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批判性经典句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3    阅读:

批判性经典句子篇一
《批判性话语理论:福柯的人文学科话语型研究》

  内容提要:在现实的社会语境中,话语是社会、文化、政治等建构的主导模式,许多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都是通过话语表征的。话语理论历经从单纯的语言学研究向复杂的社会文化实践研究的发展过程,深受结构主义、解释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福柯也大胆断言"话语之外无他物",他指出人文社会科学是知识型建构,其术语或概念在被赋予某种确定的意义和价值时,都是在知识层面发现自身的;知识产生权力,社会秩序就是由权力话语构成的,权力话语产生主体,建构秩序。  关键词:话语/学科范式/知识型/权力  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最近有关话语的论争使得这个原初是语言学术语的词的意义发生了深刻变化。"话语"进而可以表示为"一组陈述,这组陈述为谈论或表征有关某一历史时刻的特有话题提供一种语言或方法。话语涉及的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生产。但是,由于所有社会实践都包含有意义,而意义塑造和影响人类的所作所为以及操行,所以一切实践都有一个话语的方面。"①话语被表述为整个知识的陈述方式,知识也通常以话语构成体的形式出现。但知识也不可能只是一个陈述、一个文本、一种行为或一个来源,而是通过一系列文本、各种形式在社会的不同场合出现。像德里达的"文本之外无他物"一样,福柯认为,"话语之外事物没有任何意义",他指出包括医学、精神病学、犯罪学、生物学、经济学、语言学,甚至如心理疾病等众多领域都是专业化的人们言说方式(话语)的产物,即话语是对许多具有普遍性社会问题的表征。显然,这已不是仅仅一般性层面的描述社会现象,而是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寻求有别于传统人文研究的范式。福柯是以话语为核心所进行的学科史研究,恰如有人对其话语理论研究所做的总结那样:"福柯作品的重要性,不仅是因为他精确描述了写作过程中不同的话语概念,而且也因为他为话语分析与社会科学之间提供了关键的联系。"②福柯的理论使得话语被赋予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范式,它是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的实践说明。本文将越过专业的语言研究领域,将话语置于整个人文学科体系,就话语理论的发展、对话语理论产生影响的思潮以及福柯人文学科的话语范式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以确证话语理论在今天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获得的"文化转向"性的立场。  一、话语理论的发展  在语言学领域,话语研究早已有之,主要是以话语分析为主。但实际上,话语分析往往只限于个体的使用或者至多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而如果把话语投入到整个社会实

践中,它就能发挥巨大的功能。例如,从文学作为一种话语实践来看,文学就是话语建构整个社会和政治世界的方式。德里达认为,当语言变得普遍有问题时......一切都成了话语③。也就是说,语言只是一种符号载体,当语言本身成为问题时,它至多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体系,而话语却能对现实的实践行为进行陈述,话语规定语言使用的社会实践。对话语的研究不只是语言学家们的事情,它的重要性在非语言学专业的研究者们那里受到关注。  较早从非语言学角度阐释话语理论的是苏联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他把话语考察为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之一。作为一名出色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更着重于语言的社会历史性语义分析,着眼于语言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变化的"活的意义"。在他看来,话语就是在对话原则下的语言应用,人类的生存总是要面对世界,"我"面对"他者",作者面对读者。这种对应是相互的行为,是彼此间不断的交流、沟通,因此形成人/神、词/物、我/他、作者/读者之间的对立辩证关系并产生意义的过程。正是因为对话,互相之间的意义才不断发生变化。人、他的存在及其存在的方式都具有相互依存的对话性关系。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自我,只能存在于我与他者的交往中,自我离不开他人,否则就不能成为自我。而语言的主体性是通过人称实现的,任何个人都是在与他人的相互反映与相互接受中获得确认的,任何个体的存在都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往。对话结束之时,也是一切终结之日。因此,实际上对话不可能、也不应该结束。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④巴赫金把话语与人的存在结合起来,指出二者之间密切的对应关系,表明了话语超越于语言学属性的意义。  巴赫金之后,话语研究开始在人文学科领域内获得了特定地位。福柯、拉克劳、墨菲、豪沃斯、米尔斯、本维尔、芬纳以及菲尔克劳等⑤对话语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福柯就表示了对语言的结构主义描述的反对,他的话语分析专心于表明话语实践与非话语活动和制度设置之间的联系,有关他的集大成式的话语观点后文有专门论述。值得指明的是,福柯的反结构主义话语观为拉克劳和墨菲等证实⑥,后两位学者在使用话语概念时,突出强调了每一个社会构造都是意义丰富的事实。话语事件总是与客体存在相连接,在社会科学中话语概念的使用,使它得到了更为技术化和理论上的呈现。米尔斯则将话语结合到批判

理论、社会学、语言学、哲学、社会心理学等许多领域进行系统论述,认为话语被广泛用于分析文学以及非文学文本,并经常被用来澄清某种理论混合性。米尔斯通过话语的概念进行系统论述,涉及了更为宽泛的内容⑦。其他像本维尔、芬纳以及费尔克劳等则将话语运用到实践中,例如,话语对人的身份认同的建构⑧。豪沃斯总结指出,最近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话语概念获得了广泛的发展,许多研究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在使用这个概念以分析各种问题。但在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的实例中,研究者们使用话语的概念具有很大的盲从性以及与主题的偏离(underthematized)。豪沃斯对话语理论的发展有过系统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分清这些陈述⑨,并指出话语理论三个层面的发展⑩:  首先,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是通过参照经济生产与再生产的矛盾性过程强调话语的。因此,话语通常被视为意义的意识形态体系,从而模糊了权力和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这意味着话语分析具有揭露体制的批判性任务。这方面话语也受到了以批判理论著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的影响。其次,语言学家菲尔克劳等整合了该思想的社会学和哲学思潮,发展了批判性话语分析(11)。通过吉登斯的结构框架理论,菲尔克劳建立了自己处理话语分析的全部社会学架构理论。吉登斯强调人的意义和理解的中心性,他的社会理论因而更加强调行动者的行为。菲尔克劳吸取社会结构和人的能动性这种二元论主题,坚持认为在话语与它们发挥功效的社会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的构成性关系。话语分析的任务就是要探究这个辩证关系,并揭露语言和意义被抑制的主导行为。最后,德里达、福柯、拉克劳和墨菲结构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者们提出了更加综合的话语概念。这些概念把社会结构视为内在的、模糊的、未完成以及偶然的意义体系。例如,在对意义进行分析中,德里达认为意义产生之时只有符号,且仅仅在于符号。在符号之外没有原初的意义,那是图像表征的一种形式,因此书写只在原初的意义内。没有符号(即书写),人类将无法探究知识、真理和文化。书写总是文本之外的书写,文本是它们外在的构成。因此,德里达认为文本或写作就是话语,而人们的社会经历都是根据延异的逻辑被建构的。拉克劳和墨菲利用后结构主义哲学发展话语的概念,包括所有的实践和意义,解构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特定的社会行为者的团体。在所有这些观点中,话语构成了象征体系和社会秩序,话语分析的任务是要研究话语的历史和政治结构与功能。  豪沃斯的概括基本上是在话

