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8    阅读: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篇一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

目录 阅读方式 跳转 字号 帮助

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普遍原则非从书中得到不可,不过还得拿到实际生活中检验。人们对于某个话题的说法,都是从许多人那儿收集来的。于是人只抓到真相的局部,而彼此之间差距之大,会使他永远不能获得全面的观点。

生活中的常识,不可能全部依靠课本而获得,因为教科书的内容是属于最精华和基础的知识,学校的教材也无法编写这么庞大的内容进去,我们更无法只依靠学校的老师或父母,来一一学习这么庞大的信息内容。

这也是我希望大家多读课外书的原因,那些平时不看报、不看书的孩子,一般的常识自然会不够。就如前面所说,现在各级考试的内容都越来越活泼,因为我们不希望孩子们死背知识、死用考试内容,所以在出题上,会广泛地从生活中下手,所以孩子若不晓得一些很简单的常识,自然无法做题目,给出正确答案。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普通常识不足的例子这里不妨说一说普通常识不足的例子,这样大家很容易就可以明白,当我们的常识不足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和误会,或者会闹出什么样的笑话。

大人物当然应该靠大量阅读来汲取知识,一般人也是如此。我们进入社会,必须应付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应付这么多不同的问题,绝不是只靠专业的知识,而需要倚靠大量的常识。很多弱势群体,常常就因为普通常识不够而吃了大亏,最常见而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弱势者往往不懂法律,因而被懂法律的人所欺侮,所以千万不可小看普通常识的重要性。

目录 阅读方式 跳转 字号 帮助 书签

语文能力,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表述的能力,另一个是写作文章的能力。前面都已经大致提到,这两方面能力的不足,与网络的兴起有很大的关联。网络文章,通常并没有经过筛选就贴在网络上,它有可能完全不合逻辑,或有很明显的前后矛盾;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信息、小道流言,或是误导人的思想,甚至是引人犯罪的说法。但这样的文章却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和热捧,大量阅读这类不妥适文章,就产生了严重的问题。

网络文章的影响网络文章虽然让思想更自由、更为开放和流通,但因为少了筛选的过程,所以呈现在孩子面前的那些随手可读的网络文章,就和过去学校课本里精选的文章有很大的不同。过去要刊登一篇文章,或是印刷一本书籍,在技术上都没有像现在这么方便和容易,也因为资源和篇幅有限,所以最后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必然是万中选一的精选文章。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你给他好的模仿模板,就是给他一个正确的示范,他自然能明白原来什么是条理清晰和言之有物。

但现在的网络文章,水准和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文章都是没有经过仔细思考就贴上去的内容,这就好像零食一样,小孩子喜爱吃零食是一种很自然的行为,如果父母没有留意,让他吃进太多零食,也不吃正餐,一定会有发育不良、营养不均衡的情况发生。

在网络文章充斥、大量良莠混杂的文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以其为主流阅读对象,使得大家没有筛选,也不懂得判断文章的好坏。学习语文的对象不对,也让我们的语文素质整体下降、沉沦而不自知。

下面要来谈谈,如何提升我们的“语文能力”。我所提倡的大量阅读,可以训练以下四种语文能力:(1)很快看懂文章,并且抓到文章的重点。(2)正确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3)写文章合乎逻辑,不自相矛盾。(4)文章内容不落俗套,有独到的见解。接下来,就分别叙述这四种语文能力的重要性。

不拘泥地解读文章:“作者已死”的概念关于阅读,我还要再稍微谈谈解读文章这件事,我这里谈到的文章,都是文学性的文章,不包含学术性的文章。一般来说,一本小说或一篇文学性文章的作者,他的原始本意或初衷,我们是不会知道的,只有作者本人才真正晓得。我们通常可以从内容去推敲,认为作者如何如何想,但这也只是我们的猜测,所以有时候这个人有这样一种解读,那个人有那样一

种解读,多少都会有些出入和不同。有时候,作者在写完文章之后,他自己可能也忘掉了他写作的原始想法,或者过了段时间,他自己回头去看,恐怕也觉得有另一番不同的解读和说法。举例来说,我们都念过“断肠人在天涯”,但我的一位老师说,应该是“断肠,人在天涯”,究竟谁对,只有作者知道,我们恐怕永远不会知道了。

当然也有人在解释文章时,解释得并不好,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所以体会和感受也不同;有人说得好,有人说得不好,都没有一定,这没有标准答案。在我的看法里,我认为确实应该交给读者自己去解释,而且在教小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解释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不需要硬性规定说,某个句子就一定是什么意思,某个故事就一定是在讲些什么,这反而限制住了他们,让他们本来拥有的想象力都给压了下去。大人都不一定有同样的解释,又何必要跟小孩说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说法呢?

当然,有一些基本的词汇或成语是有确定意义的,譬如我们的官员错用了“罄竹难书”这个成语的意思,明明错了还硬加解释,不但贻笑大方,还成了很不好的示范。

文章的含意,最好还是交由读者自己去研究、去感觉。这就是文学的特性和好处,不需要像数学、物理那样一板一眼的,绝对不能乱用乱解,因为科学原理有其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可是文学不同,这就是它值得玩味之处,可以让大家自由发挥,随个人去解释到底文章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个人认为,文章的精彩与否,有时候应该以整体的情况来论断,要看整篇文章或整本书,而不是只单看一两个精彩的句子。当然,这不是指文学无法作为研究对象,不能去研究作者写的字句和内容,研究文学和阅读文学是两回事。然而我们的文学课,常常过于咬文嚼字地专注在每一个字句上,都偏向于研究文学,已经和阅读无关了,这会让孩子失去对文学的兴趣。

