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考资源 > 中考信息 >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篇一:2015年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篇二:2015年北京东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二)

初 三语文2015.6

(一)选择。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条奔(tãnɡ)①的河,是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河。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独自驾着小舟,从这条河上驶过。然而,并非每一位水手都能乘风破浪平安地驶到彼岸。世界上哪一条江河没有吞没过船只?况且是.这样一条吉凶难卜的河,这样一群热情大于理智的水手。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座高耸的山,是一座看不见路径的山。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是登山队员,怀揣着征服者的梦想。然而,既然是高山就难免有坎坷,难免有毒蛇猛兽出没,也难免野花的诱惑和迷路的时候。山林之神只留下.

一句秘(juã)②——惟有大智大勇者脚下才有路!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浩(hàn)③的海,是一片不见天际的海。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是一道小溪,别无选择地汇向大海。溪水是甜的,海水是咸的,由甜变咸根本不管你情愿还是不情愿。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光吃甜的,并不能强身健体,只有足够地吸收盐分,骨头才会一天天结实起来,因此,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 .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蔚蓝的天,是一片辽阔无垠的天。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是一只羽翼未丰的雏燕,渴望自由翱翔。然而,如果经不起暴风雨的考验,在天空中挥动翅膀就意味着灾难;如果没有天空一样博大的胸怀,纵然远行万里也会郁郁寡欢。

啊,让我们【甲】着河流,让我们【乙】着高山,让我们【丙】大海,让我们【丁】蓝天。那是一个竞技场,那是一个快乐园,那也是一部青春大辞典!

......

(作者:孙云晓)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坎坷(kě)骨头(ɡū)乘风破浪(pâ) ... B.坎坷(kē)骨头(ɡū)乘风破浪(pò) ...

C.坎坷(kē)骨头(ɡǔ)乘风破浪(pâ) ...

D.坎坷(kě)骨头(ɡǔ)乘风破浪(pò) ...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腾 ②决 ③翰B.①滕 ②决③瀚

C.①腾 ②诀 ③瀚 D.①滕②诀③翰

3.对文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渴望:迫切地希望。 B.理智:道理和智慧。

C.蔚蓝:像晴朗的天空那样的颜色。 D.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

4.对上文中的语法现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驶到彼岸”是一个后补短语,“彼岸”是动词“到”的补语,补充说明“到”的地方。

B.第二段中“高耸的山”是一个偏正短语,“高耸”是“山”的定语,说明了“山”的状况。

C.第三段中用“只有„„,才„„”表明“盐分”是“骨头结实”的条件;用“因此”得出“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的结论。

D.第四段中用“如果„„,就„„”表明是选择经得起“暴风雨的考验”,还是选择“远行万里”是每个少男少女遇到的问题。

5.阅读第五段,根据语境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注视 【乙】仰望 【丙】拥抱 【丁】奔向

B.【甲】俯视【乙】仰望【丙】簇拥【丁】奔赴

C.【甲】注视【乙】眺望【丙】拥抱【丁】奔赴

D.【甲】俯视【乙】眺望【丙】簇拥【丁】奔向

6.为上面这段文字命题最生动的一项是

A.青春是什么 B.青春随想曲

C.中学生寄语 D.献给中学生

(二)填空。(共11分)

7.默写。(共6分)

⑴,以观沧海。,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⑵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舍身取义的精神,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⑶我们常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语句,抒发我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表现我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忧国忧民的思想。

8.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第⑴⑵两题。(5分)

⑴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中国当代文学名著《①》,作者是②和③。连环画讲述了④的情节,集中表现了红岩英雄

的革命精神。(4分)

⑵对以上连环画中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胸怀大志不畏艰险 B.品格高尚才能出众

C.一心向党热爱祖国 D.前赴后继英勇顽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2题。(共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

123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

567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1.大阉:指魏忠贤。 2.缙绅:也作“搢绅”,即士大夫。 3.编伍:指平民。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 4.钩党之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钩党,被指为有牵连的同党。 5.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6.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 7.投缳(huán):自缢。 4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

⑵素不闻诗书之训素: .

10.下列语句中的“于”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一句中的“于”意思相同一项是(1分)

A.生于忧患 B.皆以美于徐公 C.至于斟酌损益 D.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翻译:

⑵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翻译:

12.【甲】【乙】两段文字中所谈到的“义”,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天一生水》,完成第13-16题。(14分)

天一生水

袁坚 王玮

①我恍惚看见自己又走在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当中,这些夹杂青砖黑瓦的老式民居一间一间地向我身后隐去,小巷的延伸曲折而又悠长。时间应该是江南的梅雨季节,雨丝无声无息地笼罩着一切,笼罩着思绪的蒸腾,散发„„ ②江南是一个偏安于时间逻辑之外的存在,兀自发生着自己的故事。故事的流传总是有着种种的缘由,在这座城市里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有关于一座藏书楼以及藏书的故事了。

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会在巷子里晃来晃去,漫无目的的,有一种游荡的感觉。巷子里的建筑无一例外的都是些典型的江南民居。雨季来临的时候,巷子里总会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并且不断地散发出一阵阵陈旧的霉味。

④巷子的尽头兀自立着一座深宅大院,虽然有些陈旧,但还是很有些气势。斑驳的木门和廊柱表示了这座宅院年代的久远,而门前长久蹲立的两座石头狮子,则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姿势,漠视着存在的逝去与逝去的存在。 ⑤这座宅院有着一个一度让我十分费解的名字,叫作“天一阁”。据说,里面放着一些谁也不许看的书。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百思不得其解。钱绣芸的故事是我在无意间得到的。大体的意思是:她是清朝嘉庆年间宁波知府的内侄女,因为想读一读天一阁里的书,竟要知府作媒把自己给嫁进了范家。结果是最终也没能看到天一阁里的任何一本书,年纪很轻就死了。

⑥我一直不明白钱绣芸执意要嫁入范家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也不知道这一楼藏书对她而言究竟有多

1么的重要。也许仅仅是为了那一份对书籍无以化解的心结?或许只是为了三生石上曾经有过的一个旧梦?我说不清

楚。

⑦终究她还是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把自己嫁进了范家,嫁给了这座楼里藏着的书,或是藏着这些书的楼。 ⑧雨季的春天总是有些迷惘,过冬的树叶到了该离去的季节,一片片地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落在地上,浸湿,无声无息地腐烂„„

⑨据说这座宅院的主人一生唯一的嗜好只是藏书,临终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财产分成两份由后代的两房挑选:一份是万两白银,另一份则是需要耗费大量钱财保存的一楼藏书。他的长子开口选择了后者,于是范钦便心满意足地死了。

⑩为了保存这些藏书,范氏的族规采取了当时最严厉的规定: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

2行摈逐,不得与祭„„

11也许钱绣芸的愿望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得逞,她所做的一切终究也只能是一种徒劳。因为藏书的原始动机到 ○

后来已经变得不再单纯,藏书已经成为了一种神圣、一种膜拜、一种荣耀。在此之下,其余的一切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一个女人的愿望则更不重要。

12雨季里,床底下线装书潮湿的霉味继续加剧,除去这些霉味变成了我唯一可做的事情。泛黄的书页常常会让 ○

我有一种恍恍惚惚的不真实感,好像隔了很久以前的阳光,在黑暗中摇曳,散发„„

13江南的夜晚依旧还是很安逸。巷子里的路灯屹立在尽头,散发出支离破碎的光芒,宅院门口的石头狮子依然 ○

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在夜色光线的照耀下,散发出一种颓废的神情„„

14有关于钱绣芸不能登楼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族规中当时已有一条禁止女子登楼;另一种说法是,她 ○

所嫁的那一房在当时已属旁支,没有权力登楼。钱绣芸也许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也许从来就没有想过,或许根本就不愿意想。她在范家的日子里所抱的一线希冀,是希望也许终有一天,这些门会因为这个“也许”而一扇一扇地打开„„

