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形容玉镯的句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4    阅读:

形容玉镯的句子篇一
《还怕词穷吗?形容玉的词语和句子!》

还怕词穷吗?形容玉的词语和句子! (文章摘自:中国和田玉爱好者联盟,微信平台号:zghtyahzlm)

人们对玉怀有深深的喜爱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玉的美丽所致,这样的情愫,还来源于中国悠久灿烂的玉文化的潜移默化和影响熏陶。玉石的使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的众多艺术品中,制作之作认真莫过于玉器;美轮美奂、历尽沧桑而光彩不改者,莫过于玉器。中国人敬玉、爱玉、赞玉、赏玉、戴玉、藏玉之风历史不衰,玉在世人心目中有着无比美好的形象、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

在中国历史的悠悠进程中,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丰富和完善过程中,人们提炼、创造、产生了许多玉有关的词汇、成语、语句和诗编,来表达人们对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珍重。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凡是用玉来形容人、事、物、理,都是美好的;用玉组成的词,都是褒义词,没有贬义的词句。

由此可知,中华民族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有着深厚的土壤和基础的,中国人爱玉之风决不是偶然的。现汇集一些常见的、与玉相关的成语,词句,诗赋等,以供大家欣赏:

以玉喻人喻情

亭亭玉立,玉貌花容,玉洁冰清,温润如玉,怀珠抱玉,如花似玉,美如冠玉,洁身如玉,金相玉质,美玉无瑕,玉昆金友,金声玉振,香消玉殒,金口玉言,金枝玉叶,金童玉女,怜香惜玉,精金良玉,金麒玉麟,金龙玉凤,冰心玉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以玉喻事喻物

玉润珠圆,玉斧修月,金帛玉珠,玉粒桂薪,金科玉律,兰摧玉折,金铸玉雕,玉马朝周,出玉生金,白玉楼成,金凤玉露,玉燕投怀,投瓜报玉,切玉断金,灵壁护主,玉女香车,金波玉液,金龟玉兔,鉴玉尚质,执玉尚谨,用玉尚慎。

以玉喻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不琢,不成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抛砖引玉,改步改玉,化干戈为玉帛,玉为石,宁为玉碎,不为瓦金;荒年谷,丰年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鉴玉显学识,藏玉见真情,佩玉升情操。

以玉喻景

琼楼玉宇,金玉满堂,金马玉堂,玉树临风,喷珠溅玉,金山玉海,玉海碧波,蓝田玉暖,紫玉生烟,瑶席玉宫,翠惟玉账,碧玉生辉。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人们赞玉、形容玉的词语、诗句和诗篇美不胜收,可以说还有很多,愿大家的引玉之举,能引出更多的金玉良言。

形容玉镯的句子篇二
《从玉词语看中国的女性文化》

从玉词语看中国的女性文化

玉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旧石器时代的玉石混用,到新石器时代的精美玉器,人们对玉的审美意识在逐步提升,当时人们将玉转化为神物而顶礼膜拜。到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观赏功能被人们重视,其审美价值渐渐掩盖了社会价值。汉代以后,玉的功能主要以观赏为主。在如此漫长的玉文化演变中,人们用玉比拟一切走到了极致的“美”。玉成为财富、美德、学识、容貌、信义等美好事物的比拟物。玉所折射出的丰富文化内涵,我们能够从语言中得以证实。

在《汉语大词典》里以玉为词根的词和词组就多达1268个。汉语词汇里面的同根词恐怕没有哪一个能够与之相比了。在如此浩大的玉词语中与女性相关的词语又居多数,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为什么人们在描写女性的时候特别喜欢用玉作为比拟物呢?这中间反映出人们怎样的审美心理?玉与女性之美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关系呢?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加以剖析。

(一)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这句诗是李白《南都行》中的佳句,此处用“玉色”比喻女子貌美。用“玉”象征美貌的用例,早在《诗经•国风》中就有记载:“彼其之子,美如玉,殊异乎公族”,“白纯束,有女如玉”等。以《诗经》为契机,人们沿用以玉比美的传统,创造出一大批词汇。这些词语产生在不同的时代,反映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力。笔者试从有记载“玉”的书证起算,剖析“以玉比貌”在各个朝代的用例及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在《笛赋》中曰:“赤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吕氏春秋•贵直》中记载:“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这里的“玉貌”、“玉女”都用借代的手法,代称美貌的女子。晋代王嘉《拾遗记•后汉》中也有类似记载:“灵帝乘船以游漾,使宫人乘之,选玉色轻体者,以执篙戟,摇漾於渠中”。从这些史料中可看出,用“玉”代指的绝代佳人,似乎毫无尊严和人格而言,处于一种被欣赏、把玩的附庸地位。 当然,也有单纯用“玉”形容女子貌美的诗句。晋代的陆机就有:“玉容谁得顾,倾城在一弹”的绝妙佳句。“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是南朝梁代丘迟的诗句。诗仙李白也有“玉

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的佳句。这里的“玉容”、“玉脸”、“玉面”都是形容女子仪态万千,貌美如玉。

到了唐宋时期,形容女子像玉一样美好的词语大量出现。如:“玉人”、“玉仙”、“玉姝”、“玉童”、“玉润”、“玉颊”、“玉蛾”、“玉奴”、“玉芙蓉”、“玉儿”、“玉真”、“玉京人”。这些丰富的词语大多产生于文人墨客的笔下,从这些描写女子容貌的诗词中,可感受到古代的一种审美倾向。古人辨玉的标准,在陈性《玉纪》中概括为“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声音洪亮。”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内敛含蓄,温文尔雅,刚柔一体的女子方达到至美的境界。这样,玉与女性在审美实质,审美方向上形神相合。语言经过长久的积淀,充分的反映了这种思维。

到了元明清时期,出现在戏曲中以玉比貌的词语也不少。如:元朝张鸣善的“雾鬓云鬟,楚宫腰素妆打扮,恰便是玉天仙谪降人间”中的“玉天仙”;班惟志套曲中的“是谁家玉卿?只恁般可憎,唤的人一枕蝴蝶梦儿醒”里的“玉卿”;王仲元套曲中的“把一固玉臂蝉娟,闪在瑶台月底”中的“玉臂蝉娟”;还有“玉娉婷”、“玉靥”、“玉 盂”、“玉簪”都指女子貌美。为什么有这么多以玉为词根的词来指美女呢?这与玉在中国社会的审美地位和文化地位相关。在长久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在逐步地对玉的审美变化中,似乎能够悟出一种时代风尚、一种民族习惯、一种社会心理、一种集团气质。玉作为一种丰富的文化载体,不仅体现了人们外在的行为规范和一些典章制度,还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模式。正如清朝俞樾在《群经平议•尔雅二》中所言:“古人之间,凡甚美者则以玉言之。《尚书》之‘玉食’,《礼记》之‘玉女’,《仪礼》之‘玉锦’,皆是也。”“以玉比貌”是众多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辜鸿名曾指出:“一个民族中的女姓正是该民族的文明之花,是该文明国家的国家之花。”

中国人对美女的认同或期望,是温文而雅,轻柔悠然,内敛含蓄。如《世说新语•贤嫒》中形容两位女子之美:“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而玉质之坚洁,玉色之温润,真玉之难求,美玉之赏心悦目,这种审美心理和审美享受,与美貌女子带给人们的心理美感相得益彰。在这种审美的趋同下,产生了丰富的以玉比拟女子美貌的词语。这是我们从事物的积极方面入手去看待问题。而实质上中国古代社会里女性的处境告知人们如此多的带有玉的词用在女性身上,也许反映的恰是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我们试从这个角度加以分析。

