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牡丹白居易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6    阅读:

牡丹白居易篇一
《牡丹》

牡丹白居易篇二
《唐 代 牡 丹》

唐 代 牡 丹

牡丹尽管其根皮曾作为药物被古代医家利用过,然而它作为观赏花卉为社会所普遍认识,唐宋人大抵都认为这是唐代的事。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19说:"牡丹,前史中无说处。……成式检隋朝《种植法》七十卷中,初不记说牡丹,则知隋朝花药中所无也。"南宋郑樵《通志》卷75说:"牡丹晚出,唐始有闻。"起初,因为"其花可爱如芍药,宿枝如木,故得木芍药之名",还仅仅看作是芍药的附庸。后来,牡丹有了自己的专名,并且蔚为大国,芍药相形见绌,反倒成为"落谱衰宗"。本文对唐代牡丹的情况做些考察,以收补阙拾遗之效。

一、牡丹在唐高宗时由河东汾州移入长安

关于牡丹的来源,只有两位唐人提到,都认为出自河东道汾州(山西省汾阳县)众香寺,但时间则分别认为在初唐和盛唐。主盛唐说者是段成式。在上引文中,他接着说:"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幽冀回,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于长安私第。天宝中,为都下奇赏,当时名公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然而考以其它史籍,则发现此说与事实相左。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1说:"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本,上因移于兴庆池东沉香殿前。"此说未注出处,系出自唐人李濬《松窗杂录》的说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另外,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开元年间"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香艳各异"。这都是说开元年间宫中珍爱牡丹,兴庆宫也开始种植,并没有说同样也是禁中的大明宫、太极宫是否也如此。而徐松却笼统地说成"禁中初种",就成了皇宫中刚开始种植牡丹。兴庆宫牡丹在开元天宝之际已有相当规模,唐玄宗常和杨贵妃赏花,一次命李白撰《清平乐词》助兴,中有"一枝红艳露凝香","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句。同时,宰相杨国忠私宅也有了牡丹。《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说:杨国忠在家中造四香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友于此阁上赏花焉"。盛唐人王维已有《红牡丹》诗。可见远不是段成式所说的那种情况。段成式还说:名公们《裴给事宅看牡丹》诗,"寻访未获";而那时已有"牡丹之会",显然牡丹已多。可以推测,他对前面的说法并非坚信不疑。

主初唐说者是舒元舆。他的《牡丹赋》序文说:"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寖)盛。"从上下文看,这里的上苑应指长安的后苑。西河是县名,是汾州的治所,与武则天的老家并州文水(山西省文水县)毗邻。武则天虽非生于老家,却一直怀有故乡之情,《旧唐书》卷77《崔神庆传》载有她这方面的言论:"并州,朕之枌榆。"武则天时牡丹移入长安,可从考古资料得到旁证。大足元年(701)永泰公主死,在武则天去世的第二年,即706年,陪葬于陕西乾县的乾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古代史常识》专题分册第385页指出:"永泰公主墓石椁线画中已出现牡丹,则它的移至长安应在开元以前。"其时间的大致确定,还需要进一步考察武则天的行止。

武则天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到弘道元年(683)高宗在东都洛阳去世,28年间七次随高宗幸东都,高宗归葬长安,她不曾西归。此后到她去世共22年,除永泰公主死的那年回长安两年外,其余时间全在洛阳。值得注意的是, 显庆五年(660),高宗、武则天去了一趟并州,阴历二月到达,四月离开,恰值牡丹开放的季节。这是武则天仅有的一次衣锦还乡,很可能她在宴请亲族、乡党时知道了牡丹。不过,他们这次是

由洛阳去的,依然又回到洛阳。两年后,他们又回长安住了三年。牡丹很可能在这五年间(660-665)由汾州传入长安,或者是武则天由并州回洛阳时交代过先移入长安,或者是再回长安后派人移植。《唐诗纪事》卷3说高宗时后苑已有双头牡丹,上官昭容诗云:"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后来,当政治中心移至洛阳后,长安皇宫中的牡丹只能缓慢地培植、发展,三四十年后初具规模,不仅刻画于公主墓石,还扩大到兴庆宫、华清宫和宰相家宅。武则天之后,长安再度成为政治中心,牡丹因而大放光彩。开元末,裴士淹又移入长安私第,无非由于当时长安牡丹昂贵而稀少,尚未普及到他这样的郎官家中,而他的家族又是河东大姓,能知道祖籍的风土人情,于是在出使途中,顺便到牡丹的故乡去弄了一棵。这是效颦,不是首创。

二、牡丹的分布与培育

牡丹逐渐由皇宫扩展到京师衙署、寺庙、私家庭院,后来还移植到东南地区。

在长安,政府衙署里种植了牡丹。白居易《惜牡丹花》诗注为"翰林院北厅花下作"。《唐两京城坊考》卷3、卷4指出:修政坊宗正寺亭子和永达坊度支亭子,是新进士举行牡丹宴的地方。无疑与当地牡丹盛开有关。《唐国史补》卷中说:"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佛寺中以慈恩寺和西明寺的牡丹最负盛名。《唐语林》卷7说:慈恩寺浴室院有两丛牡丹,"每开及五六百朵"。该寺清上人院的牡丹,曾使人们不断写诗,权德舆有《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西明寺牡丹,白居易、元稹都曾观赏,白居易有《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诗。浑瑊、令狐楚、窦易直、元稹等官僚的私宅中都有了牡丹。刘禹锡《浑侍中宅牡丹》诗说:"径尺千馀朵。"这在长安无疑独占鳌头,白居易《看浑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诗即说:"城中最数令公家。"窦、元宅的牡丹,白居易《惜牡丹花》诗注为:"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有首诗题为《微之(元稹)宅残牡丹》。普通人家的庭院中也有了牡丹,王建《题所赁宅牡丹花》诗说:"赁宅得花饶。"

