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关于虚拟的网络的句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2    阅读:

关于虚拟的网络的句子篇一
《虚拟政治场域中网络话语的失序危机及其化解之道》

虚拟政治场域中网络话语的失序危机及其化解之道

作者:赵林栋

来源:《理论导刊》2014年第03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网络话语空间逐渐演变成了不同话语主体进行话语表达的政治场域。虚拟政治场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分离、复制与误读。在虚拟政治场域中,主要存在着个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群体性的话语表达。虚拟政治场域的特征和多样化的话语表达导致了网络话语的失序危机,其主要表现为群体极化、网络暴力和反权力话语的出现。要化解这种危机,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对于网络话语秩序的维护作用,建构网络对话机制,增强双重话语空间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实现有序参与和适度控制。

关键词:虚拟政治场域;话语表达;网络话语;失序;化解

中图分类号:D035-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3-0014-04

一、虚拟政治场域:分离、复制与误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不同话语主体进行话语表达的重要场所,虚拟网络话语空间逐渐演变成了不同话语主体进行话语表达的政治场域。其主要特征是:

1.文本、语境和话语主体三者之间的分离。在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存在着话语主体和语境的分离、文本和语境的分离、话语事件和语境的分离以及不同话语主体之间的分离。表面上,基于网络话语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无边界性、普及性、即时性等特征,不同的话语主体借助网络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联系;不同话语主体之间“未曾谋面,既已相识”,“不在现场,感同身受”,“不相往来,交流频繁”。虚拟网络话语空间的这些作用使得网络本身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场域。但是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也使各种分离成为可能。在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话语主体可以摆脱现实语境的控制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网络身份的虚拟性为话语主体的自由表达降低了风险,提供了便利。虚拟网络话语空间同样可以导致文本和语境的分离以及话语事件和语境的分离,即不同的话语受众在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接触到的文本和话语事件都已经脱离了其真实的语境。在时空变化的过程中,语境不可复制,而只能进行各种近似性的还原。除了文本和语境的分离,不同的话语主体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分离。在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不同的话语主体之间可能会“天马行空,千言万语”,但他们彼此之间并不了解。这些不同的话语主体生活在现实的语境中,却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着交流与沟通。

2.文本的复制与传播。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的各种分离现象为文本的复制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在创造、复制、传播的过程中,文本有可能发生“变异”。文本变异即文本的形式或内容发生了改变。在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不同的话语主体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本和话语事件。话

语主体可以收藏、传播、修改这些文本,也可以忽略这些文本的存在,并进而创造和传播自己的文本。在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不同的文本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碎片化与整合,同样的文本被不同的人用于不同的目的。作为信息的载体,文本可以传播谣言,也可以传播真实信息;可以传播真、善、美,也可以传播假、恶、丑;可以编织精彩的故事,也可以描述具体的真实。在创造与更新、复制与传播的过程中,文本发生着“变异”。文本变异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谣言与真言交织,真实与虚假难辨”。

3.对文本和话语事件的误读。在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出现的话语主体和语境的分离、文本和语境的分离、话语事件和语境的分离以及不同话语主体之间的分离,再加上本文自身的“变异”,很容易导致受众对文本和话语事件的误读。话语受众对文本的误读主要包括两种情形:对文本的客观性误读和对文本的主观性误读。文本的客观性误读主要是由于话语受众所掌握的相关信息不足、不在场、知识储备不够等因素所导致的错误理解和认识。文本的主观性误读主要指的是由于话语受众自身的局限而导致对文本的曲解或者是有意做出对文本的曲解。对于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的各种文本,网民很可能从其自身具体的情境出发来进行解读,从而赋予文本以其自身的理解和意义。这体现了文本理解的主观化和个体化。话语在这里成为一种表达,一种网民自身的主观诉求。在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由于脱离了具体的情境,文本和话语事件就会得到不同的解读。在现实生活中,网民所接触的话语是脱离了具体情境的话语。他们理解这些话语时往往并不是以话语产生的语境为背景,而是以宏观的社会背景和其自身所处的语境为依据。这难免会导致话语的内涵被曲解、被夸大。虚拟网络话语空间因其广泛的传播性而扩展了话语的影响范围,这进一步增强了网络话语的潜在影响力。“文本变异”和文本的误读很容易导致真相的扭曲和舆论的偏狭。

二、虚拟政治场域中的话语表达

在虚拟性的网络空间中,个体性的话语表达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有口无心”。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就是表达但不思考。虚拟网络空间中的话语主体只是复制或者传播别人的观点,或者根据别人的观点对话语事件做出判断,但他并不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对待所接触到的文本和信息。第二种类型:“有心无口”。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有思考但没有表达。其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虚拟网络空间中,有些话语主体只是关注网络空间中出现的各种话语事件,他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从不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话语主体把自己定位为“局外人”或者是“打酱油的游客”。另一种是,有些话语主体具有进行话语表达的动机,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有进行话语表达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话语主体把自己定位为在网络话语空间中进行话语表达的“主角”,但却没有“登台表演的机会”。第三种类型:“口心如一”。这种类型的主要特征是话语主体坚持话语表达权利与公民责任的统