15钱绣芸终于死了。终于没能看到天一阁里的任何一本书,郁郁而死。纤弱的生命周旋于对天一阁的深深渴求, ○

就像翻飞在梦想边缘的纸鸢,竟是那么脆弱。虽然,她已经走得离这座楼这么近„„

16雨季过去了,脱去了冬叶的树木在阳光的气息下变得茂盛,白云在空中飘荡,野草在雨水浸泡过的朽木上开 ○

始疯长„„晒书的工作也到了最后,这些陈年旧书将最后在阳光底下晒上一遍,收回床底,等待来年。

17终于,不经意间我触动了冥冥之中的玄机,天一阁名字的来历竟然长久以来就一直隐藏在自己的身边。全部 ○

的意思就来自于《易经》中的八个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秘咒的所有含义只不过是借水防火,来免除历代藏书者的最大忧患,仅此而已。

18原来如此!那一次,几乎偷去了天一阁一半的珍贵书籍,藏书的失散,从此开始了。范钦的这句秘咒,防住 ○

了火,防住了登楼的脚步,防住了钱绣芸,却终究没能防住小偷的手。钱绣芸哀其一生都没能实现的愿望,小偷却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藏书楼的楼板上只留下了小偷吃剩下的一堆枣核„„

19过冬的树叶始落殆尽,这些飘零的落叶带着昨日的旧梦在慵懒的春风中轻舞飞扬着,好像隔了遥远的时光再 ○

看回去的样子。像似一本断了线的线装书,轻轻地一扯,就散了。只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

20岁月在时光的飘荡中继续地延续,曾经的一切都渐渐地散落了,散落在逝去的流逝中。余下的,是曾经的一○

楼辉煌,以及在一楼辉煌的背后,那一阵阵的苍凉„„ (选自央视国际,2003年9月)

“三生”分别代表前世、今 生和来世。2.摈(bìn)逐:排除,驱逐。

1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天一阁的三个十分费解的问题是什么?(3分)

答:

15自然段,请你根据时间发展的顺序,判断钱绣芸的悲剧命运应放在以下两件事情之前还是之后,并14.阅读第⑤至○

说出你的理由。(3分)

第⑨段:天一阁主人临终交代遗言。

第⑩段:为保存藏书,范氏家族制定了严厉的族规。

答:

15.本文语言很有特点,有些语句里的词语在对比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请你从以下两句中任选其一,结合语境,对....

句中的加点词语进行赏析。(3分)

⑴门前长久蹲立的两座石头狮子,则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姿势,漠视着存在的逝去与逝去的存在。 ..........

⑵余下的,是曾经的一楼辉煌,以及在一楼辉煌的背后,那一阵阵的苍凉„„ ....

答:

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不超过140字,5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7-19题。(11分)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它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天一阁主人范钦依据《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论,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乾隆帝南巡时,命人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的款式,以此为蓝本,在北京、沈阳、承德、扬州、镇江、杭州兴建了文渊阁等七座皇家藏书楼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从此名扬天下。

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见,而范氏藏书却保存至今,这与范钦制定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女性不能入阁,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同时,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正因为如此,天一阁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日。“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一人(允许黄宗羲登阁的是范钦曾子孙——四世孙范光燮)。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黄宗羲翻阅了天一阁的全部藏书后,把其中流通未广者编为书目,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

范钦原藏书籍7万余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遗憾的是,虽然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公元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民国初,又有人指使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大量的藏书,运往上海倒卖。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保存下来的图书,绝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钞本,其中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其是为数不少的明代地方志271种和明代科举录370种,是研究中国明代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设臵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现在的天一阁已成为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17.相对《天一生水》一文对天一阁管理制度的介绍,本文又作了哪些补充?(4分)

答:

18.结合《天一生水》和本文,推测钱绣芸和黄宗羲受到不同待遇的原因。(4分)

答:

19.假如你是天一阁博物馆的志愿者,这时一名外地学者向你咨询前往藏书区宝书楼的路线,请你结合上文和下面的......

链接材料,为他提供相应服务。(3分)

【材料一】 【材料二】天一阁博物馆导游图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篇三:2015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

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6

一、基础运用(23分)

(一)选择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条奔(ténɡ) 的河,是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河。每个少男少女都独自驾着小舟,从这条河上驶过。然而,并非每一位水手都能乘风破浪平安地驶向彼岸。世界上哪一条江河没有吞没过船只?况且是这样一条吉凶难卜的河,这样一群热情大于理智的水手。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座高耸的山,是一座看不见路径的山。每个少男少女都是登山队员,怀揣着征服者的梦想。然而,既然是高山就难免有坎坷,难免有毒蛇猛兽出没,也难免有野花的诱惑和迷路的时候。山林之神只留下一句秘(jué) ——惟有大智大勇者脚下才有路!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浩(hàn) 的海,是一片不见天际的海。每个少男少女都是一道小溪,别无选择地汇向大海。溪水是甜的,海水是咸的,由甜变咸根本不管你情愿还是不情愿。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光吃甜的,并不能强身健体,只有足够地吸收盐分,骨头才会一天天结实起来,因此,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蔚蓝的天,是一片辽阔无垠的天。每个少男少女都是一只羽翼未丰的雏燕,渴望自由翱翔。然而,如果经不起暴风雨的考验,在天空中挥动翅膀就意味着灾难;如果没有天空一样博大的胸怀,纵然远行万里也会郁郁寡欢。

啊,让我们【甲】 着河流,让我们【乙】着高山,让我们【丙】大海,让我们【丁】蓝天。那是一个竞技场,那是一个快乐园,那也是一部青春大辞典!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坎坷(kě) 骨头(gū) 乘风破浪(pè)

B 坎坷(kē) 骨头(gū) 乘风破浪(pò)

C 坎坷(kē) 骨头(gǔ) 乘风破浪(pè)

D 坎坷(kě) 骨头(gǔ) 乘风破浪(pò)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 腾 决 翰 B 藤 决 瀚

C 腾 诀 瀚 D 藤 诀 瀚

3、对文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 渴望:波切的希望 B 理智:道理和智慧

C 蔚蓝:像晴朗的天空那样的颜色 D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浪

4、对上文中的语法现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使到彼岸”是一个后补短语,“彼岸”是动词“到”的补语,补充说明“到”的地方

B第二段中“高耸的山”是一个偏正短语,“高耸”是“山”的定语,说明了“山”的状况。

C第三段中用“只有.....才.....”表明“盐分”是“骨头结实”的条件,用“因此”得出“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的结论。

D第四段中用“如果.....就.....”表明是选择经得起“暴风雨的考验”,还是选择“远行万里”是每个少男少女遇到的问题。

5、阅读第五段,根据语境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注视 【乙】仰望 【丙】拥抱 【丁】奔向

B【甲】俯视 【乙】仰望 【丙】簇拥 【丁】奔赴

C【甲】注视 【乙】眺望 【丙】拥抱 【丁】奔赴

D【甲】俯视 【乙】眺望 【丙】簇拥 【丁】奔向

6、为上面这段文字命题最生动的一项是

A 青春是什么 B青春随想曲

C 中学生寄语 D献给中学生

(二)填空(11分)

7默写(6分)

(1) , 以观沧海。 ,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诗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舍生取义的精神。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 我们常用范仲淹《岳阳楼记》 , 的语句,抒发了我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表现我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忧国忧民的思想。

(4)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1) (2)两题(5分)

(1)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中国当代文学名著《 》 。作者是 和 连环画讲述了 的情节,集中表现了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4分)

(2)对以上连环画中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 胸怀大志不畏艰险 B品格高尚才能出众