洛阳牡丹没有长安牡丹繁盛。令狐楚在外十年才调回长安,正值家中牡丹含苞待放时又调洛阳,《赴东都别牡丹》诗说:"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这里言外之意是对宦海沉浮的感慨,但包含着对长安牡丹的眷恋,以及在洛阳难以看到牡丹的遗憾。洛阳牡丹见于记载的有这样几处:刘禹锡有《思黯南墅赏牡丹》诗。思黯是牛僧孺的字。《旧唐书·牛僧孺传》说他在洛阳归仁里(紧挨外郭城东面的建春门)修造第宅,把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时搜集的"嘉木怪石,置之阶廷,馆宇清华,竹木幽邃。常与诗人白居易吟咏其间"。刘禹锡有多首与牛僧孺唱和的诗。南墅是牛僧孺在洛阳城南伊河旁的园林。《酉阳杂俎》续集卷2说:尊贤坊田弘正宅,"中门内有紫牡丹成树,花发千朵"。《唐两京城坊考》卷5说:宣风坊安国寺,"诸院牡丹特盛"。可见牡丹栽培的时间不算短,只是价格昂贵,分布未能普遍。因此,到了唐末,牡丹依然很珍贵。《唐摭言》卷3记载的一件事颇能说明问题:朱全忠洛阳宅牡丹开谢,都要登记数目。新及第进士许昼醉酒,私摘十余朵,还辱骂朱全忠。朱全忠"命械昼而献",许昼吓得"亡命河北,莫知所止"。北方其它地区的牡丹分布,文献有零星记载。《酉阳杂俎》前集卷19说:太原官员"得红紫二色者,移入城中"。中唐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李益到长安考科举,不能回家看牡丹,作《牡丹》诗说:"紫艳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晚唐人李商隐有《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诗,可见泾州(治今甘肃省泾川县)高平的回中也有牡丹。

在长安牡丹开放了差不多一个半世纪这一期间内,东南地区尚无牡丹。白居易在上述那首赠李二十(绅)的诗中说:"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但南方人已经知道并且向往长安牡丹。张祜《京城寓怀》诗说自己进京不是为了科举功名,而是"唯待春风看牡丹"。牡丹迟迟不能移植于南方,主要由于它不能很快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等条

件。牡丹娇弱,最忌狂风、淫雨、烈日。关于这方面情况,孙鲂《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诗披露道:"怕风惟怯夜,忧雨不经旬";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诗披露道:"鲜愁日炙融。"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也说:一旦遭受风雨,牡丹便"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因此,人们对于牡丹,总要刻意保护。白居易《秦中吟·买花》诗说:"上张帷幕庇,旁织笆篱护。"南方雨量大、日光强,不利于牡丹的生长,这是当时人们的普遍认识。李咸用《同友生题僧院牡丹花》诗便说:"牡丹为性疏南国";徐凝《题开元寺牡丹》诗也说:"此花南地知难种。"然而只要备加小心,也能移植成功。《云溪友议》卷中记载: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到杭州任刺史,寻访牡丹,"独开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师得此花栽,始植于庭,栏圈甚密,他处未之有也。时春景方深,惠澄设油幕以覆其上。牡丹自此东越分而种之也"。晚唐人罗隐《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诗说:"六十年来此托根。"白居易一生好买花栽花,《移牡丹栽》诗说:"金钱买得牡丹栽","百处移将百处开"。这牡丹,可能是60年前他从开元寺买来栽在虚白堂前的。牡丹逐渐在南方传开。李咸用《远公亭牡丹》诗讲了江州(江西省九江市)的情况:在庐山东林寺,"牡丹独逞花中英"。徐夤入泉州(治今福建省泉州市)刺史王延彬幕府,其诗《尚书(指王延彬)座上赋牡丹花得轻字,其花自越中移植》即交待福建牡丹来自浙江,《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诗又进一步指出:"多著黄金何处买,轻桡挑过镜湖光。"镜湖又称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北麓。王贞白《看天王院牡丹》诗抒发了自己经历唐末动乱后看到南方牡丹所产生的感触,说:"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年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这个天王院很可能是泉州的天王寺。唐末王审知在福州(福建省福州市)任威武军节度使,受封为琅琊王,在泉州开元寺的灵山上建造了天王寺,供奉毗沙门天王。其从事黄滔作《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记其事。人们有时把南方牡丹看作是客户。张蠙《观江南牡丹》诗说:"北地花开南地风,寄根还与客心同。"这无疑是传统观念作怪,但也与南方牡丹不多有关。李咸用《牡丹》诗说:"少见南人识,识者嗟复惊。始知春有色,不信尔无情。"南方牡丹经过培育,有的相当不错。《新唐书》卷42《地理志六》记载:合州(治今重庆市合川县)向朝廷进贡的土特产即有牡丹。

培育牡丹,佛教僧人做出了重大贡献。徐凝《题开元寺牡丹》诗指出:"惭愧僧闲用意栽",他们有时间和处所的方便。牡丹的发祥地是汾州众香寺,已证明这一点。据《酉阳杂俎》前集卷19,经过僧人培育,兴唐寺一株牡丹竟开花1200朵,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等色。僧人的名字大多已不可考。《酉阳杂俎》续集卷6和前集卷19分别说:慈恩寺白牡丹"是法力上人手植";"兴善寺素师院,牡丹色绝佳"。杜荀鹤有《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诗。法力、素、临,以及上文提到的清、惠澄,是幸而为人所知的僧人。僧人培育牡丹,用心可谓良苦。《剧谈录》卷下记载:慈恩寺"有殷红牡丹一窠,婆娑几及千朵",是一位老僧用20年时间培育出来的。世俗花工同样不可考出,只在杂史中偶有事迹记载。《酉阳杂俎》前集卷19说:韩愈一侄在牡丹根旁挖坑,施以"紫矿、轻粉、朱红,旦暮治其根",七天后填满土,花开时,便会呈现出红白黄青紫各种颜色。正是在唐人的精心培育下,牡丹才有了崇高的地位,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诗把它归纳为:"雅称花中为首冠。"

