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出师表记名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1    阅读:

出师表记名句篇一
《初中九年级上《出师表》重点句子

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十二.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十四.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十五.五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得2分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对人物的把握能从文中章中找到依据,可得2分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2、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 (2)七擒:七擒孟获 (3)东和:东和孙吴

(4)北拒:北拒曹魏 (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5、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

出师表记名句篇二
《七至九年级必记的名句 古文》

第一册 1. 《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 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 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 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2. 《扁鹊见蔡桓公》中,引申出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蔡桓公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来表达对医生的反感。 3. 《过故人庄》中,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 阳日,还来就菊花。 4. 《钱塘湖春行》中,写出莺燕报春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野花与春草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5. 《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生命感情,突出它们与人的关系的诗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 《游山西村》中,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话是这首诗的诗眼, 富有哲理。在《桃花源记》中,与以下两句诗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世外桃源。 7.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描写出片前的准备的诗句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 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 《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9. 《西江月》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李清照《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

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 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第二册 11. 《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1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 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 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3. 《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 15. 《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 句子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表现挖山艰难和决心坚定的句子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相信能 搬走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16. 《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写居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与人交往 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7. 《爱莲说》中,点明主旨、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表明作用独爱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8. 《观书有感》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 《清平乐?村居》中,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三册20. 《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 《论诗》中,常用来赞美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2. 《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

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万金。 23. 《五柳先生传》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 性嗜酒,著文章。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4. 《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 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 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第四册 26. 《核舟记》中,描写佛印神情的句子是:袒胸露乳,矫首昂视。核舟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表现王叔远精湛技艺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隔千里兮共明月” 演化而来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8. 《醉花阴》中,抒发了离别的极度悲苦的感情的诗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9.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少时远大志向的语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第一步是:并杀两尉;起义的策略口号是: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 民欲也。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语句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之意思 相近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0. 《马说》一文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写出千里马被埋 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被埋没 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能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怀才不遇的人常

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 常有。 3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沙漠冰封,愁云惨 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2. 《无题》诗中,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3. 《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卒 章显志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3.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五册 34.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写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乐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35. 《醉翁亭记》中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在第一段就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 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间朝暮之景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 是: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 36.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诗人贫病衰老,但仍想着为国效力思想感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 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7. 《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8.孟子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 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3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国恒亡”的依据是:入则无 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0.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 偕忘;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1. 《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2.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抒发征夫忧国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第六册 43. 《鱼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4. 《出师表》中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 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 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劝刘 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 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 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45.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6.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抒写主人 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 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7.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8. 《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现曹刿

出师表记名句篇三
《出师表》

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1、出处:本文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选注》。

2、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

作:《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体裁:表,古代文章体裁的一种,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多用于陈述衷情。(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记叙。)

(人教版: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二、词语解释

中道:中途

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秋:时

殊遇:优待,厚遇

开张:扩大

光:发扬光大

妄:随便,胡乱

引喻:称引、譬喻

塞:堵塞

俱:全,都

罚:惩罚

否:恶

臧否:指评价人物

若:如果

有司:指主管官吏

刑:罚

平明:公平英明

偏私:偏袒私情

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简拔:选拔

愚:我(诸葛亮自谦)

裨:增益

阙:通“缺”,缺点

广益:增加好处

淑均:和善公平 举宠:推举,举荐

优劣:好的差的人

远:疏远,远离 兴隆:兴盛

每:常,常常

痛恨:痛心遗憾

愿:希望

布衣:平民

苟全:苟且保全

以:认为

崩殂:死。古代帝王死称崩。殂,死亡诚:确实,的确 懈:懈怠,放松 宜:应该,应当 圣听:圣明的听闻。 恢弘:发扬、振奋。又作“恢宏” 菲薄:轻视 义:适宜、恰当 忠谏:忠诚进谏 陟:升 臧:善 陟罚:指升降官职 异同:不同,偏义词。 忠:尽忠 论:评定、判定 昭 :显示 理:治 良实:忠良笃实 是以:因此 遗:给予 咨:询问 裨补:补救 漏:疏漏 性行:性格与行为 称之:称赞 行阵:军队的行列,泛指军队 亲:亲近 所以兴隆:„„的原因 倾颓:倾覆,衰败 未尝不:没有不 贞良死节:坚贞忠直,能以死报国 信:信任 躬:亲自 闻达:扬名做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陋

