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寻章摘句造句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8    阅读:

寻章摘句造句子篇一
《180个成语造句备选》

乐不思蜀:乐而忘返。中性词。如:这个地方太美了,我都有点乐不思蜀了。或指乐而忘本。贬义词。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吟风弄月:指喜欢用风花雪月做题材来写作。含贬义

清规戒律: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恻隐之心:对受苦难的不幸的人表示同情。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不用于指坏人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引起冲突的双方都有责任,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束多指文章、歌唱等也指动作连贯流畅。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一片冰心:形容高洁品行。

曾经沧海难为水: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出处:元稹诗《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一般用来修饰人。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一个人的行动和他的目的正好相反。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见于《晋书·文苑传》)。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塞翁失马: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披荆斩棘"改为"劈波斩浪"。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一般只作谓语,后面不带其他成分。如:要想在这上千人中找到他,可能性真是微乎其微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横。B无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此处属感情色彩不当。D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虞"是"猜测""料想"的意思,再在前面加上"没有想到",属多余

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认不出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人。可改为"有眼不识金镶玉"比喻认不出有价值的东西) 众望所归:指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应改为"大势所趋"。人满为患:指人太多带来了麻烦,不能修饰"人",否则,重复。也不能单纯表示"人多"。首鼠两端:形容迟疑不决,动摇不定。亦作首施两端。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应改为"骇人听闻"。)

捉襟见肘:比喻困难很多,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遇,用于初识。莫衷一是:指意见纷纭,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贬义左右逢源:意谓学问的功夫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比喻处事行文,写书作画等得心应手。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不孚众望:不为群众所信服。孚,使人信服。飞短流长: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不能形容瀑布。)

竭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塘中的水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贬义词。呼之欲出:对象是指"画像"或"作品中人物"。)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原句所述之事已发生,并非"未然"。令行禁止:指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此句误以为是"禁止"的意思。呆滞:除了形容迟钝、不灵活;还形容资金等流通不畅。打退堂鼓:比喻做事中途变卦,退缩。原句说的"事情"已完成,不存在"中途变卦"。)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如:老师讲的这些话,~,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不可理喻: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泾jīng渭分明:泾河的水清,渭河的水浑,泾河的水流进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秀色可餐:有双重含义。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也可指景色非常优美。A.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全部出动,贬义词。此处为感情色彩不当。C.暗箱操作:指利用职权暗地里办事(多指不公正、不合法的)。D.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贬义词)

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不能用来形容聪明智慧。B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C涣然冰释:指两人间的误会、疑虑、矛盾等消除,不能用来指一个

人的烦恼消除。八竿子打不着:形容两者的关系非常疏远或根本没有关系。"换汤不换药"指改变了形式,没有改变内容,须前后有对照才行。)

"丁是丁,卯是卯"只能形容做事认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比喻世界很复杂,什么奇怪的人和事物都有."手无寸铁"指手中没有任何武器。."气宇轩昂"只适用于人。气宇,指人的仪表、气质;轩昂,精神饱满。形容人气质不凡。)

相见恨晚"是形容意气相投,用在人与人之间; "叹为观止"是用来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义词。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望其项背"指能够看见他人的后背和脖子,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只能用于否定意思的句子中 "一发而不可收拾"是事情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了。贬义词。应改为"一发而不可收",表示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止。褒义词。"特立独行"意为立身行事不同于流俗,形容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 (梦(妙)笔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hūn菜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菜。隔着锅台上炕:指不按规矩办事。如:高喜扬是正职,不提正职提副职,这不是隔着锅台上炕吗?)

若要甜,加点盐:即映衬。"肝胆相照":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彼此以真心相见。如:弟与公子以~,互相知心,故敢以实言相告(姚雪垠《李自成》)。一般用于两者之间,不能用于一个人; "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而不能控制自己,不合句意,可改为"不由自主"; "上行下效"多指做坏事。贬义词。) .琴瑟失调:比喻夫妻关系不谐调;噤jìn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 B.奄奄一息:形容人的气息微弱。)

.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了两个方面的收获。前功尽弃: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感同身受:①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②泛指别人遭到困难,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此取其②昌黎是"别出心裁",东坡应为"别开生面"。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在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贬义词 与人为善:跟人一同做好事。现在泛指善意帮助人。天衣无缝:比喻诗文浑然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也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点破绽或缺点。深入浅出:道理表述得很深刻,使用的语言却通俗浅显。销声匿迹:形容生物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曲终人散:乐曲终了,听众离去。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

感同身受:心里感激得就像自己亲身受到(恩惠)一样。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文中误用"没有整体把握"。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各自为政:比喻不顾整体利益,各搞一套。贬义词。)

(浮光掠影:比喻一晃就消逝,印象不深刻;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语义表达刚好相反。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现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不绝如缕:指形势危急或声音悠长。 涣然冰释:一般用于矛盾、误会、疑虑等的消除,用于"烦恼"使用对象不当。可以说"烟消云散"。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贬义词。用于纪念邱少云的事迹,使用对象不当。大放厥词: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妙手回春"指医生能把垂危的病人医好,只能指医生。使用对象不当

暗送秋波:指男女暗中眉目传情,也指暗中与敌人或其他社会关系勾结。这里表现了李某勾结日寇的丑态。推波助澜:比喻推动了坏事物的发展,并帮助它制造声势,含贬义。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前所未有。中性词。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人知道

从长计议:是慢慢商量,做长远打算,不急于作出决定的意思。开诚布公:指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属形容词短语。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D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不瘟不火:戏曲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暴,形容恰到好处。褒义词。) 干打雷不下雨:比喻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本句适合用"闪烁其词"不期而遇:指人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只用于人与人之间。与语境不符。莘莘学子:众多的学生。不能用于指"一名"。)

鼎力相助:敬词,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不能用于指自己。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如:自成心中认为成立娘子军只是一时~,往后怎么个办法,他还没有想妥当。尘埃落定:指一件事情已经有了结果。虽然结束但是没有结果的不能用,

一定要有结果才行。 "尘埃落定"不是成语,来自于某年藏族作家阿来的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不能带补语。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只用于人与人之间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混杂。年富力强:形容中青年人。顺水推舟:顺应形势说话办事。

细大不捐:捐,抛弃,舍弃。细小的和大的都不舍弃,形容所有的都兼收并蓄(一般指做学问)。清官难断家务事:指家庭内部的矛盾纠纷别人难以处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指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多含褒义。堂而皇之:形容公开,不加掩饰。)

炙手可热:比喻有权有势的人权利很大,气焰很盛。)

无风不起浪: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一般用在口语中,不与庄重的词语共同使用,属语体色彩不合的错误。)

因噎yē废食: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怨声载zài道: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用于很多人同时怨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一方在法庭上受审问。投井下石:有人掉在井里,不去搭救,反而向井里扔石头。比喻乘人危急的时候加以陷害。

濯濯童山:光秃秃的山D灭顶之灾:灭顶:水漫过头顶。指被水淹死。比喻毁灭性的灾难。如: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的汪洋大海。

鼎力相助:是敬辞,一般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别人,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自己没有主见。只用于贬义。苦心孤诣:指尽心钻研、思索,达到了别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一般指个人行为。乱点鸳鸯谱: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

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某种思想、作风,习俗或问题难以改变。一般指不好的事。贬义词。B见仁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不同。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现多比喻出色的佳人)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与刺探无关;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船到码头车到站:任务已经完成,目标已经达到。"九牛二虎之力"应为"三头六臂",本句强调的不是费力大,而是本领大。"明日黄花"泛指过时的事物 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后人超过前人。)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比喻反复无常的人玩弄手段和权术。贬义词。尾大不掉: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柳暗花明: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

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气冲牛斗: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东山再起:比喻有地位的人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盗版图书先前不能说是有地位;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过时的的事物。

风声鹤唳:指听到风声鹤叫,都怀疑是敌兵追来:形容人极其惊恐疑惧。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时,再从中取利。这里宜用"袖手旁观"。投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引处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囊中之物:比喻不用费多大力气就很容易得到的东西。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贬义词。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中性词。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区别"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煞有介事: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身无长物:身无分文,十分贫穷,此处符合语境。溢美之词,过分的夸赞,含贬义,与"发自内心"感情色彩不合,.金蝉脱壳:比喻人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句中无此意)

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处之泰然:处在危急或困难的境地。却跟平常一样。等同于"安之若素"。不为wéi已yǐ甚:已甚,过分。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

萎靡不振:指人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判若两人:同一个人前后看起来像两个人。应指同一个人。投桃报李:指礼尚往来。瓜田李下:比喻引起嫌疑的地方。)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指对未来不好的情况的估计,此处用于已发生的事情,错误。)

花落谁家:荣誉或奖励属于谁。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不合语境。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

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lòng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B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也指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比喻潜伏着巨大的危机。炙手可热:指有权有势的人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贬义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好坏完全出于一个人的策划。B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对象指人。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像的。常作贬义词。此处不适用。也指人的构思新奇。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早就蓄谋已久,千方百计地盘算。为贬义词。起死回生:指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不能指病人自己。等同于"妙手回春"。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一般用作贬义,至少不能用于褒义。 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本来平静的局面引起动荡 一面之词:指争执双方的一方所说的话;C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先后的位置弄颠倒了。