三、牡丹价格始终昂贵

牡丹在盛唐时便作为商品进入了交换领域,其价格始终昂贵。天宝十五载(756),岑参《优钵罗花歌》序文便说"牡丹价重"。到中唐时,王建《闲说》诗又感叹"王侯家为牡丹贫"。人们披露的价格虽无定数,昂贵则一致。柳浑《牡丹》诗说:"数十千钱买一棵。"白居易《秦中吟·买花》诗说:一丛牡丹开花一百朵,价值"五束素",即25匹绢,

顶得上"十户中人赋"。《新唐书》卷52《食货志二》指出:中唐时期,"绢匹为钱三千二百,其后一匹为钱一千六百"。若按平均数2400文计算,则25匹绢合六万文钱,每朵牡丹折合六百文钱。代宗时,中等户仅户税一项,每年缴纳二千文,十户则为二万文,要算上赋税中的其它项目,数字就更大了。这是一丛牡丹的价格,确实是"数十千钱买一棵"。《唐国史补》卷中也说当时"一本有值数万者"。后来,牡丹价格持续上涨。张又新《牡丹》诗说:"一朵值千金。"这并非危言耸听,有大致差不多的事例作证。据《剧谈录》卷下所记,慈恩寺老僧的那丛红牡丹,被人强行掘走,以"金三十两、蜀茶二斤以为酬赠"。这使人搞不清牡丹价格到底如何。因此,裴说《牡丹》诗说:"此物疑无价",那么当然"未尝贫处见"了。甚至富人也为之蹙眉敛手。晚唐女道士鱼玄机《卖残牡丹》诗披露:她急于出售道观中的残牡丹,竟然劝说人们勿失良机,别怕花钱,不然的话,"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然而王孙们无动于衷,理由很明显:"应为价高人不问。"

牡丹价格之昂贵,须同相应时期的粮食价格进行比较,方才可以明了。天宝年间"牡丹价重",《新唐书》卷51《食货志一》所记当时粮食价格为:"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贞元年间牡丹为数万钱买一棵,而粮价除在战争和灾荒等特殊情况下猛涨外,正常年景一斗不过150文。据《资治通鉴》卷232、234和238记载:贞元三年(787),"粟斗直百五十",贞元八年"江淮米斗直百五十钱";元和六年(811)竟跌到"米斗有直二钱者"。而一株牡丹竟顶得上百十石粮食的价格,简直令人惊愕。

这里还须澄清一下所谓白牡丹价贱不受人重视的问题。有一首《白牡丹》诗云:"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全唐诗》卷124把该诗收入盛唐人裴士淹的诗中,实际上这是另一位姓裴的中唐人的作品。《唐诗纪事》卷52记载:"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牡丹甚盛。慈恩寺元果院花最先开,太平院开最后。[裴]潾作《白牡丹》诗题壁间。"文宗幸此寺,"吟玩久之,因令宫嫔讽念。及暮归,则此诗满六宫矣"。《全唐诗》把这首诗作者弄错,除了都姓裴以外,可能与上文所述裴士淹从汾州弄了一棵白牡丹的事有关。为白牡丹抱屈,是中唐个别人的情绪,盛唐时尚无。白居易《白牡丹(和钱学士作)》诗说:白牡丹和玉蕊花都色如琼瑶,玉蕊花"因稀见贵",而白牡丹"以多为轻";人事亦然,"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另一首《白牡丹》诗说:"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裴诗仅认为白牡丹开在赏花高潮已经消退的时候,因而不被人重视;而白诗则是借白牡丹对自己的仕途大发牢骚。实际上,和白居易同时的人对白牡丹不但不嫌弃,反而相当欣赏。王建《同于汝锡赏白牡丹》诗说它"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价数千金贵"。后来,吴融、王贞白、韦庄、殷文圭、徐夤等人都有咏白牡丹的诗。吴融《僧舍白牡丹二首》云:"腻若裁云薄缀霜,春残独自殿群芳。梅妆向日霏霏暖,纨扇摇风闪闪光。月魄照来空见影,露华凝后更多香。天生洁白宜清净,何必殷红映洞房。"其热情并不亚于对红紫牡丹的吟咏。

四、如狂如醉的赏牡丹风气

唐代赏牡丹蔚然成风。京师长安最为突出。《唐国史补》卷中《京师尚牡丹》条说:"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具体情况唐人做了描绘。白居易《白牡丹(和钱学士作)》诗说:"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新乐府·牡丹芳》诗说:"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崔道融《长安春》诗说:"长安牡丹开,绣毂辗晴雷。"徐夤《忆荐福寺南院》诗说:"牡丹花际六街尘。"这些诗句反映的情况是:长安人士赏牡丹,或乘车,或骑马,或乘软舆,或徒步奔走,熙来攘往,热闹非凡,道路街衢,发出震耳的响声,扬起满天的飞尘。舒元舆《牡丹赋》序文概

为:"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外地牡丹稀少,赏花没能形成运动。李咸用《远公亭牡丹》诗说江州太守"栏朱绕绛留轻盈,潺潺绿醴当风倾,平头奴子啾银笙"。虽不似京师那样狂热,但地方官派头不小,在佛寺中用围幕护住牡丹,饮酒听乐,细细赏花。