语的意识形态性、批判性话语分析方法的产生以及综合的话语概念等层面。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话语所要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其一,话语是一种实践行为,而不只是在抽象地言说一件事。这就像奥斯丁与塞尔把言语看成一种行为的言语行为理论一样。话语分析已经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的复杂的言语行为,试图解释不同方面的交流信息,例如精神病学中的谈话疗法,病人是通过识别医生有意向的话语,在对这个话语反映中获得治疗。话语成了治疗精神病人的主要方法。其二,话语理论主要还是表现在其表层的对话分析上。这很符合加芬克尔的社会学研究中的日常"语言"实验方法(12),即个体对其自身日常行为方式的研究。加芬克尔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说话者的行为以及互相之间的对话发现,人类的对话其实是填补说话者之间的空白与交叉。当然,说话者可能采取特定的方式,对话的双方可能通过身体语言、眨眼、语音和特定仪式的词汇等常规符号进行交流,从而领会彼此的意义。因此,话语是在交互行为的行动者之间个体关系的表现,包括在制度结构内的个体与社会组织的话语建构。话语在对话分析上蕴含了深刻的社会理论研究内容。  二、影响话语理论的思潮  事实上,与社会科学中各种复杂而又有争议的概念一样,话语的意义、范围和应用与其体现的不同理论体系是相关的。在社会世界中,这些概念具有获得其自身知识属性的各种特定假设。这意味着,如果有人想要提供话语概念所使用的合适语法,那么他就需要深入到话语发挥作用的不同理论语境中。比如,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者们都认为话语最好被视为架构或认知的图式,意味着一种群体意识策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世界与自身的理解并激发集体行为。被视为架构的话语主要是工具性的配置,分析话语就是要发挥它们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  与实在论的话语更加强调话语研究与分析的本体论维度一样,哲学本体论强调,社会世界是由独立存在的客体组成,具有其固有属性和内在的力量。话语陈述着现实世界中事件及其发生过程,被视为具有它们本身属性的特定客体。对实践者们来说,语言只是一种结构系统,而话语分析就是要弄清楚语言可能出现的含混概念,语言在话语的表征上发挥着强大效力。相较于语言而言,话语更加突出其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简言之,这种观点强调了组成话语可能的潜在物质资源,话语是对结构文本的动态研究,话语在陈述物质世界。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话语理论受到了结构主义、解释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的影响

。首先,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对话语理论的影响。尽管前文提到了福柯反对语言学的结构主义研究,但无论如何,作为语言学范畴的话语受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是存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者们(如索绪尔)认为语言涉及所有指义系统和实践,但他们没有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换言之,他们没有考虑话语的出现,而仅仅停留于能指、语词、短语、表达和句子的抽象语言学层面。而斯特劳斯、拉康、阿尔都塞和巴特等理论家们则使用语言的结构模式来解释广泛的社会现象,包括对神话的解释、语言中人类主体性的形成、生产和社会形成的不同模式的分析等,通过对不同象征符号的探究,将意义赋予日常社会生活内容,这些就已经是在研究话语了。例如罗兰·巴特对不同广告的分析(13),认为广告可以变成对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基本意义的传播。与断言语词和语言指向客体世界的语言理论相比,后结构主义认为意义取决于系统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意义产生于术语之间差异的效应,而不是词与物之间的任何关联(14)或文本、客体或实践的固有特征。  在对广泛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时,多数研究者都意识到了缺少某些结构主义思想的关键性假设。也正是缺乏类似于福柯的那些假设才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关于系统(结构)的历史建构,系统要素之间确定的关系以及从社会世界中排除的人类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究竟如何予以说明?其实,在试图解决这类难题时,德里达、福柯、拉克劳与墨菲等一直都在质疑结构主义潜在的一些假设,这使得作为思想的后结构主义哲学(15)变得非常出名,因此,话语自然也就成了后结构主义思潮实践的结果。  其次,话语理论也受到了解释学思想的影响。一方面,话语理论反对那些实证主义、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者对社会生活的说明,毕竟这些仅仅专注于可观察的事实和行为,支持无意识结构规则,而忽视日常行为的意义。相反,话语理论家们引用解释学哲学的理论,目的是要解释行为的意义,而不是查明意义产生的偶然机制。这意味着发现话语的历史性向度与惯例是话语的社会研究目标之一,因为正是它们构成了特定社会语境中意义的生产。另一方面,话语理论家们并没有揭开社会实践潜在的意义,某种程度上,社会实践隐藏了行动者,而不只是寻求对它们的解释行为。这表明意义应该停留在社会实践中以等待解释者们重新去发现,一旦被觉察,意义就能明显地从一个主体向另一个主体变换。因此,话语援引了后结构主义理论,话语理论家们把意义理解为"能指游戏"的效应,认为如果条件恰当的话,意义的过渡

批判性经典句子篇二
《传播学领域的话语研究_批判性话语分析的内在分野》

批判性经典句子篇三
《批判性话语分析在新闻语篇中的应用(1)》

2009年02期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人文社科

批判性话语分析在新闻语篇中的应用

□金艳丽

张涛

(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泰晤士报》中一则关于中国火炬在京传递的新闻报道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揭露出报道者如何通过对话性及选词等手段来隐藏其表达的意识形态,并使读者受其影响。关键字:批判性话语分析新闻语篇意识形态

一.引言

持此"语言工具论"是近年来为多数语言学家所接受的一种理论,

观点的学者认为语言是人们借以交流的透明媒介;而"忽视其介入社会过程,干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意识形态作用(。"辛斌,2000,45)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学派将语言视为一个自主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独立抽象体系;它与非言语世界间的联系是任意的。在这样的观点长期处于主导的大背景下,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并发展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尽管sis,CDA)

但作为一种语篇分析方法,它始终没有CDA自其产生以来发展迅速,

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理论和分析框架。尽管派系各异,各派的宗旨却是一致的:揭露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三者间的复杂关系。

