,过度的自信就会变成盲目的自负,甚至变得狂妄自大,从而降低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至于在社会中孤立自己。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处理事情要恰到好处,一切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辩证统一,都存在一个特定量的范围,一旦超过各自范围,美变为丑,好变为坏,就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以及道教文化中天道好变,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都印证了这一点。

1、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度,做到适度原则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要使科学理论成为行动指南,就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工作实践中既要重视理论,又不能唯理论;既要重视从实际出发,又要使理论结合实践。因为科学的理论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如果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甚至把理论当成教条,就会遗害无穷。相反,也不能只注重实践经验,而忽视科学理论的学习、指导和政策的研究,否则的话,就会犯经验主义,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2、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度,做到适度原则

矛盾的适应性原则要求工作必须保持适度的灵活性,公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既要讲原则性,又要讲灵活性;既要用足用活政策,又要防止违犯党纪国法。在重大问题上,要坚持党性,坚定立场,坚持原则;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要宽严相济,因人、因事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遵循矛盾的适应性原则,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公职人员工作的创新性和永葆活力的根本保证。

3、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把握好刚与柔之间的度,做到适度原则

刚柔相济是一种高超的工作艺术,也是展现一位公职人员人格魅力的重要方面。刚,就是公职人员在原则上坚定、决策上果断、行动上坚决;柔,就是在策略上灵活、作风上民主和待人上谦和。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必须具备刚与柔的心理素质,必须娴熟地运用刚柔相济的工作艺术,在处理问题时,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按需所取,做到刚强而不固执,刚毅而不刚愎。

总之,一个懂得在工作生活中善于留有余地的人,懂得做到心中有度的人往往是一位睿智的人、一位成功的人;作为一位公职人员,虽然手中无权,但你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在人民大众的心里产生波澜,留下烙印。因此必须慎言、慎行,在工作生活中,要做到心中有度,要做到拿捏好分寸,要做到把握好火候,要始终保持头脑思路清晰,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适时运用 适度把握
把握适度 第三篇

适时运用 适度把握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东西湖实验小学 杨玲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但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好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仍然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思考与探究。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适时运用、运用把握”信息技术去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突破科学教学重点难点、促进科学思维能力训练两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信息技术 适时 适度 有效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种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而小学科学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动物 、植物、物理、 化学、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知识,集实验、制作、种(养)殖等于一体。试想一下,二者的有效融合,会迸发出怎样激情四射的火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科学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变革。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的科学课堂具有形象、直观、有趣、生动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在愉悦的情景中建构科学知识,最终培养科学的素养与能力,再加之小学生年龄较小,有意注意不够持久,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成为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当然,要想充分发挥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还在于如何去合理有效地运用,下面我从“适时运用、适度把握”两个方面浅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与体会:

一、适时运用

1.在学生无法感知时使用信息技术

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灵敏、想象丰富。当学生无法感知时使用信息技术,就如同给学生的思维搭上一个个的脚手架,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能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因材施教、实现教学个性化。

如在上《日食和月食》一课时,学生对于日食、月食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很难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来模拟三球转动,演示三球位置的变化过程,并配上太阳光线的照射,帮助学生认识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及月相变化等知识。因此,在设计《日食和月食》一课时,我先播放日食发生时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发生日食时太阳被某个球形天体逐渐自右向左地挡住并复原的真实片断。期间天色由亮到暗再到亮的景象让学生感到惊奇不已,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结合日食发生时的现象分小组讨论:日食时太阳最有可能被哪个天体挡住了?然后再从现实中来推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日食,并尝试做模拟实验,最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地、月三个星球的运动过程,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时,这时日食就发生了。以此来细化学生的模拟实验,这样既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又使学生注意力始终被吸引,兴趣被调动到高潮。日食的成因这个讲不清,道不明、实验又极难做成功的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学的有趣、轻松、牢固,比单纯讲解的效果好得多。在这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起到了突破难点,化难为易的重要作用。

再如教学《食物的旅行》一课,这一课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但是由于消化器官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因此,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推测吃下去的小饼干现在到哪里去了?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其直观感受吃下去的食物是如何经过各个消化器官一步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又让学生动手操作FLASH学习软件,更加清楚地了解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因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及各消

化器官的作用如果光靠语言讲述,会显得枯燥乏味而难以理解。加上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从而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参与性,使学生始终处于“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的状态中。人的消化系统这一难表述的人体生理结构形象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2. 在学生知识不足时使用信息技术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剌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益。在科学及常识教学中,当学生知识不足时,使用信息技术无疑是效果最好、最优化的手段。

在三年级科学《植物的一生》一课教学中,用于认识凤仙花从种子到长成苗、长高、开花、结果等一生的媒体有很多,课堂上有老师的语言、课本、板书、挂图、标本、模型、实物,还有电教手段的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像带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教科书、必要的板书等传统的教学媒体始终要用,谁也离不开,但它们不是唯一的、最优的。学生独立研究环节,观察凤仙花的种子、根、茎、叶等,用实物是最好的。但如果要研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除了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外,凤仙花生长的电影或录像等多媒体就十分重要。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在学习动、植物知识时,很多动植物学生平时根本见不到,无法获取感性知识。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生动、逼真地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类动、植物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同时配合学生的观察活动,分别将画面快放、慢放、静止、重复、放大,让学生抓住了各类动植物的特征,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3.在学生思维无法转换时使用信息技术