个人赏牡丹的细节,可从唐诗中找到只鳞片爪的记载。孙鲂《看牡丹》二首说:"万事全忘自不知","闲年对坐浑成偶,醉后抛眠恐负伊"。品酒赏花,如痴如醉,成了生活中唯一的事情。自己和牡丹简直成了如胶似漆的伉俪,醉意朦胧,想去歇息,又觉得丢下牡丹,实在歉疚。徐夤《牡丹花二首》说:"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为了赏牡丹,士人居然对书籍连日不屑一顾,任它们蒙上尘埃。孙鲂《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诗说:"馀花似庶人",由于人们只锺爱牡丹,千姿百态的诸多花卉黯然失色,受到冷落。翁承赞《万寿寺牡丹》诗说:"可怜殿角长松色,不得王孙一举头。"人们一心奔着牡丹而来,赏花路上的青松挺拔卓立,却无力转移人们的视线。白天看不够,夜里还要看,温庭筠《夜看牡丹》诗即说:"把火殷勤绕露丛。"孙鲂《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诗说:由于"多赏奈怡神",于是便"望开从隔岁",一年的期待全付于尽情欣赏中,"绕行那识倦,围坐岂辞频"。只可惜牡丹被栏槛围住,远看不甚分明,因而"私心期一日,许近看逡巡"。赏牡丹既可怡神,也可使因王事鞅掌而烦躁疲惫的人调剂生活,韩愈《戏题牡丹》诗便说:"今日栏边暂眼明。"于是赏花人与牡丹之间感情得以沟通。薛能(一作薛涛)《牡丹四首》诗说:"欲就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里牡丹被人格化,成为通语言懂感情的角色,具有更强的魅力。吴融《红白牡丹》诗甚至说:"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战国人庄周说梦见自己变成彩蝶,吴融借以说自己想化为蝴蝶,与牡丹相亲昵。春秋人鲁阳文子正打仗而暮色初降,他一挥戈,太阳为之倒退90里。吴融借以希望时光倒流,以便牡丹芳颜久驻。然而自然的法则终究违背不了,花期一过,牡丹就要枯萎凋谢。孙鲂《牡丹落后有作》诗便不无遗憾地谈到这一点:"明年虽道还期在,争奈凭栏乍寂寥。"惜花,何以补救?白居易《赠李十二花片因以饯行》诗说:"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他拾起片片花瓣,送给即将离去的友人。白居易《秋题牡丹丛》诗还说:"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秋天来了,只剩下牡丹残枝在西风中摇曳,作者兀坐在牡丹枝旁,一边想着过去,一边盼着来年。在这里,人和自然融为一个境界,构成了和谐的关系。

五、唐人对牡丹的描绘

《松窗杂录》记载:文宗问画家程修己:"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程修己答道:"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这便是将牡丹喻为国色天香的由来。同类看法,其他人也有。刘禹锡《赏牡丹》诗说:"唯有牡丹真国色";李山甫《牡丹》诗说:"一片异香天上来。"唐人对牡丹的描绘,基本上便是从这色香二字推衍开来的。

牡丹的花蕊为黄色,花瓣常见的有深红、浅红、紫、白几种颜色。唐人对花色的描绘曲尽其妙。舒元舆《牡丹赋》说:"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白居易《牡丹芳》诗说:"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西明寺牡丹》诗说:"光风炫转紫云英。"《白牡丹(和钱学士作)》诗说:"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诗说:"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薛能《牡丹四首》说:"白向庚辛受,朱从造化研。"李山甫《牡丹》诗说:"数苞仙艳火中出。"方干《牡丹》诗说:"花分浅浅胭脂脸。"吴融《红白牡丹》诗说:"殷鲜一半霞分绮,洁彻旁边月飐波。"《僧舍白牡丹二首》说:"腻若裁云薄缀霜","月魄照来空见影"。徐夤《牡丹花二首》说:"剪云披雪蘸丹砂","浅霞青朵嫩银瓯"。孙鲂《又题牡丹上主人司空》诗说:"白疑美玉无多润,紫觉灵芝不

牡丹白居易篇三
《赏牡丹》

牡丹白居易篇四
《牡 丹 诗 词》

牡 丹 诗 词

送给姥姥姥爷的礼物

作者名字

2012-3-1

目录

清平乐 ................................................ - 5 - 清平调 ................................................ - 5 - 浣溪沙 ................................................ - 5 - 菩萨蛮 ................................................ - 5 - 江城子 ................................................ - 6 - 红 牡 丹 .............................................. - 6 - 牡 丹 ................................................. - 7 - 买 花 ................................................. - 7 - 牡丹 .................................................. - 8 - 牡丹芳 ................................................ - 9 - 白牡丹和钱学士作 ..................................... - 11 - 移牡丹栽 ............................................. - 12 - 白牡丹 ............................................... - 12 - 惜牡丹 ............................................... - 12 - 牡丹种曲 ............................................. - 12 - 牡丹花 ............................................... - 13 - 牡丹 ................................................. - 13 - 思黯南墅赏牡丹 ....................................... - 13 -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 ..................................... - 14 - 赏牡丹 ............................................... - 14 -

牡丹 ................................................. - 14 - 白牡丹 ............................................... - 15 - 惜牡丹花二首 ......................................... - 15 - 牡丹吟 ............................................... - 15 - 牡丹 ................................................. - 16 - 牡丹诗 ............................................... - 16 - 牡丹诗 ............................................... - 16 - 牡丹 ................................................. - 17 - 西明寺牡丹 ........................................... - 17 - 牡丹落后有作 ......................................... - 17 - 牡丹 ................................................. - 18 - 牡丹 ................................................. - 19 - 牡丹 ................................................. - 20 - 春半雨寒牡丹殊无消息 ................................. - 20 - 次韵杨司业牡丹二首 ................................... - 20 - 失题 ................................................. - 21 - 剪牡丹 ............................................... - 21 - 牡丹 ................................................. - 21 - 郡庭惜牡丹 ........................................... - 21 - 牡丹二首 ............................................. - 22 - 洛阳牡丹图 ........................................... - 22 -