生活中最重要、最有用的事情,就是得凭借读写能力才能完成 选票、信件、遗嘱、法条以及种种使生活上轨道的事情。

当我们常以为,在功能性的阅读之外,去读那些跟生活无关的文学和小说,也就是文化性读物的阅读,对生活并没有帮助,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小说里有很多思想对话的乐趣,但又不是直接的道德说教,而是用生动有趣的情节,来铺陈一个深刻的思考空间。

有时候,小说里细腻的情感描写,可以培养我们对他人的同理心,因为透过这样的文字描述,我们会发现其他人和我们所想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们也不会有别人的生活经历,因为每个人生活环境不同,体验和体会就会不同,所以对他人的同理心以及感同身受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因此并不能说,读小说对生活并没有帮助。另外像侦探小说,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科幻小说可以让我们有想象力,诗集则可以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当然,文学作品又比较讲究遣词造句,对现在普遍欠缺文字能力的孩子来说,也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学习的机会。

就我个人的看法,以下六种类型的读物,对我们的孩子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必然会有很大的帮助,它们分别是:一是经典名著;二是优质的论述文章;三是法官判决文和侦探小说;四是知识性的文章;五是国际新闻;六是一般性的教科书文章。 经典名著任何书籍或文章,已成为永垂不朽者,一定有其道理,完全没有深度的书是很难成为经典名著的。我在此奉劝读者应该好好地读有分量的书,读了这样的经典名著,绝对会有收获与助益。中国的经典作品,如“四书五经”,当然是属于此类,另外也包括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或《红楼梦》这样的章回小说,优美的文笔与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其中更隐含许多深刻而具启发性的道理。还有像鲁迅曾把《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称作“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这些书籍都是时代现象的反映,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最好借镜。所以光是古典文学作品,可以条列出的书目就非常之多,能流传到现在而不被时代淘汰,必然有某种程度的人心、人性描绘和深度刻画,才能在不同的时代,引发各种人的共鸣。

外国的知名小说,也应该要读一读。除了感受不同文化的描述模式和文学之美外,也是我们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最好的方式。其他国家的人的思考和叙述方式,绝对与中国不同,这牵涉文化背景的差异。例如拉丁美洲的魔幻文学,故事的描述常不合乎现实常理,其代表人物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他的《百年孤独》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俄国文学在19世纪时,是以现实主义的成就为最高,像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地下室手记》,都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日本的经典文学,则有女性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以及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女性作家在经典文学上能占有一席之地,这现象也很值得我们去了解探讨。

当别的国家正在努力地了解中国文化时,我们也同样应该去了解其他国家,应该广泛地去阅读世界性的经典文学著作,如英国、美国、俄罗斯、中南美洲、印度、韩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的经典,都应该要多方地看一看、读一读,才不至于以管窥天,无视世界之大。

优质的论述文章什么样的文章才称得上是一篇好的、不错的论述文章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论述文章”? “论述文”就是非“抒情文”。抒情文是一种写情写景的文章,例如描写我今天一早出门,看到天空的云彩,感受到心情的愉悦或是忧伤,如此这般的描述就是属于抒情文。另外有一种文章则是在讲述一种道理,并不是描述景色或感触的文章,这才是“论述文”。比方说,报纸的社论和读者投书,都是属于论述文章的一种,这类文章通常都是以某种道理或观点为中心,通过论述来说服他人。既然是要说服人,那么这个道理就要讲得明白,要有条理、有证据、有模拟、有数据资料等,才能让人欣然同意。

但我不是说一篇好的论述文章就一定要有真理存在,只是说,这样的文章一定要条理清晰,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绝不能天马行空而毫无依据,更不是老生常谈的世俗寻常之言。而且这些文章常常含有知识性的内容,比方说,也许有一篇社论谈到了国家的预算编列问题,看到这篇社论后,孩子们从此会知道,原来国家是有预算制度的,需要经过这样一种行政程序,来作为各种国家政策、公共福利或建设等的支出预估。

当然,选择这些文章时,还必须避免有过度偏颇政治立场和色彩的文章。最好能兼顾多方的观点,才不至于判断失衡,这也是新闻报道所注重的“平衡报道”。

近日深读了一本极有意义的书;大量阅读的重要性,是台湾著名的教育学者李家同先生(曾为台湾清华大学校长)的大作。

原本以为就是简单阐述读书如何如何耳耳,当初从书架上拿起原本就仅就李家同先生的名气而来,但读后越觉与自己多年来的认知相谋合,而更能将原本模糊的隐约,变得条理与清晰。特别有几点令我豁然开朗,于此引用,希望大家也能享用这本书;

1. 名著能流传到现在而不被时间淘

汰,必然有某种程度的人性,人性描绘和深度刻画,才能在不同的时代,引发各种人的共鸣。 周遭的很多国内同事或朋友,往往要么只看国内著作,要么只认为翻译文学好,或是某些特殊类别的书

(如军事、武侠等),而对她类的书籍抗拒的强烈,与我所认识的台湾友人相差甚大。相信与成长环境与教育开放性有很大的关系。这句话特别有意义,所以隔断时间我就会重读下论语、射鵰英雄传、我不是教你诈、叫卖竹竿的小贩为何不会倒、执行力等等。因为有些书是值得一看再看,再看的。