(二)青莲两瓣开,玉荀双尖跷

“青莲两瓣开,玉荀双尖跷”是明朝玉磬《清江引•蒲靴》中的诗句。此处用“玉荀”指女子经过缠足后的小脚,这在当时被喻为最美。小脚成为中国古代人们审视女性美的一个重要尺度。唐朝杜牧《咏袜》中有诗句“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荀裹轻云。”蒲松龄《聊斋志异•织女》中也有:“隐约画廉前,三寸凌波玉荀尖”的词句。人们用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去欣赏这种残缺美。“玉钩”、“玉弓”也指该含义。见于元代吴昌龄的套曲《端正好•美妓》“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以及明代徐霖在《绣襦记•逑叶良俦》中的:“掀罗幕荡玉钩,弓鞋裙衬双凤头。”都用“玉钩”再现女子的玲珑俊俏和美丽无比。“玉弓”见于清代汪懋麟的《姑苏竞渡曲》:“欲识真珠裙带动,凌波一对玉弓来”。从这些史料中可看出:小脚在元明清时代已蔚然成风。这种风气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据史书记载,最初女子缠足大约产生于五代末年南唐李煜宫中有位宫女娘,善于歌舞,李煜命人制作了一朵金莲花,让 娘用帛缠脚,使之纤小上屈,然后在莲花上跳舞,舞姿因而显得格外轻灵飘逸。后世的学者据此认为,缠足自此而始。缠足在产生之初是出于男性对女性轻灵舞姿或纤巧身姿的一种审美欣赏。当这种审美成为主流之后,缠足就演变为风俗。女子争相缠足,那些想让自己的女儿成长为真正的小姐并嫁与体面人家的母亲们从小就要给女孩子缠足。“玉钩”、“玉荀”、“玉弓”就形成于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从这样的文化词语中,我们可探究出这种审美倾向对女性产生的巨大影响力。男性把小脚作为一个爱恋对象而予以崇拜、赏玩、歌咏。女子为求得认同、青睐,心甘情愿地入俗,忍受身体的这种迫害。缠足之风蔓延整个中原大地。清朝康熙皇帝禁止中国人缠足的敕令在几年后被撤回。满族姑娘很快就开始模仿中原姑娘的缠足。清代的方绚曾把小脚分为五类,十八种。一双小脚应该具备如下条件:肥,软,秀。他说:“瘦则寒,强则娇。俗遂无药可医矣!故肥乃腴润,软斯柔媚,秀方都雅。然肥不在肉,软不在缠,秀不在履,且肥软或可以形求,秀但当以神遇”。人们把小脚当作一种艺术品来把玩、欣赏。缠足风俗演变至此,这种审美心理发展成为束缚妇女的一种手段。文人墨客争相在诗文中赞赏、诗化这种美。并且用“玉”加以比拟,提升这种美。

人们不仅用“玉”比喻女子的小脚。女性的肢体、身材、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被赋于玉的含义,用来表达人们对女子的赞美、欣赏和倾羡。如:玉甲、玉爪(指女子指甲的美丽);玉尖、玉指、玉葱、玉粳、玉纤、玉纤纤(手指之纤细、美丽);玉肌、玉软、玉雪、玉质、玉娇(肌肤的洁净细腻);玉柄、玉臂、玉藕(指女子的手臂);还有玉齿、玉腕、玉手、玉掌、玉腰、玉骨、玉体等玉词语,几乎女子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用“玉”来美化。这些词语全面的展示了女子的静态美。形容女子动态之美的词也有很多,如:“玉亭”、“玉姿”、“玉亭亭”“玉精神”都形象地再现了女子的优美姿态。还有丰富的以玉比貌的成语,全方位地

用玉比拟女子,体现其审美标准。内在之美,冰清玉润;外在之美,仙姿玉色;具体之美,粉妆玉啄;抽象之美,瑶环瑜珥;身材之美,亭亭玉立;肌肤之美,冰肌玉骨。美女流泪,是抛珠滚玉;美女娇嫩柔弱,是玉软花柔、软玉娇香、温香软玉、温香艳玉;美女的声音,是珠圆玉润;女子的贞洁之美,是冰滑玉洁,守身如玉;出生名门的女子是金枝玉叶,琼枝玉叶;女子的不幸身亡是香消玉减、玉殒香消、玉碎珠沉、玉葬得埋、珠沉玉没。

玉与女子被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紧紧地连在一起。经过历史长长地积淀,产生了丰富的玉词语。当我们运用和赏析这些词语时,一方面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人们对女性美的欣赏,对玉价值的认可,以及人们对二者审美价值的认同与首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暴露了中国社会里,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现实。而中国社会重男轻女之观念,实自殷代即已有之。”《韩非子》里有这样详细记载“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这种杀女婴恶俗,在商代开始流行。即认为生女不嘉不吉,杀而求吉理所当然。当“玉荀”、“玉钩”、“玉弓”所代表的审美标准走向另一个极端时,它已成为迫害和约制女性的一个枷索。

(三)结束语

刘大同在《古玉辩》中提出:“伏思吾国文化之开化,以玉为最古,其他皆在其后。”许多学者甚至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一个玉器时代,这样的设想尚未定论,但从中感受到玉文化在中国的深远影响。正如英国伟大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赞许:“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它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的灵魂。”丰富的玉词语就产生于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玉与女性在形神相合的审美趋同下走到一起。以玉为词根的词语形象的反映了中国女性文化的两个方面。本文对此略加剖析,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玉文化的丰富内涵。

形容玉镯的句子篇三
《“玉”的人文内涵》

“玉”的人文内涵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玉文化贯穿始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之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孔子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因此,把人生目标转向教育治学,将由来已久的“君子比德于玉”的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阐明玉有十一德既:仁、义、礼、知、信、乐、忠、天、地、道、德。君子佩玉,不是为了乔装打扮,而是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儒家“君子比德于玉”的信条,玉的十一德,作为儒家的伦理道德及行为规范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驱动人们佩玉于身。这种历史文化积淀对于社会安定庶民康乐有着积极的意义,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崇玉、爱玉、赏玉、藏玉、盘玉、佩玉形成中国人民特殊的文化心理,从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玉”有着非常深厚的人文内涵。在此,我不得不提到我国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从春秋战国到近现代)四十位文化名人之一,他的青铜雕像,将与其它三十九位文化名人的雕像共同树立世纪坛中。

这部旷世奇书,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是我国传统文化极具代表性的伟大著作。这一部恢宏的巨著,写的就是一块“玉”、一块通灵宝玉。曹雪芹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女娲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单剩一块,弃在青埂峰下,自经锻炼,受天地之精华,得雨露之滋养,灵性已通,投胎转世,坠入红尘,衔玉而生,这块玉大如雀卵,可大可小,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正是玉典型的特征。把玉的形、色、质、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上面有八个小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因此,这部小说又叫“石头记”金玉缘主人公叫贾宝玉,通灵宝玉佩在身上,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另一位女主人公,林黛玉,又是玉,一个是良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还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妙玉,又是一块玉。曹雪芹在判词中写“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玉带林中挂”倒过来念,就是林黛玉,写妙玉“可怜金玉质,终陷泥草中,”把妙玉比为金玉质。

