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形容老人佝偻的语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3    阅读:

形容老人佝偻的语句篇一
《佝偻老人的守望》

佝偻老人的守望

总是有那么一群人,只见了一面,不是什么惊鸿一瞥,却能深深烙印在人的思想中。

高三夏夜十点半,室内学生是沉闷的,在“高耸入云”的书山里奋笔疾书,空气令人窒息,衬衫上早已汗湿“半壁江山”。风扇嘎吱做响,似乎在倾诉着什么,高考前的压抑期能让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变得狂躁不堪。一声铃响,晚自习,甚于几个世纪般漫长,终于结束,给了我们暂时躲避在角落舔舐伤口一个绝佳的借口。

大家蜂拥而下,不亚于脱缰的野马,室外的空气是沁人的,夏夜的小虫唱着只属于它们的奏鸣曲。我踱着步,享受着着难得的悠闲。昏黄的灯光下站着一位老人,约摸七十几岁,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皱纹是上苍给予的“礼物”。暗黑的光线投射在地上,斑驳的黑影令人恐惧。她直愣愣地盯着教学楼,眼神似乎在搜寻着什么,眸光浑浊又明亮。老人在风中颤颤巍巍,佝偻的背像一座山,压得她不得不弯下腰保持重心,以期能平安地度过一生,或许是爱,或许是责任。她苍老的像一幅画,一幅年代已久破旧的有油画。 我有一股想哭的冲动,她似乎孤独地孑然一身。她是谁?为何深夜在此?她是在等待着谁?为何如此执着?我敬佩这位老人,我羡慕那位被等待的人。老人或许是在等待作为学生的孙子或孙女,下晚自习后与他们一起回家;或许是在等待成为人民教师的子女;或许什么也没在等待,只是想重温曾经的母校。猜想是我的一厢情愿,但我知道,她一定是在守望幸福,执着地守望幸福,满怀希冀地守望幸福。心中的信仰不灭,才能成为最幸福的人。

我兀地释然,慢慢的走开。佝偻老人仍像一座丰碑似地立在那里,昏黄的路灯不变,她还在守望。我继续高三生涯,改变的是一颗拥有信念扎根的心,这样的高三或许就不苦了吧。

江西财经大学高三:万露露

形容老人佝偻的语句篇二
《描写老人精神和神态的句子》

描写老人精神和神态的句子

描写老人精神的句子

老爷爷天天坚持锻炼,虽然已年逾古稀,却仍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

他年逾六旬,军帽下露出了花白的鬓发,在帽徽领章的衬托下,显出一种不言而喻的身份。虽然公共汽车上喧闹拥挤,但他依然挺直身坐着,两只手放在膝盖上,保持着军人特有的一种风度。在他的眼皮下藏着一双炭火似的光点,在默默地燃烧着。

只见路旁走过两个老者,都是鹤发童颜,满面春风,举止大雅。

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

对岸渡口,有几个人正从提上走下河滩来,一位胖胖的老太太,提着一根手杖,键步走在前头。夕阳洒在她的满头银发上,显得神采奕奕。

离我不远的花园边上,蹲着一个老农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两只小小的眼睛有点浑浊,他的手,有小薄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了,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儿像树皮。

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明亮,看上去很有神;头发很却很整齐。他穿着一身整洁的中山装,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没有别人注意他,他也不注意别人,只是面对烈士陵园,凝视着那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那双曾经被岁月的沧桑深深埋藏了的眼睛里,似乎有一丝光彩闪过,那光彩流转着,似乎回到了一个纯真无邪的童年。他所讲述的那一切,似乎就发生在昨天。他像个孩子一般的向我讲述着那一群群身披落日余晖的小精灵,苍老的声音几乎有了一丝无邪的童趣。我扶着老人,思想也随着脚步,缓缓的走进了那个似乎从未逝去的童年中。

那些老人们听说我们小朋友来看望他们并为他们表演节目,人人脸上泛起了红光,精心地梳妆打扮起来。你瞧那位爷爷已换上了一身笔挺的西装,显得精神多了,走起路来也轻盈了不少!

