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赞海棠的诗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6    阅读:

赞海棠的诗句篇一
《海棠诗》

赞海棠的诗句篇二
《海棠》

西府海棠(学名:Malus micromalus)为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云南、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2400米的地区,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西府海棠在北方干燥地带生长良好,喜光,耐寒,耐干旱,忌水湿。是灌木的最佳产品,是绿化工程中较受欢迎的产品。2009年04月24日被选为中国北方园林宜居城市——陕西宝鸡的市花,宝鸡古有西府一称,西府海棠由此而来。

观赏价值

花色艳丽,一般多栽培于庭园供绿化用。西府海棠在海棠花类中树态峭立,似亭亭少女。花朵红粉相间,叶子嫩绿可爱,果实鲜美诱人,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极为美观。最宜植于水滨及小庭一隅。郭稹海棠诗中“朱栏明媚照黄塘,芳树交加枕短墙。”就是最生动形象的写照。新式庭园中,以浓绿针叶树为背景,植海棠于前列,则其色彩尤觉夺目,若列植为花篱,鲜花怒放,蔚为壮观。 果实称为海棠果,味形皆似山楂,酸甜可口,可鲜食或制作蜜饯。

名称由来

因晋朝时生长于西府而得名,海棠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有“国艳”之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也为之倾倒,“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又因“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因此海棠雅号“解语花”。据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里所说的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海棠花开娇艳动人,但一般的海棠花无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

文化象征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栽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历代文人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赏海棠。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难怪唐明皇也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了。 西府海棠在海棠花类中树态峭立,似亭亭少女。花红,叶绿,果美,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极美观。最宜植于水滨及小庭一隅。郭稹海棠诗中“朱栏明媚照黄塘,芳树交加枕短墙。”就是最生动形象的写照。新式庭园中,以浓绿针叶树为背景,植海棠于前列,则其色彩尤觉夺目,若列植为花篱,鲜花怒放,蔚为壮观。 北京故宫御花园和颐和园中就植有西府海棠,每到春夏之交,迎风峭立,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与玉兰、牡丹、桂花相伴,形成“玉棠富贵”的之意。 很多近代的名人、作家也与海棠花有着不解之缘,冰心先生曾有一篇小文《海棠花》,借海棠花来抒发春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周总理生前特别中意居所中南海西花厅的那棵海棠花,他过世之后,夫人邓颖超睹花思人写下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回忆她与总理五十年来相依相伴的革命生涯。梁实秋先生也钟爱海棠花,他在其散文《群芳小记》中,将海棠

放在第一个来描写,并且用了最多的篇幅来赞叹西府海棠,他写到"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许,而绿鬓朱颜,正在风情万种、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对于西府独特的美,他的看法亦很精到,他说"海棠(注,此处指西府海棠,下文亦同)花苞最艳,开放之后花瓣的正面是粉红色,背面仍是深红,俯仰错落,浓淡有致。海棠的叶子也陪衬得好,嫩绿光亮而细致,给人整个的印象是娇小艳丽。我立在那一排排的西府海棠前面,良久不忍离去。“

花语 西府海棠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单恋

花色艳丽,一般多栽培于庭园供绿化用。西府海棠在海棠花类中树态峭立,似亭亭少女。花朵红粉相间,叶子嫩绿可爱,果实鲜美诱人,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极为美观。最宜植于水滨及小庭一隅。郭稹海棠诗中“朱栏明媚照黄塘,芳树交加枕短墙。”就是最生动形象的写照。新式庭园中,以浓绿针叶树为背景,植海棠于前列,则其色彩尤觉夺目,若列植为花篱,鲜花怒放,蔚为壮观。 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

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柔蔓迎风,垂英凫凫,如秀发遮面的淑女,脉脉深情,风姿怜人。宋代杨万里诗中:“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懒无气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晓妆。举似老夫新句子,看渠桃杏敢承当。”形容妖艳的垂丝海棠鲜红的花瓣把蓝天、天界都搅红了,闪烁着紫色的花萼如紫袍,柔软下垂的红色花朵如喝了酒的少妇,玉肌泛红,娇弱乏力。其姿色、妖态更胜桃、李、莕。

