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石尤风的意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30    阅读:

石尤风的意思篇一
《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的卢马 走着瞧 装门面 遮羞布 迂夫子 一团糟 一把手 寻短见 无底洞 挖墙脚 土包子 铁公鸡 太上皇 随大流 死对头 势利眼 实心眼 实打实 杀手锏 丧门神比喻给人带来晦气的人。软骨头 群英会 擎天柱 破烂货 跑江湖 母夜叉凶恶的妇人抹稀泥犹言和稀泥。比喻无原则地调和或折中 美人计 冒失鬼指举动鲁莽、轻率的人。冒牌货 吝啬鬼 苦肉计 孔方兄代的铜钱是一种辅币,一千个为一贯。在铸造时为了方便细加工,常将铜钱穿在一根棒上,为了在加工铜钱时铜钱不乱转,所以将铜钱当中开成方孔。后来人们就称钱为“孔方兄”,有时候寓指拜金主义。卷铺盖

贵。阶下囚 救世主 金不换即使用金子来换也不换,形容极为可叫化子 贱骨头 及时雨比喻适时的帮助。过时货 狗腿子 干瞪眼 二五耦比喻朋比为奸。比喻狼狈为奸。二流子社会上 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二杆子 二而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为对立的两种现象,对立的两种现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二百五 尔汝交彼此以尔和汝相称,表示亲昵,不分彼此的交情。 儿皇帝 阿堵物六朝和唐时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这个东西,指钱。多面手指并非先天具备,通过后天获取擅长多种知识,技艺或技能的人。东家丘丘:孔丘。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学问,称孔子为“东家丘”。指对人缺乏认识,缺乏了解。挡箭牌 单相思 打圆场 打擂台上擂台参加比武。现比赛中多用“摆擂台”比喻向人应战,用“打擂台”比喻应战吹牛皮 丑八怪 唱高调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说得很好听而不实际去做。 形容光说不练

败家子 白费蜡白白浪费。傲霜枝后借以比喻不畏强暴而有节操的人屋上乌 忘形交 忘年交 团团转 守财奴 清一色 清君侧 墙有耳 七返丹 捋虎须 卷地皮 假慈悲 急先锋 风马牛 放冷箭 耳旁风 东窗计 打死虎 打边鼓 杵臼交 一言堂 石尤风 三家村 碰钉子

满天飞 九回肠 九折臂 虎而冠 故纸堆 附骥尾 耳报神 不旋踵 取以来 走过场 绝人事 执牛耳 逐客令 应声虫 一溜烟 一风吹 一刀切 一窝蜂 眼中钉 下马威 想当然 五里雾 笑面虎 耍花腔 替罪羊 试金石 肉中刺 杀风景 敲边鼓 敲门砖 敲竹杠 破天荒 跑龙套 鸟兽散 门外汉 泼冷水 马后炮 露马脚 闷葫芦 莫须有 迷魂阵 马前卒 迷魂汤 老江湖 里程碑 乱弹琴 口头禅 空城计 紧箍咒 假惺惺 刮地皮 故封识 更若役 赶浪头 二把刀 耳边风 恶作剧 东道主 掉书袋 尝出入 不得命 不成器 闭门羹 必以情 杯中物 百世师 安乐窝 辽东豕 抱不平

走着瞧:等过一段时间再下结论,再见分晓。是说试看事物发展结果究竟怎样。表示一种胸有成竹、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的不让步的语气

装门面:装门面比喻为了图表面好看而加以粉饰点缀。

遮羞布:指系在腰间遮盖下身的布。比喻用以掩饰羞耻的事物。 迂夫子:古文言词语,指迂腐的书呆子。

一团糟:非常混乱、不整齐、肮脏。

一把手:在某一行是高手行家。或者在某个领域职务上能够说了算的角色。大权在握。

寻短见:

就是说自杀

无底洞:无法填满的洞。比喻满足不了的物质要求或者做不完的事。 挖墙脚:本意是指将墙的下半部挖掉,以至墙的整体的倒塌。比喻拆台。

石尤风的意思篇二
《石字成语》

石字成语

石头连连

十口相传【解释】:许多人辗转相传。

十人九慕 【拼音】:shí rén jiǔ mù 【解释】:慕:羡慕。十个人见了有九个人羡慕。形容才貌出众,人人羡慕。

十手争指 【拼音】:shí shǒu zhēng zhǐ 【解释】:指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十光五色 【拼音】:shí guāng wǔ sè 【解释】: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十二万分 【拼音】:shí èr wàn fēn 【解释】:形容程度极深。

十成九稳 【拼音】:shí chéng jiǔ wěn 【解释】:指相当稳妥可靠。

十步香车 【拼音】:shí bù xiāng chē 【解释】: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十变五化 (shí biàn wǔ huà) 解释:指变化多端。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

十拿九稳 【拼音】:shí ná jiǔ wěn 【解释】:比喻很有把握。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拼音】:shí rì yī shuǐ,wǔ rì yī shí 【解释】: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出自】: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

十全十美 十万八千里 十年九不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拼音】:shí nián shēng jù,shí nián jiào xùn 【解释】: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十围五攻 (shí wén wǔ gōng) 【解释】: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十指连心 【拼音】:shí zhǐ lián xīn 【解释】:十个指头连着心。

十室九空 (shí shì jiǔ kōng) 【解释】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十亲九故 【拼音】:shí qīn jiǔ gù 【解释】:故:老朋友。形容亲戚朋友很多。

****************

石沉大海

亦作“石沈大海”。比喻无影无踪,杳无信息或事情没有下文

石城汤池

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石赤不夺

石质坚硬,丹砂色鲜红,均不可改变。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石火电光

佛教语。喻时光的短促

石火风灯

见“石火风烛”

石火风烛

比喻为时短暂

石缄金匮

同“石室金匮”

石烂海枯

直到石头变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

石烂江枯

直到石头变土,江水干涸。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石泐海枯

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石破天惊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乐声高亢激越,有惊天动地之势。后多用以比喻某一事物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石沈大海

见“石沉大海”

石室金匮

亦作“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

石室金鐀

见“石室金匮”

