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描写大草原的优美句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2    阅读:

描写大草原的优美句子篇一
《草原好句赏析》

1、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但是由于天气晴朗,草原不会因为空旷而显得模糊,即使远处也是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2、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这里的绿毯指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羊群。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

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给无边的草原绣上白色大花的能工巧匠,一个绣字,不仅体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羊群的喜爱之情。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整个草原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辽阔碧绿,小丘线条柔美。

4、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把河比作带子,突出了河的清澈与弯曲的特点,生动形象。 河字后面用的是感叹号,你从这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一行人在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并走了许久之后,看见这条河是心情非常惊喜,看见如此美丽的带子后不禁赞叹,同时也告诉我们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性,有了河才有牲口,才有人

家。

5、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动态描写,把蒙古族同胞穿着鲜艳的服饰,策马疾驰,远迎来客时襟飘带舞的样子比作飞动的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6、“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这种境界指的是: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描写大草原的优美句子篇二
《15、草原我们美丽的家》

15、草原,我们美丽的家

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

1.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认识“戒、犊

骋”三个生字。

2.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了解他们的意义和用法。

3.学会和体会“对„„来说”“怪不得”的用法,并能

准确运用。

4.分角色朗读会话,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B.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查字典弄清楚生字的结构、部首、组词,再集

体学习生字,了解他们的意思,联系实际造句。然后学习词

语,学生先结合词语后的藏文翻译理解词语,再用这些词语

造句,进一步理解词语。最后根据教师的引导理解课文内容。

C、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那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那无穷的生活乐

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文中的成语与多音字。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用部分词语做扩展练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

教学用时:2课时

课时一

导入新课: 草原,是我们生活在西藏的人们所熟悉的,我们这里似乎

新授课:看不到,但是我们在电视时常看到,同学们先描绘一下美丽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辽阔、星星点点的帐篷、成群的牛羊、绿油油的草地等等) 一、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2、划出不懂的词句,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把词

语放到句子中去理解。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语。

3、学生合作朗读,检查彼此的正误。

二、学习生字。

1、学生查字典弄清楚生字的结构、部首、组词。

2、请学生到黑板前写出生字的结构、部首、组词。教师集体订正。

3、个别难写的生字,教师带学生一起写。

4、请学生用生字的组词说话。

5、板书个别造句。

6、请学生在练习本上一个生字写三遍。

三、词语教学。

1、学生认读词语。

2、结合藏文翻译学生理解词语。

3、教师板书难懂的词语意思。

4、用词语造句,理解词语。

5、板书部分造句。

巩固小结:开火车认读词语,请同学用部分词语说话。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一排,词语三遍。

板书设计: 15、草原,我们美丽的家

一、 生字。

shào dí biān liàn

哨(口哨)笛(笛声)鞭(皮鞭)链(铁链)

形近字:稍(稍等)油(油光)便(方便)连(连队) tuó chǒng shēng jùn

驮(驮大米)宠(宠物)牲(牲畜)骏(骏马)

形近字:伏(埋伏) 龙(恐龙)生(生活)俊(俊俏)

二、 词语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

丰美:多而好。

牧场:放牧牲畜的草地。

单独:不跟别的在一起。

乌朵:抛石工具。

课时二

复习旧知:

1、 听写本课生字、词语。

2、请同学分别用“丰美、单独、奔驰”造句。

导入新课:

播放《天堂》这首歌,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来到辽阔

的大草原,来领略草原的美丽。

新授课: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 提问:在草原上生活究竟有那些乐趣?

生答:在草原上骑马。

文中:用马兰花的叶子做成笛子,用草原上的花草做各种有

趣的东西,比如说:项链、手链、戒指等。

2. 再朗读会话,找出描写草原生活乐趣的语句。

(1) 用各种花草做各种有趣的小物品。

(2) 草原上人们生活场景,其中最重要的生活场景是—转

场:转场是牧民们要跟随着季节的变化转往水草丰美

的夏季牧场。

3. 转场的具体方式是什么呢?

牧民转场就跟我们搬家一样,要带很多东西,我们搬

家只带物品,牧民不仅如此要带许多的活物牛羊,对于

大人们来说是非常辛苦的。

4. 小孩儿转场却有很多乐趣具体有哪些呢?

(1) 小朋友怀里抱着自己的小羊羔,骑在高头大马上。

(2) 大些的孩子可以单独骑马,在美丽的草原上驰骋。

5. 草原上生活的乐趣还有哪些?