刮目相看:别人有了进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车水马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断 言之凿凿záo:形容话说得非常确定。哑然失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褒义词。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人面桃花: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不指女子美貌。涎xián皮赖脸:厚着脸皮纠缠,惹人厌烦。贬义词。

一病不起:指得病后再也没有从床上起来,指病死。含饴yí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晚年生活的乐趣。毁家纾shū难:毁,毁坏;纾,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商品必须讲究包装,做生意必须重视宣传。褒义词。这里用作贬义词不当。

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炉火纯青:指技艺高超。与粗犷、勇猛、灵巧、迅速不搭配。改为"淋漓尽致"。群起而攻之:一起指责攻击。刘备借荆州:暗含有借无还之意。应改为"大意失荆州"粗心大意的意思。

忘年交:指年龄相差大的人结为朋友,何况是称"大哥"。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比喻地位高的人一旦失去权势,处境还不如普通百姓。与句子语境不合。绝无仅有:指极其少有。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分责备。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拔出萝卜带出泥:谚语,比喻一个犯罪分子落网,带出了一批犯罪分子。不合语境。白娘子喝雄黄酒--原形毕露:歇后语,其字底意是现原形或原形毕露

荡气回肠: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动人,令人~。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褒义词。此处应用"置若罔闻"。掉书袋:喜欢引证古书,卖弄渊博。用在这里明显错了;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做事认真,毫不马虎。

信笔涂鸦:指胡乱写作或字写得很差,多用作谦辞。没有乱涂乱画的意思。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属望文生义 妄自菲薄:不能带宾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指外表华美,里头一团糟,常比喻不学无术,徒有堂堂外表的人。句中用来指文章,弄错适用对象。)从善如流:形容能很

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好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贬义词.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做不好的事情。贬义词。麻木不仁: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即可指人也可指大自然,巧夺天工:只能指人。如:①当我们徒步沿百丈溪溯流而上,向桐柏村进发的时候,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②古人云: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 说的是璞玉只有经过人们鬼斧神工的雕琢才有无限的魅力和无比珍贵的。)

三个妇女一台戏:指妇女们相聚在一起,总爱说说笑笑,热闹得像演戏一样。此谚语可改为"三个臭皮匠,合成诸葛亮"或"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或"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意为人多智谋多。B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指不重视,不注意,不关心。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贬义词。仰人鼻息:比喻依赖人,看人的脸色行事。)

同日而语:即相提并论。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只用于否定句。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界,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或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例如:不知道这位老画师是观察了多少的活虾,才能够画虾画得这样~的。相濡rú以沫: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登堂入室:比喻做学问由浅入深,达到更高水平。不是指进入正规场合;立竿见影:比喻见效很快,与本句意思无关系 一文不名: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这里应作"一文不值"。

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意同"袖手旁观"。此处属望文生义。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常用来形容声响、浪潮、斗争呼声等。用错对象,也不合实情。灵丹妙药:原指能治好百病的药。比喻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好办法。故态复萌:旧日的习气或老毛病重新出现。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

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不符合句中"听"这一特定语境。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强调不出所料,然而句子前后表意相反,使用不当。格格不入:指彼此双方有抵触,不投合,不相容。与原句意不符。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苛求其完美无缺,不是指自我约束和自我严格要求;另外,它的后边不能带宾语) 薪尽火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一代地流传。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防备。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必多寻思,就能写出来。"拈来"后不带宾语。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本句指有眼光。

闭门造车:关上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想像办事而不管客观实际。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别树一帜:指另外竖起一面旗帜,形容与众不同,另成一家。此处应为"匠心独运",指独特的艺术构思。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传播很快,此处应为"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有口皆碑:好的东西到处流传。为褒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对。惺惺惜惺惺: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如:古人有言:"~,好汉惜好汉。"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指一个人未行动时如处女那样娴雅,行动时如逃脱的兔子那样迅捷。)

繁文缛节:指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用在句中不合文意 绘声绘色:描写、叙述生动逼真。应改为"有声有色" 形容说话或表演或其他活动精彩生动。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

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地受到损害。一鳞一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鳞,西露爪,使人难见全貌,后比喻事物零星片断。中性词。 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不可一世:指自以为超出同时代的人,形容自命不凡,狂妄到了极点;贬义词。)

寻章摘句造句子篇二
《阅读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生是喜爱读书的,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课堂上虽然教给他们系统的、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他们就要阅读其他各种书籍。

为了使小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特别是让他们明确为什么要重视读书,必须加强他们的阅读指导。怎样指导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呢?

一是要教育学生具有明确的读书目的,引导他们读好书。使他们懂得:读书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是学习而不消遣,读书要有始有终,不要贪多贪快,不求甚解。

二是对学生阅读的书籍要进行选择,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可接受性、广泛性。

三是向他们提出读书要求,经常了解他们的读书情况,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向他们介绍阅读的顺序和阅读的方法。

一、为什么要重视读书

古语说:"幼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这句话形容了幼年学习读书的重要和效益。

纵览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以至于那些在自己工作范围里做出成绩的人,没有不重视读书的。许多人刻苦读书的故事,一直传诵在人们中间。古往今来,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为什么都这样重视读书呢?这是因为读书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读书,是为了明确,它对于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以及道德品质、文明习惯的培养,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越多,精神就越健壮而勇敢。"今天,对小学生来说,政治的、文学的、科学的和各种各样的书籍,特别是阅读好的政治读物和优秀文学作品,自然会对小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培养高尚的道行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

读书,是为了开阔视野,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激发和坚定小学生进一步探索文化科学奥秘的愿望和志向。陈毅同志曾谆谆教导青少年说:"建设社会主义,各科知识都有用,都需要,一样也不能偏废。"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知识总量越来越大的今天,读书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书本的知识虽然是间接的,但它也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因此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另外,通过读书得来的知识,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可以越过几万年的时间差距,了解人类的生活状况,也不受空间限制,可以超越亿万公里,说细了解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读书,是为了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积学以储宝",意思是积累知识是为写作储存宝的资料,因为多读书可以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可以多知多闻,让文章有根据;通过阅读,可以揣摩和借鉴写文章的规律,学习遣词造句,立意谋篇。读和写可以说存在着鱼和水的关系。阅读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提高了,又可以相应地提高阅读能力。

宋代学者朱熹有一首《观书有感》的名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获得思想和知识比喻成源头的活水,形象地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透澈明晰,知识广博精深,就要像池塘引起活水一样,通过读书源源不断地补充新东西。小学生正处在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一定要像著名人物那样重视读书,让知识武装小学生的头脑,并服务于建设祖国的事业。

二、要讲究读书方法

目前,世界上对于读书方法的研究已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阅读书,许多专家对阅读能力的构成、阅读的心理过程、阅读的方法和阅读速度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事实证明,这门学科的建立,对于指导人们有效地读书,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有这样一个成语"开卷有益",意思说:只要打开书本就能有所收获,这句话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读书方法不对头,不懂得怎样选择读物,不懂得对读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开卷就不定有益,或虽然有益而益处不大。

有人曾批评过错误的读书方法。一种是"饥不择食"式。不管是什么书,拿来就读,逮着什么看什么,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十分有害。教师要善于对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选择,如果不善于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一定目的选择有益的书籍,便会花在读书上的时间不少,学习收获却不大。另一种是"走马观花"式。读时贪多求快,粗枝大叶,不善于对读物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书读得很多,却像沙子过水一样,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一种是"寻章摘句"式,读起书来很细致,有些章节甚至能够背下来,但却不善于归纳和概括,抓不住读物的主要观点,结果,学到的知识就像一堆没有用绳子串起来的铜钱,不能成为系统的东西。 从以上的情况看,不讲究读书方法,即使喜欢读书,效果也不一定好。那么,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应该养成哪些好的习惯呢?