一。“口心如一”是在虚拟网络空间中进行真实话语表达的重要条件。能够做到“口心如一”的话语主体很可能就是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者。一个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者不但应该传递真实的信息,表达真实的话语,还应该对接触到的话语事件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第四种类型:“无口无心”。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随口而说、随意表达。话语主体既没有明确的表达动机,也没有计划性的表达行动,而是在话语参与的过程中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话语主体很可能对虚拟网络空间中的话语事件漠不关心,或者“事不关己”。“无口无心”更

体现出网络娱乐化的倾向。一些话语主体在虚拟性的网络空间中寻求一种休闲和娱乐,网络也因此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虚拟性的网络空间中,还存在着群体性的话语表达。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基于政治因素所进行的群体性表达。其最主要的形式是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作为话语主体所进行的话语表达行动。在虚拟网络空间中,政府不但是网络空间的管理者还是网络空间的参与者。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参与者,作为高度组织化的话语主体,政府都不得不在网络空间中与其他话语主体进行互动与沟通。第二种类型:基于经济因素所进行的群体性表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不同群体性话语主体进行话语表达的主要动因。一方面,各种经济性组织通过网络的方式来进行竞争,网络空间中的群体性表达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和竞争方式。另一方面,虚拟网络空间为“舆论操纵”和“话语操纵”提供了便利。一些人试图通过组织化的话语表达来获取利益。这些人被称之为“五毛党”。“五毛党”指的是现实社会中的某些利益团体雇佣的“网络推手”或“舆论操纵者”,因传说每篇帖子价值五毛钱而得名。[1]第三种类型:基于社会因素所进行的群体性表达。正如卡斯特所说,“网络媒介从组织性的商务工具和沟通媒介,变成了社会转变的杠杆——尽管常常不符合社会运动的要求或没有捍卫你我必然共有的价值观。”[2]在转型时期难免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在意见表达受阻的情况下,有些社会群体往往借助网络的力量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并希望以此能引起社会舆论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关注。第四种类型:基于文化因素所进行的群体性表达。这里的文化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些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3]人们可能会在这些社会资本的影响下,组成新的共同体,为了共同的信念或者目标而采取一致的行动,并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群体性的话语表达。志愿者行动、环保组织等都受到社会资本的影响。第五种类型:基于各种随机性因素所进行的群体性表达。虚拟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普及性、超时空性的特征。任何一个突发性事件、紧急性事件甚至是看似普通性的事件都可能在瞬间引起广泛的关注。具有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年龄的人可能会因为同一个事件而聚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临时性的群体话语表达。

三、网络话语失序的主要表现

虚拟政治场域的分离、复制与误读以及多元化的话语表达导致了网络话语的失序危机。网络话语的失序危机主要表现为群体极化、网络暴力和反权力话语的出现。

群体极化( Group Polarization) 由传媒学者詹姆斯·斯托纳在1961年首次提出,并被桑坦斯引入互联网研究。它指的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在协商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1]“网络技术的虚拟性、超时空性和即时性等特征,造就了各种„趣缘群体‟和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乌合网民‟不等于理性网民;„趣缘群体‟不等于利益群体。趣缘群体是与血缘地缘和业缘不同的基于个人兴趣并以专业网站或分众论坛为基地的网民;乌合网民则是散布于各种网站和论坛上的数量庞大的围观者、灌水者、潜水者和谩骂者等等。数量庞大的„趣缘群体‟和„乌合之众‟使得传统政治学中所强调的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主体面

临„主体悬置‟和„群体极化‟的危险”。[1]群体极化现象对于左右网络舆论的走向和各种真假消息的传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网络暴力和群体极化密切相关。网络暴力是一种发生在网络空间中的暴力行为。和一般的社会暴力不同,网络暴力的杀伤力不是依赖于武力,而是依赖于多数网络参与者的“口诛笔伐”。因此,群体极化是出现网络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表现形式上来看,网络暴力是一种“软暴力”,但在现实生活中,网络暴力可以导致“硬伤害”。社会暴力的参与者都是有形的实体,但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则带有“隐身性”的特征。网络暴力所导致的“硬伤害”主要表现为: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扭曲事件的真相、“绑架”网络舆论、扩大虚假信息的传播。由于虚拟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匿名性、即时性等特点,对网络暴力的规制存在着诸多的障碍。 网络话语的失序危机还表现为反权力话语的出现。在虚拟网络空间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自媒体”指的是在虚拟网络空间中,每个参与者既可以作为话语主体进行话语表达,也可以作为信息载体进行信息传递。虚拟网络空间为话语主体进行话语表达提供了便利,并增强了不同话语主体之间的联系。在虚拟话语空间中,人们开始对一些官方话语和权力话语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对政府官员的不恰当的言行如„雷语‟等进行„围观‟,表达关注和批判;第二,对一些政府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或调查结果表示质疑或怀疑;第三,针锋相对提出„反权力‟的话语,如„欺实马‟、„俯卧撑‟和„被字句‟等;第四,建构新的民间话语,如网民自行调查或组织调查团去获取真相。”[6]这些新的话语现象冲击着权力话语的合法性,并在某种程度上逃离了现有政治秩序的规制。