他虽然已经是老态龙钟了,走路时却仍然步履矫健。虽然已经身形佝偻,可是菊瓣似的笑容从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虽然已经双目混浊,可是年轻时美好的回忆依然充满了她整个瘦小的身躯。

我的爷爷是一位画家,他四方的脸,满头是银发,虽然没有白胡挂颔的风度,却有那种鹤发童颜的相貌。他呀,一谈起画,总是那么津津有味,还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划着。他说的那些词我听不大懂,或登门求教的画家们都说,爷爷说的跟他所作的画一样高超。

形容老人佝偻的语句篇三
《江苏省太仓市2013届初三5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江苏省太仓市2013届初三5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xiá和 ②和(xù)③络 ④芳草如(yīn)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这春天,遍地是色彩的合奏和交响。目不遐接时,流水的明眸早已为我洞悉了这春天的瑰利。我闭上眼睛也能分辩这春天的声音正在四处绽放:在枝头,是花朵;在天空,是花团锦簇的云彩;在河流,是鳞鳞开放的浪花;甚至,在土地,是铁犁犁过后如花绽放的泥土。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

④最是一年春好处,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⑥,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⑦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

⑧而或长烟一空,,

(范仲淹《岳阳楼记》)

4.名著阅读。(5分)

①《水浒传》中为什么一开始宋江提议让卢俊义做水泊梁山第一把交椅?

②《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因为做了什么事,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请说说理由。

5.仔细阅读下表,请写出你的发现(3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分析汇总表 太仓xx中学

从上表中你看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完成6~9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秋天漠漠向昏黑 B. 自经丧乱少睡眠 ..

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 窥镜而自视(《邹忌讽齐王纳谏》) ..

C. 俄顷风定云墨色 D. 忍能对面为盗贼 ..

定目细视(《幼时记趣》) . 今为富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

7.下面哪一项中没有通假字?(2分)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B.河曲智叟亡以应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8.“长夜沾湿何由彻”和上文哪一句相呼应?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9.范仲淹在《岳阳楼》一文中提出了“古仁人之心”,那么读了此诗后,你认为杜甫所要表现的古仁人之心是什么? (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10题。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③鸡鸣狗盗之雄④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⑤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⑥,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①士:有才能的人②特,只、仅仅。③鸡鸣狗盗:指那些有微不足道本领的人。④雄,首领。⑤擅,拥有。⑥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10.翻译句子:

(1)士以故归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士之所以不至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11~13题。

(甲)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作者把这两者结合得更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这些...

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的自然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乙)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1.甲段中“这两者”具体指代什么内容?(2分)

12.甲段中茅盾评论说:“这些细节描写,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乙段内容,请举出一个例子并具体说明其作用。(3分)

13.人物的动作是人物心理的外化,细读乙段中的加点字,体会新媳妇此时的心理状态。(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16题。

坐忘

①“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

②我很欣赏这个词,如果用成语来解释一下,“坐忘”大致相当于“心无旁骛”;“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人的精神,有自己的家舍。人守不住自己的精神,经常让它在外面浪游,不知归家,这样的人生,就是“坐驰”。

③《世说新语》里讲管宁和华歆是同学。两个人在园子里锄草,同时看到一块金子,管挥锄无异,华却停下来,捡起金子,掷去之;又一次,两人一起读书,外面经过一辆华丽的轩车,大约是个高官的车马,管照旧读书,华却抛开书,出门观望。管宁把自己与华歆同坐的席子割开,从此与华歆绝交。这个故事,耐人寻味。管宁是“坐忘”,华歆是“坐驰”,无疑。管有定力,华太浮躁。二人的分野,判若云泥。

④成就大事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坐忘”的功夫。《庄子》里讲了许多有关“凝神”的故事,“佝偻承蜩”,就是其中之一。写一个身材佝偻的老人,用竹竿上的蛛丝捕蝉,就像用手拾取一校轻而易举。为何能够做到呢?老人说,我是经过刻苦训练的。我在竹竿上叠加一些小泥丸,先是叠加两颗,接着三颗,最后五颗。当伸出竹竿捕蝉时,竹竿头上的五颗泥丸一颗也不停下来,说明我的稳定性已经绝佳,那时候,用竹竿捕蝉,就像用手去捡,万无一失。而且,当我伸出竹竿的时候,身子就像枯树枝。天地虽然广大,我一心在蝉身上,外面的世界忘得一千二净。我不肯用万物来换取蝉翼,还有什么蝉捕不到?庄子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道理。