C 一心想当热爱祖国 D前仆后继英勇顽强

二、语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1、大阉:指魏忠贤。2、缙绅:也作“搢绅”, 即士大夫。缙,同“搢”,插。绅,大带。

3、编伍:指平民。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4、钩党之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钩党,被指为有牵连的同党 5、逡(qūn)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6、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7、投缳,自缢。投,掷、扔。缳,绳圈,绞索。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素不闻诗书之训 素: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篇四:2015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

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6

一、基础运用(23分)

(一)选择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条奔(ténɡ) 的河,是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河。每个少男少女都独自驾着小舟,从这条河上驶过。然而,并非每一位水手都能乘风破浪平安地驶向彼岸。世界上哪一条江河没有吞没过船只?况且是这样一条吉凶难卜的河,这样一群热情大于理智的水手。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座高耸的山,是一座看不见路径的山。每个少男少女都是登山队员,怀揣着征服者的梦想。然而,既然是高山就难免有坎坷,难免有毒蛇猛兽出没,也难免有野花的诱惑和迷路的时候。山林之神只留下一句秘(jué) ——惟有大智大勇者脚下才有路!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浩(hàn) 的海,是一片不见天际的海。每个少男少女都是一道小溪,别无选择地汇向大海。溪水是甜的,海水是咸的,由甜变咸根本不管你情愿还是不情愿。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光吃甜的,并不能强身健体,只有足够地吸收盐分,骨头才会一天天结实起来,因此,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蔚蓝的天,是一片辽阔无垠的天。每个少男少女都是一只羽翼未丰的雏燕,渴望自由翱翔。然而,如果经不起暴风雨的考验,在天空中挥动翅膀就意味着灾难;如果没有天空一样博大的胸怀,纵然远行万里也会郁郁寡欢。

啊,让我们【甲】 着河流,让我们【乙】着高山,让我们【丙】大海,让我们【丁】蓝天。那是一个竞技场,那是一个快乐园,那也是一部青春大辞典!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坎坷(kě) 骨头(gū) 乘风破浪(pè) ...

B 坎坷(kē) 骨头(gū) 乘风破浪(pò) ...

C 坎坷(kē) 骨头(gǔ) 乘风破浪(pè) ...

D 坎坷(kě) 骨头(gǔ) 乘风破浪(pò) ...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腾 决 翰 B 藤 决 瀚

C 腾 诀 瀚 D 藤 诀 瀚

3、对文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渴望:波切的希望 B 理智:道理和智慧

C 蔚蓝:像晴朗的天空那样的颜色 D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浪

4、对上文中的语法现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使到彼岸”是一个后补短语,“彼岸”是动词“到”的补语,补充说明“到”

的地方

B第二段中“高耸的山”是一个偏正短语,“高耸”是“山”的定语,说明了“山”的状况。

C第三段中用“只有.....才.....”表明“盐分”是“骨头结实”的条件,用“因此”得出

“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的结论。

D第四段中用“如果.....就.....”表明是选择经得起“暴风雨的考验”,还是选择“远行

万里”是每个少男少女遇到的问题。

5、阅读第五段,根据语境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注视 【乙】仰望 【丙】拥抱 【丁】奔向

B【甲】俯视 【乙】仰望 【丙】簇拥 【丁】奔赴

C【甲】注视 【乙】眺望 【丙】拥抱 【丁】奔赴

D【甲】俯视 【乙】眺望 【丙】簇拥 【丁】奔向

6、为上面这段文字命题最生动的一项是( )

A 青春是什么 B青春随想曲

C 中学生寄语 D献给中学生

(二)填空(11分)

7默写(6分)

(1) , 以观沧海。 ,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诗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舍生 取义的精神。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 我们常用范仲淹《岳阳楼记》 , 的语句,抒发了我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表现我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忧国忧民的思想。

(4)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1) (2)两题(5分)

(1)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中国当代文学名著《 》 。作者是 和 连环画讲述了 的情节,集中表现了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4分)

(2)对以上连环画中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分)

A 胸怀大志不畏艰险 B品格高尚才能出众

C 一心想当热爱祖国 D前仆后继英勇顽强

二、语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

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1、大阉:指魏忠贤。2、缙绅:也作“搢绅”, 即士大夫。缙,同“搢”,插。绅,大带。

3、编伍:指平民。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4、钩党之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钩党,被指为有牵连的同党 5、逡(qūn)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6、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7、投缳,自缢。投,掷、扔。缳,绳圈,绞索。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素不闻诗书之训 素:

10、下列语句中的“于”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一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生于忧患 B皆以美于徐公 C至于斟酌损益 D写出于两峰之间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12、【甲】【乙】两段文字中所谈到的“义”,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天一生水》,完成13---16题。(14分)

天一生水

作者 袁坚 王玮

① 我恍惚看见自己又走在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当中,这些夹杂青砖黑瓦的老式民居一间一间地向我身后隐去,小巷的延伸曲折而又悠长。时间应该是江南的梅雨季节,雨丝无声无息地笼罩着一切,笼罩着思绪的蒸腾,散发„„

② 江南是一个偏安于时间逻辑之外的存在,兀自发生着自己的故事。故事的流传总是有着种种的缘由,在这座城市里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有关于一座藏书楼以及藏书的故事了。

③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会在巷子里晃来晃去,漫无目的的,有一种游荡的感觉。巷子里的建筑无一例外的都是些典型的江南民居。雨季来临的时候,巷子里总会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并且不断地散发出一阵阵陈旧的霉味。

④ 巷子的尽头兀自座立着一座深宅大院,虽然有些陈旧,但还是很有些气势。斑驳的木门和廊柱表示了这座宅院年代的久远,而门前长久蹲立的两座石头狮子,则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姿势,漠视着存在的逝去与逝去的存在。

⑤ 这座宅院有着一个一度让我十分费解的名字,叫作“天一阁”。据说,里面放着一些谁也不许看的书。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百思不得其解。钱绣芸的故事是我在无意间得到的。大体的意思是:她是清朝嘉庆年间宁波知府的内侄女,因为想读一读天一阁里的书,竟要知府作媒把自己给嫁进了范家。结果是最终也没能看到天一阁里的任何一本书,年纪很轻就死了

⑥ 我一直不明白钱绣芸执意要嫁入范家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也不知道这一楼藏书对她而言究竟有多么的重要。也许仅仅是为了那一份对书籍无以化解的心结?或许只是为了三生石上曾经有过的一个旧梦?我说不清楚。

⑦ 终究她还是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把自己嫁进了范家,嫁给了这座楼里藏着的书,或是藏着这些书的楼。

⑧ 雨季的春天总是有些迷惘,过冬的树叶到了该离去的季节,一片片地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落在地上,浸湿,无声无息地腐烂„„

⑨ 据说这座宅院的主人一生唯一的嗜好只是藏书,临终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财产分成两份由后代的两房挑选:一份是万两白银,另一份则是需要耗费大量钱财保存的一楼藏书。他的长子开口选择了后者,于是范钦便心满意足地死了。

⑩ 为了保存这些藏书,范氏的族规采取了当时最严厉的规定: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11 也许钱绣芸的愿望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得逞,她所做的一切终究也只能是一种徒劳。因为藏书的原始动机到后来已经变得不再单纯,藏书已经成为了一种神圣、一种膜拜、一种荣耀。在此之下,其余的一切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一个女人的愿望则更不重要。

12 雨季里,床底下线装书潮湿的霉味继续加剧,除去这些霉味变成了我唯一可做的事情。泛黄的书页常常会让我有一种恍恍惚惚的不真实感,好像隔了很久以前的阳光,在黑暗中摇曳,散发„„

13 江南的夜晚依旧还是很安逸。巷子里的路灯屹立在尽头,散发出支离破碎的光芒,宅院门口的石头狮子依然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在夜色光线的照耀下,散发出一种颓废的神情„„

