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吕洞宾情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6    阅读:

吕洞宾情感篇一
《吕洞宾》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历来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岳阳楼位于岳阳市城西,雄踞在800平方米的岳阳古城台上,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登楼远眺,湖光山色、古城风姿尽收眼底。

岳阳楼成为千古名胜,历史可追溯到1780多年前。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80多年的历史。据说,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东吴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派大将鲁肃率军驻守巴丘。鲁肃为了操练水军,在洞庭湖边的城头上建了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一阅军楼便是岳阳楼的前身,至今岳阳楼景区范围内还存有鲁肃阅兵处。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阳,遂扩阅军楼,称南楼,后又改名为岳阳楼。岳阳楼在唐代就已成为一方名胜,吸引了许多人文墨客、达官显贵风邀云集来此观赏,吟诗作赋。贾谊、张九龄、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著名诗人纷至沓来,登天下楼,赏天下水,并写出成百上千脍炙人口的诗文,特别是杜甫的《登岳阳楼》,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商隐的《岳阳楼》等均是语工意深的佳篇,更使岳阳楼声名远播。

岳阳楼真正闻名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之后。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一篇千古传唱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声名大振,成为千古名楼。

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20.35米,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整个楼阁造型庄重,重檐鳌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庄严壮丽,具有建设、工艺、美学多方面的成就,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建筑精品,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民族风格,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建筑工艺。

岳阳楼周围还有仙梅亭、三醉亭、岳阳门、杜甫亭、点将台、牌坊、碑廊、小乔墓、鲁肃墓、文庙、慈氏塔等景点。这些景点个个有其史实典故,处处有传说故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传说。

吕洞宾朗吟三醉飘游洞庭

吕洞宾作为传说中八仙之一的神话人物,曾三游岳阳,并在岳阳留下许多传奇故事。吕洞宾朗吟三醉飘游洞庭,就是其中的一个。岳阳楼旁的三醉亭,就是为纪念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建的。 说起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还有一段流传久远的传奇故事。传说唐朝时岳州太守为庆祝自己的寿誔,准备邀请四方名人聚会岳州,大宴三天,以此名目搜刮民财,同时让自己四海扬名,一举两得。

大宴第一天,岳州城笙歌喧天,铳炮齐鸣,岳阳楼上达官贵人饮酒赋诗,好不热闹。岳阳楼下,一位既不像和尚又不像道士的古怪之人正跟三个渔夫席地而坐,一边饮酒一边谈天。那怪人身上的葫芦不大,却源源不断地倒出酒来,逢人就敬一碗,自己也扬起酒葫芦连斟三碗,一口气喝了个精光,众人连连喝彩。方太守认为百姓闹酒,有失自己的面子,好不气恼,命令手下人将百姓赶走。

第二天,怪人又在岳阳楼下与一些衣冠不整的平民百姓大碗喝酒。只见他,似醉非醉地一会儿怒指苍天,破口大骂;一会儿顿足哀叹,长歌当哭。气得方太守大喊:“给我赶出去”。

第三天,方太守在岳阳楼下大坪里设下一张长桌,让贵宾们题诗祝寿。一时间那些官员们摇头晃脑,你一首我一首地和起来。轮到一个叫贾可万的大财主做诗时,只见他呆望天空,急出一脸臭汗,好不容易硬凑四句。众人看了哭笑不得,为了面子也只好附和称赞几句。忽然,人群中传出一阵“哈哈哈哈”的冷笑声,原来又是那个怪人,拎着酒葫芦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大声喊着:“好诗,好诗,真是一首天下少见的好诗!”方太守气得脸红脖子粗地叫道:“快给我抓起来!”可不知为什么,那些兵丁一个个像木头雕像一样动弹不得,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那怪人笑嘻嘻地把葫芦往旁边一放,挥笔写下四行大字: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o ‘

写完,只看他大笔一抛,背着那只酒葫芦,踏波踩浪,径直往洞庭湖中的君山飘然而去,众人看得目瞪口呆。一会儿,忽然有人醒悟过来,高喊:“他就是吕神仙,吕洞宾呀!”岳阳楼旁三醉亭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三醉亭,始建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原名“望仙阁”,重建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改名“斗姆阁”;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岳阳楼时,修葺此亭,更名为“三醉亭”。

范仲淹与千古雄文《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千古雄文《岳阳楼记》,把岳阳楼的名声推向了巅峰。脍炙人口的处世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家喻户晓,千古传诵。

然而,许多人只知其文,却可能并不知道,范仲淹应滕子京邀请作《岳阳楼记》时,还远在河南邓县任上,他也未曾到过岳阳见过岳阳楼。

为什么范仲淹未到岳阳,而能写出如此生动、形神兼备的恢宏大篇呢?那还得从范仲淹的生平说起。

范倬淹(公元989一1052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一位正直、具有远大理想的政治家,是北宋“庆历新政”的领袖,官至陕西路安抚史、参知政事,去世后,谥“文正”(文正为大臣最高谥号)。范仲淹身世坎坷,少年丧父,母亲改嫁后,与继父朱翰一起生活在安乡(现在常德市安乡县),在读书台读书。清康熙年间翰林、安乡人张明先认为,范仲淹之所以能创作出著名的散文《岳阳楼记》,是因为他年少时曾经在安乡生活、读书,与洞庭湖有过朝夕相见,四时共处之缘;曾与继父登临黄山头远眺洞庭湖的涨潮之势,与渔家孩子一起钻过芦苇、荡过渔舟、聆听渔人心声;也常与母亲一道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安乡苦读萌生了范仲淹的远大志向,生活经历与情感经验,把范仲淹的“洞庭·岳阳楼情节”推向高潮,所以当滕子京请他为岳阳楼作记时,千古宏文能一挥而成。

“白银盘里一青螺”指哪里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这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名句。君山原名湘山,也称洞庭山。传说尧之二女即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居此,因娥皇称湘君,故后人称湘山为君山。

“潇湘之美在洞庭,洞庭之美在君山。”历代墨客骚人无不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绝世名篇。诗仙李白说是:“淡扫娥眉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更有刘禹锡形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水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一青螺是再贴切不过了。