二.批判性话语分析与新闻语篇更概括的讲,批判性话语分析与其说是一种语篇分析方法,不如说是看待问题的态度,即以批判的观点看待问题,不轻易接受约定俗成,对语篇做深入的语言分析(辛斌,。2005)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大众传媒承载着整个社会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批判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分析对象正是那些被合法化和习惯化了的大众语篇。西方社会一直宣称其社会的民主化和自由化,其新闻报道总是客观、公正的。而事实远非如此,任何一篇新闻都不可能做到反映所有人的观点或代表所有人的利益,什么事件被当作新闻来报道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取决于报道者的选择;在报道过程中,哪些材料被作为重点、哪些人物的观点被引用等这一系列要素也都取决于报道者的选择(刘熠,。由2008)此可见,新闻报道并非如宣称的那样,是对事实客观公正的报道,而是代表着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特殊利益。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长久以来的期盼,成功举办奥运会更是中国实力的有力证明,然而西方社会对有关奥运会的报道总是显性或隐性的涉及到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本文将借助由Martin提出的评价理论对发表在美国《泰晤士报》上的一则有关火炬在京传递的新闻语篇进行分析,简单地介绍CDA理论在新闻语篇中的应用。

三.新闻语篇的批判性分析

由韩礼德创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和语篇功能(textual)。评价系统(appraisal)是在语篇语义学层面表达人际意义的三个系统之一,是交流者用来表达他们对人或事的态度情感进而协商他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人际意义系统(Martin,;其它两个系统是协商系统(ne-2005)

和参与系统(involvement)。gotiation)

评价系统又可分为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由于新闻语篇中用词尽量显得中立,选文没有明显的级差,笔者将从态度和介入两个角度对语篇进行分析,以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其中,介入系统主要分析的是语篇的对话性空间,即语篇留给读者,尤其是与报道者持不同观点的读者的空间;而通过态度系统的分析可以揭示报道者对所报道事件所持的态度,进而揭示语篇中的意识形态。

1.语篇的对话性分析对话,指的是主体间的叩问和应答活动,即具有开放性的意识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就是个体在与他人意识面对面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局限而实现对原有认识的超越,获得新的视野的过程(王建刚,

。对话理论由巴赫金首先提出,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精华。1999)

新闻语篇多以大篇幅的独白为主,采取叙述的形式,使其在形式上显得更加客观。独白的形式缩小了报道者与读者间的对话空间,读者更为被动,但却使文章看起来更为客观,借此给大众留下貌似公正的印象。尽管与多声介入相比,独白留给读者的对话空间相对要小,

然而它却可以起到一种"说服"的作用,是报道者使读者无意识的接受

自己观点的一个有效工具。以下为文中相对比较隐蔽的多声介入语句,

⑴Thetorchwaspassedfrompersontopersonevery30feetorso,buttherewerenoformalspeechesinthecolorfullychoreographedpro-gram.

⑵Thetorchwentintothesquare,whichwaslinedwithpeopleyetemptyinthemiddle.

⑶Asitrimmedthesquare,peoplewatchedandwavedflagsandfans,yetmadelittlenoise.

以上三个"让步与转折"(concession+counter)句式,前半部分的声明(proclaim)实际上是对后半部分的铺垫。报道者在前半部分承认与自己不同观点(通常是相反的观点)的存在,争取了部分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读者,而后利用转折句式阐述自己的真实观点。此种句式的使用使报道者观点的提出不那么突兀,说服更多的读者认同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隐性的争取了更多读者对自己观点的认同。

2.语篇的态度分析

正确解读报道者对所报道事件所持的态度是阅读新闻语篇的重点。任何报道者都无法做到客观的报道一个事件,他总是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以各种形式(如选词、句式、结构等方面)表达他个人及其所代表的利益团体对所报道事件所持的观点。从文章中如此多的带有负面感情色彩词句的选用足以看出,报道者及其所代表的美国社会对中国奥运圣火传递事件甚至对中国主持举办奥运会是持否定态度的。

四.结语

新闻报道虽然以事实为基础,但它不是对事实客观、公正的报道,而是隐含着一定的意识形态。本文借助系统功能语法内部发展起来的评价系统和"在场"与"缺场"理论对美国《泰晤士报》上一则有关火炬在京传递的新闻进行的批判性分析揭露了新闻语篇貌似客观的表面下隐含的意识形态。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是揭露语篇中权力与意识形态的重要方法,从其产生至今短短四十年间发展迅速,但在国内尽管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但总体仍处于理论介绍阶段,因此借助批判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对大众语篇,尤其是新闻语篇进行分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1989.LanguageandPower.LongmanGroupLtd.[2]Fairclough,N.1998.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thecriticalstudyoflanguage.LongmanGroupLtd.

[3]Martin,J.R.&White,P.R.R.2005.TheLanguageofEvaluation:AppraisalinEnglish.GreatBritain:AntonyRoweLtd,ChippenhamandEastbourne.

[4]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与实例分析[J]。2002,外国语(6)。

[5]丁建新,廖益清,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当代语言学(4)。2001,[6]刘熠,[]对两则新闻报道的批判话语分析J。语言学研究2008,(6)。

[7]王建刚,狂欢:巴赫金对话理论现实取向的世俗化[J]。浙1999,江学刊(1)。

[8]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2000,语教学(4)。

[9]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2005,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金艳丽,张涛,东北大学07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231-

批判性经典句子篇四
《批判性话语分析对教育研究的意义(3)》

(总第361期)

2010年第2期

No.2,2010

UCATIONALRESEAR

General,No.