四、网络话语失序危机的化解之道

1.政府对网络话语秩序的维护。在公共能量场中,面对多元化的话语参与和可能出现的失序危机,政府对于网络话语秩序的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元化的话语表达需要政府提供程序化的路径和强制性的规范。哈贝马斯确信:“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公民的整体性不再通过一种实体的价值共识,更不能由某种政治意识形态来维持,而只能通过一种旨在实现普遍民主、保障所有人的平等权利、合法的方法和权力行使的程序的共识来维持。在本质上,程序不是使主体客体化的流水线,相反,程序是参加者角色互动、意见对话与整合的场所。”[5]面对多元化的话语冲突,程序化的话语参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自发形成,它需要政府的程序化建制和规范化约束。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目的就在于把无序的力量整合为有序的力量,把冲突的力量整合为合作的力量。伦理型的秩序和契约型的秩序对于话语秩序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伦理型的秩序可以促进话语主体进行话语参与的自觉性,契约型的秩序可以强制性地规范话语主体的行为。在政治制度化建设的过程中,契约型的秩序比伦理型的秩序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因为伦理型的秩序已经不足以约束由多元利益差异所导致的冲突,而政府凭借其权威性保证着契约型秩序的强制性。考虑到多元话语冲突、网络暴力、话语失序等各种话语危机的可能性,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能量场中的正能量,促进话语参与的程序化和规范化。针对一般性的话语冲突,政府应该进行必要的规范;针对恶意的网络暴力,政府需要做出强制性的惩罚。

2.网络对话机制的建构。虚拟网络话语空间既可以促进多元话语主体之间的对话,也可能导致多元话语之间的冲突,引发多元话语的失序危机。针对虚拟网络话语空间的双重性特征,一方面要通过建构网络对话机制来发挥网络的“正能量”,促进不同话语主体,尤其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网络对话。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经济、法律、教育等多种方式来控制网络暴力,规避网络风险,减小网络的负效应。“事实上,不仅政府的积极触网已经取得良好的沟通效应,而且在民主恳谈实践、参与式公共预算、行政听证、工资集体协商、环境保护圆桌会议等领域中,通过对话来解决复杂的利益问题已显示出良好的治理效应。”[8]网络对话主要涉及到三个要素:网络对话的参与者、网络对话的平台和网络对话的议题。参与网络对话的人数、参与者的代表性、对话平台的有效性以及对话议题的针对性都会影响到网络对话的实践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虚拟网络话语空间的形成为网络对话机制的建构提供了条件。2013年中国网民数量每个月新增440万,2013年上半年网民总量达到5.91亿。急速增加的网民,意味着全民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的匿名性、连接范围的广泛性使得大多网民参与网络对话有了可能性。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的博客、播客、微博、BBS、手机短信、网聊社区等为网民发表言论、协商讨论提供了便利。由于网民的分布渐趋均衡,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的网络对话将会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对于社会民生问题、政治热点问题尤其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网民都愿意积极参与。此外,网络技术与手机通信的结合使得互联网的应用更加大众化。为了促进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的官民对话,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组织网上官民论坛,通过它来促进政府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在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可借助网络论坛发布信息,征求社会民众的意见;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公众可以在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对政策执行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政策执行后,政府可以借助网络对话来对决策的最终影响进行深入调查,并取得反馈意见。

3.增强双重话语空间的互动。现实话语空间与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二者之间既具有一定的关联,又具有一定的差异。虚拟网络话语空间反映着现实话语空间,并冲击着现实话语空间。现实话语空间则为虚拟网络话语空间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来源。现实生活的状况会反映到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中,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也会影响到现实生活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现实生活是多样化的,网络世界同现实世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话语主体面临着不同的喜怒哀乐。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并不能直接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网络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影射”与“再造”。在市场逻辑的影响下,网络空间强调的是“有用之用”,而不是“无用之用”。具体说来,“有用之用”指的是事物或者事件的商业价值。凡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就是有用的,就会在网络空间中占有一席之地。“无用之用”指的是商业价值之外的其他价值,诸如“美感”、“愉悦”、“意义”等各种生活性、主观性甚至是形而上的情感与体验。现实生活需要物质也需要情感,而网络首先被看做是一种商业化的工具。对商业价值的强调意味着:那些没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和事件将会受到忽略,而那些没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的人将被排斥在网络空间之外。网络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不同社会主体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只不过他们在网络空间中所生产和消费的主要是信息和舆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网络进行商业化开发的过程中,意外地形成了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虚拟网络话语平台。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的应用,网络论坛和网络社区的建立等各种因素极大增强了网络舆论的力量,网络舆论成为影响公共行政的重要因素。在虚拟网络话语空间

关于虚拟的网络的句子篇二
《虚拟政治场域中网络话语的失序危机及其化解之道》

关于虚拟的网络的句子篇三
《关于网络语言的几个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第6期2004年12月

Journal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SocialScienceEdition)Vol.6 No.6December 2004

关于网络语言的几个问题

李金媚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5)