猥:辱,降低身份 枉屈:屈尊前来相访

顾:看望,拜访 由是:因此 遂许:于是,就 遂许: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值:遇到

倾覆:兵败 际:时期

尔来:从那时以来 谨慎:认真,慎重

夙夜:早晚 忧叹:忧愁叹息 不效:完成,实现 不毛:不长庄稼,指未开发的荒凉的地方 兵:兵器 甲:指装备

奖率:奖励和率领 三军:全军

庶:表示希望 竭:尽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驽:下等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攘:排斥,排除

所以:用来„„ 职分:职责本分

损:减少 益:增加 之效:任务 治:惩治

兴德:发扬圣德 慢:疏忽,怠慢

彰:显示,显扬 咎:过失

谋:谋划 咨诹:询问 善道:好道理 察纳:明察采纳 雅言:正言,正确的言论 不胜:不尽

临:面对 涕零:眼泪落下

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捡”,挑选。)

古今异义词

1. 秋: 古义: 时 今义: 秋天

2. 开张: 古义: 扩大 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

3. 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 今义: 十分憎恨

4. 布衣 古义: 平民 今义: 布制衣服

5. 卑鄙: 古义: 地位低微.见识鄙陋 今义: 品质低劣.下流

成语归纳

1.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广泛地听取别人意见。2.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3.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4.作奸犯科: 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

5.苟全性命: 苟且保全性命。 6.斟酌损益: 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掌握分寸,有所兴革。

7.感激涕零: 形容感激得流下了眼泪。 8.不知所云/言: 不知道说些什么。

9.三顾茅庐: 用来泛指真心诚意地登门拜访或一再邀请某人。

10.亲贤远佞: 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11.计日而待: 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

12.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3.不毛之地:指未开发的荒凉的地方。

14.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15.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16.陟罚臧否:升降官职,评价人物。 17.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

18.察纳雅言:明察采纳正确的言语。 19.攘除奸凶:排除奸凶。

判断句

①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如:

1.此皆良实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也”,判断句标志,例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整体感知

1.主旨概括:

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顺利出师北伐。也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请求出师北伐,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劝勉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表达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写作特色:

(1)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抒情和叙事,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色?)

(2)本文语言具有率直、质朴、恳切、精练的特点。(怎样理解诸葛亮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炼的特色?)

A.全文624个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望后主继承遗志完成大业,表现了文章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B.全文不用典,无比喻,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身份。

C.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行文,运用排比,还有许多成语沿用至今。

4.全文的抒情线索/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报先帝、忠陛下。

5、人物形象:

诸葛亮:淡泊名利;知恩图报;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谨慎勤勉,知人善任,有治世之才;是智慧的化身,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刘备:从三顾茅庐看: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气度宽宏。从白帝城托孤看: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刘禅:从三条建议看,他偏听偏信,赏罚不明,不辨忠奸,亲佞远贤。总之贪图享乐,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昏庸无能。

四、理解性默写

1. 分析蜀国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 作者分析有力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 形成有力主观条件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 作者提出“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目的/好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本文中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6. 推荐”郭攸之”等人的原因是: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拨以遗陛下)

7. 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8. 任用这些贤臣带来的好处是: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9. 作者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本段的中心句/“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的内容/“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10. 作者认为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

11. 作者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原因/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 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3.(1)写作者生活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语句/表明作者的志趣抱负、品格高远、生性超凡脱俗、不求功名、默默为蜀汉效力的语句(2)作者自述心志,表明自己志趣淡泊,无意于功名的名句(3)诸葛亮《诫子书》中有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现了作者恬静寡欲,但又志趣过人,由此可联想到<<出师表>>中的一句话

(4)与“人到无求品自高”一句,表达了一种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意境相同的句子(5)表明作者“静以修身”“淡泊明志”的过人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 概述”三顾茅庐”的故事/“感激”的原因/“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1)写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语句/临危受命,写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2)诸葛亮深情回忆追随刘备创业时期处境艰难的句子/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3)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请命,出使东吴,以图联吴抗曹大计,在本文中自述为(4)本文形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句子/赞美那些力挽狂澜的传奇人物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 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7. 受命以来的心情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 受命以来的行动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9. 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0. 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出师前的有利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1. 诸葛亮提到“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指/写出师表的战略目标,自己的职分的句

子: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2. 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3. 表明作者严于律己的句子: 不效则治臣之罪。

24.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是: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5. 体现诸葛亮矛盾复杂的心情是: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五、内容理解:

1、作者提出建议前分析了蜀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目的是什么?