读书,要专心。阅读是否专心,常常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小学生学习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常受阅读环境的干

挠,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不能较长时间地把注意力放在阅读上,因此教师在阅读时要创造良好的阅读气氛,以吸引他们阅读时的注意力。

读书,还要加强记忆。记忆是读书的深化。读书要培养自己的兴趣,有兴趣才能专心致志,多动脑筋,加深理解。理解了才能记得牢;反过来,记忆也能帮助理解。记忆通过联想和多次的反复回忆又能深化理解。"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要不断地向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懂得:读书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是学习而不是消遣,读书要有始终,不要贪多贪快,不求甚解。

三、对小学生阅读指导的要求

1.怎样选择阅读书籍

让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要经过慎重选择。选择要求:①思想性。要求内容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抵制荒诞、凶杀、迷信等反科学的坏书对学生的影响。②知识性。选择的书籍能配合学生的课堂学习,帮助他们发展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③科学性。读物内容的科学性必须正确,至少没有常识性错误。④可读性。要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过于艰深而超过学生理解程度的书刊,和过于简单而使学生乏味的读物,都是应当避免的。⑤广泛性。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些通俗科学读物,如科学发明史、科学家传记、旅行记、探险记、星空巡礼和科学幻想故事等。阅读面广泛,收获才能大。

2.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与阅读过程有直接关系。据研究,人们的阅读过程有两种。一种是看到文字,先读出声,再由声音在脑中唤起意思,达到理解,这就是常说的"朗读"(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常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中唤起意思,达到理解,这就是常说的"默读"。由于默读不必经过发音阶段,而直接由文字认识意义,所以速度要比朗读快。就一般的阅读者来说,汉语朗读每分钟是150~200字,而默读每分钟可在400~600字。因此,要想读书快,就应重视默读,养成一看到文字直接就想到意思的习惯(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养成并达到这种阅读速度)。

练习默读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口,不发音,也不要动嘴唇,眼睛加快扫视页面的速度,吸收文字所表示的意思。时间长了,阅读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另外,阅读速度和认知方式也有关系。据研究,阅读的认识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合成式认知",即逐个辨识每个汉字,再循序合成词和句子,逐步理解它的意思(小学低年级学生常用这种方式);一种是"整体式认知",即一次辨认一个词,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句子,整体地理解它的意思。很显然,整体式认知一次辨认字数较多,因此比合成认知的速度要快得多。有人做过实验,逐个辨认不成词句的汉字,每分钟公能辨认100个左右;整体辨认成为句子的汉字,每分钟可达500个左右。因此,要提高阅读速度就要逐渐训练小学生养成整体认知的习惯。 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把阅读分成许多种方式,经常用到有精读、略读和浏览三种。

精读是人们普遍提倡的一种读书方式,它是指下功夫仔细、认真地读。在认读方面,要求按照顺序,仔细地看清每一个字,不允许错认和漏认;在理解方面,要求对文章的词、句、段、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思考。哪些文章需要精读,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来安排。有的可以结合课内的学习选择内容加以精读。如配合自然、语文学习一些名家、名篇、传记,认真阅读、欣赏品味;有的根据实际需要去详细阅读,如搞活动,要准备某一方面的专题介绍;有的则是从自己的爱好或特长出发,加以选择。如喜爱无线电,就可以在这方面确定精读的文章或书籍,有计划地学习。精读和博览常一起出现,叫精读博览。"博览"就是广泛阅读,如蜜蜂酿蜜,需多方采蜜。据说每酿造1公斤蜜,必须在200多万朵花上采集原料。知识的蓄积如同蓄水一样,只有蓄得满,才能向外流淌。总之,为了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能力,必须精读和博览结合。

略读也是很重要的读书方式。在认读方面它不同于精读,眼光有时要像雷达扫描一样快速掠过页面,对于那些一般的材料,常常略去不看,专门搜索表达文章观点的重点句,找到后反复注视,加深认识。在理解方面,略读不是逐词逐句进行的,而是力求抓住文章的主旨和脉络。只对文章的主要观点做出评判,不对文章进行全面衡量。一些阅读学的著作指出:略读是为了概括文章或段落中心而进行的一种阅读,它只要求在跳跃式的感知过程中抓住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重点句,在对文章有了概括的认识后,才进一步仔细研读。他们认为,略读是学习和科研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读书方式,略读与"走马观花"式的读书方法有本质不同。前者是一种有目的,精神高度集中的阅读方式,而后者则是毫无目的,漫不经心的乱翻。

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知识的增加,人们迫切要求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对于略读这种方式,也同样予以重视和运用。在小学生高年级学生中可以逐步培养训练这种读书习惯。

浏览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浏览的认读是行云流水式的,虽然是连续的,但却不求仔细,在理解方面不

求深入,只求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在评价方面,要求能够敏锐地发现读物中有价值的部分,而不对文章做全面评判。

鲁迅先生认为浏览并不是消极的读书,他说:"现在有些老实人和我闲谈之后,常说我书看得很多,略谈一下,我也的确好像书看得很多,殊不知就为了常常随手翻翻的缘故,却没有本本细看"。这随便翻翻其实就是浏览。在浏览中可以博采各种知识,也可以比较、评价,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养成浏览杂志、报纸的习惯,能尽快地知道国内外的大事及各方面的动态,还可以尽快地选择出其中自己最需要了解的东西,或最急需知道的内容,再精读或略读。

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阅读方式的优劣,常是人们争论的问题,有人主张精读反对略读和浏览,说"不求甚解则如勿读。"有的人批评精读是寻章摘句,是搞繁琐哲学。其实这些看法都有片面性,仔细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各种读书方法都是受读书目的、读物的内容制约的。各种阅读方式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加以选择和运用。

有美国,有人提出以学习为目的阅读,可以分为五步,第一步是浏览,拿到一本书,大概看一篇,了解一下内容;第二步略读,抓住书中的主要观点,发现疑难问题;第三步精读,深入思考,加深理解;第四步背育,记住所读书本的主要内容;第五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这个五步读书法就是各种读书方式的综合运用。

3.怎样加强记忆

读书的目的是获得知识,积累知识,并且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不注意记忆就达不到预定的目的。记忆又是检验阅读效果的重要标准,读懂了,记住了,读书才算是有成效。怎样读书才能加强记忆呢?

阅读时,一定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据心理学研究,阅读中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阅读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随便翻翻,但翻过之后,不自觉地记住了一些东西,用的时候回想起来,这样的记忆就叫无意的识记忆;如果阅读时,有一定目的,又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经过自觉的努力去识记文章的内容,读过后能清楚地回忆起来,这样的记忆就叫有意识记忆。有意识记忆比无意识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因为无意识记忆留在脑子里印象有深有浅,感兴趣的东西印象深,记得时间也长,不感兴趣的东西印象浅,过后就忘。小学生对待阅读,多数学生采用无意识记忆,凭兴趣出发。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要使学生懂得想要获得较好的记忆效果,就要带着任务读书,这样在阅读时有了目的,大脑就能积极、主动地去识记读过的内容。

阅读时,一定要积极思考,加深对读物的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二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心理学家指出,按照阅读时的理解程度,记忆又有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两种。对阅读材料不求理解,只靠反复诵读记住读过的东西,这样的记忆叫机械记忆,如读书时碰到人名、地名、年代等就要靠死记硬背,直到记住为止。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了文章的内容观点,这样的记忆就叫意义记忆。有人做过实验,识忆12个不成词的汉字,需要复习16次才能背下来,识记408个字的诗歌;只需复习8次就能背下来,前者因为字与字之间没有意义联系,只能靠机械记忆,所以记得慢;在诗歌中,字与字之间形成了意义联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所以记得快。阅读文章,绝大多数在内容上是有内在联系的,因此要积极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效果才好。

阅读时,除了要有意识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之外,还应采用一些辅助方法帮助记忆。

边读边想。我国古代名人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首先要读懂它的内容,知道它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这是起码的要求。还要领会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悟出一定的道理。高年级的学生,还需要从一篇文章里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实验结果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读书的时候就要开动脑筋,边读边想。

边读边动笔。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一种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做些记号,或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加些批注,有利于深入理解。

如果读的书是属于自己的,就可以在书上做些标记,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摘记在本上或纸上,记些什么呢?如看到精彩的语句、重要内容可用"~~~~"线标出;重点词语可加着重号"· ",以引起注意,便于促进自己反复体会动脑记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随时在旁边打"?",便于进一步思考或供别人研究;也可把自己的认识或受到的启发用小字注在旁边,以便反复品味。

联系法。即在阅读中将阅读材料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记忆。如看到辛亥革命爆发年代是1911年,就联系到党的诞生是1921年,中间相差恰好是10年,这样一联系辛亥革命的年代就比较好记了。

读书时,帮助理解、记忆的方法还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

4.怎样收集资料和摘录

前边我们谈到了读书时要教育学生边读边想,通过自己动脑筋分析,把文章真正读懂。但是仅仅做到这一步

还不够,还要把获得的知识、学到的方法、受到教育积累起来,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不断促进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这样收获才更大。所以还要教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理解是积累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储存在记忆中,也才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我们指导学生看了那么多书,凭脑子让他们记下来,是很困难的,我们还应该教会他们在阅读中积累知识。要让他们学会手脑并用,有的可以背下来,有的就用各种办法把学到的东西做成记录,储存起来,一旦需要,翻翻笔记就可以找到,这是一种好的读书习惯,下面介绍几种积累方法。

(1)剪贴 书籍、报纸的杂志是资料的主要来源。除了要培养学生养成浏览杂志、报纸的习惯外,还要学会保留杂志、报纸的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除要从小教会他们爱护书、报、杂志外,还应教会他们收集报纸、杂志。学生订了不少的报刊,内容都很丰富,其中有些材料是有保留价值的,但是分散在每张报纸上,时间长了查找起来很麻烦,也容易丢失。这就需要学生把平时读报刊发现的有益的材料剪下来,按专题贴在废杂志上或旧年历上装订在一起,做为资料,便于随时查阅。

(2)摘录 (或读书卡)摘录就是从读过的文章中有选择地抄录些东西,摘抄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确定。抄在什么地方?可分门别类摘抄成专集,也可分类抄成书卡。摘抄可以摘录文章的某一段、某几句。也可记录简要的内容,但是摘抄(或书卡)都要记录摘录的书名,页数,甚至出版社,便于以后需要时查找。