摘 要:网络语言是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是一种“另类”语言。目前,对待网络语言或褒或贬,莫衷一是。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宽容之心对待新词语,要有“词语保护”意识,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范度”意识。从逻辑上说,当前重要的是规范主流文字而非规范网络语言。关键词:网络语言;定义;特征;原因;规范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06-  目前,了。一部网络语言词典;语的担忧,①;许,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新新人类甚至将网络语言带出了虚拟空间,写在自己的作文里……②。一时间,众说纷纭,精彩纷呈。但是在各种观点纷至沓来的同时,共识与分歧也就产生了。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

目前,对网络语言的讨论虽然较多,但严格的学术意义上的定义还没有,大多是一些特征的描述和解释:

解释之一:“网络语言”是指与网络有关和“在线”流通的语言。其文字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双重优点,更简单,易掌握,可以表达更多样化的感情。网络语言不是计算机语言,也不是汉语、英语,这类网络中出现的语言文化,有它们的特征,

是正在生长中的新语言。但不系统,不全面。

是国际化的产物,是国,因此网语是国际化的。网语又是民族化、地域化的。网民在某一时间间隔内,在某一民族范围内,以自己民族的方式交换信息和表达意愿。如此出现的网语,含有该民族文化的基因。因此,网语是民族化、地域化的。但是,地域化民族化的网语也是国际化的网语

的现状。

解释之三:网语是在有了互联网以后,网民用来表达他们网络情感和网民生活哲理的语言。

解释之四:所谓网络语言不过就是在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语言中增加了更多的数字、符号等有特定涵义的文字形式而已。

还有一些看法则显得较为混乱:有的将手机短信的语言和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符号等同起来;有的将“新新人类”使用的、传统语法修辞概念无法统摄的语言一概视为网络语言。

从“网络语言”这个词本身的构词结构看,首先要确定“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其次,这个工具要可以而且必须在网络上使用。这样看来,网络语言应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网络语言除了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

 收稿日期:2004-08-22

 作者简介:李金媚(1965-),女,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

中国青年报,《新词语会不会削弱汉语的独特魅力》,2002-08-28。 ①

 ②中国青年报,《网络语言冲进小学作文,教育人士堪忧》,2002-11-26。 ③王党华,《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北大中文论坛,发表日期:2003-03-04。

人民日报,《另类网语》2001-02-26。 ④

 第6期李金媚:关于网络语言的几个问题 73

的词语和符号外,还应包括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如鼠标、病毒、黑客以及各种网络工程所需的计算机语言等。

但由于前者是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使用频率较高且引起的争议较大,故本文仅从狭义网络语言的角度讨论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由性和平等性等特点的互联网,是网络语言的生存基础。同时,网络语言也是支撑网络世界的基础。网络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在现实空间里,我们除了用语言来交流,更多地还借助其它工具。而在网上,我们唯一依靠的就是语言,语言的功能被网络

①发挥到了极限。可以说,网络就是语言世界。”

序生成的词汇“斑竹”。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

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

3、追求虚拟空间自由的结果

网络世界,少有现实社会中的条条框框,在这里,平日忙碌的人们可以如释重负,可以卸下现实生活中的面具,可以毫无掩饰地和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聊天、谈心,人最本质的一面尽现于此。在现实中为种种不如意和烦恼的事情所累的人们当然不愿在网上看到和现实生活完全一样的世界,他们追求身心的轻松,精神的愉悦,于是各种有趣的符号(图案)语言便应运而生,。:,但我们,而且在网上不用那么‘一本正经’地,是我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

②泄的一种方式。”

4、传统文字阅读能力下降的影响

明确了“网络”和“语言”,确立了讨论的出发点和范围。;比如汉语恐慌问题。

二、“网络语言”的产生原因

关于“网络语言”的产生原因,说法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1、速度的影响

多媒体时代的人们,读图能力强于读字的能

力。主流语言文字的严谨、抽象,使多媒体时代的人们饱受阅读和写作之苦。一位绰号“甲克虫”的小网民说:“我们打小就爱看卡通漫画、电视,现在又迷上了网络。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语言。那些罗嗦乏味的文字我最讨厌,明明一个单词或者一

③副图片就能说明白的干吗要拐弯抹角来表达呢。”

于是很“另类”的网络语言就出现了。

这些说法,基本上解决了“网络语言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引发的讨论也比较多,然而,有一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网络语言的产生是一个始于叛逆、终于从众的过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2年7月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上网人数为4580万,网民大多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18—35之间。其中处在“海绵期”的中学生,正是运用“另类网语”最大的一个群体。

中学是个人意识的形成阶段,中学生们的个人意志是极度膨胀的。他们不愿意用平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因为那意味着只有“我们”而没有“我”。这时,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尽情宣泄自我情感的平台。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造出了许许多多的新的表达方式,甚至在网上极度夸张地讲粗话。

网上的时间太宝贵,多泡一分钟的网就多花一分钟的钱;同时,在网上聊天必须以较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提高网上聊天的节奏,减少对话的延缓脱节。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率地完成沟通,必须做到信息交流的迅速,因此要求网络语言的输入方便快捷。于是人们便挖空心思地创造出简短且便于输入的网络语言。在网络上对速度的无限追求,直接导致了被众多不熟悉网络的人形容为“黑话”一样的网络词汇的产生,同时,也对网络语言的语法习惯有一定的影响。

