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桥上有什么补充句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3    阅读:

桥上有什么补充句子篇一
《五下语文《桥》作业本答案》

16.桥

1.按笔画从少到多的顺序,依次将下面的字正确、工整地写在方格中。 咆 疯 豹 祭 搀 肆 瞪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méi ②mò

(1)①

(1)②

①sì ②shì

(1)②

(1)①

①bēn ②bèn

(1)①

(1)②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惊(慌)失措 你拥我(挤)

跃跃(欲)(试) 乱(哄)(哄)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泼 倒

(2)一群受惊的野马

(3)疯了

(4)一座山

5.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小伙子瞪(dèng)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在文中用“——”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构思巧妙,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短句,渲染气氛。多用修辞,表现洪水凶猛,衬托献身精神。

(3)当小伙子被洪水吞没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展开想象,写写他当时可能会喊什么?

答:从课文的内容看,他当时可能会喊:“儿子,对不起,你我都是党员,应该为别人着想,先人后己!”

(4)在文中用“或句子,并写下感动的理由。

感动理由: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困难留给自己,伟大!

桥上有什么补充句子篇二
《《桥》阅读答案》

《桥》阅读答案

1.“瞪”查音序应查(D),完整的音节是( dâng ),查部首应查(目)部,这个字共有多少画(十七)。(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使之搭配恰当完整。(3分)

(长长)的队伍 (汹涌 )的洪水 ( 舍己为人)的老汉

( 改过自新 )的儿子 (慈祥)的老太太 ( 窄窄)的木桥

3.用“——”画出比喻句。用“~~~~”画出拟人句。再谈谈这两个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一、 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ã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2分)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 王熙凤的出场,初见林黛玉 。(3分)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2分)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红楼梦》_,文段通过___外貌__ 和__语言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伶牙利齿、张狂放肆、炫耀权势的人物形象。(6分)

一、 同音字填空。(2分)

xiàn : 限制 呈现 陷害 线索

二、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2分)

不论„„都„„ 之所以„„是因为„„ 不但„„而且„„ 不是„„而是„„

1.非洲的花(之所以)多,( 是因为)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2.望着那个青里透红的苹果,战士们(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愿吃。

三、 按要求写句子。(4分)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 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进行体操大赛。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 )

2.本学期我们又认识了几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半截蜡烛》是相声。( × )

十、语文实践。(3分)

我在本学期积累的一句歇后语是: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我还能用它写一句话 七月的天气是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万里无云、骄阳似火,一会儿就彤云密布、大雨滂沱了。

桥上有什么补充句子篇三
《人教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作业本 第16课 桥 答案》

16 桥

1、按笔画从少到多的顺序,依次将下面的字正确、工整地写在方格中。

疯 祭 咆 瞪 肆 搀 豹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méi ②mò

(1)竟没(①)人再喊。 .

(1)没(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 .

①sì ②shì

(1)人们又疯了似(②)的折回来。

(1)老汉似(①)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bēn ②bèn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①)而来,势不可当。

(1)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②)上木桥。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惊(慌)失措 你拥我(挤)

跃跃(欲)(试) 乱(哄)(哄)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①)而来,势不可当。

(3)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4)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五、品读《桥》片段,完成练习。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dèng)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在文中用“——”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1、段落多用短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2、句子多用修辞,表现了洪水的凶猛。

(3)当小伙子被洪水吞没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展开想象,写写他当时可能会喊什么?

答:他当时可能会喊:“儿子,对不起,谁让你我都是中国共产党员。”

(4)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最让你感动的描写老汉的词语或句子,

并写下感动的理由。

感动理由: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困难留给自己,无私伟大!

远方的朋友:

因为信任,所以

五星评价,

2014/5/23

努力。 感激。 万分 wyr5151888

桥上有什么补充句子篇四
《《中国石拱桥》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11课 中国石拱桥

(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出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B)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8米,路面平坦,几乎..

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根据你对(A)段中划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3分)

3.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将关键词语用曲线标示出来。(2分)

4.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写在横线上。(2分)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作者引用张鷟的话,既说明了赵州桥的______,又突出了桥的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6.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1分)

(1)巧妙绝伦: (2)语无伦次: ..