学生总结:全家人一起生活,无忧无虑,远离城市的喧闹。

6、这样的生活让人羡慕,但能有这样的生活是因为那里无污染,空气清新,坏境好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总结: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像草原上那样舒服。

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五题,同步练习。重点之中课后练习三题,训练学生用词语造句,越多越好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1、3题

板书设计:

15、草原,我们美丽的家 草原生活乐趣 用花草编织各种有趣的东西。

转场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内容简单,学习这篇课文的关链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描写大草原的优美句子篇三
《草原》

《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二是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三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为孩子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主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阅读方法,然后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进行阅读实践,在读中找(批画),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再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情和体会,设法使学生能在

整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激情满怀,积极主动,并能自觉地与学习伙伴合作探究。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努力体现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实践活动,力求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草原绮丽风光和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2)学习本文边描绘边议论抒情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的内在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播放草原风光录像,配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边欣赏边想怎样概括地描述草原的绮丽风光。

2、同桌交流,概括草原的绮丽风光。

3、师: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草原美丽的风景?

生:那里天是那么蓝,飘着几朵白云,那一望无际的天底下是成群的牛羊。放羊的姑娘手里拿着鞭子,正在高歌一曲。

生: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清清的湖水泛着微波,此情此景真使人难忘。

4、师:今天老师和你们去草原看看那里的优美风景和热情的蒙族人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继续自由读课文,要求一定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

利。

3、指名朗读(或开火车读),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生依据读得正确流利的标准自评,互评)。

4、默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

5、指名说。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热情好客的蒙族人民。

生:课文主要讲了草原的迷人景色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三)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画出有关语句。(初见草原——接近陈巴尔虎旗——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

2、同桌或小组交流。

3、反馈层次划分的情况。

4、自由读课文,想想,在这五个地方,作者各写了什么呢?给每段加个小标题。(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5、教师作必要指导。

6、四人小组交流,互评。

7、反馈。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草原静态美。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又有什么感受?

(2)同桌或前后同学交流。

(3)全班反馈讨论。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呢?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草原美得像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生:我感受到了草原的色彩特别美。

师:你的感受很好,作者描写草原色彩,突出了哪种颜色?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草原色彩的句子好好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突出描写草原色彩的。(学生认真读课文,自由交流)指名朗读描写草原色彩的句子。

师:大家一起说,作者用哪个字突出了草原的色彩,为什么?

生:(齐答)绿色,因为草是绿色的,写草原的颜色就要突出一个“绿”字。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比作了中国画。 生: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找一找哪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起读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

描写大草原的优美句子篇四
《草原》

描写大草原的优美句子篇五
《草原》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

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

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4.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

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 同学们,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着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

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

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他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同学们想读吗?今

天就一起走进《草原》吧。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练习列小标题):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或:初见草原—迎客—相见—待客—话别;初见草原——进入草原——蒙古包

外——蒙古包里——联欢话别;„„)(学生在概括小标题时遇到了困难,教师的引导

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的处理能更迅速得当一些,相信学生会概括得更好。)

3.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4.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三、 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

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

点,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自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读、默读、激读、创设情境读等方式,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

2. 再读课文,感知草原

边读边想,草原给你留下什么象?

3.品读课文,体会草原美

草原景色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请自读画出有关的句子,想想自己怎样从中感受美?

4.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5.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

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6.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

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课件出示天空图片)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

体味美感。(课件出示小丘和羊群图片)

8.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9.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 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

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指导并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再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在“相见”后板书:握手再握笑了又笑;“款待”后板书:煮茶抓肉频频敬酒;“联欢”后板书:套马摔跤不忍别离)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学生的体验来自生活,在理解这句时如果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抒情)

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感悟文本,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快感受到文本的感染力。)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 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16《草原》听课记录及评析

时间:2007年12月24日 作者:飞儿 点击:462次

16《草原》听课记录及评析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哪两大部分内容?指名回答。 (上课伊始教师用亲切地谈话方式,引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自然导入新课,为新课的教学铺垫了基石。)

二、新授

(一)讲读第一段

1、谁能将写草原风光美的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用笔画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动手勾画课文句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名读。

3、学生交流不是直接描写风光美的句子

(1)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理解“高歌”、“低吟”。(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来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称之为“妙笔之花”。)

(4)这是两句什么句子?能不能将这两句的位置进行对调?为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朗读描写风光美的句子,指导朗读。

(板书:整体——开阔——豪放——高歌;细部——柔美——陶醉——低吟)

(5)指导朗读第一段。

(6)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点,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自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读、默读、激读、创设情境读等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

(二)讲读第二段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概括课文内容,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交流每段的内容,以小标题概括。(板书:迎客 、相见、 款待、 联欢)(学生在概括小标题时遇到了困难,教师的引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的处理能更迅速得当一些,相信学生会概括得更好。)

3、学习“迎客”这段。

(1)你勾画了哪些句子,你能又读、又说,再加上自己的评论吗?同桌互相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几十里外弛马带路。(合作探究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2)作者他们刚进入草原时看到了哪些景色?