君山是神秘的,有人说洞庭山玉女居之,因而“疑是水仙梳洗处”。又说吕洞宾曾在岛上吟诗,是道家洞天福地,因而疑是蓬莱仙境。甚至认为湖中本无君山。传说很早以前洞庭湖中并无此岛屿,倒是唐代诗人程贺听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并将其留在《君山》一诗中:“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原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原来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一粒石子,从而使君山显得尤为神奇而浪漫。

其实,君山早在7000万年前就逐步形成。岛上共有72座山峰,峰峰各具特色,自成一体,相传是72颗仙螺飘聚而成。“鱼跃晴波动,龙归石洞腥”、“龙吟杂虎啸,九夏含三秋”等诗句表明君山曾有龙,所以岛上许多山峰的名称都与龙有关,当地流传着许多传说也都与龙有关。

君山虽然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但满山遍布名胜古迹,有四台、五井、三十六亭、四十八庙。每一处古迹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二妃殉节,柳毅传书,刘海戏蟾,秦始皇怒伐君山赭,东方朔盗饮仙酒,孟姜女万里寻夫,汉武帝射蛟,黄帝铸鼎,吕洞宾吟诗„„无不有声有色,引人人胜。

为什么君山仙气十足

君山(古称洞庭山),位于岳阳市区西南,屹立于洞庭湖之中,于岳阳楼遥遥望去,可见水天连处一抹横黛,如诗如梦。

君山之美,美在缥缈之中。君山是个面积仅有0.96平方公里的小岛,却有72座小山峰,耸苍叠翠,峰峦盘结,沟壑回环,景色迷人。它浮游在烟波浩渺的湖中,愈显出其妩媚和清新,更增添了几分仙气。被誉为“千古一诗人”的李白,有“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的诗句。唐代诗人刘禹锡写道:“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清代诗人袁枚赞它:“几点君山云外立,拟乘风去访蓬莱。”滕子京说:“君山自古小蓬瀛。”诗人雍陶说:“疑是水仙梳洗处。”他们都把君山比作仙境。

君山之美,更是美在神奇的传说中。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古迹甚多,有4台、5井、48

庙,遍山皆佳景,处处有传奇。传说,舜帝巡视南方未归,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追踪至洞庭湖,因闻舜帝崩于苍梧之野,于是南望痛哭,泪洒斑竹,自投湘水而死。死后成为湘水女神,称“湘君”。后人为了纪念二妃,在君山为她俩修了墓,建了庙堂,供为“湘君之神”,故把洞庭山改名为“君山”。传说,这里还是吕洞宾朗吟和升仙之地;柳毅传书的故事也使君山富有神奇浪漫的色彩。诗人程贺还编写君山由来的神话:“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原是昆仑山顶石,海风漂落洞庭湖。”此外,飞来石、射蚊台、龙诞井、封山印、飞来钟等传说,个个有典故,处处是神奇。

贾母“不吃六安茶”,而饮“老君眉”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提到,贾母“不吃六安茶”,而饮“老君眉”,君山茶的名气由此可见一斑。

潇湘之美在洞庭,洞庭之美在君山。俗语说“名山出名茶”,君山素有“洞庭茶山”之称。它不但以秀丽的湖光山色著称华夏,更以久负盛名的十大名茶之一——银针茶而举世闻名。1956年,君山银针因其“芽身黄似金,茸毫自如玉”,而有了“金镶玉”的美称,在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据载,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喜欢饮茶,入藏时所带去的茶叶就是岳州名茶.(今日的君山针茶)。可见君山银针在唐代就成为了宫廷佳品。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登上君山品茶,当他看到柳毅井水冲泡的君山茶,水色清冽,幽香四溢,赞不绝口,当即封君山银针为御茶。《巴陵县志》中记载:“君山贡茶,自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开始,每岁贡十八斤。”

君山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君山茶叶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严格的采摘标准和精心的制作,使君山茶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采摘君山银针须直接从茶园拣选芽头,清明前3天和后10天为最好的采制时节。并有“九不采”准则,即:雨天不采、露水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开口芽不采、风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瘦弱芽不采、过长芽不采。君山银针要经杀青、摊凉、加烘、初包、复烘、摊凉、复包、干燥八道工序,历时72小时制成。经过严格的采摘和制作,君山银针品质堪称一流。

君山茶冲泡时有独特的“三起三落”奇观。君山银针用lOO℃的沸水冲泡,茶芽能竖着冲出水面;继而有的茶芽一根根竖立悬于水面,像一根悬挂着的石钟乳;有的茶芽缓缓落下,展示着自己美妙的身姿;有的茶芽忽上忽下,像在杯中翩翩起舞。细心观察,可发现每一片茶芽含一颗水珠,雅称“雀舌含珠”。茶芽浣于杯底后能再往上冲,如此往复可长达八分钟之久,真可谓“三起三落,轻轻转动茶杯,均匀茶汤,腾腾的热气夹着新鲜的茶香沁人心脾,深吸,心旷神怡;浅呷,神清气爽。那明净澄亮的茶汤、清新鲜醇的茶味、美丽壮观的杯中景,印证了茶之真、善、美。

秦始皇在君山盖封山印的传说

秦始皇封山印盖在君山龙口东侧,二妃墓右侧临水的一堵石壁上,是一个1米见方,篆刻“永”字样、凹进10厘米的印记。今存的两方大印,皆长1.2米、宽O.8米,字迹清晰,但很难辨认。有人释为篆文“永封”,也有人说是篆文“封山”,还有人认为是一种道家符咒,众说纷纭,无法考证。

为什么在君山会有秦始皇的封山印呢?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船南巡,途经洞庭湖,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只得将船停靠在君山。秦始皇问随从,洞庭湖为什么突然会有这样大的风浪?随身博士告诉他,洞庭湖中的君山,有湘君女神,湘君女神外出返回时,由于各路神仙都会来迎接,在湖面上行走匆匆,所以风浪很大。随行官员也劝秦始皇到君山去祭拜湘君。秦始皇大怒说:“我为天下大帝,到此众神没有来迎接我,反而去迎接湘君女神,动了这么大的排场:让我船队行程受影响。”于是就派刑徒3000纵火烧尽君山林木,并在石壁上阴刻四方大印用以封山,禁止香民登山烧香,不准鬼神出没。据说,秦始皇在世时还有