白牡丹 ............................................... - 23 - 牡丹 ................................................. - 23 - 牡丹 ................................................. - 24 - 宫词 ................................................. - 24 - 答惠牡丹 ............................................. - 24 - 次韵牡丹 ............................................. - 25 - 山寺见牡丹 ........................................... - 25 - 闺怨 ................................................. - 25 - 已亥杂诗 ............................................. - 26 - 牡丹品种得名由来 ..................................... - 26 - 曹州红 ............................................ - 26 - 如花似玉 .......................................... - 26 - 黄花魁 ............................................ - 26 - 百花丛笑 .......................................... - 27 - 金狸 .............................................. - 27 - 黄玉玺 ............................................ - 27 -

牡丹白居易篇五
《唐诗与牡丹(1)》

唐诗与牡丹(1)

1、白牡丹 裴士淹

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2、 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3、 牡丹 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4、 送元稹西归 窦巩

南州风土滞龙媒,黄纸初飞敕字来。二月曲江连旧宅,阿婆情熟牡丹开。

5、 裴给事宅白牡丹(一作裴潾诗) 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6、 牡丹(一作咏牡丹赠从兄正封) 李益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7、 长安春游 王建

骑马傍闲坊,新衣著雨香。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

8、 题所赁宅牡丹花 王建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9、同于汝锡赏白牡丹 王建

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柔腻于云叶,新鲜掩鹤膺。统心黄倒晕,侧茎紫重棱。乍敛看如睡,初开问欲应。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自知颜色好,愁被彩光凌。

10、 赏牡丹 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11、闲说 王建

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歌头舞遍回回别,鬓样眉心日日新。鼓动六街骑马出,相逢总是学狂人。

12、宫词一百首 王建

两楼相换珠帘额,中尉明朝设内家。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 小殿初成粉未乾,贵妃姊妹自来看。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

13、 闻王仲周所居牡丹花发,因戏赠 武元衡

闻说庭花发暮春,长安才子看须频。花开花落无人见,借问何人是主人。

14、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权德舆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擢秀全胜珠树林,结根幸在青莲域。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庞眉倚杖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独坐南台时共美,闲行古刹情何已。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芳比君子。

15、赴东都别牡丹 令狐楚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16、戏题牡丹 韩愈

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17、 浑侍中宅牡丹 刘禹锡

径尺千馀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18、 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 刘禹锡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19、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0、 思黯南墅赏牡丹 刘禹锡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21、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刘禹锡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22、 牡丹种曲 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劚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23、 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 元稹

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净。开敷多喻草,凌乱被幽径。压砌锦地铺,当霞日轮映。蝶舞香暂飘,蜂牵蕊难正。笼处彩云合,露湛红珠莹。结叶影自交,摇风光不定。繁华有时节,安得保全盛。色见尽浮荣,希君了真性。

24、和乐天秋题牡丹丛 元稹

敝宅艳山卉,别来长叹息。吟君晚丛咏,似见摧颓色。欲识别后容,勤过晚丛侧。

25、牡丹二首(此后并是校书郎以前作) 元稹

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

繁绿阴全合,衰红展渐难。风光一抬举,犹得暂时看。

26、西明寺牡丹 元稹

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

27、 酬胡三凭人问牡丹 元稹

窃见胡三问牡丹,为言依旧满西栏。花时何处偏相忆,寥落衰红雨后看。

28、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元稹

莺涩馀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29、 莺莺诗(一作离思诗之首篇) 元稹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暗淡妆。夜合带烟笼晓日,牡丹经雨泣残阳。低迷隐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

30、 白牡丹(和钱学士作) 白居易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31、 邓鲂、张彻落第 白居易

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寒松无妖花,枝下无人行。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众目悦芳艳,松独守其贞。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怀哉二夫子,念此无自轻。

32、 秦中吟十首•买花(一作牡丹)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33、叹鲁二首 白居易

自古无奈何,命为时所屈。有如草木分,天各与其一。荔枝非名花,牡丹无甘实。

34、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白居易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35、秋题牡丹丛 白居易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36、 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 白居易

香胜烧兰红胜霞,城中最数令公家。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

37、重题西明寺牡丹(时元九在江陵) 白居易

往年君向东都去,曾叹花时君未回。今年况作江陵别,惆怅花前又独来。只愁离别长如此,不道明年花不开。

38、微之宅残牡丹 白居易

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诸处见时犹怅望,况当元九小亭前。

39、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40、 白牡丹 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41、 移牡丹栽 白居易

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

42、题开元寺牡丹 徐凝

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43、 牡丹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44、 山花 李涉

六出花开赤玉盘,当中红湿耐春寒。长安若在五侯宅,谁肯将钱买牡丹。

45、太子刘舍人邀看花 陆畅

年少风流七品官,朱衣白马冶游盘。负心不报春光主,几处偷看红牡丹。

46、牡丹 张又新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47、途中逢少女 施肩吾

身倚西门笑向东,牡丹初折一枝红。市头日卖千般镜,知落谁家新匣中。

48、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姚合

葩叠萼相重,烧栏复照空。妍姿朝景里,醉艳晚烟中。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殷丽开繁朵,香浓发几丛。裁绡样岂似,染茜色宁同。嫩畏人看损,鲜愁日炙融。婵娟涵宿露,烂熳抵春风。纵赏襟情合,闲吟景思通。客来归尽懒,莺恋语无穷。万物珍那比,千金买不充。如今难更有,纵有在仙宫。

49、牡丹(一作王毂诗) 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阴。

50、白牡丹(一作长安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51、僧院牡丹 陈标

琉璃地上开红艳,碧落天头散晓霞。应是向西无地种,不然争肯重莲花。

52、杭州开元寺牡丹 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53、京城寓怀 张祜

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入长安。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

54、登玄都阁 朱庆馀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55、牡丹 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56、牡丹 李商隐

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57、僧院牡丹 李商隐

薄叶风才倚,枝轻雾不胜。开先如避客,色浅为依僧。粉壁正荡水,缃帏初卷灯。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

58、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李商隐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帷。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59、牡丹四首 薛能