⑤“坐忘”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人生苦短.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不要受一些外在事物的干扰。不要在外面的名利上过于计较,做一件事,只要觉得它于世道人心有价值,就专心去做,至于结果如何,自己能不能从这件事上得到什么好处,那不是自己该考量的。有了这样坦然的心态,就不会患得患失,做事就可以善始善终,百折不回,也就可能做出一点事来。

⑥“坐忘”的精神,就是要我们心无旁骛,执著一点,滴水穿石。光阴不是用来消磨的,光阴是用来开花结果的。“坐忘”的人,就是用心浇灌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到树上开(根据季羡林文章删减)

14.选文第三段引用管宁、华歆的故事和第四段引用佝偻承蜩的故事,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5.说说第五段划线句“这样”指代了什么内容?(3分)

16.这几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阅读《目送》完成17~21题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一一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一一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花结果。如果无视光阴这棵美丽的树,不去经营它,任凭它枯萎掉,那样的人生,多么失败!

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7.《目送》作者回忆了目送儿子的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分条概括。(3分)

18.龙应台的文章朴素自然,语言却有极大的感染。请以第⑥段中的划线句为例,说说你的看法。(3分)

19.联系上下文,体会第(15)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用意?(3分)

20.选文的第⑨段和第(16)段看似语句重复,其实意味深长,请联系上下文,仔细品读,说说这两段分别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21.读了全文,请说说作者以目送为标题,好在哪里?(3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前方,就是终点:前方,就是希望;向着前方,迈开步子,坚定无比”。向前看,不仅是一种处事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能让你无论何时,身处何境,都有一颗不屈的心。请以“前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校名。

形容老人佝偻的语句篇四
《品析关键句子》

形容老人佝偻的语句篇五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考试!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你的最佳水平。

友情提示:1.本试卷共有四道大题:一.基础知识;二.名句积累与运用;三.阅读;四.作文。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C.德馨(香气) 固善(原本喜好) 何坐(犯什么罪) D.涸(干枯) 奄忽(形容时间过得快) 案牍(公文,文书) 二、名句积累与运用(14分)

4.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李白《侠客行》)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6.□□□□,□□□□,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7.古代先贤常常经游学以广智,乐交往而善道,在彼此的沟通中增长智慧,砥砺品格,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谈及与朋友的交往时说:□□□□□,□□□□□。 8.古代士子心中总有一份忠君报国的赤子之情,李贺曾描绘过大唐将士“报君黄金

一、基础知识(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发髭(zī) 倒坍(tā) 撬棍(qiāo) 万籁俱寂(lài) ....B.气馁(něi) 黎甿(máng) 晨曦(xī) 浑浑噩噩(hūn) ....C.巽卦(xún) 纤维(xiān) 空隙(xī) 亘古常存(gân) ....D.享受(xiǎng) 孵化(fū) 鞘翅(qiào) 欺天诳下(kuáng)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鏖战 垓心 锦绣 如鸣佩环 B.蹬倒 掣出 蹂搓 化蛹成蝶 C.挑逗 柘木 挖掘 斗折蛇形 D.储备 怆然 鞍鞯 三皈五戒

3.下列选项中解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爇(点燃) 篁竹(丛生的竹子) 淫水(泛滥的洪水) B.瓯(小瓦盆) 颛民(善良的人民) 鸷鸟(凶猛的鸟)

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英雄豪情;辛弃疾也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过“□□□□□□□,□□□□□□□”的雄心壮志。 9.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超然脱俗的想象,将无形的人间情感寓于有形的清风明月中,用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来表达对友人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10.《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散发着恒久的人性光辉。其中“□□□□

□□,□□□□□□”两句就阐述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阅读(45分)

(一)课内文言文部分(10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本文作者 ,北宋 家。(1分)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③濯清涟而不妖( ) ④宜乎众矣( ) ..13.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莲花的?请用简洁语言概括。(2分)

14.《爱莲说》称莲是“花中君子”,请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2分)

15.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

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课外文言文部分(5分)

范元琰为人

范元琰,吴郡钱塘人也①。及长好学,不以所长骄人。家贫,以园蔬为业②。尝见人盗其菘③,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对。母问盗者为谁,对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

【注释】①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市。②园蔬:指种植蔬菜类。③菘(sōng):白菜。

16.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分)

①尝见人盗其菘( ) ②母问其故( ) ..17.范元琰家贫,种菜是维持生计的根本,所以菜对他来说极为重要。看见有人偷自己家的菜,不但不抓,反而匆匆忙忙躲开。范元琰为什么要这样做?(2分)