我国《学记》中早就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的思想,强调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六年级科学《做框架》一课中,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三角形框架最具稳定性这一原理。如果光用想象,学生的思维是无法转换的,学生的感悟是无法清晰的。这时如果能适时出示FLASH动画演示推力将两根斜杆往下压,下面的横杆用拉力将它们拉住,将复杂变简单,寓形象于无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能顺利地感知三角形最具稳定性的原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性地逻辑思维能力。

二、适度把握

在科学课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是相当普遍,但是滥用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怎样适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科学教学?我比较认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中的一个标准:即在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什么时候该使用信息技术时,必须保证其能更好地完成一定的教学或学习的目标。

1.该“出手”时再“出手”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科学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但必须注意适时导入,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如有位教师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节课时,一开始就直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大、小马铃薯在不同液体(水、油、蜂蜜)中的沉浮情况,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马铃薯的沉浮与液体的不同有关。这样的教学程序,现代信息技术介入显然过早,直接让学生通过对图象的观察和想象来教学,跳过了学生的动手探究、具体感知阶段,不仅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度地导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用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刀刃”上,才能取得理想的科学教学效果。 2.孰轻孰重巧把握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科学课堂效益,但凡事要讲究一个“度”,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应把握好“度”,防止供大于求,产生副作用。因为现代信息技术虽然拥有诸多优势,但不可能成为包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那种希望通过多媒体技术代替教师的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如在听有位青年教师教学《蜗牛》一课时,课前听介绍说这节课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特色,所以还有点小期待。没曾想从上课开始这位教师便采用现代信

【把握适度】

息技术播放蜗牛“身体构造”、“爬行”、“吃食物”等内容,整整花去了20分钟,随后还重播了部分重要细节,加上出示思考题布置作业等,整节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时间长达半个小时。使得只有40分钟的科学课变成了录像课,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使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3.喧宾夺主是大忌

信息技术手段虽然能使教学生动有趣,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但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包办替代一切科学教学内容。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内容,还是应该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二者都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在一次科学教研活动时我曾看过这样一个多媒体科学课件,它把《里面是怎样连接的》这一课中的电路的实验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只需鼠标点一点,一个个电路就连接好小灯泡发光了,整个实验就顺利完成了。学生虽然都能够看得懂,好象也达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但我认为,如果仅仅只是用信息技术辅助的课件来展示实验,而不再通过实际的操作实验的直接认识与体验,那么学生只有一些感官的了解,没有亲身参与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是显然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没有动手亲身经历的过程,没有通过动手而对学生的大脑产生的刺激强烈。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科学教学,不能忽视实物教具的教学意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科学教学,也不能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不能完全替代科学实验与探究教学。因为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完全代替科学课中的实验探究、观察、推理、讨论等,它只是一个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还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让孩子从科学探究实践中建构起新知,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古人做大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适时运用、适度把握”原则如若运用得当,必将给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观念上的变革带来深远影响,也必将会带来小学科学教育的“春天”!

把握嗜欲 适度则刚
把握适度 第四篇

把握嗜欲 适度则刚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

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不吐露

丝毫嗜好心迹,以防斗筲之人投其所好。据说有个下属曾献给他一

本宋拓碑帖,虽是罕见珍品,但冯不为所动,原封不动退了回去。

有人劝他打开看看也无妨。冯志圻说:“这种古物乃稀世之宝,我

一旦打开,很可能爱不释手。而不去打开,我可以想象它是一件赝

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冯志圻不贪私,不落俗,

自我克制物欲,眼里自会空明。他的智慧及超常的自控能力令世人

敬佩。

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一定的嗜好与欲望,这是很正常的事。俗

话说:无欲则刚,其实这是很难做到的。人怎么会没有一点嗜好与

欲望呢?愚以为:把握嗜欲,适度则刚。一个人的嗜好与欲望,把

握得当,可以助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反之,则适得其反,

玩物丧志,甚至自毁前程。

《菜根谭》中云:“利欲末尽害心,意见乃害心蟊贼;声色末必障

道,聪明乃障道之屏藩。”这是说名利与欲望并不一定都会残害人

的心性,自以为是的想法才是戕害本性的最大祸源;声色犬马之事

不一定就能妨碍人的道德,自作聪明的行为举措才是破坏道德的最

大障碍。所以说,残害人性的祸源不一定是外物,更多时候是来自

于自身的偏私和狂妄。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适度原则
把握适度 第五篇

众所周知,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是很很大关联的,只有将二者更好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把握形势,谋求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量互变规律出发,着重从“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我们目前的政府投资规模问题和政府投资目前存在的融资风险,从而如何正确控制投资规模,也就是把握好这个“度”,让我们的政府投资能够良性开展。

一、质、量、度的基本概念

1、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事物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另一方面,质是一定事物的质,离开物质的质只是主观的抽象。质与事物自身的直接同一,使人们可以通过对质的把握而把丰富多样的世界区别开来,寻找不同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人们对事物质的两种不同把握方式 —— 实体-属性,系统-稳定。实体-属性,是从内在与外在的角度来把握质的。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一事物的质总要通过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以及同人或主体的关系表现出来。事物的质在与他物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就是这一事物的属性。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是复杂的,它的质也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属性。人们是为了实践的需要去认识事物与区别事物的不同的质的。因此,我们必须从事物多方面的属性中抓住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本质属性,确定符合实践需要的事物的质。