在小说中,与宝玉同辈的贾府的男人中,都是以玉字偏旁的字命名的,如贾琏、贾珍、贾环、贾瑞、贾棕、贾琉等等。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可幸下瑶台 的句子在“世外仙源”中有: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的句子在“有凤来仪”中有秀玉初诚实堪宜待凤凰 的句子林黛玉题帕诗中有:抛珠滚玉只偷衫镇日无心镇日闲 的句子在海棠诗社中,咏白海棠诗句探春有:玉是精神难比洁 雪为肌骨易消魂 的句子贾宝玉有: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的句子林黛玉有: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的句子薛宝钗有: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的句子史香云有:神仙昨日降都门 种得蓝田玉一盆 的句子(蓝田,陕西省蓝田县,古时出美玉)。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海棠诗社,用玉的风骨、玉的精神、玉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同时也显示每个人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曹雪芹写红楼梦,把通灵宝玉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贾府:“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可以说“玉”是红楼梦的精髓、灵魂,这不是偶然的,是“玉”、“玉文化”植根于民族心里的有力证明。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心理,根深蒂固。中国的国字四框里是一个玉字,国中有玉,玉是中国之魂,民族之魂。玉字是王字加上一点,王者之尊,只有帝王才能拥有玉。皇帝的皇字王字上面一个白字,白玉实际上就是白玉的意思,皇帝最高统治者,还有神仙的最高统治者,玉帝玉皇大帝。翻开我们的汉字字典,以玉字为偏旁的字有一百多个,都和玉有关系,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宝贝的宝字,宀下面一个玉字,有玉才是宝,不然就不是宝,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赵国有一块美玉,叫做和氏璧,秦国想得到它,要用十五城池来交换,不然就出兵攻打道国。当时秦国很强大。这说明“玉”是国宝,非常值钱的,用十五个城池都不换。从此,就有了价值连城的成语。玉实际上是无价的,所以有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

我们稍留意一下,我国的人名、地名、书名、戏名等等,带玉字的太多了。带玉字旁的字命名的那更是数不胜数了。如地名:玉门、玉溪、玉田、北京的玉泉山、玉泉营、玉渊潭等等,人名如:玉芹、王玉珍、玉敏、玉华、玉栋、玉成、小玉、香玉、光玉、承玉、紫玉等等。战国伟大诗人屈原的弟子宋玉、唐代美人杨贵妃叫杨玉环、古代中国英雄梁红玉、神话故事吹萧引凤中的弄玉、当代画家黄永玉、女画家潘玉良、国画大师齐白石,白石实际上就是白玉,他又叫齐璜,王字旁一个黄字,璜就是古代玉佩的一种,叫玉璜。以上我所提到的孔子、司马迁、屈原、齐白石都是在我国四十位文化名人之列。他们的青铜雕像将要陆续进驻世纪坛。

我们中国人不但喜欢用玉来命名,而且把最高尚的、最坚强的、最纯洁、最美丽的东西,都用玉来形容。比如:形容人的气节:宁可玉碎, 不可瓦全。

形容女人的美丽:“亭亭玉立 玉貌朱颜”,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玉体、玉肌玉人:高贵的人,王实甫西厢记有:待月西厢下,还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玉人来。张生把自己说成“玉人”;形容女人的贞节:守身如玉 、 修身如玉;形容歌喉之美:珠圆玉润。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用珍珠落玉盘来形容琵琶弹的美、有水平、有意境、有感情、很动人。形容仙山胜境:玉器楼玉宇毛主席诗词有: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的句子我国古代诗人、文学家也有许多咏玉的诗文章。晋代诗人有: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的句子唐代诗人有:雕诼为玉器,真性一朝伤。 的句子宋代诗人有:翡翠衣裳白玉人,不将朱粉污天真。 的句子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有:金玉本光莹,泥沙岂能烟。 的句子。

所以说,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一种特殊的文化心理,形成一种潜意识,达到一种心理极制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中国人,拥有一块玉或一件玉饰、一件玉雕作品,为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崇玉、爱玉、赏玉、盘玉、藏玉、佩玉,可以说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最高层次。

总之,玉文化渗透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领域,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对玉有着深厚的情感。所以,我们要以举办奥运为契机,把我国的玉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玉文化,以促进文明的交流。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弘扬中国优秀的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既为奥运增添光彩,也是为我们中国增添光彩,扩大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影响。

玉是一种天然矿产,矿物是中药中的一类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我国对它的研究具有悠久

的历史,而宝玉石又占其中很大一部分。我国古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唐本草》、《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中均称玉可:“安魂魄,疏血脉,润心肺,明耳目,柔筋强骨„„”,据现代科学测定,玉材本身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钴、硒、铬、钛、锂、钙、钾、钠等,它的疗效已在外科独占鳌头。它曾是我们祖先防治疾病的武器,也曾长期作为养生防老和炼丹术的主要药物。现在用于肿瘤治疗更显示出异乎寻常的作用。从药物学角度来讲,长期配戴自然矿物可以补充人体不足的元素和微量元素,吸收或排泄过剩的元素和微元素,使人体保持一个特有的正间值。如:

紫晶、石英:有镇静、安神之功

金刚石:避邪恶,使人精力旺盛

红宝石:对男性阳痿患者很有效

绿宝石:能提高人的生育能力

蓝宝石、海蓝宝石:能缓解呼吸道系统的病痛

琥珀:能帮助人克服抑郁

软玉:润心肺、清胃火

玛瑙:清热明目

绿松石:解毒、清肝火

青金石:解毒、清黄水、解鼠疮、滋阴乌须

孔雀石:治痰迷惊*、疳疮。 如今,我们以玉石为原料,加工成精美的装饰品美化生活、陶冶性情、以至怯病延年。其产品直接用于健身保健的有:玉枕、玉垫、健身球、按摩器、手杖、玉梳等,对人体具有养颜、镇静安神之疗效。长期使用,会使你精神焕发,延年益寿。

形容玉镯的句子篇四
《玉的文化蕴涵》

玉的文化

玉的开发在中国历史悠久,距今发现最早的玉器是/SPAN>1万年前的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的3件软玉砍斫器。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像征着圣洁、高贵、美丽、坚贞。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对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玉文化成为神秘的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辞海》、《辞源》里以玉组成的句子、成语、术语、人名、地名、乐器名等条目达370多条。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以玉喻人喻事的题材内容简直是灿若星河数不胜数,浩如烟海、泱泱大观。拟从有关的成语来分析玉的文化内涵,借以提高对玉文化学习的自觉性,推动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我国与玉有关的成语典故

1、冰肌玉骨 肌指皮肤,直意是指女子的肌肤若冰雪,骨骼像玉石。典故的含义是形容纯洁而美丽的女子,也可形容梅花的傲寒斗艳。出自《庄子·逍遥游》

2、冰清玉润 直意是指岳父像冰那样清洁,女婿像玉那样温润。古文中也有将翁婿称为“冰玉”的。出自《晋书·卫阶传》高濂《玉簪记·琴桃》

3、不吝金玉 直意是指不吝惜金玉,成语中的“金玉”是指宝贵的意思,不吝金玉是请人指教时的客气话,是欢迎批评指正,希望不要吝惜宝贵意见。出自《初刻拍案惊奇》

4、堆金积玉 金玉为细软珍贵之物,一般在匣箱中锁起,如果堆放说明金玉太多,形容占有的财富极多,也有的可能为显富而为之,即“堆金积玉夸毫毅”出自李贺《昌谷集·嘲少年》诗

5、冰清玉洁 直意是指像冰那样清明,像玉那样纯洁,形容操行清白、品格高洁,也可以比喻官吏办事清明公正。即“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洁而正威,和而不亵”。出自《魏书·广陵王传》

6、粉妆玉琢 直意为白粉装饰的,白玉雕琢的。多形容雪景,也可形容小孩生活的白净可爱。出白《红楼梦》第一回

7、怀璧其罪 直意身上藏有璧玉,因而成了罪过。转意比喻有才能的人遭到嫉妒。即“匹夫无罪,怀璧乓罪”。出自《左传·桓十年》

8、怀瑾握瑜 瑾瑜均为美玉别称,直意是指衣里怀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即“怀瑾握瑜,穷不知所示”。出自《楚辞·九章·怀沙》