异色禀陶甄,常疑主者偏。众芳殊不类,一笑独奢妍。颗折羞含懒,丛虚隐陷圆。亚心堆胜被,美色艳于莲。品格如寒食,精光似少年。种堪收子子,价合易贤贤。迥秀应无妒,奇香称有仙。深阴宜映幕,富贵助开筵。蜀水争能染,巫山未可怜。数难忘次第,立困恋傍边。逐日愁风雨,和星祝夜天。且从留尽赏,离此便归田。

万朵照初筵,狂游忆少年。晓光如曲水,颜色似西川。白向庚辛受,朱从造化研。众开成伴侣,相笑极神仙。见焰宁劳火,闻香不带烟。自高轻月桂,非偶贱池莲。影接雕盘动,丛遭恶草偏。招欢忧事阻,就卧觉情牵。四面宜绨锦,当头称管弦。泊来莺定忆,粉扰蝶何颠。苏息承朝露,滋荣仰霁天。压栏多尽好,敌国贵宜然。未落须迷醉,因兹任病缠。人谁知极物,空负感麟篇。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随巫峡散,何因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欲就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愁为牡丹饥,自惜多情欲瘦羸。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乾雨正开时。吟蜂遍坐无闲蕊,醉客曾偷有折枝。京国别来谁占玩,此花光景属吾诗。

60、 牡丹(一作咏牡丹未开者) 韩琮

残花何处藏,尽在牡丹房。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囊。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应恨年华促,迟迟待日长。

61、牡丹 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62、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温庭筠

斜掩朱门花外钟,晓莺时节好相逢。窗间桃蕊宿妆在,雨后牡丹春睡浓。苏小风姿迷下蔡,马卿才调似临邛。谁怜芳草生三径,参佐桥西陆士龙。

63、夜看牡丹 温庭筠

高低深浅一阑红,把火殷勤绕露丛。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

64、牡丹二首 温庭筠

轻阴隔翠帏,宿雨泣晴晖。醉后佳期在,歌馀旧意非。蝶繁经粉住,蜂重抱香归。莫惜薰炉夜,因风到舞衣。

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裁成艳思偏应巧,分得春光最数多。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

65、怯酒赠周繇(一作答周为宪看牡丹) 段成式

大白东西飞正狂,新刍石冻杂梅香。诗中反语常回避,尤怯花前唤索郎。

66、牛尊师宅看牡丹 段成式

洞里仙春日更长,翠丛风翦紫霞芳。若为萧史通家客,情愿扛壶入醉乡。

67、 牡丹 司空图

得地牡丹盛,晓添龙麝香。主人犹自惜,锦幕护春霜。

68、乐府 司空图

五更窗下簇妆台,已怕堂前阿母催。满鸭香薰鹦鹉睡,隔帘灯照牡丹开。

69、 看牡丹赠段成式(柯古前看吝酒) 周繇

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逡巡又是一年别,寄语集仙呼索郎。

70、金钱花 来鹄

也无棱郭也无神,露洗还同铸出新。青帝若教花里用,牡丹应是得钱人。

71、牡丹 李山甫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

72、绯桃花歌 李咸用

上帝春宫思丽绝,夭桃变态求新悦。便是花中倾国容,牡丹露泣长门月。野树滴残龙战血,曦车碾下朝霞屑。惆怅东风未解狂,争教此物芳菲歇。

73、远公亭牡丹 李咸用

雁门禅客吟春亭,牡丹独逞花中英。双成腻脸偎云屏,百般姿态因风生。延年不敢歌倾城,朝云暮雨愁娉婷。蕊繁蚁脚黏不行,甜迷蜂醉飞无声。庐山根脚含精灵,发妍吐秀丛君庭。湓江太守多闲情,栏朱绕绛留轻盈。潺潺绿醴当风倾,平头奴子啾银笙。红葩艳艳交童星,左文右武怜君荣,白铜鞮上惭清明。

74、牡丹 李咸用

少见南人识,识来嗟复惊。始知春有色,不信尔无情。恐是天地媚,暂随云雨生。缘何绝尤物,更可比妍明。

75、 同友生题僧院杜鹃花(得春字) 李咸用

若比众芳应有在,难同上品是中春。牡丹为性疏南国,朱槿操心不满旬。留得却缘真达者,见来宁作独醒人。鹤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条出四邻。

牡丹白居易篇六
《牡丹诗词

洛阳牡丹图 欧阳修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半忘之. 开图若见故人面,其间数种昔未窥. 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 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 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檀价各一时. 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肥. 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 传闻千叶昔未有,只从左紫名初驰. 四十年间花百变,最后最好潜溪绯. 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 当时所见己云绝,岂有更好此可疑.

古称天下无正色,似恐世好随时移. 鞓红鹤翎岂不美,妍色如避新来姬. 何况远说苏与贺,有类后世夸嫱施. 造化无情疑一概,偏此著意何其私. 又疑人心愈巧伪,天欲斗巧穷精微. 不然元化朴散久,岂特近岁尤浇漓. 争新斗丽若不已,更后百载知何为. 但令新花日愈好,惟有我老年年衰.

牡 丹 薛 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 丹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清 平 调 李 白(唐)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官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红妆。

题御笔牡丹 王国维(清) 摩罗西域竟时妆, 东海樱花侈国香。 阅尽大千春世界, 牡丹终古是花王。

白 牡 丹 韦庄(唐)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惜 牡 丹 白居易(唐)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栽 牡 丹 陆游(宋) 携锄庭下苍苔, 墨紫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 死前犹见几回开。

牡 丹 皮日休(唐)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 丹 诗 李正凡(唐)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赏 牡 丹 刘禹锡(唐)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牡丹白居易篇七
《描写牡丹的诗句》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牡丹文化 >> 牡丹诗词