系统-稳定态是从事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状态来把握质的,现代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以及自组织理论、突变论等等揭示了这一方面的极其丰富的内容。稳定态指一个系统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干扰面前能够通过一定的信息、反馈保持自身系统的不变性。 从稳定态角度看质的规定性,与从属性看质的规定性,二者是不同的:第一,稳定态实际上是动态的,是在动态过程中自身表现出来的稳定,是多种多样变化中的稳定。属性尽管是相关性的表现,但本质上是静态的,即事物的质在这一关系中便是这种属性。第二,从稳定态角度看质,体现出质的历史演化,从而把历史过程和演化的方向引进质的研究中来。而对属性的研究则主要是从事物多属性中把握它的本质属性,从而把握事物的质,是一种横向的综合把握。

2、 量,和质一样,也是事物所固有的一种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事物构成因素爱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或形状表示的规定性。量的规定又可以区分为内涵的量和外延的量。外延的量是表示事物存在范围和广度的量,是可以用机械的方法来计算的量。内涵的量是表示事物等级程度、构成方式、功能过程的量,相对更加深刻,是不能用接写的方法来加以计算的。

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是不同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却不是这样,在一定的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又如同它的质的规定性一样,也是多方面的。事物有许多属性,每一属性豆油自己量的规定性。我们在研究事物的量时,同样一步也离不开实践。区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认识量的前提,而由质进到量,则是对事物质的认识的深化。

3、体现事物质和量的对立统一的是“度”。所谓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度就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而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

在度中,存在着质和量的对立、排斥。质规定量的活动范围和变化幅度,限制着量的增减界限;量对质也有排斥的倾向。度又体现了质和量的统一。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度是质和量的互相结合。第二,度是质和量的相互规定。度在具体事物中是极其复杂的:〈1〉由

于关系的复杂化,关节点也会多样化。〈2〉由于演化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度的关节点在不同方向中有不同的变化。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度”的方法论

度是质和量的互相结合和相互规定。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突破关节点,事物的质就要发生变化。量变与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要把度和关节点、临界点区分开来。 在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 要真正了解事物,就必须把质和量统一起来,即掌握它的度。只有了解了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从而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个正确的准则。如果没有把握好度,量变引起质变,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因而,在经济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很好的把握好度,才能使经济平稳快速持续发展。

三,“适度”原则在政府投资规模控制上的运用

为增强地方政府投资能力,2009年初,国务院同意财政部代理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元地方债券。通过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地方政府负债水平的方式增强政府投资能力, 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2009年前三季度,新增贷款达7.36万亿元, 超过以往任何一年的信贷投放总量。 这些贷款大部分投向了政府投资项目, 但是, 宽松的信贷环境助推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经济环境下, 以政府信用为杠杆, 撬动银行信贷资金为投资项目融资的活动愈演愈烈。政府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不断升温潜藏着较大的财政风险。 对此, 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及时加以研究解决。

首先,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诱发财政风险。

财政分权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在财政利益和政绩目标的双重激励下, 自然萌发了利用中央政策扩张投资的强烈动机 。大规模投资计划为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披上了合理性外衣, 推出规模庞大的投资规划提供了依据。为在新一轮投资竞赛中夺得先机 ,各地大型建设项目迅速上马 。中央推出4万亿大规模投资计划不久,各省相继出台的投资计划总额合计约为20多万亿元, 个别省甚至推出了总额为 2万多亿元的投资规划。

高涨的投资热情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 。在经济复苏前景不甚明朗的形势下, 资金只能来源于财政、 银行和公司发行的债券。 但是, 在经济增长出现困难的情况下, 财政收入的总额虽大, 但可用的财力比重并不大, 难以为庞大的投资计划提供支持 。据此推断,项目投资的主要来源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 。近期国家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政策也为信贷资金的进入提供了条件, 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困难。

于是, 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竞相追逐的对象, 而商业银行为了扩大信贷规模, 并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也愿意将资金借给具有资源控制权的地方政府 。但受 《预算法 》制约,地方政府不能直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 款,如 《预算法 》第 28条明确规定, 地方各级预算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 ,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困难。

为满足融资需求, 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财政 “机会主义” 的做法, 绕过现有制度, 通过设立各种各样的政府融资平台从商业银行获取信贷资金 ,从而形成脱离人大监督的政府隐性债务 。根据国内商业银行公布的中期财务报告 ,有的地方政府担保的高速公路、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大型园区工程等项目贷款等 ,几乎占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的1/3 .这种做法

虽然暂时规避了制度限制,但并不能掩盖地方政府与银行之间的真实借贷关系。 随着贷款金额的累积, 由隐性债务引发的财政风险也不断增加 一旦资金链条断裂。未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债务会突然爆发 ,后果堪忧。

其次,融资平台公司是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

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为主要投资人发起设立 ,通过划拨土地、 国有股权等国有资产的形式 ,组建成的在资产总额和现金流方面能够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 从运作模式上看 ,其实质是以政府信用为依托, 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或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转化为投资项目的资本金, 形成政府可控的脱离财政预算的基建资金。

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应由财政资金安排的投入转变为银行信贷资金投入 。从融资平台公司的资本金来源看, 这些信贷资金实际上是将政府未来的财政收入提前到今天使用。 因为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贷款时, 地方政府一般承诺当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时负责偿还。这就使地方政府承担了偿债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连带责任政府投资项目大多投向了民生工程 、新农村建设 、节能环保项目等公益性基础设施 ,不会产生市场 平均的经济收益 ,这些融资平台的经营活动并不具有可持续性由此增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并非洪水猛兽,它在政府实施反周期的经济调控时,解决了财政资金不足的困境 ,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的步伐,优化了投资环境 。因此 ,它是一把双刃剑 ,其危害主要在于缺乏统一 、完整 、权威的管理机构和管 理制度。 大部分融资平台、 暗箱操作 、信息不公开、 不透明, 存在管理失控的危险。 随着风险的不断积聚 ,一旦出现偿债危机, 资金链断裂 ,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融资平台的财务风险会转化为政府的财政风险, 进而会影响银行资产质量, 形成金融风险, 甚至会对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构成挑战。