361

批判性话语分析对教育研究的意义

王熙

[摘要]围绕着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双向建构,英国社会语言学家费尔克拉夫深入

探讨了话语在何种程度上受制于具体的社会情境,又在何种程度上积极地推动社会变迁。在方法论上,由于批判性话语分析特别强调在情境中体会语义和语用,所以民族志与文本分析必须在研究过程中相互交织在一起。在意义诠释的基础上,批判性话语分析还具有一层“批判的维度”。研究者需借助社会学及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去挖掘蕴含在文本之中的权力。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来研究教育问题,我们能够获得以往的社会研究模式无法提供的新视野。

[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话语秩序;权力关系;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王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10087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动语言学与批判语言学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逐渐兴起了语言转向之风,即研究者更加关注语言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前者对后者的积极建构意义。在这一潮流的驱使下,话语分析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话语分析并不是一套明确的理论与方法论集合,对于“什么是话语”,以及“如何分析话语”,不同流派、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各持己见,有的甚至相互冲突。面对复杂的流派之争,很多经验研究在概念的使用上模棱两可,研究方法也杂乱无章。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一套以文本为中心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体系。这一体系由英国社会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创立,并在最近20年中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这一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将语言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研究者既关注静态的社会情境,又突出动态的意义建构过程,真正做到了联系、发展地看待社会问题。除此之

外,费尔克拉夫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编码分类策略,以便人们对书面及口头文本进行系统且详尽的分析。这种以文本为中心的方法增强了话语分析的可操作性。我国现有的研究文献虽已有对批判性话语分析的介绍,但它们很少谈及这一体系的具体应用。在本文中,笔者以自己的一项研究设计为例,详细说明如何在研究的各个环节上搭建起语言与社会之桥。

一、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理论体系(一)话语与社会

在费尔克拉夫的理论体系中,“话语”是一个跨越语言学与社会学的概念。在广义上,话语代表了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象征因素,包括语言和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①话语分析就是在探究语言符号使用的社会原因。

关于话语与社会的关系,以拉克劳和墨菲为

在狭义上,话语是人们对社会生活进行表达的特定视角。为避免造成混淆,本文在谈及狭义的话语时,将

其翻译为“话语角度”。

代表的福柯派话语理论者认为,话语积极建构了知识领域和社会实践领域。也就是说,社会生活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而是在话语中建构起来的对经验的解释。这种解释是主观的,是经验性

[1]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是,在瑞德等现实主

义者看来,拉克劳和墨菲等人过度夸张了话语的建构性,理论过于抽象且缺乏实践指导意义,以致

[2]陷入了虚无主义。瑞德强调社会与经济结构是

独立于话语而存在的客观事实,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话语的产生与发展。虽然这种观点并没有完全否定话语对社会的建构意义,但在实际研究中,人们对宏观社会结构的分析往往脱离了话语,使后者沦为前者的机械映照。根据飞利浦与卓根森的分类,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理论处于以上

[3]两个极端之间,是一种折中的观点。

图1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理论模型

如图1所示,与“社会规律、社会实践、社会实际”这一结构相对应,费尔克拉夫用“符号规律、话语秩序、文本”等概念来解释话语世界的复杂性。我们可以将某种语言体系,包括它的语法和词法等,视为一种“符号规律”;把人们实际交往中所说的话或写的字视作具体的“文本”;把调节符号规律和文本的中介称为“话语秩序”。罗杰斯认为,

[6]话语秩序是社会实践在语言中的类比。作为一

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理论结合了现实主义本体论和折中的建构主义认识论。他认为,话语与非话语世界(包括物质世界、社会关系和价值)同时存

[4]在,并处于一种辩证关系中。它们相互作用,不

断内化对方的影响。所以,我们既不能忽视对象征符号的研究,也不能夸大它们对社会的建构意义。费尔克拉夫指出,虽然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是主观的,在话语中被赋予意义。但是,一经建构,这些经验的一部分往往会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沉淀下来,被制度化、习俗化,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这些结构性因素又必然会反作用于话语对社

[5]会的建构。

种语言与符号的规制体系,它决定了人们如何在各种社会力量的综合作用下选择文本,并参与意义协商。由于话语仅为社会实践的组成要素之一,所以话语秩序与其他社会实践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双向建构的关系。

(三)批判的含义

①,费尔克拉夫认为话语秩序是由“语体”“话②和[7]语角度”“风格”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借鉴[8]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学论,费尔克拉夫将这

(二)社会实践与话语秩序

社会结构的运行规律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潜在方向,而这种潜在的能力是否能产生预期的结果,还要依赖具体的社会情境。费尔克拉夫将处于规律与实际之间的环节称为“社会实践”。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社会实践通过整合具体的物质条件、社会关系、价值体系和话语,建构起一系列社会选择与排序的机制。(见图1)

三个因素分别对应于文本的三种功能。③具体来讲,语体主要是指表达者与他人的交往模式,突出了文本的行动功能;话语角度是表达者出于特定角度对事物进行的描述与阐释,也就是文本的表征功能;风格是表达者对其表达内容与视角所持的基本立场,体现了文本的身份功能。正是基于这些功能,任何文本都可能表达出不同层面的意义,从而建构意义的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人对语体、角度和风格的

①在不同的译著中,“语体”还被翻译为“文类”、“体裁”、“语类”等。

②在这里,话语角度主要是指话语在微观层面上的涵义,即对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具体呈现角度。

③韩礼德认为文本具有三种功能:人际功能、概念功能和文本功能。费尔克拉夫提出的文本功能与这三个并不完全重合。其中,文本的行动功能与韩礼德的人际功能和文本功能相对应;表征功能基本对应于概念功能;身份功能则包含在韩礼德的人际功能中。

选择都不可能是任意的,而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受到特定的社会力量制约。这种力量可能是特定阶层赋予的,可能是组织中的特定职位赋予的,也可能是特定价值观念赋予的。一方面,人们在各种社会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意义协商,决定和谁说、说什么、怎么说、以什么样的身份说,等等。另一方面,人们有在具体协商过程中,也就是在微观的权力博弈中,把握意义的走向,从而巩固或挑战原有的权力关系格局。这两方面的过程就是话语秩序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双向建构。费尔克拉夫在这里所说的“权力”不仅是指操纵他人行为的能力,还包括对思想的影响和控制,它不一定表现为压制与被压制的关系,还可能表现为妥协或自愿结盟。

费尔克拉夫非常关注话语秩序构成的内在政治属性,这正是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批判”意义所在。“批判”不仅是要揭示显性的权力关系,更是要挖掘那些隐藏在信条或习俗背后的力量,揭开意识形态的面纱。只有厘清权力关系的发展脉络,研究者才能真正理解话语秩序的社会构成及其对社会的建构意义;只有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的控制,研究者才能真正“唤醒人们被压抑的真实意识,逐步去除那些给他们带来痛苦和挣扎的偏见,

[9]提出新的问题和看问题的角度”。

文本

话语实践:

文本的产生、分配和消费

社会实践

图2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型

其在具体文本中的实现。一方面,研究者要分析具体的文本采用了哪些语体、角度和风格,表达了怎样的意义。另一方面,研究者需把文本置于动态的交流过程中,分析谁是说话人、在什么样的前言后语中说了什么话、话语秩序在沟通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第三维度是批判性话语分析的关键环节。