牡丹 白居易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 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玕。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稍宜经宿雨,偏觉耐春寒。 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贵妃娇欲比,待女妒羞看。巧类鸳机织,光攒麝月团。 暂移公子第,还种杏花坛。豪士倾囊买,贫儒假乘观。叶藏梧际凤,枝动镜中鸾。 似笑宾初至,如愁洒欲阑。诗人忘芍药,释子愧梅檀。酷烈宜名寿,姿容想姓潘。 素光翻鹭羽,丹艳赩鸡冠。燕拂惊还语,蜂贪困未安。倘令红脸笑,兼解翠眉攒。 少长呈连萼,骄矜寄合欢。息肩移九轨,无胫到千官。日曜香房拆,风披蕊粉干。 好酬青玉案,称贮碧水盘。譬要连城与,珠堪十斛判。更思初甲坼,那得异泥蟠。 骚咏应遗恨,农经只略刊。鲁班雕不得,延寿笔将殚。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 始知来苑囿,全胜在林峦。泥滓常浇洒,庭除又绰宽。若将桃李并,更觉效颦难。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芳 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臣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悉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年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无人知, 可叹息。

少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卿干爱花心,同似事君忧稼穑。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牡丹吟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牡丹落后有作 孙鲂

未发先悉有一朝, 如今零落更魂销。 青丛别后无多色, 红线穿来己半焦。 蓄恨绮罗犹眷眷, 薄情蜂蝶去飘飘。 明年虽道还期在, 争柰凭栏乍寂寥。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牡丹 张淮

绿云堆里露精神,依约如羞认未真。开落后天皆有数,品题先汉却无人。 金铃送响多惊鸟,翠幄围娇不受尘。何处托根偏得地,年年独让魏家春。 一捻残脂暗有神,至今猩血印来真。莲清误得称君子,梅瘦虚曾化美人。 六曲兰前凝倦态,五纹茵上委芳尘。若为得有韩湘术,四序常逢富贵春。 纷纷画史笔通神,谁与花王写得真。临水似窥捐佩女,倚风如画堕楼人。 芙蓉只合称凡品,芍药端教接后尘。兴庆池东谁更赏,冷风凄雨不禁春。 深深著色浅浮神,恍惚麻姑旧日真。似尔炫娇宁有敌,如侬锺爱恐无人。 条风吹破当三月,谷雨过来又一尘。如此名花如此景,可容孤负玉缸春。 谁道元舆赋有神,个中风味语难真。半庭迟日情熏骨,四座香风暖袭人。 枝弱不胜霞朵重,叶疏难敞露房尘。浩歌日日宜欢赏,积玉如山莫买春。 碧池光里巧传神,上下相辉一样真。黠蚁根头行识路,狂蜂叶底去随人。 飘来不冷胭脂雪,落尽犹香锦绣尘。更把清平旧时调,翻成一阙沁园春。 百味狂香三昧神,就中谁解独知真。开临玉女窥窗处,赏许金貂换酒人。 鹤顶映来犹沿色,马蹄踏去易为尘。偏凭十二阑干曲,一曲阑干一曲春。 司花未省是何神,不合教渠尽领真。方半吐时偏怄意,到全开日便愁人。 红云冷惨枝间露,绿雾香流叶底尘。一曲山香莫轻舞,临轩方欲赏长春。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洛阳牡丹图 欧阳修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半忘之。 开图若见故人面,其间数种昔未窥。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 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檀价各一时。 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肥。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 传闻千叶昔未有,只从左紫名初驰。四十年间花百变,最后最好潜溪绯。 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当时所见己云绝,岂有更好此可疑。 古称天下无正色,似恐世好随时移。鞓红鹤翎岂不美,**色如避新来姬。 何况远说苏与贺,有类后世夸嫱施。造化无情疑一概,偏此著意何其私。 又疑人心愈巧伪,天欲斗巧穷精微。不然元化朴散久,岂特近岁尤浇漓。 争新斗丽若不已,更后百载知何为。但令新花日愈好,惟有我老年年衰。

牡丹五首 冯琦

百宝阑干护晓寒, 沉香亭畔若为看。 春来谁作韶华主, 总领群芳是牡丹。

牡丹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侈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棠踏翠裀。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 合费天公万斛春。

无题 薛蕙

锦园处处锁名花, 步障层层簇绛纱. 斟酌君恩似春色, 牡丹枝上独繁华.

牡丹 马氏

翠雾红云护短墙, 豪华端称作花王。 洛阳宫里杨妃醉, 吴国台前西子妆。

芳露淡匀腮粉腻, 暖风轻度口脂香。 开时亦自知珍重, 静镇东风白昼长。

春半雨寒牡丹殊无消息 杨万里

今岁芳菲未尽忙, 去年二月牡丹香。 寒暄不足春光晚, 荣落尽迟花命长。 才一两朝晴炫野, 又三四阵雨鸣廊。 对江魏紫拳如蕨, 而况姚家进御黄。

次韵杨司业牡丹二首 吴澄

谁是旧时姚魏家, 喜从官舍得奇葩。 风前月下妖娆态, 天上人间富贵花。 化魄他年锁子骨, 点唇何处箭头砂。 后庭玉树闻歌曲, 羞杀陈公说丽华。

雨中花 苏轼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 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秧,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 对此泪 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余妍。

十分春态,付于明年。

夜合花 和李浩季良牡丹 晁补之

百紫千红,占春多少,共推绝世花王。西都万家俱好,不为姚黄。谩肠断巫阳。

对沉香,亭北新妆。记清平调,词成进了,一梦仙乡。 天葩秀出无双。

倚朝晖,半如酣酒成狂。无言自有,檀心一点偷芳。念往事情伤

。又新艳,曾说滁阳。纵归来晚,君王殿后,别是风光。

满庭芳 陈瓘

槁木形骸,浮云身世,一年两到京华。又还乘兴,闲看洛阳花。

闻道鞓红最好,春归后,终委泥沙。忘言处,花开花谢,不似我生涯。

年华,留不往,饥餐困寝,触处为家。这一轮明月,本自无瑕。

随分冬裘夏葛,都不会,赤水黄芽。谁知我。春风一拐,谈笑有丹砂。

如梦令 晁冲之

门在垂杨阴里。 楼枕曲江春水。 一阵牡丹风, 香压满园花气。

沉醉。 沉醉。 不记绿窗先睡。

浑侍中宅牡丹 唐 刘禹锡

径尺千余朵, 人间有此花。 今朝见颜色, 更不向诸家。

红牡丹 唐 王维

绿艳闲且静, 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 春色岂知心。

牡丹 五代 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意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黑牡丹 明 程先贞

