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描写父子情感的句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9    阅读:

描写父子情感的句子篇一
《父子关系命运难料句子 初中名著阅读。》

命运难料的句子:

1、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留水尚能西。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7、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9、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父子关系的名句:

1、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头。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4、虎父无犬子。

5、有其父必有其子。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作者:吴承恩(明)

主要内容: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他们一路上降妖除魔历尽艰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人物形象:

①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但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

②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妖如仇 ③猪八戒:憨厚淳朴、作战勇敢、不畏妖魔,但贪吃好睡、滑稽荒唐,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

典型情节:①大闹天宫②真假美猴王③三调芭蕉扇 ④三打白骨精 ⑤猪八戒高老庄招亲⑥大战红孩儿

艺术特色:

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

③善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启示感受: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树立了目标,敢于面对,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理想

《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者:施耐庵

主要内容:(元末明初) 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人物形象:

①宋江(及时雨):人民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断,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②鲁智深(花和尚):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且脾气火爆

③林冲(豹子头):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 ④武松(行者):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

典型情节:①宋江题反诗②拳打镇关西、倒拨垂杨柳③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④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艺术特色:

①全文结构雄伟完整,众多人物一个引一个,每一个英雄故事都像一篇英雄传记。 ②叙事翔实精彩。

③语言通俗生动,塑造人物惟妙惟肖。

感受启示:我们应该像水浒中的英雄人物一样,疾恶如仇,伸张正义。但作品中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等封建糟粕应该摒弃

《骆驼祥子》——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作者:老舍

主要内容:主人翁祥子从农村来到北京,他老实、健壮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想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最终被旧社会吃掉,变成一位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主要人物:

①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

②虎姐: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典型情节:①怒辞杨宅②曹家遇险③晦暗的地狱④最后的绝望

艺术特色:

①善于描写老北京风土习俗、民情世俗

②语言俗白凝练

③独特的讽刺艺术

启示感受:老实、健壮、坚忍的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后,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可见,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它不让好人生存

《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作者:笛福(英)

主要内容:这部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孙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故事。

主要人物:

① 鲁滨孙:是一个要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追求财富的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

新兴资产者的英雄。

② 星期五:鲁滨孙救起的土人,是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典型情节:①挖独木桥②制作瓦罐③开导“星期五”④自封总督

艺术特色:

①描写具体逼真,用人物行动具体表现人物性格

③ 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

启示感受:阅读本书,使我懂得了当面临困境时,我们要勇敢顽强,不断努力,一定能走出困境。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作者:斯威夫特(英)

主要内容:全书共有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駰国的经历,反映了18世纪 中 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主要人物:格列佛:是一个反贪婪残暴、正直、善良,具有忧世情怀的人

典型情节:①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②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③游飞岛国时参观“持格多科学院”④游慧駰国时和马的对话

①将虚构情节、幻想故事和对现实的揭露巧妙结合

②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四部游记一正一反地排列

④ 绝好的想象,生动的细节

启示感受:读了本书,让我了解到18世纪时英国两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现状。读了此书,更让我感触到作者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

主要情节: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他就是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主要人物:

①保尔•柯察金: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的信念,是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②冬尼娅:天真、淳朴,醉心于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落伍者和寄生虫 典型情节:①苏联红军与彼得留拉匪徒开战②熔铸“钢铁”的过程:③保尔打消自杀念头 艺术特色:

①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

②写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群众的英雄业绩

③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如格言、内心独白、日记、回忆

启示感受:这部小说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的奋斗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作者:凡尔纳

主要内容: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主要人物:尼摩船长: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是一位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 五彩缤纷的海底美景

艺术特色:

①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②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

启示感受:看了《海底两万里》它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把我们带入了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境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英)

主要内容:写简•爱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教。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与爱恋的故事

主要人物:简•爱:是一个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子。渴望自由幸福,追求更高精神境界

典型情节:罗切斯特与简•爱互相倾吐衷肠的情节

艺术特色:情节曲折,气氛诡异,悬念迭起 读《简•爱》使我懂得了人生不但要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而且还要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作者:高尔基

主要内容:(前苏联)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失去父亲,被母亲带到外祖父家,过着压抑沉闷、悲凉凄苦的生活,母亲因不堪忍受这种生活,离开了阿廖沙。而小茨冈“好事情”、尤其是外祖母等人。特别关心爱护阿廖沙,在他们影响下,阿廖沙逐渐恢复了自信,闯荡真正的“人间”

主要人物:

①阿廖沙是一个鄙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

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唯利是图,寡情薄义 ③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典型情节:①与外祖父等人联欢②外祖父打外祖母③报复老师