(3)河后面用的感叹号,你是怎么理解的?

(4)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吗?

(5)师小结“说读式”读书法,让学生举一仿三,自己学习后面的“相见”、“款待”、“联欢”部分。(指导并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再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在“相见”后板书:握手再握笑了又笑;“款待”后板书:煮茶抓肉频频敬酒;“联欢”后板书:套马摔跤不忍别离)

(6)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这篇文章,我们在刚才的讨论中看到了,作者先写的是什么?(指板书,生答写景),然后怎么样?(抒情)(学生的体验来自生活,在理解这句时如果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感悟文本,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快感受到文本的感染力。)

(7)通过写事情,还在写什么?(抒情)

(根据回答板书: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8)这两个抒情的“情”共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板书:热爱依恋)

(9)师小结。

(结合板书小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加深刻。)

三、课内外结合:

1、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展评。

2、设计广告词: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设计出介绍蒙古草原的广告词。可借鉴课文中的好

描写大草原的优美句子篇六
《草原》

16.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能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描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同学们见过草原吗?能说说你对草原的了解吗?(可以谈自己对草原的了解,也可以背诵赞美草原的诗句,歌词等)

2、播放歌曲《唱不尽草原风光好》,伴着歌曲欣赏草原风光旖旎的图片。

3、草原实在是太美了!旖旎的风光让人陶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老舍的美文《草原》,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草原美丽的风光吧。师板书课题“草原”,引导学生感情读题。

4、简介作者:老舍,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在文中标注出来,并注上音,拼读两遍。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反馈。

(1)、PPT出示课文生字,请学生拼读、组词,重点指导“既”“舒”“丘”三个生字的书写。

*指导:“既”的右边不要写成“无”字;“舒”字的右边不要加多一撇;“丘”字注意与“乒”“乓”两字区分开。

(2)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学们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老师结合学生汇报板书:“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尝试概括一下。 ⑴学生再次自读课文。

⑵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归纳并板书。

4、请同学按照“草原风光美”“草原人情美”两方面内容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引语:刚才我们就在图片中看到了,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作者是怎样通过文字将自己看到的草原美妙风光展现出来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2、老师充满感情地范读第一自然段。

3、学生自由练读第一自然段。

4、你最喜欢草原的哪些风光?请把文中描写的相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此处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组织学生品析句子,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教学预设:

(1)喜欢草原的天。

①PPT出示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②为什么说草原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③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④指导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高远辽阔的意境。

⑤此时此刻作者有什么感受?(心情愉快,想高歌一曲)

⑥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

(2)喜欢草原的绿。

①PPT出示句子:

句1、“在天低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②点名朗读句子。

③为什么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因为四周都有小丘,草原并不是茫茫地一片。)

④还有那个句子也描写了草原的绿?

⑤PPT出示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⑥“翠色欲流”是什么意思?(翠绿的颜色浓得要流下来)你还能用那些四字词来表示“绿”?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

⑦图片展示,感情朗读,感受、体会小丘的柔美,草原的翠色欲流。

(3)喜欢草原上的羊群。

①PPT出示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②这个句子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比喻。把羊群比作大白花,草原比作绿毯。) ③图片展示。感受羊群使草原充满生机的美。

④点名朗读。

5、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第一课时板书。

天(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风光美 地(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草原(美) 羊(大白花)

人情美

6、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作者陶醉了吗?请同学们将相关句子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①学生汇报。PPT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②仿照句子,用“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7、仅仅是作者陶醉了吗?(不是,连骏马与大牛也陶醉了)

①图片展示,集体朗读句子。

②句子比较。

A、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B、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通过句子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

8、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这美景永远印记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第一自然段。

描写大草原的优美句子篇七
《草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 měng ”,“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 ”,“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 ,“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三、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四、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五、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六、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 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 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 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

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读懂第一自然段,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吗?说说这些风景名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江南妩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潇洒走一回。

3.板书课题,齐读。

4.老师来变一个小魔术(草原后加上?号)现在你再读读看,意思改变了吗?你又读出了哪些新意思?(师加上!)请你再读读看,有没有什么新感觉?(生自由谈)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叙述顺序