些灵效,死后则不灵了。

汉武帝的射蛟台

据说汉代以前,洞庭湖有一巨蛟,常在湖中兴风作浪,推翻船只,伤害人命。万民激愤,联名上疏,请皇上派人来降服巨蛟。汉武帝闻之大怒,说:“我替天行道,民之厄即朕之困,岂能容得?!”便点起禁兵三千,御驾亲征。一路上旌旗蔽日,吼声震天,浩浩荡荡,来到君山。可是一连等了多日,湖面上却风平浪静。汉武帝疑之,他想莫非孤王前来,声势浩大,蛟龙狡诈,不敢出来?于是,他密令官兵空船扬帆归郡,众兵将偃旗息鼓埋伏于君山,自己草笠芒鞋,扮作渔人模样巡视湖边。待到中午时分,果然龙口湖水倒灌,湖面巨浪翻腾,天空电闪雷鸣,一条绿眼赤须、金鳞红爪的蛟龙,摆尾掀浪,昂首望天,寻食人畜。汉武帝跨上巨石,挽弓搭箭,嗖的一声,正中蛟喉。只听得一声嗷叫,湖荡山鸣,蛟龙一头钻入水里,带着一道红水浮到汉武帝跟前,首尾三摆,气绝身亡。满山兵将顿时蜂拥而上,拖蛟上岸,三千人马,吃蛟肉,点蛟油,三天未完。汉武帝命令左右收兵回京都。船至岳城,倾城父老,满湖渔民焚香顶礼,高呼万岁。后人为了纪念汉武帝为民除害的业绩,便将此石定名射蛟台。

洞庭巨鼋走沙拥舟奇观

据南宋洪迈所撰《夷坚志》记载,南宋乾道七年(公元l 171年)十一月,官员丁志谢在洞庭湖遇到了巨鼋,巨鼋拥沙把他的两艘大船压沉了。

丁志谢携带家眷自澧州从陆路抵巴陵,他的行李物品则由两艘大船运载走水路越洞庭湖而来。他嘱咐家人多雇一条船,空着,待到了岳州会合后,自己也坐船从水路继续前行。他借住岳阳楼附近,三天后他听说行李船快到了,正在洞庭湖上徐徐行驶。这天,正好岳州太守王习宴请他。宴后丁志谢率妻妾登临附近的山峰观望湖景,只见插着他家标志的三艘船张帆鼓篷而来。突然,他们发现湖中有一个很黑很大的东西时沉时浮跟在他家三艘船后。妻妾们惊呼:“龙!龙!”在旁边的岳卅人告诉他们这不是龙,而是“走沙”,就是鼋。并说,这种东西在这一带江湖中并不多见。 过了一会儿,三艘船抵岸,于是丁志谢告别众人率妻妾登上船,启程而去,送行的人目送他们的船徐徐离开,突然发现,那黑物仍像刚才那样跟在船尾沉浮。

船航行了大约30里,到了九龙浦,正想在道人矶下停泊,突然怪事发生了。只见湖滩上白沙猛涨成团地涌向船体,一下子就把船淹没了一半。撑篙师傅大惊,忙人舱内禀告丁志谢,请他出舱逃避。说话间,船已开始倾斜,吓得丁志谢一家老小哭的哭,唤的唤,仓促逃到岸上。不一会,一个黑糊糊的巨鼋升了上来,长宽都有丈余。只见它以头和巨足尽力压船,一会儿工夫就把两艘船都压沉湖底;而那艘空船却由于轻,压了这头浮起了那头,终于无法压沉,巨鼋无奈,慢慢地游走了。

岳飞险些葬身洞庭湖

莲花坳,位于沅江市万子湖中的一列狭长陆地。南宋时,农民领袖杨幺聚众起义,自立为楚王,以广阔的湖洲为根据地,常在八百里洞庭各处打击官兵,杀贪官,除残暴,开仓济贫,深受百姓拥护。起义军迅速发展,屡破宋军,军威大振,朝廷震惊,急派岳飞率部前往镇压。

杨幺以土堤为城,竹栅为寨,在沅江黄茅洲镇建有子母城,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杨幺的军队最善水战,他使用的战船,除有风帆外,还装有螺旋桨(不过那时没有发动机,纯靠人脚踏推进),有风扬帆,无风脚踏,若要加速,风帆加脚踏,又快又灵活,南宋官军只好“望船兴叹”,毫无对付办法。有一天,岳飞想出了一个办法,令士兵在湖面上遍散杂草,想用杂草缠住螺桨,使杨幺的脚踏船无法行驶。因岳飞多次尝过杨幺水师的厉害,虽有此妙计,却也不敢轻率,便谋划出一条退路,万一战败,就从刘家湖顺水撤退。但岳飞的这一作战方案被杨幺侦悉,随即制订了一个对策。首先查清水势风向,派出数以百计的大型快船,船上装满沙炉罐,罐内塞满黄土,连夜从沅江万子湖全速驶向刘家湖附近,并命令将士将所有沙炉罐一字排开,连船带土就地沉入湖内,成为一线陆洲,杨幺同时指挥另一路战船,从上游向下突袭岳飞官兵。岳飞见势不妙,即按原来谋划的退路,往刘家湖方向逃跑。那时顺风顺水,岳飞的船队来到刘家湖,见前面被陆洲挡住,顿时乱了阵脚,战船互相挤撞,翻的翻,破的破,全军乱成一团。此时,杨幺快船飞速赶到,杀得官军全军覆没,岳飞本人也差点被擒获。就是这片陆洲,经过几百年的淤积,逐渐形成了宽阔的重长形湖岛,后人把它称为“莲花坳”。

李白日落秋色游潇湘

我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伟大的政治宏愿,一心想“奋其智能”,辅佐帝王,济苍生,安社稷,然后功成身退。为实现理想,李白一生追求不已,奋斗不止。虽遭失败,历尽坎坷,却始终充满爱国豪情。