艺术特色:

①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

②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

启示感受: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会让我们备感自己童年的幸福。我们会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

《三国演义》

罗贯中(明)

主要内容:记叙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地主阶级加强剥削政治黑暗,互相兼并的混战局面,以及三国兴衰史

主要人物: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

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

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曹操:智勇双全,志高远大,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才,淡泊名利,是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

典型情节:刘备:三顾茅庐,辕门射戟

①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②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关羽:单刀付会,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刮骨疗伤,败走麦城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煮酒论英雄”

孔明:火烧新野,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启示感受: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么?他们关心的唯一的热点无非是争夺权利,特别是争夺那唯一的一把龙椅罢 了。他们为了争龙椅,不惜杀人如麻,血流成河,不惜决堤放水,乘风放火„„这么多英雄怎么没有一个替老百姓说一句话呢?

《红楼梦》

曹雪芹(清)

主要内容:以贾、史、王、薛四大家庭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主要人物及典型情节:

林黛玉: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黛玉葬花

王熙凤:聪明能干,巴结奉承,阴险恶毒,贪婪自私 毒设相思局

香菱:才貌双全,心灵手巧 香菱学诗

贾宝玉:追求自由、幸福、有叛逆精神 ①宝玉痛哭潇湘馆②宝玉疯癫

启示感受: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无奇缘,今生偏又遇见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读《红楼梦》便认识到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腐朽、没落。他们走向衰败是必然的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 理性的批判

作者:鲁迅

主要内容:写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体验

主要情节:①《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控诉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

②《父亲的病》揭露了“巫医不分”的名医敲诈勒索、封建迷信、鞭挞了复古倒退的反动。 ③《琐记》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

艺术特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 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幽默、好趣横生。

启示感受:读了《朝花夕拾》使我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和当时社会的冷酷,更加懂得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作者:罗曼•罗兰(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主要内容: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主要人物:

①贝多芬: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对音乐孜孜追求,在双耳失聪,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造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②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自幼丧母,勤奋好学,有艺术创作《酒神》《哀悼基督》雕像

③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文学家,用6年的时间完成《战争与和平》,又推出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主要情节:①贝多芬遗嘱②贝多芬写给友人阿其达牧师的信③托尔斯泰传中的“忏悔家与宗教狂乱”

描写父子情感的句子篇二
《句子赏析》

描写父子情感的句子篇三
《鼾声》

描写父子情感的句子篇四
《父与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上)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开封市金明小学 拜然 [设计理念]

“感情朗读”被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是学习课文需要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够使抽象的文学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因此,鉴于教材特点和学情,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1.课文通过外在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教学时通过观察外貌、品味语言、情景再现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人物情感。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体验,以读促思,以读代讲。

3.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悟情、明理。达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的对话,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学如“导儿学步”——即扶肩携腕,令自举足,张手翼护,不离身畔,不再翼护,令自独行,其最终目的就是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

- 1 -

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

[教学的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让学生品读,领

悟作者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体会

父子情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品析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重点语句,深入感悟伟大的父爱,体会浓厚的父子情深。

[教学准备]

1.查找1994年美国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回想感悟父母爱你的故事,阅读描写父爱、母爱的诗歌、故事。

2.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2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读引路

(一)今天我们学习第六组第一篇课文,请大家打开语文书

第92页默读单元导读,思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学习要求?

(二)同学们说得好,请大家看大屏幕,单元导读的要求往

往揭示了一个单元学习的重点,请大家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抓住相关的重点语句,仔细体味、用心揣摩。 (设计意图:单元导读是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熟悉导读要求,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二、 交流预习

(一)昨天大家都预习课文了,老师这里有三个生字词语,

谁敢来读一读。(点击,要求学生跟读两遍,之后点击链接看大图,理解词语。)地震中随处可见的大爆炸,随时危及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还原:爆炸)巨大的灾难之后,留给人们的只有一片荒凉,这就是“废墟”。(还原)而地震的废墟中昔日的繁华美丽已不见了踪影,能够看到的只有破碎的砖头瓦片这就是“瓦砾”。(还原)

- 3 -

(二)大家注意观察,这三个生字都有什么特点?(都是左

右结构)我们来一起书空“爆”字,注意“火”字旁在作为偏旁是一捺变一点,这是汉字笔画书写时的让位原则,还要特别注意下面不是“水”字,而是“点、提、撇、点”,“爆”形声字,“火”表示火光冲天,“暴”的篆体是“ ”,在左民安的《细说汉字》里这样解释会意字,表示日出双手拨米而晒之。所以下面是“米”字变形,不是“水”字,相信这样你就不会写错这个字了。你看孩子要想写好、写对汉字,不仅要仔细观察、认真临写,还有研究一下它的字形字义,这样理解了,就不会写错了。大家在预习自学课文时,可要注意这点哟。

(三)谁能说说你在预习时还做了些什么?