1.草原之美让人魂牵梦绕,现在,赶快打开书,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吧!有个问题请大家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草原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生充分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师相机概括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原的美

1.过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欣赏优美的音乐,一边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并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师配乐范读课文。

3.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过渡:草原的美是如此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5.生自读交流,说说文中最让你心动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相机出示课件画面,图文结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色欲流”等词的意思。

结合简笔画理解“勾勒”“渲染”等词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配乐赛读,师生评议。

8.面对如此美丽宽广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来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高歌”“低吟”两词的区别。

这两种情调一样吗?如果把文中的两个词颠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兴奋,带着陶醉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12.读了这么多,大家会背了吗?把你最心动的句子背下来。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

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当诗人还是导游?赶快写下你们的赞美吧!

14.生练笔。试写小诗或导游词。

15.指名生上台读自己写的小诗或导游词,师给予热情评价。

四、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没有真正去美丽的大草原,但我们已经用心感受到了那儿的风景之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献给草原的赞歌,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描写大草原的优美句子篇八
《1.草原(完美版)》

描写大草原的优美句子篇九
《16、草原》

16.草原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大作家老舍,描写草原的一篇力作,本文语句优美、行文流畅、结构清晰,写作手法独特新颖,是品读入境的好文章。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又要读出热情友好的蒙古情操。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要借助可感句式段落,及时组织学生练笔。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话所描绘的情境。

4.背诵1、2 自然段。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教学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层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研读语言文字,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

句、歌曲等。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㈠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同时欣赏草原风光。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

么?(景色美丽,草原辽阔)作家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又是怎样的呢? ㈡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上生活的人民。今天,我们就和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板书课题:草原。)

介绍作家老舍。(见教参149页)

㈢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㈠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㈡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㈢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㈣检查学生的自学:

1.读生字和词语。

出示词语填空:

高歌( 一曲 ) 一(碧 )千里 翠色( 欲流 )

(天 )涯(碧 )草 ( 久)立( 四)望 ( 无限 )乐趣

明如( 玻璃 ) 襟( 飘 )带(舞 ) ( 团结 )互助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同学们,草原美吗?我们积累词语关键是会用,你能从刚才我们填的词语中找一两个词送给草原吗?

⑴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 měng ”,“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 ”,“同行”中的

“行”读作“xíng” ,“似乎”中的“似”读作“sì”,“迂”和“遇”区别开,“玻璃”的“璃”读轻声,“毯”的最后一笔为点,注意“吟”“貌”“襟”“涩”的写法。

⑵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渲染: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美丽的环境。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三、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㈠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空间的变换为顺序: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表演场) ㈢指导分段:

第一段(第1节)写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乐趣。

第二段(第2至5小节)写访问陈巴尔虎旗受到蒙古族主人的热情欢迎和款待。 ㈣交流,引导,概括:

课文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

风景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板书:人情美)

四、课后作业:

㈠完成习字册;

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

2.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3. 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描绘的情境。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展开想象,具体写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描绘的情境。

教学过程:

课始五分钟:

诵读《论语》一则:诵读《论语》一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指名读;

2.自由诵读;

3.熟读成诵。

一、音乐渐低 激情导入: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每每听到这悠扬的歌声的时候, 我就想到草原,也许是因为我离草原太远太远„„所以草原是如此的令我梦绕魂牵!深邃湛蓝的天,洁白的云,起起伏伏、翠色欲流的山丘,成百上千的羊群! 出示:(草原画面)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快乐)有什么感觉?

㈠出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是呀,看到了可爱的天,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能不高兴吗?

生齐读这句话。

㈡师:来到了这么美丽的草原上,有的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了,想看草原吗?默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出示课件:小山丘 羊群„„)

生:我看到了„„ 生:我看到了„„

㈢师: 假如你是草原上的导游,你最想把哪一幅照片带给大家?为什么?写出你的感受。

1.出示: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同学们说说那个字用的好呀?显红“流”。是呀,一个“流”字,让我们想到了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谁能让这绿色从你的嘴边流出来? 指名读 生齐读。

师:真美呀!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2.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把“一碧千里的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写出了草原的茂盛、柔美;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写出了羊群的白、形态美)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你眼前,是一片绿色,再往远一点看,还是绿色,再远一点,也还是绿色。放眼望去这草原就像一张巨大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向天和地相接的地方。

我们都说天苍苍,野茫茫,可是现在呀 ,天苍苍,野并不茫茫,草原辽阔无垠但并不空洞,绿得实在,绿得动人,风吹草低见牛羊!师引导学生说。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自信的语句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