现实生活中, 融资平台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借债主体多 ,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财政风险分散且隐蔽。 各地方政府一般都设立了城建、 地产 、水务 、交通、水利等多个相互独立的融资平台 ,分别从各商业银行获取基本建设贷款。 地方没有独立的部门或机构进行统计汇总、 漏列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情况较为普遍,致使这部分政府性债务脱离了人大和政府监控 。二是融资平台公司本身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机构 ,内部控制措施薄弱, 信贷资金风险较大。 三是融资平台公司的资金运作缺乏监督 ,增加了地方领导的资金支配权和随意性。

最后,及时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防范财政风险。

目前, 地方政府设立融资平台的热情很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 督促地方政府建立统一独立的管理机构 ,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行为 ,在调查地方政府现有债务规模和政府财力状况的基础上, 合理控制地方政府负债规模, 根据地方政府可以承受的负债规模来确定地方政府投资规模。

二是改革政府会计制度, 真实反映地方政府的负债情况 。通过表内反映和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完整反映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 建立债务预警防范机制,严格控制接近警戒状态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

三是及时修订《 预算法 》在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前提下, 尝试将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债务情况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 逐步将地方政府全部债务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向同级人大报告,并接受同级人大监督

四是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外部监督 ,结合地方政府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在内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借 、用 、还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和评价, 形成管理规范、 风险可控的地方性债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2016消费调查报告
把握适度 第六篇

消费调查报告(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把握适度】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把握适度】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消费调查报告(二)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从调查结果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10%,月费用700--1000元的人,占30%左右,500--700元的人占40%,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20%左右。在这些学生之中,超过50%的学生拥有电脑、约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当代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买服饰,恋爱,上网费,手机费等。

一:伙食费。

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5、7%。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

二:购买服饰。

从消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大学生购买品牌的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名牌产品更是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在对"当您拥有一件名牌产品时,您最希望谁能够注意到您拥有这样的品牌"调查后发现,70%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朋友同学能够注意到自己拥有的某个品牌,17%的人希望陌生人能够注意到自己,12%的人希望自己的恋人能够关注自己拥有某个品牌。4%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父母和家人能够了解。3%的人表示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可见选择名牌产品对帮助大学生自己的交往,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而大学生由于在读书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著名品牌的消费品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大学生只有4%的人愿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名牌的产品。

三:恋爱消费

对问卷中"你谈恋爱了吗?每年为恋爱花费多少钱?"的问题,7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四:上网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2、7%的学生在3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3-7小时,30、1%的学生为8-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500--1600元之间,月消费在20--150之间。消费者的月手机话费也与其月生活费相挂钩,生活费用少的话费也相应较少,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高收入用户的话费也在此列,共占了样本的25%,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平。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的 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把握适度】

大学生消费问题建议:

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 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好。

消费调查报告(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南区在校本科生

【把握适度】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5、经济的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知识,随时走上社会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就尝试经济上的独立,培养一定的投资理念,并发展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储蓄观念。这对于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做法。不仅能够降低家庭的负担,让父母减少对于自己的担心,更能锻炼自己的投资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2015银行服务心得体会
把握适度 第七篇

第1篇:银行服务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服务行业,商业银行除了出售自己的有形产品外,还要出售无形产品——服务,银行的各项经营目标需要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实现。做好银行服务工作、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不仅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定义务,也是培育客户忠诚度、提升银行声誉、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需要,更是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

“以客户为中心”,是一切服务工作的本质要求,更是银行服务的宗旨;是经过激烈竞争洗礼后的理性选择,更是追求与客户共生共赢境界的现实要求。做好银行服务工作、取得客户的信任,很多人认为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是基础;细心、耐心、热心是关键。我认为,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仅有上述条件还不够,银行服务贵在“深入人心”,既要将服务的理念牢固树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又要深入到客户内心世界中,真正把握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仅做表面文章。我们经常提出要“用心服务”,讲的就是我们要贴近客户的思想,正确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客户没想到的我们要提前想到,用真心实意换取客户长期的理解和信任。

之所以坚持银行服务要“深入人心”,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很多的银行服务表面文章做得太过明显,另一方面是因为银行服务的趋同性日趋显著。现在社会日益进步,人们对银行服务形式上的提高不再满足,多摆几把椅子、增加一些糖果、微笑加站立服务,这些形式上的举措已被社会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从根本上扭转银行员工的意识,切实为不同客户提供最有效、最优质、最需要的服务才是让“上帝”动心的关键。

“深入人心”一方面要求我们内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而不能被动、机械地应付客户,要时刻把客户放在内心,要经常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自身的表现。loCalHoSt另外,服务要做到“深入人心”,我们的领导者要能率先垂范,重新定位角色,也就是从权力型,向责任型和服务型转变,这是培养和激励员工服务意识最好的例证;另一方面,“深入人心”要求我们及时、准确把握客户的内心真实需要,要能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不同客户的需求心理不同,要深度挖掘、动态跟踪。我们要区分客户、细分市场:对于普通客户形式上的服务提升就可能获得他们极大的认可,比如引导员的进门招呼,柜台人员的微笑和礼貌用语;对于vip客人,则更多的要考虑如何为其缩短等待时间、节约交易成本和个性化服务及增值服务问题。为客户服务除了及时、准确、到位之外,还要能激发客户需求。