他山之石,可以攻... 石破天惊 水落石出 海枯石烂 落井下石 一石二鸟 水滴石穿 他山之石 精诚所至,金石为... 滴水穿石 安如磐石 临危下石 坚如磐石 鼎铛玉石 投石问路 飞沙走石 安如盘石 穿云裂石 点石成金 落阱下石 拏云攫石 击石弹丝 海涸石烂 落井投石 流金铄石 拿云攫石 药石之言 安于盘石 玉石俱焚 石沉大海 铄石流金 负石赴河 金石为开 身当矢石 电光石火 枕石漱流 金石丝竹 水石清华 木人石心 以卵击石 柱石之坚 如石投水 烁石流金 试金石 漱石枕流 金石良言 匠石运金 天上石麟 石尤风 石室金匮 裂石穿云 枕流漱石 下井投石 衡石程书 苦口恶石 石缄金匮 五石六鹢 一块石头落了地 若卵投石 十日一水,五日一... 一块石头落地 铁石心肠 石火风灯 肺石风清 飞砂走石 石赤不夺 泉石膏肓 炼石补天 金石之策 石室金鐀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 不分玉石 金石至交 金石之计 衡石量书 金石之言 心如铁石 石心木肠 石烂海枯 木心石腹 石火风烛 坚如盘石 投井下石 触石决木 金石之交 顽石点头 炫玉贾石 玉石俱碎 以升量石 泰山磐石 飞砂转石 石烂江枯 射石饮羽 磐石之安 裂石流云 玉石同碎 以水投石 石火光阴 石沈大海 木石心肠 金石之坚 匪石之心 蜻蜓撼石柱 石火电光 磬石之固 心坚石穿 炫石为玉 磐石之固 金石不渝 燕石妄珍 掷地作金石声 浮石沉木 家无儋石 燕岱之石 金石之功 如水投石 玉石相揉 助人下石 衔玉贾石 金石可开 点石为金 亲当矢石 矢石之难 盘石桑苞 没石饮羽 卵石不敌 攻玉以石 悬石程书 玉石杂糅 天惊石破 水枯石烂 石泐海枯 眠云卧石 燋金烁石 漱流枕石 叩石垦壤 躬冒矢石 焦金烁石 山童石烂 悬驼就石 心如金石 作金石声 亲冒矢石 投石拔距 金匮石室 心如木石 家无担石 餐云卧石 身非木石 以卵投石 盘石之安 匪石匪席 金石交情 心如坚石 炫玉贾石 玉石不分 投石下井 儋石之储 盘石之固 山枯石死卵与石斗 焦金流石 石城汤池 泰山盘石 金城石室 躬蹈矢石 人非木石 投石超距 搬石砸脚 走石飞沙 玉石皆碎 枕石寝绳 枕石嗽流 以石投水 敲金击石 投卵击石 衔石填海 玉石俱摧 山溜穿石 投阱下石 焦熬投石 铁肠石心 玉石混淆 玉石同沉 以卵敌石 浮石沈木 犬牙盘石 铁心石肠 焦沙烂石 悬崖转石 铁石心肝 以石投卵

石尤风的意思篇三
《以“石”字开头的成语》

石尤风

【解释】 指打头逆风。

石心木肠

【解释】 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坚定不动摇。

石缄金匮

【解释】 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同“石室金匮”。

石火风烛

【解释】 比喻为时短暂。

石火光阴

【解释】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石火风灯

【解释】 比喻为时短暂。

石城汤池

【解释】 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石室金鐀

【解释】 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同“石室金匮”。

石泐海枯

【解释】 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石赤不夺

【解释】 石质坚硬,丹砂色鲜红,均不可改变。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石烂海枯

【解释】 直到石头变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

石沉大海

【解释】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石烂江枯

【解释】 直到石头变土,江水干涸。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石破天惊

【解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石火电光

【解释】 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石室金匮

【解释】 亦作“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

石尤风的意思篇四
《声韵启蒙(一)》

声韵启蒙(一)

【卷上】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注释:

·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扁鹊何益』?黥︰古肉刑。《汉》六人,坐法黥,因称黥布。《黥布见︰辞海1563页「黥布条」。1131「英布条」》流矢︰乱箭也。

·六钧弓:古时三十斤叫「钧」,六钧弓指的是拉力较强的一种弓。《左传》定公侵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传观之。

·清暑殿:宫殿名,在洛阳宫中有清暑殿。

·广寒宫:《天宝遗事》唐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青虚之府”。 ·颜巷陋:指颜回居于陋巷,见论语。

·阮途穷:晋代诗人阮藉,常以纵酒装疯避祸,走在路上每遇道路阻塞,便痛哭而返。 ·濯足水:《孺子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打头风:《琅嬛记》载有:商人尤某之妻石氏,思夫成疾,死前曰:「我俗变为逆风,阻止天下商人远行。」《韵府群玉》石尤风,打头逆风也。(「俗」:可能是「欲」字之误。)

·同泰寺:佛寺名,梁武帝「萧衍」大力倡导尊佛崇儒,常与高僧在同泰寺讲论佛经,时天降雨,宝花从天而下。

·未央宫: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之后,曾经在未央宫设宴群臣,礼数甚严,乃曰:『今日始知天子之尊也』。

·绿绮:有名的乐器。楚庄王有琴叫绕梁,司马相如有琴叫绿绮(卓文君琴名),蔡邕有琴曰焦尾,都是有名的乐器。

·青铜:镜也,「欧阳修」诗:『素丝悲青铜』。曾巩水而磨青铜。

·芰:水果名,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眉月:「鲍昭」玩月诗:『始见东南楼,纤纤如玉钩,未映西北墀,娟娟似娥眉』。 ·长虹:雨气也。

二、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注释:

·冯妇虎:《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叶公龙:「叶公」为春秋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语出于《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钓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之而下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立』。指表面上爱好某一事物,私底下怕得要死。“叶”在此似应念ㄕㄜˋ(音:社shen)。

·蛩︰本作蛬,一名蟋蟀,一名促识,今通作蛩。雍雍︰雍字通雍《诗》雍雍鸣雁。

·秦岭:「韩愈」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又一联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官马不前』。

·巫山:《广兴记》巫山在夔州府巫山县,大江之滨,型如巫字,有十二峰。

·课蜜:就是采蜜。

·蒙茸:草乱的样子。

·九夏:夏季的九十天。梁萧统《梁昭明文集‧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三伏渐终,九夏将谢。』三冬:三个冬季,就是三年。《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戏马:指「项羽」戏马台,在江苏铜山县南。《南齐书》宋武帝在彭城,九日游项羽戏马台。 ·蟠龙:指齐桓温。「桓温」为东晋大将,所居斋室画有龙,因此人称蟠龙斋。后来「刘毅」也曾在此室居住,「刘毅」小字蟠龙。