7.“中部略窄”中的“略”体现在文中何处,请找出有关句子加以说明。(2分)

8.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赵州桥的以下特征:(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单音节形容词)(2分)

(1)用料 (2)强度 (3)形式 (4)结构

9.“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的“设计”指的是(1分) ( )

A.赵州桥 B. 两端宽、中间窄 C.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D. 大拱

10.(B)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1分) ( )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整体到局部 C.从现象到本质 D.从特点到用途

11.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同时引用张嘉贞的话,说赵州桥“制造奇特”,又引用张鷟的话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其角度各有不相同。(3分)

(1)作者的话是从 上说的。

(2)引用张嘉贞的话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的

(3)引用张鷟的话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的

12.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说说这句话中“主要”与“杰出”两个词的表达作用。(3分)

(1)主要:

(2)杰出:

13.从文中概括出卢沟桥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仅限用四个字回答)(3分)

答:① ② ③

14.(B)段文字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 ________ 。(1分)

15.(B)段中加横线的部分(2分)

(1)从表达方式上看运用了( )

A.说明 B.描写 C.议论

(2)从表达效果看属于( )

A.生动说明 B.平实说明 C、事理说明 D、事物说明

16.(B)段文字中加点的“约”、“几乎”两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17.(A)段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为了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和形式优美 )

18.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B )

A.选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B.选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选文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

D.选文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

19.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

[不能去掉,“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结论才更符合实际情

况,符合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的特点。]

20.(A)段文字的中心是:[赵州桥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1.(A)段开头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有什么作用?

[使用科学测量得来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给人以具体明晰的印象。]

22.(A)段介绍赵州桥特点,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全桥结构特色与四周

景色的配合顺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

的特点呢?

[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

23.把这段文字分为四层,简述各层意思

[„„年间//桥长„„联拱石桥//永定河„„坚固//桥面„„

①建桥时间②结构特点③结构坚固④形式优美。]

24.作者引用“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高度评价桥的设计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

答案

1.一个是独拱石桥,一个是联拱石桥。

2.略

3.示例: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或“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4.水平和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

5.外形 形式优美

6.(1)类 (2)条理,次序 D.抒情

7.“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两端与中部相差0.6米,用“略”显得很准确。

8.省 高 美 巧

9.C

10. B

11. 总体 构造奇特 形式优美

12. (1)表明设计者不止李春一个 (2)表明成就不同一般

13. 历史悠久 结构完整 形式优美

14.列数字

15.B A

16.不能删去,如果删去了,那就变成了“桥宽8米”、“路面与河面完全平行”, 与实际不符,语言就不够严密。

中国石拱桥阅读

阅读第五段回答问题:

1. 本段的说明对象是:赵州桥

2. 本段共14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

第一层:总写赵州桥的雄伟和制造奇特

第二层:从四个方面介绍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第三层:总写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还补充介绍了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

3. 本段的中心句是: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4. 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它站的角度是:总体外观;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他站的角度是:施工技术;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他站的角度是:艺术效果。

5. “长达37.4米”指大拱的长度。

6.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7.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句话的主干是:水

平和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这句话采用的表达方式石:议论。作用是:与本段开头的第二句话相照应,再次强调了赵州桥的价值,突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8. 作者引用唐朝张鷟的话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的外形及形式的特点。作者引用张嘉贞的话:既说明了赵

州桥的制造奇特,又突出了其施工技术的巧妙绝伦。

9. 赵州桥的四个特点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排列。

10.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赵州桥四个特点?

一:赵州桥是一个独拱桥。二:说明赵州桥创造性的设计——拱上加拱。三:说明大拱拱圈的作用。四:全桥的结构匀称,古朴美观。

11. 本段的结构形式为:总——分——总

12.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的优点是?

一:节约了石料。二:减轻了桥身的重量。三: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四:拱上加拱,桥身更加美观。

13. 本段的说明方法有:①列数字、③引用④列数字⑤打比方⑥——⑧作诠释⑨打比方、列数字⑿引用、

打比方

14. 本段中介绍赵州桥的第一、三个特点都是关于大拱的,第二个特点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作者

为什么不在介绍完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后,紧接者介绍它的第三个特点,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而

在中间插入对小拱的介绍?