9、金科玉律 科律均指法律条文;原来是形容法律条文尽善尽美,现在多指不可改变的条规。出自陈子良《平城县陈子干诔》

10、金口玉言 古代称皇帝讲的话,后来有时泛指说话不能改变。

11、金玉良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出自李嘉宝《官场现形记》11回

12、金玉满堂 原来形容占有很多财富,黄金和美玉摆满全屋.后来比喻人很有才能,学识丰富。出自,《老子》九章

13、金题玉躞 金题是指佥字题签,玉躞系缚卷轴用带上的玉别,直意指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潢,也有泛指装饰精美的礼品。出自《通雅·器用》

14、金相玉质 比喻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如,王逸的《离骚序》:

所指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报,永不刊灭者矣”。出自王逸《离骚序》

15、金友玉昆 昆:兄弟。比喻一门兄弟“才德俱美”,“昆玉”为兄弟的美称。出自《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

16、金石为开 金石指最坚硬的东西(最坚硬的石乃钻石也),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能被感动,形容人的真诚所能产生的感动力,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1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内里却是破棉絮,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出自刘基《诚意伯集•卖柑者言》

18、金枝玉叶 指出身皇族的后代、王孙公子或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了宗》

19、锦衣玉食 直意华丽的衣服,精美的食品.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出自《魏书•常景传》

20、昆山片玉 昆仑山是产玉的.直意是昆仑山许多玉石中的一块,用以表示谦逊,虽然是美玉,但昆仑山玉中的一片,有沧海一粟之意,后来转用比喻众美中之杰出者。出自《晋书•隙冼传》

2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作玉器被打碎,不作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不愿苟全性命。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22、璞玉浑金 未经雕琢的玉为璞玉,未经冶炼的金为浑金。指天然美质没有人的修饰。比喻人的品质淳朴,没有受过坏的影响。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23、抛砖引玉 直意抛出砖引回玉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目的在于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从稳禅师》

24、被褐怀玉 直意是身穿粗劣衣服却怀抱美玉,比喻身怀绝技,不在人前显露。出自《老子》七十章

25、兰摧玉折 用兰草、美玉折断比喻贤人夭折,哀悼有才华的人早死,也有转意“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26、蓝田玉生 蓝田是古代产玉的山名,比喻贤父生贤子。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27、美如冠玉 古时人们将美玉缀在帽子上,原比喻陈平像帽子缀玉一样外表好看内里空虚,后转用以比喻男性的美貌。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28、完璧归赵 璧是和氏璧,为战国时赵国所有,秦昭王派人去谎称以15城来换和氏璧,赵王不敢拒绝,但又怕受骗,只好派蔺相如携璧去见秦王,发现秦王的骗局后施巧计夺回和氏璧送回赵国。成语用于比喻把原物完整归还本人。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9、亭亭玉立 亭亭指耸起的样子,玉立比喻身长而美丽,形容女子身材硕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俊秀。出自沈复《浮生六记•闰名记乐》

30、一片冰心在玉壶 形容淡泊名利不热中于功名的品格。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31、化干戈为玉帛 干戈指古兵器或打仗,玉帛指玉器和纺织品,是指会盟和好送的礼物,指冲突解决双方和好,比喻变战争为和平。

32、珠圆玉润 像珍珠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温润,形容歌声或文字既委婉曲折,又自然流畅,即所谓“珠圆玉润,四面玲珑”。出自周济《司辩》

33、珠联璧合 将美玉珍珠有机的组合。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比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凝集在一起。出自《汉书•律历志上》

34、珠围翠绕 被珍珠和翡翠围绕着,可形容贵妇人妆饰华丽或形容贵人随侍美女很多,或人才济济。出自《元曲选•郑德辉<倩女离瑰>》

35、珠玉在侧 比容貌德才都超过自己的身边人,比较下深感惭愧,即“珠玉在侧,自惭形秽”。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36、玉石俱焚 玉和石头一块被破坏,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出白《尚书•胤征》

37、白玉微瑕 比喻再好的人或事物都有些小缺点。出自《陶渊明集序》

38、白璧无瑕 比喻人和事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出自《景德传灯录•延眼禅师》

39、琼楼玉字 形容月中宫殿华丽精美(美玉做楼神仙的住所)。出自晋·王嘉《拾遗记》

40、瑕瑜互见 比喻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出自《闲情偶寄·词曲部》

41、瑕不掩瑜 形容缺点掩盖不了优点。出自《礼记·聘义》

二、玉的文化蕴涵

1、玉是权势的象征真玉稀缺难得,古时被认为是神物,因此,玉宝曾经是天命王权最高利益的神灵牌位,是旧礼教纲常的标签索引,玉作为中国儒释道三教通用的崇信之物,沉积着历代统治阶级的追求和祈望。此点在成语中有突出的表现:“金口玉言”代表至高无上的帝王君主,每句话都是人民的“真理”;“金科玉律”指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法规也是神圣不町更改的。龙庭殿宇的“堆金砌玉”,上达天帝下绕宫廷,古代神乐的“金振玉声”等成语已将我国古代的王权、神权烘托的无以附加,秦代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谁得到它,谁才是真命天子

2、玉也是财富的像征盘庚把贝和玉连称,凡古代玉璧皆价值连城,为了占有,不惜发动战争,“完璧归赵”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故事.赵惠王得到楚国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垂涎欲滴,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意以十五城邑来交换。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出使秦国,秦昭王收璧后不再谈换城之事。蔺相如略施巧计使和氏璧重归于赵国,从此典故广为流传,可见当时美玉价值连城,绝非夸张。此外,“堆金积玉”、“金玉满堂”、“锦衣玉食”等成语也都说明玉的财富像征意义。

3、玉是人才和道德的像征人的美包括形体,才智和道德等方面。“亭亭玉立”、“美如冠玉”、“冰肌玉骨”,“粉妆玉琢”等是对人体美的表述;“璞玉浑金”、“冰清玉洁”、“被褐怀玉”、“一片冰心在玉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等为人的品德高尚的表述;“怀瑾握瑜”、“金友玉昆”、“金玉满堂”等是对人才华出众的表述;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喻虚伪表里不一的人的成语。

4、玉还是和平的像征 我国远古黄帝之时,以玉为兵,开创了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玉器时代。这个时代用玉琢制成生产工具、兵器、祭器、礼器、佩器等已成为社会物质文明的主体。今天已不存在玉兵器,但历史却留下了,为防止“玉石俱焚”,采用“化干戈为玉帛”的外交政策.防止战争,维护和平等成语。为维护领土主权,祖国统一,还流传“金瓯无缺”等成语。

5.、玉和玉器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能动意识定向人文物化的结果 。与玉相关成语也有物质和精神财富两方面的表述,成语是人和物双关的表述

三、相关成语形成的文化背景

1、石崇拜机理――石头是天地间的自然物。人是随着对石头的认识和利用而产生的。据报道,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地区发现的一批石器.距今约250万年,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木棍和石器等简单工具的使用后,猿进化成人。据我国境内考古确认在170万以前,元谋人就有了使用火的证据。到50万一60万年以前的北京人时代,不仅有了使用火的证据,也发现了打制石器的遗存。古代天然火种来自雷电,更重要的采用击石获得,火的发现,使人类从“生食”到“熟食”,是人类从自然跨入人文化境界的重要标志。人类对石头的利用,除石器取火之外,还有石洞的利用。人和石的关系除了利用还有对石头的认识中演化出来信仰的一方面。石头坚硬而耐久不变,沧海桑田,天荒地老,变化无常,而石头都巍然屹立,人类认为石头是有灵的,从而产生了敬畏的心理,产生了石头崇拜和有关石头的神话传说。