18.契诃夫说:“有教养的人不是吃饭不掉饭粒,而是看见别人掉饭粒不声张。”

从范元琰对盗贼的“不抓”“保密”之举,可见其怎样的为人?(2分)

(三)课外现代文部分(25分)

父与女 张秀亚

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很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

他穿了件灰绸的皮袍。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润、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他一手提了个衣包,另一只手中呢,是一只白木制的点心盒,上面糊了土红的贴纸,一望而知是家乡的出品。

在这大雪的黄昏,那宽敞的会客室,是如此冷落,只有屋角的长椅上,并坐着家政系的仪和她的男友。他们在写意地轻弹着吉他,低声吟唱之余,时而飘来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父女。

父亲微微佝偻着身子,频频拂拭着衣领和肩头残留的雪花说:“自从古城沦陷,我和你母亲时刻记挂着你,只是火车一直不通……我真埋怨自己,当年只埋头读些老古书,自行车都不会骑,不然,爸爸会骑自行车来看你的啊……”

外面仍然飘着雪,将窗外的松柏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而下……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艰难而吃力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62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行六百里的路来看我……我只呆呆地偏仰着脸,凝望着那玳瑁镜框后夕阳般的温润、柔和、感伤的目光,勉强做出一丝微笑,但一滴泪却悄悄地自眼角渗了出来。

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读的《饮冰室文集》,同母亲为我手缝的花条绒衬衣,他转身又解开那点心盒上的细绳,里面,是故乡的名产——蜂糕:

“你母亲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他拿起一块,放在我的面前,

又摆到我的手上。呵,那被烟蒂头熏染得微黄的衰老的手指,此刻还似在我的眼前晃动……

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在那衣着入时、举止潇洒的两个男女同学注视下,对着这故乡土物,如鲠在喉,竟无法吞咽,只窘迫得涨红了脸。 天色渐渐地昏暗了,我终于拾起那只“原封没动”的点心盒,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

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用手摸着花白的胡须:“阿筠,我送你去搭电车!” 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地飘着……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我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又似想起了什么:“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地,自他的颈际一圈圈地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尽管我在旁边急迫地顿足:“爸,车要开了。”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促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我记得那天我着了一件深棕色的呢大衣,镶着柔黄的皮领,那皮毛颜色好似三月的阳光,又美丽,又温暖。但是,父亲却在那衣领外面,仍为我缠起那厚重的毛围巾,直把我装扮成南极探险的英雄了。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一抬头,车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依旧在向我凝望,雪花片片地飞上了那光秃的头顶,同那解去围巾的

颈际……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那黑毛绳的围巾,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 抚摸着那柔软的围巾,我似乎听到一声衰老而悠长的叹息!

1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背脊( ) ②稚龄( ) ③匆遽( ) ④麻痹( ) ....20.生命中美好时光悄然而逝,当作者回顾往昔岁月时,有哪些往事留在记忆深处?细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21.张秀亚的文字常常在无声无息中展现人物的魅力,情韵悠长。请从下面两句话

中任选一句,从人物的描写角度看,下列语句属于哪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

2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描绘的雪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堪称造境奇绝。而本文也多次出现对“下雪”的描写,从全文看有何作用?(4分)

23.情感的转折总是在生活的某一细节处宣泄。面对父亲给“我”戴围巾,“我”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分)

24.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是文章勾连有致、结构严谨的重要方法。请从前文找出

与“那黑毛绳的围巾,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内容相照应的笔墨。(3分)

25.情到深处方知切,爱到深处才名真。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抚摸着那柔软的围

巾,我似乎听到一声衰老而悠长的叹息”?(4分)

①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艰难而吃力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

(四)名著阅读(5分)

这大圣果然欢喜。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着强能,更不察来人

的意思。见是个八戒的模样,便就叫道:“兄弟,你往那里去?”牛魔王绰着经儿道:

②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促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师父见你许久不回,恐牛魔王手段大,你斗他不过,难得他的宝贝,教我来迎你的。”行者笑道:“不必费心,我已得了手了。”牛王又问道:“你怎么得的?”行者道:“那老牛与我战经百十合,不分胜负。他就撇了我,去那乱石山碧波潭底,与一伙蛟精、龙精饮酒。是我暗跟他去,变作个螃蟹,偷了他所骑的辟水金睛兽,变了老牛的模样,径至芭蕉洞哄那罗刹女。那女子与老孙结了一场干夫妻,是老孙设法骗将来的。”牛王道:“却是生受了,哥哥劳碌太甚,可把扇子我拿。”孙大圣那知真假,也虑不及此,遂将扇子递与他。