因为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赵州桥首创敞肩拱的主要特点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则其它拱桥也有并列砌筑的,所以按其特点的大小,有主到次作为列举顺序。

15. 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②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主要“突出李春的重要地位,但同时说明李春不是唯一的设计者。

阅读第六段,回答问题

1. 本段的说明对象是:卢沟桥

2. 本段共9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第一层:写卢沟桥的修建时间

第二层:介绍卢沟桥的桥长桥宽,以及它石联供石桥的特点

第三层:与以前的两岸河堤相比,写卢沟桥的结构坚固

第四层:介绍柱头上的狮子,强调卢沟桥的形式优美

3. 本段的说明方法有:②列数字③列数字④列数字⑤下定义⑥作比较⑨摹状貌

4. 这段文字的第九句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作用是:说明卢沟桥的形式优美,强调它的价值。

这句采用摹状貌的作用是:突出卢沟桥的优美。这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拟人

5. 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是:联供石桥。由2个以上并列在一起的石拱构成的桥,就是联供石桥。卢沟桥是

由11个石拱相连构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它也被称为:联供石桥

6. 这段文字运用了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7. 第二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雄伟第六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

结构坚固。

8. 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约”是大约的意思,准确的说明了8米是个约数;“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的说明了桥面与河面的平行关系

9. 本段第二、三句列数字的作用:

这些数字都是经过科学的测量得来的,准确的说明了桥的规模。

桥上有什么补充句子篇五
《五下语文《桥》作业本答案》

16.桥

1.按笔画从少到多的顺序,依次将下面的字正确、工整地写在方格中。 咆 疯 豹 祭 搀 肆 瞪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méi ②mò

(1)①

(1)②

①sì ②shì

(1)②

(1)①

①bēn ②bèn

(1)①

(1)②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惊(慌)失措 你拥我(挤)

跃跃(欲)(试) 乱(哄)(哄)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泼 倒

(2)一群受惊的野马

(3)疯了

(4)一座山

5.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dèng)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在文中用“——”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构思巧妙,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短句,渲染气氛。多用修辞,表现洪水凶猛,衬托献身精神。

(3)当小伙子被洪水吞没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展开想象,写写他当时可能会喊什么?

答:从课文的内容看,他当时可能会喊:“儿子,对不起,你我都是党员,应该为别人着想,先人后己!”

(4)在文中用“或句子,并写下感动的理由。

感动理由: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困难留给自己,伟大!

桥上有什么补充句子篇六
《桥》

桥》课堂实录——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版本: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

执教者:海南 崔传统

整理者:南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周岚(岸芷风欣)

上课时间:2010年10月20日16:00—16:40(第一会场下午第三节)

(一)课前谈话

师:五(1)班的同学们好,知道老师是来自哪里的吗?

生:(齐)海南。

师:说一说。

生1:海南。

生2:海南。

师:全班同学去过海南吗?

生:(齐)去过。

师:去过的举手。哇,很多同学都去过海南。能说一说海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 生1:非常漂亮。

生2:非常优美。

师:谁还记得海南的哪些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生:海南的三亚洲,哦,三亚湾。

师:没错。海南是国际旅游岛,素有东方夏威夷的美称。海南岛四季如春,蓝天、碧海、云沙,浪青沙白,令无数的人陶醉,也令无数的人向往。可是,就在这个月初,一场可怕的大洪灾却使海南岛变成了一片汪洋,无数的解放军官兵、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与人民风雨同舟。在美丽的万泉河畔,59岁的共产党员蔡金鑫自从灾情发生以后,他不顾自己身患重病,毅然投身到抗洪救灾转移安置村民的第一线。他的妻子多次劝他要休息一会儿,他总是很平淡地说:“没事。”妻子给他熬好了姜汤水,想等他晚上回来能喝上一口,可是呢,他一忙就到天亮才回家。10月8日上午,蔡金鑫终因劳累过度倒下了,后因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离开人世。同学们,也许大家都从电视上看到,直到今天,老师的家乡海南岛抗洪救灾还在继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呢也还在继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个同样感人的故事,去感受一位农村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准备好了没有?

