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5    阅读: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篇一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

十五夜望月 阅读答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0.(7分)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D。

(1)(3分)表达作者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2)(4分)白首老翁在夕阳中悠然自得垂钓,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篇二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

这是一座朴素的住宅,夜深了,诗人步出厅堂来到庭院,低头但见地上月华如水,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的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在望月,正是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的形象。

2、第三四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作者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篇三
《十五夜望月习题》

<十五夜望月>习题

1.诗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 ,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二两句的画面。

3. 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5.《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

6.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7.全诗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水调歌头>习题

1.苏轼,___________代杰出的___________家,号___________。他与父亲____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__________”。

2.解释词中的加点的词语。

①把( ) ②不胜( )

③何似( ) ④何事( )

3.这首词的上阙写____________,下阙写____________.全词表达了诗人 .

4.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7.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8.试分析“起舞弄清影”中“弄”字的妙处.

9.“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10、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1.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词中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

"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13..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14.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5.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篇四
《2014年中考语文最新阅读题及答案》

2014年中考语文最新阅读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7分)

世界上有很多的花,有人钟爱忠爱象征爱情甜美的méi ( )guī( ) ;有人喜欢芬芳四yì( )的丁香;有人喜欢唯有天长地久的百和; ;而我却钟而我却钟情一种高贵.素雅.而纯净的兰花!对于兰花,从我第一眼见到它之后我就喜欢上了它,温文尔yâ( )的性格,不单是它价格昂贵,而是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情素,就像一个恋人,一见情。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2)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3分)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语文的积累与运用的考查

试题的特色: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细节,培养儒雅的气质,关爱他人。并且对语言综合运用方面考查。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让学生对常见的花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答案】

(1)玫、瑰、溢、雅

(2)有人喜欢象征健康的康乃馨。

【试题来源】原创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 ▲ 。 (王建《 ▲ 》) ②山下兰芽短浸溪, ▲ , ▲ 。 ( ▲ 《浣溪纱》) ③ ▲ ,志在千里。 (曹操《 ▲ 》), ④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孟子》) ⑤《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连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 ▲ 。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 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试题的特色:注意对学生的古诗古文的考查,在理解的基础上默写试题。 试题测试后讲评意见:引导学生理解背诵

【参考答案】

〔1〕冷露无声湿桂花 十五夜望月〔2〕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 〔3〕老骥伏枥 龟虽寿

〔4〕如则无法家拂士〔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试题来源】七-九年级课本

3.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李云龙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军装,但站在军装笔挺的晋军将领中,仍给人鹤立鸡群之感。 ....

B. 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

C. 这样美好的天气,同学们来到林场,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

D. 连云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 ....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成语的能力;

试题的特色:内容涉及学生喜欢的荧幕形象、有关注的环保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注意成语的用法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试题来源】中考指南

4.下面语段中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①胡锦涛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写给他的信上批示,十佳大学生“村官”的奉献精神和创业激情难能可贵,②要求有关部门扩大与大学生“村官”的联系,③对他们提出的关于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进行研究。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病句修改的能力。主要涉及三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试题的特色: 让学生在关注时事中提高能力;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

【参考答案】

①将“奉献精神”和“创业激情”对调②将“扩大”改为“加强”;

③在“机制”后加“的建议”

【试题来源】中国剪报 原创

5.名著阅读题作答。(4分)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为救朱赫来,是谁告密,使保尔进了监狱,保尔在被关了一段时间后,说了什么内容,让他逃过了这一劫。

(2)《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祥子买了三次车,又丢了三次车,请说出他的车是分别怎么丢的?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能说出文学名著的情节;

试题的特色:对学生是否认真读过原著进行细节方面考查;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本题目内容不难,但在语言叙述上有不到位现象。

【参考答案】

(1)告密者是维克多;

保尔说的内容是:他把住在他们家的哥萨克兵的旧马鞍子割一块做鞋底 。

(2)第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第二次:被孙侦探敲诈走;