(3) 写读书笔记 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一定会有许多收获,如获得一定的知识,学到了别人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人家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特点等,以及从读物中受到的启发、教育和提高认识能力等等。要教会学生把这些收获随时记录下来,写成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有的学生边读书边写些读书随笔,着重记下自己读书刊时的一些印象,感受体会,有一点写一点比较自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分门别类做些专题笔记,把动植物、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专门记在一个本上,需要时,翻出来看看。

总之,积累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资料即使堆积成山,如果束之高阁置于脑后,仍是一堆废纸。资料还要经常进行整理,随时翻阅。使它系统化起来。

书到用时方嫌少,学然后知不足。资料积累是无尽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点滴地积累,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

5.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人说:"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顾问的次数"。因此,图书馆被看作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场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向书中的老师请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有专家认为:学生敢不敢发言,会不会提出问题,是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志。他们认为缺乏自信的人是难于自立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基础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

小学科技活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以什么样的指导,怎样指导更积极有效,还需要深入研究。但是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却是不容置疑的。因为阅读能力是一种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学生具有了自学能力不仅对学生时期,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也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这种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自学能力可通过课内外进行,主要包括阅读教材,使用工具书和阅读课外书籍。阅读教学有四项主要目标:扩大词汇、矫正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和理解文章。训练指导一般可通过预习、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来进行。

(1)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先阅读教材,最好能从低年级开始。由教师作适当的指导,提出预习要求和思考问题。如阅读一篇课文,要着重看什么?如果不提要求,学生很可能盲目地读过去。独立阅读一篇课文是用来考查学生对重点训练项目掌握的程度的。考查哪一个项目,考查哪些内容,教师必须十分明确,再结合课文内容提出具体的问题,布置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有目标、有任务、有要求,他们就能集中思维,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就能进行探索,运用学到的重点训练项目,培养自学能力。也可以按单元或课时进行,使学生通过预习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问题和思路,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学会提出问题,同时还可适当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

(2)课内阅读 也要从低年级抓起,要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使学生学会各种形式的阅读(通读、精读、选读等),并按规定的速度进行阅读。学会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教师还要善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定义,划分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弄清其中各部分的逻辑关系。要启发学生思考,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使阅读过程成为不断生疑、质疑和释颖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写内容提要、提纲,以及如何利用表格、示意图做系统的归类工作和按专题作出概括性总结等。

教材中某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课内阅读,或结合教材由教师提供一些补充教材、资料让学生阅读,也可把重

点讲解和阅读结合起来。如讲人体知识,就可组织学生阅读有关人体方面的科技书,根据所学内容,分先后阅读《人体探秘》、《身体里的联欢会》、《肝脏的故事》、《人体怎样保护自己》等有关章节,这样,丰富的课外知识既使学生大开眼界,又巩固了课上所学的知识。

(3)课外阅读 包括学生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参考书来研究教材中的问题和阅读与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书籍。学生研究课内外问题时,要学会找参考书,学会利用图书馆中图书分类目录卡片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样一段话:"学生读课外书,要注意养成好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梗概,是好习惯。把全估计一下,预定分若干日看完,而且果真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朋友,是好习惯。自觉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

在训练指导学生阅读时,看看学生是不是养成了这些好习惯。总之,要教会学生目览、口诵、脑思和手写(有的需要动手实践)的习惯。经过这样耐心、细致的训练和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会得到提高的。

6.怎样组织学生阅读

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三种:①个人阅读,可利用课内就某一内容分散阅读,也可布置阅读内容课外进行;②读书小组,将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帮助、交流;③群众性读书活动,如举办科学故事会、科学专题讨论会和与科学家和作家见面会、伟大科学家和作家的纪念会、科学知识、图片展览会、有趣的科学表演晚会、每人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等活动。

要使部读指导工作进行得好,重要的是指导教师有高度责任感,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如经常了解他们的读书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自学,创造良好的自学条件,给他们指出读书的方向,促使他们认真地去读。还要向学生指导阅读的顺序和阅读的方法。适当地组织一些读书讨论会等,这样既检查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作文指导方法

在小学生中不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占多数,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学生喜欢写自己想的,。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作文指导的。

1、 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

寻章摘句造句子篇三
《语文基础知识巩固测验一》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0’ meí yǒu bǐ rãn gâng gāo de shān

meí

jiān( )默 shē( )侈 zhāo( )花夕拾 蝇营狗gǒu ( )

梦 (huàn) 挺 (bá) 新陈 (dài)谢 孜孜不 (juàn)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A.烙(lào)铁 晕(yùn)车 粗犷(kuàng) 莘莘(xīn)学子

B.称(chân)心 遂(suì)愿 船舷(xián) 茅塞(sâ)顿开

C.应(yìng)届 角(juã)色 笑靥(yǎn) 不落窠(kē)臼

D.模(mï)板 惬(qiâ)意 广袤(mào) 风靡(mí)一时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2’

A.折本(shã) 折扣(zhã) 屏障(píng) 鳞次栉比(jiã)

B.模型(mï) 模样(mú) 绽放(zhàn) 络绎不绝(luî)

C.俊俏(jùn) 穿梭(suō) 揣摩(chuǎi) 根深蒂固(dì)

D.提防(dī) 河堤(dī) 干涸(hã) 亘古不变(hãn)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A.安抚(fǔ) 联袂(mâi) 断壁残垣(yuán)

B.和煦(xī) 吟诵(yín) 忍俊不禁(jīn)

C.遨游(ào) 湍急(tuān) 扣人心弦(xuán)

D.追溯(shuî) 粘贴(zhān) 高屋建瓴(lǐng)

5.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 2’

A.曾鲜(xiǎn)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为中国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

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赵州桥结构匀称(chân)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像倾听水声,

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xiào)。

C.读书时不可存心诘(jiã)难作者,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

数则需咀嚼(juã)消化。

D.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xuán);我听见有人啜(chuî)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

是我自己。

6.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A、无可置疑 旁骛 馈赠 B、冥思遐想 急躁 颓唐

C、因地治宜 仰幕 熹微 D、怒不可遏 绯红 斑斓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A.阴凉 真谛 世外桃园 精妙绝伦

B.婵娟 肆虐 沤心沥血 三顾茅庐

C.踊跃 云霄 应接不瑕 座无虚席

D.燥热 震憾 焕然一新 生意盎然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

A.悠闲 无与仑比 引经据典 B.骊歌 锋芒毕露 怡然自得

C.技俩 走投无路 天衣无缝 D.污秽 长吁短叹 通霄达旦

9.下列与成语相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

A.诸葛亮——东汉末——三顾茅庐——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B.李白——唐朝——铁杵磨针——比喻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C.陶渊明——南宋——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蔺相如——战国——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10.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

A.《济南的冬天》——现代——老舍 B.《马说》——宋朝——韩愈

C.《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 D.《皇帝的新装》——丹麦——安徒生

11.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2’

A.《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并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

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古典名著《水浒》,成功地塑造了“花和尚”武松、“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

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

著名作家张爱玲深情歌颂母爱的诗句,她的《繁星》《春水》以 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

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12、文学常识填空。(10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 》的开卷诗。

《朝花夕拾》是 (作者)的散文集。作品不仅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时弊的批判,表达出作者

强烈的爱憎。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__________ 。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小说家 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水浒传》的作者是

《西游记》的作者是 《红楼梦》的作者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

《麦琪的礼物》的作者是

13.仿写句子。(8分)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 。

也许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 , , 。

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狼藉的砖瓦; , ,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 , 。

14.根据下面语段,仿写一段话,要求结构相似。(10分)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

陶渊明悠然南山,喝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

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

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15.2010年5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济宁市承办2014年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同时,市政

府承诺: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倾全部热情,把二十三届省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最成功

的运动会。为宣传好本次省运会,请你为下面这条宣传标语的上联拟写下联。(2分)

上联:手拉手当好东道主

下联:

16.古诗文填空20分 (1)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2) “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3)“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1分)

(4)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会在忧伤失意时,去倾听“了却君王天下事, ”

的豪言壮语;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去倾听“ ,一览众山小”的雄心气魄;

在前途迷茫时,去倾听“长风破浪会有时, ”的执著坚毅;在消磨时光时,去倾听

“少壮不努力, ”的慨叹警醒。(4分)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磨难的意义。(1分)

(6)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我市相关部门向市民征集含有“飞鸟”的诗词佳句,镌刻在公园的山石廊柱

上,请推荐你最欣赏的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外均可. (2分)

(7)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8)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10)予独爱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11)《<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两句是“ , 。”

(1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17. 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1—2题。10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暖树:向阳的树枝。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说说你的理由。4分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造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

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试加以评析。6分

1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任务1-3题。(10分)

秋 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

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

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 ..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

(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2分)

现代文阅读(20分)

19.茂名荔枝 (10分)

茂名盛产荔枝,故称“荔乡”。

茂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红壤丘陵山地多,监罗两江滩涂开阔,适宜荔枝生产。至2002