贴梗海棠,是蔷薇科木瓜属植物,其枝秆丛生,枝上有刺,其花梗极短,花朵紧贴在枝干上,故名。其花朵鲜润丰腴、绚烂耀目,是庭园中主要春季花木之一,既可在园林中单株栽植布置花境,亦可成行栽植作花篱,又可作盆栽观赏,是理想的花果树桩盆景材料。果实叫皱皮木瓜,作中药材使用时简称木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果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产于浙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等地。果实叫皱皮木瓜,又叫川木瓜、宣木瓜,川木瓜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舒筋活络、和化湿功能。中医认为皱皮木瓜能疏通经络,驱风活血,有强壮、兴奋、镇痛、平肝、和脾、化湿舒筋的效能,主治中暑,霍乱转筋,脚气水肿,湿痹等症;浸酒(木瓜酒)服,治风湿性关节痛。

海棠素有“国艳”之誉,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苏东坡为之倾倒,有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因此海棠有雅号“解语花”。[10]

海棠花常植人行道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等。海棠迎风峭立,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

仙”、“花贵妃”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海棠花常植人行道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池畔等地。 西府海棠树态峭立,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北京中山公园栽植西府海棠近百株,集中栽植于南坛门外一线和内坛等景区。海棠的花形较大,新长出的嫩叶簇拥着四至七朵花缀满枝条。“千朵万朵压枝低”,长长的枝条弯垂下来,沿南坛门外一线形成一条海棠花廊。人在花下,香风阵阵,不时有花瓣随风飘落,有如花雨,妙不可言。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

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翻译

在淡淡的月光下,春风轻轻的,花香弥漫的雾气中,月亮在不经意中转过了厅廊.我恐怕夜深时分花儿就凋谢了,于是燃起高高的烛火以观赏这海棠花的骄艳风姿.

这首诗还可以这样解释: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凋谢,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一(枝)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就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一个“压”道尽无数未说之语!清朝刘廷玑在《在园杂志》里写道,有年春天他到淮北巡视部属,“过宿迁民家”,见到“茅舍土阶,花木参差,径颇幽僻”,尤其发现“小园梨花最盛,纷纭如雪,其下海棠一株,红艳绝伦”,此情此景,令他“不禁为之失笑”地想起了一首关于老人纳妾的绝句:“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与苏轼意思相同。原来,“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

北周·庾信

秋海棠

栽植恩深雨露同,

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

几度开来斗晚风?

唐人李绅的《海棠诗》中有句云“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

《春暮游小园》宋代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 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海棠》宋代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下是出自《红楼梦》 探春《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赞海棠的诗句篇三
《林黛玉海棠诗翻译》

林黛玉这个文学形象,只有中国人最熟悉、最理解、最喜爱、最倾倒,她于诗词曲赋无不精通,她不凭借自己的美貌,因为中国从不缺少“倾国倾城”的美人,而是 凭借自己的才华,在中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成为最夺目最特殊的女性形象。中国人喜欢林黛玉,但真正懂得和明白林黛玉的,能够引为黛玉知己的中国男人,少之 又少,颦儿红颜知己多,蓝颜知己少。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林黛玉在英伦三岛,竟然有一位蓝颜知己,这位英国男子迷黛 玉,痴黛玉,放下孤傲,掏出心来,怎一个虔诚了得!他的内心,他的才华,他的灵秀天成,超越了时光,超越了文化,林黛玉没有石榴裙,他却在精神上优雅地拜 倒,成就了一段罕为人知的红楼佳话。

他是谁?

他是英国人,霍克斯,1970年代,第一个《红楼梦》英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他是鹰钩鼻子,蓝眼睛的番邦人士,和中土的绛珠仙子,有一段文缘,有一段神交。

探 春、黛玉、宝钗、宝玉一干人等,在大观园里办起了诗社,取名“海棠诗社”。大家约定以“咏白海棠”为题,各写一首诗,探春、宝钗一干女孩冥思苦想,黛玉却 冷眼旁观,别人都交卷了,黛玉还是无所谓,李宫裁催她,黛玉才提笔,怎料七律一首,一挥而就,掷给她们,一个“掷”字,颇有气魄,林妹妹才华出众,鹤立鸡 群,可见一斑。