2、输入法的影响

开始上网时,会使用五笔打字的人寥寥无几,网民普遍使用拼音输入法,拼音联想词组时自然会优先显示其字库的老词汇,例如网页上的:“斑竹”,原来正确的词应该是“版主”,但由于“版主”一词系新生词汇,字库里没有相应记录,就成了程

①雷默,《关注网络语言》,光明日报,1999-01-20。

②人民日报,《另类网语》,2001-02-26。③北京日报,《新新人类的语言》,2002-04-18。

 74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 

究其根源,引人注目而已。网络上不拘一格的起名方式似乎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同时,网络已经成了时尚的象征,没有网络经历,就会被人嘲笑。几名在作文里使用网络语言的四年级小学生在解释写作动机时说:“我们也没办法,写作时不知不觉就用上了这些时髦的网络语言。感觉挺好的,不然自己会被同学嘲笑落伍

①的。”

其灵感来源于电影007;“10”———你十分完美等。

5、数字传呼的某些约定俗成的数字组合被挪

用到网络聊天上,例如:020202:“我只想着你”。

还有一些无法归入上面任何一类的词语,比如,“灌水”,“水牛”。“灌水”意思是在论坛上发文章,“水牛”是在论坛上发文章很多的人。这些词语可能和各地方言特点有关。

这样的构词方式使得网络语言的词汇具有简缩词语丰富、以符号代替文字、造词新颖怪奇,形象幽默,简捷实用等特点。

其次,网络语言的语法也有些独特的地方。。根据使用环境的,,—汉语词的超常转类。

网络语言的开放性为大众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虚拟空间,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书面语的规范。只要不妨碍交流,网民可以完全根据个人的习惯或技术条件选词、造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download(下载)可以称为“当”,也可以称为“荡”;可以汉英混用,如“有事给我发E-mail”;有的甚至干脆说成“有事E我”;可以使用缩略词,如

(你在那里吗?)等等。“RUthere?”

2、出现了部分语序变化或变异,进而造成了

这似乎已经有了些哲学的味道了。起初是为了逃避社会身份而创造网络语言,最后却因怕社会身份的不被认同而被动地使用了网络语言。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始于叛逆、终于从众的过程”。

三、“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在词汇、语法、鲜明的特征。

首先,:1、由字母、:B4———Before的

意思;3Q———thankyou的意思等等。

2、由视觉形象而制作出来的符号。例如:Zzzz

……,在睡觉的意思。几个Z连在一起,是把漫画中描绘人打呼噜时发出声音的画法引入到了聊天室中;^-^,表示人在微笑。

3、用谐音造词。

这个方式又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数字谐音。

(日本语)—如:“3166”、“撒优那拉”——再见的

汉语词的超常转类现象。

第一,名词作动词。在网络语言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随处可见,例如“别忘了伊妹儿我!”;“你雅虎了吗?”。

第二,形容词用作动词。汉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更不能用于被动结构。可是网络语言甚至在各大媒体上,如下的例子屡见不鲜。

“澳大利亚政府被黑”。“一旦被黑,不要轻易放弃,什么手段都应用一下……”。

再次,网络语言有自己的风格特征。

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人们在网上交际时,心态平和而放松,与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判然有别。另外,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多为年轻人。这些年轻的网民充满了智慧和活力,喜欢机智而轻松的交流,追求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这就形成了网络语言新鲜、热辣、诙谐、侃风较盛的修辞风格。这样的文字增添了文字的趣味性和可读

意思;“7456”———气死我了;

②汉字谐音。

如:大虾,又称老鸟,“大侠”的谐音,指已经在网上呆了很长时间、对网络非常熟悉的人。有戏谑意。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一些水平较高的电脑爱好者因长期沉迷于电脑而弯腰驼背,形似大虾。一是网友称呼这些人时通常采用拼音输入法,由于“大虾”先于“大侠”出现,且诙谐幽默,故以谐音称之。

③英语谐音

如:“CU———Seeyou”、“IC———Isee”④汉语拼音的缩写

如:“TMD”:他妈的;“WBD”:王八蛋。4、暗示与联想。

如:“007”———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估计

①燕赵都市报,《看不懂的网语作文》,2002-07-13。

 第6期李金媚:关于网络语言的几个问题 75

性。然而,这种文风若不加节制也有流弊,会走上轻浮油滑一路。

这种修辞风格的形成与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密切关系。其中谐音、插言、夸饰是网络语言中常用的手法。谐音在上文已多有涉及,此处从略。“插

①,指的是在叙述中插入评言”,也有人称为“独白”

阅读障碍的出现,“汉语危机论”者才提出了净化母语的观点。从逻辑上说,应是规范主流文字而非规

范网络语言。

即便是规范主流文字,也有一个确立标准的问题。语言是个约定俗成的东西,只要说的和听的都认可并逐步固定下来就可以取得合法的身份,以大

论性的话或补充说明或某种感触的表达现象。如:家常见的“荨”字为例,这个字最初正确的读音是

“祝您虎体健康,虎夫人平安(拍拍马屁,嘻“qián”,但大家都把这个字读“xún”,后来字典里这嘻)”;个字就读“xún”了。读音如此,构词、语法、修辞也

“你上次推荐的ICQ99bBeta3.17Build#2565都是这样。多年前被视为错词的“关爱”,现在已经有中文补丁吗?(无?我晕)”;被词典接受了;“五四”时期白话文的写作,也受到

