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杭州句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1    阅读:

杭州句子篇一
《描写杭州的诗句》

描写杭州的中国古诗词集锦

《西湖十景》诗: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两峰插云)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三潭印月)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断桥残雪) 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南屏晚钟)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苏堤春晓)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曲院风荷)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柳浪闻莺)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雷峰夕照)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花港观鱼)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题临安邸》(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望海潮》 (北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欧阳修十首采桑子写西湖

(一)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二)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三)

采桑子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四)采桑子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五)采桑子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六)采桑子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七)采桑子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八)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九)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十)采桑子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杭州句子篇二
《关于杭州的诗句加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赏析1: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

赏析2: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

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五月十五日夜月】白居易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

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整首诗写出了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

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不过,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事实上,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那种对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与体验,在许多古代诗人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唯其如此,他们才能像白居易一样,在春天刚刚来到人间时,就已经欣喜地发现,并为之感动不已,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写下动人的诗篇,留给后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像白居易那样,并不会因为只有几只黄莺在树上啼唱,只有几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窝而感到遗憾,反而会因此感觉到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而感到欣喜异常,从而写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样动人的诗句的例子是很多的。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白居易这诗名字很有寓意,当时白居易住在长安,“京师珠薪米桂,居大不易”而白居易起这个名字就是说他的才高八斗,可以白住在长安,也说明了他的骄傲。

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春题湖上】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那么其“言外余情”是什么呢?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 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

杭州句子篇三
《杭州话》

特色方言

贱儿饭 —— 蹭吃

别苗头 —— 与人竞争,比高低

吃相 —— 谓态度,如“吃相难看”,即态度不好

毒头 —— 脾气古怪的人

杀猪 —— 敲竹杠

一息息 —— 一会儿

一滴滴 —— 一点儿

晏歇会 —— 等会儿见

吃不落 —— 不能胜任

打呃得 —— 打嗝

特为 —— 故意

杭州话

有数 —— 懂了

耍子 —— 玩儿

歇力 —— 休息

睏觉 —— 睡觉

寻事儿 —— 找岔

糊达达、糊里达喇 —— 粘粘糊糊

墨墨黑 —— 漆黑

冰冰溲 —— 很凉

滥滥湿 —— 很湿

发靥 —— 可笑、好笑

麻巧儿 —— 麻雀

钉头碰铁头 —— 比喻硬碰硬,互不相让

为好跌一跤 —— 意谓出于好的愿望办了某事,不仅不被理解,反遭人怨

回汤豆腐干 —— 指人被辞退而复人

吃隔夜螺蛳 —— 喻人说话罗嗦,纠缠不清

蚂蚁扛鲞头 —— 比喻人多活少,许多人聚在一起做少量的工作

歪了头由自己说 —— 意谓听不进意见,自以为是

高头 —— 上头

造话 —— 假话

抽斗 —— 抽屉

天井 —— 院子

弄堂 —— 胡同

曲蟮 —— 蚯蚓

沙核桃儿 —— 山核桃

温吞水 —— 温水

赤膊 —— 光膀子

大脚膀 —— 大腿

手膀 —— 胳膊

眼乌珠 —— 眼珠

额角头 —— 额

跷拐儿 —— 瘸子

贼骨头 —— 贼

郎中 —— 多指中医师

老倌 —— 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

奶奶 —— 祖母

爹爹 —— 祖父

姆妈 —— 母亲

阿爸 —— 父亲

落雪 —— 下雪

落雨 —— 下雨

豁闪 —— 闪电

辰光、时光 —— 时候

旧年子 —— 去年

上毛、上毛子 —— 前回

葛毛 —— 现在

杭州话

头毛 —— 刚才

不灵光 —— 不好使

刨黄瓜儿 —— 敲竹杠

耍子儿 —— 玩耍

小伢儿 —— 小孩子

踏儿哥 —— 三轮车夫

敲瓦片儿 —— AA制

敲拐儿 —— 瘸子

夜里头、晚上头 —— 夜晚

晚快边儿 —— 傍晚

日中 —— 中午

日里 —— 白天

早上、早半日 —— 上午

三、杭州话对照表

杭州话词语丰富,随着普通话影响的扩大,杭州话词语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与变化,而其中仍有很大部分保持其地方语言变体的独立性,较为典型的词语有:

早上、早半日——上午

日里——白天

日中——中午

晚快边儿——傍晚

夜里头、晚上头——夜晚

头毛——刚才

葛毛——现在

上毛、上毛子——前回

旧年子——去年

辰光、时光——时候

豁闪——闪电

落雨——下雨

落雪——下雪

雪烊得来——雪化了

男人家——男人

女人家——女人

小伢儿——小孩子

男伢儿——男孩子

女伢儿——女孩子

阿爸——父亲

姆妈——母亲

爹爹——祖父

奶奶——祖母

阿哥——兄

阿弟——弟

阿姐——姐

阿妹——妹

伯伯——伯父

大姆妈——伯母

小伯伯——叔父

婶娘——叔母

娘舅——舅父

舅姆——舅母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老头儿——泛指老年男人;妻子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限于中老年人)

丈人——岳父

丈姆娘——岳母

老倌——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 郎中——多指中医师

烧饭师父、厨房师父——厨师、厨子

贼骨头——贼

跷拐儿——瘸子

喉咙——嗓子、喉

面孔——脸

额角头——额

鼻头——鼻子

眼乌珠——眼珠

头颈——脖子

手膀——胳膊

大脚膀——大腿

脚踝头——膝盖骨及其周围

赤膊——光膀子

菜蔬——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菜包子

肉馒头——肉包子

烧酒——白酒

老酒——黄酒

温吞水——温水

六谷——玉米

杭州句子篇四
《杭州话学习宝典》

杭州话学习宝典

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其人称代词、名词等中的官话成分相当大,成为吴语中的“异类”。杭州话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区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远郊以及新近并入的萧山、余杭两区。保守估计,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三种城区话:属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特点:说话加个“儿”字北郊话:属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特点:湖、河分不清南郊话: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特点:说话鼻音比上述两片重。