14 有关于钱绣芸不能登楼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族规中当时已有一条禁止女子登楼;另一种说法是,她所嫁的那一房在当时已属旁支,没有权力登楼。钱绣芸也许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也许从来就没有想过,或许根本就不愿意想。她在范家的日子里所抱的一线希冀,是希望也许终有一天,这些门会因为这个“也许”而一扇一扇地打开„„

15 钱绣芸终于死了。终于没能看到天一阁里的任何一本书,郁郁而死。纤弱的生命周旋于对天一阁的深深渴求,就像翻飞在梦想边缘的纸鸢,竟是那么脆弱。虽然,她已经走得离这

座楼这么近„„

16 雨季过去了,脱去了冬叶的树木在阳光的气息下变得茂盛,白云在空中飘荡,野草在雨水浸泡过的朽木上开始疯长„„晒书的工作也到了最后,这些陈年旧书将最后在阳光底下晒上一遍,收回床底,等待来年。

17 终于,不经意间我触动了冥冥之中的玄机,天一阁名字的来历竟然长久以来就一直隐藏在自己的身边。全部的意思就来自于《易经》中的八个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秘咒的所有含义只不过是借水防火,来免除历代藏书者的最大忧患,仅此而已。

18 原来如此!那一次,几乎偷去了天一阁一半的珍贵书籍,藏书的失散,从此开始了。范钦的这句秘咒,防住了火,防住了登楼的脚步,防住了钱绣芸,却终究没能防住小偷的手。钱绣芸哀其一生都没能实现的愿望,小偷却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藏书楼的楼板上只留下了小偷吃剩下的一堆枣核„„

19 过冬的树叶始落殆尽,这些飘零的落叶带着昨日的旧梦在慵懒的春风中轻舞飞扬着,好像隔了遥远的时光再看回去的样子。像似一本断了线的线装书,轻轻地一扯,就散了。只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

20 岁月在时光的飘荡中继续地延续,曾经的一切都渐渐地散落了,散落在逝去的流逝中。余下的,是曾经的一楼辉煌,以及在一楼辉煌的背后,那一阵阵的苍凉„„

1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天一阁的三个十分费解的问题是什么?(3分)

答:

14、阅读5--15段,请你根据事件发展的顺序,判断钱绣芸的悲剧命运应放在以下两件事情之前还是之后,并说出你的理由。(3分)

第9段:天一阁主人临终交代遗言。

第10段:为保存藏书,范氏家族制定了严厉的族规

答:

15、本文语言很有特点,有些语句里的词语在对比中蕴含着复杂情感。请你从以下两句中任选其一,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语进行赏析。(3分)

(1)而门前长久蹲立的两座石头狮子,则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姿势,漠视着存在的逝去与.....逝去的存在。 .....

(2)余下的,是曾经的一楼辉煌,以及在一楼辉煌的背后,那一阵阵的苍凉„„ ....

16、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标题的理解。(不超过140字,5分)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篇五:2015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 初三语文试题 2015.6

一、基础运用(23分)

(一)选择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条奔(ténɡ) 的河,是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河。每个少男少女都独自驾着小舟,从这条河上驶过。然而,并非每一位水手都能乘风破浪平安地驶向彼岸。世界上哪一条江河没有吞没过船只?况且是这样一条吉凶难卜的河,这样一群热情大于理智的水手。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座高耸的山,是一座看不见路径的山。每个少男少女都是登山队员,怀揣着征服者的梦想。然而,既然是高山就难免有坎坷,难免有毒蛇猛兽出没,也难免有野花的诱惑和迷路的时候。山林之神只留下一句秘(jué——惟有大智大勇者脚下才有路!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浩(hàn) 的海,是一片不见天际的海。每个少男少女都是一道小溪,别无选择地汇向大海。溪水是甜的,海水是咸的,由甜变咸根本不管你情愿还是不情愿。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光吃甜的,并不能强身健体,只有足够地吸收盐分,骨头才会一天天结实起来,因此,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蔚蓝的天,是一片辽阔无垠的天。每个少男少女都是一只羽翼未丰的雏燕,渴望自由翱翔。然而,如果经不起暴风雨的考验,在天空中挥动翅膀就意味着灾难;如果没有天空一样博大的胸怀,纵然远行万里也会郁郁寡欢。

啊,让我们【甲】 着河流,让我们【乙】着高山,让我们【丙】大海,让我们【丁】蓝天。那是一个竞技场,那是一个快乐园,那也是一部青春大辞典!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坎坷(kě) 骨头(gū) 乘风破浪(pè)

B 坎坷(kē) 骨头(gū) 乘风破浪(pò)

C 坎坷(kē) 骨头(gǔ) 乘风破浪(pè)

D 坎坷(kě) 骨头(gǔ) 乘风破浪(pò)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 腾 决 翰 B 藤 决 瀚

C 腾 诀 瀚 D 藤 诀 瀚

3、对文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 渴望:波切的希望 B 理智:道理和智慧

C 蔚蓝:像晴朗的天空那样的颜色 D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浪

4、对上文中的语法现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使到彼岸”是一个后补短语,“彼岸”是动词“到”的补语,补充说明“到”的地方

B第二段中“高耸的山”是一个偏正短语,“高耸”是“山”的定语,说明了“山”的状况。 C第三段中用“只有.....才.....”表明“盐分”是“骨头结实”的条件,用“因此”得出“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的结论。

D第四段中用“如果.....就.....”表明是选择经得起“暴风雨的考验”,还是选择“远行万里”是每个少男少女遇到的问题。

5、阅读第五段,根据语境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注视 【乙】仰望 【丙】拥抱 【丁】奔向

B【甲】俯视 【乙】仰望 【丙】簇拥 【丁】奔赴

C【甲】注视 【乙】眺望 【丙】拥抱 【丁】奔赴

D【甲】俯视 【乙】眺望 【丙】簇拥 【丁】奔向

6、为上面这段文字命题最生动的一项是

A 青春是什么 B青春随想曲

C 中学生寄语 D献给中学生

(二)填空(11分)

7默写(6分)

(1) , 以观沧海。 ,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诗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舍生取义的精神。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 我们常用范仲淹《岳阳楼记》 , 的语句,抒发了我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表现我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忧国忧民的思想。

(4)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1) (2)两题(5分)

(1)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中国当代文学名著《 》 。作者是 和 连环画讲述了 的情节,集中表现了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4分)

(2)对以上连环画中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 胸怀大志不畏艰险 B品格高尚才能出众

C 一心想当热爱祖国 D前仆后继英勇顽强

二、语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1、大阉:指魏忠贤。2、缙绅:也作“搢绅”, 即士大夫。缙,同“搢”,插。绅,大带。

3、编伍:指平民。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4、钩党之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钩党,被指为有牵连的同党 5、逡(qūn)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6、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7、投缳,自缢。投,掷、扔。缳,绳圈,绞索。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素不闻诗书之训 素: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篇六:2015年东城区初三二模语文答案

2015年东城区初三二模语文答案

一、基础运用(23分)

(一)、选择:1D 2C 3B 4D 5A 6B

(二)7、(1)东临碣石 水何澹澹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评分说明:每空一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8、答案:(1)红岩、罗广斌 杨益言 绣红旗 (2)C 评分:共5分

二、文言文阅读:

9、(1)通“避”,躲避。(2)平时、平素。共2分。

10、B 共1分

11、(1)不仅只是先人有这种品性 (2)士大夫中能不改变气节的人。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2、含义相同。甲乙两段文字中所谈到的“义”都是指合宜的道德和行为。共3分。判断1分,理由2分。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一)散文阅读(14分)