年止,茂名全市种植荔枝177.22万亩,荔枝总产量达37.44万吨之多,是我国荔枝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

茂名荔枝,果色鲜艳、果大核小、肉质爽脆,享誉国内外市场,是最具竞争力的水果之一。茂名地区,由

于具有栽种荔枝的特殊环境气候,荔枝于5月下旬6月上旬便可以成熟收获,比国内其他产区早熟15-30

天,可以抢先占领国内外市场。

茂名是我国荔枝原产地之一。茂名荔枝有野生荔枝和种植荔枝两大类。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荔枝

产地“左苍梧,右西极”,秦朝时,今信宜北部归苍梧郡,可见产地是指今茂名北部范围。野生荔枝,一般

树杆高挺,果实细小,其肉较薄,其味较酸。野生荔枝经过人划地归属,定期收摘,物虽有主,但其质劣,

乡民一般称之为火山枝、酸枝、野枝。野生荔枝经过人工栽培矮化、世代的去劣保优,便成了现在茂名荔

枝的佳品。茂名地区优质品种的荔枝颇多,诸如白糖罂、白腊、黑叶、妃子笑、桂味、鉴江红糯、糯米糍

和挂绿等30多种。其中优中之冠者数鉴江红糯、蜂糖罂、白糖罂和进奉了。白糖罂早熟稳产丰产;白腊早

熟优质;鉴江红糯迟熟、肉黄核小、皮厚耐贮;蜂糖罂果大、核细、清甜有浓香;进奉稳产高产,具有单

性结果的基因。

(选自《茂名风物》,有删改)

1.茂名荔枝的特点有哪些?(3分)

答:(1)2)

(3)2.第四段介绍茂名野生荔枝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3.说明文讲究语言的准确性。请就下面语句对加点的词语进行简单分析。(4分)

(1

(2)野生荔枝,一般树杆高挺,果实细小,其肉较薄。

寻章摘句造句子篇四
《成语积累200个(有答案)》

意思: 造句:

2、【唉声叹气】

意思: 造句:

3、【按兵不动】

意思: 造句:

4、【黯然失色】

意思: 造句: 5【慷慨激昂】

意思: 造句:

6、【飞扬跋扈】

意思: 造句:

7、【纵横捭阖】

意思: 造句:

8、【略见一斑】

意思: 造句:

9、【有口皆碑】

意思: 造句: 10【并行不悖】

意思: 造句:

意思: 造句:

2、【筚路蓝缕】

意思: 造句:

3、【刚愎自用】

意思: 造句:

4、【鞭长莫及】

意思: 造句: 5【明辨是非】

意思: 造句:

6、【按部就班】

意思: 造句:

7、【别出心裁】

意思: 造句:

8、【层出不穷】

意思: 造句:

9、【为虎作伥】

意思: 造句: 10【得不偿失】

意思: 造句:

意思: 造句:

2、【纵横驰骋】

意思: 造句:

3、【相形见绌】

意思: 造句:

4、【川流不息】

意思: 造句: 5【穷奢极侈】

意思: 造句: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意思: 造句:

7、【措手不及】

意思: 造句:

8、【披星戴月】

意思: 造句:

9、【虎视眈眈】

意思: 造句: 10【赴汤蹈火】

意思: 造句:

意思: 造句:

2、【穷兵黩武】

意思: 造句:

3、【出尔反尔】

意思: 造句:

4、【流言蜚语】

意思: 造句: 5【发愤图强】

意思: 造句:

6、【破釜沉舟】

意思: 造句:

7、【肺腑之言】

意思: 造句:

8、【名列前茅】

意思: 造句:

9、【重蹈覆辙】

意思: 造句: 10【言简意赅】

意思: 造句:

意思: 造句:

2、【如鲠在喉】

意思: 造句:

3、【沽名钓誉】

意思: 造句:

4、【事必躬亲】

意思: 造句: 5【蛊惑人心】

意思: 造句:

6、【顾影自怜】

意思: 造句:

7、【阴谋诡计】

意思: 造句:

8、【短小精悍】

意思: 造句:

9、【引吭高歌】

意思: 造句: 10【一丘之貉】

意思: 造句: 成语积累6

1、【老奸巨滑】

寻章摘句造句子篇五
《成语积累200个(有答案)》

意思: 造句:

2、【唉声叹气】

意思: 造句:

3、【按兵不动】

意思: 造句:

4、【黯然失色】

意思: 造句: 5【慷慨激昂】

意思: 造句:

6、【飞扬跋扈】

意思: 造句:

7、【纵横捭阖】

意思: 造句:

8、【略见一斑】

意思: 造句:

9、【有口皆碑】

意思: 造句: 10【并行不悖】

意思: 造句:

意思: 造句:

2、【筚路蓝缕】

意思: 造句:

3、【刚愎自用】

意思: 造句:

4、【鞭长莫及】

意思: 造句: 5【明辨是非】

意思: 造句:

6、【按部就班】

意思: 造句:

7、【别出心裁】

意思: 造句:

8、【层出不穷】

意思: 造句:

9、【为虎作伥】

意思: 造句: 10【得不偿失】

意思: 造句:

意思: 造句:

2、【纵横驰骋】

意思: 造句:

3、【相形见绌】

意思: 造句:

4、【川流不息】

意思: 造句: 5【穷奢极侈】

意思: 造句: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意思: 造句:

7、【措手不及】

意思: 造句:

8、【披星戴月】

意思: 造句:

9、【虎视眈眈】

意思: 造句: 10【赴汤蹈火】

意思: 造句:

意思: 造句:

2、【穷兵黩武】

意思: 造句:

3、【出尔反尔】

意思: 造句:

4、【流言蜚语】

意思: 造句: 5【发愤图强】

意思: 造句:

6、【破釜沉舟】

意思: 造句:

7、【肺腑之言】

意思: 造句:

8、【名列前茅】

意思: 造句:

9、【重蹈覆辙】

意思: 造句: 10【言简意赅】

意思: 造句:

意思: 造句:

2、【如鲠在喉】

意思: 造句:

3、【沽名钓誉】

意思: 造句:

4、【事必躬亲】

意思: 造句: 5【蛊惑人心】

意思: 造句:

6、【顾影自怜】

意思: 造句:

7、【阴谋诡计】

意思: 造句:

8、【短小精悍】

意思: 造句:

9、【引吭高歌】

意思: 造句: 10【一丘之貉】

意思: 造句: 成语积累6

1、【老奸巨滑】

寻章摘句造句子篇六
《论读书》

谈读书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掌握作者相关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3、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论证方法、积累名言警句。

学习难点: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是谁说的吗?知识又从何而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谈读书>>,看看培根都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二.掌握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此外,他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记一记:

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阐证 吹毛求疵

2、请按(1)读书的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书的作用给文章划分层次。

四.跳读课文,探究内涵

1读书有哪些好处呢?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3什么人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5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什么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谈你的看法。

7读书有哪些作用呢?试举例说明。

五.发散思维,自主解读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为论点,说一段话。

六.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轶事。

七.反馈练习:

一、给加粗字注音。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伦理( ) 滞碍( ) 怡情( ) 吹毛求疵( ) 咬文嚼字( )

二、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 )

4.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 )

三、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词语。

1.读书使人________,讨论使人________,作文使人________。

2.读书时不可存心________(为难、刁难、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3.读书足以________,足以________,足以________。

4.读史使人 ________ ,读诗使人 ,

四、阅读《谈读书》“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可医。”语段后回答问题。

1.仿照句子造句,要求内容集中,句式相似。

原句: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明智,作文使人准确。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论证方法。

2

寻章摘句造句子篇七
《提高途径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途径初探

沁阳一中 秦红旗

多年来,不少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讨厌课”“休息课”“做其他作业的课”等,不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重理轻文”。许多学校语文教学质量滑坡,学生学习兴趣日趋淡薄,广大师生面临着困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面向高考,讲清知识点.