贱儿饭 —— 蹭吃

别苗头 —— 与人竞争,比高低

吃相 —— 谓态度,如“吃相难看”,即态度不好

毒头 —— 脾气古怪的人

杀猪 —— 敲竹杠

一息息 —— 一会儿

一滴滴 —— 一点儿

晏歇会 —— 等会儿见

吃不落 —— 不能胜任

打呃得 —— 打嗝

特为

有数

耍子

歇力 —— —— —— —— 故意 懂了 玩儿 休息

困觉 —— 睡觉

寻事儿 —— 找岔

糊达达、糊里达喇 —— 粘粘糊糊

墨墨黑 —— 漆黑

冰冰溲 —— 很凉

滥滥湿 —— 很湿

发靥 —— 可笑、好笑

麻巧儿 —— 麻雀

钉头碰铁头 —— 比喻硬碰硬,互不相让

为好跌一跤 —— 意谓出于好的愿望办了某事,不仅不被理解,反遭人怨

回汤豆腐干 —— 指人被辞退而复人

吃隔夜螺蛳 —— 喻人说话罗嗦,纠缠不清

蚂蚁扛鲞头 —— 比喻人多活少,许多人聚在一起做少量的工作

歪了头由自己说 —— 意谓听不进意见,自以为是

高头 —— 上头

造话 —— 假话

抽斗 —— 抽屉

天井 —— 院子

弄堂 —— 胡同

曲蟮 —— 蚯蚓

沙核桃儿 —— 山核桃

温吞水 —— 温水

赤膊 —— 光膀子

大脚膀 —— 大腿

手膀 —— 胳膊

眼乌珠 —— 眼珠

额角头 —— 额

跷拐儿 —— 瘸子

贼骨头 —— 贼

郎中 —— 多指中医师

老倌 —— 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

奶奶 —— 祖母

爹爹 —— 祖父

姆妈 —— 母亲

阿爸 —— 父亲

落雪 —— 下雪

落雨 —— 下雨

豁闪 —— 闪电

辰光、时光 —— 时候

旧年子 —— 去年

上毛、上毛子 —— 前回

葛毛 —— 现在

头毛 —— 刚才

不灵光 —— 不好使

刨黄瓜儿 —— 敲竹杠

耍子儿 —— 玩耍

小伢儿 —— 小孩子

踏儿哥 —— 三轮车夫

敲瓦片儿 —— AA制

敲拐儿 —— 瘸子

夜里头、晚上头 —— 夜晚

晚快边儿 —— 傍晚

日中 —— 中午

日里 —— 白天

早上、早半日 —— 上午

典型词汇

杭州话词语丰富,随着普通话影响的扩大,杭州话词语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与变化,而其中仍有很大部分保持其地方语言变体的独立性,较为典型的词语有: 时间 早上、早半日——上午 日里——白天 日中——中午 晚快边儿——傍晚 夜里

头、晚上头——夜晚 头毛——刚才 葛卯——现在 上卯、上卯子——前回 旧年子——去年 辰光、时光——时候 人称 阿爸——父亲 姆妈——母亲 爹爹——祖父 奶奶——祖母 阿哥——兄 阿弟——弟 阿姐——姐 阿妹——妹 伯伯——伯父 大姆妈——伯母 小伯伯——叔父 婶娘——

叔母 娘舅——舅父 舅姆——舅母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老

头儿——泛指老年男人;妻子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限于中老年人) 丈人——岳父 丈姆娘——岳母 男人家——男人 女人家——女人 小伢儿——小孩子 男伢儿——男孩子 女伢儿——女孩子 老倌——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 郎中——多指中医师 烧饭师父、厨房 师父——厨师、厨子 贼骨头——贼 跷拐儿——瘸子 人体器官 喉咙——嗓子、喉 面孔——脸 额角头——额 鼻头——鼻子 眼乌珠——眼珠 头颈——脖

子 手膀——胳膊 大脚膀——大腿 脚踝头——膝盖骨及其周围 其他 豁闪——闪电 落雨——下雨 落雪——下雪 雪烊得来——雪化了 赤膊

——光膀子 菜蔬——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菜包子 肉馒头——肉包子 烧酒——白酒 老酒——黄酒 温暾水——温水 六谷——玉米 黄豆——大豆 番茄——西红柿 洋番薯——马铃薯、土豆 沙核桃儿——山核桃 雄鸡——公鸡 婆鸡——母鸡 麻巧儿——麻雀 曲蟮——蚯蚓 胡蜂——马

蜂 犭活 狲——猴子 弄堂——胡同 窗门——窗户 茅坑——厕所 天井——院子 扶梯——楼梯 抽斗——抽屉 戏文——戏剧 造话——假话 高头——上头 下底——下头 好看——美 难看——丑 土奉(音近“风”)——骨亢骨葬 薄(如:粥太薄)——稀 厚(如:粥太厚)——稠 壮(指动物)——肥 长(人长)——高 狭——窄 阔——宽 尽该、蛮蛮、木佬佬——很 蹩脚、起泡、推板——差 不乖——顽皮 吃力——累 发靥——可笑、好笑 难为情——害臊 滥滥湿——很湿 冰冰瀴 ——很凉 墨墨黑——漆

黑 慢慢叫——慢慢地 好好叫——好好地 糊达达、糊里达喇——粘粘糊糊 讨老婆——娶媳妇 嫁老公——出嫁 生病得来——病了 肚皮层(音同查)——泻肚子 发寒热——发虐疾 看医生、看毛病——看病 捞痒——搔痒 做事体——干活儿 吃酒——喝酒 吃烟——抽烟 吃茶——喝茶 洗浴、汏浴——洗澡 倒霉——丢脸 寻事儿——找岔 闹架儿——吵架 拎起来——提起来 困觉——睡觉 歇力——休息 耍子——玩儿 晓得——知道 有数——懂了 记牢——记住 粘牢——粘住 特为——故意 打嗝得——打嗝 吃不落——不能胜任 摆、安、搁——放 用场——用处 跌了得来——