要求服务要“深入人心”,并不是说我们要四面出击,全面开花,恨不得把客户的事情全包了,而是要求我们给客户提供服务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要计算成本,要有成本概念,我们绝不能做赔本的买卖,必须有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成本高的服务必须要有高的回报,这是市场规律的必然要求。另外,时时处处把客户放在心中,要求我们不能忘记风险,在服务过程中,要严格把握适度原则,服务流程、手段一定要依法合规,防止过头服务,否则会砸了我们工商银行服务的牌子。

银行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对客户千差万别的需求,大量的服务不是仅仅按照总行制定的操作流程去做就能做出来的,而是要靠每一位员工去创造,只有全行每一位员工把服务“深入人心”,把服务与各项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产品创新结合起来、把服务与完成全年综合经营计划结合起来,新的服务措施、服务工具、服务手段和办法才会不断被创造出来。我们也就一定能够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2篇:

金融业的竞争,是一种信誉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谁的信誉好,谁的服务好,谁能更适应顾客的需要,谁就能占领更多的市场。银行服务体现的是银行管理水平的高低,孕育着银行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员工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种品牌。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笔者认为:银行作为服务行业,服务是立行之本,只有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措施,从服务质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环境等方面入手,狠抓优质文明服务,形成“大服务”的格局,才能提高优质文明服务的整体水平。一、充分理解和认识服务的内涵,是开展优质文明服务的动力

服务是一种管理。优质文明服务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于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严格规范的管理又能促进优质文明服务水平提高。优质文明服务的好坏体现着一家银行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银行在实施优质文明服务战略过程中应严格依靠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规范、统一着装、仪表举止、文明用语、电话用语等,这些都必须形成制度,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严格执行。

服务是一种文化。银行构建服务文化体系包括:员工要有爱岗敬业的服务精神,要有以服务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要有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互帮互助和艰苦奋斗的务实精神,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一条船”思想和身为银行员工的自豪感等等,这种有行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可以使银行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从而充分发挥这种服务文化的激励作用。

服务是一种精神。银行文明优质服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引导职工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以行兴我荣,行荣我荣为服务理念,以信誉第一、优质服务、廉洁守法为职业道德规范标准。确立和完善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行为,树立客户第一、主动服务、整体服务的观念。文明优质服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从领导到员工,从一线到二线,从经营业务到内部管理,从行里到行外,都要相互配合协调,使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

服务是银行经营的载体,是银行经营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银行经营必须通过银行服务才能实现,银行服务本质上就是银行经营。在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家银行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其所能吸引的客户数量和工作效率,因此,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关系到银行经营的规模质量和效率,关系到银行的竞争能力,决定了银行的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

银行服务的核心是维护和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如何持久地赢得市场是每一个企业需要永远面对的问题。银行要随时以客户为中心,调整自身,服务要从单纯经营金融产品转移到维护和加深与顾客的联系上,仅仅重视满足顾客的需要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客户需要背后复杂的各种因素,只有紧紧抓住维护与顾客的关系这一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高质量、多样化、特色服务,满足顾客多层次需要,才能获得自身发展的持续动力。“顾客”概念是一个“大顾客”概念,不仅银行直接服务的对象是顾客,与银行服务有制约关系的部门,甚至银行自身的员工都应视同为顾客。银行在处理与顾客的关系上,应树立大市场、大客户的意识以及“服务是一个全过程”的概念。构建新型银企关系,对制约与顾客关系的因素进行协调管理,增强客户的稳定性,没有良好的服务作保障,即使一时被拉过来的客户也可能会跑掉。优质服务就是信誉。

二、强化和提高服务意识,是开展优质文明服务的前提

要全面动员,深入发动,大造声势,宣传优质文明服务。优质文明服务关系到企业形象,因此,要必须做到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对内通过集中考试、突击检查、模拟测验、集中培训等形式,督促员工熟练掌握优质服务的内容;对外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分步实施,责任到人。对文明服务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制订阶段性目标,联系自身实际,进行细化和充实。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员定岗,用具定位,操作定型,服务定时,努力实现井然有序的工作秩序。

完善机制,严格考核,公开标准,奖罚兑现。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使服务行为规范化、制度化。要结合本行实际,建立严格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制订和完善严格的岗位规范、各项业务的具体服务标准和业务操作规程,同时将有关经营管理、业务操作、内部管理等规章制度,按专业分工进行系统完善、整理和汇编,并要求全体员工对本职岗位每项操作规程熟记会背,熟练规范运用。做到每天从接待第一位顾客到送走最后一位顾客,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统一、详细、明确的标准,使每位员工接待顾客有礼、有节、有度,处理业务规范、快速、准确,让顾客感到和谐、友爱、温馨。

实施“一把手”工程,搞好优质文明服务。优质文明服务不只是个单纯的服务问题,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靠的是以优取胜。优质服务是立行兴业增效之本,因此必须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工作决策的总体思路,全面实

施“一把手”工程。要成立以行长为组长的优质文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支行、营业部也要层层签订优质服务责任书,将各项指标量化、细化,责任分解到人,并纳入行长目标管理体系考核。在每年年初的工作安排中,都把优质文明服务工作作为贯穿全年各项工作的主线,常抓不懈。

搞好服务是事关银行社会形象,影响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综合性工作,因此银行每个机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相互支持、配合,增强服务意识,顾全大局,发挥整体功能,努力提高全行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一个中心、四个层次”的服务大格局,即以为客户服务为中心,一线为客户服务,在各服务窗口、部门为客户提供品种多、效率高、质量好的金融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各管理、科技和后勤部门要根据一线的需要,想方设法搞好服务,提供保障;领导为群众服务,领导干部要体察民情,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上级为下级服务,上级行要统筹规划和指导基层行的优质文明服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奖励,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对下级的工作积极给予支持和协调。