·毕卓:晋人,性嗜酒,因酒废职。其以左手掰蟹螯,右手执酒杯为人生乐事。擘同掰,螯就是螃蟹第一对脚。

·王恭:晋人。经常披着鹤氅在雪地行走,「孟昶」见之曰:『此真神仙中人也』。鹤氅就是用羽毛制作的衣裘。

·五老峰:在庐山,是卢山最俊峭者,因状似五老者,故名。「李白」有诗:『五老峰为笔,洋澜做砚池』。

·三姑石:在江西星子县,击之声如铜钟。镛:大钟。

·雪花︰《坡公咏雪诗》︰『天巧能开顶刻花』。云叶︰《史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止于帝上,金枝玉叶,有花之象。

·陈后主:南朝时陈朝的后主叔宝字符秀,在位七年后被隋所灭。

·汉中宗:指西汉宣帝「刘洵」。《纲鉴》讳询,武帝曾孙,在位廿五年,崩,谥宣帝。 ·绣虎︰《魏志》「曹植」七步成章,人号绣虎。

·雕龙︰《梁书》「刘勰」字彦和,撰文心雕龙十五篇,论古今体,沉约善之。

·适志:顺心如愿,疏懒:懒散怠慢。

三、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逢。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初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

夏日池塘出汲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寒缸。

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

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注释:

·蓉裳:指华丽的衣服。《楚辞》:『集芙蓉以为裳』。蕙帐:充满兰蕙幽香的屋室。《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蕙意为香草。

·玉斝:玉做的喝酒器皿,圆口有三足。《诗》洗爵奠斝。 斝ㄐㄧㄚˇ(音:甲jea)。银釭:银制的酒器。

·碧油幢:青绿色的油布帷幕。幢:古代的旗子。

·社稷:祭土地神和谷神的神坛。班固《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引申为国家社会之代称。

·世祖:这里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东汉开国皇帝。马武:字子张,东汉开国名将,曾破王寻、攻王郎、败刘永、击“武陵蛮“及羌人,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延:邀请、引进、依仗任用之意。

·桀王:夏朝末代皇帝。龙逢:即「关龙逢」。夏桀之忠臣,直言敢谏,不幸为桀所杀。 ·旌:古代使用五色羽装饰的旗子。旆:古代末端形状似燕尾之旗子。

·九泽:古时九个沼泽地带。《广兴记》:『吴越之间具区“楚云梦”、“秦阳纡”、“晋大陆”、“郑国田”、“宋孟渚”、“齐海隅”、“燕钜鹿”并诏余鄙为九薮』。薮即泽也。三江: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太湖的三条支流,娄江、松江、东江。

·岌岌:山高险峻的样子。

·阵上倒戈辛纣战:《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伐商,在牧野会战中,商朝兵士在阵前起义,倒戈反击,商纣王被迫登鹿台自焚。辛纣:商纣王。

·道旁系剑子婴降:《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率军逼近咸阳时,秦朝末代国王「子婴」,以绳系颈,系剑于道旁,素车白马投降。

·华岳:《广兴记》:西岳华山,在陕西西安府,华阳县。

·湘江:《广兴记》:潇湘、蒸湘、沅湘称为三湘。

·朝车:早朝之车。禁鼓:宵禁之鼓。

·青琐闼:刻有青色连环花纹的宫门。闼:宫门。

·摐摐:敲击中古的声音。

·主簿栖鸾名有览:《汉书‧循史列传》:东汉「仇览」字季智,又名香,先为蒲县亭长,后为主簿,自称:『做鹰鹯不如做鸾凤』。「王涣」曰:『枳壳非鸾凤所栖』。主簿:县令的属官,主管文书簿籍之事。

·治中展骥姓惟庞:《三国志‧庞统传》载:庞统字士元,是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初与诸葛亮齐名,刘备曾以他为来阳令。在县不治事,鲁肃与刘备皆称他不是百里之才,只有使他的官位在治中别驾间,才能展其骥志。治中、别驾:皆府佐名。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苏武为西汉大臣,出使匈奴时被扣留,后至北海牧羊,渴饮雪水,饥吞毡毛,历尽艰辛,居匈努十九年,持节不屈。

·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庄周‧外物》载:据说有一次庄子因事外出,在一条车辙之中发现一尾鲋鱼,那鱼请求庄子给他一些水以活命,庄子慨然表示要去引西江的水过来救他存活。