黛玉的诗是这样的: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 玉的第一句,相当80后,“半卷湘帘半掩门”,这哪里是一个贵族小姐的作派,俨然一个任性任情的女孩作派,宝钗的第一句是“珍重芳姿昼掩门”,一个“珍重 芳姿”写温良端淑,也难怪,宝钗是豪门薛家的女二代,可黛玉偏偏不珍重芳姿,半掩门,真性情,好洒脱。“碾冰为土玉为盆”,用“冰”“玉”形容海棠花,这 是对海棠花的最高赞美,黛玉以海棠花自喻,既提高了海棠花的品位,又以花照人,三分白,是说梨花的洁白无暇,一缕魂,是说梅花的高尚品格,不仅美轮美奂, 而且圣洁崇高,赋予了海棠花美丽,也赋予了海棠花情操。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冥冥之中,在寂静寥廓的月宫里,嫦 娥在缝缟抉,凄凉萧疏,而黛玉则在秋闺之中暗暗哭泣,最后一句,黛玉泪眼望海棠,满腹情愁,满腹心事,思宝玉,悲身世,和海棠倾诉,西风落叶,黄昏遍地, 黛玉泪干了,身倦了,恍恍惚惚,黛玉语花,花语黛玉。

全诗之中没有“泪”字,但是通篇都是泪意、泪情,字面上无“泪”,却无处不 泪,这是这首诗的巧妙绝伦之处,所以,颦儿的海棠花,实际上是“海、棠、泣、泪”,因为,花即黛玉,因为她有梅花之魂,黛玉即花,因为她有梨花之白,人花 相望、相守、相诉,有泪、有情、有娇羞,有西风,这是一副海棠泣泪的诗意画面。

中文七律诗变成了英文“一句话”

霍克斯翻译林黛玉的“咏海棠花”,倾注了巨大的虔诚和才华,这个性情男人,竟然用英语的一个句子,翻译了黛玉的整首诗,中文的七律,变成了英文的“一句”诗,不仅中国人闻所未闻,就是英国翻译界,也罕有如此率性无羁的翻译先例。

Beside the half-raised blind,the half-closed door,

Crushed ice for earth and white jade for pot,

three parts of whiteness from the pear-tree stolen,

One part from plum for scent(which pear has not)-

Moon-maidens stitched them with white silken thread,

And virgins' tears the new-made flowers did spot,

Which now,like bashful maids that no word say,

Lean languid on the breeze at close of day.

一 个完美的英文长句,竟然包涵了中国一首绝妙的七律,以才华对撞才华,以虔诚敬奉我们的绛珠仙子,这一段翻译,有情,有意,中文七律本是两行泪,英文诗则似 是泪水流淌,富有高度的形式美,一气呵成。首先,译作以door、pot、no、spot为韵,say和day为韵,虽然中文七律是一韵到底,原诗用盆、 魂、痕、昏为韵,但英文诗只有打油诗或喜剧中才会出现“一韵到底”,所以,作为一首严肃的英文诗歌,还是要变韵的,虽然,变韵了,但是say和day,这 两个长元音构成了一种浑厚悠长,绕梁三日的音韵效果,极为悠远、哀戚,特别符合林妹妹在结尾坐困黄昏中的无限惆怅。所以,霍克斯的英文译作,如歌如诉,我 们不妨轻轻诵读,真是抑扬顿挫,节奏舒缓,直至结尾,余韵袅袅、挥之不去。

译作不仅在音律方面不亚于原作,而且,诗歌的形式也让 人惊叹,大家看前面六行,这是一组圆周句,形式工整,前六行,景物一一扑面而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极具视觉冲击力,把原诗中的绚烂、美丽,在饱满的诗 潮跌宕中,淋漓尽致地铺陈出来,前面是状语,主句在后面才豁然出现。

难得的是,霍克斯品到了颦儿的“泪”,懂了颦儿的“泪”,译 文中,以virgins' tears,画龙点睛般地为西方读者传递了这首诗的诗境,颦儿的这首诗,既咏物,又寄怀,花人合一,而霍克斯注意到了不仅要把景物引介给西方读者,还要把 景物背后所寄托的情感,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西方读者,他做到了,他把中文七律变成英文“一句诗”,文胆滔天,又能描物咏情,音律和艺术表现,臻于尽善尽美。

翻译,也是一种创作,翻译家不是语言工匠,而是语言的转换大师,霍克斯运用惊世骇俗的艺术方式,用内心,用自己的虔诚,与300年前的林妹妹“诗歌相会”,海棠花下一段神交,他成功了,海棠花是林妹妹的,也是霍克斯的,是中国人的,也是英语世界读者的。