第3篇: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银行的工作也在时时变化着,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新的情况发生,这都需要我们跟紧形势努力改变自己,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巧,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现在建行为进一步加强全行柜面服务管理,提高柜面服务质量,塑造建设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和促进全行各项改革和现代金融企业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又制定了全行柜面服务管理办法和柜面服务标准。看到建行发展的巨大潜力,增加了我们对自身业务发展的紧迫感。下面我针对曾主任对我们日常工作状态提出的不足,检点自己,说说想法。银行的服务工作需要我们不仅要有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更要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其实客户,就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考官”。

如果我们银行员工每天上岗懒懒散散,妆容马马虎虎,甚至言辞冷漠,态度生硬,那换位想一下,你会对柜台里的工作人员付出应有的尊重吗?有问必答,笑容可掬,彬彬有礼,和蔼可亲,高贵典雅,端庄大方,沉着冷静做到无可挑剔。这些是我们的服务规范,扪心自问这些规范我们做到了多少?客户对你的态度,实际就是你自身言行的一面镜子,不要总去挑剔镜子的不好,而是应更多地反省镜子里的那个人哪里不够好,哪里又需要改进。作为前柜业务人员,我就曾主任提出的几点不足做了反思,由于工作年限和年龄的关系,我很珍惜目前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自认为业务能力还算精通,能够快速熟练处理日常业务,能够做到细心和耐心,塌实肯干,努力与客户沟通,化解各类矛盾,有时难免遇到蛮不讲理的客户,能做到包容和理解他,最终也能得到客户的理解和尊重。不足的地方就是,站姿可能不够标准,今后工作中会时刻提醒自己加以改正。还有就是做为一名老员工怀着对建行的感情提一点有效建议。

现在分理处客户排队的现象较严重,一进门给人的感觉就是纷杂和混乱,我建议应设置大堂引导员来主动解答客户疑问,引导客户快速办理各项手续。设立综合柜台,将对公业务和对私业务合理的联系和统一,这样就能提高柜员办理业务的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客户排队带来的压力。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特别是对公业务知识,全面提高综合业务知识水平。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中发扬长处,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履岗能力,严格要求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业务全面的银行员工。

第4篇:银行柜员优质服务心得体会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银行提供着日益多元化的服务,以解决人们生活中许多琐碎的问题,人们光顾银行的次数也日渐增多。工作在第一线的银行柜员,他们的一举一动代表着该行业的职业规范,会给客户留下最直接的印象。银行柜员该如何体现银行的优质服务呢?

首先,要清醒的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尤其在现今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服务更是体现了银行的软实力与竞争力,服务是银行经营的载体,是银行经营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银行经营必须通过银行服务才能实现,银行服务本质上就是银行经营。一家银行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其所能吸引的客户数量和工作效率。服务是品牌,是形象,是一个单位核心的竞争力,礼貌是服务的第一要素,柜台是向客户提供服务的第一平台。我深知临柜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顾客直接了解我行的窗口,起着沟通顾客与银行的桥梁作用。其实,客户实实在在的人群,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就来自我们所提供的实实在在的服务。而亲切的服务就从微笑面对客户开始。一听到微笑这两个字,有人一定会想:人人都有一张脸,每张脸都会笑,这有什么值得你好讲的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遭遇蹙眉冷脸的经历,在那一刻,你的心里不曾渴望过灿若阳光的笑颜吗?其实,微笑是最美的花朵,微笑是人间永远的春天,它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当你面对它的时候,你无法愤怒,无法吼叫,无法责备,更无法拒绝。现在许多行业都在提倡微笑服务,于是许多人煞费苦心的对镜练习,企图练出一副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可是直练到腮帮子发胀才认识到,微笑并不像点钞或者打算盘那样可以练得出来的,微笑不是一种职业化的笑脸,而是一种情绪,也可以说是一种气质的流露,是微笑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表现,是他们充盈的内心世界真实、自然的流露。

其次,要做好服务。除了要对业务知识有熟悉的了解之外,还要以客户为中心,跟客户交流感情,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保证客户满意,朝着我们银行的服务理念靠近。其实客户就是我们每一天都要面对的“考官”,如果我们银行员工每天上岗懒散,妆容马虎,甚至言辞冷淡,态度生硬,那换位想一下,你会对柜台里的工作人员付出应有的尊重吗?

再次,服务要注重细节。要让顾客觉得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很用心的在为他服务,我们要善于观察客户、理解客户,对客户的言行要多揣摩,要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做好每一个细节。不要总是抱怨客户对你的态度,客户对你的态度,实际就是你自身言行的一面镜子,不要总是去挑剔镜子的不好,而是应更多的反省镜子里的那个人哪里不够好,哪里有需要改进。

什么是优质服务?优质的服务并非卑躬屈膝,而是以细心、耐心、热心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时刻让客户感受到优越感和被尊重。 “ 以客户为中心 ” ,是一切服务工作的本质要求,更是银行服务的宗旨,是经过激烈竞争洗礼后的理性选择,更是追求与客户共生共赢境界的现实要求。做好银行服务工作,取得客户的信任,很多人认为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是基础,细心、耐心、热心是关键。我认为,真正做到 “ 以客户为中心 ” ,仅有上述条件还不够,银行服务贵在 “ 深入人心 ” ,既要将服务的理念牢固树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又要深入到客户内心世界中,真正把握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仅做表面文章。我们经常提出要 “ 用心服务 ” ,讲的就是我们要贴近客户的思想,正确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客户没想到的我们要提前想到,用真心实意换取客户长期的理解和信任。