13、(1)这座深宅大院为什么叫天一阁?(2)藏书楼的藏书为什么谁也不许看?(3)钱秀云为什么要执意嫁入范家? 共3分,每问1分。

14、放在两件事后。依据:根据(10)(11)(14)三个自然段里涉及的严厉的族规、当地的说法以及作者的推测,可以判断钱秀云的悲剧命运应是范家有了藏书楼和大量的藏书之后。评分:判断1分,依据2分。共3分。

15、(1)、作者用“存在”“逝去”这两个词语语序的变换、拟人的手法,变现没有生命的石狮子对宅院主人的生命、珍贵书籍的冷漠,意图表明作者明知时间会流逝但仍对这种种命运无法忽略的喟叹。

(2)、“藏书楼”因丰富的藏书引得世人艳羡而辉煌,也因藏书的最终散落、由于严厉的族规而无法一睹藏书的钱秀云的悲惨命运,让作者尤生苍凉之感。两词成对出现,从表面和背后,既表现了作者对藏书楼故事的复杂心态,又表现了他对故事背后意蕴的体察和认识。

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6、标题采用《易经》中的“天一生水”的句子,表面上交代天一阁这座藏书楼的名字的来历,实际上是作者对天一阁主人命名、制定严厉族规的用意以及之后发生的完全背离藏书初衷的钱秀云的悲剧、藏书被小偷偷走的结果等,产生的质疑和思考。

评分:共5分,观点明确2分,结合内容谈2分,语言通顺1分。

(二)、(说明文阅读)11分

17、(1)藏书柜门钥匙有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聚不得开锁;(2)世代不分书;(3)书不能带出阁;(4)除了防火,还制定了防水、虫、偷等措施;(5)烟酒不能登楼;(6)藏书楼的管理制度虽然严格,但也有例外。 评分:共4分,每个信息1分,答对其中4个即可。

18、天一阁的管理制度非常严密,不会随便允许外人进入阅读或外借。(1)虽然钱秀云所处年代距今较黄宗羲还近,但她是女性,还是旁系,既不能借出书籍也不能登楼。(2)黄宗羲虽然是外姓,但他是男性,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考虑他的名望,就允许他登楼读书了。 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9、示例(一)如果您赶时间,从南门入,向东北方向走,经状元厅,云在楼,抱经厅、水池,到范氏故居,向东看见一座假山,就到宝书楼了。

(示例二):如果您还想看看假山,从南门入,经状元厅,秦氏支祠,向北经过一座大假山,再向西向北,经过林泉雅会馆,凝晖堂,看到天一池,就到宝书楼了。

共4分,每个要点2分。

(三)议论文阅读12分

20、C

21、(尊崇传统的孔孟之道),认真修身(或:炼) 共2分

22、先从反面说人头脑里对个人私欲有偏爱;然后要求人像侦探一样毫无偏爱地观察自己;选最无防备、遮掩之时,去捉自己平时不敢承认的私欲;摆正态度,才会猛然警醒明白过来,然后不再袒护自己。共4分,每个要点1分。

23、个人修身与国家兴旺发达、世界和谐和平有较大的关系。比如:电视上广为传播的全国航空英模罗阳,用自己的学识,30年的青春年华不断磨练自己,和团队夜以继日的奋斗,为国家成功的研制出舰载飞机,缩短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实现了自己的报国梦想。他的修身就与国家的兴旺发达人类对和谐和平的追求有关。

评分:共4分。观点明确1分,结合文章内容谈具体体会2分,语言通顺1分。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篇七:北京市东城区2015年中考二模试题(语文 扫描版)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篇八:2014年北京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

东城区初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

2014.6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共14分。每小题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áo) 粗犷(kuàng) 耳濡目染(rú) ...

B.脂肪 (zhī) 颠簸(bǒ) 随声附和(hé) ...

C. 自诩 (yǔ) 涨红(zhǎng) 杳无消息(yǎo) ...

D. 修葺 (qì) 参差(cēn) 迥然不同(jiǒng)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恻隐 敞亮 各行其是

B.犀利 琐屑 既往不咎

C.隔阂 急躁 谈笑风声

D.映衬 蒙蔽 一筹莫展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期盼 不期而遇 B.云霄 气冲霄汉 ....

C.鉴赏 前车之鉴 D.负载 载歌载舞 ....

4.初三(1)班准备出一期黑板报参加学校优秀黑板报的评选。宣传委员征集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积极响应。有的同学在内容设计方面提出了十分巧妙的想法,有的同学在版式编排方

面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构思。根据这些建议,班委会出了黑板报,效果出色。同学们请你为这

期黑板报的参评说出一句推荐的话。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由于同学们的精雕细刻,没有人不夸这期黑板报是优秀的。

B.同学们别具匠心的设计,使黑板报的效果十分出色,你说呢?

C.在同学们的精雕细刻下,这期黑板报的效果太棒了!

D.同学们的设计别具匠心,黑板报的效果十分出色。

5.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苇塘的秋天到了,苇顶的穗子由绿变黄继而变白,① 。一些带着绒毛

的草籽在风中 ② ,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

A.①像一塘白发的老人 ②飞扬起来,落在人的肩上、头发上

B. ①像涌起的白色浪花 ②飞扬起来,落在人的肩上、头发上

C. ①像一塘白发的老人 ②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脚

D. ①像涌起的白色浪花 ②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脚

6.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乡愁打动观众心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

居微博话题榜首位。许多观众说,喜欢《舌尖2》就是因为它不仅拍摄了美食,更讲述了做

美食的人和事。其中浓浓的乡情更让不少背井离乡打拼的人留下了眼泪。也有网友说,看到

人们为准备食材付出的艰辛,让我们在体味美食的同时,学会感恩。

A.温情催人双泪垂 B.体味美食学感恩

C.佳片掀起收视潮 D.新作追求国际化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鹰张开翅膀在蓝天上摆成一个一字。许久,身子一斜,任凭气流托着它回旋。

B.试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然后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C.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璧”展出。

D.“怎么对珍珍说呢”?路上,我低着头,掂着漂亮的折叠伞,心里一阵犹豫„„

二、填空(共11分)

8.默写(8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分)

(3)刘禹锡《陋室铭》中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2分)

(4)下面一组图画根据《桃花源记》绘制而成,描画的是渔人刚一出山洞时看到的景象。

请你在图片2与图片3的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语句(用原文回答,每空不超过4个字)(4

分)

图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图2:

图3:

9.名著阅读(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① 时期的诗歌

305篇。《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如运用大量的重章叠句,描绘某种场景,充分表达

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例如我们学过的《② 》中,写主人公与“伊

人”隔水而望,通过反复咏叹,突出了③ 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

的绵长持久。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板》,完成第10-12题。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

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

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

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

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

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 填空。(4分)

(1)《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中“具”通“俱”,是“全、皆”的意

思,《核舟记》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一句中“具”是“具备、具有”的意

思,文中“则第二板已具”中“具”的意思是:

(2)《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句中“为”是“被”的意思,《小

石潭记》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中“为”是“成为”的意思,文中“其印为

予群从所得”中“为”的意思是: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有奇字素无备者 翻译:

12. 本文内容简明,条理清晰。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其它空用自己

的话回答。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

文章第②段,首先介绍活板的① 方法;其次介绍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并

且说明了印数越多越能体现的优点是② ;然后,介绍了贮字的方法;最后与木制

字模作比较,介绍③ 的优点。

四、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完成第13-15题。(共15分)

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

-------- 余秋雨

①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

②妈妈已经失去意识。我俯下身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保姆说曾

问她想吃什么,她回答:“红烧虾。”医生再问,她回答:“橘红糕。”说完,她突然觉得

不好意思,咧嘴大笑起来,之后就再也不说话了。橘红糕是家乡的一种食物,妈妈儿时吃过。

③生命的终点和起点,在这一刻重合。

④在我牙牙学语的那些年,妈妈在乡下办识字班、记账、读信、写信,包括后来全村的

会计工作,都由她包办。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带着我。至今我仍记得,妈妈坐在床沿

上,告诉我什么是文言文,什么是白话文。她不喜欢现代文言文,说那是在好好的头上扣了

一个老式瓜皮帽。妈妈在文化上实在太孤独,所以把我当成了谈心对象。我7岁那年,她又

把扫盲、记账、读信、写信这些事全都交给了我。

⑤我到上海考中学,妈妈心情有点儿紧张,害怕因独自在乡下的“育儿试验”失败而对

不起爸爸。我很快让他们宽了心,但他们都只是轻轻一笑,没有时间想原因。只有我知道,

获得上海市作文比赛第一名,是因为已经替乡亲写了几百封信;数学竞赛获大奖,是因为已

经为乡亲记了太多的账。

⑥医生问我妻子,妈妈一旦出现结束生命的信号,要不要切开器官来抢救,包括电击?