第三次: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试题来源】原创

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胡浩)继海地、智利等地发生地震之后,北京时间6日凌晨在苏门答腊西南以远地区发生7.1级地震,这使不少民众感到不安全。对此,地震专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表示,目前全球地震活动仍然处于正常水平,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材料二:中新网2月28日电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智利地震引发的海啸北京时间28日清晨抵达美国夏威夷,夏威夷沿海涌浪,海潮上升的高度大概不到2米,没有灾情,北京时间今天早上8点多,夏威夷解除海啸警报,不过强浪的状况可能会延续几个小时。 材料三: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材料四:本报记者夏心蕾报道 继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一份主题报告中披露“电影《无极》剧组在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拍摄,对当地自然景观造成破坏”后,记者昨日获悉,《无极》在圆明园取景拍摄期间,为了制造效果,对园内西部的部分植被涂过一种黄色涂料。据介绍,这种涂料对植被破坏相当严重,被涂过涂料的植物在近两年后都没恢复绿色,仍有大量残留黄色。

(1)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1分)

(2)如果你是地球,你将对人类说什么?(30字左右2分)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提炼材料的能力。

试题的特色:让学生在关注时事中提高能力,学会参与社会,通过自身的一些行动改变社会。

【参考答案】

(1)围绕由于人类的故意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这方面来谈;

(2)保护生态平衡,不要人为破坏,加大处罚力度等。

【试题来源】有关新闻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诗歌鉴赏(7分)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4分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3分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诗人的感情、对作品内容的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

(1)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2)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试题来源】中学生学习报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8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

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约己爱民 .

④悉仰于官 .

9.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10.下列“以”的用法不同与其他三项的是。3分( )(2分)

A.不以臣卑鄙 B.以其境过清

C.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D.以中有足乐者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2.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13.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4分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停顿、常见实虚词的理解、对文言内容的归纳等能力。 试题的特色: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

8.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9.D10.C 11. 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12.一心为国家着想,为主分忧,对自己没有任何私心

13.希望后主能够知人善用,励精图治;任何单位和国家只要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强盛。

【试题来源】中学生学习报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7题。(10分) 松树

松树象征着坚忍、顽强,显示着高风亮节的精神。人们歌颂它、赞美它,甚至建议把它推举为国树。然而,松树并不仅仅只有一种。全世界共有80多种,我国约20余种,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最负盛名的要数马尾松。

马尾松的分布最为广泛,这是任何松树所不及的。北自河南和山东南部,南至两广、台湾,东至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贵州一带,几乎大半个中国到处都有它的踪迹。

马尾松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它特别耐干早瘠薄,无论在极为瘠薄的红壤、石砾土上或沙质土上,还是在陡峭的山岩石缝中,马尾松都能顽强地扎下根去,吸收深处的水分,傲然挺立,由幼小的树苗长成栋梁之材。然而,马尾松也和其它生物一样,有它独自的爱好。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深厚肥沃的土壤,如果在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它可以生长得既迅速又健壮。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篇五
《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

1.①鞋子 ②拿 ③量长短 ④宁可。

2.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3.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二、1. ①渡江 ②急忙 ③这儿 ④寻求 。

2.①涉江者 ②舟

3.⑪ A、C ⑫ B

4.这儿是我的剑掉落下去的地方。(我的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5.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1.④(白色的)⑥(鞭打)

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之”。 ②观看;景观。 ③用;把。

④因;当作。 ⑤所以; 旧的。 ⑥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

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体积极大的东西。(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

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私,私下里。)

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③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5.观蚊如鹤(夏蚊成鹤)。

6.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体现童趣。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物外之趣

8.即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9.细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10、 “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

11.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12.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3.C

14.总分关系

15.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16.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

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晴空一鹤排云上,„„

《黄鹤楼》„„

四、1、同“缺”; 涨; 实在; 连续;顺流而下;冲荡;早晨。

2、⑪从、由;如果⑫长时间地;长度大

3、(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山石林木的倒影。⑬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4、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

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5、清荣峻茂

6.文章布局匠心独运。作者描写的是三峡四季的山水景物,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下面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顺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7.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

9.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五、

1.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 嘴;年成;都,全;十天。

3. C、E。

4.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5. 方、千万蔽地、悉为两段、岁以大穰。

六、1.《梦溪笔谈》,沈括,(北)宋。

2.担心;铺排;赠给;因为;同“服”,佩服。

3.塔;匠师;喻皓;指固塔这件事。

4.在;拿;只。

5.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6.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七、1. 同“止”;原来的样子;转头看,看见;打洞。