2、玉的天命观 古代先人认为玉乃“上天之石”.所以从原始社会开始,就以玉制成人们崇拜的图腾和祭大地众神的礼器.如“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山海经》称玉乃神灵的食品,《玉海》、《尚书大传》、《大戴札记》等占籍称,黄帝尧舜禹时代西王母(神话人物乘自鹿来朝献玉器,因此,玉成了人与神沟通的“桥梁”,从而形成玉的天命观,秦始皇得到“通灵”的和氏璧,而成“授命于天”的中国第一位皇帝。

3、玉德说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将君子之德与玉之特性相比较提出“君子比德如玉”,使得佩玉之风盛兴,以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思理白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敷以远闻,智之方也:不绕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将“仁”、“义”、“智”、“勇”、“洁”,的五种德行,都蕴涵在玉的特性中,这是由玉的十一德和九德说发展而成

5、玉的宗教地位 宗教作为人类文化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无论是世界性还是地区性、民族性的宗教,或是原始宗教还是神学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离不开宝玉石的。因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故神殿中宝玉石较少,在圣城麦加KABAH神殿中,供奉的作为本教至高无上的神的化身是一块黑色陨石,基督教用碧玉、蓝宝石紫品等十二种宝玉石作圣城十二块基石,佛教规定黄金、白银、青玉、珊瑚;琥珀、珍珠、玻璃为佛教七宝。道教的法器上有珍珠、水晶、青玉、白玉、玻璃多种玉石,用来装饰宗教圣地、极乐世界、神殿庙宇佛像制作法器,佛塔寺院。在泰国曼谷佛寺和塔上有宝玉20多种。在我国青海塔尔寺所见之宝玉石近30多种。宗教的需求促进了宝玉石的发展丰富着玉文化的内容,也为相关成语典故的形成提供了文化背景条件-泰缅汇

形容玉镯的句子篇五
《从玉词语看中国的女性文化》

  《前沿》                                 2004年第5期

 呼和浩特 010021)

[提 要]古人对“玉”顶礼膜拜,以至“凡所甚美者则以玉言之”。在众多以玉为词根的词语中,与

女性相关的词语又居于多数。从玉词语中折射出了丰富的女性文化内涵。本文试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加以探析。

[关键词]玉 文化 女性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04]05—0187—03

  玉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旧石器时代的玉石混用,到新石器时代的精美玉器,人们对玉的审美意识在逐步提升,当时人们将玉转化为神物而顶礼膜拜。到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观赏功能被人们重视,其审美价值渐渐掩盖了社会价值。汉代以后,玉的功能主要以观赏为主。在如此漫长的玉文化演变中,人们用玉比拟一切走到了极致的“美”。玉成为财富、美德、学识、容貌、信义等美好事物的比拟物。玉所折射出的丰富文化内涵,我们能够从语言中得以证实。

在《汉语大词典》里以玉为词根的词和词组就多达1268个。汉语词汇里面的同根词恐怕没有哪一个能够与之相比了。在如此浩大的玉词语中与女性相关的词语又居多数,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为什么人们在描写女性的时候特别喜欢用玉作为比拟物呢?这中间反映出人们怎样的审美心理?玉与女性之美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关系呢?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加以剖析。

(一)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南都行》中的佳句,此处用“玉色”比喻女子貌美。用“玉”象征美貌的用例,早在《诗经・国风》中就有记载:“彼其之子,美如玉,殊异乎公族”,“白纯束,有女如玉”等。以《诗经》为契机,人们沿用以玉比美的传统,创造出一大批词汇。这些词语产生在不同的时代,反映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力。笔者试从有记载“玉”的书证起算,剖析“以玉比貌”在各个朝代的用例及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在《笛赋》中曰:“赤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吕氏春秋・贵直》中记载:“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这里的“玉貌”、“玉女”都用借代的手法,代称美貌的女子。晋代王嘉《拾遗记・后汉》中也有类似记载:“灵帝乘船以游漾,使宫人乘之,选玉色轻体者,以执篙戟,摇漾於渠中”。从这些史料中可看出,用“玉”代指的绝代佳人,似乎毫无尊严和人格而言,处于一种被欣赏、把玩的附庸地位。

当然,也有单纯用“玉”形容女子貌美的诗句。晋代的陆机就有:“玉容谁得顾,倾城在一弹”

・187・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这句诗是李白

的绝妙佳句。“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是南朝梁代丘迟的诗句。诗仙李白也有“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的佳句。这里的“玉容”、“玉脸”、“玉面”都是形容女子仪态万千,貌美如玉。

到了唐宋时期,形容女子像玉一样美好的词语大量出现。如:“玉人”、“玉仙”、“玉姝”、“玉童”、“玉润”、“玉颊”、“玉蛾”、“玉奴”、“玉芙蓉”、“玉儿”、“玉真”、“玉京人”。这些丰富的词语大多产生于文人墨客的笔下,从这些描写女子容貌的诗词中,可感受到古代的一种审美倾向。辨玉的标准,脂,精光内蕴,,的传统文化里,,,刚柔一体的女子方达到至美的境界。这样,玉与女性在审美实质,审美方向上形神相合。语言经过长久的积淀,充分的反映了这种思维。

到了元明清时期,出现在戏曲中以玉比貌的词语也不少。如:元朝张鸣善的“雾鬓云鬟,楚宫腰素妆打扮,恰便是玉天仙谪降人间”中的“玉天仙”;班惟志套曲中的“是谁家玉卿?只恁般可憎,唤的人一枕蝴蝶梦儿醒”里的“玉卿”;王仲元套曲中的“把一固玉臂蝉娟,闪在瑶台月底”中的“玉臂蝉娟”;还有“玉娉婷”、“玉靥”、“玉 盂”、“玉簪”都指女子貌美。

为什么有这么多以玉为词根的词来指美女呢?这与玉在中国社会的审美地位和文化地位相关。在长久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在逐步地对玉的审美变化中,似乎能够悟出一种时代风尚、一种民族习惯、一种社会心理、一种集团气质。玉作为一种丰富的文化载体,不仅体现了人们外在的行为规范和一些典章制度,还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模式。正如清朝俞樾在《群经平议・尔雅二》中所言:“古人之间,凡甚美者则以玉言之。《尚书》之‘玉食’,《礼记》之‘玉女’,《仪礼》之‘玉锦’,皆是也。”“以玉比貌”是众多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辜鸿名曾指出:“一个民族中的女姓正是该民族的文明之花,

[1]是该文明国家的国家之花。”中国人对美女的认

闺房之秀。”而玉质之坚洁,玉色之温润,真玉之难求,美玉之赏心悦目,这种审美心理和审美享受,与美貌女子带给人们的心理美感相得益彰。在这种审美的趋同下,产生了丰富的以玉比拟女子美貌的词语。这是我们从事物的积极方面入手去看待问题。而实质上中国古代社会里女性的处境告知人,也许反映的我们试从这个角度加以,玉荀双尖跷