2. 我曾见到很多乡下的孩子,几乎没

有看过几本课外书,因此无论我谈什么话题和内容,他们都接不上口。我实在无法想象他们将来能有很高的竞争力。我们若要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全球性的舞台,孩子势必要增长人文素养和国际观。 往来中国近二十年,对此点深有同感,台湾的城乡差距远远小于大陆,这种感受特别大,虽然田里的孩子很执着、很用功、很吃苦,但由于生活与成长环境,在见识、眼界、思想等,甚至是生活常识上都和城里的孩子有着很大的不同。如

同温世仁先生生前将所有的财产用于资助”黄羊川计划”,仅仅就是

把国际观透过网络世界带给甘肃黄羊川乡的下一代,让孩子们开拓自己的眼界,也就改变了自己的宿命。回想于此,我又能做甚么??捐一己的能力盖学校,还是带去眼界??决定开始从自己做起,加强鹊翔的读书风气,明年每个月固定1000元购买图书给大西部的一个小学,一年就有12各学校的小朋友有机会阅读更大的世界。 3. 六种类型的书;一)经典名著、二)

优质的论述文章、三)法官判决文和侦探小说、四)知识性的文章、五)国际新闻、六)一般性的教科书文章。

每一类的书都有背后的理由与见解,想想常常自负涉猎甚多,但这样的分类下,就很自残行秽了。这六类中的第六项一般性的教科书文章,坦白说从学校时代就有点阅读障碍,从作者的分析中,才了解就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现在的我,阅读公文通知等时往往疏忽数据,造成很多不可挽回的失误。想想以往这些年确实有点灯下黑了,这是未来一年的自我功课,强化这类书籍的涉猎。

为自己订下个目标;根据作者在这本书中所推荐的40本书,从新读起,希望2011年能全部看完。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篇二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

我们的教育为何让孩子不愿主动读书? 我们应该给孩子推荐什么样的书? 精读与泛读哪个方法更值得提倡?

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 为什么要进行大量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所提倡的“好阅读”,

正是李家同伯伯所呼吁的“大量阅读”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写作/家庭教育 书号:978-7-300-15441-1

作者:李家同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8 价格: 28.0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编辑推荐

 该书作者为台湾畅销作家,也是一位富有人文关怀的学者,几米、刘德华、周迅、李开复等社会名人曾

动情推荐他的作品。  该书对原有的语文教育模式进行了大胆的质疑与分析,认为传统的精读教育不但限制了孩子们的知识广

度,更危险的是使其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 该书着重强调了大量阅读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极端重要性,大量阅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还能授

予孩子自己去主动求知,广泛求知的钥匙。  作者以丰富的人生经验为应该给孩子推荐什么样的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认为这些书能够帮助孩子全

面成长。  该书台版版本在台湾十分畅销,获得大量家长及老师的欢迎与推荐。

◎ 作者简介

李家同,1939年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曾任台湾暨南大学、静宜大学校长。1997年退休后,担任台湾多所大学荣誉教授。

李家同教授近年来从事散文写作,提倡社会关怀带有浓郁的人道主义色彩,因其作品每每传达出关怀弱势群体的理念,落笔之处真情动人,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李家同教授更是因此成为“台湾的良心”、“台湾的勇者”的最佳写照。

李家同教授的著作主要有《让高墙倒下吧》、《陌生人》、《幕永不落下》、《钟声又再响起》、《一切从基本做起》、《李伯伯最爱的40本书》等畅销书籍,几米、刘德华、周迅、李开复等社会名人曾动情推荐他的作品。

◎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大量阅读?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大量阅读可培养哪些能力?应该为孩子选择哪些读物? 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大量阅读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不能阅读”和所谓的文盲不同,它是指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却弄不清楚里面在说什么。我们的教育过于咬文嚼字地专注细节,这已和阅读本身无关,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想象能力。基础根基若没有打牢,更会往上延伸到高等教育,甚至危及整体社会和国家的竞争力。

本书源自李家同教授近年不断走访台湾各地的演讲,讲题即为“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在书中,作者深刻总结了“不能阅读”的危害和“大量阅读”的益处,并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最后,作者以浓郁的人道主义笔触,为缩短城乡阅读的差距,让所有的孩子共享阅读的乐趣而深情呼吁。

◎ 推荐文字

一面是成就斐然的科学家、教育家,另一面是至情至性、关爱世人的随笔作家,李家同教授用充满智慧和善良的心,为每一个希望在心底收获安宁与澄净的读者提供了一段最美的阅读旅程。

——李开复

李家同的文字朴实无华,他用浅白的笔触为文字接上了温度,在不说教的感人叙述中,让人发觉暖流缓缓地灌注内心,且久久不散。

——豆瓣网友

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破坏兴趣,就是在扼杀阅读。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它目的。

阅读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影响,在语言上也是这样。事实是,家长越少对儿童提出不适当的记忆与背诵要求,儿童通过阅读掌握的知识越多。

儿童的天性都喜欢阅读,凡那些表现出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

„„

——尹建莉,摘自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 精彩片段

代序——两个不同的孩子

假设我们有两个不同的孩子,一个非常喜欢看课外书,而且看的都是很有深度的书,另外一个却丝毫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两个孩子会变得怎么样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完全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会缺乏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说,随便给他一篇文章看,他会有看却看不懂,或者说抓不到文章的重点。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不常阅读的孩子可能功课会不太好,并非他不用功,实在是他用功了半天,但因为抓不到重点而没有能将学问吸收进去。

这个孩子很可能数学老是考不好,是他的逻辑思维有问题吗?也许他的逻辑思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极有可能搞不懂数学题目,也可能因为阅读不够,看了太长的题目就心生恐惧。除此之外,他还一定要在初