“最让俺兴奋的是装了北极星软件,它集聊天、,不游戏为一体,(广告词?)”。“夸饰”特别表现在口气的虚夸和文字、符号的叠用上。如:,母语自然随之而

“几天没上网了!!!!”;外敌入侵长期占领,外来文化(语言)被强制推“老老老……鸟!()行,成为该民族或国家的主流文化(语言),而当地个急急急……?———请您土语(母语)被压制成亚文化(语言),这种情况,母一定要指教老弟!!!谢谢!!谢谢!!”

这种手法在网络中因为情急一用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过于频繁使用,就难免会被看作心态浮躁和语言贫乏的表现了。

语虽然不会消失,但却得不到强化和发展,如非洲一些殖民地国家,由于长期被英法等国占领,现在他们的后代都在使用殖民国家的语言。

只要不出现这两种情况,外来文字的引用和网络语言的形成,就只会极大地丰富汉语表达,促进汉语语义发展,具有强大包容力和吸纳力的汉语在这场语言冲击和交汇中不但不会被削弱,不会出现“危机”,而且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生命力。

因此,对待网络语言要首先接受它的存在,其次要有发展的眼光,只有不再用静止的眼光看待网络语言的内容与形式,我们才会注意到它的建设性作用;只有将网络语言和已有的主流语言联系起来,我们才能发现它的存在价值。

在2001年12月17日到19日举行的“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上,40多位专家学者的共识是:不能用一般词语规范的特点来要求新词语。对待新词语要宽容,要有“词语保护”意识,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范度”意识。具体到“网络语言”,专家认为网络词语是新词语中的另类,是否现在就去规范,以及如何去规范,还有待时日。对关心网络语言的人来说,这个结论是令人满意的。

四、“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在网络聊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之后,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最近,有学者指

出“我们精神家园的母语搞成杂色拼盘,对母语健康和纯洁”造成“严重污染”,于是大声疾呼“千万不

②。全国政协委员、能削弱母语学习”中国社会科

学院原副院长刘吉认为“目前中国文字的混乱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比如,“绝代佳人”不是指美人,而是指“不要小孩没有后代的家人”,还有菜鸟、恐龙、大虾、灌水等网络语言,认为汉语出现了危机③。广州天河区教育局还以《网络文化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正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为题,立项进行专题研究④。

在这个问题上展开的众多讨论,似乎有概念不清之嫌。因为主流文字中出现了网络语言,导致了

①贾酷《只闻其声,如见其人———电脑文化中的“独白”现象》,《电脑商情报》2000-03-07。②江曾培《如此“双语时尚”》2002年第33期《新民周刊》。③2002年8月28日《中国青年报》《新词语会不会削弱汉语的独特魅力》。④广州日报《天河区立项研究网络语言》,2002-08-07。

关于虚拟的网络的句子篇四
《网络文明语言》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生活当中去。网络给予我们一个更加的自由的平台,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加深了彼此的交流。但是却有部分人认为网络是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在网上进行人身攻击和发布虚假信息。在上网的过程中,也有人不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认为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就可以随意的发表一些不文明的话语,而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之快这一特点,就造成了更大的不良影响。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时候甚至会威胁国家安全。

关键词:网络 文明 语言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它为我为提供五彩缤纷的生活,它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网络话语权,它为我们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但是长期以来,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网络社会,该平台变得鱼龙混杂,有些人在网上进行造谣生事,人生攻击,发布污言秽语,虚假广告,这些不文明行为,伤害和误导着我们。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让纯真的感情在这里释放,让智慧的思想在这里碰撞,让文明深入人心,还网络一片文明的天空,本组决定通过对网络文明用语的社会调查深入了解大众对网络用语的使用情况,并讨论提出净化网络环境的相关措施。

本次调查的样本来自全国各地,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2份,回收率为87.33%。262名调查者分别来自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社会阶层,包括工人、农民、老师、中学生、大学生、美发师、自由职业者等等。调查对象年龄结构为,男69.35%,女30.65%;年龄阶层为,青少年66.67%,中年24.14%,老年9.19%.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社会各界人士对网络语言的了解情况

调查显示,在问卷中列出的32个网络语言中,人们一个都不知道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1.11%,知道十个以内的占26.82%,知道十个到二十个的占34.87%,知道二十个以上的占27.20%。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在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被广泛认知与使用,因此也带动不文明语言的传播的群体相当庞大。

(二)网络不文明用语随处可见

由于当今社会网络资源十分丰富,网络世界十分复杂,人们接触到的网络面也越来越广,而不文明语也随处可见。据调查,网民接触到的网络不文明语言主要来自匿名贴吧留言,所占比例为46%,QQ、MSN等聊天工具作为网上交流的一种方式,所占比例也不小,为27%,博客和一些比较小的论坛所占比例分别为12%和15%。总而言之,网络不文明语言四处可见。调查显示,网民常常收到的网络不文明语言的攻击通常有色情(30.27%),暴力(24.90%),游戏(50.19%),赌博(5.36%)。