,玉荀双尖跷”是明朝玉磬《清江引・蒲靴》中的诗句。此处用“玉荀”指女子经过缠足后的小脚,这在当时被喻为最美。小脚成为中国古代人们审视女性美的一个重要尺度。唐朝杜牧《咏袜》中有诗句“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荀裹轻云。”蒲松龄《聊斋志异・织女》中也有:“隐约画廉前,三寸凌波玉荀尖”的词句。人们用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去欣赏这种残缺美。“玉钩”、“玉弓”也指该含义。见于元代吴昌龄的套曲《端正好・美妓》“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以及明代徐霖在《绣襦记・逑叶良俦》中的:“掀罗幕荡玉钩,弓鞋裙衬双凤头。”都用“玉钩”再现女子的玲珑俊俏和美丽无比。“玉弓”见于清代汪懋麟的《姑苏竞渡曲》:“欲识真珠裙带动,凌波一对玉弓来”。从这些史料中可看出:小脚在元明清时代已蔚然成风。这种风气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据史书记载,最初女子缠足大约产生于五代末年南唐李煜宫中有位宫女 娘,善于歌舞,李煜命人制作了一朵金莲花,让 娘用帛缠脚,使之纤小上屈,然后在莲花上跳舞,舞姿因而显得格外轻灵飘逸。后世的学者据此认为,缠足自此而始。缠足在产生之初是出于男性对女性轻灵舞姿或纤巧身姿的一种审美欣赏。当这种审美成为主流之后,缠足就演变为风俗。女子争相缠足,那些想让自己的女儿成长为真正的小姐并嫁与体面人家的母亲们从小就要给女孩子缠足。“玉钩”、“玉荀”、“玉弓”就形成于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从这样的文化词语中,我们可探究出这种审美倾向对女性产生的巨大影响力。男性把小脚作为一个爱恋对象而予以崇拜、赏玩、歌咏。女子为求得认同、青睐,心甘情愿地入俗,忍受身体的这种迫害。缠足之风蔓延整

同或期望,是温文而雅,轻柔悠然,内敛含蓄。如《世说新语・贤嫒》中形容两位女子之美:“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188・

个中原大地。清朝康熙皇帝禁止中国人缠足的敕令在几年后被撤回。满族姑娘很快就开始模仿中原姑娘的缠足。清代的方绚曾把小脚分为五类,十八种。一双小脚应该具备如下条件:肥,软,秀。他说:“瘦则寒,强则娇。俗遂无药可医矣!故肥乃腴润,软斯柔媚,秀方都雅。然肥不在肉,软不在缠,秀不在履,且肥软或可以形求,秀但当以神

[2]

遇”。人们把小脚当作一种艺术品来把玩、欣赏。

经过历史长长地积淀。产生了丰富的玉词语。当我们运用和赏析这些词语时,一方面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人们对女性美的欣赏,对玉价值的认可,以及人们对二者审美价值的认同与首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暴露了中国社会里,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现实。而中国社会重男轻女之

[3]

观念,。”《韩非子》里有这

样详细记载“。这种杀,。当“玉荀”、“玉钩”、“玉,它已成为迫害和约制女性的一个枷索。

(三)结束语

刘大同在《古玉辩》中提出:“伏思吾国文化之开化,以玉为最古,其他皆在其后。”许多学者甚至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一个玉器时代,这样的设想尚未定论,但从中感受到玉文化在中国的深远影响。正如英国伟大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赞许:“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它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的灵魂。”丰富的玉词语就产生于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玉与女性在形神相合的审美趋同下走到一起。以玉为词根的词语形象的反映了中国女性文化的两个方面。本文对此略加剖析,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玉文化的丰富内涵。参考文献:

[1]幸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海南出版

缠足风俗演变至此,这种审美心理发展成为束缚妇女的一种手段。文人墨客争相在诗文中赞赏、这种美。并且用“玉”加以比拟,人们不仅用“体、身材义,、欣赏和倾羡。

如:玉甲、玉爪(指女子指甲的美丽);玉尖、玉指、玉葱、玉粳、玉纤、玉纤纤(手指之纤细、美丽);玉肌、玉软、玉雪、玉质、玉娇(肌肤的洁净细腻);玉柄、玉臂、玉藕(指女子的手臂);还有玉齿、玉腕、玉手、玉掌、玉腰、玉骨、玉体等玉词语,几乎女子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用“玉”来美化。这些词语全面的展示了女子的静态美。形容女子动态之美的词也有很多,如:“玉亭”、“玉姿”、“玉亭亭”“玉精神”都形象地再现了女子的优美姿态。还有丰富的以玉比貌的成语,全方位地用玉比拟女子,体现其审美标准。内在之美,冰清玉润;外在之美,仙姿玉色;具体之美,粉妆玉啄;抽象之美,瑶环瑜珥;身材之美,亭亭玉立;肌肤之美,冰肌玉骨。美女流泪,是抛珠滚玉;美女娇嫩柔弱,是玉软花柔、软玉娇香、温香软玉、温香艳玉;美女的声音,是珠圆玉润;女子的贞洁之美,是冰滑玉洁,守身如玉;出生名门的女子是金枝玉叶,琼枝玉叶;女子的不幸身亡是香消玉减、玉殒香消、玉碎珠沉、玉葬得埋、珠沉玉没。玉与女子被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紧紧地连在一起。

社.

[2]林语堂.中国人[M].学林出版社.[3]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M].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邑享)

・189・

形容玉镯的句子篇六
《浅析“玉”词语的使用及文化内涵》

浅析“玉”词语的使用及文化内涵

王雪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二者密不可分。我国的汉字属表意文字,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玉集天地之精华,山川之灵气,象征着权力、地位、财富;代表着美好、吉祥、高尚的品德。因而“玉”字及带“玉”的词语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被广泛应用,从而形成了大量丰富的与玉有关的美称词语、敬称词语、象征词语,形象的表达了词语所要表现的内容,影响和推动了汉语语言的发展。这些词语的形成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提高了汉语的表达效果。从它们的被广泛使用中进而可以窥出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关键字:语言;玉 ;词语;文化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以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工具,文字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发明的。《现代汉语词典》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里的文化几乎是无所不包的,语言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成果,因而语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且还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唯一的凭借其符号作用而跟整个文化相联系的一部分。从语言作为符号系统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不可分离。任何民族的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都有着该民族悠久而多姿多彩的文化历史深深的印记。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属于表意文字系统。所谓表意文字,是不直接表示文字读音,而是用特定的书写符号来表现语义。汉字“因形示义”,正是从语义着眼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具特殊性的一种文字,由于它的表意性,它与汉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每一个字都代表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它往往是对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态、古人思想发展状态的吸精抽髓式的精确描摹和记录。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下的精华,是中国文明历史传承的活化石。

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和钟鼎文,这两种古文字中均有“玉”字。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有这样的解释:“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1] “玉”是一个象形字,古人用玉象征万物。许慎以他对玉的了解,提出了玉有五德的说法。这五德不仅包括了玉的质地、颜色、声音、雕饰等内涵,同时也包括了人的品质。

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玉便作为美好、神圣、贵重和祥瑞的珍宝受到人们的喜爱。这种对玉的崇拜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历数千年而不衰。汉字中就有大量是以玉为意符的。玉以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对汉语“玉”语言的形成与丰富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对“玉”词语的解构和分析也可窥见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斑。

一、使用形式

(一)用于美称的词语

1.月亮:“玉宫”、“玉盘”“玉鉴”“玉蟾”“玉娇”“玉弓”“玉腰”,月亮里的“玉兔”;

2.居住之所:神仙居所叫“玉虚宫”,神秘的天界是“玉宇”,“玉宇琼楼”“琼台玉阁”“玉楼金阙”,闺房称为“玉闺”;

3.雪:“玉花”“玉絮”“玉蝶”“玉鸾”“玉龙”“玉妃”

4.乐器、声音:“玉笛”“玉箫”“玉笙”“玉琴”,“金声玉振”“珠圆玉润”

5.文字:“字字珠玑”“玄圃积玉”“戛玉敲冰”“金相玉质”;

6.美味:“琼浆玉液”、“神仙玉浆”“玉膏”“玉脂”“玉醴”“玉屑”

