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故乡在远方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9    阅读:

故乡在远方篇一
《故乡在远方》

故乡在远方篇二
《《故乡在远方》的教学设计》

《故乡在远方》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中第三册教材第二单元,与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内容有所不同,对“故乡”的理解有独特认识。以“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这一令人深思的问题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叙述自己对老家广东新会又陌生感,对外婆家洛舍有淡忘感,对出声地杭州城有“生人味”,引出对北大荒的甜蜜回忆, 最后揭示“故乡在远方”的深刻含义。

2、学习需求分析:

学生对故乡的概念比较淡漠。特别是没有那种四海为家的漂泊经历,对理解这篇课文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课文思路,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独特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作者主要经历,梳理课文抒情线索,理解课文主旨。 3、思想与情感:感受作者对远方故乡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三、学习重点:感受作者对北大荒的依恋之情。

四、学习难点:从现代人的生活体验和视角出发,认识作者对“故乡”的感受和认识。 五、课时安排:共三课时 六、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感受作者所描述的故乡之美。 学习难点: 把握作者对故乡的情感。

1

2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欣赏作者笔下语言的诗意美。

3

附表格: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了解作者主要经历,理解课文主旨。

4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独特认识。

5

故乡在远方篇三
《故乡在远方》

十一 故乡在远方

教学目标

1、 探寻文中出现的四个故乡所蕴藏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笔下的故乡具有的特定涵义。

2、 欣赏文章语言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诗意美。

3、 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故乡具有的特定涵义。

教学难点

欣赏融情于景的诗意美。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初读课文。

播放歌曲《橄榄树》作为背景音乐,引出课题。

模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依次出现了那几个故乡?

广东新会(祖籍)

浙江德清洛舍(外婆家)

浙江杭州(出生地)

小兴安岭(度过青春年华的地方)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在作者笔下,四个“故乡”都很美,都充满着诗情画意,四种故乡情,一样真挚,毫不矫情。

围绕下列问题研读课文。

1、 这四个故乡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和美?

2、 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3、 作者在四个故乡中分别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祖籍神秘陌生之美,如梦如幻(从视、听、嗅觉修饰点缀景物之美)——寻根; 洛舍童真童趣之美(具体的生活场景)——情深;

杭州特有的江南风光之美——温暖熟悉;

小兴安岭的粗犷质朴之美(雪景、晨景)——生命的印迹。

三、深入探究课文,把握主旨。

师:作者用饱含真挚情感的笔触描绘了四个充满诗情画意故乡。

作者心中的故乡在何妨?如何理解课题“故乡在远方”?

(圈划文章中有关的语句,讨论文章的主旨。)

讨论文章中几个重点句子

1、 我总是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作者几十年的生活中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每个地方都给作者太深的印象,成为作者精神世界一个港湾。

2、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经没有了故乡。

这里的故乡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性“故乡”,而是这个世界上能给自己生活依靠和精神慰藉的“故乡”,这样的故乡不可能只有一个,所以作者说“没有故乡了”。

3、 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极 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

己精神的家园。

故乡是情感的寄托,只要能让心灵安宁、净化的地方就是故乡。“故乡在思念中”,“故乡是我的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前行的脚步不停止,心中的故乡就永远在远方。

四、美读课文,仿写美景。

学生自选朗读,在朗读中,对四个故乡的描写作一次比较,学习作者多角度消协景物的方法。

仿写一段“自然美景”

故乡在远方篇四
《故乡在远方(张抗抗)》

故乡在远方(张抗抗)

1、 看拼音写汉字,并解释。

静mì( )

2、 开头“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一句的含义,从全文来理解是:

3、“我”对祖藉――广东新会这一故乡的描写:抓住了景物的色彩“”、“ ”;抓住了景物的形态“ ”、“ ”等;抓住了景物的声音“ ”;从听觉、视觉和嗅觉“ ”等多角度地写出了 。

4、“我究竟来自何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5、大兴安岭的落雪的特点是落雪 的思想感情。

6、为什么说:“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答: 。

7、文中最后一句中“寻觅着、创造着”两个词语能否颠倒位置?,其理由是 。

8、本文中,共写了和“我”的生命关系密切的四个“故乡”,但作者却说“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如何正确理解其含义?