核心的问题是,话语秩序构成的内在政治属性体现了怎样的权力关系,话语秩序的变迁又在何种程度上维持或动摇了既有的权力格局。在这一维度中,社会学理论往往被纳入分析框架中,用以分析意识形态的生成与瓦解。

由于话语与非话语世界的辩证联系,第二、第三维度的分析非常依赖研究者对社会情境的深入了解。所以民族志分析是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长期的民族志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超越对文本字面意思的解读,深入理解其语义和语用。另一方面,话语分析可以促使研究者的反思,也就是研究结论是如何在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是如何在特定的情

境中被建构起来的。需要指出的是,“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这三个维度并不是由微观到宏观的单向分析过程。我们对话语秩序的认识不是基于语言特征的直接推测,而必须在具体的社会情境和语境中反复体会。所以,这三个维度的分析是循环进行的。

(二)分析方法与步骤示例

笔者拟通过介绍一项自己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如何在整体的研究设计及具体的研究方法中应用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型。

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理论突出了语言与社会的中介,即社会实践与话语秩序之间的双向建构过程。借助这一平台,社会科学找到了一条跨越语言与社会、微观与宏观的研究路径。把批判性话语分析引入教育领域,研究将凸显实践旨趣,扎根

[10]实际教育情境,强调价值反思。但如何才能在

经验研究中真正做到这三点,我们还须深刻理解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论体系。

二、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论体系(一)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

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包含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三个研究维度,即“文本”、“话语实践”和

[11]“社会实践”。(见图2)

第一维度的任务是描述具体文本在语法、词法和语义等方面的语言学特征。第二维度围绕着文本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探索话语秩序的构成及

这项研究聚焦国际学校师生的跨文化交往过程。研究者从师生的日常沟通入手,探索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他们在持续的意义协商中形成了怎样的权力关系,个体争取到了怎样的社会角色与地位。第二,学校中的权力关系如何影响了师生平等参与意义协商的能力和意愿,民族志与批判性话语分析是这项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具体来讲,研究者对同一班级中来自不同国家的10位参与者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田野调查。通过连续的观察,研究者描绘了这个班级中的交流网络,即参与者在何种情况下、与何人、以何种方式就何事进行沟通。在观察的基础上,研究者在研究的初期、中期和末期分别对每位参与者进行深度访谈,邀请他们讲述自己参与沟通的经验和体会。研究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是质性的,包括田野日记、研究对象的日常交流记录与访谈记录。

借鉴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型,研究者设计了一套两步走的模型,即意义诠释和权力阐释。(见图3)

1.意义诠释

意义诠释是研究者在资料中寻求意义的过程。参考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框架和汤普森的深度诠释模型[12],在这项研究中,意义诠释包括情境脉络分析和文本分析两大部分。

情境脉络分析是针对所有研究资料进行的分析,旨在完整、自然地描述研究对象的背景和交往环境。情境脉络分析包含了演绎和归纳两种路径。一方面,研究者参考费尔克拉夫提出的社会实践四要素①和汤普森的历史—社会分析五要素②,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料,并将其归入相应的类别。文献所提供的类属帮助研究者在较宽阔的视域中建立起系统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为完整呈现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并丰富描述的细节,研究者详细记述具体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此外,研究者还根据案例的特殊情况,对文献提供的类属进行修改与补充。研究者在情境脉络分析中最终确定了六大类属,包括教室与校园的物理环境、研究对象的个人教育及工作背景、研究对象的愿望和信仰、班级组织结构及规章制度、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演变、研究参与者的日常交往活

动。相对于其他五项,第六项(关于日常交往活动的描写)最为复杂。研究者参考了交流民族志学

[13]者海姆斯和甘培兹的“言说模型”,从八个方

面再现了研究参与者的互动过程,具体包括环境、交往主体、沟通目的、内容及叙事顺序、基调、沟通媒介、规范和语体。

文本分析的对象相对较窄,主要针对研究对象的日常对话记录和访谈记录。文本分析包括四个步骤。第一,研究者在全部记录中找出与研究问题最密切相关的文本片段。第二,在每个片段

[14][15]中,研究者参考费尔克拉夫和罗杰斯的编

码策略,把文本中的不同要素归纳在语体、话语角度和风格的类属中。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简单的参照过程。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文本都是符号体系、话语秩序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文献所列的编码策略只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对应关系,例如情态副词“必须”对

图3分析模型

①费尔克拉夫与筹利拉苛在1999年的著作中提出社会实践包含物质条件、价值体系、社会关系和话语实践。②汤普森的历史—社会分析五要素包括:时空背景、人际交往、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技术媒介。

应于“风格”这种话语秩序要素。研究者必须通过充分的情境脉络分析才能确定这种对应关系的恰当性。这是文本分析中最复杂的环节。第三,研究者根据编码分析怎样的语体、话语角度和风格结合在一起,构成话语秩序,特定的话语秩序又如何被表达者采用,在文本中表达不同的意义。第四,研究者对各个片段文本的分析放回到整篇记录中,在更宽广的语境中考虑第二步、第三步的分析是否恰当。

鉴于文本分析对情境理解的依赖,情境脉络分析必须先于文本分析进行。由于文本分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对知识的反思,所以,阶段性的文本分析总会提起作者对田野日记的反思与重述。这种对情境的“再解读”又必然影响后续的文本分析。也就是说,情境脉络分析和文本分析

[16]构成了一组“阐释循环”。这个循环不但沟通了

中国籍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教师掌控着向谁提问、提问什么及何时提问。她也有权终止学生的回答,并对答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扮演着知识权威和课堂组织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成为被动的服从者。他们“随便说话”或“跑题”的行为往往会遭到严厉批评。在接下来的英语课中,来自美国的教师让学生就给定的课题自己主持小组讨论。伴随着语体的转换,学生们所扮演的角色也开始转变,他们需要以主人翁的风格积极参与讨论,争取主导话题。一些在语文课上常挨批评的“捣乱分子”成为小组讨论中的“领袖”;而一些语文课上的“小标兵”却很难在小组讨论中插上话。这个例子使我们看到,语体的转换促成了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权力关系转变。面对这种群体中心与边缘的位置对调,极少有学生在访谈中表示他们同时喜欢这两门课。而且,他们对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的模式化印象也比较严重,如中教严厉、外教轻松,或中教负责、外教敷衍。