(三)针对性的网络不文明用于的使用情况

经常用,稍一不开心就用网络不文明语言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1.11%,在极度不满的情况下使用网络不文明用语的人占49.43%,而从来不用的只占39.46%。从被调查的人中只有远远未够一般的人从不使用网络不文明用语的可看出,当前网络不文明语言广泛流行,甚至成为人们宣泄不满情绪的一种工具。经调查,身边就有的同学受网上不文明语言的影响,本来文明有礼的人也偶尔会跟风用不文明的网络语言在微博、论坛、QQ、人人等网络宣泄自己的压力,与生活中的彬彬有礼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四)人们对网络上出现不文明用语现象各执己见

虽然网络不文明语言广为流行,人们对它的看法却因人而异。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网络不文明语言是人们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可以理解;四分之一的人认为是一种很自然的社会现象,没有办法;仅有剩下的四分之一的人认为网络不文明语言会影响社会形象,应加大管理力度。看到网络不文明语言时,有39.85%的被调查者感到没太大感觉,无所谓,33.72%的被调查者视情况而定,仅26.05%的人会感觉极度反感,很难受。

关于网络不文明语言对个人的影响,有52%的被调查者认为它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30%的人认为不是,18%的人表示不清楚。而不文明语言对社会的影响,30.65%的被调查者认为会对社会生活 造成很大的影响,57.0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12.26%

的被调查者认为无影响。从本项调查可知,大部分人还是认为网络不文明语言对个人和社会或多或少都会造成影响的,然而很多人却对此影响视而不见,仍然在网络上毫无忌讳地使用不文明用语。

(五)对网络不文明用语的整治

据调查,有62.07%的人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对网络不文明语言进行整治,有11.11%的人认为没必要整治,26.82%的人觉得无所谓。对网上屏蔽一些不文明语言,56.32%的人很好,有利于创建文明网络,23.75%的人认为多此一举,影响网民的情感表达,19.92%的人认为无所谓。在创建网络文明公约的一个建议中,45.98%的人认为切实可行,39.85%没有必要,14.07%认为没有必要。

三、网络不文明语言广泛流行的原因剖析

(一)个人因素

1.心理压力过大

上网的人群大都都是与社会潮流相适应,心理、心智发展较快的人群,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人们的身心特点是引发网络语言不文明的主要根源,他们在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他们精力旺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方面,网民中有的由于认知能力不强,主观自控能力较为薄弱,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加之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和学习压力增大,许多人当遇到个人心理问题时,不愿同亲朋好友倾诉、更不愿与陌生人面对面谈。另一方面,青少年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滞后、生理心理需求与现实、生理心理发展与社会环境教育往往会产生矛盾,从而使他们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使得他们产生远离现实社会,寻求压力的摆脱而逃进虚拟的网络社会的倾向。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学业竞争异常激烈,不同文化相互撞击,使他们的成长面临更大的困惑与挑战,他们非常需要有效的支持与帮助。但在现实生活

中,教师、家长等的引领作用相对滞后,他们不仅不能成为大学生的贴心朋友,反而给他们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使他们遭受更多的挫折,这些都使青少年不得不去寻求其它的出路,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为此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选择。

2.态度不端正

在上网的人群中,不少人认为使用网络语言是一种潮流,而使用网络不文明语言更是个人的言论自由,他人无权干涉。虽然在意识形态上知道网络不文明语言会对个人或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很多人语言和行动上的表现往往截然相反。甚至不少人认为不必对自己的网络上的言行负责。或许为求一时新鲜感,或许故意浏览学习,或者为了蹭网络人气,或者为了所谓的面子与尊严,网络不文明语言悄然流行。

(二)网络因素

1.网络的普及性。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泛化的基础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其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由软硬件构成的虚拟空间,网民可以此为载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网络的普及使普通民众更易于走进网络,成为网民中的一员,网民的数量随之急剧上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1年1月19日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4. 57亿,居世界首位,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 3%,较2009年底提高5. 4%。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2. 6%,用户规模达1. 95亿,较2009年底增长19. 9%。在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所占比例仍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有30. 6%的网民为学生,其中在校的大学生成为众多网民中使用网络语言的一部分。可以说,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激增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和使用。

2.网络的隐蔽性、平等性、虚拟性。

互联网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取决于网络空间这一特殊的虚拟情境的特征。在网络的虚拟社 会中,个人的身份是虚拟的、想象的、多样的和随意的,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力削弱或失效了,上网者可以创造虚拟的人物角色,获得某种权利和认同感,使某种被压抑的个性得到释放。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平等性、虚拟性,使现实中人成为“无标识”的网络主体,现实社会中的姓名、年龄、个人身份、及社会地位等都被淹没,人自身也成了数码存在。因此,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约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自由空间。使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丧失殆尽,极易把人性深处的各种丑陋和罪恶因素诱发出来并恣意张扬。