四、支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

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

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酸梅对李苦,青眼对白眉。

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石尤风的意思篇五
《声律启蒙(注释)》

声韵启蒙(一) 【卷上】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注释: ·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扁鹊何益』?黥︰古肉刑。《汉》六人,坐法黥,因称黥布。《黥布见︰辞海1563页「黥布条」。1131「英布条」》流矢︰乱箭也。 ·六钧弓:古时三十斤叫「钧」,六钧弓指的是拉力较强的一种弓。《左传》定公侵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传观之。 ·清暑殿:宫殿名,在洛阳宫中有清暑殿。 ·广寒宫:《天宝遗事》唐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青虚之府”。 ·颜巷陋:指颜回居于陋巷,见论语。 ·阮途穷:晋代诗人阮藉,常以纵酒装疯避祸,走在路上每遇道路阻塞,便痛哭而返。 ·濯足水:《孺子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打头风:《琅嬛记》载有:商人尤某之妻石氏,思夫成疾,死前曰:「我俗变为逆风,阻止天下商人远行。」《韵府群玉》石尤风,打头逆风也。(「俗」:可能是「欲」字之误。) ·同泰寺:佛寺名,梁武帝「萧衍」大力倡导尊佛崇儒,常与高僧在同泰寺讲论佛经,时天降雨,宝花从天而下。 ·未央宫: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之后,曾经在未央宫设宴群臣,礼数甚严,乃曰:『今日始知天子之尊也』。 ·绿绮:有名的乐器。楚庄王有琴叫绕梁,司马相如有琴叫绿绮(卓文君琴名),蔡邕有琴曰焦尾,都是有名的乐器。 ·青铜:镜也,「欧阳修」诗:『素丝悲青铜』。曾巩水而磨青铜。 ·芰:水果名,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眉月:「鲍昭」玩月诗:『始见东南楼,纤纤如玉钩,未映西北墀,娟娟似娥眉』。 ·长虹:雨气也。 二、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注释: ·冯妇虎:《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叶公龙:「叶公」为春秋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语出于《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钓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之而下‧‧‧‧。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立』。指表面上爱好某一事物,私底下怕得要死。“叶”在此似应念ㄕㄜˋ(音:社shen)。 ·蛩︰本作蛬,一名蟋蟀,一名促识,今通作蛩。雍雍︰雍字通雍《诗》雍雍鸣雁。 ·秦岭:「韩愈」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又一联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官马不前』。 ·巫山:《广兴记》巫山在夔州府巫山县,大江之滨,型如巫字,有十二峰。 ·课蜜:就是采蜜。 ·蒙茸:草乱的样子。 ·九夏:夏季的九十天。梁萧统《梁昭明文集‧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三伏渐终,九夏将谢。』三冬:三个冬季,就是三年。《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戏马:指「项羽」戏马台,在江苏铜山县南。《南齐书》宋武帝在彭城,九日游项羽戏马台。 ·蟠龙:指齐桓温。「桓温」为东晋大将,所居斋室画有龙,因此人称蟠龙斋。后来「刘毅」也曾在此室居住,「刘毅」小字蟠龙。 ·毕卓:晋人,性嗜酒,因酒废职。其以左手掰蟹螯,右手执酒杯为人生乐事。擘同掰,螯就是螃蟹第一对脚。 ·王恭:晋人。经常披着鹤氅在雪地行走,「孟昶」见之曰:『此真神仙中人也』。鹤氅就是用羽毛制作的衣裘。 ·五老峰:在庐山,是卢山最俊峭者,因状似五老者,故名。「李白」有诗:『五老峰为笔,洋澜做砚池』。 ·三姑石:在江西星子县,击之声如铜钟。镛:大钟。 ·雪花︰《坡公咏雪诗》︰『天巧能开顶刻花』。云叶︰《史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止于帝上,金枝玉叶,有花之象。 ·陈后主:南朝时陈朝的后主叔宝字符秀,在位七

年后被隋所灭。 ·汉中宗:指西汉宣帝「刘洵」。《纲鉴》讳询,武帝曾孙,在位廿五年,崩,谥宣帝。 ·绣虎︰《魏志》「曹植」七步成章,人号绣虎。 ·雕龙︰《梁书》「刘勰」字彦和,撰文心雕龙十五篇,论古今体,沉约善之。 ·适志:顺心如愿,疏懒:懒散怠慢。 三、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逢。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初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 夏日池塘出汲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寒缸。 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 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注释: ·蓉裳:指华丽的衣服。《楚辞》:『集芙蓉以为裳』。蕙帐:充满兰蕙幽香的屋室。《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蕙意为香草。 ·玉斝:玉做的喝酒器皿,圆口有三足。《诗》洗爵奠斝。 斝ㄐㄧㄚˇ(音:甲jea)。银釭:银制的酒器。 ·碧油幢:青绿色的油布帷幕。幢:古代的旗子。 ·社稷:祭土地神和谷神的神坛。班固《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引申为国家社会之代称。 ·世祖:这里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东汉开国皇帝。马武:字子张,东汉开国名将,曾破王寻、攻王郎、败刘永、击“武陵蛮“及羌人,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延:邀请、引进、依仗任用之意。 ·桀王:夏朝末代皇帝。龙逢:即「关龙逢」。夏桀之忠臣,直言敢谏,不幸为桀所杀。 ·旌:古代使用五色羽装饰的旗子。旆:古代末端形状似燕尾之旗子。 ·九泽:古时九个沼泽地带。《广兴记》:『吴越之间具区“楚云梦”、“秦阳纡”、“晋大陆”、“郑国田”、“宋孟渚”、“齐海隅”、“燕钜鹿”并诏余鄙为九薮』。薮即泽也。三江: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太湖的三条支流,娄江、松江、东江。 ·岌岌:山高险峻的样子。 ·阵上倒戈辛纣战:《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伐商,在牧野会战中,商朝兵士在阵前起义,倒戈反击,商纣王被迫登鹿台自焚。辛纣:商纣王。 ·道旁系剑子婴降:《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率军逼近咸阳时,秦朝末代国王「子婴

」,以绳系颈,系剑于道旁,素车白马投降。 ·华岳:《广兴记》:西岳华山,在陕西西安府,华阳县。 ·湘江:《广兴记》:潇湘、蒸湘、沅湘称为三湘。 ·朝车:早朝之车。禁鼓:宵禁之鼓。 ·青琐闼:刻有青色连环花纹的宫门。闼:宫门。 ·摐摐:敲击中古的声音。 ·主簿栖鸾名有览:《汉书‧循史列传》:东汉「仇览」字季智,又名香,先为蒲县亭长,后为主簿,自称:『做鹰鹯不如做鸾凤』。「王涣」曰:『枳壳非鸾凤所栖』。主簿:县令的属官,主管文书簿籍之事。 ·治中展骥姓惟庞:《三国志‧庞统传》载:庞统字士元,是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初与诸葛亮齐名,刘备曾以他为来阳令。在县不治事,鲁肃与刘备皆称他不是百里之才,只有使他的官位在治中别驾间,才能展其骥志。治中、别驾:皆府佐名。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苏武为西汉大臣,出使匈奴时被扣留,后至北海牧羊,渴饮雪水,饥吞毡毛,历尽艰辛,居匈努十九年,持节不屈。 ·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庄周‧外物》载:据说有一次庄子因事外出,在一条车辙之中发现一尾鲋鱼,那鱼请求庄子给他一些水以活命,庄子慨然表示要去引西江的水过来救他存活。 四、支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 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 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酸梅对李苦,青眼对白眉。 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做海棠诗。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注释: ·四目颉:《姓氏谱》「仓颉」,上古人,生而神圣,传说为中华文字创造者,有四只眼睛。 ·一足夔:「夔」是舜的臣子,据说只有一只脚。《孔子丛》鲁哀公问孔子曰︰『吾闻夔一足,有异于人,信乎?』子曰︰『昔重黎举夔而进,欲求人佐焉。』舜曰︰『一夔足矣非言止一足也。』鲁哀公曰︰『善』。夔:音“魁ㄎㄨㄟˊ”。 ·鸲鹆:八哥鸟。 ·菡萏:荷花。 ·荼縻:《清异录》荼縻曰白蔓郎,一种落叶中灌木,花白色有香气。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豫让」为春秋末战国初期的刺客,曾事于「