答:

9、文中最后一句中“极大又极小的世界”如何理解其含义?

答:

参考答案:

1、 谧 安宁、平静。

2、 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用疑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我”对

故乡的陌生。

3、从全文来看,作者在几十年的生活中,“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每一个地方,都给作者以生活上的依靠和精神上的慰藉”。

4、翡翠般的小河 碧绿的水波 急急盘旋回巢的白鹳灰鹳 遮天蔽日的大榕树 盈盈的鸟声 略 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

5、轻盈盈、亮晶晶、密 表达了作者喜爱落雪有思想感情。

6、因为“我”的老家在广东,而“我”出生在杭州,19岁那年,又来到了北大荒,“我”四海为家,所以“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7、不能颠倒,因为“创造”是以“寻找”为基础的,表现作者对异地生活的独特感受。

8、这里所指的“故乡”不是单指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性“故乡”,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的各种环境和能给自己生活依靠和精神慰藉的“故乡”,这样的“故乡”不可能只有一个,所以说“没有了故乡”。

9、“极大”指的是地域空间,“极小”指的是精神家园,而“我”不管到哪里都可以“随意而安,落地生根”。

故乡在远方篇五
《我的故乡在远方》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中兴学校九五班 张梓卓

故乡是离别后的一缕轻烟,不是花朵,只飘散,不凋谢。 1

我斜躺在竹榻上,侧耳听青石板上的流水声。

我用稚嫩的声音问外婆:“什么是故乡?”外婆似乎一怔,但随即笑着摇了摇头,并没有回答。我扯着外婆的袖摆,不依不饶地要外婆回答。外婆摸摸我的头,走到窗前,指着外面,说:“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向窗外,却并没有看到什么。外婆轻轻叹了一口气,说到:“其实你没看到的,便是故乡。”我不理解这深奥的话语,但立马被勾起兴趣。“那是故乡吗?”“那不是故乡。”外婆忽然又答到,“春夏秋冬,春夏秋,又是冬。”我更迷惑不解了,“怎么是又不是呢?”外婆抱起我,柔声说到:“故乡,是看不见的。正因为看不见,所以它又不是故乡。”“那它在哪儿啊?”“故乡啊,它在一个很远的地方,看不见了,回不去了……”说到后面,外婆的声音小了,哽咽了。

我不知所措,而外婆却紧紧抱住我,“人总有一天会回到故乡的,总有一天的……”外婆的声音更小了,小到听不见了…… “外婆……”我连忙抱住这位老人,尽管她嶙峋的瘦骨很硌人,但我觉得她的怀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有一种可以称之为“故乡”的味道。

我在老人瘦弱的怀抱中呼吸,而老人,却似乎被阳光淋湿了眼睛。我仿佛知道了什么是故乡,又仿佛还没知道。

2

外婆比我矮了,我比外婆高了。外婆那比我还瘦小的身材,令得我不由一阵心酸。

我陪外婆在高大的槐树下坐下,风凉凉的,光暖暖的。我看向外婆,她在高大的槐树下,就只是一个点,那么渺小,那么遥远。她的银发被空气中的风调皮地解散,飞扬在空中,在午后的阳光下,反射着逼人泪下的光。

外婆背靠着槐树,把眼睛和上了。我轻声叫了她一声,她没有回应。于是我将手放在她肩头,却不料被她的骨头刺伤。空气中的疼痛,将我的心割伤。外婆,她真的老了!这时,外婆醒来了,她抬手轻轻擦去我的泪,问我:“远远,你说我能回到故乡吗?”“能,一定能的。”外婆只是笑笑,把头别过去,喃喃道:“故乡,是不会凋谢的,故乡啊故乡……”

我不知怎样去回答,外婆也没说话。静静的,风轻轻的。外婆对我说过,她是随她的爷爷的爷爷迁来的,背乡离井,长大后,从未回到过自己的家乡。她用一生的时间寻找故乡,她思念得太久,也思念的太痛。“我找了一生的故乡,却从未明白过故乡不足一生,它那么近……”外婆缓缓说出这句话,似乎很解脱了,带着满足的笑意睡去了。