(1)先分析蜀汉面临的不利的客观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又分析了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的目的是:起笔凝重,痛惜刘备大业未竟;隐含创业维艰,意在引起后主深思,即警其心。

(3)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鼓励刘禅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励精图治,亲信忠臣。

2、本文开篇有何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表达作者痛惜刘备大业未完成的感情,也隐含着创

业艰难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的深思,即警其心,为全文议论做铺垫。在分析不利的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既使后主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又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3、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等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政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

4、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本文反复陈述的重点/哪一条是核心主旨所在?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1)分别从纳谏、法治、用人三方面,

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2)其中亲贤远佞是文章主旨所在。

(3)理由如下:A、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刘禅能否亲贤远佞。B、表文中较多篇幅谈选贤举能,说明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存亡。C、意在开导昏庸的刘禅,劝他继承先帝遗志,励精图治,兴复汉室。D、亲贤远佞思想贯穿全篇,开头先帝遗德,结尾先帝遗诏都指此而言。

5、第五段与前两段有怎样的联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用心?

第五段在前两段荐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并总收文章第一部分。反复告诫刘禅亲贤远佞的重要,希望他能够以先帝为榜样,兴复汉室。

6、作者向刘禅进言后,转而自叙本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第六段作者为何要自叙本志并追溯以往的历史和白帝城托孤的事?

他自叙本志,是表明自己志向高远,淡泊名利;进而引出三顾之恩和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既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同时告诫后主创业维艰,希望他以先帝为榜样,修明政治,支持北伐。

7.如何理解第六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8、“后值倾覆„„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了什么内容?目的何在?/“受任于”名句赏析。 概括了诸葛亮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也说明创业维艰;进一步表达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更是诸葛亮追随刘备,临危受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8、如何理解“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却“遂许先帝以驱驰”,最后成为一代贤相?/ 前后是否矛盾?

不矛盾。前者表明诸葛亮本来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但被先帝三顾茅庐所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格所感动,为酬三顾之恩才甘愿奔走效劳,出山辅佐以超群的智慧和过人的才能成为一代贤相。

9、最后一段,可以看出诸葛亮出师前,情感复杂,分析“临表涕零”的原因?

(1)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过早离世而悲痛惋惜;

(2)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的信任,为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而无限感慨;(3)即将出师北伐,胜负难料,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小人作祟,难免有后顾之忧;(4)即将出师,对后主依依不舍,深切希望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稳定后方。总之,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10、文中多次(13次)提到先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对先帝怀有怎样的情感?

(1)表达诸葛亮对先帝三顾之恩和白帝城托孤信任的感激之情;(2)先帝大业未竟而中途去世的怀念和惋惜;(3)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和知恩图报的情感;(4)临危受命,不畏艰难,对先帝的效忠之情;(5)希望后主以先帝为榜样,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大业的感情。

11、作者提出建议时,为使后主能够接受建议,听从自己的观点,可谓极尽老臣之能,用心

出师表记名句篇四
《《出师表》》

《出师表》复习题篇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选注》。

3、体裁:表,古代文章体裁的一种,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多用于陈述衷情。(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记叙。) (人教版: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二、解词

中道:中途。 崩殂:死。古代帝王死称崩。殂,死亡。

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诚:确实,的确。

秋:时。 懈:懈怠,放松。

殊遇:优待,厚遇。 宜:应该,应当。 开张:扩大。 圣听: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振奋。又作“恢宏”