妻子问:“抢救之后能恢复意识吗?”医生说:“那不可能了,只能延续一两个星期。”我们

决定:让妈妈走得体面和干净。

⑦我们知道,妈妈太要求体面了,即便在最艰难的那些日子,服装永远干净,表情永远

优雅,语言永远平和。到晚年,她走出来还是个“漂亮老太”。为了体面,她宁可少活几年,

哪里会在乎一两个星期?

⑧一位与妈妈住在同一社区的退休教授很想邀我参加他们的一次考古发掘研讨会,三次

上门未果,就异想天开地转邀我妈妈到场。妈妈真的就换衣梳发,准备出门,幸好被保姆阻

止。妈妈去的理由是,人家满头白发来了三次,叫我做什么都应该答应。妈妈内心的体面,

与单纯有关。

⑨妈妈如果去开会了,会是什么情形?她是明白人,知道自己只是来替儿子还一个人情,

只能微笑,不该说话,除了“谢谢”。研讨会总会出现不少满口空话的人,相比之下,这个

沉默而微笑的老人并不丢人。在妈妈眼里,职位、专业、学历、名气都可有可无,因此她穿

行无羁。

⑩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大弟弟完全是在妈妈的手臂上死而复生的。年轻的妈妈抱着奄奄一息

的婴儿,一遍遍在路边哭泣、求人。我和大弟弟都无数次命悬一线。由于一直只在乎生命的

底线,所以妈妈对后来各种人为的人生灾难都不屑一顾。

⑪我从小就知道生命离不开灾难,因此从未害怕灾难。我历险4万公里被国际媒体评为“当

今世界最勇敢的人文教授”,追根溯源,就与妈妈有关。妈妈,那4万公里的每一步,都有

您的足迹。

⑫妈妈,这次您真的要走了吗?乡下有些小路,只有您和我两人走过,您不在了,小路也湮

灭了;童年的有些故事,只有您和我两人记得,您不在了,童年也破碎了;我的一笔一画,

都是您亲手所教,您不在了,我的文字也就断流了。

⑬我和妻子在普陀山普济寺门口供养了一棵大树,愿它能够庇荫这位善良而非凡的老人,即

便远行,也宁谧而安详。

13.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③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

14. 作者认为母亲是“善良而非凡”的。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5. 作者是如何做到把对母亲的感情写得真挚深切、十分感人的?试举例分析。(不超过

150字)(7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6-17题。(共12分)

文段一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朝与西域的使者、商人开始把中国的

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和欧洲,又把西亚各国的奇珍异

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东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后,

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交通贸易要道。从广东出发,抵达

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在此,中国的瓷器、丝绸、糖、五金等多种货物被运送至埃及、

罗马,并进口香料、宝石等。有的学者根据陆上丝绸之路加以引申,称它为海上丝绸之路。

至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繁盛。

16. 根据文段一内容,请写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两个表现。(4分) 文段二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因为他经过考察,认为当时路

上运输的是丝绸。而另一些学者则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篇九: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二模试题2015-6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二) 初 三 语 文 2015.6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一)选择。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条奔(tãnɡ) ① 的河,是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河。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独自驾着小舟,从这条河上驶过。然而,并非每一位水手都能乘风破浪.平安地驶到彼岸。世界上哪一条江河没有吞没过船只?况且是这样一条吉凶难卜的河,这样一群热情大于理智的水手。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座高耸的山,是一座看不见路径的山。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是登山队员,怀揣着征服者的梦想。然而,既然是高山就难免有坎坷,难免有毒蛇猛兽出.

没,也难免野花的诱惑和迷路的时候。山林之神只留下一句秘(juã) ② ——惟有大智大勇者脚下才有路!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浩(hàn) ③ 的海,是一片不见天际的海。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是一道小溪,别无选择地汇向大海。溪水是甜的,海水是咸的,由甜变咸根本不管你情愿还是不情愿。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光吃甜的,并不能强身健体,只有足够地吸收盐分,骨头才会一天天结实起来,因此,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 .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蔚蓝的天,是一片辽阔无垠的天。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是一只羽翼未丰的雏燕,渴望自由翱翔。然而,如果经不起暴风雨的考验,在天空中挥动翅膀就意味着灾难;如果没有天空一样博大的胸怀,纵然远行万里也会郁郁寡欢。

啊,让我们 【甲】 着河流,让我们 【乙】 着高山,让我们 【丙】 大海,让我们 【丁】 蓝天。那是一个竞技场,那是一个快乐园,那也是一部青春大辞典!

......

(作者:孙云晓)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坎坷(kě) 骨头(ɡū) 乘风破浪(pâ) ...

B.坎坷(kē) 骨头(ɡū) 乘风破浪(pò) ...

C.坎坷(kē) 骨头(ɡǔ) 乘风破浪(pâ) ...

D.坎坷(kě) 骨头(ɡǔ) 乘风破浪(pò) ...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腾 ②决 ③翰 B.①滕 ②决 ③瀚

C.①腾 ②诀 ③瀚 D.①滕 ②诀 ③翰

3.对文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渴望:迫切地希望。 B.理智:道理和智慧。

C.蔚蓝:像晴朗的天空那样的颜色。 D.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

4.对上文中的语法现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驶到彼岸”是一个后补短语,“彼岸”是动词“到”的补语,补充说

明“到”的地方。

B.第二段中“高耸的山”是一个偏正短语,“高耸”是“山”的定语,说明了“山”的状况。

C.第三段中用“只有„„,才„„”表明“盐分”是“骨头结实”的条件;用“因此”得出“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的结论。

D.第四段中用“如果„„,就„„”表明是选择经得起“暴风雨的考验”,还是选择“远行万里”是每个少男少女遇到的问题。

5.阅读第五段,根据语境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注视 【乙】仰望 【丙】拥抱 【丁】奔向

B.【甲】俯视 【乙】仰望 【丙】簇拥 【丁】奔赴

C.【甲】注视 【乙】眺望 【丙】拥抱 【丁】奔赴

D.【甲】俯视 【乙】眺望 【丙】簇拥 【丁】奔向

6.为上面这段文字命题最生动的一项是

A.青春是什么 B.青春随想曲

C.中学生寄语 D.献给中学生

(二)填空。(共11分)

7.默写。(共6分)

⑴ ,以观沧海。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⑵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诗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舍身取义的精神,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⑶我们常用范仲淹《岳阳楼记》“ , ”的语句,抒发我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表现我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忧国忧民的思想。

8.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第⑴⑵两题。(5分)

⑴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中国当代文学名著《 ① 》,作者是 ② 和 ③ 。连环画讲述了 ④ 的情节,集中表现了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4分)

⑵对以上连环画中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胸怀大志不畏艰险 B.品格高尚才能出众

C.一心向党热爱祖国 D.前赴后继英勇顽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2题。(共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

12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

3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

4,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

67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1.大阉:指魏忠贤。 2.缙绅:也作“搢绅”,即士大夫。 3.编伍:指平民。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 4.钩党之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钩党,被指为有牵连的同党。 5.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6.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 7.投缳(huán):自缢。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

⑵素不闻诗书之训 素: .