我看着这个和蔼的老人,心中是说不出的感觉。外婆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到了晚年,却连自己的故乡都见不到一面。 我向庭院中看去,满目是盛开的不知名的小花。或许老人就像这小花一样,开得很坚强。

3

外婆病危。

白的床单,白的空气。一切,都变得苍白无力。外婆却很安详,安详的看着窗外枯黄落叶飘。“远远,”外婆叫我。我走过去,外婆努力将手放在我的脸上,“你看见了吗?我的故乡,故乡啊……”我怕这是外婆弥留之际的遗语,却又无力挽留,于是泪便带着我的悲伤,将我的心里染白。“不哭,外婆只是回到故乡了。”外婆的声音很柔,就像初夏的湖面一样,然而外婆却不在夏天了。我哭的更大声了,似乎连眼泪也不愿外婆离开。“不哭,外婆不会走的。”外婆带着笑安慰我。“我不信!呜……”“其实外婆从未离开过啊,”外婆说到,“我的故乡,就在我的心里。”我停止了流泪,外婆接着说,“故乡,只是在每个的心里。然而这段距离太近,人们把它遗忘了,才觉得,故乡,在远方。”外婆闭上了眼睛,在白色的空间中睡了。

我轻轻退出房间,关上门。我将手放在左胸处,心跳的声音,在那儿召唤。这,便是故乡所在吗?

三天后,外婆走了,带着微笑,走进了她的故乡,睡在了我的心底。

4

我曾幼稚的问:“故乡在哪里?”

外婆说:“故乡,在远方。”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那我的故乡在哪里呢?外婆告诉我,她的故乡,在她的心里。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我们的故乡中,但我们往往很容易去把它遗忘。总是用太阳代替月亮,用幻想代替故乡。在左胸腔的距离,那么近,又那么远。 或许多年后,有人问我的故乡在哪里,我或许会回答:“它很遥远,就在心里。“

故乡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指导老师:熊银桂

故乡在远方篇六
《故乡在远方》

故乡在远方

作者:张抗抗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4年第08期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我不知道。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一百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的荷池莲塘,春天嫩绿的桑树地里透紫酸甜的桑葚儿,秋天金黄璀璨的柚子,冬天过年时挂满厅堂的酱肉粽子、鱼干,还有一锅喷香喷香的煮芋艿……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渺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

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那些神秘的森林居民给予我无比的亲切感,曾使我觉得自己也是否应该从此留在这里。 小小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恰如我们漂泊动荡的青春年华。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二十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故乡在远方篇七
《故乡在远方》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积累目标:

1.字词句积累:

a.了解叠音词的韵律美:

急急 盈盈 甸甸 悠悠 淋淋 扑扑 隆隆 咔咔

b.感知短语的丰富内涵:

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 神秘幽静 遮天蔽日 清香弥漫 金黄璀璨

烟波浩渺 柔和淡泊 桑蚕啜叶 婴童吮乳 缠绵缭绕 粗犷质朴

c.体会工整的句式美。

2.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目标:

1. 对于“我已没有了故乡”与“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的理解。

2.2.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解释:(检查预习)

1、潋滟( ) 2、湖畔( )

3、白鹳( ) 4、璀璨( )

5、静谧( ) 6、窒息( )

7、纤弱( ) 8、磨砺( )

二、从课文中了解作者

张抗抗(1950~ ),当代女作家,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浙江杭州,外婆家在浙江德清洛舍,十九岁时上山下乡去了北大荒小兴安岭,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分界线》,《隐形伴侣》等。

三、再读课文,找出作者笔下故乡的景物特点,是如何描写的?作者的感情倾向又是如何?

三、再读课文,找出作者笔下故乡的景物特点,是如何描写的?作者的感情倾向又是如何?

四、1,选择作者描写"故乡"的精彩语段朗读.