中国的男性文人,能够与林黛玉“诗情对话”的,三百年来罕见。我们能做的,是解读林妹妹的海棠花泪,而霍克斯却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品人,品花,品泪,一介英伦奇才,堪为黛玉之跨国蓝颜知己

赞海棠的诗句篇四
《松所诗册》

赞海棠的诗句篇五
《古诗词阅读》

赞海棠的诗句篇六
《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 海 棠

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小乔木,高3——7米。早春花蕾期为深红色,盛开后褪为淡红色,再配上青翠的绿叶,花红柳绿,景观十分壮美,享有“花中神仙”美誉,是优美的观赏植物。

海棠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境内约有二十多个品种,多数是观赏类的。俗称海棠的花木,在植物学上包括的种类很多,仅观赏品种而言,就有“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她们都为木本,习称“海棠四品”。她们同科不同属。而人们常说的秋海棠,则是一种草本盆栽花卉,属于秋海棠科,不可与木本海棠混为一谈。至于吊钟海棠也叫倒挂金钟,则是介于木本和草本之间的亚灌木,属于柳叶菜科,更不能与木本海棠相提并论。

陆游曾做诗:“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就是形容海棠艳美高雅。宋代刘子翠也赞美到:“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姿妖,即使用画笔难以描绘。可惜海棠大都无香,宋代刘渊材曾一本正经地宣称:“海棠无香”是他平生“五大憾事”中的“第四大憾事”。后来当他听说只有一种生长在四川昌州的海棠有独特幽香时,非常高兴,并称昌州为“佳郡”,后人又称昌州为“海棠香园”。近代女作家张爱玲也曾把“鲫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称为她一生的“三大恨事”。可见从刘渊材到张爱玲都对海棠关注倍至 。

海棠开花幽姿淑态、红艳绮霞,她那重葩叠萼、丝丝细长的花蒂和团团簇簇垂悬的花朵,在绿叶掩映下恰似俯首掩面、凝思含羞、脉脉含情的少女。她因“依依如有意,脉脉不得遇”的绰约美姿,被称为“花中神仙”。海棠虽不如梅花素净,但比她丰满;虽不如桃花娇艳,但比之淡雅,所以古代文人对她评价甚高。南宋诗人陆游更是爱海棠爱得入迷,认为就连扬州芍药也比不上她,所以说:“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另外,古人还称海棠为“睡美人”。相传唐明皇登沉香亭,召见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她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一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传颂,宋代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

海 棠

宋 苏东坡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此诗再次把海棠比作睡美人。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常以各种名花来比喻他笔下众多聪慧的女子,海棠花就被赋予了史湘云来展现她的豪爽气概。大观园中的姑娘们也大都喜欢海棠花,其中如宝钗、黛玉、探春等都写过以海棠为题的诗。就连晴雯之死也是以海棠花枯萎凋谢的情景作烘托。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在

她的《咏白海棠》中这样赞美:

咏白海棠

清 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逢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自古以来海棠的幽姿淑态不知倾倒了多少人。唐代诗人齐己做诗《海棠花》: 海棠花

唐 齐己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

半月暄和留艳态,两时风雨免伤摧。

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

犹得残红向春暮,牡丹相继发池台。

唐代诗人郑谷在他的《海棠》诗中描述了海棠最为美丽动人的一刻:

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

真的是把海棠观察得入木三分,描述得淋漓尽致,并根据自己的经验透露给人们观赏海棠的最佳时机。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酷爱海棠,在她最负盛名的《如梦令》就提到了海棠的: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借海棠凋零飘落的情景表达自己惜花伤春的情感,作者卧听一夜风雨,猜测庭院中的海棠花定是被风刮落了,于是她询问侍女,对方为了安慰她,就回答说“海棠依旧”。作者立即纠正说“应是绿肥红瘦”,看似叙述帘外的海棠残红狼籍,实际是叹息抒发青春易逝、韶华不再的情绪。最近,由著名导演黄建中执导,反映现代复婚题材的电视剧《海棠依旧》,剧名就是由此而来,可见海棠也象征着女性及爱情。

无论文人墨客对她怎样赞美,这爱都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钟情。位于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恩来夫妇的住处。庭院里种有许多海棠树,当年周恩来选中这里,定是被这海棠深深地吸引了。每当花开之时,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要抽空和邓颖超一起,漫步欣赏那如霞似锦的鲜花。每当困倦的时候,

