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写江南冬天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7    阅读:

写江南冬天篇一
《江南的冬天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 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对于文章中江南美景的感悟与体验。对自然美景的审美鉴赏与思考领悟能力的培养。

2.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课时]

1到2课时

[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出示幻灯片),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又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江南的冬景》(亮出ppt课题)。

介绍作者: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1.先请同学们阅读第一第二段,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这两段得主要内容,并说明这两段内容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第二段:江南冬天“可营屋外的生涯”,是可爱的冬景。

说“异境”,美啊,说明北国冬景也有特色。不过江南冬景也有特色。江南冬天里,人能做些什么,有何特点?

并由此鼓励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对比的地方。

和北方的冬景相比;和北方的夏夜相比;和闽粤的冬景相比;和德国的寒郊散步相比

比较的目的十分明确,突出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特征,表达喜爱之情。

2.让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段,找出第三段中对江南冬景的概括。

第三段为文章的纲。写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3.让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至第九自然段,找出正面描写江南的冬天的段落。让后请同学起来回答。

4.引导同学们找出第五到九段是描写江南冬天的段落。继而提出问题,第四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第4段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

5.既然第五到九段是描写江南冬天的段落,而且景色环境以及已经都那么优美,那么,让同学们再次阅读这几段,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继而引导学生对于几幅冬景图的概括。

下文作者是如何写江南冬景的“明朗”的?第5、6、7、8、9段的各有哪些句子你在课本上画出来了?

第五段:江南的植被,仍然富有生机。

第六段:寒郊散步,是特异的恩惠。

第七段: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名胜,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第八段:江南雪景非常“美丽”。

第九段:旱冬给瓷意享受江南的人更多快活。

引导:如果我们给这四段,各概括为一个画面,可怎样概括呢,某某图,某某图?

明确:“冬郊植被图”、“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散步图”

6.读第10段,思考最后一节照应了哪里?

明确:开头的“引子”,即第二段,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

又照应第三段“明朗的情调”。

7.已经让同学们对本文的段落大意以及文章脉络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我们

再回到第五至九段,再仔细品味这些段落中用生动优美的景色所描绘出来的美丽的冬景。

你觉得这些段落中哪些写的景物美,而语言也生动优美?

引导:着重朗读第5、7段,体会语言之优美。

第5段着重色彩,突出江南冬天的生机。

五彩的文字:

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写江南,不能不写到江南的河港湖泊。

水墨、素描、写意第7段着重场景,用画画的笔调来写作,写出了冬景的层次:小村、白雨、乌篷船、酒客、黄晕的灯光。

补充:微雨寒村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追问:作者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甚至我们也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

明确: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悦之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就叫做情景交融,当然也有些句子是直接抒情的,大家朗读时要体会,作者写完景,往往情不自禁地直抒感情了。

6、朗读第8段,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分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总结: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五、总结迁移

1、读完本文,你觉得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 讨论

明确:要善于观察或体察大自然,要感悟自然的美。注意景物的细节(以第5段为例),细腻便生动。写作时要有纲,还要有条理。语言要形象生动一些,优美一些,能让人身临其境,能感染人,所以要学习锤炼语言。可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对比着写,如引用来写,来加深文章的内涵。还要注意情感的充沛,笔端带有情感,或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

2.、篇散文写景时做到了语言风格与景物特征的和谐,试作简要分析。 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行文风格,体会到,江南冬景的悠闲和暖、作者心境的闲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

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写江南冬天篇二
《江南的冬景》

写江南冬天篇三
《美文赏析:《江南的冬景》》

写江南冬天篇四
《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

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2、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位由此而体现的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3、学习对比的表达技巧,体味文章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

2、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明确: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三、整体感知 (课前预习作业解决)

1、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关键句,特别是一些概括江南冬景的特点的句子。

2、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

四、研习文本

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明确:第二段: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

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3、文章一二段写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第一段: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说“异境”,美啊,说明北国冬景也有特色。不过江南冬景也有特色。江南冬天里,人能做些什么,有何特点?)

第二段:江南冬天“可营屋外的生涯”,是可爱的冬景。

提示:我们可以把一二段理解为是文章的引子,对比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中最有劲的蛰居异境”,写江南冬天可以“屋外生涯(活动)”的可爱。

第三段为文章的纲。写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4、下文作者是如何写江南冬景的“明朗”的?第5、6、7、8、9段的各有哪些句子你在课本上画出来了?