2,读张抗抗的《最美是北大荒》,感受她散文语言的诗意美.用100字左右作评论。 最美是北大荒

张抗抗

北大荒的风云,北大荒的悲壮,是滋润我们这代人生命永远的泉源,我知道自己的笔永不可能写尽它。如今,当那时的焦躁苦闷哀伤渴求,如闪电、旋风般驰纵而后悄悄隐没在时光的尘土之后,真正沉淀在我记忆深处刻骨铭心的,却是荒凉寂寞的原野上一幅幅极辉煌极绚丽的大自然的图景。

一种真切天然朴实无华的美,常常在梦中、在沉思中,将我完完全全地笼罩包容,并与我的身心融为一体。

是的,我至今最难忘却的仍是北大荒的美。

风尘仆仆的拖拉机在颠簸了几个小时之后,把我们甩在一排低矮的茅屋前,面对四面围墙上残留的铁丝网和一路的荒凉,我们已心烦意乱、大失所望。然而当我们在先期到达的鹤岗知青的掌声中,别别扭扭地走进那黄泥土屋中,眼前顿时粲然一亮:屋地中央那排由各式各样的箱子搭成的“长桌”上,竟然放满了一丛丛鲜花。那些花是桔红色的,插在一只只大小不一的漱杯里,光彩照人,鲜艳浴滴。它的花瓣呈长勺状,上面有芝麻般的黑点点,花瓣向四周微微弯曲伸展,犹如一只只铮亮的铜号,吹出欢快的乐曲。那一刻,灰暗的屋顶、粗陋的墙壁也都因此而明亮、生动起来,充满了温馨与芬芳的青春气息。

记得我站在土炕前死盯着那些花,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野

百合花。是那些鹤岗女青年为欢迎我们特地从甸子里采来的。因为它们柔嫩的花瓣无声的抚慰,那天晚上我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抬头望着月光一一簇簇百合花的倩影,觉得北大荒真是温暖而亲切,我终于来到了想象中的鲜花的草原。

果然夏天原野上的鲜花应有尽有。田边地头、甸子里坡岗上,野玫瑰、雏菊、罂粟、风铃草、金针菜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花儿,那么大那么艳那么诱人,烂漫无边铺展到天的尽头,任人采撷。每天劳动收工时我总是落在队伍最后,抱着一束野花回宿舍,然后把脸埋进花丛深吸一口野花的清香,我对自己说,我一点儿不累,再累我明天也还要再去„„那时候谁也没有漂亮的衣服,这五彩的花束暗暗为我们的心愿作了补偿——大自然的美无人能够抗拒。 第二年春天,我们园艺排的鹤岗姑娘们在连队门口整理出一小块花圃撒下了许多花籽。入夏便开出一片五彩缤纷的鲜花,深红紫红粉红还有雪白,有的花瓣上镶着一圈丝绒般的黑边,轻盈如蝶,迎风颔首。每天收工后在黄昏的暮色里,我总在花坛前徘徊不走。那是我记忆中见过的最美的鲜花。但突然有一日那花儿连同枝叶一起不翼而飞,只留下光秃秃一片花坛。我终于在厕所的深坑里寻到它们时,娇艳的花朵已淹没在污水中奄奄一息,那场景凄惨而触目惊心。有人哭着告诉我那花是连长拔掉的,因为罂粟是毒品不许种植。那些日子我去上厕所总是胆战心惊的,紧闭双眼不忍再往下看一眼。

矜贵的鲜花受到如此粗暴的摧残,为此我难过了好几天,心里蒙上了一层无法驱去的阴影。我一直不能原谅那个连长,就算因为“毒品”,他也该等到花儿凋谢了再处置它们,他为什么不让我们把花儿埋掉却要采取那么恶劣的做法?他真的那么忌恨美么?