周恩来也常来海棠树下散步,一看到这些海棠树,一切烦扰和疲劳也暂时忘却。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而这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开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周恩来。看到这蕴涵着祖国亲人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周恩来十分感动。百忙之中,他压了一朵芍药花,托人带回中南海。回国时,又把那枝海棠带了回来。邓颖超随即用一张纸作衬,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人们见了,还以为是一幅静物油画呢!直到今天,这两枝花还完好保存着,看到她,就会引起人们许多美好遐想。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树成为了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爱情的见证。在周总理百年诞辰之际,人们又在他的家乡——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前种下了100株海棠,以示对他的怀念。

海棠适应性很广,南北都可种植,北京可以露地越冬,颐和园和故宫御花园都栽有 。各地庭园虽然常见海棠栽培,但以四川为最盛,古来有“天下奇绝”之美誉,并以西府海 棠闻名于世。所以唐代薛能有诗句:

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

宋代人沈立更是不 惜笔墨,写下《海棠百韵》,大夸特夸四川的海棠,开首一句就是:

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

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

四川还另有红叶海棠,秋季一到叶片转红,满枝垂挂着 亮红而带有小白点的果实,果叶相映成趣,别具风采。这是四川常见的名贵观赏品种。有人统计,古诗词中四川海棠多于洛阳牡丹,能与扬州芍药齐名。

海棠种类繁多、枝繁叶茂、丰盈妖艳、果实玲珑,是装点园林、庭院的好树种。每到阳春三月,海棠花开。初开时有如胭脂点点,盛开时则渐成缬晕明霞,花落时又像素装淡粉。加以叶茂枝柔作映衬,确实娇妍动人。海棠的花朵较小,但繁花累累、重葩叠萼,一时间花团锦簇,一树千花,令人陶醉。每到这个时节,人们常常会在烂漫如霞的花海中流连忘返。

海棠的果实鲜嫩可口,尤其有一种叫“怀来海棠”, 味甜多汁又爽口。若想在冬季品尝,根本不需进行特殊贮藏,只要冷冻起来,吃前用冷水化解一下就可以了,其味道鲜美如初。海棠可以加工成蜜饯、果丹皮、果酱、果酒等多种副产品;还可以入药,与别的药相配可以通气活血,去痰止咳。

有一个特别品种的海棠,由于她根系强大,抗寒性、抗盐碱性都强,而且耐贫瘠,因此,在北方寒冷的地方人们常用她来做嫁接苹果的砧木。她就是用宽阔的臂膀阻御了一切逆境,保护了苹果树。当吃到又大又红,香甜可口的苹果时,你是否知道,这其中海棠功不可没,可见她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呢!

赞海棠的诗句篇七
《专题—叶【古诗四首】》

赞海棠的诗句篇八
《诗歌赏析》

赞海棠的诗句篇九
《经典诗歌·答案说明》

1.(1)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

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

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跟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

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

(2)第一种答案:

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

老马”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

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

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

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2.(1)“门外绿阴千顷”写静态,“两两黄鹂相应”,写动态;(1分)“人静,人静”,写静

态;“风动一枝花影”,写动态。(1分)这两处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1分),

营造了清幽的境界。(1分)

【本小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E。两处动静特点各1分,意

境1分。】

(2)醒来闻黄鹂两两相应,而人却独处;(1分)起行又静不见人,唯见风动花影。(1

分)这种寂寞的环境,让诗人产生了孤独难耐之情。(1分)

3.(1)【答案一】①颔联运用正面(直接)描写手法,②把海棠在雨后沾上晶莹水珠的鲜红(秾丽)、

③含苞待放时如少女般的娇娆,④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答案二】①颈联运用侧面描写(烘托)描写手法,②通过描写美女莫愁为欣赏海棠而懒于梳妆、③画师梁广因怕画不好海棠而迟迟动笔,④突现了海棠的美丽风韵。

[4分。共四个得分点,每点1分。]

(2)“羡”,写①诗人非常羡慕蝴蝶②能够那样地亲近海棠,③表达了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之情。 [3分。共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

经典诗歌鉴赏·2·答案说明

1.