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我们就得 尊重这个行业 ,就得具备 这个行业 应该具备的仪表形象。作为银行的一名员工,在与 顾客 及同事之间频繁的交往中,应该时刻警记尊重对方,考虑对方的需要。从细小的整洁、发饰、服饰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形象无愧于一个 合格的银行职员,让对方首先在形象上认可你、信任你甚至依赖你,我们应该给 顾客 一种 “ 稳 ” 的感觉 。银行柜员应该做到尊重客户。接递客户手中的现金、单据、卡证时,不要抛掷;有必要确认客户存款或取款的具体数额时,不要高声大喊;当客户前来办理某些较为琐碎而毫无利润可言的业务时,如大钞兑换小钞、兑换残钞等等,要有求必应,不可推辞。

柜员工作是银行最辛苦的工种之一。银行业务流量逐渐变大,工作中又不能出丝毫的差错,所以工作一天下来,人会非常的疲惫。有时候碰到与客户产生分歧时,更是感觉不被理解。很多时候,并不是柜员态度不够好,而是在这个行业中为了降低风险而制定的规定和要求,一些顾客对此非常的不理解,甚至不理会柜员的解释。因为受了委屈,一些柜员会偷偷地掉眼泪。生活在现实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烦心事,也很容易被对方的情绪感染,这时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不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要时刻微笑着为大家办理业务,但有的银行柜台职员却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因为要和钱打交道,似乎金融工作人员天生一副严谨、不苟言笑的面孔。这让来办各种业务的客户们多少感觉有些别扭。所以,当我们带着微笑为客户服务时,总会使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好感。

有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能使你的工作成为乐趣,只有这样你才能真心实意的善待每一位客户。”所以我们每一个员工务必都要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学会换位思考和感恩。

第5篇:

何谓“精品服务”?“精”,是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积极心态,使服务真正体现个性化、人性化、差别化的服务特色。“品”就是创造产品的品牌、服务的品牌,使我们的服务步入品牌化、标准化、系统化服务的新阶段。服务,就是要通过柜员的言行举止,体现我们xx的企业文化精神,体现出我们xx人的服务理念,体现出一个有所作为的员工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记得曾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能使你的工作成为乐趣,只有这样你才能真心实意地善待每一位客户。”银行的工作是简单而平凡的,然而就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迎来送往中我学会了以务实求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会了以自然豁达宽容的心境对待平凡的工作岗位,领略到了服务的魅力,体会到了什么叫“以客户为中心”的真正内涵。

在平凡简单的工作中,我逐渐明白了在小事、在细微之处用“心”去赢得客户这一道理。我曾遇到一位特殊客户,那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大娘,只见她东张西望地来到柜台前,用询问的目光注视着柜台里面的每位员工,最后目光停留在我的身上,我微笑着向大娘问道到:“您好,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大娘小声说:“你们这里有没有高利息的存款?”我连忙向她介绍了我行新推出的汇得利产品,并详细、准确地比较了汇得利产品与普通存款间的利息差。可当我耐心地解答完她提出的问题后,那位大娘却说了一句:“啊,我就是随便问一问。”听了这话,我很失望,可还是微笑着说:“没关系,您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尽管问,随时欢迎您到我们xx来办业务。”接着,同大娘说了几句告别的话语,大娘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去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个小时她又回来了,这次,她拿来了一张xxx行的存单,让我陪她到中行去取款,我连忙陪她到中行取来存款,为好办好汇得利业务,那位大娘高兴地说:“还是你们服务态度好,我愿意到你们银行来存钱。”现在这位大娘已是我行的高端客户了。

“精品服务”是个完整的体系,她体现在产品、销售、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需要上上下下的共同打造,需要一线二线的紧密配合,让客户感到和谐、友爱、温馨,因为我们的每位员工都懂得,自己的行为代表着xx的形象,我相信通过不断深化“精品服务”理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xx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精湛的服务技能,更加完善的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把微笑溶入服务,把微笑留给客户,奋勇争先,开创xxx行美好的明天。

2015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把握适度 第八篇

反思一: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当天其实上了两个班:高一(16)班和高一(18)班。两个班的课,我都是用数码录音机录下来的。比较之后,只录用了高一(18)班学生的活动情况。高一(16)班情况差不多,没有显著差异。

整理记录之后,观照课堂实录和教案,发现两者出入其实很多。以前是喜欢按着教案上课,往往会出现学生要发散,而我死命的想将其扯回我固有的思路,故往往是前半节课热热闹闹(因为有背景的补充和介绍),而后半节课就显得枯燥无趣。而此次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却让我清醒认识到,一个教师,光是备课是不够的,需要教学机智!如原本在我的设想中,由荔枝诱人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带出我的问题,即学生是否曾品尝过荔枝,由此让学生来介绍比较,然后引出所要学习的课文,让学生自发的去寻找作者以及相关的文章特点。可以让学生逐步去理解文章思路和作者情感。把认知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结合起来。但学生的回答却是截然相反的。他们抱着一种玩笑的心态,全班集体说“没有吃过!”幸好当是手中准备了荔枝干,急中生智。由此逆转情势。可当我要引入文中之时,童杰举手要发表意见。心急口快的他在举手的同时,人已经站起来。于是,课堂通过评价丁铭铭的描写而直接转入了关于说明方式和引用作用的小组讨论。而把作者介绍、字词正音给直接跳过了。同时因为看到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就补充了一个小组讨论,代替了原来的教师幻灯片展示。