2. 狼也算是够狡猾的了,但是顷刻间双双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 ①指代狼;代积薪。②用。把。如。凭借。③代狼。助词,用在主谓间,不译。调节音节,无实义。代狼。4.参考: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8.( l )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 2 )其中一条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9.作者由“狼”写到“禽兽”,是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更深广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10.略 11.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八、1.⑪记。⑫以„„为羞耻。⑬同“悦”,愉快。⑭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⑮满足。⑯恼恨、怨恨。⑰迷惑而无所得。⑱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⑪表并列⑫表转折⑬表承接⑭表转折⑮表承接

3.⑪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所以被称为“文”。

⑫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从不感到厌倦,对于我有哪些呢(在我这里有什么呢、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8226;古诗文默写填空答案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唐代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8226;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

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6.《浣溪沙&#8226;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词。词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唐代文学家韩愈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11.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雀)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诗中的两组对偶句分别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2.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其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

14.《迢迢牵牛星》想像丰富,把天上的两颗星星写得像人间的恋人一样,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6.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8.《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文章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19.《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能表明孔子自谦的句子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⑧在欢迎会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来到我校。”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发,则不复也。”孔子的这些话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⑩《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谈学习态度的有: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20.《三峡》选《水经注》。作者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文章从视觉角度描写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两岸连

山,略无阙处”。写三峡山高谷深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夏季行船之快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时节,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文中引用了两句渔者的歌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1.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2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

23.“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有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出自《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他的代表诗集有《女神》等。

2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篇六
《板桥初中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兴化市板桥初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邹日平 审核人:徐 艳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白jū( )过隙,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我们上船时接受了前人的赠礼,这对我们大有bì( )益。一个人只有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安恬中学会bìng( )弃,并经过努力的实践,才可能jī( )身于世。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5、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住在哪里?

6、《繁星》选自《巴金选集》第八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真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他微微一笑,忽然又叹息一声:“哎,谁又不是这样呢?”

8、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

B. 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C.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听着这位勇擒歹徒的英雄的动人报告。

D. 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请默写出“杭州岳墓对联”: ,白铁无辜铸佞臣。

(3)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4)行远必自尔, 。

(5)《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 ”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5.名著阅读。(6 分)(作者 国籍各1分 情节和理由各2分)

请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推荐卡”制作完整。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班级开展“我爱文学”的主题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⑴一个叫田晓菲的女孩,她热爱文学,她的故事肯定给你很深的感触。其实,你平时肯定也读过不少名篇名著,请介绍2篇(写出篇名即可)。(2 分)

⑵班级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爱文学的热情,组织了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的创作活动。老师让同学们合作编辑文学手抄报,现请你给手抄报起2个有文学特色的名字。(2 分)

⑶仿写句子:文学的美无处不在,有时她是游荡在蓝天的几朵白云,有时她是依偎在山岗上的几点残雪,有时她是 ,有时她是 。(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 分)

(一)阅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⑴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2 分)

⑵体会诗歌中“落”的表达效果。(2 分)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二)阅读二则寓言,完成8 一11题。(14 分)

(甲)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先自度其足( ) ②反归取之( ) ..

③恐人闻之( ) ④ 遽掩其耳(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以椎毁之

A.反归取之 B. 项为之强

C.试之以足 D. 物外之趣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11.试说说第二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 分)

(三)阅读《21世纪的住宅》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 分)

21世纪的住宅花样繁多,适合各种不同人的需求。

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电是日本政府“阳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通产省计划到2010年将使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达到500万千瓦,使100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电力。政府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白天居民家庭的富余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日本早从1994年开始促进普及太阳能发电,并设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对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给予50%的财政补贴。2001年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达160亿日元。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这款房屋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

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室外平缓宽大的房顶或外墙壁爬满藤本植物。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围地面连成一体,完全变成绿色。预计本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绿屋”,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变成绿色植物编织的城市。而堪培拉每个新建房住户都可以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30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栽种。

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以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来自太阳能。也有人提出下世纪要住在“摩天城市”,来解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学者们说,这种城市其实就是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据说美国有人正打算筹建528层、1500米高的建筑物,可供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上面居住。

总的来说,21世纪人类会有更个性化的住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想象力,让自己住得舒服,住得有新鲜感。

12.文中绿色住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几类。(4 分)

13.标题“绿色住宅”中的绿色指的是什么?(3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概括回答日本人是如何利用太阳能资源的?(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阅读《腊八粥》一文,完成15 一17 题。(10 分)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菩萨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粥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

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O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你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流泪的样予,泫xuan)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5.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哪些人?(2分)

16.下面语句写出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牟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展,就是腊八!”