10.下列语句中的“于”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一句中的“于”意思相同一项是(1分)

A.生于忧患 B.皆以美于徐公 C.至于斟酌损益 D.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翻译:

⑵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翻译:

12.【甲】【乙】两段文字中所谈到的“义”,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天一生水》,完成第13-16题。(14分)

天一生水

袁坚 王玮

①我恍惚看见自己又走在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当中,这些夹杂青砖黑瓦的老式民居一间一间地向我身后隐去,小巷的延伸曲折而又悠长。时间应该是江南的梅雨季节,雨丝无声无息地笼罩着一切,笼罩着思绪的蒸腾,散发„„

②江南是一个偏安于时间逻辑之外的存在,兀自发生着自己的故事。故事的流传总是有着种种的缘由,在这座城市里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有关于一座藏书楼以及藏书的故事了。

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会在巷子里晃来晃去,漫无目的的,有一种游荡的感觉。巷子里的建筑无一例外的都是些典型的江南民居。雨季来临的时候,巷子里总会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并且不断地散发出一阵阵陈旧的霉味。

④巷子的尽头兀自立着一座深宅大院,虽然有些陈旧,但还是很有些气势。斑驳的木门和廊柱表示了这座宅院年代的久远,而门前长久蹲立的两座石头狮子,则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姿势,漠视着存在的逝去与逝去的存在。 ⑤这座宅院有着一个一度让我十分费解的名字,叫作“天一阁”。据说,里面放着一些谁也不许看的书。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百思不得其解。钱绣芸的故事是我在无意间得到的。大体的意思是:她是清朝嘉庆年间宁波知府的内侄女,因为想读一读天一阁里的书,竟要知府作媒把自己给嫁进了范家。结果是最终也没能看到天一阁里的任何一本书,年纪很轻就死了。

⑥我一直不明白钱绣芸执意要嫁入范家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也不知道这一楼藏书对她而言究竟有多么的重要。也许仅仅是为了那一份对书籍无以化解的心结?

1或许只是为了三生石上曾经有过的一个旧梦?我说不清楚。

⑦终究她还是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把自己嫁进了范家,嫁给了这座楼里藏着的书,或是藏着这些书的楼。

⑧雨季的春天总是有些迷惘,过冬的树叶到了该离去的季节,一片片地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落在地上,浸湿,无声无息地腐烂„„

⑨据说这座宅院的主人一生唯一的嗜好只是藏书,临终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财产分成两份由后代的两房挑选:一份是万两白银,另一份则是需要耗费大量钱财保存的一楼藏书。他的长子开口选择了后者,于是范钦便心满意足地死了。

⑩为了保存这些藏书,范氏的族规采取了当时最严厉的规定: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

2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11也许钱绣芸的愿望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得逞, ○她所做的一切终究也只能是一种徒劳。因为藏书的原始动机到后来已经变得不再单纯,藏书已经成为了一种神圣、一种膜拜、一种荣耀。在此之下,其余的一切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一个女人的愿望则更不重要。

12雨季里, ○床底下线装书潮湿的霉味继续加剧,除去这些霉味变成了我唯一可做的事情。泛黄的书页常常会让我有一种恍恍惚惚的不真实感,好像隔了很久以前的阳光,在黑暗中摇曳,散发„„

13江南的夜晚依旧还是很安逸。 ○巷子里的路灯屹立在尽头,散发出支离破碎的光芒,宅院门口的石头狮子依然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在夜色光线的照耀下,散发出一种颓废的神情„„

14有关于钱绣芸不能登楼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族规中当时已有一条禁止女子登楼;另一种说法是,她所嫁的那一房在当时已属旁支,没有权力登楼。钱绣芸也许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也许从来就没有想过,或许根本就不愿意想。她在范家的日子里所抱的一线希冀,是希望也许终有一天,这些门会因为这个“也许”而一扇一扇地打开„„

15钱绣芸终于死了。 ○终于没能看到天一阁里的任何一本书,郁郁而死。纤弱的生命周旋于对天一阁的深深渴求,就像翻飞在梦想边缘的纸鸢,竟是那么脆弱。虽然,她已经走得离这座楼这么近„„

16雨季过去了, ○脱去了冬叶的树木在阳光的气息下变得茂盛,白云在空中飘荡,野草在雨水浸泡过的朽木上开始疯长„„晒书的工作也到了最后,这些陈年旧书将最后在阳光底下晒上一遍,收回床底,等待来年。

17终于, ○不经意间我触动了冥冥之中的玄机,天一阁名字的来历竟然长久以来就一直隐藏在自己的身边。全部的意思就来自于《易经》中的八个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秘咒的所有含义只不过是借水防火,来免除历代藏书者的最大忧患,仅此而已。

18原来如此!那一次,几乎偷去了天一阁一半的珍贵书籍,藏书的失散,从此开始 ○

了。范钦的这句秘咒,防住了火,防住了登楼的脚步,防住了钱绣芸,却终究没能防住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篇十:北京市东城区201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二)

初 三语文2015.6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基础·运用。(共23分)

(一)选择。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条奔(tãnɡ)①的河,是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河。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独自驾着小舟,从这条河上驶过。然而,并非每一位水手都能乘风破浪平安地驶到彼岸。.世界上哪一条江河没有吞没过船只?况且是这样一条吉凶难卜的河,这样一群热情大于理智的水手。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座高耸的山,是一座看不见路径的山。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是登山队员,怀揣着征服者的梦想。然而,既然是高山就难免有坎坷,难免有毒蛇猛兽出没,也难.

免野花的诱惑和迷路的时候。山林之神只留下一句秘(juã)②——惟有大智大勇者脚下才有路!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浩(hàn)③的海,是一片不见天际的海。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是一道小溪,别无选择地汇向大海。溪水是甜的,海水是咸的,由甜变咸根本不管你情愿还是不情愿。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光吃甜的,并不能强身健体,只有足够地吸收盐分,骨头才.会一天天结实起来,因此,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蔚蓝的天,是一片辽阔无垠的天。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是一只羽翼未丰的雏燕,渴望自由翱翔。然而,如果经不起暴风雨的考验,在天空中挥动翅膀就意味着灾难;如果没有天空一样博大的胸怀,纵然远行万里也会郁郁寡欢。

啊,让我们【甲】着河流,让我们【乙】着高山,让我们【丙】大海,让我们【丁】蓝天。那是一个竞技场,那是一个快乐园,那也是一部青春大辞典!

......

(作者:孙云晓)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坎坷(kě)骨头(ɡū)乘风破浪(pâ) ...

B.坎坷(kē)骨头(ɡū)乘风破浪(pò) ...

C.坎坷(kē)骨头(ɡǔ)乘风破浪(pâ) ...