7.人美:“玉容”“玉颜”“玉容花貌”“如花似玉”“仙姿玉色”“粉妆玉琢”“面如冠玉”“玉肤雪貌”“璨然若玉”“玉树临风”“亭亭玉立”“玉体纤柔”“香肌玉润”“冰凝玉洁”“冰肌玉骨”“冰姿玉质”

8.死:女孩子的死为“香消玉殒”“玉碎花销”“玉碎珠沉”;少年文人的死为“玉楼赴召”、“兰摧玉折”

9.与女子相关的:女子肌肤娇嫩,如“香软玉嫩”“香肌玉体”“软玉温香”;美女,如“玉环”“玉簪”“玉搔头”;女子的照片“玉照”;

10.书、印:汉字字典《玉篇》,帝王封诰的文书叫“玉册”,印信是“玉玺”。

11.名字:人名,如三国时代的周瑜,字公瑾,还有刘璋、刘琮、诸葛瑾、蔡琰、陈琳等;《红楼梦》中,和贾宝玉同辈的兄弟取名都从“玉”字旁,如琏、珍、珠、环、瑞;清代著名音韵学家段玉裁、现代文化名人南怀瑾;普通人的名字,如祥玉、景玉、清玉、漱玉、曼玉、碧玉、玉英、玉莲、玉山;地名,如甘肃有玉门市,河北有玉田县,广西有玉林市,云南有玉溪市,青海有玉树藏族自治州,贵州有玉屏侗族自治县,北京有玉泉山;植物名,如玉米、玉竹,槐树花有“玉树”之称,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

还有很多,如对他人兄弟美称为“玉昆金友”,对别人的子弟美称为“芝兰玉树”;祝颂语“玉燕投怀”;成人之美专门的词语“玉成”;茶叶称为“玉爪”,豆芽称为“玉髯”,酒为“玉友”,柑橘为“玉果”;人的心说成“玉房”,嘴说成“玉池”,这里不再一一分类。

(二)用于象征的词语

1.高尚纯洁的道德操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冰壶玉衔”“冰壶玉尺”“精金良玉”、“金玉其质”“守身如玉”“松贞玉刚”“璞玉浑金”“冰清玉洁”“被褐怀玉”“玉界尺”“玉壶”“玉立”

2.人才、才华:“玉笋”“握瑜怀瑾”

3.富贵:“堆金积玉”“金玉满堂”“锦衣玉食”

4.真命天子:“玉玺”

5.和平:“化干戈为玉帛”

(三)用于敬称的词语

1.权威:“金口玉言”“金科玉律”

2.皇族后裔:“金枝玉叶”

3.天地神:“玉帝”、“玉皇大帝”“玉皇”;

4.女性书信:“玉音”“玉札”“玉,”请受信人展阅书信为“玉展”;

5.人的行止:“玉趾”、“玉步”

6.男、女:“璋”、“瓦”

还有称君王所赐为“玉赐”;道教的最高境界称之为“玉清官”;旧时对他人之女敬称为“玉女”;称人身体的敬称“玉体”(犹言“贵体”);称人容貌的敬辞有“玉面”、“玉貌”,不再一一举例。

二、文化内涵

(一)祭祀、祈福、宗教崇拜,人神沟通

上述分类中的美称词语中有“琼浆玉液”一词。“琼”就有美玉的意思,词典上对这个词的解释是“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古代传说饮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 这个词的出处是:汉·王逸《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啮芝华兮疗饥。”战国楚·宋玉《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所谓“琼浆玉液”、“神仙玉浆”、“玉膏”、“玉脂”、“玉醴”、“玉屑”等等,都是指可食用的玉制品。这些词的背后与人们对玉的宗教崇拜等有很深的内涵。

玉最初是被人们混同石器的,作为生产工具被大规模使用。后来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青铜器和铁取代了石器,人们逐渐放弃了玉作为生产工具的用途,而玉石的美丽色彩、温润光泽吸引了原始初民的注意力。正像他们无法解释闪电雷鸣便在脑海中创造出一个雷公电母一样,无法解释的玉石的美丽使他们将玉视为自然界的神奇产物而顶礼膜拜,认为玉可以与天地鬼神沟通,是通灵之物。人们认为玉是精灵、灵物等神秘化的超越自然的神的载体,于是成为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人通过拜神获得精灵的保佑,袪除灾难。这是一种精灵崇拜或玉崇拜,但还不是宗教,或者可以认为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土著原始宗教。[2]

佛教于东汉正式传入中国,东汉朝廷于洛阳白马寺建立了第一座佛教寺院。经南北朝,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这时便与玉发生了联系,以玉造像。这种观念在印度佛教中是不存在的。在佛教影响下,中国道家在民间秘密结社中发展成道教,也主张“食玉”以轻身成仙。在《周礼·典瑞》中记载了古人食玉的说法。古人食玉也是由玉的祭礼作用而推广开来的,希望食玉之后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与神仙互相交流。据说食玉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在以务实著称的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介绍了多种以玉入药的方子,详尽记录了其入药的采制方法、主治病痛和后效。如玉屑,“捣如米粒,乃以苦

酒焙消,令如泥,亦有合为浆者。”历代帝王求仙、道士炼丹,也是以玉为主。所以食玉可以健康长寿成为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看法。有很多文献也都记载了食玉、用玉有益健康。从这这样的原因可以个看出,“琼浆玉液”、“锦衣玉食”这类词并非只是单纯的修辞说法,而是的确有所依据的。

(二)权利、地位、财富的标志

用于敬称的词语中有“金科玉律”一词。词典中解释是:金、玉,比喻贵重。科、律,法律条文。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它的出处是:前蜀·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金科玉律是指皇帝说的话或是比较有地位、有威严的机构所定立的法律条文。

另一个例子就是汉字“璋”的使用。古代社会,男孩称为“璋”,女孩称为“瓦”。《诗经·小雅·斯干》中就有“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录之瓦”的记载。“璋”为“玉”旁,与玉有关,代表着尊贵,因此在男权社会的古代,对男孩自然要敬称为“璋”,意为男孩前途远大,可以走仕宦之途;瓦乃俗物,代表着低贱,历来被歧视为命贱的女子自然被称为“瓦”,意为女孩资质不行,只能做贤妻良母。[3]

玉有神圣的审美价值,是神物,又是瑞信,自然就成为了无价之宝。远古时代,各部落、联盟、酋邦的统治者便将玉收贮珍藏起来。在当今,与玉有关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有权势人物都占有大量玉器,并视之为最贵重的财富。最初,玉有通神的功能,于是至奴隶社会阶段,玉器作为礼制的符号而为王室服务。中国原始社会后期以及文明时代,各诸侯国和帝国的统治者都收藏有大量的玉器,作为镇国之宝或当作财富,保存起来。周代以后,统治阶级为维护礼制,对玉的名称、形制、规模及用途作了严格的规定。其后,每个朝代都对玉器的作用作了严格的规定。宋代甚至下令规定:“士庶名字有犯天、玉、君、圣及主字者悉禁。”

[4]等等。玉的礼器作用给玉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玉作为财富的炫耀,常被用来行贿或赠送、赏赐或作抵押品。于是,玉作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意义逐渐形成。

玉作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日益显得尊贵,从民间到皇宫,都认识到了玉的珍贵价值。由此在熟语中,用“玉”来比拟宝藏、财富的用例不胜枚举,如使秦王愿以十五城来换取的和氏璧。各种词句从不同的角度用“玉”体现了事物的罕见、珍贵和占有大量财富。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逐渐用与玉有关的词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反映在汉语词汇上便是大量与玉有关的敬称词语的形成。