(1) 荒村与古寺 断霭与流莺 生与语

(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

身在异乡,心中不由—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

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

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

了诗句的内容。

2.(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

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5分)

(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

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

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6分)

3.⑴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

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

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4分。答出故事梗概的,给2分;答出“欲辩不成

书”意思的,给1分;答出“哀今征敛无”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⑵“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

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4分。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2分;答出珍珠“化为血”

寓意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1)晚:归艘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

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2.“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间的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拦而发出了低吟,仿佛人的呜咽之声;

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用“咽”、“冷”二字,绘声

绘色、精练传神地描画出山中的幽僻冷寂的意境。综观全诗(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幽僻冷寂正是诗人所要塑造的意境,因此,“咽”、“冷”两字是本诗的“诗眼”。

3.(1)“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齐平似乎消失的主观视

觉形象。

“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非常开阔

的强烈感受。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2)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着尚未褪尽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江面就已经春

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子未归的思乡情怀已

暗寓其中。

经典诗歌鉴赏·4·答案说明

1.

(1)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2)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多自在落

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

百无聊籁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2.(1)“绕”字恰当。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写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晓”字恰当。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

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2)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的新生,显示出生机

和活力。第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更给画面增添了盎然生气,

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自然也随之开阔。末句虽说萋萋“芳

草”,但以“天涯”起笔,意境顿觉开阔。总之,词的上阕虽写了“絮飞花落”的暮春

景色,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影。第二、三句写燕子

翻飞,绿水绕人家,虽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芳草”在古诗词

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是说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

“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而非旷达之语。

3.(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却没有结果的孤寂与惆怅,从而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

词的主题更为鲜明。

(2)①游子思归乡。 一、二两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写游子触景生情,

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写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

愁苦。

②思妇盼归人。 上阕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思

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子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1.(1)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在秋天冒着霜雪开放的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前一首诗中的木芙蓉开在小池的南边,不必像桃李一样,凭借东风才能开放,即便是在雨后霜前也一样开得鲜艳。作者颇有以木芙蓉自喻之意。后一首诗中的木芙蓉冒着微寒,在秋天孤单地开放,虽然艰辛,但它仍向霜神致意,不惧寒冷侵袭,不会像一般花朵那样,动不动就是一副可怜相。突出了木芙蓉在困境中的坚强。

【解析】两首诗并考,诗中所写事物往往相同或相近,而表达的感情、思想,所运用的表达手法则往往有别。分析时注意区别异同。这两首诗都写“木芙蓉”,这是同;情感一明一暗,这是异。分析时,特别注意对“青女”的注释,否则不容易把握诗的旨趣。

2.(1)江南春末(或:夏初)的景物。(2)无聊、孤寂(失望、焦躁)的心境。

(3)环境渲染。诗作通过“家家雨”和“处处蛙”的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既宁静又嘈杂的环境气氛,反映了主人的孤独、寂寞(只有雨声和蛙声,客人却未到)和失望、焦躁(外界的嘈杂声,正是主人内心焦躁的折射)的心情。

动作细节描写。时过夜半,客人未到,呆坐无聊,只好对着灯花,轻敲棋子以无聊寂寞之情。

3.(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

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

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经典诗歌鉴赏·6·答案说明

1.(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三种情感:①对时局国事的忧虑;②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

望;③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2)示例: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②“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③“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因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2.(1)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路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3.(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1)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的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

(想象)(2分);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2分)。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

象)(2分);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2分)。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D。

2.(1)九九重阳;登山(登高怀远),赏菊; 孤零零却傲然挺立

(2)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绝句;两首诗都把菊花人格化了,都寓情于景;两首诗都赞

美了菊花的高尚气节,两位诗人都以菊花自喻,表现自己的高尚品质。

3.(1)这二句用“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写深秋夜深萧瑟、幽寂的情景,营造了一

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

(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怨,以此寄寓作者贬谪黄州的

孤寂处境。“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表达作者虽遭贬谪却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经典诗歌鉴赏·8·答案说明

1.(1)初春(1分)。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

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2分)

(2)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答出思想感情给2分,结合词句分析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2. (1)拟人;秋风

[解析]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

(2)寥廓江天,山明水净,诗人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胜

过春色的秋光引亢高歌。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具有雄健的风格,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3. (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2)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

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

1.(1)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2.(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 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

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3.[解析]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经典诗歌鉴赏·10·答案说明

1.参考答案:

(1)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5分。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赞海棠的诗句篇十
《海棠_苏轼》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