遗失了 寻着得来——找到了 啥时光——什么时候 啥地方——什么地方 啥花头——什么花样,什么东西 做啥——做什么 晏歇会——等会儿见 一卯、两卯——一次、两次 一道——一块儿 一床被——一条被 一部车——一辆车 一桄鱼——一条鱼 打一记——打一下 一啲啲——一点儿 一歇歇——一会儿 杀瘟猪一敲竹杠 毒头——指脾气古怪的人 瘟孙——指无用的人 吃相 ——谓态度,如“吃相难看”,即态度不好 藤头——喻人固执己见,不可说服 勒格——形容善于挑剔的人,难与相处 汪颡——用以称蛮不讲理、态度凶恶的人 寿头—

—称不合时宜的人 枣儿瓜——喻不知好歹的人 别苗头——与人竞争,比高低 上轧头——喻遇棘手事,两面受挤 牵煞煞——谓忸妮作态,取悦于人(多指女性) 大青娘——少女的一种旧称 空老老——无事找事干,无话找话说 起搁头——作梗,或寻衅 木榔豆腐——从前指包头鱼头烧豆腐,现成为骂人很笨的意思 牵头皮——因某人或某事受牵连,被人背后议论 门分账——原指应得之分,后引申为指应做之事 半吊子——对某事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接口令——指回答别人说话的本领,如说:某人接口令好,即称赞该人答人之言敏捷而且得当 碰鼻头——指做事碰壁或寻

人未遇 吃盾白儿——受人驳诘 桂花师傅——指初出茅庐、没有本事的师傅 头大心慌——指人自以为了不起 敲瓦片儿——指大家聚集吃饭,大家分摊出钱 碰

头磕脑——做事不顺当,挫折多 三不知头——忽然之间,出其不意挖脚底板一说别人以前不光彩的事 吃空心汤糊——比喻向别人许了愿而不能兑现 钉头碰铁头——比喻硬碰硬,互不相让 为好跌一跤——意谓出于好的愿望办了某事,不仅不被理解,反遭人怨 回汤豆腐干——指人被辞退而复人 吃隔夜螺蛳——喻人说话哼嗦,纠缠不清 蚂蚁扛鲞头——比喻人多活少,许多人聚在一起做少量的工作 歪了头由自己说——意谓听不进意见,自以为是

歇后语

语西湖里放酱油——无济于事 吃得麦稀饭游西湖——穷开心 一根鸡毛当令

箭——小题大做 一脚跨过钱塘江——说大话 城隍山上看火烧——幸灾乐祸 西湖是没有盖儿的——要死自己去死 西湖边搭草棚——煞风景 做梦游西湖——想得美 西湖里挖月亮——枉费心机 白娘子遇许仙——两相情愿 白娘子哭断桥——怀念旧情 梁山伯遇祝英台——前世一劫 黄牛钻狗洞——大小不符 (犭活)狲头上放鸭蛋——滑而又滑 痱子当作发背医——小题大作 屁股里吃人参——后(候)补 烧香望和尚——一带两便 王府里招亲——大来大去 叫化子吃死蟹——只只鲜 姜太公的坐骑——四不像 蜻蜓咬尾巴——白吃自 荷叶包刺菱——里戳出 半空里的灰尘——无着落 大蒜叶儿打气——混葱(充) 外婆的