李白还是我国古代一个伟大的旅行家,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和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曾先后两次游历湖南。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认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出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记载,李白春出三峡,夏游洞庭,秋下荆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此时的李白血气方刚,胸怀大志,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他断不会想到自己三十四年后重游湖南会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形。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弃文从武,参加了率师消灭叛乱的永王慕府,不料大都督即永王李磷趁机扩张自己势力,被唐肃宗派兵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关押在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中。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已是年近花甲的李白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流放途中恰巧朝廷因旱灾赦免流刑以下罪犯,李白喜获赦免。次年,李白到江夏(今湖北武昌)想施展才华,报效国家,但满腔热血再次被泼凉水。抑郁间,李白第二次只身南下洞庭,抵达巴陵(今湖南岳阳)。李白在此次游湖南期间创作了许多传世佳作,也是他当时心境、思想的写照。

李白找到曾任中书言人、后被贬至巴陵为岳州司马(岳州即今岳阳)的贾至和曾任刑部侍郎、后被贬往岭南的李哗。同是天涯沦落人,三人劫后重逢,各诉愁情,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虽然李白一生不得志,但在诗中却抒发了自己乐观、豁达、豪迈、洒脱的情感。

李白离开沅湘后才回到豫章与家人团聚,从此再未来到湖南。此次游湖南,正是李白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时,与上次初游湖南时的境况全然不同。然而,正是政治上的连连挫败造就了这位诗坛奇才。李白屡遭挫折却仍奋斗不止的精神和他伟大的爱国热情,激励着后人,许多著名诗篇更是家喻户晓,代代流传。

杜甫潸然迷归困游湘江

杜甫一生命运多舛。他35岁到长安求仕,到处碰壁,直到44岁才得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的低微官职。就在这一年,安史乱起,他亲历乱离,饱经忧患,曾被安史乱军掳到长安,脱险后奔赴肃宗所在地凤翔,先任左拾遗,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辞官西行,到达成都,一度任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前后在朝廷只任职不到三年。晚年漂泊荆湘,并困于湘江,贫病交加,孤独无依。杜甫在湘江的漂泊之旅,也是他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程。

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时年57岁的杜甫,率家人经江陵至公安。本想回长安,但时运不好,受阻于吐蕃作乱。于是应40年前的老友韦之晋(时任湖南都团练观察史衡州刺史)之邀,决计乘舟南下,是年岁暮到达岳阳。诗人怀抱着忧国忧民之心,泊舟于岳阳城下,登上慕名已久的岳阳楼,写下了闻名天下的《登岳阳楼》诗,抒发出无比痛苦,忧国忧民之情,表现出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及强烈的忧患意识。

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入洞庭,溯湘江而上赴潭州(今湖南长沙)。舟行途中,曾去白马潭往访李白的好友裴隐,先后宿于青草湖(湘阴县北一百里),白沙驿(湘阴县北五十里)等处,人湘夫人祠凭吊,然后经乔口、铜官渡,于清明前夕到达潭州。在潭州休息数日后,又继续赴衡州。春暮抵衡州,但此时韦之晋已调任潭州刺史。杜甫在衡州举目无亲,只好携家人折回潭州。

杜甫返回潭州,与韦之晋晤面,韦之晋有意荐他为官。但韦之晋还来不及荐用他就突然去世了。韦之晋一死,杜甫的希望也就破灭了,生活上失去了依靠,处境更为艰难。这期间杜甫已是贫病相迫,老而无依,靠卖药和借贷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四月,湖南兵马史臧玢据潭州作乱,中夜大火。杜甫又一次携家眷逃难,乘舟赴衡州。抵达衡州的杜甫准备去郴州,倚靠在那里做录事参军的舅父崔伟。于是沿未水而上,但天公不作美,至耒阳江水大涨,只得泊舟千田驿。被困末阳,饥病交迫,几乎饿死,幸亏耒阳县令聂某闻讯派人送来书信及酒肉,才得以解危。大水相阻,不能南往郴州,只得回棹北上,准备过洞庭到汉阳,再回长安。

吕洞宾情感篇二
《古人经典情感诗句》

古人经典情感诗句

来源: 李琴的日志

1古人经典情感诗句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唐;李白〈三五七言诗〉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吕洞宾《梧桐影》

2古人经典情感诗句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沁《离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狅。 李商隐《无题》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李煜 《菩萨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3回复:古人经典情感诗句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右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4古人经典情感诗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老的爱情诗句:亚当,来个苹果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上痛哭一晚!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原想与君共白首

亲恩情重难连理

不怨造化作弄人

只叹红颜多命薄

心伤心碎心已止

缘浅缘深缘由天

唯愿今世苦相守

换得来生续鸳鸯

5古人经典情感诗句 如果你是月亮

我只是你身旁滑过的流星

虽然流星走的又快又急

其实它不并想离开月亮

月亮的纯静明亮让它留恋....

但月亮的身边却没有流星的轨迹

距离和现实注定了我们有缘无份!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若有情,天涯也咫尺.

若无情,咫尺也天涯.

天涯何处无芳草,不可为了一棵独木,放弃一片森林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6古人经典情感诗句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7古人经典情感诗句 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唐 刘禹锡 竹枝词(三)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 元稹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 杜牧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杜秋娘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 白居易 长恨歌

古今长歌第一就是这一首,由于诗句太长,所以并不节选出来,但是诗中的名句如“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带雨”、“夜半无人私语时”等等,也都是可以用于爱情的。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北宋 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北宋 秦观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吕洞宾情感篇三
《古人经典情感诗句》

古人经典情感诗句【推荐】古人经典情感诗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唐;李白〈三五七言诗〉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吕洞宾《梧桐影》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沁《离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狅。 李商隐《无题》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李煜 《菩萨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右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

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老的爱情诗句:亚当,来个苹果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上痛哭一晚!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原想与君共白首 亲恩情重难连理 不怨造化作弄人 只叹红颜多命薄 心伤心碎心已止 缘浅缘深缘由天 唯愿今世苦相守 换得来生续鸳鸯 如果你是月亮 我只是你身旁滑过的流星 虽然流星走的又快又急 其实它不并想离开月亮 月亮的纯静明亮让它留恋.... 但月亮的身边却没有流星的轨迹 距离和现实注定了我们有缘无份!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若有情,天涯也咫尺. 若无情,咫尺也天涯. 天涯何处无芳草,不可为了一棵独木,放弃一片森林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吕洞宾情感篇四
《抒写女性的情怀》