明确:第五段:江南大地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第六段:寒郊散步,是特异的恩惠。

第七段: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名胜,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第八段:江南雪景非常“美丽”。

第九段:旱冬给瓷意享受江南的人更多快活。

引导:如果我们给这四段,各概括为一个画面,可怎样概括呢,某某图,某某图?

明确:“大地微微暖气吹图”、“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逍遥图”(或“旱冬闲步图”)

5、你觉得这些段落中哪些写的景物美,而语言也生动优美?

引导:着重朗读第5、7段,体会语言之优美。

第5段着重色彩,突出江南冬天的生机。

第7段着重场景,用画画的笔调来写作,写出了冬景的层次:小村、白雨、乌篷船、酒客、黄晕的灯光。

补充:微雨寒村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追问:作者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甚至我们也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

明确: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悦之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就叫做情景交融,当然也有些句子是直接抒情的,大家朗读时要体会,作者写完景,往往情不自禁地直抒感情了。

6、朗读第8段,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分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具体鉴赏见附)

总结: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7、齐读第10段,思考最后一节照应了哪里?

明确:开头的“引子”,即第二段,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

又照应第三段“明朗的情调”。

五、总结迁移

1、读完本文,你觉得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 讨论

明确:要善于观察或体察大自然,要感悟自然的美。注意景物的细节(以第5段为例),细腻便生动。写作时要有纲,还要有条理。语言要形象生动一些,优美一些,能让人身临其境,能感染人,所以要学习锤炼语言。可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对比着写,如引用来写,来加深文章的内涵。还要注意情感的充沛,笔端带有情感,或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

2、迁移。讨论我们此地属什么地区,冬天有什么特点。(选用)

一个地方总有特点,在于我们的发现。老师感觉江北的冬天,过年特有气氛,如门联啊,鞭炮啊,蒸馒头啊,做豆腐啊,洗涮啊,比江南有特色。老师在江南,觉得过年的气氛没有江北浓。我们可以想想江北的冬景怎样,过年的情景怎样,写一篇文章作周练。

六、课外作业:完成相关作业;背诵8节的诗句。

七、诗歌鉴赏附录

1、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短短四句二十字的小诗是诗人在瑞雪欲来的黄昏向身为白丁的老友刘十九(即刘轲)发出的共度雪夜良宵的邀请。主人自家新酿制的美酒上还漂浮着尚未及滤尽的些许绿色的小蚂蚁般的酒糟,一只烧得通红的红泥小土炉已经将小屋烘得暖意融融,面对窗外暮色中浓浓的雪意,轻轻地问老友一声:“来喝一杯怎麽样?”这样温馨舒适的环境和诚挚亲切的问候大概比美酒更让老朋友陶醉欣喜,“酒不醉人人自醉”也许说的就是这种充满人情味的使人如沐春风的宜人氛围罢?

这样自然流露出的真挚情谊也只会在互不计较俗套礼节、完全不理睬世态炎凉的知心好友之间存在。在这里,身为老百姓的刘十九没有为了巴结权贵而趋炎附势地向腰金袍紫的白居易折腰求见;身为高官的白居易也没有嫌弃穷朋友而对一介寒儒刘十九不理不睬。这里只有互相尊敬、互无所求的纯真的友情和温馨宜人、轻松自在的氛围。人若交友如此,真不枉过此生了!

据《世说新语》载,晋人王子遒雪夜兴起,想访老友戴安道,连夜乘小船到老友门前兴尽,不入老友门而返,王戴二人互不怪罪;据今人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载,他的老友来访,一言不发,只是喝茶抽烟,茶尽三碗,烟罄半听,起身就走,彼此亦互不怪罪。想来他们也是像白居易和刘十九那样的互不计较俗套礼节、完全不理睬世态炎凉的知心好友吧?他们之间的交往真是人生难得的赏心乐事,能有这样的莫逆之交的朋友真让人羡慕啊!