鞋样儿——老花头 床底下放鹞儿——一世不得高 拷儿鲞都是头——主意多 寿星老儿吃砒霜——活得不耐烦 老虎打雄——一回头 屁股画眉毛——大脸孔 吊死鬼搽粉——死要面子 老太婆坐花轿——浑沌沌 石板上甩乌龟——硬碰硬 和尚拜丈母——没遇着过 火筒里煨鳗——直死 牛皮兜儿——点水不漏 豆芽菜切丝儿——细做 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 四金刚买帽儿——大头寸 饭店里的臭虫——吃客 泥水打墙——两面光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三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 芥菜子掉在针眼里——碰巧 黄鼠狼跟了黄瓜宕——盲目追随

谚语

杭州风,一把葱; 花簇簇,里头空。(旧指一些杭州人,只讲空话不务实) 苏空头,杭铁头。(旧指一些苏州人不实在,杭州人刚直且强硬) 钱塘不管,仁和不收。(今杭州市区历史上曾分属钱塘和仁和两县管辖,此语谓某事或某地方现在谁都不管) 破雨伞里戳出。 要紧关头烤潮烟。 饭店门口摆粥摊。 苏州订货杭州卖,不讨钱赚只讨快。 红萝卜上在蜡烛帐上。 上赶江头,下赶湖墅。(江头即江干,说明做生意要信息灵,交易快) 急奔二龙头。(二龙头在江干,南宋时设西关于此。一说,当时西关甚热闹,人争趋之。另一说,西关每天下午规定关城门时间,外乡人来杭做生意要赶回去。今用此谚形容办事心急慌忙) 西湖日销寸金,西湖日产寸金。(西湖历史上为旅游胜地,消费大,而西湖历来又多产鱼虾莲藕,土特产丰富,收入好,故有此语) 城外楼外楼,城里天香楼。(指两个著名饭馆) 龙井茶叶虎跑水。(名茶、好水,被称为“双绝”) 初

二、十六,店员吃肉。(旧杭州商界习俗) 西湖天下景,一世游不尽。(极言西湖景胜,景点极多,并随天时之变化而变化,无穷无尽) 西湖十样景。(指著名的西湖十景) 六桥三竺。(指苏堤六吊桥,上、中、下三天竺) 一湖二堤三岛。 (一湖指西湖,二堤指苏堤、白堤,三岛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西湖六吊桥,间枝杨柳间枝桃。 独自个上城隍山。(譬喻人之无聊) 过了白堤有苏堤。(借指人做事要留有余地) 跳进西湖洗不清。(譬喻人受冤枉) 苏州头,绍兴脚,杭州姑娘好穿着。 春有两件,冬吃四肴。(杭州食俗,两件指盐件儿、葱包烩儿;四肴指豆腐皮、发皮、录笋、粉丝) 年三十的火,年初一的穿。 元旦书红,万事亨通。 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打得船来,过了端午。(譬喻丢失时机) 端午不吃粽,到老无人送。 头伏火腿,二伏

鸡,三伏吃个金银蹄。 年廿九,家家有;到除夕,家家急。(谓旧时除夕逼债) 春雾开百花双峰青,明日晴。(双峰指南高峰、北高峰) 九九落雪,西湖开裂。百年难遇岁朝春。(岁朝春指春节适逢立春) 踏雪迎春,大熟年成。(立春下雪年成好) 瘦人瘦马难过二月八。(谓二月初八,天气寒冷) 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邋遢指下雨) 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燥松松。

骂人

偶看你毛发魇!

一帮62吃饱的没事体奏

呕七呕八呕点洒花头拉

小西死啊不回来吃饭

你真当虽骚啦

背末梢

PLMM窝“表好”咯时光最可爱啊

噶毛的人介都拎不清拎的啊

你们各批人接个都噶碎骚的拉

你们则查啊

脑西靠彻

小牙儿你介格好什个套讲话语地啊!

我掼倒的类~~~~~

老子看了戳都戳涩了

擒中帮

烦B牢早个

边山饭

活风不鸡早

食饥了娱趣

你们来动册空拉~

你表隔事隔非的类

真当无聊,来个的见一圈,岔路的!