妄:随便,胡乱。 菲薄:轻视

引喻:称引、譬喻。 失义:不合道理。

义:适宜、恰当。 塞:堵塞。

忠谏:忠诚进谏。 俱:全,都。

陟:升。 罚:惩罚。

臧:善。 否:恶。

陟罚:指升降官职。 臧否:指评价人物。

异同:不同,偏义词。 若:如果。

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 忠:尽忠。

有司:指主管官吏。 论:评定、判定。

刑:罚。 昭 :显示

平明:公平英明。 理:治

偏私:偏袒私情。 内:指宫中。

外:指府中。 良实:忠良笃实。

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是以:因此。

简拔:选拔。 遗:给予。

愚:我(诸葛亮自谦)。 咨:询问。

裨补缺漏:补救缺点和疏漏。裨补,补救。裨,增益。

阙:通“缺”,缺点。 漏:疏漏。

广益:增加好处。 性行:性格与行为。

淑均:和善公平。 称:称赞。

举:推举,举荐。 行阵:军队的行列,泛指军队。

优劣:好的差的人。 亲:亲近。

远:疏远,远离。 所以:……的原因。

兴隆:兴盛。 倾颓:倾覆,衰败。

每:常,常常。 未尝不:没有不。

痛恨:痛心遗憾。 贞良死节:坚贞忠直,能以死报国。

愿:希望。 信:信任。

布衣:平民。 躬:亲自。

苟全:苟且保全。 闻达:扬名做官。

以:认为。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陋。

猥:辱,降低身份。 枉屈:屈尊前来相访。

顾:看望,拜访。 由是:因此。

遂:于是,就。 许: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值:遇到。

倾覆:兵败。 际:时期。

尔来:从那时以来。 谨慎:认真,慎重。

夙夜:早晚。 忧叹:忧愁叹息。

效:完成,实现。 不毛:不长庄稼,指未开发的荒凉的地方。毛,苗。 兵:兵器。 甲:指装备。

奖率:奖励和率领。 三军:全军。

庶:表示希望。 竭:尽。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驽:下等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攘:排斥,排除。

所以:用来…… 职分:职责本分。

斟酌损益:斟酌情理,掌握分寸。损,减少。益,增加。

效:任务。 治:惩治 。

兴德:发扬圣德。 慢:疏忽,怠慢。

彰:显示,显扬。 咎:过失。

谋:谋划。 咨诹:询问。

善道:好道理。 察纳:明察采纳。

雅言:正言,正确的言论。 不胜:不尽。

临:面对。 涕零:眼泪落下。

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捡”,挑选。)

古今异义

1、秋:古义(时);今义(秋天)。

2、开张: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3、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憎恨)。

4、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制衣服)。

5、卑鄙:古义(地位低微,见识鄙陋);今义(品质低劣,下流)。

成语归纳

1、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广泛地听取别人意见。2、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4、作奸犯科: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

5、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6、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掌握分寸,有所兴革。

7、感激涕零:形容感激得流下了眼泪。 8、不知所云/言:不知道说些什么。

9、三顾茅庐: 用来泛指真心诚意地登门拜访或一再邀请某人。

10、亲贤远佞: 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11、计日而待: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

12、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3、不毛之地:指未开发的荒凉的地方。

14、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15、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16、陟罚臧否:升降官职,评价人物。 17、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

18、察纳雅言:明察采纳正确的言语。 19、攘除奸凶:排除奸凶。

判断句

①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如:

1、此皆良实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也”,判断句标志,例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整体感知

1、主旨

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顺利出师北伐。也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2.写作目的

请求出师北伐,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劝勉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表达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写作特色

(1)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抒情和叙事,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全文表达方式有什么特色?)

(2)本文语言具有率直、质朴、恳切、精练的特点。(怎样理解诸葛亮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炼的特色?)

A.全文624个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望后主继承遗志完成大业,表现了文章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B.全文不用典,无比喻,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身份。

C.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行文,运用排比,还有许多成语沿用至今。

4.全文的抒情线索/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报先帝、忠陛下。

5、人物形象:

①诸葛亮

淡泊名利;知恩图报;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谨慎勤勉,知人善任,有治世之才;是智慧的化身,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②刘备

从三顾茅庐看: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气度宽宏。从白帝城托孤看: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③刘禅

从三条建议看,他偏听偏信,赏罚不明,不辨忠奸,亲佞远贤。总之贪图享乐,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昏庸无能。

四、理解性默写

1、分析蜀国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作者分析有力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形成有力主观条件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作者提出“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目的/好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本文中意思一致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推荐郭攸之等人的原因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拨以遗陛下)。

7、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8、任用这些贤臣带来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9、作者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本段的中心句/“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的内容/“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10、作者认为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