智伯」。「赵襄子」与韩魏攻灭「智伯」后,「豫让」漆身吞炭,以改变容貌音声,谋刺「赵襄子」为「智伯」报仇。 ·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羊公就是「羊祜」字叔子,为西晋大臣,武帝时都督荆州诸军事,任内极得民心,死后百姓见到他的墓碑就流泪,时人称为堕泪碑。 ·竹简:古时无纸书皆刻于竹简(竹片)之上,因此称书为竹简。毛毛锥:指毛笔。《五代史》:「宏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大剑长槍,若毛锥子,奚用哉?』。 ·汾水鼎:《史记‧孝武本纪》载有:汉武帝曾得宝鼎于汾水,并因此改年号为“元鼎”。 ·岘山碑:西晋大臣「羊祜」死后葬于岘山,岘山碑就是堕泪碑(详见上“羊公”条)。 ·去妇因探邻舍枣:《汉书‧王吉传》:汉朝「王吉」的邻居种有枣树,枣树生长茂盛垂挂到王吉的庭园,「王吉」之妻采了几个枣子吃,因此「王吉」欲休妻,邻居闻知后便欲砍树。后经邻里调解夫妇重归于好。 ·出妻为种后园葵:《史记‧循吏列传》:春秋时期「公仪休」为鲁国相,有一天在家中吃到葵菜,又见妻子在纺织,曰:『欲夺园夫红女之利乎?』。为了不与园夫和织女争利,于是怒而拔去葵菜,并休妻出门。 ·青眼:晋朝「王藉」为青白眼,对有礼法的来访者就以青眼相看,若否则以白眼面之。白眉:指三国「马良」字季常,眉有白毛。他的兄弟五人均有才名,但「马良」最杰出。因此民间有曰:『马字五常,白眉最良』。 ·海棠睡︰《太真外传》杨太真(阳贵妃)初睡起,明皇笑曰︰『海棠春睡未足矣。』 ·柳眠︰《三辅故事》汉苑有柳如人,名人柳,一日三睡三起。 ·张骏曾为槐树赋:《十六国春秋》:「张骏」为西晋凉州官员,移植柳树于凉州而不活,仅有酒泉宫西北生有少量槐树,因而作《槐树赋》。 ·杜陵不做海棠诗:《诗话》:「杜陵」母亲因名叫「海棠」,为表示对自己母亲的尊敬,因此不作海棠诗。「杜陵」就是诗人「杜甫」。「陆放翁」曰:『老杜不应无海棠诗』,意思为必定是失传。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晋书‧王羲之传》:晋朝「王羲之」有子名「王献之」,小时看人玩樗蒲,便知胜负,其父门人称赞他为:『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龟每二百岁生出二尾称一总,至千岁生出五总称一聚,五总之龟无所不知。《唐书》载有:「殷践猷」博通经籍,问无不知,「贺知章」称其为五总龟。 五、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鱼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

石尤风的意思篇六
《明月峡诗意》

诗意明月峡

——古栈道在诗意中延伸

文学院 07级对外汉语10班 陈利君 学号:200702441002

[摘要]:位于广元市朝天区的明月峡,先秦以来一直是蜀地与外界沟通的交通要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此也汇集了大量历代文人的诗词。通过研究这些诗词,我们不仅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际遇,感受古栈道的命运,追溯文明的发展轨迹。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注意到明月峡在诗意中延伸。

关键词: 交通史的博物馆 诗歌长廊 文人心性 文明传承

广元市古称利州,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位于四川省北部。素有“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作为巴蜀的北门户,广元地形尤为险要。《四川通志》中记载:“自金牛诈取,五丁凿险,崎岖鸟道 ,一线仅通。如潭毒七盘朝天诸关率多,架木凿石,泥丸可塞,石燕蔽其西,蒹葭障其南,漫天二岭,雄于东北。其地叠嶂层峦,靡可枚举”。这给蜀地与外界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与外界交流,蜀人很早就开辟了各种道路,并在高山峡谷之间发明了栈道。从广元城向北25公里,陡见奇峰突起,剑戟排空,直上云霄,天地也顿时为之阴暗。 这就是位于广元市朝天区嘉陵江谷口的明月峡。在这就汇集了古今蜀人与外界的交通道路。

一、 交通史的博物馆——古今六道一峡集

明月峡位于广元市朝天区嘉陵江谷口,原名朝天峡,唐前叫漫天寨,天宝末年唐明皇避安史之乱奔蜀,蜀中百官于此接驾朝拜天子,故此峡更名为朝天峡。明月峡栈道处于清风、明月二峡之间,清风、明月是前人取李白"清风清秋月明"的诗句而来,峡谷壁高千仞,江水拍浪气势雄壮,李白《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鹄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就是对这一险要地势的真实写照。明月峡可被称之为蜀道咽喉中的咽喉,是连接南北的唯一通道,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打通蜀道,在这里修建了各种道路。对于其在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地方县志、当地的碑文、甚至出入蜀地的文人墨客的诗文游记中有不少记载:

“ 广阳州东七里,水南有遮要三槌石谷,东二里,至明月峡,峡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圆孔,形若满月,因以为名。” 李膺 《益州记》

“公乃月峡先登,瞿塘直上。 ”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乃剑门西拒,邛关南望,星桥对斗,像牛汉之秋横;月硖萦城,疑兔轮之晓落。武骑迁升之路,冠盖云飞”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 “一过朝天峡,巴山断入秦。” 《朝天峡 》 清·黄密

至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古今六道聚集一峡通行的壮观景象。这六道是:嘉陵水道、纤夫鸟道、先秦栈道、金牛驿道、川陕汽车道、宝成铁道。这六道都有其历史特点,比如嘉陵水道,最早有文字资料记载的是《禹贡》,说夏禹治水时,“浮于潜,逾于汉,入于渭,乱于河”。有人考证这一记述而得出的结论是蜀流