17.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起剥花生来”时的心理,写一段心理活动。(4分)

(五)阅读《餐桌上的谜底》一文,完成18一22题。(20分)

餐桌上的谜底

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篇七
《板桥初中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兴化市板桥初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邹日平 审核人:徐 艳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白jū( )过隙,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我们上船时接受了前人的赠礼,这对我们大有bì( )益。一个人只有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安恬中学会bìng( )弃,并经过努力的实践,才可能jī( )身于世。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5、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住在哪里?

6、《繁星》选自《巴金选集》第八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真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他微微一笑,忽然又叹息一声:“哎,谁又不是这样呢?”

8、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

B. 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C.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听着这位勇擒歹徒的英雄的动人报告。

D. 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请默写出“杭州岳墓对联”: ,白铁无辜铸佞臣。

(3)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4)行远必自尔, 。

(5)《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 ”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5.名著阅读。(6 分)(作者 国籍各1分 情节和理由各2分)

请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推荐卡”制作完整。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班级开展“我爱文学”的主题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⑴一个叫田晓菲的女孩,她热爱文学,她的故事肯定给你很深的感触。其实,你平时肯定也读过不少名篇名著,请介绍2篇(写出篇名即可)。(2 分)

⑵班级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爱文学的热情,组织了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的创作活动。老师让同学们合作编辑文学手抄报,现请你给手抄报起2个有文学特色的名字。(2 分)

⑶仿写句子:文学的美无处不在,有时她是游荡在蓝天的几朵白云,有时她是依偎在山岗上的几点残雪,有时她

是 ,有时她是 。(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 分)

(一)阅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⑴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2 分)

⑵体会诗歌中“落”的表达效果。(2 分)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二)阅读二则寓言,完成8 一11题。(14 分)

(甲)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先自度其足( ) ②反归取之( ) ..

③恐人闻之( ) ④ 遽掩其耳(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以椎毁之

A.反归取之 B. 项为之强

C.试之以足 D. 物外之趣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11.试说说第二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 分)

(三)阅读《21世纪的住宅》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 分)

21世纪的住宅花样繁多,适合各种不同人的需求。

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电是日本政府“阳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通产省计划到2010年将使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达到500万千瓦,使100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电力。政府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白天居民家庭的富余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日本早从1994年

开始促进普及太阳能发电,并设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对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给予50%的财政补贴。2001年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达160亿日元。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这款房屋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室外平缓宽大的房顶或外墙壁爬满藤本植物。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围地面连成一体,完全变成绿色。预计本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绿屋”,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变成绿色植物编织的城市。而堪培拉每个新建房住户都可以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30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栽种。

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以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来自太阳能。也有人提出下世纪要住在“摩天城市”,来解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学者们说,这种城市其实就是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据说美国有人正打算筹建528层、1500米高的建筑物,可供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上面居住。

总的来说,21世纪人类会有更个性化的住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想象力,让自己住得舒服,住得有新鲜感。

12.文中绿色住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几类。(4 分)

13.标题“绿色住宅”中的绿色指的是什么?(3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概括回答日本人是如何利用太阳能资源的?(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阅读《腊八粥》一文,完成15 一17 题。(10 分)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菩萨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粥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O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你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

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流泪的样予,泫xuan)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5.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哪些人?(2分)

16.下面语句写出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牟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展,就是腊八!”

17.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起剥花生来”时的心理,写一段心理活动。(4分)

(五)阅读《餐桌上的谜底》一文,完成18一22题。(20分)

餐桌上的谜底

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 (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我 (支撑、支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

⑦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是的,我知道了。

⑩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那年,我11岁。

18.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什么?(2分)

答:

19.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馋,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 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4分)

答:

21. 第⑨段写道:“是的,我知道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4分)

答:

22.请结合文意简要地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6分)

答:

三、作文(60 分)

不知不觉中,新学期两个多月过去了,这两个多月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 。成长的收获也许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也许来自书籍的启迪,也许来自环境的熏陶„„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经历、感受写下来。 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3)文中涉及真实人名或班级请用“××”代替。

七年级语文答案

1.驹 裨 摒 跻

2.B 3.D

4. (1)铜雀春深锁二乔 (2)青山有幸埋忠骨(3) 门前流水尚能西(4) 登高必自卑 (5)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6)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5.马克吐温 美国 情节和理由(略)