同时,荔枝干这一小道具的运用也激活了课堂气氛。虽然和原来的预计有所差别,但总算物尽其用。

应该说,本次课堂教学,与我所准备的教案还是有较大出入的。但通过教学反思,我却发现有一种歪打正着的感觉。虽然在我的教学设想中,希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但在实际的教案编写过程中还是限于条条框框,限于固定模式。如引入、作者介绍、字词正音。其实现在看来,既然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课堂上并没有非讲不可的理由。从此堂课,学生的自我见解和对说明文论述形式的熟悉程度,可见其是花了精力和时间去预习的。因此,通过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包括字词,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也是我这堂课所得之一。

的确,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预设的教学流程只能参考,不能死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机智处理。

比较可惜的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最后学生的一句结束语未能行成。作业布置时也未让学生写一句感想,这样会更直观。至少我可以明了学生对这堂课的感受。觉得很遗憾。但学生对缩写的认真完成至少让我感觉到了一点: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可以的。以后这方面可以放手让学生练,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但从丁铭铭的口头表达来看,是需要着重培养的。他属于班里语文中等水品。应该可以反应一部分同学的水平。以前曾经尝试过课前演讲,但后来因为学生的反应冷淡而中止。现在看来,这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在两个班中进行调查,选择一种学生比较喜欢的口头训练方式。

让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作备用的办法很好,有利于以写促思,细化、深化学生的阅读,我觉得以后在一些情感性比较强的课文中尤其可以尝试。这同时也可以带动学生的书面表达。这次教学实录中的相关补记其实也得益于学生的纸上记录。但也发觉有些学生在写的时候并不是很认真,草稿纸上如同画符。需要引导。

让学生以情去理解说明文等使用类文章是不是容易背学生接受?很难说。抽空需要作个调查。

【小记】以前上完一节课也反思,不过总是大致想想,很难得细细致致的去考虑、记录。所以教了大半年书,总也没有进步。第一次把自己的课堂语言录下来,发觉是如此平淡无味。颇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现在开始,应该还来得及吧?

反思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较浅显的说明文,不容易在从文本内部挖掘,因此,我倾向于从设计思路的条理性和连贯性上入手,争取做到整节课浑然一体。从教学的效果和评委的评价两个方面来看,我得到了很多平时教学中没有注意或没有刻意要求自己的宝贵的教学理念。

第一、教学设计必须具备非常清晰的思路。

一节课就像一篇文章,起、承、转、合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起”要有新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承”“转”要自然,还要有梯度,让学生的认识和深入遵循一种内在的合理的规律; “合”要有拔高,要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同化。

第二、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同时要有提高梯度。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征服知识,领悟知识的动机和渴望。

第三、要善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文本。

语文课容易走向单纯的架空分析,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到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上,才能使得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得到真正的落实。也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有据可依。

第四、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贯通性,使学生在温故知新之上,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这也符合了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规律。

第五、迁移的等级要适度把握,本节课对迁移就局限在了课文本身的理解和分析上,没有结合更高的写作训练的目标来设计。

第六、要深入开发、恰当利用教学资源。

对于文本本身的利用做的不够,课文很多地方表现了作者的严谨精神,完全可以作为深入挖掘的基础。

第七、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适度引导和同化。

本文作为说明文,是学生容易轻视的文体。可以从作者作为生物学家和他在科学普及的过程作出的贡献入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而又重文崇文的可贵精神。

总之,本次活动我受益匪浅,这些理念应当成为我今后教学中新鲜的血液,贯通我的教学工作。

反思三: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关注“教给学生什么”。《南州六月荔枝丹》与之前学生学过的一般说明文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作者通过广征博引,使得说明的内容丰富充实,说明的文字生动活泼,在准确说明事物特征,体现科普说明文的知识性的同时,突出了其文学性、趣味性,表现出说明文的文化魅力。此外,《南州六月荔枝丹》说明的对象是荔枝,说明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内心。这样的一篇文章自然较受学生欢迎,能够激发他们阅读仿写的兴趣和探究科学世界的浓厚兴趣。基于上述认识,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科普说明文内容充实,文字生动活泼的特点;2、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种熟知的水果。“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把握说明语言的不同特点;2、拓展学习途径,能够多渠道搜集资料、整合资料;3、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自主探知科学世界的兴趣;2、培养探究事物的科学精神。并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科普说明文内容充实丰富、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引用”这种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怎样教”。教授本课,我着眼于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与他所学的内容融为一体,让教学过程成为他们的一种生命的体验。一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如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龙眼、卢柑、苹果、梨等生活中常见水果的说明性文字。二是将文本解读与语言能力训练结合起来。如“请学生看课文,筛选课文主要信息,把课文改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说明性文字”。三是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主动获取信息、整合信息。

课堂上,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强,能准确快速地捕捉到主要信息。课堂迁移练习中,学生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到的资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些资料文图配合,制作精美,可以看出学生十分用心。资料交流较充分,讨论热烈。在整理成说明性文字时,条清理晰,用多种说明方法,尤其是诗句和典故的运用,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活动参与度高,知道怎样收集资料,怎样把说明文写得的生动形象,对语文与生活、科学与情感关系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加深。由于时间所限,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受到了一定限制,学生的学习要求还不能一一满足,教学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

这堂课我侧重就语文课应“教给学生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做了一点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深化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实践,努力使每一堂语文课成为“有效教学”课。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