先民们“循嘉陵江,逾秦岭,达渭河流域,已是通达的道路”。当然蜀汉先民们是最早开辟这条道路的先锋。河两岸的岩壁上,凿有一条难容双脚的鸟道,在险峻处排列着钻凿的小石窟,它记载了数千年来船工和纤夫们的辛酸历史。无论是古道或今道,秦入蜀,必须从此峡通行。古人为沟通秦蜀,在峡东岸的绝壁上凿石架木为桥,这正如杜甫在《飞仙阁》所描绘的“栈云栏杆峻,梯石结构牢”明月峡栈道。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朝天峡栈道孔开凿于春秋末期,广为利用于战国中期。秦惠王灭蜀(公元前316年),司马错张仪率十万大军就是从此峡进入西川的。战国末年,范睢相秦时,已是“栈道千里无所不通,使天下皆畏秦也”。 到了秦汉时代,朝天峡是统治者北控西秦、南扼巴蜀的重要通道,在元明清诸朝,它又是置兵戍守的军事要隘。今人虽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具,汽车、火车还必须经此峡通行。只有走此峡最捷。明月峡连通秦蜀,变高山深谷为通途,不愧为中国交通道路博物馆。

在这座交通博物馆内,同时也凝聚了先秦、秦汉、三国蜀、唐宋元明清诸朝的文化。这些都是以交通道路为主体而发展的,因此,不仅是一座中国交通历史博物馆,也是一座历史悠久内容极为丰富的中国文化博物馆。相传刘邦北定三秦,是绕道走嘉陵栈道入关中的。今天朝天区境内不仅流传着刘邦、萧何的故事,而且嘉陵道、金牛道上都留有刘邦、萧何的遗迹,如汉王洞、萧何崖、朝天峡老虎口下的萧何碑等。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中军帐就设在朝天峡附近的筹笔驿。因此过往此地的游人不禁发古之幽思,咏叹出多少名篇佳句。李商隐在这崎岖秀丽、豪壮沉郁的景观下留下了著名的咏史诗《筹笔驿》: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元·达鲁花赤在《过朝天岭》中发出了“奉使朝天岭若仙,俯观锦绣蜀山川。古今豪杰知多

少?回首燕都路八千”的感慨。

二、 诗歌的长廊——历史文人的蜀道情怀

由于其重要的交通位置,古代入蜀出蜀的文人墨客,经过此地,面对明月峡如诗如画,千古风流之胜状,结合自己的经历,无不醉月飞觞,芳树晴岚流诗韵,使明月峡成为一部诗歌长廊,蔚为壮观。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胜景对文人创作的影响(“文因景生”)。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他们对蜀道山水风物的情怀中看到古蜀道的历史变迁,聆听社会进步的足音。

(一)鲜有描绘,仅存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秦惠王为夺取大西南这片富庶之地,用“五丁壮士开金牛道”,打开了秦国通往巴蜀的通道。然而在明月峡栈道刚开通时,栈道是很危险的。当时也被称作 “危楼”,它只能承载一定量的负荷。“常车迎布,岁数千辆。遭遇阝贵 纳,人物俱堕,沉没洪渊,酷烈为祸。”要在这样十步九折的险路上行走,行人自是跌跌撞撞,愁苦万分。其次是路面的逶迤崎岖和泥泞粗糙。汉代摩崖石刻《石门颂》中,这样描述子午道:“上则悬峻,屈曲流颠,下则入冥,倾泻深渊,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空舆轻骑,滞碍弗前。”行人步行在子午道上,上面悬崖峻峭,下面是幽谷深渊,飞瀑直泄。不管是平地或者峡谷,均是泥泞难

行,山道上也荆棘丛生。不难看出,因路途艰辛,山势险峻,行人行走其间,除却一身胆战心惊之外,几乎没有领略大自然风光的雅趣。这时期古道景物给游人主要是“险”和“畏”的感觉,而大自然的奇丽山水则静静的躺在身旁,没有激起文人的多少思索。所以关于这一时期的明月峡的记载,仅仅是在后人的县志中作为交通要道如实的记载。

(二)融入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到了唐宋时期,情况就大不同了。隋唐之后,改用科举进行官吏选拔,人员由此得以在全国上下大量频繁流动。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士人在步入仕途后往往被贬被黜。而当时的被贬黜之地,赫然呈现出以京城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边延伸的特点。而在历史上一直被誉为险隘、闭塞、蛮荒之地的巴蜀地区,无疑成为流人之所。因此往来于明月峡的身影也就络绎不绝。唐宋时期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陈子昂、卢照邻、孟浩然、陆游、“三苏”等既是流宦,又是文坛巨擘。在流放中他们有或感于明月峡的美好风物,或感于自己和被贬谪友人的苦难遭遇、委屈,或为了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愤,而写下灿烂的华章。

杜甫自秦州入蜀,有一首《水会渡》:“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入舟已千忧,陟騋仍万盘。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远游令人瘦,衰疾惭加餐。”

陈子昂《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故乡今日友,欢会坐应同。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

卢照邻《早度分水岭》:“丁年游蜀道,班鬓向长安。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

杨凝《别李协》:“明月峡添明月照,蛾眉峰似两眉愁”

骆宾王《送费六还蜀》:“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 陆游《题雪溪》:“危途踏半桥,扶杖俯洪流。雪溪巴山来,衰翁葱岭留。”

从他们的诗文中,我们看出在明月峡的道路虽然艰险,但古蜀道山水景观是很美的。同样是写蜀道沿途栈道艰险,在这里却有了变化,诗人在惊叹古道本身奇险的同时,开始放眼四周美好的景色,哀鸣的古猿,枯藤的松柏,飞流的瀑布,长空的飞鸟,山腰的白云,这些自然生灵开始跳入人的视野,心灵和大自然有了进一步交融。在一片胜景中渗透了他们失意的悲情和个人的理想。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现的是一种不同于本土的地景书写和地域经验。一方面他们去国离乡,对于贬谪之地的地域风情多能怀有一种新奇之感。所以除了有对栈道的艰险认识之外,对沿途土产、风俗、植被、动物活动等生态情况都十分留意。这段旅途是艰辛的,但四周的山水是可爱的。另一方面,他们将贬谪之地的风物与故乡或京城的景物暗暗对比,以其升华之妙笔饱蘸了浓浓的贬谪之失意。但同时面对明月峡的景物,他们饱含了对目的地锦州的美好憧憬,对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渴望,。