26.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明代小说家。(1分) 27.孙悟空向来聪明机智,为什么这次却被牛魔王所骗?(2分)

28.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塑造牛魔王形象的,从中可见牛魔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

点?(2分)

四、作文(50分)

29.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岁月更迭,四季交替,人生亦是如此,在我们美好的日子里,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请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认真书写,力争美观。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班级名。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1.D(2分) 2.D(2分) 3.C(2分)

4.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2分)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分)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2分)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分)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分) 10.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分) 11.周敦颐 哲学 (每空0.5分,共1分)

12.①多 ②污泥 ③洗涤 ④应当(每空0.5分,共2分) 13.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描写莲花的。(共2分)

14.洁身自好,具有坚贞的节操和高尚品格,不追名逐利,不与世

形容老人佝偻的语句篇六
《品析关键句子

形容老人佝偻的语句篇七
《品析句子

形容老人佝偻的语句篇八
《赏析句子》

形容老人佝偻的语句篇九
《老妪》

形容老人佝偻的语句篇十
《敬业与乐业》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哀时客、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文章分析

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其中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①(2~5段)有业之必要。②(6~7段)敬业之重要。③(第8段)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发展中领略乐;奋斗中感知乐;竞争中体味乐;专注中享受乐。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

“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使人民安居乐业。 提炼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写作特点 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让文章有活力。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2.思维清晰,节奏明快;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具体,使人简明易懂。

分析感知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

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3、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接着,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4、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5、应该怎样理"敬业"的含义?

"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指出这一点,可以扩展梁启超主张的适用范围,也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阅读本文。

6、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字音字形

旁骛(páng wù) 亵渎(xiè dú) 敬业乐群(jìng yè lè qún) 佝偻(gōu lóu)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 不二法门( bú èr fǎ mén) 言行相顾( yán xíng xiāng gù) 强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 蜩翼( tiáo yì) 骈进(pián jìn)

生词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主眼:主要的着眼点,意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适,指朝别的路上去。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专心致志,分心。骛,追求。

惟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

佝偻:曲背,一般形容老人。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喧扰。舍,舍弃,放弃。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指困难和阻力重重。

骈进:一同前进,并进。 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征引:1. 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2.指推荐选拔人才

容赦:优容赦免,宽大饶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这个道理的人,喜爱这个道 理的人 比 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课文研讨

1. 一、整体把握

这篇演讲,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又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

“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在论证“敬业”问题时,先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提出“为什么该敬呢”一句设问。作者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在作者看来,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别。因此,“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至于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只要“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于是,他又设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再次回到“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庄子、孔子、曾文正公的名言,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的比较,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论述“乐业”重要性时,梁启超先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这句设问下面,列出了四个理由。这四个理由,浸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哲理,相信任何一个曾经专注于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人,都会有同感和共鸣。

演讲最后,梁启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口语和演讲特色的体现:(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对“主一无适便是敬”的解释:“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又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3)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此外,几处设问句的使用,恰到好处地把几个分论点提炼出来,有利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二、问题研究

1.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需要引导学生注意:“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指出这一点,可以扩展梁启超主张的适用范围,也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阅读本文。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但他在论证“敬业”的必要性时,有两点可质疑处:其一、为什么人必须为劳动而生活?为什么“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动”,“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这里的“休闲”,不只是狭义的吃喝玩乐,还包括精神享受)。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是鲜明的基督教新教伦理(参见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事实上,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如果说,马克思所说的克服了异化的劳动,具有人类解放的意义,那么这种意义也是梁启超这里未尝论及的。其二、人既然是社会动物,其职业地位、从业心理就不可能不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在特定时代,拉黄包车的,即使再敬业,也要饱受欺凌、困苦卑贱(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与大总统的生活判若天壤。这时候,要求拉黄包车的要安心拉车、乐于拉车,可能吗?合理吗?是否有“维护既有的统治秩序”之嫌?梁启超认为,当木匠与当政治家、当挑粪工与当军人,“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更有无视阶级鸿沟的倾向。

三、练习说明

1. 反复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此题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文章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1.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例子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

  • ·形容四季分明的语句(2016-02-15)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