现在的高考语文题,出课内知识的很少,90%以上出自课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课内考课外。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内,而应着眼于高考。高考中容易出的知识点就是我们讲解的焦点和重点,要善于发现课文中包含的,高考中容易考察的知识点,如:字音、词语的运用(包括成语、关联词、虚词等)、标点符号、修辞、句式、语言表达、文学常识、诗词鉴赏、写作技巧等。我们可以把有关课文中的知识点设计成题,让学生预习课文后,先做题(或先提问),然后再作简短讲解。这样做,就可以突出重点,精简内容,增加容量,提高效率,学生当然是欢迎的。

二、要善于由此及彼,将适量课外知识引入课堂。

中国的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课本不可能全部选入,很多优秀篇目,还都在课本之外,而这些课本之外的知识往往会成为高考出题的材料。所以,绝不可就课文讲课文,照本念经,思路狭隘,而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适量的课外知识引入课堂。如:讲《诗经》两首,可再补充让学生赏析诗经中的《王风〃黍离》《秦风〃蒹葭》 《王风〃君子于役》等。这样学生在不经意中就轻松的掌握了诗经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内容风格等知识点。如:讲《陶诗》两首——《归园田居》、《饮酒》,就可以给学生补充《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两篇,让学生了解陶渊明及其思想。《归园田居》中的“返璞归真”与《归去来兮辞》中的”“质性自然”实是相得益彰;《饮酒》诗中的“超然脱俗”与《五柳先生传》中的“质朴无华”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讲《崤之战》时,可插入介绍《烛之武退秦师》,帮助学生

了解背景。这样做,即有助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增加了课堂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要让学生养成阅报读书的好习惯。

语言学习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大量的学习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语言活动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在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到处都是语文能力的考场。因此,要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特别要让学生养成阅报读书的好习惯。

1、阅报。

报纸上那些愤世嫉俗之言,针砭时弊之声,激浊扬清之文字,皆是我们需要汲取的营养。从报纸中,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国家大事、市井小事,还能看到众生世象、思想动态;我们不但可以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还能学习到作者的笔法和文章体式。实是我们提高语文水平的一块绝佳之处。

其实,高考语文试题也涉及到报刊上的许多时事新闻。如高考题上的“企业改制,减员增效”“山西发生的骇人听闻的假酒案”“足协转会”“海湾战争”“国务院淮河治污”等均是报纸上的热点新闻。就连作文有关“中学生心里承受能力”的调查,也屡见报端。再如高考题中的“在就业工作”“日本政界要人妄图篡改日本侵华历史”“家用电器降价”“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国际奥委会受贿丑闻”“世纪老人冰心”“通话资费调整”“共和国五十诞辰”等亦在报刊上屡见不鲜。虽说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点出乎考生意料之外,但本年度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对关心时事的学生来说真是耳熟能详。由此可见,报刊杂志确实是高考出题的一块阵地,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2.读书。

读书是我们获得知识的又一途径。必须多读,方有收获。所谓多读,有两个含义:一指读的篇多,一指读的遍多。

(1)篇多

读的篇多,就是要广泛地阅读,有一定的量,还要有较广的面。学习语文应该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开眼界,增知识,不能只围着几篇课文转。课内课外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读文学书,读和语文有关的书,还要读同语文看似无关的书。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上下观古今”读尽了家中丰富的藏书,遍

观了“长安贵人好事者”收藏大量书籍。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很重视广读博览,他说:“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之其大体而无疑。”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先生也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学生多读,就可以博采百花,丰富知识,营养自己。

然而,学生的时间有限,这个“篇多”,还是应该有一个限度的。不能笼统地答曰:多多益善。如果无限制地读下去,是会妨害其他课程学习,二是也很可能坚持不下去。因此,读书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在文章海洋里游泳。在这里,教师主导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有经验的教师首先着眼于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然后帮助学生选择文章和书籍,指导他们多读薄本、短篇的,少读厚本、长篇的,不仅读文艺性的,而且还读政治、科技文章。引导学生从寻章摘句开始,逐步深入,学习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工巧吸收各种知识,滋补营养,提高认识事物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2)遍多

读的遍多,就是要精读、熟读、成诵。一篇课文要反复读,达到精熟,即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可以说“遍多”是读书的质量问题。读书如果只贪图篇多,不顾及质量那显然不行。广读博览必须和熟读精思结合出来。有些文章看看读读就行了,有些文章却必须熟读精思方于读者有益。熟读精思在语文教学当中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读书不假思索,贪多而不务精,未启其端,即欲探其终;未究乎此,志忽己在忽彼,当然收不到应有效果。把文学作品当做热闹看,只关心故事情节、人物结局,就更令人惋惜了。这样的读法,即使读一辈子,恐怕也是如同深入宝山空手而归的吧。猴子掰棒子的故事,对于读书做学问是很有启示的。古人提倡“心潜于一,久而不移”是很有道理的。读书不专,东抓抓,西挠挠,见异思迁,即使十分勤勉,学业亦不会有大长进。

那么,怎样才算精读了呢?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

幽比显,世远莫见其面,文辄见其心。”这是说作者根据情思发为文辞,读者就要通过文辞来了解情思。沿着水波向上追溯源头,即使意思隐微也 一定可以使其显豁。年代相隔遥远,虽然没有谁看见过作者的面貌,读了文章却往往如见作者的心情。读书一定要因文入道,即披文入情,了解作者所要说明的事情。写文章使经过字斟句酌的,读文章也就得“咬文嚼字”。“文要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的确是经验之谈。

四、鼓励学生“于无疑处有疑”。

刘开在《问说》中说:“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宋代大思想家张载也说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里的“疑”字,细细品来,确能给人以启迪。

何谓之“疑”?明代文学家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提出问题——问一个为什么。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是“进”的必由之路。人们学习文化,学习科学,学习技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以及从思想认识的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都是在各种形形色色的“疑”点上,或从师,或自钻,进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直至“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胜境。因此李四光说:“布怀疑不能见真理。”高斯也曾说:“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道的进展的。”十九世纪法国的青年学者波拉德,就曾怀疑碘实验中出现的带有臭味的褐色液体,可能是尚未发现的新元素,这种“疑”心驱使他去致力于研究,终于发现了溴。

可见,这个“疑”字意味着巨大的启发性和强烈的进取性,并颇有些催人“寻他千百度”的推动力。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希望并善于教学生“于无疑处质疑”。他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向学生揭示疑点,激发学生质疑:要么从表面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生“疑“而求质;要么从“温故”出发,启发学生生“疑”而求新;要么从对新知的探求出发,鼓励学生生“疑”而求深。《学记》提出:“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我们教师正应遵照这一治学规律,引导学生以“疑”求“进”从而取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途径的一点探索,不当之处,尚望行家能手批评指正。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途径

初探

沁阳一中 秦红旗

寻章摘句造句子篇八
《重庆一中初2010级09-10学年(上)半期试题——语文》

重庆一中初2010级09—10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语 文 试 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

A.魁梧(wú) 喑哑(yīn ) 悄无声息(qiǎo) 拾级而上(shâ) ....

B.桑梓(zǐ) 船舷(xián) 寻章摘句(zāi) 怏怏不乐(yàng) ....

C.哂笑(shěn)慰藉(jiâ) 莘莘学子(shēn) 脍炙人口(kuài) ....

D.炽热(chì) 缄默(jiān) 否极泰来(pǐ) 噤若寒蝉(jì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恻隐 相形见绌 投机取巧 因地治宜

B. 荫庇 世外桃源 意想天开 鳞次栉比

C. 喧闹 心无旁骛 中流砥柱 苦心孤诣

D. 矍铄 通霄达旦 断章取义 杳无音信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 .渝强牌窗帘,让你的居室蓬荜生辉——广告语。 ....

B. 这个“流氓学者”遣词造句极尽挖苦中伤之能事,极力贬低中华文明,对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采取双重标准,不但将中华文明说的一文不名,而且还不分青红皂白,肆意进行....

人身攻击。

C. 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大会发言中“出人意料”地使用期期艾艾的英语进行演讲,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兴趣与关注。“没想到班禅大师的英语水....

平这么高”,无锡祥符寺方丈无相大和尚称赞道。

D. 生活中总是有些不顺的事情,渴求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能够醍醐灌顶,参悟出正确....

的方法论和行为观。

4.下面句子均有语病,请按提示加以改正。(4 分)

①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衷,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②所以,谁不论想从苦难中获得启迪,都是不愁缺乏必要的机会和材料的。③世态炎凉,好运不过尔尔这样。④对于那种一交好运就得意忘形的浅薄者,使我很怀疑苦难能否使他们变得深刻一些。 (l)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 分)

灵魂只能独行。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

6.根据要求填空。(3 分)

(l) (作品名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应了广阔的社会现实。

(2)《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

(3)《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 。

7. 2009年10月31日,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于北京病逝。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有关他的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钱学森同志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和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材料二:1948年,钱学森为了准备回国,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1950年夏,为了顺利返回祖国,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材料三:1956年10月,当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成立之际,钱学森被任命为首任院长。然而,不久之后,他却主动要求当副院长。这是因为担任院长要花费很多精力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他希望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通常,人们视副职转正为仕途升迁,而钱学森反过来从正转副,只求有利于工作。

材料四: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钱氏家训》

8.综合探究。(7分)

方言(言子)在重庆民间有悠久的历史。老百姓工作劳动之余,常以幽默诙谐的“展言子”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有些内容形式都很精彩的“言子”经过一代代口头流传,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句”,长盛不衰。

那些散发着老荫茶香,黄角兰香的“言子”,其中的智慧和诙谐让人莞尔,背后所关联的记忆让人梦回童年,怎可以淡忘?

(l)重庆作为年轻的直辖市,每年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重庆的方言(言子)当然也是游客们心仪的精神食粮。作为直辖市的一员,你将怎样给游客解释下列方言(言子)的意义呢?并请你创设一个语境,让外地游客更好地理解这个“言子”的意义。(4分)

霸道 嘎嘎 打望 不摆了(任选其中一个)

示例:“不存在”

解释词义:没什么的。一种奔放大度,想得开,不计较,吃得亏的洒脱心态。追求一个心无芥蒂,无怨恨,无郁闷,无内伤的淡定心境。

创设语境:廉颇背着荆条跪到蔺相如家门口,“大人,老夫惭愧啊!”蔺相如淡淡地挥了挥手说:“不存在!”