生:(齐)准备好了。

(二)课堂部分

师: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这个感人的故事叫——

生:(齐)桥。

师:(配乐)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山洪突然暴发,凶猛的洪水眼看就要吞没美丽的小村庄。洪水的狞笑声越响,死亡离村民们就越近。他们纷纷出逃,可是,到处都是洪水,这出路在哪呢?结果会怎么样?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开始!(生读书)师:读书的声音平息了。同学们读完了吗?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看。请你来读上面两个。生1:咆哮、势不可当。

师:正确,请你读下面两个。

生2:寂寞。

生3:祭奠、跌跌撞撞。

师:读得真准确。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呢?请你。

生:写了在山洪暴发的黎明,老支书组织一百多号人撤离。

师:最后呢?

生:最后老支书牺牲了。

师:刘佳韵同学读懂了课文内容,概括得非常准确。请坐。同学们,让我们走进那个可怕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山洪暴发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我们来合作朗读,老师读描写环境的段落,同学们读描写人物的段落。注意接。

(配乐)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生(齐):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师: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跌跌撞撞是什么样子的?辛子瑶

生:形容人们走路很不稳当。

师:没错,你的理解非常的准确。文章我们刚才读的部分还有两个句子也写到了人们跌跌撞撞的样子,读一读,找一找,发现了,划下来。

师:请你。

生:文章还有形容人们走路很不稳当的句子是“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这个“你拥我挤”形容人们当时走得很不稳当。

师:说得可真完整啊!而且读的书真好听!所以,看中你!还有一个,谁来补充?来,请你。

生:“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从“疯了似的”可以看出人们跌跌撞撞。

师:没错。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们这样跌跌撞撞的样子?就在我们刚才读的部分,不下三处写到。快速默读,找一找。

师:好。赵君慧同学,你来。

生:我从“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因为山洪来了,所以山洪来了,所以他们这么慌张。

师:洪水的凶猛。没错。还有。来,请你。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师:

师:雨势的凶猛。两个。还有吗?请你。

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我从这句可以看出洪水很高、很深了。所以人们——

师:我想问你:这里当中的“跳舞”本来是个很好、美妙的词,对吧?可是,这里跳舞是谁在跳舞?

生:洪水。

师:洪水在跳舞却让人们感到——

生:感到惊慌,恐吓,恐慌。

师:恐慌。还有需要补充的吗?来,请你。

生:“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从这可以看出人们走得很慌张。

师:是的,慌张。有没有出路?金逸同学。

生:有出路。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仅仅是东面、西面没有出路吗?还有一个方向。

生:南面。

师:好,加上去,叙述。

生:东面、西面、南面没有出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是呀,那此刻窄窄的木桥在人们心中变成了什么?

生:变成了生命桥。

师:生命桥。还有呢?请你。

生:救命的桥。

师:救命桥。

生:唯一的道路。

师:唯一的道路。你来答

生:唯一能活着出去的一条道路。

师:也就是给人们带来的什么?

生:给人们带来生命的一条道路。

师:生命的道路。正因为这一座窄窄的木桥此刻在人们心中变成了生命桥,因此当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时——读——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洪水在狞笑,死亡在逼近,人们跌跌撞撞。在这万分危急时刻,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13自然段,体会老汉是如何扭转当时的危险形势的。 生(默读)

师:同学们默读完了吗?

生(齐):默读完了。

师:在老汉的组织下,村民们最终是怎样过桥的?请你。

生:村,村民让——,老汉让村民先过,党员排在后面

师:(听不清,省略5字)注意听清老师的问题:在老汉的组织下,村民们最终是怎样过桥的?再读一读,找一找。请你。

生:村民们是排成一队过桥的。

师:读幕布中的句子。

生:排成一队不要挤。

师:这是原文?是这样过桥的吗?再找一找。来,请你。

生: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师:是的,在老汉的组织下,村民们就是这样依次过桥的。“依次”是什么意思?请你。 生:“依次”的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非常有序。

师:请坐。你的理解非常准确。人们一开始是依次上桥的吗?是怎样的?