6.略

7. ⑴这首诗写了地、树、鸦、露、桂花、月等事物

⑵给人以生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是随着秋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

⑶对月怀人,希望与家人团聚的思想感情。

8. ⑴①量长短 ②同返,返回 ③ 听到 ④立即

⑵D

9.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0.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⑵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11.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12.太阳能住宅 生态住宅 “绿色建筑”设计住宅 摩天城市(摩天大楼)

13..答案要点:①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②合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造房屋

14.白天将富裕的电力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上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结算

15.文章涉及“我”家五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我”的外祖母,“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的孩子。

16.孩子们和妈妈两代人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17.略

18.挪 支撑

19.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时候“我”对吃肉的极度渴望。暗示了当时家境的贫寒。为下文写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0. 因为妈妈知道对我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还是要亲身体验。

21.知道了餐桌上的秘密,也就是“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篇八
《我和古诗阅读答案》

我和古诗阅读答案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

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1、答案: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

新课标第一网

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2、“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十、

(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都是指诗人自己。2、想得、遥知。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

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1、答: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2、答:“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1、答:柳条、藤蔓、黄莺。

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答:淡白、深青

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答:院内院外

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

1、答: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

2、答: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的复杂心情。

1、答:触觉、视觉、听觉

2、答:孤寂凄冷

1、答: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答: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1、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篇九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14年中考模拟试卷(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写在答题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7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诗经·秦风》)

(陶渊明《饮酒》)

(3) 窗含西岭千秋雪, ▲ 。 (杜甫《绝句》)

(4)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5) ▲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 不畏浮云遮望眼,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7)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8) 报君黄金台上意, ▲ 。 (李贺《雁门太守行》) 改的情怀。 (9)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 ▲ , ▲ ”展现了以身献国,痴心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 酝酿 ▲ (2)鳞次栉比 ▲ (3)深suì ▲ (4) 妇rú皆知 ▲ ..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最近,日本右翼分子的举动越来越嚣张,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文部省也别出心裁....

地一再修改日本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B. 2014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南京举行,市委领导担心届时会形成济济一堂的....

人流场面,要求交通部门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C. 2014年央视春晚,在现场数千观众和电视机前数亿观众见证下,时间使者——小彩旗曼

妙地旋转了4个多小时,令人叹为观止。 ....

D.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著作《生死疲劳》是他长期文学积淀的总结,是

处心积虑反复修改的成果。 ....

南京市教育局和《金陵晚报》正在开展“汉字南京”系列活动,邀请你参与。

材料一:关于“汉字南京”的说明

由市教育局主办的“汉字南京”是一个旨在 “从汉字的角度解读南京,以南京的文化诠

释汉字”的系列活动,含时事南京、成语南京、诗词南京、名著南京、名胜南京、博览南京六个专题。星期一到星期六,《金陵晚报》都会选择一个专题,刊登一篇由说字、话词、链接三个板块组成的文章。

材料二:“汉字南京”样稿

shū

书 法

【说字——书】

书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由、、共同组成。表示抓的意思,像毛笔,像砚台。本义是用毛笔蘸着墨水写字,后引申为字体、文字的意思,再引申为著作、信

件、公文的意思。

【话词——书法】

“书法”的意思是书写艺术,多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有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不同书体。它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字为载体,讲究点

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全文的布局等内容。

【链接】

南京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女书法家叫卫夫人。她很小的时候就十分爱好书法。曾拜大书

法家钟繇为师,勤学苦练,终有所成。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还是她的徒弟呢。

4. 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汉字南京”栏目各板块的内容

(4分) 【说字】让我们了解汉字的 ▲ 等知识。

【话词】让我们了解词的 ▲ 。

【链接】让我们了解这个词背后有关南京的文化知识。

5. 右图是【链接】中提到的卫夫人的一幅书法作品《古名姬帖》。

下面各选项中的句子,均为古人对卫夫人书法作品所作点评

的译文,你认为其中适合用来点评这幅作品的一项是( ) ..