11、作者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原因/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3、写作者生活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语句/表明作者的志趣抱负、品格高远、生性超凡脱俗、不求功名、默默为蜀汉效力的语句/作者自述心志,表明自己志趣淡泊,无意于功名的名句/诸葛亮《诫子书》中有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现了作者恬静寡欲,但又志趣过人,由此可联想到《出师表》中的一句话/与“人到无求品自高”一句,表达了一种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意境相同的句子/表明作者“静以修身”“淡泊明志”的过人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概述”三顾茅庐”的故事/“感激”的原因/“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写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语句/临危受命,写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诸葛亮深情回忆追随刘备创业时期处境艰难的句子/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请命,出使东吴,以图联吴抗曹大计,在本文中自述为/本文形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句子/赞美那些力挽狂澜的传奇人物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7、受命以来的心情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受命以来的行动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9、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0、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出师前的有利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1、诸葛亮提到“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指/写出师表的战略目标,自己的职分的句子: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2、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3、表明作者严于律己的句子:不效,则治臣之罪。

24、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5、体现诸葛亮矛盾复杂的心情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五、内容理解

1、作者提出建议前分析了蜀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目的是什么?

(1)先分析蜀汉面临的不利的客观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又分析了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分析不利客观条件的目的:起笔凝重,痛惜刘备大业未竟;隐含创业维艰,意在引起后主深思,即警其心。

(3)分析有利主观条件的目的:鼓励刘禅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励精图治,亲信忠臣。

2、本文开篇有何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表达作者痛惜刘备大业未完成的感情,也隐含着创业艰难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的深思,即警其心,为全文议论做铺垫。在分析不利的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既使后主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又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3、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等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政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

※4、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本文反复陈述的重点/哪一条是核心主旨所在?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1)分别从纳谏、法治、用人三方面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2)其中亲贤远佞是文章主旨所在。

(3)理由如下:A、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刘禅能否亲贤远佞。B、表文中较多篇幅谈选贤举能,说明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存亡。C、意在开导昏庸的刘禅,劝他继承先帝遗志,励精图治,兴复汉室。D、亲贤远佞思想贯穿全篇,开头先帝遗德,结尾先帝遗诏都指此而言。

5、第五段与前两段有怎样的联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用心?

第五段在前两段荐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并总收文章第一部分。反复告诫刘禅亲贤远佞的重要,希望他能够以先帝为榜样,兴复汉室。

※6、作者向刘禅进言后,转而自叙本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第六段作者为何要自叙本志并追溯以往的历史和白帝城托孤的事?

①他自叙本志,是表明自己志向高远,淡泊名利;②进而引出三顾之恩和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既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③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④同时告诫后主创业维艰,希望他以先帝为榜样,修明政治,支持北伐。

7.如何理解第六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8、“后值倾覆„„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了什么内容?目的何在?/“受任于”名句赏析。

概括了诸葛亮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也说明创业维艰;进一步表达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更是诸葛亮追随刘备,临危受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8、如何理解“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却“遂许先帝以驱驰”,最后成为一代贤相?/前后是否矛盾?

不矛盾。前者表明诸葛亮本来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但被先帝三顾茅庐所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格所感动,为酬三顾之恩才甘愿奔走效劳,出山辅佐以超群的智慧和过人的才能成为一代贤相。

9、最后一段,可以看出诸葛亮出师前,情感复杂,分析“临表涕零”的原因?

①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过早离世而悲痛惋惜;

②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的信任,为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而无限感慨;

③即将出师北伐,胜负难料,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小人作祟,难免有后顾之忧;

④即将出师,对后主依依不舍,深切希望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稳定后方;

总之,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10、文中多次(13次)提到先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对先帝怀有怎样的情感?

①表达诸葛亮对先帝三顾之恩和白帝城托孤信任的感激之情;②先帝大业未竟而中途去世的怀念和惋惜;

③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和知恩图报的情感; ④临危受命,不畏艰难,对先帝的效忠之情;

⑤希望后主以先帝为榜样,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大业的感情。

11、作者提出建议时,为使后主能够接受建议,听从自己的观点,可谓极尽老臣之能,用心良苦,阅读本文后,请你谈谈诸葛亮的良苦用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出师表记名句篇五
《222出师表》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一、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实词: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 3、不懈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

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

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严明。)(治)

17、不宜偏私(偏爱) 18、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

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我)

23、悉以咨之(询问) 24、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通"缺",过失)

25、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

27、举宠为督(推举)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好的和差的)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衰败)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

31、贞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32、躬耕于南阳(亲自)

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 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