1.预设:你能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吗?(马克.汉林),理解一篇文章要关注他的作者,这样不仅丰富了你的文学常识,有时候对你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很有用的。

2.预设: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读了哪篇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你最感动的是什么?(2人)

(设计意图:良好的预习习惯,能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所以引导孩子围绕整个单元让孩子提前认真复习,更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 4 -

三、 初读感悟

(一)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17.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感受那如山的父爱吧,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小节朗读课文,互相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听的同学发现问题及时帮同学纠正,大家相互学习。读后交流大屏幕上的问题。开始吧。

(三)刚才我分别参与了好几个小组的交流学习,大家读得很认真,交流得很用心,谁愿意来给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地震中关于父与子的什么事? (课文讲述的是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说得很清楚,如果能把经

过和结果等相关的重点词语再说明白些就更好了,谁再来说说。在遇到记事的文章,如果能抓住记事文的六要素,结合课文里的重点词,就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大家一定要一边学习,一边不断积累学习方法,你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 5 -

描写父子情感的句子篇五
《如何赏析句子》

描写父子情感的句子篇六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新城学校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第17课教学设计

描写父子情感的句子篇七
《父与子评价》

师:多么聪明,多么勇敢的阿曼达呀,请同桌间分角色自由读读这段话,并交流读后的感受。 生:自由读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满脸的深情,满脸的感动,我已感受到了。“跟你在一起”,(师指板书)普普通通的五个字,使这对父子创造了奇迹,我相信父子的对话会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

点评:在“救助儿子”这部分内容中,重点指导“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采用读句子想画面和想画面读句子的方法加深感悟。与此同时,加强对父子重逢后对话的指导,通过谈体会、诵读、分角色读等方法,加深感知。

师:同学们,在去救助儿子这部分内容哪个地方打动你呢?

生:在混乱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从冲向这个词我体会到父亲是多么的爱儿子,爱妻子。

师:能够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句子的意思,非常好。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吗?(屏幕出示:)

在混乱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 (生有感情的读屏幕上的话。)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常对儿子说得一句话: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我从中体会到父子之间非常信任,父亲坚信儿子一定会等着他。 师:理解得很深刻,那么对“冲向”一词你又有何感受?

生:我从这个词体会到父亲有责任感,既爱儿子又爱妻子。

师:“冲向”该怎么读?

(生读这个词语,然后有感情的读这句话。)

师:这是一位爱儿子,爱妻子,又责任感的父亲,谁还想通过读来表现呢?

生:(读这句话后)从中我感到这不仅是位好父亲更是位好丈夫,如果一个家庭有这样一位好父亲好丈夫,这个家庭一定会幸福美满。(听众掌声)

点评:在“去救儿子”这部分内容中,重点指导了这句话,“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对于这句话让学生采用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方法,读出“冲向”的语气,感知这位父亲的高大形象。

师:说得太棒了。同学们一句重似千金的承诺,一句心心相印的感言,“跟你在一起,”(师指板书)在灾难面前化为信心,化为希望,化为力量和智慧,使阿曼达和其他十几位孩子终于„„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评价

执教人:章彬彬

评价意见一(师长缨):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崔峦老师也曾经说过:“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学生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出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果他就是你的父亲,你会怎么做?这样做,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亲的了不起。一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了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发展。

评价意见二(任红霞):

在教学中,教师始终紧紧抓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引领学生品读全文,这样既能整合全文,又能突出重难点。读课文、找词句、谈体会、激情朗读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受到心灵的震撼。教学中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如:“父亲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小时„„ 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感受到父亲不顾生命危险,不吃不喝地抢救儿子的伟大。同时进行写法渗透,“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通过读文感悟到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人物品质表达的方法。

评价意见三(阮和平):

在这堂课中,教师重点抓住了课文中两个句子进行朗读训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和“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前一个句子,结合联想,每理解一层意思就进行一次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得一次比一次深沉,父亲大山一样的形象在朗读中不断明朗化。后一个句子,主要采用引读,引导学生回应课文中父亲三处感人场景的描写,如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让他从绝望中站立起来的就是这句话——

这样来来回回地读,层层叩问,情感步步推进,合理地发挥了语言的魅力,再加上音乐的配合,这些语言成了富有生命的精灵,孩子们的心被这种忘却时间,忘却自己的伟大父爱撼动了,读得激情昂扬。