(3分)

A. 这幅草书作品一气呵成,行笔潇洒飘逸,就像天上的浮云

一样,笔力矫健就像腾飞的龙一样。

B. 这幅作品中,字的形态十分奇特,非常豪迈,随意而书,神

韵自然,且用笔丰满、肥美、豪壮有力度,宽绰疏朗。

C.这幅作品,线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既像插花少女低头的模

样,又像登上高台的女子对着水面欣赏自己的影子。

D.这幅作品点、直、弧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

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笔弧线结字形成很自然的椭圆形。

6.看了这期“汉字南京”后,小明同学觉得字不仅要写正确,更要写得美观,可他的字写得不

好。请你在下面米字格中,用正楷字体,把他写的内容抄一遍让他模仿。(3分)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16分)

【古诗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皎白的月色、栖息的乌鸦、冰冷的露珠、湿润的桂花营造了一种 ▲ 的环境氛围,为下文抒发诗人的 ▲ 之情作铺垫。(2分)

8.《全唐诗》中收录了本首诗,其中最后一句中的“落”字写为“在”字。请你结合语境,说说用“落”字为什么比用“在”字好。(2分)

▲ 【古文阅读】

① 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年,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

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

②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

③④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

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⑤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

——选自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注释】①厉:砥砺,磨练 。 ②而已者:文言语助词,无意义。③曩时:从前。 ④兀然 :一动不动,形容专心的样子 ⑤浑浑:深厚的样子

9.用“/”给下列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然 犹 未 敢 以 为 是 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皆不胜己( ▲ ) (2)其后困益甚( ▲ ) ..

(3)不遂止于是( ▲ )(4)不能自制( ▲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

12. 伴随长久的精读博览过程,苏洵在写作方面先后有了怎样的良好变化?(3分) .. ▲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 题(15分)

墓 柳

王宗仁

那一年,“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从日月山下湟源县买了100棵杨柳树,栽在了当时

还没有一棵树的格尔木。两大片,杨柳分栽。

第二年,这些小苗大都落地生根,一场春风吹过,枝头的嫩芽就探头探脑地拱了出来。戈....

壁滩变得翠翠地绿,好像画家涂抹出的一幅生动的水彩画。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生长着,给它喝

一盆水它蹿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把肥它添一片新叶。荒芜了千百年的土地一旦逮住苗儿就巴不

得让它一夜长成材!

望着这些可心的树苗,将军乐得咧着嘴爽笑,他当下就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

和“成荫树”。有人问:“首长,这名字有啥讲究?”他开怀一笑:“望柳成荫嘛!”

好有雄心壮志,他要把整个戈壁滩都染绿!将军的笑声揉进了杨柳的躯体里,树又蹿高了

一节。

毕竟它们是成长中的弱苗,很难与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峙。有时残雪压在它们的枝上,

有时暴风粗鲁地撕扯它们的枝叶,常年不息的飞沙把它们浸染得与沙地成为一色。有时,它们

索性就被那气势汹汹的飞沙盖住,淹没了。好在,它们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顶破沙土,又伸

起了腰杆。 就在那年冬天,有几棵柳树只绿了短暂的生命,就像走累了的人,卧在了戈壁滩——它

们死了。

有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从死去的柳枝上拧下柳叶作笛,吹出了流行在军营里那首歌《真是

乐死人》。慕生忠发现了,狠批那小子一顿:不管你怎么乐,老子我是要哭的。

在戈壁滩,树和人的生命同样宝贵。将军对着三棵死去的柳树,看了好久,说:“它总是

为咱们格尔木人绿了一回,让我们这些饥渴的眼睛和心得到了安慰。它是有功之臣,现在它死

了,我们怎能不难受?不要把它随便扔在什么地方,应该埋在戈壁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

于是,戈壁滩上就多了一个土丘,埋葬着三棵柳树。人们称之为柳墓。

给柳树举行葬礼那天,十多个人围着土丘默默站立,一个个低着脑袋,空气像凝固了一样

严肃。将军没有来,据说他站在窗口默默凝望着土丘的方向……

戈壁滩上第一个醒来的人是执着的人;第一棵死去的树呢,有心人没有遗忘它。

有人不断地往那土丘上浇水,仿佛这些树也像人一样,躺在戈壁滩上会口干舌燥。浇点水,

让它们滋润滋润。也有人把上好的肥料递给它们。水,润泽它受伤的心;肥,烤热它冻僵的脉

搏。

谁是浇水施肥人?慕生忠。

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这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

变大,由少变多,由低变高。

啊,柳树!这是从埋葬着三棵柳树的坟墓上长出的柳,是一棵死而复生的柳,是将军用爱

心换来的柳!大家就把这棵柳树称为墓柳。

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也更潇洒了。铁青的叶子泛着刚气,粗糙的枝干储存

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折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风猎猎它依然站立。死里逃生的战士最珍