36、由是感激(感动奋发) 3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8、后值倾覆(遇到)(兵败) 39、尔来(那时)

40、寄臣以大事(托付) 41、夙夜忧叹(早,早晨)

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 43、深入不毛(草)

44、庶竭驽钝(希望)(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45、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 4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48、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

49、以彰其咎(表明)(过失) 50、咨诹善道(询问)

51、察纳雅言(明察)(接受)(正言) 52、临表涕零(落泪)

二、古今异义词:

序号例句古义今义

1诚宜开张圣听 古:扩大 今:店铺开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痛心遗憾 今:极为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古:出身鄙野 今:言行恶劣

4由是感激 古:感动 今:深刻的感谢

5晓畅军事 古:通晓, 今:熟悉明白通达

6临表涕零 古:眼泪 今:鼻涕

三、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恐托付不效(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

附虚词:

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⑵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⑶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⑻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

⒀以先帝之灵(来)⒁以彰其咎(来)⒂以咨诹善道(来)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⑵欲报之于陛下也(在)

⑶试用于昔日(在)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在)

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⑼还于旧都(到)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

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9、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五、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中道崩殂2、益州疲弊3、不懈于内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5、忠志之士6、追先帝之殊遇

7、开张圣听8、以光先帝9、恢弘志士之气10、妄自菲薄11、引喻失义12、以塞忠谏之路

13、陟罚臧否14、作奸犯科15、付有司论其刑赏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7、不宜偏私18、此皆良实

19、志虑忠纯20、是以先帝21、简拔以遗陛下22、愚以为23、悉以咨之24、裨补阙漏

25、性行淑均26、晓畅军事27、举宠为督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1、贞良死节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3."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6-7自然段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2.苟全性命于乱世3.不求闻达4.先帝不以臣卑鄙5.猥自枉屈6.由是感激

7.遂许先帝以驱驰8.后值倾覆9.尔来10.寄臣以大事11.夙夜忧叹12.以伤先帝之明13.深入不毛

14.庶竭驽钝15.攘除奸凶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

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

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8-9自然段

(一)解释给加点的词:

1.斟酌损益2.责攸之、袆、允等之慢3.愿陛下亲之信之4.以彰其咎5.咨诹善道6.察纳雅言7.临表涕零

(二)地毯式阅读: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相照应。

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二、综观全文

1.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2.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3.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请结合文章,说说此文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4.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5.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表"相关的诗句。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

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臧否;刑赏;平明偏私;兴隆倾颓等

6-7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记名句篇六
《出师表阅读下面的语段》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

2.文中拿“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鲜明对比,目的是( )

A.表达对先帝亲贤臣、远小人的赞颂之情。

B.表达自己对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的痛恨之情。

C.批评蜀汉后主像桓、灵二帝那样亲小人、远贤臣。

D.希望后主也记取历史教训,亲信贤能,远离小人。

3.“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语是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把“亲贤臣,远小人”这条建议,提高到__________的角度来论述。

4.本段文字采用什么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 )。

A.希望刘禅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

B.希望刘禅实行法制,严明赏罚。

C.希望刘禅亲贤远佞。

D.希望发动战争统一中国。

参考答案:

1.亲贤臣,远小人 2.先汉所以兴隆,后汉所以倾颓 D 3.汉室之隆 兴复汉室大业 4.议论 5.C

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待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在文段中□内填补标点。

2.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特殊的第一人称代词_______;一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______

3.“亲之信之”、“小信未孚”、“必以信”,三个“信”解释各不相同,分别是______、______

4.先帝指的是______,陛下指的是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之”,其中“贞良死节之臣”,“汉室之隆”中“之”是______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________,“愿陛下亲之信之”中的“之”是______词,可译为__________。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正确的译文是( )

A.对桓、灵二帝(的做法),从来没有表示叹息或痛恨

B.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没有不叹息和痛恨的

C.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D.没有一次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7.这段文字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______的方法,论述了“_______”的重要性,第三句对陛下提出了应亲信“贞良死节之臣”的希望,并追述先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臣 陛下 3.信任 信用 信实 4.刘备 刘禅 5.助 的 代 他们

6.C 7.对比 亲贤远佞 增强第一句的说服力

《出师表》练习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 )②中道崩租( )③以遗陛下( )④行阵和睦(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引喻失义( )

③察纳雅言( )④性行淑均(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

(一)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

答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