欧七欧八

你是个呆陀鸭

来塞的

色宽

拐翻~

你来东拆空

个么就舌个套

就噶窝闹~~~

来东讲什个拉

背事滴答的

搞七捏三讲什个东西啊不晓得

就嘎窝闹

常见词语

杭州话词语丰富,随着普通话影响的扩大,杭州话词语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与变化,而其中仍有很大部分保持其地方语言变体的独立性,较为典型的词语有:

早上、早半日——上午

杭州句子篇五
《杭州话学习宝典》

杭州话学习宝典

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其人称代词、名词等中的官话成分相当大,成为吴语中的“异类”。杭州话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区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远郊以及新近并入的萧山、余杭两区。保守估计,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三种城区话:属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特点:说话加个“儿”字北郊话:属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特点:湖、河分不清南郊话: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特点:说话鼻音比上述两片重。 贱儿饭 —— 蹭吃 别苗头 —— 与人竞争,比高低 吃相 —— 谓态度,如“吃相难看”,即态度不好

毒头 —— 脾气古怪的人 杀猪 —— 敲竹杠

一息息 —— 一会儿 一滴滴 —— 一点儿

晏歇会 —— 等会儿见 吃不落 —— 不能胜任

打呃得 —— 打嗝 特为 —— 故意

有数 —— 懂了 耍子 —— 玩儿

歇力 —— 休息 困觉 —— 睡觉

寻事儿 —— 找岔 糊达达、糊里达喇 —— 粘粘糊糊 墨墨黑 —— 漆黑 冰冰溲 —— 很凉

滥滥湿 —— 很湿 发靥 —— 可笑、好笑

麻巧儿 —— 麻雀 钉头碰铁头 —— 比喻硬碰硬,互不相让 为好跌一跤 —— 意谓出于好的愿望办了某事,不仅不被理解,反遭人怨 回汤豆腐干 —— 指人被辞退而复人 吃隔夜螺蛳 —— 喻人说话罗嗦,纠缠不清

蚂蚁扛鲞头 —— 比喻人多活少,许多人聚在一起做少量的工作 歪了头由自己说 —— 意谓听不进意见,自以为是

高头 —— 上头 造话 —— 假话

抽斗 —— 抽屉 天井 —— 院子

弄堂 —— 胡同 曲蟮 —— 蚯蚓

沙核桃儿 —— 山核桃 温吞水 —— 温水

赤膊 —— 光膀子 大脚膀 —— 大腿

手膀 —— 胳膊 眼乌珠 —— 眼珠

额角头 —— 额 跷拐儿 —— 瘸子

贼骨头 —— 贼 郎中 —— 多指中医师

老倌 —— 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

奶奶 —— 祖母 爹爹 —— 祖父

姆妈 —— 母亲 阿爸 —— 父亲

落雪 —— 下雪 落雨 —— 下雨

豁闪 —— 闪电 辰光、时光 —— 时候

旧年子 —— 去年 上毛、上毛子 —— 前回

葛毛 —— 现在

头毛 —— 刚才 不灵光 —— 不好使

刨黄瓜儿 —— 敲竹杠 耍子儿 —— 玩耍

小伢儿 —— 小孩子 踏儿哥 —— 三轮车夫

敲瓦片儿 —— AA制 敲拐儿 —— 瘸子

夜里头、晚上头 —— 夜晚 晚快边儿 —— 傍晚 日中 —— 中午 日里 —— 白天

早上、早半日 —— 上午

典型词汇

杭州话词语丰富,随着普通话影响的扩大,杭州话词语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与变化,而其中仍有很大部分保持其地方语言变体的独立性,较为典型的词语有: 时间 早上、早半日——上午 日里——白天 日中——中午 晚快边儿—

—傍晚 夜里头、晚上头——夜晚 头毛——刚才 葛卯——现在 上卯、上卯子——前回 旧年子——去年 辰光、时光——时候 人称 阿爸——父亲 姆妈——母亲 爹爹——祖父 奶奶——祖母 阿哥——兄 阿弟——弟 阿姐——姐 阿妹——妹 伯伯——伯父 大姆妈——伯母 小伯伯——叔父 婶娘——叔