惜生命,也最显本色。它在用双倍的翠绿,减去荒原的痛苦。它继续着它的生命轨迹活着,藐

视一切懦弱者地活着。

时间年年月月地消逝着。格尔木的树种得越来越多,成行,成片,成林。它们和墓柳连在

了一起,浑然一体。 现在人们早已经分不清哪棵是墓柳了。但是,许多人都记得这里曾经有一个坟丘,坟丘

上长着一棵柳树,是一位将军用坚忍的爱心换来的……

(文章有删改)

13.梳理文中柳树的命运及其与将军的关联,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面填空。(2分)

(1)那年,将军买了100棵杨柳,栽在无树的格尔木。

(2)第二年春天, ▲

(3)冬天,三棵柳树死了,在将军的提议下被安葬。后来将军坚持给柳墓浇水施肥。

(4)夏天, ▲

(5)多年以后,墓柳已与其它树木连成一片难以辨认,但人们仍记得墓柳和将军。

14.语言品味。(4分)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

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生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蹿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把肥它添一片新叶。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

将军没有来,据说他站在窗口默默凝望着土丘的方向……

15. 结合语境,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16. 阅读第十六段,概括一下:该段是从哪三个层次写“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

也更潇洒了”的?(3分)

17.读完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感情?(3分)

(三)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8—21题(12分)

【材料一】 最近,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优秀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

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

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

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一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记者在调查时发现,目前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会把语文的学

习一推再推,甚至根本不为学习语文留出时间。六年级的党子怡同学说:‚我周一到周五每天

的课程几乎是排满的,好不容易盼来的周末也被妈妈替我报的数学提高班占用。别说安排时间

专门学习语文了,连想歇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问题确实很严重,现在很多人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甚至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一位四年级学生的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的请假条让老师哭笑

不得:‚亲爱的老师,我因感冒去看‘衣生’3KU,老师。‛很明显‚衣生‛确实吓到了老师,

‚3KU‛(THANK YOU)也让老师摸不着头脑,而经过多次纠正以后,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

【材料二】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篇十
《江苏省淮安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淮安市2015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欢迎参加中考,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基因,是炎黄子孙智惠的结晶,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汉.

字文化,领悟汉字中体现的人文精神,是每位华夏儿女义不容词的责任。 .

①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因: 责: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

5月4日,①话剧《少年周恩来之寻梦》在淮安公演活动。该剧由淮安高校学生联袂演 出,目的在于“向五四献礼,学恩来精神”。该剧讲述了周恩来心怀理想、东渡日本、刻苦求学的经历,塑造了心系家国的青年周恩来形象,②启迪青年学生要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修改①: 修改②:

3.阅读下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节选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4分)

保尔又问那女子:“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这正是他的眼睛。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①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谁?保尔认为她现在有什么缺点?

答: ②什么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阴冷潮湿的工作环境使他染上了什么疾病?

答:

4.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⑤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⑥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选答题:

⑦飞流直下三千尺, 。(李白《望庐山瀑布》)

⑧爱人者,人恒爱之;教人者, 。(《孟子》)

⑨青山依旧在, 。(罗贯中《三国演义》)

⑩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二(7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3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答: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2分)

答: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

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

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臣本布衣(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③何闻信亡( ) ④王许之 ( )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

9.【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 答:

10.【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l——13题。(15分)

养马岛日出

宗璞

(1)到海边了,便总惦记着看日出。

(2)最初几日阴雨,天空为云霾锁住,只见海天茫茫,是深深浅浅的灰色。不见太阳,也不辨东西南北。

(3)一天清晨到阳台上,忽见一侧天边和海面闪着红光,空中云层后面,有个大红球,那是一轮红日,已经升得很高了。没有多久,便不能逼视。

(4)阳台上看日出,毕竟局促。在告别养马岛的这天,特意到海边去等侯。

(5)微弱的晨曦中,树木似醒非醒,海是凝重的灰蓝。昨天还是海面的地方,现在露出高高低低的礁石,线条还不十分清晰。一个小小的人影正在那块伸入海中的大礁石上移动着,他是想上得高些,看得远些。那是我们力所不及的。我们只能循着岸边小路选择一处开阔的地方,等候那伟大的时刻。