中时接触到自然课程,但对他来说,关于热传导、原子量、辐射等的叙述似乎是在讲“天书”,连看都看不下去,根本谈不上懂这些玩意儿了。

功课不好,已经是相当严重的事,又因为阅读不够,孩子可能会缺乏普通常识,现在各级的考试,题目都越来越灵活,我们的这个孩子又要吃大亏了。有一次,考题里面提到2005年的巴黎骚乱,他从不看报,就算看报也不会看国际新闻,如何答得出来?缺乏普通常识,也使他一辈子无法和很多人交谈,因为别人讲的东西他听都没有听过,如果别人提到巴勒斯坦问题,他不知道巴勒斯坦有什么问题,说不定他搞不清楚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有何差别;他大概知道美国在阿富汗打仗,但他搞不清楚为什么美国要在阿富汗打仗,至于美国的对手是谁,他更加不明白了。

即使他的专业知识不错,他也不太可能在职场上发展很顺利,因为他很难和陌生人闲谈。如果他在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他的上司要派人去欧洲谈一笔大生意,他虽然可以回答所有专业的问题,但他仍未被派去,因为他对欧洲一无所知。

缺乏普通常识的另一个结果是他可能对法律一无所知,比如说,我们都有点怕警察、怕政府,总认为他们代表国家,是有权威的,但是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他们不能随意滥用公共权力。只是我们的孩子如果普通常识不够,他就无法知道这一点。也就是说,他虽然拥有法律赋予他的权利,他却不知道他有这种权利。 因为书看的不够多,这个孩子的表达能力也不好,有时他的确将事情解决了,却无法说明问题之所在,也无法说明他究竟是如何解决这问题的。有时候,他也会向上司做演示文稿,他可能没有将最重要的观点表达出来,他的上司因此不能听懂;即使他听懂了,也不觉得他的想法有多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他多么吃亏。

反观那个常常看课外书的孩子,他比较会抓文章的重点,所以看任何一篇或任何一段教科书的内容,不仅能看得懂,也能知道文章的重点,他不一定非常聪明,但功课不会太差。

因为他书看的多,他的普通常识也就会比较丰富,如果考试题目和时事相关,他也比较不怕。并且因为他的普通常识丰富,他可以和各种人交谈,当他的上司要派人去和外国大公司接触的时候,他永远是人选之一,也因为他有比较宽广的国际视野,他知道如何打开国际市场。

阅读多,口才一般都比较好,做演示文稿的时候,他会把他的想法,以精确、正确且清晰的方式讲出来,上司可以听得懂,因此可以欣赏他的优点。

阅读多,普通常识丰富,作决定的时候会比较理智且冷静,因为很多书里都会提到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错误决定,他很少会上当。他还有足够的法律常识,因此能充分地保护自己。

比较这两个孩子,我们实在太应该鼓励大量阅读了。我们有很多孩子表现得不够理想,不一定是因为他不够努力、不够用功,而是因为他根本看不懂教科书。我们有很好的农产品,始终无法打开市场,这是因为我们农民的普通常识不足,对于如何推销,毫无概念。

糟糕的是,不阅读的往往是弱势群体的孩子,这就造成了教育程度上的差距。如果我们不设法让弱势群体的孩子大量阅读,我们的教育差距不可能因此缩小。

在这本书里,我提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一些一般认为是枯燥无味、毫无文学气味的文章,比方说,要让他们读一些有关热传导的文章,因为孩子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毕竟都必须要读懂这一类的书。我承认这是非常奇怪的建议,而且我知道有很多孩子很排斥读这类文章,有些孩子在排斥之下根本就不看这类教科书,那么这些孩子的功课怎么可能会好呢?我担心的是:没有国文老师听得进我这种想法,但我已下定决心要推广这个想法。

我将这一类的阅读称为“思考性”的阅读,因为这类阅读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 简要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需要大量阅读 什么是“不能阅读”

普通常识不可能全部来自课本 普通常识不足的例子

第二章 为什么有些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问题 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障碍:文化刺激太少 阅读不足,学习任何课程都有困难

1.国文不好,数学等其他科目也一定会不好 2.阅读不够,抓不到文章的主旨 3.阅读不够,作文一定会不好 4.阅读不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5.阅读不够,文章常会主旨不明 第三章 语文能力的训练与重要性 网络文章的影响

大量阅读,可训练四种语文能力

1.很快看懂文章,并且抓到文章的重点 2.正确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写文章合乎逻辑,不自相矛盾 4.文章内容不落俗套,有独到的见解 不拘泥地解读文章:“作者已死”的概念

◎ 读者定位

中小学生/中小学生家长、中小学生(语文)教师

◎ 建议上架

阅读/写作/家庭教育

第四章 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 经典名著

优质的论述文章

法官判决文和侦探小说 7 知识性的文章 国际新闻

一般性的教科书文章

第五章 个人最喜爱的四本书 克里斯蒂《一个都不留》 高汀《苍蝇王》 梅维尔《白鲸记》 远藤周作《深河》 值得一看的科幻小说 其他推荐书单

第六章 缩短城乡阅读的差距 对弱势孩童的亲身观察 所有的孩子都爱看故事

国际新闻和电影: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 学校图书经费不足的现象与落差 培养孩子阅读的方法

结语 虎头蛇尾的故事和商业性的强势作为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篇三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心得》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心得

黄祖顺 无论是对于正在学知识的学生,还是对于已经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成人,阅读无疑是个提升自我涵养、储备知识分量、开拓个人视野、陶冶个人情操的有效途径。