春烟笼宝墨, 入夜看来难。 恐奏清平调, 杨妃砚滴干。

咏白牡丹 明 潘韶

千红万紫吐芳香, 羌独生成洁自身。 似厌繁华存太真, 甘抛富贵作清贫。 琼葩到底羞色艳, 国色原来不染尘。 昨夜月明浑似水, 只疑瑶岛集仙真。

牡丹 明 冯琢庵

数朵红云静不飞, 含香含态醉春晖。 东皇雨露知多少, 昨夜风前已赐绯。

“春华吐艳燕归来”,“软玉温香醉杨妃”,“素衣报春别有情”

临渊羡鱼 红粉暗香 含香带露 洱海春色 晴秋 友谊 露颗含香 秋实 兰香风

牡丹白居易篇八
《牡丹诗》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曹州红

裁下一缕太阳红,千年花色醉春风。

菏山泽水衔曹州,香透乾坤绽芳容。

如花似玉

白中透红凝心神,神仙竟相坠凡尘。

玉骨临风蝶恋花,芳香散尽再无春。

黄花魁

红绿黑白竟芳菲,春风无力送流云。

莫叹万花迷人眼,独恋墙角黄花魁。

百花丛笑

花瓣柔柔层层爱,芳蕊茸茸灼灼开。

百花丛中映日笑,一片春色尽揽怀。

金狸

红绿相衬笑日月,层层春光层层裹。

独占天下七分春,可怜仙女无颜色。

黄玉玺

凝风衔春带露开,墨绿颤珠动心怀。

天妒一朵黄玉玺,羞杀百花坠尘埃。

牡丹亭 汤显祖《牡丹亭》

问君何所欲,问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君亦无所欲,君亦无所求,不让寂寞女,入帐解千愁!

咏牡丹四首 戴朝阳

其一

谷雨三朝香气摇,光华尤觉满云霄。

雪霜历尽精魂在,一夜春风吐二乔。

其二

如酥小雨近阶无,含蕊牡丹容自殊。

更待来年春色好,花开香气满新垆。

其三

春上牡丹花,迎风吐嫩芽。

天香时至起,今日到吾家。

其四

临水天涯望,长空雁又来。

春风吹雨绿,先引牡丹开。

《趣味复字诗*咏牡丹》

牡丹园中牡丹亭,牡丹花开牡丹浓。 牡丹园里赏牡丹,牡丹诗抒牡丹情。

——张志真

牡丹白居易篇九
《关于牡丹的诗词》

关于牡丹的诗词 传说 文化

诗词

牡丹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清平调 李白(唐)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官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红妆。 题御笔牡丹 王国维(清) 摩罗西域竟时妆, 东海樱花侈国香。 阅尽大千春世界, 牡丹终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韦庄(唐)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栽牡丹 陆游(宋) 携锄庭下苍苔, 墨紫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 死前犹见几回开。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红牡丹 唐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赏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传说

荷包牡丹的传说:古时,在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在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

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已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刘师阁”的传说: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弟,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教、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楼,白色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肌肤,童子玉面。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故每逢四月,众多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刘氏居之阁下”之手,故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后来,此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天彭、山东菏泽等地,芳香远播。

武则天与牡丹的传说:至武则天当了皇帝,与一年冬天,至上苑饮酒赏雪,酒后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诏令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第二天,除了牡丹外,其余花都开了。武则天见牡丹未开,大怒之下,一把火将众牡丹花烧为焦灰。并将别处牡丹连根拔出,贬出长安,仍至洛阳邙山。洛阳邙山沟壑交错,偏僻凄凉。武则天将牡丹扔到洛阳邙山,欲将牡丹绝种。谁知牡丹在洛阳邙山长势良好,人们纷纷来此观赏牡丹。

“万卷书”的传说:明代,安徽亳州有个书生,又名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招天地之神。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不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秋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这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歹刘黄”的传说:古时候,洛阳附近有一个后生,姓刘名丹亭。他自小爱花如痴,种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陆军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为他花种得特别好,常遭顽童袭骚。他非常生气,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轻者罚劳作一晌,重则打板数下。因此,当地顽童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歹刘”。这样渐渐传开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说起“歹刘”的种花技艺确实不凡,他种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艳品种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黄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过“姚黄”,众乡邻惊叹,富贵人家以金银相求。当时黄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进行大量繁殖,一时远近争相苛种,成为一种时尚。以后,人们将这种花命名为“歹刘黄”,这品名被载入书中,流传下来。

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斌,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屡见不鲜。

解放后,牡丹种植有长足地发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渐重视,出现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专家。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较浓重的生物学特点(二)较浓重的药物学特点(三)较浓重的园艺学特点(四)较浓重的美学特点(五)较浓重的文学特点(六)较浓重的乡土气息(七)浓重的富贵之感(八)浓重的人生回味(九)浓重的生活氛围(十)浓重的旅游氛围等特点。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产物,从古今中外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国运昌时花运昌”,历史又一次证明了这一深刻的哲理。

历史上,古都洛阳的牡丹为最多、最好,有两个传统名种,一个开黄花的名姚黄,另一个开紫花的名魏紫,一直流传到今天。“洛阳牡丹天下无”,牡丹已被洛阳市定为市花,并确定每年4月15日——2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每当花会期间,中外游人群集,共赏花王。

牡丹白居易篇十
《牡丹吟》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赏牡丹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绝望的人生

下一篇: 写给别人的留言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