抒 写 女 性 的 情 怀

------试论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

朱宪玲

摘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李清照的词,分析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李清照善于运用明白浅俗的语言,抒发清新的思绪;炼句精巧、平淡入调,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借物隐括身世,倾吐女性在动荡时代的悲苦和无奈。 关键词: 李清照;词作;女性;情怀;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

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女性的角度抒写女性感受的女作家已是少而又少,像李清照这样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女作家更是寥若晨星,正如谭正壁的《中国文学进化史》中所说:“中国文学史上很少有女性文学作家。汉之蔡琰,唐之薛涛、鱼玄机已属凤毛麟角,但不能占第一流的地位,只有女词人李清照„„独自博得个大作家的荣名”。由于李清照是“一位罕见的感受敏锐、思想深邃而超前,文笔既委婉又犀利的文学多面手,她的人生体验、思想感受、社会政治见解、外交主张等等,凡是可以公开的,均诉诸于诗文,不便公开的,她就把‘别是一家’的词,作为内心隐秘的栖息之所;把翎毛花卉等作为寓托之物。”[1]所以,她的词是表达她难于表达的情感的工具,真实的思想感情和卓越的艺术表现才能融为一体,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2]等都是古人对李清照词的高度评价,这与李清照词的女性视角和鲜明艺术特色是分不开的。

一、用浅俗之语,抒发女性的情思。

现存的50首李清照的词中多数是抒情诗。分别抒发了她少女的纯情;少妇的痴情、离情;丧夫、亡国的愁情。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味儿极浓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曾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宋史•李格非传》中,有记载:“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其幼时,俊警异甚。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郡守以其贫,欲使兼他官,谢不可。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生动传神的刻画了他的博学多才、廉洁奉公。李清照的博学和叛逆与其父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正如清人陈景云所说:“(李易安)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耶。”她的母亲王氏出身相门,“亦善文”、“工词翰”,其对李清照的影响也是

不言而喻的。宽松开明的家庭环境,使她的性情活泼、率真,加之常常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她虽为“小女子”,做人的底气却十足,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俏皮和“要郎比并看”的自信,到指责词坛大家时的当仁不让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志凌云,都显示了与一般女性的不同。壮阔的齐鲁山川,涵育了词人的胸襟怀抱,她的风景词别具一格,十五、六岁时写出了却颇有几分“丈夫气”记游词《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虽是一首小令,但景象开阔,情辞酣畅。当她的小舟“误入藕花深处”,她不但没有迷途的惊慌,反而兴致勃勃地又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生机盎然的画面,天色昏黑,人已沉醉,小舟误入荷花深处,在万籁俱静又辽阔的水面上,猛然看见一群水鸟,扑棱棱,惊飞四散,惊悸之余又是多么欣喜有趣!此词表现女词人纵情山水的经历,在历代女作家中尚属罕见,读者不仅从词人冲口而出的逸情、野趣中,真切地感受到李清照至真至纯的赤子之情,将其自在浪漫的闺中生活,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表露无遗,也能体会到女词人活泼、率真的“丈夫气”。李格非当时就为女儿的才华喜不自胜,便故掩女儿之名,将词给友人和同僚看,无不为之称赞,有的认为是苏轼所作;有的认为当出自吕洞宾之手,没有一个人想到是出自一位16岁少女之手。沈曾植《菌阁琐谈》中评价李清照“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 [3]。此词语言明白如话,不事雕琢,得自然之趣,令人百读不厌。

还有一首她早期的秋景词《双调忆王孙》也可称的上语言浅显、思想清新的典范。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频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早归。

此词上片写出了秋游的喜悦,下片写临走时的恋恋不舍。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女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自古悲秋之作甚多,而李清照的这首词选择了秋莲,词中充盈着欢乐的情绪,“水光山色”、“频花汀草”以及“眠沙鸥鹭”,无不使人感到可亲、可爱、可喜,莲子成熟,露洗花草,秋色诱人,连沙滩上的鸥鹭都像在赌气,

扭过头去,不愿和词人道别,因为它是恨她离开得太早,不尽兴。词人用她特有的女性的细腻,利用了拟人的手法,轻巧自然,天衣无缝。通过对秋景的描述,抒发词人的欢快情绪,这在北宋词坛上,是罕见的。从风格上看这首词基本上保持了婉约派的本色,如词人把自己爱山爱水的感情说成“水光山色与人亲”,把留恋美景的心愿,表达为“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早归”,可谓曲尽人意。又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缠绵蕴籍,却直说“秋已暮”,径夸“无穷好”。此词既不隐晦,又不直露;既有隽永深长之味,又有敞亮欢快之情,比较充分的体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清雅。

词人善于提炼口语,清新雅洁,生活气息很浓,又不粗俗,自成一体,被世人誉为“易安体”。在她的词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点绛唇》)

“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念奴娇》)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家傲》)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窗前谁种芭蕉树?”(《添字采桑子》)

这样的词句,如天然而成,几无斧凿痕迹,令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

李清照词的清新不俗还表现在咏物词的与众不同。《孤雁儿》当属这类作品的典范。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断肠与人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该词的不俗正如此词之小序所云:“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至前言不妄耳。”此词的语言明白如话,但确实不俗:以往咏梅赞美梅的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而此词是一首悼亡词,她是亘古以来第一个把梅引入悼亡词的人;词中的“吹萧