阅读能使人静静地领略文字美,揣摩作者的观点意图,欣赏相同的不同的人生看法,吸取众人的思想精髓,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精神美的享受。人类离不开阅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有了阅读,那时的人们阅读日月星辰,读沧海桑田,读动物世界,读人生旅程,不仅仅是用眼阅读而是用心灵在阅读世界甚至可以说,文字的产生都与这种心灵的阅读有关。

阅读与一般的“看”的区别在于:它是用心的,它是心灵的经历与体验。因而,阅读不仅仅是目光穿行于语言文字,这些将社会细胞及社会个体的千姿百态尽显的方块文字,是人现实生活的凝练总结的领悟,从行与页的方寸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微观了的宏观世界,心灵在咫尺之间纵横千里受到陶冶与洗礼,于是眼界开阔了、心胸豁朗了、境界自然也就高了。

语文是阅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习语文的过程与阅读同样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正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文教改开始逐步重视阅读教学,这是由起步到深入、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面对如今不再单一的生活现状,吸引孩子吸引大人的东西实在太多,仅网络游戏的五

花八门就乱了人的心智,所以能静下心来阅读该是沉淀浮躁发思过去的难得机会!一个成人只有不断的充电,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储备才能与时代进步,一个家长只有不断的汲取新的教育理念,接受别的家长好的教育经验才能更好的教育子女。可见阅读对于每一个的重要性。而学生的阅读更是如此!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篇四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摘录)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总之,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读哪些书。

因为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不一样,所以专家认为:

小学一二年级,因为识字不多,拼音不熟练,学生读的书可以以图为主,字大一点,书簿一点,最好选的书是拼音版本的。童话与神话故事书这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最爱,还有笑话书、卡通书等。

因为孩子小,不会选书,所以家长要帮着孩子参谋着选书。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书,发现孩子不爱看,就以为孩子不喜欢看课外书,诸不知有时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自己身上。有可能是家长选的书不适合孩子看,二是选的书难度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 低年级家长,尤其是一年级家长替孩子选书时要注意三点:

(一)、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图多对开发孩子右脑有好处。可以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像,对孩子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有好处。

(二)、书尽量选簿一点的,最好是一本书里只有一两个故事的,这样孩子很快能读完一本,内心就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下次就还会想读。如果家长为了省钱,给孩子买那种少图的、故事多的,很厚的书,孩子就会丧失读书的兴趣。(举我的孩子读一年级时,读安徒生童话,很厚,结果孩子不想读了。)

(

三)、最好先帮孩子扫除书里生字的障碍。要么是买拼音版本的,一本书里不认识的字最好控制在20%以内,这样孩子读起来才不会磕磕巴巴,才会乐意读下去。否则的话,就建议父母与孩子一起读,最好是识字与读书同步进行。

二、别错过阅读关键期。

做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在教养自己的孩子时,就应该认识关键期,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把握住了“关键期”,教孩子就会事半功倍,错失了“关键期”去教孩子,就

会事倍功半。

那么孩子有哪些关键期昵?

1、感官关键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2、形象视学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这时候的孩子,一般喜欢“上公园”、“出去玩”,这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室外自然风光、鲜明的画面。这时,除了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内的时候,还要给他多看图画书、动画片,开阔孩子的视野。

3、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4、语言关键期(3~6岁):这个时候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12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再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好。

6、秩序关键期(2—6岁):2岁到6岁是教孩子知晓、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7、想像力关键期(2—8岁):这个时期,家长要让幼儿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读书。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家长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

8、文化敏感期(小学1—4年级):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父母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这个时候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可能孩子这方面的渴求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捣乱、多动等。许多聪明孩子在课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等等毛病,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9、黄金阅读期(8—14岁):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这是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最佳阅读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这个时期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主要在8~14岁,具体依据每个人的教育环境、个性喜好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中国教育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阅读兴趣的大量阅读,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不到五年的时间。由于教育条件和个体条件的不同,这个时间有的人长一些,有的人短一些。因为四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进行文字书籍的阅读;而到了初二下学期,各学校又为了中考普遍增加了师生的学习时间、习题数量,没有时间阅读,到了大学阶段,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英语考级、教研、就业、实习打工压力,也没有时间集中阅读。

因此,在10—14岁四年多的时间里,如果学生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就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阅读期,那么,今后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会暴露出难以弥补的“先天不足”,那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突击补课,将很难奏效。

但是,令人痛心的是,这几年时间,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各种补习班、各种特长班中奔忙,学生的大量阅读时间,就这样被一个个补习班、特长班给“抗兑”了。

如此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分数,又为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呢?阅读的贫乏,带来了明显的后劲不足。结果,孩子越学越吃力,越到高年级,负面影响越大。最终的的表现是,许多大、中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许多学生在中考高考中束手无策,不仅直接影响了语文成绩,同时也影响了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的成绩。虽然结果表现在中考和高考,但根源却在于小学阶段的阅读缺陷。

所以,让学生从疲惫不堪的补习牢笼中走出来,还孩子们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是许多仍然迷信文化补习家长的当务之急。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开始于兴趣。

三、怎样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会愿意去阅读,并且容易在内心里打开情感闸门,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几乎所有的习惯,都需要重复。

孩子在阅读中有这份快乐作为收获,就愿意去反复阅读各种各样的书。明智而聪明的父母,常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兴趣点,找到诱导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这比一千遍一万遍的说教更加有效。一旦把理性的目标结合进来,读书就成为孩子主动选择的习惯。 推荐给一二年级孩子的课外读物

最近不少家长要我推荐一二年级孩子们的课外读物,我也一直关注这件事,因为读书贵在少年时,从低年级就能读到不少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对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益处多多!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的彩色绘本无疑是他们课外阅读最好的选择。