母 娘舅——舅父 舅姆——舅母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老头儿——泛指老年男人;妻子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限于中老年人) 丈人——岳父 丈姆娘——岳母 男人家——男人 女人家——女人 小伢儿—

—小孩子 男伢儿——男孩子 女伢儿——女孩子 老倌——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 郎中——多指中医师 烧饭师父、厨房 师父——厨师、厨子 贼骨头——贼 跷拐儿——瘸子 人体器官 喉咙——嗓子、喉 面孔——脸 额角头——额 鼻头——鼻子 眼乌珠——眼珠 头颈——脖子 手膀——胳膊 大脚膀——大腿 脚踝头——膝

盖骨及其周围 其他 豁闪——闪电 落雨——下雨 落雪——下雪 雪烊得来——雪化了 赤膊——光膀子 菜蔬——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菜包子 肉馒头——肉包子 烧酒——白酒 老酒——黄酒 温暾水——温水 六谷——玉米 黄豆——大豆 番茄——西红

柿 洋番薯——马铃薯、土豆 沙核桃儿——山核桃 雄鸡——公鸡 婆鸡——母鸡 麻巧儿——麻雀 曲蟮——蚯蚓 胡蜂——马蜂 犭活 狲——猴子 弄堂——胡同 窗门——窗户 茅坑——厕所 天井——院子 扶梯——楼梯 抽斗——抽屉 戏文——戏

剧 造话——假话 高头——上头 下底——下头 好看——美 难看——丑 土奉(音近“风”)——骨亢骨葬 薄(如:粥太薄)——稀 厚(如:粥太厚)——稠 壮(指动物)——肥 长(人长)——高 狭——窄 阔——宽 尽该、蛮蛮、木佬佬——很 蹩脚、起泡、推板

——差 不乖——顽皮 吃力——累 发靥——可笑、好笑 难为情——害臊 滥滥湿——很湿 冰冰瀴 ——很凉 墨墨黑——漆黑 慢慢叫——慢慢地 好好叫——好好地 糊达达、糊里达喇——粘粘糊糊 讨

老婆——娶媳妇 嫁老公——出嫁 生病得来——病了 肚皮层(音同查)——泻肚子 发寒热——发虐疾 看医生、看毛病——看病 捞痒——搔痒 做事体——干活儿 吃酒——喝酒 吃烟——抽烟 吃茶——喝茶 洗

浴、汏浴——洗澡 倒霉——丢脸 寻事儿——找岔 闹架儿——吵架 拎起来——提起来 困觉——睡觉 歇力——休息 耍子——玩儿 晓得——知道 有数——懂了 记牢——记住 粘牢——粘住 特为——故意 打嗝得——打嗝 吃不落——不能胜任 摆、安、搁——放 用场——用处 跌了得来——遗失了 寻着得来——找到了 啥时光——什么时候 啥地方——什么地方 啥花头——什么花样,什么东西 做啥——做什么 晏歇会——等会儿见 一卯、两卯——一次、两次 一道——一块儿 一床被——一条被 一部车—

—一辆车 一桄鱼——一条鱼 打一记——打一下 一啲啲——一点儿 一歇歇——一会儿 杀瘟猪一敲竹

杠 毒头——指脾气古怪的人 瘟孙——指无用的人 吃相 ——谓态度,如“吃相难看”,即态度不好 藤头——

杭州句子篇六
《杭州话与普通话对照》

杭州话——普通话对照表

日里:白天

夜到头:夜晚

头毛:刚才

格毛:现在

旧年子:去年

豁闪:闪电

老倌:用于指人,

如,这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

手膀:胳膊

大脚膀:大腿

烧酒:白酒

老酒:黄酒

炮煞的:很烫

疲疲软:很疲

洋番薯:马铃薯,土豆

麻巧儿:麻雀

曲蟮:蚯蚓

造话:假话

高头:上面

下底:下面

尽该、蛮蛮、木老老:很……

蹩脚、起泡、推板:差……

发靥:可笑、好笑

冰冰瀴(yin 音阴):很凉

墨墨黑:漆黑

慢慢交:慢慢地

好好交:好好地

糊达达、糊里达喇:粘粘糊糊

浑滔滔:稀里糊涂

瞌目充懵懂:神志不清(搞不清状况)