D.坎坷(kě)骨头(ɡǔ)乘风破浪(pò) ...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腾 ②决 ③翰B.①滕 ②决③瀚

C.①腾 ②诀 ③瀚 D.①滕②诀③翰

3.对文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渴望:迫切地希望。 B.理智:道理和智慧。

C.蔚蓝:像晴朗的天空那样的颜色。 D.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

4.对上文中的语法现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驶到彼岸”是一个后补短语,“彼岸”是动词“到”的补语,补充说明“到”

的地方。

B.第二段中“高耸的山”是一个偏正短语,“高耸”是“山”的定语,说明了“山”的状况。

C.第三段中用“只有„„,才„„”表明“盐分”是“骨头结实”的条件;用“因此”得出“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的结论。

D.第四段中用“如果„„,就„„”表明是选择经得起“暴风雨的考验”,还是选择“远行万里”是每个少男少女遇到的问题。

5.阅读第五段,根据语境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注视 【乙】仰望 【丙】拥抱 【丁】奔向

B.【甲】俯视【乙】仰望【丙】簇拥【丁】奔赴

C.【甲】注视【乙】眺望【丙】拥抱【丁】奔赴

D.【甲】俯视【乙】眺望【丙】簇拥【丁】奔向

6.为上面这段文字命题最生动的一项是

A.青春是什么 B.青春随想曲

C.中学生寄语 D.献给中学生

(二)填空。(共11分)

7.默写。(共6分)

⑴,以观沧海。,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⑵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舍身取义的精神,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⑶我们常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语句,抒发我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表现我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忧国忧民的思想。

8.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第⑴⑵两题。(5分)

⑴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中国当代文学名著《①》,作者是②和③。连环画讲述了④的情节,集中表现了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4分)

⑵对以上连环画中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胸怀大志不畏艰险 B.品格高尚才能出众

C.一心向党热爱祖国 D.前赴后继英勇顽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2题。(共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

123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

4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

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

67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1.大阉:指魏忠贤。 2.缙绅:也作“搢绅”,即士大夫。 3.编伍:指平民。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 4.钩党之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钩党,被指为有牵连的同党。 5.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6.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 7.投缳(huán):自缢。 5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

⑵素不闻诗书之训素: .

10.下列语句中的“于”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一句中的“于”意思相同一项是(1分)

A.生于忧患 B.皆以美于徐公 C.至于斟酌损益 D.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翻译:

⑵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翻译:

12.【甲】【乙】两段文字中所谈到的“义”,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天一生水》,完成第13-16题。(14分)

天一生水

袁坚 王玮

①我恍惚看见自己又走在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当中,这些夹杂青砖黑瓦的老式民居一间一间地向我身后隐去,小巷的延伸曲折而又悠长。时间应该是江南的梅雨季节,雨丝无声无息地笼罩着一切,笼罩着思绪的蒸腾,散发„„

②江南是一个偏安于时间逻辑之外的存在,兀自发生着自己的故事。故事的流传总是有着种种的缘由,在这座城市里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有关于一座藏书楼以及藏书的故事了。 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会在巷子里晃来晃去,漫无目的的,有一种游荡的感觉。巷子里的建筑无一例外的都是些典型的江南民居。雨季来临的时候,巷子里总会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并且不断地散发出一阵阵陈旧的霉味。

④巷子的尽头兀自立着一座深宅大院,虽然有些陈旧,但还是很有些气势。斑驳的木门和廊柱表示了这座宅院年代的久远,而门前长久蹲立的两座石头狮子,则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姿势,漠视着存在的逝去与逝去的存在。 ⑤这座宅院有着一个一度让我十分费解的名字,叫作“天一阁”。据说,里面放着一些谁也不许看的书。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百思不得其解。钱绣芸的故事是我在无意间得到的。大体的意思是:她是清朝嘉庆年间宁波知府的内侄女,因为想读一读天一阁里的书,竟要知府作媒把自己给嫁进了范家。结果是最终也没能看到天一阁里的任何一本书,年纪很轻就死了。

⑥我一直不明白钱绣芸执意要嫁入范家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也不知道这一楼藏书对她而言究竟有多么的重要。也许仅仅是为了那一份对书籍无以化解的心结?或许只是

1为了三生石上曾经有过的一个旧梦?我说不清楚。

⑦终究她还是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把自己嫁进了范家,嫁给了这座楼里藏着的书,或是藏着这些书的楼。

⑧雨季的春天总是有些迷惘,过冬的树叶到了该离去的季节,一片片地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落在地上,浸湿,无声无息地腐烂„„

⑨据说这座宅院的主人一生唯一的嗜好只是藏书,临终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财产分成两份由后代的两房挑选:一份是万两白银,另一份则是需要耗费大量钱财保存的一楼藏书。他的长子开口选择了后者,于是范钦便心满意足地死了。

⑩为了保存这些藏书,范氏的族规采取了当时最严厉的规定: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

2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11也许钱绣芸的愿望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得逞,她所做的一切终究也只能是一种徒劳。 ○

因为藏书的原始动机到后来已经变得不再单纯,藏书已经成为了一种神圣、一种膜拜、一种荣耀。在此之下,其余的一切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一个女人的愿望则更不重要。

12雨季里, ○床底下线装书潮湿的霉味继续加剧,除去这些霉味变成了我唯一可做的事情。泛黄的书页常常会让我有一种恍恍惚惚的不真实感,好像隔了很久以前的阳光,在黑暗中摇曳,散发„„

13江南的夜晚依旧还是很安逸。 ○巷子里的路灯屹立在尽头,散发出支离破碎的光芒,宅院门口的石头狮子依然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在夜色光线的照耀下,散发出一种颓废的神情„„

14有关于钱绣芸不能登楼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族规中当时已有一条禁止女子登楼;另一种说法是,她所嫁的那一房在当时已属旁支,没有权力登楼。钱绣芸也许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也许从来就没有想过,或许根本就不愿意想。她在范家的日子里所抱的一线希冀,是希望也许终有一天,这些门会因为这个“也许”而一扇一扇地打开„„

15钱绣芸终于死了。 ○终于没能看到天一阁里的任何一本书,郁郁而死。纤弱的生命周旋于对天一阁的深深渴求,就像翻飞在梦想边缘的纸鸢,竟是那么脆弱。虽然,她已经走得离这座楼这么近„„

16雨季过去了, ○脱去了冬叶的树木在阳光的气息下变得茂盛,白云在空中飘荡,野草在雨水浸泡过的朽木上开始疯长„„晒书的工作也到了最后,这些陈年旧书将最后在阳光底下晒上一遍,收回床底,等待来年。

17终于, ○不经意间我触动了冥冥之中的玄机,天一阁名字的来历竟然长久以来就一直隐藏在自己的身边。全部的意思就来自于《易经》中的八个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秘咒的所有含义只不过是借水防火,来免除历代藏书者的最大忧患,仅此而已。

18原来如此!那一次,几乎偷去了天一阁一半的珍贵书籍,藏书的失散,从此开始了。 ○

范钦的这句秘咒,防住了火,防住了登楼的脚步,防住了钱绣芸,却终究没能防住小偷的手。钱绣芸哀其一生都没能实现的愿望,小偷却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藏书楼的楼板上只留下了小偷吃剩下的一堆枣核„„

19过冬的树叶始落殆尽,这些飘零的落叶带着昨日的旧梦在慵懒的春风中轻舞飞扬着, ○

好像隔了遥远的时光再看回去的样子。像似一本断了线的线装书,轻轻地一扯,就散了。只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

20岁月在时光的飘荡中继续地延续,○曾经的一切都渐渐地散落了,散落在逝去的流逝中。余下的,是曾经的一楼辉煌,以及在一楼辉煌的背后,那一阵阵的苍凉„„ (选自央视国际,2003年9月)

1.三生石:来自女娲传说。它被女娲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后成为情定终生的象征物。“三生”分别代表前世、今生和来世。2.摈(bìn)逐:排除,驱逐。

1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天一阁的三个十分费解的问题是什么?(3分)

答:

15自然段,请你根据时间发展的顺序,判断钱绣芸的悲剧命运应放在以下两14.阅读第⑤至○

件事情之前还是之后,并说出你的理由。(3分)

第⑨段:天一阁主人临终交代遗言。

第⑩段:为保存藏书,范氏家族制定了严厉的族规。

答: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期中考试总结主持词
  • 中考鼓励孩子加油的暖心话
  • 中考百日誓师班级口号
  • 中考百日誓师口号八字押韵
  • 中考百日誓师口号
  • 初三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主持词
  • 中考2024百日誓词主持稿
  • 中考百日誓词主持稿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