关于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时期的访谈记录,研究者主要追踪了话语角度的变化。“风格”辅助说明了表达者在何种程度上转换了视角或身份。比如,某位学生在初次访谈时泛泛地指出:外籍教师都很活泼、幽默,真心爱学生。这也是她选择进入国际学校的主要原因。但是,当她在后续访谈中详细谈论每位外教的故事时,她开始抱怨美籍的物理老师讲课没有计划性,经常因个别同学的提问而跑题,无法保障教育进度,以致学生们在期末考试中表现欠佳。她甚至认为这位教师缺乏责任心,不适合在学校工作。在这个例子中,当这位学生根据自身需要来重新评价教师时,考试的重要性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她对教师活泼、幽默等性格的推崇。尽管这种反思并不是刻意的,但我们仍可以从她的言语中体会到不同价值之间的较量。

三、结语

作为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费尔卡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对当代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围绕社会实践与话语秩序的双向建构,研究者可以从学校参与者的日常交往活动入手,分析学校生活中的权力博弈和价值负

整体与局部,也在社会和语言之间架起桥梁。

2.权力阐释

费尔克拉夫和汤普森都指出,仅意义诠释本身并不足以揭示语句背后的权力博弈,更无法在深层次上阐释话语与社会之间的双向建构关系。所以,研究者在描述“这里发生了什么”的同时,还须不断探索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这对当事人是否公平,是否有待改进或变革。

首先,由于话语秩序的构成具有内在的政治性,所以我们对话语秩序的研究本身就是在解读权力。在鉴别文本所采用的语体、话语角度和风格时,研究者应考虑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特定的话语秩序因素会被采用,而非其他;第二,这种选择体现了怎样的权力关系,又如何影响了权力关系的复制、转型或瓦解;第三,在这样的权力关系中,个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自主地为经验赋予意义,又会在多大程度上沦为主流话语的附庸。

其次,研究者对话语秩序的分析跨越了不同的文本。这些文本包括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情境中的对话记录和在不同时期的访谈记录,以及不同研究对象就相关话题进行表述的访谈记录。跨文本的分析焦点是话语秩序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权力关系走势。针对观察记录,研究者围绕着话语秩序中的语体因素,总结师生在课堂活动中采取的话语实践活动,即个人以怎样的方式和身份参与到课堂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中。比如,在一位

批判性经典句子篇五
英语新闻的批判性话语分析_董又能》

2012年3月第39卷第2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Mar.,2012Vol.39No.2

英语新闻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董又能,王晶晶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西欧语言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

批评话语分析致力于揭示语言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积极参与当代各种社会具体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所涉及的主题有政治话语、意识形态、种族主义、全球化、经济话语、广告和推销文化、媒体话语、性别、机构话语、语文教育等。新闻报道虽然以事实为基础,但其背后却隐含着为国家利益进行倾向性报道的事实。由于意识形态具有合法化、习惯化以及相对隐藏的特性,我们必须在阅读外刊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对语言有高度的敏感性,并对其进行批评性分析,否则很难把握其中蕴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新闻标题;意识形态;系统功能语法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799(2012)02-0133-04

正如Fowler(1979)所指出的,“新闻的内容不可能是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是很大程度上被称作‘观点’的东西,这种观点根植于社会”。朱彦(2006)指出,媒体语言是传播者在语境中用于表达特定意图的

因此,广大读者在阅读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时,应话语,有直接或间接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服务。

当对其进行批评性的分析与解读,体会其新闻语篇所持的态度和立场,从而把握媒体的政治意图。

本文试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从词汇选择、句法使用、借用以及视觉语言四个方面,对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的英美新闻报道中选取语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客观新闻报道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最终帮助读者认清媒体在客观公正的外衣下受到的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在解读外媒新闻时的批评性语言意识。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CDA)是西欧语言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首先是在1979年由英国语言学家Fowler、Hodge、Kress、Trew等人在《语言与控制》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其源头为批评语言学。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主要源泉,它把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用于具体的文本分析,如及物性、名词化、情态等等,因为它更适合于话语的批评性分析。除此之外,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理论、语域理论和语言元功能理论等都成为批评语言学分析话语的依据。

首次提出“批评话语分析”概念的是英国社会语言学家Fairclough。他把话语定义为“作为社会实践的语言使用”,继而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分析,即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Fairclough强调话语不仅仅是被社会所塑造的,而且也可以用来构造社会,这样一来,话语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就被突显出来了。Fairclough非常重视对文本做互文性的分析,从文本中文类的混杂性来印证话语实践的变化和意识形态对话语实践的渗透,而这与葛兰西的“霸权”的概念正好形成了对接。Fairclough还创造性的把文本分析、文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及宏观的社会分析整合在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之中,初步实现了社会科学研究向微观语言分析的转向(邹慧民,吴鹏,2010)。

除了Fairclough之外,同样对“批评话语分析”贡献巨大的还有荷兰的vanDijk和奥地利的Woda等人。vanDijk是“批评话语分析”方面的元老级人物,他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收稿日期]2011-04-19

[作者简介]董又能(1975-),男,湖北蕲春人,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王晶晶(1978-),女,山西大同人,湖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讲师。

134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vanDijk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贡献在于他把“社会—认知”的方法论引入到“批评话语分析”的范式中,强调话语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不是直接对应的,而是通过某些“认知的界面”联系在一起的,他相继提出了模型、知识、态度和意识形态等概念(邹慧民,吴鹏,2010)。Wodak也是“批评话语分析”界的一位大家,她除了重视话语分析“认知的界面”之外,还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话语—历史的分析方法”,强调从宏观的社会、政治和文本的语境全面考查话语实践所发生的社会和历史背景(邹慧民,吴鹏,2010)。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两本书中:LanguageasIdeology和LanguageandControl。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还充当着一种社会实践的任务,它不仅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大众传媒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而且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权力的体现,同时,它又从各个角度反映现实,通过研究在社会政治环境下语篇和谈话如何实施、再现和抵制社会权势滥用、统治和不平等。“批评话语分析”致力于揭示语言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积极参与当代各种社会具体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所涉及的主题有:政治话语、意识形态、种族主义、全球化、经济话语、广告和推销文化、媒体话语、性别、机构话语、语文教育等(邹慧民,吴鹏,2010)。

韩礼德(Halliday,1994)认为使用中的语言同时具有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该理论是功能理论与语言意义相结合的产物。概念功能指的是说话者对世界及其各种现象的经验;人际功能指说话者对相关现象的态度和评价,用以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语篇功能是上述两种功能的工具,正是通过语篇功能,说话者才能说出可以被听话者理解的话语,该功能可以使话语与产生它的上下文及语境发生联系。在批评语言学家看来,语言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说话者的话语选择都是有意或无意地受一些原则支配,即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句式本身就承载和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因此,语言形式取决于其社会功能,结构的不同既反映意识形态的差异又反过来帮助维持和强化这种差异。然而,要读懂各种媒体中新闻报道背后的意图并不是一件易事。由于意识形态不是具体的信息内容,而是一个抽象的层面,隐含在信息