你选择的“言子”是

解释词义: 创设语境: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l分)

9.默写填空

(l)永结无情游, 。(李白《月下独酌》)

(2) ,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高》)

(6) ,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7) ,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8)杨炯在《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了书生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名句是: ,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一14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

(2)行拂乱其所为 乱: .

(3)衡于虑,而后作 作: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作者认为,人要想成才必须经历思想、生活、行为的艰苦磨练,来增长才干。

B. 在论述的层次上,先说国家再说到个人,显得非常有条理。

C.“勾践灭吴”的故事就很好地印证了“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

D. 这篇文章体现了孟子散文的特点: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既富有气势又有很强的节奏感。

1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是否赞同作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请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的理由。(本文涉及的人物除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5—20题。(20分)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周国平

①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类精神生活的特征,那么,最合适的词便是这个词——创造。 ②所谓创造,未必是指发明某种新技术,也未必是指从事艺术的创作,这些仅是创造的若干具体形态罢了。创造的含义要深刻得多,范围也要广泛得多。人之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一个灵魂,灵魂使人不能满足于动物式的生存,而要追求高出于生存的价值,由此展开了人的精神生活。大自然所赋予人的只是生存,因而,人所从事的超出生存以上的活动都是给大自然的安排增添了一点新东西,无不具有创造的性质。这样的活动当然不是肉体(它只要求生存) ,而是灵魂发动的。正是在创造中,人用行动实现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把自己内心所珍爱的价值变成可以看见和感觉的对象。

③由此可见,决定一种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的关键在于有无灵魂的真正参与。一个画匠画了一幅毫无灵感的画,一个学究写了一本人云亦云的书,他们都不是在创造。相反,如果你真正陶醉于一片风景、一首诗、一段乐曲的美,如果你对某个问题形成了你的独特的见解,那么你就是在创造。

④许多哲学家都曾强调劳作与创造的区别,前者是非精神性的,后者是精神性的。在这方面,马克思的看法也许仍是最有启发意义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更喜欢从事自由的创造活动的,因为人在这种活动中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然而,为了生存,人又必须从事生产活动。因此,我们把我们的时间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以便为每个人从事创造活动腾出充足的自由时间。这个道理对于个人也是适用的。一个人只是为谋生或赚钱而从事的活动都属于劳作,而他出于自己的真兴趣和真性情从事的活动则属于创造。劳作仅能带来外在的利益,唯创造才能获得心灵的快乐。但外在的利益是一种很实在的诱惑,往往会诱使人们无休止地劳作,竟至于一辈子体会不到创造的乐趣。在我看来,创造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乃是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

⑤真正的创造是不计较结果的,它是一个人的内在力量自然而然的实现,本身即是享受。有一位夫人曾督促罗曼·罗兰抓紧写作,快出成果,罗曼·罗兰回答说:“一棵树不会太关心它结的果实,它只是在它生命汁液的欢乐流溢中自然生长,而只要它的种子是好的,它的根扎在沃土,它必将结好的果实。”我非常欣赏这个回答。只要你的心灵是活泼的、敏锐的,只要你听从这心灵的吩咐,去做能真正使它快乐的事,那么,不论你终于做成了什么事,也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16.作者认为判断一种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标准是什么?(3分)

寻章摘句造句子篇九
《高二语文假期作业》

语文寒假作业(一)

假期寄语

在冬日的阳光下,当你手执一卷,静静地徜徉于由文字构成的玄妙而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思绪中时,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刻!

请同学们在欢渡春节,访亲拜友时,也抽点时间品味一下中国文化,它是你的精神大餐,会带给你更多的愉悦。同时,也告诉大家,这也是你入校后第一次考试的一部分。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尽管没有刘德华的酷,没有比尔•盖茨的富,但我们并不自惭形秽,因为我们拥有更宝贵的青春。

B.几天来,小区里的便民箱、井盖板接连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

C.李仁和李义兄弟俩相聚不久就劳燕分飞,李仁到北京读博士,李义在深圳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他们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尽快地再次相聚。

D.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C.李密的所作所为尽管不能完全让晋武帝满意,但作为那个时代的名士,他的请求最终也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他终于得以终养祖母。

D.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3、成语造句 要求:在正确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挑选其中的五个成语连缀成一段生动的话。

明火执仗 缘木求鱼 向隅而泣 良莠不齐 万马齐喑 苦心孤诣 贻笑大方 开门揖盗 寻章摘句 销声匿迹 老马识途 昭然若揭 动辄得咎 越俎代庖 虚左以待 按图索骥如火如荼 暴殄天物 众口铄金 各行其是 当仁不让 庸人自扰 提纲挈领 如法炮制剑拔弩张 绵里藏针 火中取栗 泾渭分明 不胫而走 噤若寒蝉 无稽之谈 拾人牙慧 一丘之貉 事必躬亲 中流砥柱

答: 二、阅读·写作

古诗词写意(3篇,每篇300字左右)

回顾高二上学期所学的诗词(课本、读本),并从《诗经》、唐诗、宋词中各选一首你最喜爱的名作进行赏析或描述。(请另附方格纸写) 三、搜集、创作

请搜集两副春联,抄写到下面,并创作一副春联。 抄写:① ②

自创: 四、默写名句。

1、 2、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诵明月之诗, 5、舞幽壑之潜龙, 。 6、,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7、其声呜呜然,,,。 8、寄蜉蝣于天地,。, 9、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10、,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夜月魂。

语文寒假作业(二)

二、练笔头

请从下面五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抄袭。(另附方一、看天下

请从电视、电脑、报纸等媒体中选择你感兴趣的3条新闻,每条新闻用100字左右简单摘抄一下,并作300字的评论。 1、 新闻内容:

2、 我的评论:

1、 新闻内容:

2、 我的评论

1、 新闻内容:

2、 我的评论 格纸写)

①《陪客》②《餐桌上的语文》③《我说春节》④《给四大名著排座次》 ⑤《为心灵除尘》 三、广积累

1、写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不入虎穴, 2、它山之石, 3、千呼万唤始出来,。 /别有幽愁暗恨生,。 4、,。嘈嘈切切错杂弹, 5、,相逢何必曾相识。 6、师者,。

7、是故,, 8、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吾尝终日而思矣, 10、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11、是故无贵无贱,,。 12、,女为悦己者容。

13、桃李不言, 14、信言不美, 15、失之毫厘, 16、,黄雀在后。 2、指出下列对联所咏何人,在后面写出。

①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②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 ③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 ④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 ⑤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 ⑥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 ⑦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

) ) ) ) ) ) )

语文寒假作业(三)

一、嚼文言 积字词(翻译下列文言片段) 管鲍之交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史记·管晏列传》) 二、抄美文 练书写(请用楷体抄写下面文章)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

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 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

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 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 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学课本,挖素材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是写议论文的绝好素材。请根据所给示例给下面的课文素材写出可以应用的议论文观点。

示例:课文素材: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以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迈。李广,汉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后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②周公吐哺:《史记》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

服务观点:①呼唤伯乐;②正确选才;③善待人才的作用与埋没人才的恶果;④改革用人机制,人尽其才。

1、课文素材:①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指建功立业。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③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主,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作文观点:

2、课文素材:①负荆请罪:蔺相如凭“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

的机智与勇敢拜为上卿,官位在有攻城野战之功的廉颇之上,廉颇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退避再三,处处先考虑国家的危难

而把个人恩怨放在脑后,打动了廉颇,廉颇背负荆条,上蔺相如府上请罪,结为生死之交。(《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文观点:

3、课文素材:①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的、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的怀疑传统人生所规定的道路和终极目的。

②《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及对丈夫始乱终弃的怨恨。

作文观点:

四、学修辞,送祝福

下面这则短信运用联想和修辞手法,使人过目不忘。

聚珠穆朗玛峰之阳光,拢天涯海角之清风,采冈底斯山之祝福,吸比尔·盖茨之财气,作为礼物,送给你,恭祝春节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请你写一则新年祝福短信,要求:短信中必须有“零点”“新年”两个词,运用拟人手法,50字以内。

1、A (A.‚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B.不胫而走: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东西丢失‛应用‚不翼而飞‛。‚消息传播‛则用‚不胫而走‛。C.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或情侣分离。D.‚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将终,修饰‚暮年‛恰当。)

2.C(A项‚缩短了10倍‛的说法既不通,也不符合数学表达法;B项‚保持……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成分残缺,改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对祖先的缅怀和感恩‛;D项的‚拼图‛‚卡拉OK‛与‚体育活动‛明显不一致)

寻章摘句造句子篇十
《文本解读的方法与策略》

文本解读的方法与策略(转)

(2010-03-16 21:53:45)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李作芳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要做到正确、深入、有创意。就当前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文本解读”上存在着“泛读”、“浅读”、“窄读”、“偏读”、“错读”及“散读”等现象。要做到“正确、深入、有创意”地解读文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正确”、“准确”、“有创意”的具体要求。