千载之后,白居易的这首朴实无华、不事雕凿但情真意切、温馨感人的小诗仍然温暖着人们的心。但愿我们也能够向知心老友轻轻地问一声:“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

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3、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八、教后记

1.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中体现明朗情调的画面。

冬季春意图;寒郊散步图;冬雨农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请找出并说说好处。

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

A.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B.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

C.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

D.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3.评论家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哪些文字能体现这个特点?谈谈你感受。 引用的诗词: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马上会来。

暮雨潇潇江上村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五彩的文字:

灰云 霜白 红叶 雪白的桕子 赭色的草 根边带绿意

青天碧落 白雨 淡墨背景 乌蓬小船 红黄的垂暮天

4.作者对江南雪有没有作实景描绘,为什么?

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

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

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5.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形”是什么?神是什么?

“形”是五幅江南的冬景图,“神”是抒发了赞美、眷恋江南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清新明朗的心境。

6.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为什么?

明确: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的散步。

7.理解文章中体现的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什么?

明确:总结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郁达夫是现代著名作家。早期浪漫派小说最主要的代表。主张接受新旧浪漫主义,宣称“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是千真万确的。郁达夫坦白率真,而又敏感内省愤世,故而他小说中的人物也都带有这种色彩。

郁达夫与郭沫若的散文有近似之处,相当篇幅是本人经历的袒露,只是郁达夫更为坦诚,更为直率,对此,郁达夫也袒然自承:“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散文当然更是如此。确是景、情、意,都发挥到了极致,蕴蓄着“细、清、真”的诗意和一种明清两朝的名士氛围。

一.专题讲解:

本专题是“人与自然”这一向度,共分为有层次的三个板块:谛听天籁(自然纯美展示),感悟自然(人生感慨抒发),湖山沉思(生态忧患思考)。

二、导入课文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真是说不尽的江南。但我们发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的多数都是江南春景的动人的诗篇。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随着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提早迈入江南的冬天。

三、作者简介:

四、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

2.注意字音

3.既然是江南的冬景,那么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指江浙地区, 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4.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手法?

明确: 特征:温润 晴暖 优美 明朗 对比

五、文本研读

1.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

A.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B.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

C.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

D.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总结:虽然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作者又是通过哪些景点来具体描写这些特征的呢?请把这些景色找出来。

明确:写了江南的植被,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过渡: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确,充满诗情画意,这就是郁达夫写景散文的特点。文章中郁达夫郁达夫借助他丰富的想象,在不经意的点染间,一幅幅悠闲情调的江南风情画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可以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明确: 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2.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教师就引导学生对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⑴午后冬郊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这样的冬景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起雪莱的诗句。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下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⑵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唐诗纪事》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 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⑶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巧借诗句意境,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⑷旱冬闲步图

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

写江南冬天篇五
《江南的冬景》

写江南冬天篇六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

写江南冬天篇七
《江南的冬景 语文》

写江南冬天篇八
《江南的冬景》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写江南冬天篇九
《江南的冬景参考答案》

《江南的冬景》一课一练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答案略

2、B,曝应为(pù); 3、C; 4、D,省略号后面不应该再用“等”这样的词语;

5、C,逻辑不当,应在“在于”后加“能否”。

6、重实际行动,不夸夸其谈。(或: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过其实)

7.我国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水电建设进入黄金期”也对)

二、阅读理解:

8、富有生机、温暖。

9、作者化用唐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是说江南的冬天温暖,草木没有完全枯败。

10、因为江南的冬天气温较高,草木也多,跟春天没有太大的差异。

【文本研习】二

11.悠闲

12.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13.“红黄??为暖色.是视觉印象,以“味??移用来画出,更有感官相通的诗情画意。这种手法叫“通感”。

14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化实为虚方法来表现,意象丰富,生动描摹了寒村微雨图和江南雪景的优美,情景交融,表现了生活的悠闲。

写江南冬天篇十
《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节选)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

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

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

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

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

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

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

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

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

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

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

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

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

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

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

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

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

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

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

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

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

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

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第1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一种 心

情写出了江南的迷人冬景。

2.“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

如何理解?

3.“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

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一句中,以“味”来作“红黄”

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说说你的看法。

4.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作者写法上的特点。

1.悠闲

2.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3.“红黄’’为暖色.是视觉印象,以“味’’移用来画出,更有感官相通的诗情画意。这种手法叫“通感”。 4•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象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意象丰富,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体性情的印记。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标语口号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