然而新闻媒体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服务这个本质是不变中,因此,它变得相当隐蔽,不易察觉。

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并发掘新闻背后的意识形态。

二、英语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20世纪80年代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特别注意语篇生成者在及物性、情态和分类等方而做出的选择,以及不同句子结构之间的相互转换所产生的不同意义(辛斌,2002)。媒体是否在英语新闻报道和描述中有意灌输某种认知,要考察英语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即抓住词汇、句法、修辞、文风甚至图像语言的应用特点。

(一)词汇的选择

英语新闻报道有自身特点和结构,但它同其他语言文本一样,仍包含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和规则。Leech(1983)指出:“当词语的情感意义处于主导地位,而概念意义居其次时,读者或听众便不大可能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会‘上当’。”以下新闻正体现了词汇意义的选择。

例(1):PollutioninChina’sAirCreatesConcernAboutBeijingOlympicGames

—VOASpecialEnglish,June24,2008——

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美好心愿。然而,西方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偏见对奥运会进行歪曲报道,破坏中国政府形象,完全丧失“公正、客观”的新闻职业道德。从concern这一具有分类功能的名词不难看出西方主流媒体隐射出的对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怀疑以及煽动之意。西方媒体不是从客观层面审视整个中国为成功举办奥运会而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进展与变化,而是用显微镜把中国面临的问题扩大化,并最终达到其煽动其他参赛国对中国的比赛环境感到担忧的目的,从而给中国带来不利的影响。

例(2):Shanghai’sExpotrialsgetcrowded,rockystart

———TheAssociatedPress,Apr21,2010

继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成功的举办2010世博会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美好心愿,也是反映世

进步、向上的意愿。正当全世界华侨华人满怀热情和期望,为世博会作出努力的时候,界各国人民和平、

第2期董又能等:英语新闻的批判性话语分析135部分西方媒体则以偏见对世博会进行歪曲报道,破坏中国政府形象。从“crowded”、“rocky”这两个有分类功能的名词不难看出西方主流媒体隐射出的对中国举办世博会的偏颇报道以及煽动之意。

正如Reah(1998)指出的那样,“词语的故意选取和巧妙使用是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注入意识的一种强化剂,尤其是关键词语的使用和类似重复性词语的出现”,因此,在阅读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是要学会分析新闻英语在词汇使用以及选择上的技巧和手段,就能认清其背后的西方媒体的价值观以及其宣传目的。

(二)句法的使用

句法的使用主要体现为言语行为的主动和施动关系。被动句在掩盖施事者这方面往往是最有效的

2006)。在阅读西方英语新闻时,不难发现在报道措辞中通过模糊事件施动者和掩饰过程方法(朱永生,

的参加者等创造一种非人际化的效果,能有效削弱语篇的动作感,同时,英语语篇中的被动态结构通过调整主位和述位的不同安排,突出了受动者和动作本身,强调动作受动者所遭受的迫害,以突出动作发出者行为的影响。请看以下新闻:

例(3):AirpollutionforcesstartopulloutofOlympicmarathon

———TheIndependent,March11,2008

例(4):HaileGebrselassiepullsoutofBeijingmarathonbecauseofpollution

—TimesOnline,——March10,2008

这两个标题报道的是同一事实“奥运会马拉松记录保持者HaileGebrselassie宣布由于担心空气质量而要退出北京2008年奥运会”,但由于两篇报道主位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安排的差异使得报道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例(3)使用主位成分“Airpollution”,“force”一词的使用使奥运明星被动地成为了“空气污染”的受动者,就动作的承受者来说,它并没有指出具体是谁被强迫退赛,而是用明星一词来指代,向读者传递出由于恶劣的空气质量使奥运会选手被迫退出奥运比赛,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于环境,并直接把矛头指向中国政府。而例(4)中直接指出了奥运明星HaileGebrselassie,他也就成为了主位的中心成分,“pullsoutofBeijingmarathon”是他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可见该报刊所关注的是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例(5):CrowdsendurewaitsasShanghai’sExpoopens

———TheAssociatedPress,May1,2010

这篇报道主要是报道开幕式当天上海世博会游客众多等候排队进园的情况。然而由于该报道主位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安排的差异它可以不被察觉地释放某些信息,并迂回地向受众灌输媒体所期盼的观

句中“endure”一词的使用使游客们被动地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开幕的受动者,就动作的承受者来说,点。

它向读者传递出由于组织不力游客被迫在世博会门口排队等候并饱受煎熬,并直接把矛头指向中国政府。

(三)借用

正确分析并体会报道者对所报道事件所持的态度是理解新闻语篇的重点。任何报道者都无法做到客观公平的报道一个事件,他总是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以各种形式(如选词、句式、结构等方面)表达他及其所代表的利益团体对所报道事件所持的观点。戴炜华(2002)指出:“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通常引用当事人或者权威人士的话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从而影响对新闻事件的看法。”这种引用看似客观公正,然而却是媒体意图的暗现。

例(6):The2010WorldExpohasopenedinthecityofShanghaiinwhatChinahopeswillbefurtherproofofitsrisingglobalinfluence.

———World’smostexpensiveExpoopensinShanghai,letitflow.com,May3,2010

上海世博会是一个盛大的外交舞台。同时,上海世博会园区正在成为另一个里程碑,而上海也将成为吸引企业、资金、人才涌入的“国际经济城市”。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吸引了世界众多企业参展,它们希望能够牢牢抓住由“世界工厂”向“世界消费市场”转变的中国。而中国的这一成就却引出了部分西方媒体的妒忌心理。在该篇报道中,虽然报道看似从中国的角度复述事实,然而却不难看出其借用中国之口隐射出的中国威胁论的心态。虽然成功的举办奥运会使世界进一步地了解了中国,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过分沉醉、头脑发热,尤其是要分析部分西方媒体的貌似华丽的赞美语背后的潜台词,认识到新闻语篇

136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貌似客观的表面下隐含对华仍然存在的偏见和成见。

例(7):CriticsWorryAboutShanghaiExpo’sLegacy

———http://

此句借用“批评家”直指对中国举办世博会善后工作的质疑。Worry一词充分体现了西方媒体对中方承办以及组织能力的不信任。

(四)视觉语言

新闻报道有时会用图片来表达信息。由于图片比文字更具视觉效果,而读者在读报时,往往首先是看新闻图片。图片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它被认为客观事实的反映,起到文字所达不到的效果。然而,在现实中,肩负传输特定意图的新闻英语的使用特征和规律性并不都像以上揭示的那样一目了然,