生:人们一开始是跌跌撞撞地拥向桥。

师:请你。

生:人们是你拥我挤地往木桥上跑。

师:那老汉是如何让跌跌撞撞的人们依次上桥的呢?来一二组的同学读老汉的段落,三、四组同学读人们的段落。一、二、齐!

生1读: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生2读: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生1读: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生2读: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师:在老汉的组织下,他是这样要求人们依次过桥的:党员排在——

生:后面。

师:排在前面的是——

生:村民。

师:排在最后的是——

生:老汉。

师: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吗?

生:有。

师:来,人家先过去。

生:老汉有机会先过桥。

师:从哪里看出来?找句子。发现了没有?没关系,再找找,就能找到。注意,找句子。请。

生:“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从这句中我可以知道这是老汉可以自己先走。

师:是啊。还有,还有补充意见。好,请你。

生:从他们在——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从这个“拥戴”这个词中,我知道了。

师:整句话中?

生:这句话中我知道这个老汉是党支部书记,他可以先走了吧——把村民放在后面。 师:整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们没有到达之前,老汉已经先到了桥头那里,对吧?这说明他完全有机会——自己先——

生:自己先走。

师:那他为什么不先过桥?来,请你。

生:因为他要保护他那的村民。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是全村人的党支部书记。

师:这样好。杨德利伟同学,老师想问一下,党支部书记是多大的官?你们知道吗? 生:像村长——村长,相当于村长。

师:就是说是整个村里最大的那个,是吗?相当于整个班的——

生:班长。

师:你的理解是正确的。这样说组织村民们安全地过桥,是这个老汉,是这个老支书的——

生(齐):职责。

师:他履行了他的职责,我们用个成语来说,叫做:什么职责呢?请你。

(生沉默)

师:他履行了他的职责——

生:舍人后己。

师:来,请你。

生:先人后己。

师:好,请坐。他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我们可以说他是忠于——什么? 生:忠于职责。

师:没错,大声地说出来。

生(齐):忠于职责。

师:老汉有机会先过桥,他不过,而是组织村民们先过,自己最后才过,这种行动还可以叫做什么?

生:舍己为人。

师:好,请坐。老汉他自己不先过,还要求全体党员后面才过。因为他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那他是怎样要求全体党员的呢?我们来角色朗读。谁愿意来跟老师合作一下?好,请你。来,老师先当党支部书记。好吗?注意接。(朗读略)现在你是女支书,好吗?(交换角色,再次合作朗读,朗读略)好一个威严的女支书。请坐。同学们能够像她这样读一读吗?来,自己练习下。(学生练习)现在,你们就是老汉,就是那一位老支书,在风雨交加、山洪咆哮的黎明,面对一百多号疯了似的拥过来的村民,你沙哑地喊话,一、二,齐——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党员也是人。

生: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师:就在老汉组织大家依次过桥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我们来合作朗读,老师读描写人物的句子,同学们读描写环境的句子。好,一、二,齐——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生: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师: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生: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师: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桥塌的结果是老汉和小伙子都——被洪水——吞没了。在桥塌之前发生了两个感人的场面。请同学们看课文这边的插图,找出和插图相对应的段落。来,请你。

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

师:同学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这个时候的老汉给你怎样的印象?

生:(读)

师:这个时候的老汉给你的印象是——

生:老汉给我的印象是他非常的凶。

师:请坐。老汉为什么对小伙子这么凶?请你。

生:因为小伙子他还年轻,年轻力壮的。可他拥在那些老弱病残的人群中。老汉认为他不应该,应该最后走,让着老人、孩子还有妇女。

师:听出来了。也是说他插队。还有什么原因?

生:因为小伙子是党员。老汉说了——说过了党员应该排在后面,应该先把村民们安全地到岸,党员应该最后才上岸。

师:没错,他是党员。还有什么原因?小伙子同时也是老汉的——

生(齐):儿子。

桥上有什么补充句子篇七
《句子 阅读 复习》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