人去玉楼空,断肠与人同倚”,其中的“吹萧人”原指萧史,(这里暗指赵明诚)萧史与其恋人弄玉,后来二人羽化为仙,暗喻她和丈夫都不是凡夫俗子;自古“折梅”为朋友间的馈赠,而李清照是要把梅送给已故的丈夫,因黄泉路相隔,所以“没个人堪寄”。李清照的词给当时的词坛带来了一股清风,“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词中抒写了少女时期的快乐,而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情绪和感受,她的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多数是孤独的,最典型的形象是孤寂的少妇和嫠妇。《一剪梅》中的女主人“独上兰舟”等候“锦书来”,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和幽怨,内心的孤独和哀怨真可谓“无计可消除”;《醉花阴》中用新颖的比喻直抒独居寂寞对词人的折磨,在重阳节日独自“东篱把酒黄昏后”,于是“人比黄花瘦”;《蝶恋花》中的“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把空闺独守的寂寞人的形象通过夜阑剪灯花这一百无聊赖的举动表现了出来。《武陵春》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抒发了步入老年的嫠妇在人去楼空、国土沦丧的境遇下,满含悲戚、思愁之泪,一惹起就抑制不住„„李清照在词中流露出的伤感、悲苦的情绪,正是词人自己孤独情怀的流露。

二、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尽叙女性之美。

张端义《贵耳集》中称赞李清照“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在李清照的词作中, 炼句精巧、平淡入调的例子却不难找到。“宠柳娇花”(《念奴娇》)、“绿肥红瘦”(《如梦令》)等乃炼句精巧的典范;“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念奴娇》)、“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永遇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等,既是“寻常语”,又极具有表现力,它们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创造了既是“铺叙”的,又是“典重”的“别是一家”的词境。

李清照总是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以精炼朴素的语言,简洁明快的手法,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唐人司空图说过:“不著一字,尽显风流。”(《诗品》)即字面不涉及本题,其意却跃然之上,此乃含蓄。清代的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对作品的含蓄做了更明确的阐述:“只见眼前景,口头语”,却有“弦外音,味中味。”在这一点上,李清照的词独得其妙。《声声慢》即是这方面的一首绝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97个字中,作者运用了惊人的描写手腕,展示了自己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词除开头14个叠字和下片中的两个呼告句外,全是写景;可人们并不说它是景物词,而认为它是一首极好的抒情词。它抒写了词人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及其内心深处的一种绝望的哀愁,“词人最大的心病,往往就是词中最隐秘、包裹最紧的词核”。[4]它通过残秋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愁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词中作者充分利用了双声、迭字等语言特点,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调、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达到真切反映特定思想感情的要求。一开头连下14个迭字,如珠走玉盘。“寻寻觅觅,冷冷清请”八个迭字,抒写出作者如有所思、若有所待而有所失的心情;“戚戚惨惨戚戚”,是六个双声字,又属齿音,读起来给人以凄冷的感觉;后面的“点点滴滴”四个双声字,写尽词人在黄昏梧桐雨声中如怨如慕、如诉如泣的天涯沦落之悲。全篇多用齿音、舌音字,加深了读者对她那种忧郁不平的愁绪。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害羞、含情脉脉的东方女性的美;她的《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用女性的话语和体验写出了姑娘娇丽、妩媚,矜持中又有万钟风情的美;《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抒写了思妇清雅、风流、凄婉的美……词本有“男子而作闺音”的传统,素以柔婉蕴籍见长,李清照用与女子天性契合的词这一文学形式,得心应手的抒写女性之美,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东方女性的美,完全不同于男性文人那种刻意体验后写出的具有观赏玩味之嫌的词作。李清照的词中有的是对女性的身体、容貌、心灵之美的真诚而严肃的赞美,对女性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品格的尊重和认可。这是李清照精神追求的表达,也是对男性话语的超越。

三、用含蓄委婉的话语,倾吐女性的心曲。

李清照现存的词有63首,除去存疑词12首,残缺词1首,还剩50首,表现欢快意趣的词仅几首,多数都是抒写忧思愁苦之感。

李清照18岁前生活如诗如画,她的词多充满豪气与欢乐,16岁时写出了名震朝野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嫁前夕写下《点绛唇》(蹴罢秋千),18岁时嫁给了21岁的太学士赵明城,初婚时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在这期间,李清照的词多以丽花、皎

吕洞宾情感篇五
《教案示例》

古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病、何仙姑、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曹国舅)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牧童》

二、学习《舟过安仁》

1.解题:安仁

2.自学诗歌:

(1)自由读通诗歌。

(2)思考:两名儿童在船上干什么有趣的事?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篙”“棹”的朗读)

(2)理解字词。

(3)品读诗句,入情入理。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张”“使风”等动作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4)交流: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5)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三、拓展延伸

桑茶坑道中(宋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自由读读古诗,说说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2.诵读积累。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首小短文。

3.结合想象:两名儿童在船上说些什么?他们会有什么感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顾

指名背诵前两首诗,说说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吕洞宾情感篇六
《相爱与相处 冲突应对与失恋单恋调适》

吕洞宾情感篇七
《爱情传奇》

爱情是什么?有人用科学理性的观点给予解释,认为爱情是男女之间荷尔蒙发生的化学反应,最长时间只能持续18个月。显然具有浪漫情怀的中国人不喜欢这个解释。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我们看来,爱情是一种可通达三界六道,让人、鬼、妖、仙都无可奈何的神奇之物。与其他文化相比,东方的爱情传说在人文关怀的同时,更充满了一种神奇和魔幻的色彩。梁祝化蝶、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以及白蛇与许仙的故事被称为中国四大爱情传奇。这些爱情传奇惊天地、泣鬼神,让生活中被柴米油盐所浸泡的男欢女爱自惭形秽。人们喜欢这些爱情传奇,在它们身上寄予着最美好的愿望。“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时代的传诵吟咏之后,电影借助现代科技让传奇从“口口相传”到“眼见为实”,并为古老的传奇赋予了现代的、现实的意义。第10放映室《爱情传奇》让我们在电影中感受东方爱情神奇浪漫的魔力。

主持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诗人元好问有感于 一对大雁的爱情遭遇而为人世爱情发出的千古感叹,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爱情,没有人的地方估计还会有爱情,因为天地有尽头,而人的爱情是没有尽头的,按另一位白居易的说法就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情感其实我们在上回的穿越时空当中已经有所领略,那么爱情的魅力何以能超越生死超越时空。