(三)彰显文明的动态之美

自唐末开始到明清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历史上先前暖湿的气候,从南宋开始日趋寒冷干燥,森林资源受到破坏,使得就地取材修筑栈道的可能减少。加上战争中人为的毁坏,明月峡栈道被一种新的道路“碥道”逐渐代替。碥道是在有坡度的崖壁上削坡铲石筑成的土石路,不像栈道那样平直近捷,它里程较长,坡度也有所增加,但比栈道经久耐用、安全。这使得行人可以从蜿蜒曲折的山路

上面,观赏到秦巴山麓的秀美风光。于是,明清文人眼中的古蜀道景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明清文人首先注意到的是道路的变化。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今之栈道非昔矣„„特开路于诸岭之上,无复昔日之沿山架木,而栈道遂废”“自古称栈道险,今殊不然,可并行二轿四马。”“路虽崎岖,然在山麓无险。”这些都说明与以前的道路状况相比,改善了很多。

其次,我们看明清文人对明月峡的描绘:

明代文学家杨慎《马道壁上次韵》:“嘉陵江水碧迢迢,雷吼晴滩雪涌潮。”

《青 桥》:“ 阁道盘云栈,邮亭枕水涯。猿猱临客路,鸡犬隔仙家。风起青丘树,春迷玉洞花。旅怀今日豁,停幰问褒斜。”

《硖 石 道》:“石壕环陕驿,渑水带崤关。东望封泥谷,南运积甲山。

秦轮无只返,赵璧有双还。陈迹虚无里,荒台蔓草间。”

清·胡薇元《题朝天铁龙桥》:

屹立两江天未开,铁龙横跨峨眉台。四山云雾暗然落,万艘蓬船卷风来。

金牛古道龙门出,天梯石栈明月回 。停车小镇香土酒,桌满清客共举杯

清·黄密《朝天峡》:

一过朝天峡,巴山断入秦。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

暮色编悲容,风光易感人。明年在何处,妻子共沾巾。

我们发现明清诗文更加丰富了古蜀道的景观内容。水土流失后,河床淤升,险滩复出,大部分时期嘉陵江河床干涸,人们完全可以行走在河床上,不必取栈道而行受到惊吓,使嘉陵江景色开始大量跳入诗人视野。嘉陵江急流拍打两岸岩石发出的轰鸣声,以及如雪般净白的江水与朝天岭上浓密的森林交相辉映,江上帆舟往来如织,呈现出一派山水相依相映的美好画面。

但是栈道在这个时期依然是古蜀道上的重要风景。栈道风光也吸引了外国人的注意,光绪二年出使清朝的日本学者竹添井井入蜀写“连云栈”险境:“有燕子、有火烧、有小鬼,有青石,亦以十数,而阎王为之最,自中丞辟之,险变为夷,石栈如砥,置佛像马,更名观音碥。”他用小鬼、阎王来表述自己的心情,使栈道“险”的印象在此更加让人刻骨铭心。意大利来华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代时自西安越秦岭经汉中到成都,描写金牛道沿途大巴山景象《马可波罗游记》(第11页)::“这里大多属于森林地带,所以他们又以打猎为生。这里整个的范围有二十日的路程,所有路程完全在大山、峡谷和树林中,但沿途有许多市镇。这里地面平坦,人口众多,居民以商业和手工业为生,还出产大量的姜。再向西走二十日,又可以看到人烟,他们也是偶像崇拜者,以农产品和猎物维持生活。”又增添了巴山山民的宗教和经济生活内容,展现了那时百姓安居乐业、商贾往来繁华的蜀道景象。

王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对栈道感情更为深厚,在过栈道时他作诗云“千峰盘

雪栈,数骑出去林。蜀道连天起,秦关入望深。今宵图画里,如听冥猿吟。”在诗作《陇蜀馀闻》中他详尽描述“自剑州已南,尽梓潼县界。古柏千株,皆大数十围,形状诡异。高皆入云,蜀道奇观也。”这时对栈道的描绘加进了文人听力上的感受,使眼、耳、心与自然景观的交融更加深入,它们是传神的,满载着文人之心性,彼此交融,彼此深化。这样,明清文人在前代基础上,更加丰富了古蜀道的景物内容,且影响着后代对蜀道景物的理解。栈道、古柏、嘉陵江、雄关天险等景物经过历代文人的歌咏,成为了今天蜀道沿线的主要奇观。

千年古道,路是同样的路,山川是同样的山川,但在文人的眼里为何是不同的形象?其实除了缘于行人行走路线不同,作者个人心情各异,作者籍贯和生活习性差异之外,我们从整体去看,可以发现这也是古人对山水景物认识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和从功利到欣赏的过程。最初,人们认识山水重在突出其对人类生存有意义的东西。随着认识加深,人们开始感受整体形象,开始通过具体复杂的心情感受来表现山川,从而形成了心灵上的感受。通过文人抒发的特殊情怀,千年古道明月峡愈加散发出了诱人的风采。

三、 结语

千年古道明月峡在交通史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历代文人的歌咏下形成了一部蔚为壮观的诗歌史。它永葆生机的秘诀正是因为它具备了文化驿站的重要功能。有限的景观空间,一头连接了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一头连接了无限广阔的精神世界。对于热爱这片热土的人们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追溯其文明的轨迹,让明月峡在诗意中永久延伸。

参考文献:

①、周晓琳,刘玉平:《空间与审美——文化视域的中国古代文学》·[M]·人民出版社,2009.9.

②、李怡:《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M]·湖南教育出版社。

③、谭兴国:《蜀中文化贯天下——巴蜀文学史稿》·[M]·四川文学出版社·2001.8. ④、赵义山,雷家仲《巴蜀文化大典——文学卷》·[M]·四川文学出版社·1998.8. ⑤、广元文化网:

石尤风的意思篇七
《古曲释词的扛鼎之作——读《宋元明清曲辞通释》》

第25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11月 Vol. 25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3

古曲释词的扛鼎之作

──读《宋元明清曲辞通释》

吴振清

(天津师范大学 中文系,天津 300070)

摘 要:就王学奇、王静竹所撰《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的特点进行剖析,通过大量实例,证明该书不愧中国戏曲词语词典的扛鼎之作,对作者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予以褒奖。

关键词: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训诂;词典;语言学工具书

中图分类号:H164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9-9115(2003)06-0012-05