(三)德行操守的象征

“被褐怀玉”属于象征词。这个词语的解释为:被,通“披”。褐:泛指粗布衣服。意思是: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用来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这个词的出处是《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是大家熟悉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出自于(唐·李百药《北

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元景安传》):“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遂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后人将“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这个句子,改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原指宁如珍贵之玉器被击成支离破碎,而不作贱价之瓦器得以保全。后来被比喻为宁可保全气节,为正义之事而死,也不愿忍辱屈从,而苟且偷生的时候经常用这个语。这两个成语中都用到了“玉”字,都是运用了“玉”的道德内涵。

玉被认为是石中之精美者,玉的纯净、温润、坚硬、绚美等受到人们的重视、喜爱。人们不仅认为人如玉一般的美丽,而且上升到了一个高层次的境界,还认为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也要如玉无暇般的洁净。这使玉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首先,要提到一个词“君子”。君子是指才德出众、爱国爱民、高尚正派的文人,并非确指帝王,他们的出身、成分和地位也不是一样平起平坐的。君子性情温顺纯粹、宽缓和柔,与良玉的“温润而泽”之美相契合,受到君子的爱戴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君子比德如玉”,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中,人们就已经找到玉作为自己象征的物质,以标榜自己是德行高尚、文质彬彬的正人君子,所以孔夫子云“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见《礼记·聘礼》)。[5]那么,由于玉有美好德行的象征,于是,君子都佩玉在自己的身上,用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越规出格,不遇凶丧的事情不能将佩玉解下来。文人以佩玉来证明自己是一位理应受到信任和尊重的君子。也可以说君子与玉可以画一等号,君子就是玉,玉也就是君子。君子与玉朝夕相伴、形影不离。玉是德的载体,也是君子的化身,故君子以玉比德。《诗经》中的的一句话“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也说明玉的可贵之处。将玉道德化,体现了儒家思想之道德规范,贯穿于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影响至今。

道家认为,“圣人被褐怀玉”,意思是说,穿着朴素,但怀揣美玉。[6]这个境界,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精神的,而是人玉合一的。它强调了玉的品质,薄外而厚内。玉是有属性的,而人是要有收获的。所谓收获,就是得到什么。德者,得也。因此,道家并不把“德”看成是西方伦理道德中的道德。人要有什么收获呢?人天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赋予了什么,就是天赋,而行走这个世界,便是在天赋的基础上获得后天的东西,以此来完善自我的属性。“圣人被褐怀玉”,讲的是人应守住自己的天赋,不要迷失。而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穿金戴银,却往往丢失了怀揣的美玉。[7]

儒与道都认识到玉的完美,玉由单纯的石头进而被认为是道德操守的象征,进而产生了大量的喻义高尚品德的象征词语,丰富了语言的使用。

玉积山川之精化,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哲理等多方面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玉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时至今日其意义仍然是丰厚的。“玉”族词句在语言的使用中仍然充满生命活力,是美好、财富、吉祥、崇高的象征,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玉文化在今天仍然传承不息。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语言文字本身是一种文化。[8]

形容玉镯的句子篇七
《痴人说玉》

痴人说玉

—浅谈对玉文化的理解

伍恒霞 学号2010101030637 文学院 广告学 1006班

世间多少痴人说玉

总以为说到了玉的心事

有一天玉反过来说人

不知多少人经得起玉的挑剔

—青花郎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而玉文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中必然有所反映,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实。

(一)(妇好墓出土) 书中自有言如玉

(战国,竹节形玛瑙管)

《诗经》之玉“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郑风‧女曰鸡鸣》)“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秦风‧小戎》)(战国,玉梳

)在十五国风中,

(战国玉)直接反映出玉文化信息的诗篇共有12首。再加上

其他总计28首,约占《诗经》总数的9.2%。

中,于是美化人之外表的饰物

华(玉人头饰)在诗经(鸟兽纹璜,春秋早期),如耳坠琼(人首蛇身饰,春秋早期)。玉是祭祀用器。(春秋,玉神牙)(虎形璜,春秋晚期)玉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玉是身份和德行的象征。玉还用于社会交往,更为赏赐品

那一时期的文化,就是“礼玉文化”。 (战国玉犀牛)。

屈原(战国早期,四节佩)《九章‧涉江》中云:“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金玉带)。登上昆仑山品尝玉之精华,可与天地一样长寿,像日月一般光辉。如这玉带钩(战国): (玉扣)(战国晚期,虎形饰)

自从“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的千古绝唱之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用「玉」字的句子或题名,还有涉及玉的主题与情节。描写玉工碾玉劳动及其不幸爱情遭遇的宋话本《碾玉观音》,与玉

接。

的关系就更为直

(五代,凤凰饰片)

元明杂剧《玉玦记》、《拾玉镯》、《一捧雪》等,也都是以玉文化素材为创作线索的代表作品。

(清,摄山图青金石山

) (清,晚期玉辟邪)

清代著名小说《红楼梦》与玉、玉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从《石头记》——《红楼梦》,从女娲补天遗 石——通灵宝玉——「命根」——贾宝玉——林黛玉……直到全书悲剧性的结局,无不贯穿着玉文化的诸种理念。以顽石变成的“灵通宝玉”为全书的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和宝黛的爱情悲剧为纲目结构,以中国玉文化为了灵魂,以玉美,玉神,玉宝,玉德观念为主调,用独特创新的口语,诗赋,章回小说的形式,弘扬,传承具有七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玉文化(清,仿古碧玉觥),是一部流芳百世的经典名著,是天才文学家曹雪芹对中国玉文化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红楼梦的灵魂是玉,玉文化。《石头记》可以说是小说形式的《玉记》

(清玉碗)

(清,玉笔筒)《红楼梦》是一生自视清高,不能随缘,质朴,

坚韧的曹雪芹托玉明志的杰作,一部玉文化的巨著,它以“石不能言,

最可人”的朴素美和独特的玉文化。这就是玉,就是中华民族之魂的玉文化,是《红楼梦》的灵魂。(清,玉杯)

(清玉饰) (二)

(玉饰明)玉在山而草木润之一 (唐,玛瑙盏)(唐,玉带扳)(唐~玉杯

)

(唐,玉龙盘)。。

李白爱玉,并常写玉,在李白的诗中玉是权力,地位的象征,是德行,信义,才华的象征,是幸福祥瑞的象征,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写玉,为李白的诗歌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创造出了清逸俊朗的物境世界。他的诗中曾有263次提到”玉”字

如“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唐,玉飞天)(清平调),“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 ),“玉瓶(唐~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广陵赠别)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玉阶生白露,夜

久侵罗袜. (玉阶怨 )等等。。。(玉车饰)

其中,玉与神权,皇权,地位,身份相关系,以玉形容女子的美丽,以玉赞美男子的风度,以美玉比喻自己的德行高节,以玉赞美人之才华,以玉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隋金扣玉盏)

(三)玉在山而草木润之二

从唐诗宋词中,诗词的玉境,可以窥见中国的玉文化的内涵。 先是,玉与玉产地。李商隐,《锦瑟》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谓:“蓝水远从天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中提到的蓝田和玉山,都是长安县的蓝田山,因产玉而得名。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是昆仑山。昆仑山,群玉之山,盛产昆仑玉。

其次,“玉”与“玉门关”也有不解的渊源。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无海间,长风九万里,吹度玉门关”到王焕之的“羌笛何须悠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见,西域和中原的经济要道几经硝烟。萧衍“玉龟山

(金,双龟玉),真长仙”(乐府上云乐之玉龟曲).

玉与美人,也是!玉在中国人的审美观中代表了美丽洁白,珍贵难得。(明,玉发簪)像苏轼的 “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