第七回

百世美谈 只叹有情人难成眷属

千古绝唱 化蝶问世间情为何物

说到爱情传奇,中国人最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了。梁祝的爱情故事最早起源于东晋时期,经过世代留传,已经演变成中国最感人的爱情故事。经由小说、鼓词、各个版本的戏剧,梁祝的故事情节随着时代的进程和艺人票房价值的驱使由简单而趋于复杂。电影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故事。早在1963年李翰祥就导演了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十年后,导演徐克的《梁祝》对这个故事进行了重新演绎。2003年,内地导演蔡明钦通过动画赋予了这个古老传奇新的表现形式。这些演绎再次说明了这一爱情传奇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总的来说,1963年李翰祥的版本和2003年的动画版本在故事的叙述上都遵循传统,是一种经典演绎,而徐克导演的版本则被加入了很多时代和新潮的注解。 翻阅典籍,在对梁祝这个故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祝英台是一个志向远大、学识丰富、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身处门第等级观念严重的东晋时期,却有着男女平等的思想。一向想要外出求学,最终获得父母同意,男扮女装得以远游。在李翰祥版本的故事中,祝英台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权思想。然而在1994年的《梁祝》版本中,祝英台身上这种思想 已经被消解得所剩无几。她只是一个无拘无束,顺应天性、渴望自由,在威严的父母面前靠仆人和小聪明蒙混过关的年轻女孩。徐克用现代的思维和手法为古老的故事赋予了现代趣味。祝英台在家中被抽查琴棋书画的场面充分表现了徐克的喜剧天分。最终因为祝英台的顽劣,母亲决定让祝英台男扮女装去读书。按照传统的演绎,梁山伯与祝英台草桥相遇并结为兄弟。不过徐克摒弃了草桥相遇的情节。在一路朗朗的笑声中,祝英台就这样走来,充满了奔放的

青春,与梁山伯宿命般地遥望了一眼。

梁山伯与祝英台或许确有其人,不过最初的记载相当简单,艺术的加工是这个故事能够悠久流传的重要原因。女扮男装的桥段充满了戏剧冲突,尤其要与一堆男同学朝夕相处。祝英台是女人的事实,对她而言是一个大秘密,而对观众而言,则是一个极大的噱头和悬念。祝英台面对梁山伯,虽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却按耐不住心中的好感,而梁山伯只把祝英台当成好兄弟一般爱护。学院生活是一段甜蜜而暧昧的时光,喜剧是主色调。梁山伯与祝英台同榻而眠的情节,虽然较传统叙述中显得现代前卫了很多,不过却因为两人童趣般的演绎,传递的依然是纯洁美好的情愫。

 回复

 1楼 2009-03-25 14:23

 我也说一句虾米

 霞光林影

让我们再回到传统的故事中,祝英台接到父命,要回家成亲。梁山伯十八里相送是梁祝中的经典场面。在依依送别中,祝英台借景喻情,不断地暗示梁山伯自己是女儿身,愿与他共结连理,相伴一生。但性情木讷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有明白。这种安排既为之后的情节做了铺垫,也反映了传统文化含蓄的审美情趣。在徐克的版本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这么含糊朦胧,两人的拥抱表现的是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对人性的解放。这是时代对这个古老故事所做出的最合理恰当的改编,也反映了徐克“新瓶装旧酒”的意图。

我们都知道梁祝二人你有情我有意,却因为马文才却最终未能结合。不过有趣的是,故事中最大的恶人马文才却没有出现过。这使得这个故事的对立面严重缺乏力量。实际上,在这个故事中,梁祝二人真正的凶手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腐朽、虚伪的思想,但具体表征则是祝英台的父母。为了荣华富贵,他们将女儿作为工具和筹码,丝毫不顾及女儿的幸福,甚至生命,徐克用喜欢擦粉化妆的细节表达了对那个丑陋阶层最大的讽刺和揭露。

一个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必然要符合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必然要接受不断的修修剪剪,在这个过程中,故事的细节甚至人物的性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宋代

《义忠王

庙记》中,当梁山伯听说祝英台另嫁他人的时候,他感叹说: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这里的“区区”,就是梁山伯认为他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渺小,为了“封侯”、“庙食”,可以忽视爱情。然而同唐人小说《会真记》中“始乱而终弃之”的张生逐渐演变成目前《西厢记》中的张生一样,梁山伯也由《义忠王庙记》中的一心想念"生当封侯,死当庙食"的义忠王丰富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单纯、朴实、痴情得甚至有些木讷的青年形象。最后梁山伯为了爱情,心力交瘁,吐血而亡,在他身上,中国传统爱情的忠贞不渝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反映了人民的爱情理想和价值判断。至此,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经受住时代的考验,蜕变成新时代的爱情传奇。

传奇之所以能流传,并非在于其故事的离奇古怪,而在于能够反映最普通人民最美好的情怀和愿望。正如二人死后化蝶一般,蝴蝶翩翩,比翼双飞、所到之处,花开满地,这种美景不是我们对爱情最美的想象和祝福吗?

主持人: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化蝶,与其说这是想象的力量,不如说这是爱情本身的力量,梁祝的故事不最大让多少代中国人为之唏嘘感动,可是时下有一首流行歌曲却唱到:如果我是梁山伯,一定放过祝英台。可见如今爱情观也到了实用主义的时代了。

第八回

西湖偶遇 一伞借来千年姻缘梦

断桥相会 两情相望百丈金山水

在东方文化中,万物皆有灵,只要经过潜心修炼假以时日,都可以修炼成人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妖的概念。妖即是非人的生物经过修炼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动物,比如蛇妖、狐妖,也可能是植物,比如花妖、树妖等。但是即使他们能出神入化得以任意的面目示人,但妖终归是妖。他们和人最本质的区别,不在于思想,而在于情感。尤其是爱情。对于妖的情感,在中国传奇故事《白蛇传》中有过深刻而精彩的阐述。其基本情节已经家喻户晓。白蛇为报许仙的救命之恩,携一同修炼的青蛇来到凡间。她化作女人白素贞嫁给许仙,青蛇则化为丫鬟,取名小青。白素贞一心报恩行善,但却遭遇爱管闲事的和尚法海,最终被押在雷峰塔下,成就了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悲剧。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青蛇》,虽然基本的人物和故事来自于白蛇传的传说,但从青蛇的角度切入,味道却全然不同。