下面向家长们推荐一些适合小学一二年级孩子阅读的图画书:

1、《可爱的鼠小弟》(共12本)

推荐理由:该套书故事内容简单、文字较少,画面比较清晰,但构思奇妙、趣味十足。这套书的每一本封面都有一个彩色单色的边框,空白的上部写着红色的书名,下部中央是一只小老鼠。进入到正文,则分成了左右对衬的文字页与图画页。文字页是彩色底白字,而图画面依然保持了那个彩色的边框。它就好比是一个舞台,铅笔画的鼠小弟、猴子、大象。。。一个个鱼贯登台亮相,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可笑而又温情的话剧。老师讲述时,可注意到“舞台”的场景。例如:登台亮相的赏们在一个接一个地不断发生着变化。鼠小弟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是那么小,不过是画面十分之一多一点的高度。而到了大象出场的时候,把整个画面都填满了,头都冲到了绿色的边框外头,让人不免哑然失笑。

一年级的孩子会特别喜欢,并可让孩子回家复述给家长听。或者是假如他是鼠小弟,碰到书中的情节时,会怎么样想,怎么样做,请孩子试着画一画。

2、《爷爷一定有办法》

推荐理由:一块陪伴着孩子成长的魔毯,在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不中用”时,被爷爷灵巧的双手,不断地起死回生,再放光芒。这是一个极其简单却又意味深长的故事,约瑟却从这个过程中,明白了从无到有的秘密。老师除了讲述故事本身,还可以让孩子们看一下文字中没有提到的部分:页面下的小老鼠一家,这是不是另一个奇妙的“从无到有”的故事呢?地面上小男孩约瑟和爷爷快乐地生活,地下的小老鼠一家生活得也很快乐。地下空间的故事

没有文字说明,却和地上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看,约瑟的纽扣不见了,透过石缝,竟然掉到老鼠的世界里,看,有一粒还溅起了一片水花呢!

3、《蚯蚓的日记》

推荐理由:小蚯蚓文图并用地把他一段时间的感受都写在了日记上。光是看文字,我们或许不能理解小蚯蚓的一些话,但一看到图画,立刻就会恍然大悟。这就是图画书的魅力。另一方面,孩子们往往会觉得日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选材。带孩子们看这本书的时候,老师可以顺带着指导孩子们如何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有时候,孩子们或许觉得不起眼的小事,一旦写在日记上,就会显得富有童趣和灵气。

4、《猜猜我有多爱你》

推荐理由:这是两只小兔子睡前的一段对话,整个画面很温馨。文字很简单,孩子们很容易理解,会很喜欢这种把心里的爱明白无误地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样的方法。虽然这是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的秘密,却似乎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因为有一个字,我们谁也绕不过去,那就是――爱!

老师可以在讲述完这个故事后,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孩子把这个温情故事带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我们也来玩一玩“抬杠”的游戏,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中国的父母,会把自己的爱用物质来体现,但常常忽略了用直白的语言对孩子说出“我爱你”。而我们的孩子,特别是在进入小学,慢慢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后,有时会产生一种误解:爸爸妈妈没有以前一样喜欢我了。那么,就用游戏的形式,让亲子间作一场爱的表白。

5、《凯能行》

推荐理由:孩子进入小学,难免会碰到一些暂时的困难。拼音学习、写字、认读词语、日记、数学运算。。。。。哪一样,都会给孩子带来小小的困惑:我是不是真的“不行”?通过故事中的凯,孩子们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相信也能慢慢地找到自己小小的成功,并树立起信心。班级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找找最近(一个月或一学期)我进步了吗?或者是让家长、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找找自己进步的地方。记得我的孩子刚入学时,拼音的学习特别差劲,拼读、拼写总觉得困难。但是通过找闪光点,不断地发现孩子入学后生活习惯上、自制力上的一些进步点,借此鼓励孩子增强信心: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篇五
《读《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后感》

读《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后感

田洪泉

今天我读了台湾作家李家同写的《大量阅读的重要性》,文章从为什么我们需要大量阅读、为什么有些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问题、语文能力的训练与重要性、缩小城乡阅读的差距等方面阐述了多读书的重要性,并为我们介绍了选择哪些读物的阅读,推荐了作者最喜爱的四本书和其他阅读书籍。读后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感触颇深,汇总如下:

一、 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阅读弱点

(一) 弱势家庭造成的读书不足

保定市职教中心是一所中职学校,中职学校学生的家庭决大多数是弱势家庭,具体表现在单亲,父母离异,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农村家庭多,生活条件差等方面。这些从弱势家庭来的学生,由于家中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缺少藏书,从小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有时间去吃、去玩,就是不读书,以至他们所受到的文化刺激不够,当然也就不会思考,他们感兴趣的事都是非常肤浅,因此在小学、初中时成绩不好,可以说九年学习是在混日子的生活方式中度过的。

(二) 读书不够学习费力

如果让中职学生读一本书,特别是内容枯燥的学习知识为主的书,有的学生不愿意看,就是勉强读完,大多数学生读书后搞不清书中的内容说的是什么,这种现象文中被定义

为“不能阅读”。我认为,所有的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时,都愿意好好学习,门门功课都想考100分,有的学生也曾努力过,但是效果不明显,成绩始终上不去,学习的信心越来越不足,致使放弃学习,甚至讨厌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究其原因,就是阅读不够,阅读不够看一篇文章抓不到文章的主旨,学习起来事倍功半;阅读不够就无法表达自己的准确思想,在写作文时主题不明确,一定写不好;阅读不够,数学等其他科目也一定学不好,并不是他们没有计算能力,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读懂题。因此,学习无法顺畅和进步的症结点就是“不能阅读”。