评价意见四(金木兰):

这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赞颂父亲的伟大,而是在教育我们孩子们要学会感恩亲情,让学生学会感恩并理解父亲、母亲,以及许多关心自己的亲人。教学中教师结合汶川地震中的母亲,生动演绎了伟大的亲情,令人感动,将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之爱,并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点评:

开场不多的几句师生对话,教师的反馈仍让人眼前一亮。一组数字,两个场景,巨大的反差,强烈的对比,教师的提示,既让学生了解了突如其来的地震的可怕,也让学生认识到作者遣

词用句的功夫。尽管我们心里清楚,这短短的精彩的串场语应该不是即兴的有感而发,但它却说明了教师备课时既关注“写什么”,也关注“怎样写”,说明了教师对语言保持着足够的关注与敏感,这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点评:

周明玉老师在这个时间段的教学,真的把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发挥到了极致,进入到教学的艺术境界。“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他们能理解,父亲为什么不去跟大家说清楚?”,通过老师步步为营的追问,通过老师排比式的导读,通过老师设身处地的模拟对话,学生进入到了这位父亲的生命状态中,学生终于体会到为什么在其他父亲的痛苦呐喊声中,在这么多并没有停止施救的专业人员的劝说下,在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更大灾难的情况下,这位父亲还要冲到废墟中去救自己的儿子,是不是丧失理智,是不是精神失常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一位特殊状态下的父亲。

不过,周老师最后为了呼应主干问题,强化告诉学生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我在想是不是一定要以道德的高度界定一位父亲的个体行为,就像我在想其他父亲选择无可奈何,是不是就可以认为“伟大的父爱”与他们无关。

一堂课,教学主线最好清晰一点,主要问题最好精简一点,否则学生的精力和智慧就会在不断的环节转换和问题切换中消耗掉。这堂课的教学主线很清晰:走进父亲。主干问题很明显: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并且在主干问题之下,周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一节课选的点不宜过多,贵在以少胜多,教学点太多,就是“推土机”——只有浅表层面的推进,教学点精要,就是“打桩机”——抓住一点深入开掘,以点带面。在这节课中,周老师一共选了三个教学点: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形象,并且这三个点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的教育价值。这节课的这些特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总评:(转载)

这是一堂主线清晰,内容丰满的课。主干问题下,学生的阅读视线聚焦到三个点:

首先是一句话:“谁愿意帮助我?”

然后是一个场景: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最后是一个形象: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反复读这三句话,我们可以问:你听到了什么?我们可以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还可以问: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这样问的结果是:事实了解了,情境却没有走入;内容清楚了,情感却没有体会;意义抽象出来了,形象却没有感受;最重要的,语言没有品味。

那我们看看周明玉老师是怎么提问的。周老师问:父亲的恳求简单而且有点重复,可是父亲重复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周老师再问: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周老师还问: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问题的用意再清楚不过了,问题的指向再明白不过了。学语文,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我们要学会入情入境,我们要学会感同身受,我们要学会通过语言深度进入他人情

感和世界观内部,简单一点说,我们要学会体验。更重要的是,学语文,要学会像作家一样思考,如果是我,我怎样来写?主动去体会作者谴词造句、谋篇布局、选材用材的良苦用心。直接一点说,我们要学习表达。父亲的恳求,简单而且重复,但它却是作者有限篇幅内的素材首选,我们细读后也确实从中体验到父亲的焦急、痛苦以及近乎绝望却不愿放弃的疯狂,比痛哭比呐喊更震撼人心。时间的进程,一一罗列,一反常规,也是作者有意为之,联系上下文,联想当时情景,我们仿佛看到了,看到了父亲36小时不休不眠、不吃不喝的精疲力竭,看到了父亲36小时刮擦挤压后的遍体鳞伤,看到了36小时重压在父亲心上的痛苦:对妻子的牵挂,对儿子的担忧,对他人误解的承受。读进去,我们就从36小时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忍中触摸到了一颗丰富的父亲的心。在周明玉老师的课堂上,体验与表达同步推进,精神与语言同筑共生。

太多人说语文教学很复杂,但是我们可以凭借周明玉老师的这一课化繁为简地思考究竟怎样教学语文?教学语文,应该从抽象意义走向感受形象,从客观分析走向入情入境的体验和感悟,从内容理解走向语言品味。周明玉老师的这一课是对语文价值核心把握的经典示范:语文教学应该指向体验与表达。用王尚文教授的话说:语文实践要突出的两个环节:一个是感受的实践,一个是将所感受的语言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