(6)天边有云层围护着。渐渐地,东天红了,由浅到深,红得很朴素。似乎云层后面正在燃烧,却看不出那中心在哪里,我们凝望天边,不敢眨一眨眼睛。忽然有一条鱼从水上跳出,接着又是一条,似乎也在盼着太阳。

(7)“快看!快看!”我们彼此叫着,只见云层后面陡然出现一个小红球。那是太阳!那是 燃烧的中心。太阳在云霞围绕中跳出了海面!云霞红得耀眼,一条光闪闪的红柱从水面拖过 来,每一道水波都发着红光。

(8)这一带几个海岛上都有三官庙,渔民们奉祀天、地和水。我和他们一样,觉得一切是这样神圣。我心中充满感激,感激天有日月、地有泥土,感激太阳辛勤地出没、大海不息地涨落。希腊神话中的日神阿波罗每天驱赶着金色的马车向天上驶去时,是否想到地上水中的生灵在顶礼膜拜?

(9)太阳不停地上升,愈来愈大,水面红柱愈来愈宽而长。终于成为一片落进海水的灿烂的彩色。太阳的红反而淡下来,变成白亮的强光,使我们转过头去。

(10)太阳出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11)太阳是我们的。

(选自《二十四番花信》)

11.阅读第(5)~(9)段,在横线上补全太阳光线、色彩的变化情况。(4分)

晨曦微弱—— ——红光闪耀——

12.本文第(3)(4)段写在阳台上看日出,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3.赏析第(6)段中画线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赏析。)(5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15分)

朴素原来最有力量

鲍尔吉·原野

(1)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霍洛维茨的演奏节制,没有任何花哨与噱头。他手下的乐音宛如从心里流出来,没有多余的动作和表情。霍洛维茨着装普通,神态像一个儿童。

(2)作为好的艺术家,其朴素何止于衣衫,更多在心灵。心灵朴素,犹如兰生幽谷,不香自香。追求朴素近于追求真理,因为真理朴素。它如此本真地显露自我,而无须在自我之外再加修饰或解释。河水、青草、太阳和月亮都没有包装,都可以用朴素或真理命名。

(3)朴素是定力,是耐力,是恒心。也可说大美隐内,不求外露。此处之“隐”与“稳”字接近,急不得。肚里有货,心里有数,不必借助各种花样。此态近于平静,朴素和平静本是孪生兄弟。它们都美。

(4)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文学大体上分为两路:一路是金派,咄咄逼人,急功近利,转瞬即逝;一路是玉派,含蓄蕴藉,谦冲雅静,尽得风流。宗白华说,庄子、苏轼的诗文,俱是玉质文章。

(5)玉者,有光却抑光,别人看得见温润,看不到耀眼。这是君子的味道——既有才华,又有包藏。此味可进可退,可朝可野,可收可放,近于中和之美。中,说的是中庸,不偏不倚;和,说的是和洽,凡事不勉强。朴素平静,玉质文章与中和之美,都在讲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所谓朴素,是说内在更重要。

(6)《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从中得知,人的老师首先是大地,最终归于自然。大地朴素而生长万物,卑下而养育众生。世间只有人做过不自然的事,大地从来不搞不自然的名堂。所谓得道,说的是一个人不管做事还是做人,最高境界无非像大自然一样——自然而然。

(选自2014年6月6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4.下面文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回哪两段之间最合理,请简述两条理由。(5分)

所谓包装,很多时候是心虚的表现。包装不光指衣衫华丽,那些高谈阔论的人、拍胸脯 的人都在包装自己。他们都力图以外在的修饰弥补内在的不足。他们唯恐别人不信,用豪言大话、花言巧语劝别人信,对这些话要耐住性子,不可轻信。

答:

15.阅读全文,说说我们做人做事如何才能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6分)

答:

16.品味文章标题,说说“原来”一词不宜去掉的原因。 (4分)

答: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21分)

最美的对视

孙道荣

(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6)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x~.JL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7)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8)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9)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10)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 那“O.5克的挚爱”。

(11)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12)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13)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14)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15)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2014年9月17日《黄山日报》)

17.结合第(6)~(9)段中某一具体细节,说说母亲这个“最美的人”身上体现出的美德。(5分)

答:

18.体会本文用“0.5克的挚爱”指代“眼角膜”的深层含义。(5分)

答:

19.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想像,试将“她”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6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