吃馆子:到饭店吃饭

会钞:付钱

一沓括子:总共

寻事儿:找碴

闹架儿:吵架

耍子:玩

有数:懂了

特为:故意

打呃得:打嗝

吃不落:不能胜任

一眼眼:一点儿

一息息:一会儿

毒头:指脾气古怪的人

藤头:喻人固执己见,不可说服

勒格:形容善于挑剔的人,难以相处

汪颡(sang 音桑):用以称蛮不讲理,态度凶恶的人

寿头:称不合时宜的人

别苗头:与人竞争,比高低

牵煞煞:谓忸怩作态,取悦于人(多指女性)

空老老:无事找事干,无话找话说

牵头皮:因某人或某事受牵连,被人背后议论

半吊子:对某人或某事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碰鼻头:指做事碰壁或寻人未遇

敲瓦爿儿:指大家聚集吃饭,大家分摊出钱(即AA制) 碰头磕脑:做事不顺当,挫折多

歪了头由自己窝(话):指听不进不同意见,自以为是,自说自话

杭州句子篇七
《杭州话》

杭州话.NO1】在杭州,有种难弄叫勒格,有种肉麻叫利几,有种天气叫豁闪,有种麻烦叫毒头,有种谎言叫造话,有种程度叫尽该,有种小鸟叫麻巧儿,有种过去叫上毛子,有种颜色叫墨墨黑,有种感觉叫滥滥湿,有种姿态叫芊瑟瑟,有种无奈叫空牢牢,有种态度叫门门帐,有种祝福叫好好交,有一种感情叫我欢喜你!

【杭州话.NO2】在杭州,有种笨蛋叫62,有种人叫欧子,有种速度叫豪扫,有种情绪叫熟结,有种动作叫石基,有种团购叫倒担,有种粗粮叫泥搜,有种皮肤好叫节节剔,有种活动叫拷会儿,有种歧视叫挂老儿,有种八卦叫格是格非,有种触觉叫粘兹个哒,有种不爽叫奥兹得味,有种尼玛叫你么么„„

【杭州话.NO3】在杭州,有种舒服叫落胃,有种完蛋叫高场,有种小气叫十刮,有种告别叫色阔,有种休息叫困告,有种程度叫到门,有种无奈叫活测空,有种厉害叫节棍,有种状态叫麻袋,有种琢磨叫弥一弥,有种小心眼叫刺穴儿,有种丢脸叫滴卤儿,有种福利叫贱儿饭,有种撒娇叫你杂啦„

【杭州话.NO4】在杭州,有种“饭”叫鞭三饭,有种“面”叫滑乐面,有种“栗子”叫笃栗子,有种人叫汪爽胚,有种点心叫么无烧,有种游戏叫秦综梆,有种比喻叫塞古道,有种程度叫木老老,有种生气叫扮俏作,有种乐趣叫琴开心,有种婴儿用品叫单排儿,有种匆忙叫跌色拜倒,有种罗嗦叫背事倒灶。

【杭州话.NO5】在杭州,有种程度叫交乖,有种闲人叫荡丈,有种可爱叫发靥,有种舒服叫下以,有种AA制叫拷瓦派儿,有种零食叫宵夜果儿,有种性格叫火赤郎当,有种迟钝叫木而各子,有种状态叫客冲梦东,有种呱噪叫咋拉望天,有种情况叫杂西泡儿,有种付出叫扑心扑肝。

大家色阔~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