语文教学,指向体验与表达。别以为做到这一点很容易,以体验为例,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是一种理想化、情感化、意象化、艺术化的立体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语言中出生入死”,刚才我们欣赏了周老师的提问艺术,但光会提问是不够的,如果我们“细读”周明玉老师的课堂实录,就可以发现,在周老师的课堂里,继承和发展了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假设入境,教师引读,感情朗读,以写促思,链接生活,音乐渲染„„运用自如,精彩纷呈,令人惊叹。当然,我们同时也会发现,学生的体验也因此一直都在教师小心翼翼的引领之下进行,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在更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周明玉老师上的是第一课时,最后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仍想跳出第一课时谈谈《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设想。第一课时,周老师是自己提出问题,提的是认同性问题,认同性问题是那些给出答案然后要求为答案寻求解释的问题,例如“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位父亲很了不起?”整堂课是在为“父亲的伟大”寻找依据然后解释说明。但我总在想,如果可以,在第二课时的时候,能不能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提问题。我是个一线的教师,一个一直在课堂上行走的教师,听过很多老师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自己也上过《地震中的父与子》,在课前课后的调查中,我发现如果允许学生提问的话,学生的疑惑还真是很多: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其他的父亲为什么这么胆小?这个父亲是不是由于焦急和悲痛有些精神失常了?消防队员和警察为什么阻止父亲的拯救行动?一个人(尤其是孩子)埋在废墟中36小时,没事吗?„„再退一步,即使我们不让学生提问,仍是由我们老师提问,我们能不能提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你是怎么看待这位父亲的做法的?”好像我扯远了,我是在描述一种课的理想状态:坦率、自由、具有探索性。

描写父子情感的句子篇八
《如何赏析句子》

如何赏析句子

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因此,新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那么,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 考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提示,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 情感, 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

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

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 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 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句5:“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邹韬奋《我的母亲》) 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C.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例句6:“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曲志红朱冬菊李斌《袁隆平的“寻梦园”》) 赏析: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篇末点题;也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是值得关注的。 注意点: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2)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

(过 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7:“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8: 2008江西省中考阅读题《年的召唤》中的题目(第19题):请 简要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 赏析:我们在思考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时,应把思考角度明确为“这句话在结构上和主题上各有何作用?”结构上与题目相照应,也就是点题;主题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故乡对亲人的爱。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9: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 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10: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 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 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1.2008盐城市中考阅读题《父子》中的题目(第21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 赏析: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散失的不满。“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 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

描写父子情感的句子篇九
《如何赏析句子》

如何赏析句子

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因此,新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那么,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 考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提示,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

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3.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中的题目(第15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

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句5:“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邹韬奋《我的母亲》)

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C.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例句6:“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曲志红朱冬菊李斌《袁隆平的“寻梦园”》)

赏析: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篇末点题;也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是值得关注的。

注意点: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2)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总领下文、承上启

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7:“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8: 2008江西省中考阅读题《年的召唤》中的题目(第19题):请简要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

赏析:我们在思考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时,应把思考角度明确为“这句话在结构上和主题上各有何作用?”结构上与题目相照应,也就是点题;主题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故乡对亲人的爱。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

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9: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10: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 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1.2008盐城市中考阅读题《父子》中的题目(第21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

赏析: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散失的不满。“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

例句12.2007常州市中考阅读题《风吹一生》中的题目(第16题):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如果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除去,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就是: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

(三)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

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1.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描写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句13: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世间最美的坟墓》)

赏析: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

2.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14:“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例句15:“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学生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句16:“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

赏析: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用“冲”、“粘”、“润湿”形容潮来时的动作,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三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蒙蒙,是晓雾弥漫,还是暮烟霭霭?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气”、“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

三、句子赏析的落脚点

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因此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落脚点却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例句17: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击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赏析:可从修辞(拟人)的角度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此句表现的内容。此句表现了大海愤怒时壮观的场景和磅礴的气势。

例句18:“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

赏析:可以选择艺术手法(直接抒情)作为切入点,落脚点在于分析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文章的主旨。在惊涛骇浪面前,胆小懦弱的人会感到恐惧,勇敢坚强的人却感到愉悦。海潮激起作者的心潮,由此发出由衷的赞叹,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透过鲁彦热爱大海的感情,看出了他那积极进取、勇敢搏击的人生态度,至此,全文主题得以升华。

总之,赏析句子的方法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明确答题

规律,掌握答题方法,清晰答题角度,多练多思,就一定能提高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描写父子情感的句子篇十
《记叙文赏析句子》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最美唯美句子

下一篇: 描写小鱼的句子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