隐匿的。更多是细微的、

例(8):某外媒拍摄的一幅东方明珠塔的新闻图片(图片略),配图原文是:

PudongpollutionobscurestheOrientalPearlTower

———http://

此句直指上海的空气污染让上海的标志物东方明珠都模糊不清。这种概率非常小的天气情况被西方媒体认为是中国恶劣气候的代表。

因此,读者在阅读相关英语新闻报道时,要更细致地予以观察和思考,以便更真实地把握英语新闻报道的意图或看清英语新闻报道的宣传目的。

三、结论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西欧语言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批评话语分析致力于揭示语言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积极参与当代各种社会具体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所涉及的主题有政治话语、意识形态、种族主义、全球化、经济话语、广告和推销文化、媒体话语、性别、机构话语、语文教育等。借助于批评性话语分析,当我们聚焦摄华英语新闻报道时,虽然这些新闻报道宣称以事实为基础,但其背后却隐含着为国家利益和党派利益进行倾向性报道的事实。由于意识形态具有合法化、习惯化以及相对隐蔽的特性,我们必须在阅读外刊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对语言有高度的敏感性,并对其进行批评性分析,掀开某些语言过程和社会过程的面具,揭示那些用以操控、歧视和蛊惑的语言,树立批判性话语分析观,从而正确地把握其中蕴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Fowler,R.,Hodge,R.,Kress,G.,Trew,T.LanguageandControl[M].London:RoutledgeandKeganPaul,1979.

[2]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EdwardArnold,1994.

[3]Leech,Geoffrey.Semantics[M].London:RichardClayLtd,1983.

[4]Reah,D.TheLanguageofNewspapers[M].London:Routledge,1998.

[5]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2002,(6).

[6]辛斌.语言、权利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1).

[7]朱彦.阅读新闻英语———树立批判性话语分析观[J].中国农业教育,2006,(5).

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8]朱永生.名词化、

[9]邹慧民,吴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批评话语分析”在当代中国进路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5).

[责任编辑:雷丹]

批判性经典句子篇六
《英语新闻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批判性经典句子篇七
《政治话语的批判性分析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31卷 第5期2008年9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of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Vo.l31 No.5Sept.2008

政治话语的批判性分析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尤泽顺,陈建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20)

摘 要:本文对国外学界运用批判性分析方法研究政治话语所做的工作进行评述,重点讨论/政治话语0的定义、研究视角和研究议题等内容,指出政治话语分析的现存问题、未来发展及其对中国政治话语研究的启示。我们认为,从批判性分析角度研究政治话语但随着该分析理论的出现和发展正在不断得到深化和延伸,虽然此类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不容忽视,对于今后形成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话语分析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话语分析;政治话语;批判性话语分析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722X(2008)05-0001-06

CriticalStudiesofPoliticalDiscourseintheWestandItsImplicationstoChina

YOUZe-shun,CHENJian-ping

(CenterofLinguisticsandAppliedLinguistics,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Prov.,510420,China)

Abstract:Thisthesisisanefforttoreviewthestudiesonthecriticalanalysisofpoliticaldiscourse.definitionof/politicaldiscourse0,

developmentofthefield,anditsimplicationstopoliticaldiscourseresearchinChina.depthandbreathasthelatterevolves.Studiesinthisarea,politicaldiscoursestudies,on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Keywords:discourseanalysis;

politicaldiscourse;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

Itexploressuchissuesas

thefuture

perspectiveofanalysisandresearchtopics,andpointsoutthepresentweakness,

Itisconcludedthattheanlaysisofpolitical

discoursefromcriticalperspectivedidnotreallycomeintobeinguntilcriticaldiscourseanlaysisemergedandithasbeendevelopingin

thoughhavingvariousunsettledproblems,boththeoreticalandpractica,l

havemadegreatachievementsthatcannotbeignored.WecanlearnfromthesestudiessoastoconductinChinaanewkindof

0.引言

从语言学的角度,将政治话语作为专门体裁进行研究是随着批评语言学和批判性话语分析在上世

,eta,l纪八九十年代的兴起并得到发展的(Fowler

1979;Chilton,1985;1990;Lakof,f1990)。本文拟对20

分析政治话语首先面临的棘手难题是如何定义

/政治话语0。对于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者来说,几乎所有的话语都可以被看作具有政治性,对话语进行的各种分析也都具有政治性,所有话语归根结底都是政治话语。(Wilson,2001:398)早期一些学者因而认为,任何试图对话语进行政治和非政治区分的行为是不可想象的,将政治话语视为一种如文学话语那样的专门体裁实际上是一种简约主义行为。(Seide,l1985:45)对此,许多学者表示,虽然几乎所有话语都具有政治性,但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某些与政治及政治学关系特别密切的政治话语,它们当中所包含的不平等权力和意识形态争斗对普通民众的命运更具影响力,把政治话语等同于其他话语

多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讨论,为国内开展相关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

1.政治话语与批判性话语分析

对政治话语的研究起源于古希腊的政治修辞学,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左右,一批受社会批判理论影响的语言学家才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研究语言来揭示话语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和话语与社会之间的互构关系。

收稿日期:

2007-11-27

¹

作者简介:尤泽顺(1975-),男,福建南安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话语分析与权力政治、跨文化交际学;陈建平(1955-),男,广东潮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和二语习得

#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

实际上是将此概念过于笼统化,它不仅不利于话语分析彻底、准确地揭示其中的权力关系,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掩盖其不平等关系。因此,vanDijk建议将政治话语限定为/主要是政治性0的话语,是政治领导人的一种政治行为,在政治进程中具有某种直接功能。从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来说,分析此类话语与分析其他话语基本相同。(2001:23-24)议会辩论、议案、法律、政府或其各部颁布的政策法规、其他机构的文件、政治广告、政治演讲、媒体对政治领导人的采访、政府新闻发布会、政治脱口

(vanDijk,2001:18)

功能语言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话语分析方法,主要研究语篇中语法结构所包含的意识形态。(Fowler,

2002)他们使用的主要是系统功能语法分析方法,即分析句子的成分、语态、时态等的选择及篇章的衔接与连贯如何被用于传播意识形态,后来他们也开始注意研究语法之外的语言要素,如发音、拼写等(Moosm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