然而美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当春天甸子里的杨柳爆满毛茸茸的嫩芽、当秋天的屋檐下挂满金灿灿的玉米、当冬天的冰凌花在窗玻璃上勾勒出一座座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我总是怀着由衷的欣喜为之深深感动。我至今仍记得自己端着脸盆去夏天的小河边洗衣服,久久痴迷地望着晚霞在天边变幻的奇妙云彩而忘乎一切,让小蚊子咬叮得满身红肿;一个深夜里加班装运砖瓦,眼睁睁就看着黑暗的田野上弥漫起一片浓浓的白雾,那雾缓缓地涌过来涌过来,终于把我温柔地裹住,虽然冻得瑟瑟发抖,却犹如亲临琼楼玉宇,恨不得轻歌曼舞起来。那一年冬天我在小兴安岭一个林场清林,我常自愿担负夜班添火烧水的工作,只为了在晨曦中轻轻踏雪走出帐篷,寻着白雪地一串串项链般的小动物的足印儿,倾听着山谷里的积雪冻冰发出的咔崩咔崩的响声,用铁桶砸开山脚下结一层薄冰的泉眼,满满地舀上一桶冒着热气的清泉水„„

就是那一年冬天,我在没膝的雪地里采回一束孕满了花苞的鞑子香,把它插在一只空罐头瓶里。帐篷里没有阳光,半个多月后,它竟然用尽力气开出了一朵粉色的小花。帐篷里所有的人都来观赏了这朵花。大家都说果然鞑子香是不怕冷的。巧的是,就在紧挨这花儿的近旁,用来支撑帐篷的桦木杆上,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一枝淡黄色的枝杈,大家说果然山里的树生命力强。它们一红一黄,如日月交相辉映,为暗淡乏味的帐篷生活增添了生气与希望。

几年以后我们陆续离开了那些地方。离开了我们曾经流血流汗流泪、痛苦与欢乐交织的土地。无论我们曾经多么厌恶、憎恨,甚至咒骂过它,我们心中却留下对它千丝万缕的眷恋。尽管后来我到过祖国和世界上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但在我心的深处,我将永远固执地认定北大荒是最美的地方。这种美决不是供人欣赏玩味、超凡脱俗的美,而是叩击你心扉、使你为之震撼、为之颤栗、为之慑服的美。它既不喧嚷也不做作更无炫耀,它默默地存在,只为发现它、热爱它的人而呈现。正因为在那参与了美的无数次瞬间的交流中,渗透了我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我们才会觉得唯有这美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它属于我们苦难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从那时候我已感悟到,既然我们还有力量发现美、创造美,我们就有力量好好生活下去。

故乡在远方篇八
《《故乡在远方》教学思路》

故乡在远方篇九
《故乡在远方》

故乡在远方篇十
《我的故乡在远方》

我的故乡在远方

顺州中学 134班 子云瑛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题记

凄冷的月光跌进我的房间,寒风阵阵,撩开我的窗帘。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忧伤的旋律又在耳畔响起,令人心碎。

又是一个秋高月明夜,凄美幽凉的月亮,让我阵阵心寒。中秋节——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遥远。这是搬来另一个星球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有月饼,有明月,有晚会……可我的心里为什么总感觉是空荡荡的呢?像少了什么。我努力地寻找,寻遍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院子。啊!我终于找到了!找到了!缺少的正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欢笑。我看到,合家团圆却没有幸福的弥漫;我尝到,甜甜的月饼在口中融化的苦涩……这时,另一个合家庆中秋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闻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尝着香甜可口的月饼,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接受着圣洁月光的洗礼……好温馨,好熟悉。

久违了,遥远的故乡!想起你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俏皮;“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秀气……我的心不由得潮湿了。

哎!这一生应该再没有机会见到这种妩媚的风情了吧。我到哪里去寻多彩的四季风景?仰问苍穹,浩瀚的宇宙也无语。

现在住的这个星球,没有春天的“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

远林”;没有“绿荷红菡萏”的夏韵;也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秋景;更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韵。这里只有唯一一种颜色,冰冷、刺目。

真是自作自受啊!当初,人们仅为了一时的利益,污染河流,污染大气,令原本性情温和的母亲气愤难忍,驾鹤归去。此时,我们这些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母亲的庇护,是那么无助……如果故乡的群山依旧、秀水依旧,那么,“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将不会成为我凄婉的绝唱。

秋风凛冽,月光阴冷,可我的心更冷。蓝色星球,我遥远的故乡,你的光辉将永远映照着我的灵魂。

(指导教师:陈蜀云)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