正确地解读,即正确读懂文本的信息。包括:思想情感——正确理解隐藏于文本内容之中的思想,包括作者和文本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内容——正确了解文本所表现的客观事物;语言形式——正确把握文本遣词造句、构段成篇及表情达意方面的方法、特点。 准确地解读,即准确定位教学的目标。一是年段目标——准确把握文本在本学段教学中所承载的课程教学目标;二是单元要求——准确把握文本在本单元所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三是课时任务——准确拟定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创意地解读,即强调读出个体的感受。一要关注个性化阅读——这是一种独立的、个性化的解读,体现出阅读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在解读中,教师自觉、自主、自由地调动自己的语言行为,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修改、完善、丰富文本的内涵,从中找到自我的影子,并创造出新的自我;二要关注最优化的教育价值——强调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一定是基于教育价值的最优化。一味地标新立异甚至故弄玄虚,误导学生,不是我们在文本解读时追求的方向。 教师文本解读水平的高低,关乎到学生学习的范畴、感悟的外延、收获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决定着课上到什么程度;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文本解读,是教师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逻辑思辨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要做到“正确、准确、有创意”地解读文本,我认为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转换角色,多维对话。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首先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阅读文本。

一是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去读文本。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风卷残云、蜻蜓点水,是读不好文本的。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我们要学习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所倡导的思想——“慢慢走,欣赏啊!”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和教学的任务,以从容的心态,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慢慢读,欣赏啊!”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读出味道,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学会很随意、很闲适地在作者的文字海洋里倘徉、欣赏。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用悠然的心与作者对话,在一次又一次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后,产生来自心灵的独到见解。你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之中,你的生命、你的灵魂与作者碰撞、对话,你在文本阅读中脱胎换骨,从文本中出来的时候,你将成为一个新的自我!

二是作为教师去读文本。带着教学的目标去潜心会文,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去捕捉作者的写作意图,去把握文本的主要倾向。①深入领会文本思想,准确洞察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寄托的主旨;②深入把握文本特征,即对文本的结构、语言、文脉了然于心;③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即对重点、难点、疑点心中有数;④深入揣摩编者意图,充分设想文本应着力发挥哪一方面的“例子功能”,以便使教学有的放矢。

三是作为一名学生去读文本。①了解学生学习已有的基础;②找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兴奋点;③分析学生学习的疑难点。④充分考虑儿童学习的困难,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

二、整体把握,前后贯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是避免“散读”和“窄读”文本,避免“断章取义”、“肢解文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好办法。

一要将文章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阅读。所谓“整体把握”,首先是把文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要“整体入手”,让学生整体直觉地解读文本,涵咏沉潜于作品之中,凭借直觉,对文本整体作灵感式的体悟。在阅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孤立地看词中每一句话,并没有独特之处,但整体联系起来看,这是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图。这个普通的农家,他们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幸福和快乐的!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自己所能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最小的孩子无

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所产生的愉悦之感。因此阅读作品,切不可局限于作品的局部和细节,寻章摘句,停留在每一词、每一句的表层,而要加强整体阅读,将局部和细节与主题有机联系起来,通过文字表层读懂文章的意蕴和意境,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作品遣词造句的妙处。

二是找准有效的切入点,“牵一发动全局”。找准教学的有效切入“点”是避免“散读文本”的好办法。文本从哪里切入最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到两个字,一个是“情”,一个是“采”。“情”就是思想感情,“采”就是语言文字表达。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切入点,既有“情”又有“采”,就能够“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就能体现教学的创造性,教学就会充满智慧。看到《开国大典》的课题,你会看到文本写的是一次典礼,是盛大的典礼,是为庆祝新中国的成立而举行的盛大的典礼。这是由课题产生的初步的解读。深读课文,你会看到“大”字在文中的丰富内涵:文章写了“庆祝新中国诞生”这个“大事件”,写了“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大场面”,还具体写了参加典礼的群众的“大热情”。文题中的这个“大”字,就是“情采合一”处!抓住“大”字,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可以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抓住“大”字,细读课文,可以弄清课文围绕“庆祝新中国诞生”写了哪几个场面;抓住“大”字,深入研读课文,品味描写主席行为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可以通过“典礼仪式”时的“一齐欢呼”、“一齐欢跃”、“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多次描写掌声的词句以及“阅兵式”及“群众游行”中的多处描写,充分感受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以及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文本的“情采合一”处,就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就是展开教学“对话”的最好“抓手”!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发现这样的切入点,设计具有统整性和开放性的话题。这一话题应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是“提纲挈领”的。要有针对性,紧扣教材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一石激起千层浪”;要有挑战性,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

三是将文本的解读置于单元整体之中。从单元和整个教材系统来看,一篇课文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单元整体和整个教材体系中的有机构成。这就要求教学时对单元整体进行把握,把文本解读置于单元整体之中,否则就会出现“没有航标乱行船”等“偏读”文本的现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通过天鹅破冰的故事写这群“破冰勇士”勇敢、团结、齐心,以血肉之躯破冰,从而换来了集体的生存。有的教师认为课文阐述的是环保的话题,因此

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体会斯杰潘老人如何用行动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建议学生写一份保护动物的倡议书。联系整个单元内容我们会发现这种理解太狭隘,太孤立了。因为本单元还有两篇课文《鸟语》、《生命的壮歌》,如果说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还可以说和环保意识有关,那么“蚁国英雄”们逃离火海时“至死也不松动分毫”,最外面的一层蚂蚁被烧得“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面对狩猎队的追捕老羚羊以死亡作桥墩形成“生命桥”让小羚羊逃生„„这些,绝不是在写环保!课后思考题:“你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以及单元练习中“读读背背”:“人心齐,泰山移”„„都是有关团结、齐心、合作的古语经典。编者实际上已经作了很明确的提示!如果联系整个单元内容进行思考,就不会出现这种对于文本主旨的“偏读”了。

三、突出重点,扣词析句。文本解读要避免“浅读”“泛读”,须采取“大火煮沸小火慢熬”的办法,即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教学的重点,抓住一个个细节,抓住一个个关键性的词语,“千百次地读”,“千百次地问”。只有在重点处细细品味,细细琢磨,才能品出语言的味道,才可能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语文教学才不会变成一个空洞的、说教的东西。

一可以抓住细微描写处展开细读。鄂教版六年级上册《浮冰上》一课,节选自美国哈夫·B·卡威的小说《浮冰上的少年与狗》。作者把我们带到寒冷的北冰洋上,让我们感受到少年诺尼面临死亡的绝境是真真实实的,但他对犬的爱也是真真实实的。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诺尼“想杀爱犬——不杀爱犬”心路历程,字里行间折射出诺尼内心的无奈、矛盾与痛楚„„文章对少年的行为及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如“他跪在冰上„„慢慢地磨”一句中的“跪”、“慢慢磨”、“他的心在流泪”,“诺尼感到喉咙哽塞”、“一阵痛苦的抽噎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诸如这些细致的描写,一方面让我们得以窥见少年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表达的精妙。教学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默读文章的相关段落,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句细心体会。只有抓住细微处仔细品味,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走进特定的环境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也才能深切体会到作者逼真地描写,形象地刻画,从中获得写作方法上的启示。

二可以抓住看似矛盾处展开细读。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脸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里冻死了。”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推敲的词——“微笑”。在大年夜,在万家团聚的时刻,一个小女孩却冻死街头,脸上怎么会“带着微笑”呢?抓住这一看似矛盾处深入研读,我们会发现文章一共五次写到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这带给她温暖和快乐。同时,我

们把这许多的幻想都放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大年夜来思考,越发觉得小女孩的境遇悲惨。大年夜,是万家团聚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却冻死街头!作者用“微笑”一词,实际上是在“以笑写悲”。通过对这一看似矛盾处展开细读,不仅可以对文本内容有深一步的理解和把握,对作者表达的技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可以抓住特殊的语言形式展开细读。文本细读在内容上指向的是言语,包括词语,还应包括表达方式。叶圣陶先生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有的时候我们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注意得不够,这是语文教学的遗憾。

《开国大典》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反复两次出现,从中可以读出什么?“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这个整齐的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从“欢呼”与“欢跃”这两个不同的词语中又读出了什么?作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通过语言文字来触摸作者心境、心绪、心态的。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对这样的语言形式岂能放过?我们要仔细品味句子表达上的妙处,体会文中的情韵,从中开掘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这种开掘是有根的,这个根就扎在语言的表达上。

四、视野开放,多元解读。“多元解读”理念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只是作者创造的,而是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作品的意义也不是客观的和固定的。我们所说的文学作品的“意义”,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面:一是作者意义,即作者想在作品中表达的主观意图;二是文本意义,即作者在作品中通过语言词句实际呈现出来的意义;三是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意义。这三个层面的意义既互相依存,又有差异。文本作者的意图是当代人不可能“客观”地完全再现的,文本的“原义”也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时间间距”是不可能克服的,也是不应当克服的。“多元解读”,就是从文本中接受有意义的东西,并把它们解释成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

如何处理好“作者意义”、“文本意义”及“读者意义”之间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