20世纪80年代,王学奇、王静竹先生撰写,署名顾学颉、王学奇的《元曲释词》分四册出版;前不久,王学奇、王静竹先生撰著并署名的《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总一册面世。《元曲释词》出类拔萃已有公论。比较而言,《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以下简称《通释》)各方面都超过了《元曲释词》,依理推之,《通释》应该是当今古曲释词的扛鼎之作。

中国戏曲旧时被视为“小道”,颇受轻视,少有研究者问津,它的语言研究自然更受到冷落。从前人们热衷研究先秦两汉语言,研究近古汉语中诗文等“高雅”作品的语言,却极少关注古曲词语。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一部古曲语言专著,但它是一部韵书,只论古曲音韵,于古曲语词训诂则无涉。清末以前也有部分书籍涉及古曲词义,但只是零零碎碎顺便提及,没人写出古曲词语训诂专著。

自王国维先生开始,人们开始重视古戏(曲)研究。对古曲语言研究也相应地投入了不小的精力,先后有徐嘉瑞、张相、朱居易、黎锦熙、罗常培、钱南扬、赵景深、王季思、陆澹安、王瑛、龙潜庵、王沛纶、童斐等先生在古曲词语训释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了诸如《金元戏曲方言考》、《诗词曲语辞汇释》、《诗词曲语例释》、《元剧俗语方言例释》、《戏曲词语汇释》、《宋元语言词典》等一批有分量的专著,它们各有千秋,功不可没。然而毋庸讳言,它们在收词数量和释词质量上还不尽如人意,总体

看,比不上《元曲释词》,更比不上《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尽管《元曲释词》和《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笔者认为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最高水平。最近国家图书奖已将其评定为辞书类一等奖,这就是有力的证明。

《元曲释词》是王学奇、王静竹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了20多年写成的一部精品,全书约180万字,收词3000余条(加上附目,约5000余条)。《通释》出版前,它被公认为同类著作中无论规模还是学术水平都无与比肩的上乘之作,受到多方面好评:国务院古籍整理简报总第146期说它是“集研究元曲词语之大成,为目前比较理想的一部治曲工具书,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好评”。又说“它不仅是专治元曲的重要的工具书,而且对一般的文学、史学和语言学等的研究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光明日报》1984年、1985年两次刊登文章介绍《元曲释词》,说它“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和参考价值”。刘坚、曹广顺先生的《建国以来近代汉语研究综述》指出它“文献收集较广泛,考辩也比较周详,被认为是同类各书中后出转精之作”。殷孟伦先生在《文史哲》上撰文,认为《元曲释词》是“近年来训诂学著作方面的重要成果”。宁宗一先生主编的《元杂剧研究概述》一书说《元曲释词》已“成为目前最有价值的元曲语辞工具书”。袁世硕先生主编的《元曲百科辞典》认为《元曲释词》成就突出,尤其在溯源方面填补同类著作的空白。齐森华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曲学大辞典》介绍《元曲释词》时说“全

────────── 收稿日期:2003-08-12

作者简介:吴振清(1943-),男,河北吴桥人,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 12 -

吴振清:古曲释词的扛鼎之作

书收词广博,资料详密”。日本学者井上泰山先生在《俗文学研究》上发表文章,说《元曲释词》收词丰富,解释了很多别人未解释的词语,使用了较好的研究方法。类似评介还有一些,此不一一枚举。

自1990年《元曲释词》第四册出版至《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出版前,近13年没有古曲释词专著问世。《通释》一出现,我们便倍感珍贵。更可贵的是《通释》比《元曲释词》有了一个不小的进步:《元曲释词》180万字,《通释》325万字;《元曲释词》收词3000条(加上附目5000条),《通释》收词(包括主、附目)10000余条;《元曲释词》只解释元曲词语,《通释》不仅解释元曲词语,而且全面解释南戏、明清传奇、明清杂剧各时期戏曲词语,还收入不少《元曲释词》未收的元曲词语,弥补了《元曲释词》释词上的不足。释词更准确、更深入,征引更广博,论述更透辟,从哪个方面考察《通释》的贡献都是很突出的。全书处处表现出他们的科研成果,它不仅是出色的工具书,而且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衡量训诂著作成就最重要的标准是其释词水平,从这个角度上看《通释》是站在同类著作最前列的。

因为古曲作品使用的词语涉及面广,距今年代较久远,留下的相关资料相当少,所以很多词语意义十分难以把握,和诗、词、散文、小说相比,其意义更难探索。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古曲释词著作所释词义不少值得商榷。《通释》释词尽管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但相对而言它的错误少得多。笔者认为,它在释词的准确性上是可信赖的,它对“挨挨抢、弊幸、榜子、罢亚、白玉楼、波俏、桮棬、补代、打搊拾、单俫、刀锥、倒席、的皪、淡、查果、超垛、扯叶儿、吹木屑、撮哺、两赖子、浮沙羹、拂绰、追蠡、二会子、分茶、孤虚、关棙子、国步、温克、泛子、分朗、金花俸米、并邦、撅厂、弹、海郎、胡虎乎护、浑洼、混俗和光、嘉庆子、尖新、热乐、即留、晒鸡、下一钩子、秬鬯、千年钓、开屠、曳白、启沃、撒和、师师济济”等词语的训释即为《通释》释词准确的部分例证。

一位语言家说过,发现一个新词语犹如发现一颗钻石,《通释》就发现了若干颗这样的“钻石”,它收入了很多其他同类著作未收的词语并给予可信的诠释。“禁架”在元高明《元本琵琶记》、明吴中情奴《相思谱》、明叶宪祖《骂座记》、清无名氏《十醋记》、清沈自晋散套[南仙吕·醉扶归]《周生别

妓赋此纪情》等作品中出现过,我们见到的古曲释

词专著或文章均未收未解。《通释》依据《后汉书·方术传(徐登)》、《抱朴子·至道》,参照《金瓶梅》60回、《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指出“禁架”原是一种“禁术”,“相传古代方士施此禁咒之术,能使人抵制、抵当、支持住平时所不能承受的事”,引申义为“把握、控制、抵当、支持”。另如“阿僧秪劫、阿斤堆、俺答、边着、曝白、本、比并、蹅跟、赤年空俺、扯、沉埋、炊扊扅、跐、打閛閛、倒了葡萄架、低亚、峨岢、二三、风便、伏伏、罟罟、龟背、桦老、浑洼、胡颜、回向、嘉庆子、卷帐、接篱、金界、狼扑、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