二、 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并不是拒绝读书,而是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学生们都喜欢看电影,而且看后都能讲述电影的情节。但是他们他们不知道电影是编剧根据原著加工出的艺术创作,就像他们咀嚼过一遍食物后,再让观众咀嚼一遍,失去了原著的滋味,其实看原著要比看电影过瘾得多。我们老师要通过组织活动和比赛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读一些经典名著、论述文章、侦探小说、知识文章和国际新闻,让他们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记得去年我听公开课时,有的老师在讲课前先让学生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讲2个新闻内容,让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有的老师在讲新课前,先让学生到讲台上讲个小故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今后,希望我校多组织读书活动,促进全体师生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因为很多书里都会提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决定,通过阅读,可以避免再范类似的错误。我们的老师更应该多读书,并把这种习惯潜移默化传授给我们的孩子,他们常常看课外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学习起来功课不会太差。最后我想用文中的一段话与全体老师师生分享:“知识获取之后,永远都是我们自己的,它不像个在的物质和财富,会有失去的可能,知识是别人永远都夺不走的,它才是我们可以拥有的最大财富”。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篇六
《浅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学 院: 人文学院

学生姓名: 林静

专业班级: 11语文教育(3)班

学 号: 2011123682

指导教师: 曾志梅

目录

摘要

引言................................................................ 3

一、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作用.......................................... 3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3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 3

1.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 ............................................ 4

2.拓展延伸,利用课外资源进行阅读探究 .............................. 4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 ......................... 4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5

二、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及其表现.............................. 5

(一)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 5

(二) 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6

三、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6

(一)创立班级“图书一角”活动 ..................................... 6

(二)开展读书活动,促进习惯养成。 ................................. 6

1.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 6

2.鼓励学生收集优美的词句 .......................................... 7

(二)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7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锻炼阅读意志。 ............................. 7

四、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摘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以探讨课外阅读与学生学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及其意义。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良好心理品质、此外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也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如何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对阅读层次不同的同学之间的差别和表现都体现出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阅读 ; 小学生 ; 重要性

引言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而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小孩子来说,课外阅读对小学生不同成长阶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例如:课外阅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教育家[1]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据有关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立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浓厚了语文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一、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作用

(一) 课外阅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读哪些书,根据儿童成长年龄与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表明,儿童的黄金阅读期(8—14岁),其中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 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所以儿童在10—14岁四年多的时间里,应该让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可以扩大学生们的智力背景,书读的越多,知识面就会更开阔。还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头脑,让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在遇到问题思考时不会特别费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会比其他孩子多样。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

[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此外也包括教育学生“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学校通过开展“探究性阅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阅读的历程,它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了个性不同、潜能不同、体验不同的学生,促使发展水平不相同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探究性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阅读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1.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

探究性阅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参与性的自主学习特征,能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人。

2.拓展延伸,利用课外资源进行阅读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习树立大语文观,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为自由的、充分的发展。

因此,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顺利地发展,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

书籍是人类心灵的鸡汤,特别一些著名的文学巨著,例如一些名人传记等,学生通过阅读他们的事迹,进而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并积极地履行到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上,让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和升华。

此外,从《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成长意义来看,儿童文学是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对小读者的思想情感和心灵都会产生极大的感染和影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比直接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更能有效地促使儿童健全人格的生成。在日常生活中儿童除了从成人和小伙伴那里寻求温暖和同情外,还会从文艺作品中寻求消遣和快乐,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得他们的感情更丰富、更充实,以抵抗生活中的独苦与不幸。如长篇童话《长袜子皮皮》塑造了一个聪明淘气、力大无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篇七
《小学生大量阅读的作用》

爱读书的孩子智慧多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学生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 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 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现今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们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学生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指导,比如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等。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种想法,其实还是应试教育衍生出的怪胎。试想,学生每天用半小时时间抄3遍字词,以确保听写不错一个字和让他们每天用10分钟有的放矢地练习难字,还是用20分钟读课外书,哪个更好呢?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传统语文教学观到大语文教学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它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可见,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认真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吧!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篇八
《阅读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获取信息。阅读便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尽管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形式多样而且速度相当惊人,但是据统计当前各种信息约有85%来源于图书文献。这足以表明阅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相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更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的方法。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在回答别人问他是怎样成功时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知识占70%。这充分说明学习语文的全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和课外。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课堂上得到的课外知识少,从课外阅读中获取得多,而要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知识的积累,就必须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外阅读推崇备至,他曾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不下百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并由此“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的“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文人也曾对阅读的价值给予一定的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可见:阅读具有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具有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小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以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需要的

意义。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课外阅读可以娱乐身心,满足需要

课内阅读和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范围相当广,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其身心将受到一次大的洗礼,心情自然会愉快,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娱乐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二) 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

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顺利地发展,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而整天埋于题海,不关心世事的孩子其个性往往比较忧郁、孤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因材施教,扩充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独特的个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 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

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英雄形象或学习的榜样,而老师、科学家、军人、医生、工程师等这些崇高的职业人士往往会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或崇拜喜欢的对象,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阅读各类书籍认识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并积极地履行到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上。

(四) 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课内阅读对提高小

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相当明显,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辅助,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都不会收到明显的成效,甚至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要训练和培养学生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更好、学得快。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与写作中,语文能力便会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一样:“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的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五) 课外阅读有利于各科的学习