 回复 收起回复

 2楼 2009-03-25 14:23

 我也说一句虾米

 霞光林影

徐克的《青蛇》是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其最大的特点是从人性的角度来阐释妖,用天生的、赤裸的情欲来解释一个被时间和美德层层包裹的爱情传奇。在传统的叙述中,白蛇是为了报恩才来到凡间,她的动机因为恩情而符合道德,变得无比纯正。但在李碧华的小说中,潜心修炼的白蛇和青蛇是由于吃了吕洞宾恶作剧的“七情六欲丸”开了窍动了情,想要体验一番世间男欢女爱的快乐才要找到了许仙。单从这个动机来看,已经将这个爱情传奇从神龛拉下世俗。但是不管是出于什么动机,白素贞对许仙的情却是真的。她使出浑身解数想要许仙也爱上自己。美色的诱惑、殷勤的照顾、善意的谎言,这都是一个女人发自天性的想要赢得男人的努力,与她是妖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传统的白蛇传故事中,白素贞虽然是妖,但对世人并无恶意,相反乐善好施,善良正义胜过人类,再加上贤良淑德,符合传统文化对女人的一切要求。她以坚强的耐力经受着层层的考验,一次次把许仙从流言蜚语、从和尚天师甚至从鬼门关抢了回来,殚精竭虑只为和许仙长相厮守。 但是传统的白蛇和许仙的爱情受到了来自青蛇的挑逗和考验,青蛇由原来不谙人情世故纯粹的陪衬变成了主角,由于道行尚浅,在她身上表现出了不加掩饰的本性,她争强好胜,活泼调皮,善妒反叛而又重情重义,白蛇与青蛇之间除了姐妹又多了一层既爱又恨的微妙关系。许仙就像拔河绳中的钥匙成为白娘子姐妹相互较劲的砝码,徐克希望用这些新鲜的元素表达现代女性对友情和爱情的看法。

而许仙,这个在传统故事中有些懦弱没有主见的男人,在这个故事中表演了人类情感的复杂和虚伪、自私和犹疑不定。在妖看来,这是人类最恐怖也是最厉害的地方。电影《青蛇》通过对许仙这一人物的解构,创意地通过妖的视角来反思人性,用人性的阴暗多变反衬白素贞和小青感情的单纯真挚、顺应天性。对白蛇传这一爱情传奇做这样的叙述置换,并非想颠覆经典,而是呼唤真情、解放天性,抛开那些虚伪的道德禁锢。对于妖来说,最悲哀的莫过于天地都认为妖是不会产生真感情的,她们与人在一起一定是有所图的。所有的妖都是邪恶的,必须被毫不留情的斩除。以法海为代表的世俗偏见就是这样固执的认为。为了救出被法海掳走的许仙,白素贞和小青水淹金山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白素贞虽然是妖,但是她比人更忠于爱情、更全力以赴、无所保留。只是为了爱一个人,她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最后被压在雷锋塔下遭受无穷的痛苦。她从来不怀疑这一段耗尽千年道行的感情到底值不值得,最后连法海也为之感动,这个故事还将被长久地流传下去,因为对真情的推崇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追求。

主持人:从雨天借伞到断桥相会,从水淹金山到永镇雷峰塔,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在传说中一步步走向永诀,

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让我们感叹“世间好物不长久,彩云易散玻

璃脆”但真正的爱情是不朽的,就如这白娘子的传说永远不会老去一样。难怪一生横眉冷对的鲁迅先生会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对法海的雷峰塔

大喝一声倒得好,这种对纯美爱情的歌颂同样表现在素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蒲松龄笔下.

第九回

画皮有心 无奈人世纷扰终扮鬼

倩女离魂 可叹鬼界爱情亦如人

2008年的魔幻电影《画皮》同样借助一个古老的故事演绎了新式的爱情传奇,异域大漠里,骁勇善战的将军王生,救得了一个美貌的女子小唯。大漠孤烟、英雄救美,这样的开头,绝对算得上一段传奇故事合格的缘起。小唯实际上是狐妖,她爱上了王生,依照她妖的天性,就要把他抢过来。但王生已经有了深爱的妻子。小唯明白,只能智取不能蛮来。从故事的模式来看,同样属于一个妖动了真情,爱上了一个人的故事。在有些方面小唯和白蛇很像,但两个故事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首先白蛇不做恶,她是善的,不管是对许仙还是世人;而小唯因为披了人的皮囊,需要不断地取食人心才能保持年轻貌美,她是恶的。其次,白蛇和许仙男未婚,女未嫁,你情我愿,但王生已经结婚,小唯无疑属于横刀夺爱。这样看来,小唯的爱情既不善良,也不符合伦理道德,也就不可能成为美丽的爱情传奇。

 回复 收起回复

 3楼 2009-03-25 14:23

 我也说一句虾米

 霞光林影

那么这个故事真正的传奇在哪儿呢?与小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生的妻子佩柔,她贤良淑德,对王生关怀备至。本来,她的爱情非常坚固,但不幸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千年狐妖的对手。女人的直觉以及和小唯的接触让她怀疑,小唯就是妖怪。但王生根本不相信她,于是她找来道士和降魔者帮助自己一起驱妖。虽然有降魔者的帮助,但是因为小唯有蜥蜴精,暗中相助,送来人心,因此这次除妖行动不但没有把狐妖抓住,反而让王生和佩蓉之间嫌隙渐

生,无形中反倒帮助了小唯。在王生看来,佩柔的怀疑,与其说是指向小唯,不如说是指向

吕洞宾情感篇八
《21、古诗两首》

吕洞宾情感篇九
《故事三首》

吕洞宾情感篇十
《社会心理学 第四讲 人际关系与沟通-爱情-new》

上节回顾-1

•说服的小策略

–登门槛技术和低球技术

•原理:承诺/一致性

–留面子效应和折扣技术

•原理:互惠

–难以获得和最后期限技术

•原理:稀缺

爱的进行式„„

上节回顾-2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熟悉效应–邻近效应–个人特征

•能力、犯错误效应•外貌吸引力

–相似规则–互补规则–相互规则

1

2

3

4

恋爱的维持

5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