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学生会将自己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们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中去,融会贯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使知识更加牢固。这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起到了极好的互助作用。

(六) 课外阅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们的智力背景,书读的越多,知识面就会更开阔。同时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头脑,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在遇到问题思考时不会特别费力,他们会从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财富中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比其他孩子多样。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也相对灵活起来,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来源。

(七) 课外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了条件

小学的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能够领悟祖国文化魅力,建设个人语言文化家园,与时代文化交互共鸣的语文爱好者,而不只是单一地为了培养专业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文字工作者。只有一定的阅读量作保证,使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才能顺利完成。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阅读一定量的经典名著,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这些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深化,使学生成为渊博的文化人士。

二、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扩展学生课外的阅读面,对各个年级的阅读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选择有意义的课外读物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家在创作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定位,在内容上比较适合儿童的口味,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应以图画书作为学生阅读的主体,小学中高年级可阅读一些经典的长篇作品。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教师在不同场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去选择。首先,可以根据文体选择课外读物。例如:在进行《白鹭》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散文的表达方式。接着推荐学生阅读相同文体的《背影》、《小橘灯》等。即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进一步了解和巩固散文的特点,又增长了见识。其次,可以根据作者选择阅读作品,在文章教学时让学生抓住作者这一线索去查阅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也可指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时代背景去选择并进行交换阅读,这样既可以增加阅读量又加深对一个时代的认

识。再次,可以根据重要的节日、纪念日的一些活动推荐学生去选材。如国庆节到来之际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介绍祖国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科学遗产、壮丽山河、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对祖国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强爱国情感。

(二)交给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

(1)指导写读书笔记,可以记的内容有:语文基础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A、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用“△”或“○”等表示重点词的符号表示重点词句(这种方法只能用于自己的书籍上);B、写读书心得即读后感,只要抓住原句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剪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阅读时,学生要学会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贴在课外阅读本上,同时指导学生们贴时要认真保持本子干净整齐,并鼓励他们用彩笔画上花边。这样一来学生的读、剪、贴、画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未来的时间里不时欣赏欣赏,也是一种享受。

(4)学会阅读评价:阅读评价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自身阅读效果的评估与检查,并通过这种评价结果反馈,促使阅读者及时调整阅读过程,有助于阅读质量的优化。阅读评价包括读者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或分析利弊。通过阅读评价可以考察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作品内容的把握程度、对作者的内心情感的理解程度。这样有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快速获取信息打好基础,还可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篇九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及技巧》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篇十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作者:侯爱莲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4期

阅读是读书人从书籍中获取有关知识信息并提升自己精神素养的过程。阅读的实质就是读书人与书籍之间的心灵沟通。阅读是读书人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是由读书人根据各自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人才的培养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而渊博的知识往往是来自于读书人广泛的阅读。难怪北宋赵恒在《励学篇》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颜真卿在《劝学篇》中奉劝我们要趁早多多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读书不仅能使我们增长知识,还能增长见识,正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阅读是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阳光大道;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们找到知识的源泉。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渗透自己的个人情感,从而深化理解和体验。因为个人的家庭出身、性格爱好、亲身经历、追求思想的不同,对阅读的需要是不同的。因而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的信息获取的知识是因人而异的。所以阅读又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我们应当积极发挥老师的领导者、组织者、引导者、评论者、欣赏者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心研读课文,对比鉴赏,摘抄积累,互相交流,总结归纳,正确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由此我想到:如何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有兴趣高效率地阅读呢?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保持长久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视教书,更要重视读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多读书。教师就要率先阅读经典名著,阅览各种报纸杂志,做到博览群书。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挑选适合他们的阅读素材,把选好的材料带到学生身边,让他们尽情地阅读,兴趣自然就高了。

1.摆正心态,养成习惯,高兴地去阅读

一个人心态的好坏决定事情的成败。积极上进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减轻负担,在高兴愉悦中把事情办得尽善尽美。阅读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阅读是一种光荣,是我们陶冶情操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要求学生树立阅读必胜的信念。引导学生满怀信心地阅读,精神百倍地阅读,享受地阅读,那学生就会把阅读当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他们就会以读书为习惯,以读书为光荣,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读书的信心。学生的自主阅读养成了,良性循环,就会更高兴地去阅读。

2.创设情境,找到契机,引导学生去阅读

特定的情境会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对相应相关的知识产生好奇和渴望。这时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引导他们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并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的知识更丰富,思想更深刻。这样的情境创设的越多,越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越能使学生有目的地遨游书海,储备食粮。

3.结合经历,谈读书感受,拉近学生与书籍的距离

教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不厌其烦地把从书籍中得到的宝贵知识讲给学生听,从经典中受到的启发与学生共同享受。这样教师作为媒介就拉近了学生与书籍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与书籍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

二、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广泛阅读,扩大学知识

课外知识千千万,不可能每本书都精读。学生大可走马观花提纲挈领地阅读,以获得书籍中的主要信息为主。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书籍,一目十行,观其主要。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领会知识,从而扩大学生知识面。

2.精细阅读,深刻领会阅读内容

与学科相关的内容,我们还必须精细阅读。在大体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们还需通过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方法,查阅资料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形成对文本的全面深刻的了解。

3.适当摘录,目的是学以致用

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励志的、激人上进的名言警句,鲜活的事例,我们不妨把它摘录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我们从中获益。

三、及时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的工作要有始有终,有过程有结果。学生的阅读也是这样,教师应认真做好统计,及时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更加高涨,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文本所描绘的境界去,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徐广尧,吴钰,荆煜君.再论课外阅读的作用及其它[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1).

编辑 李 姣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