(三)家庭、学校与社会因素

在面对网络语言冲击反应的滞后性也是人们语言不文明的重要因素面对网络的冲击,他们的反应显得苍白无力。有不少的教师不理解学生文章里出现的网络语言,还有许多父母对网络知之不多,对待新鲜事物接受程度不高,许多家庭没有承担起对子女指导与监督的责任,而且有些家长在电脑、上网方面还得向孩子请教,至于网上传播的什么内容,孩子们交流什么主,如何进行交流,怎样有效监督他们的网络语言,他们无法及时全面掌握。

对于学校方面,这里主要说的是青少年。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学校,其传统的德育则显得滞后与低效,在传统德育模式的主导下,学校基本没有或很少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个体道德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从无律到他律的发展阶段,他律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的道德原则,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学校德育传输给大学生。语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形式,语言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当前我们把以德治国提到与依法治国并重的地位,各地区、各单位也都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但是无论哪种道德建设,都应该以语言文明为前提。

关于虚拟的网络的句子篇五
《虚拟语句练习》

关闭好友动态新东方在线四六级 newsletter-noreply@qq.com保存往来邮件 正在加载...上一封 下一封标记为...移动到...新东方在线四六级 - [基础词汇] 英语四级考试必备常考高频词汇集合(4) 发件人:新东方在线四六级 <newsletter-noreply@qq.com> 查看 添加 拒收 时 间: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下午4:43 纯文本 | 收件人: 1185145720 <1185145720@qq.com> 大 小:6.6K打印 | 显示邮件原文 | 导出为eml文件 | 邮件有乱码? | 转发到群邮件 | 保存到记事本 | 作为附件转发 备 注:编辑删除请在此输入备注...取消 请认准此标志,拥有此标志的才是发自腾讯公司的系统邮件。标记:已将此邮件标记为星标邮件。 取消星标新东方在线四六级取消订阅 更多订阅 [基础词汇] 英语四级考试必备常考高频词汇集合(4)阅读原文91. abundant a. 丰富的,充裕的,大量的 92. adopt v. 收养;采用;采纳 93. adapt vi. 适应,适合;改编,改写 vt. 使适应 &#... 全文↓[基础词汇] 英语四级考试必备常考高频词汇集合(4)阅读原文来自:新东方在线 1天前 |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91. abundant a. 丰富的,充裕的,大量的92. adopt v. 收养;采用;采纳93. adapt vi. 适应,适合;改编,改写 vt. 使适应94. bachelor n. 学士,学士学位;单身汉95. casual a. 偶然的,碰巧的;临时的;非正式的96. trap n. 陷阱,圈套 v. 设陷阱捕捉97. vacant a. 空的,未占用的98. vacuum n. 真空,真空吸尘器99. oral a. 口头的,口述的,口的100. optics n. (单、复数同形)光学101. organ n. 器官,风琴102. excess n. 过分,过量,过剩103. expel v. 驱逐,开除,赶出104. expend v. 消费105. expenditure n. 支出,消费;经费106. expense n. 开销,费用107. expensive a. 花钱多的;价格高贵的108. expand v. 扩大,扩张;展开,膨胀109. expansion n. 扩大,扩充;发展,膨胀110. private a. 私人的,个人的111. individual a. 个别的,单独的 n. 个人,个体112. personal a. 个人的,私人的;亲自的114. personnel n. [总称]人员,员工;人事部门115.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116. the Atlantic Ocean 大西洋117. the Arctic Ocean 北冰洋118. the Antarctic Ocean 南冰洋119. grant vt. 授予,同意,准予119. grand a. 宏伟大,壮丽的,重大的120. invade v. 侵入,侵略,侵袭不得不看 四六级VIP全程班年度最

后500名额抢购 "四六级必过"系列讲座名师带你轻松过关 四六级免费下载中心最新最全资料一站备齐 四六级免费在线测试历年真题 仿真模拟关键字:2011四六级 新东方名师 新东方网络课程 写作 听力 阅读 2011年12月四级备考: ·[四级写作] 2011四级考试写作备考必背:高分句型 ·[四级听力] 四级考试听力真题高分句型总结 ·[四级阅读] 2011英语四级考试阅读选词填空练习 ·[四级综合] 新东方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练习及解答 2011年12月六级备考: ·[六级写作] 2011英语六级考试写作分段逐句指导 ·[六级听力] 名师点拨:六级考试听力选择题答题方法 ·[六级阅读] 六级考试阅读理解真题精选练习 ·[六级综合] 2011六级考试汉译英分项练习 新东方推荐您订阅: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基础词汇] 名师总结四六级常考短语和词组(1)阅读原文1、介词+名词 by accident 偶然 on account of 因为,由于,为了…的缘故 in additi... 全文↓[基础词汇] 名师总结四六级常考短语和词组(1)阅读原文来自:新东方在线 1天前 |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1、介词+名词by accident 偶然on account of 因为,由于,为了…的缘故in addition 另外,加之in addition to 除…之外(还)in the air 流传中on (the / an) average 通常,按平均值on the basis of 根据,在…的基础上at best 充其量,至多for the better 好转,向好的方向发展on board 在船(车或飞机)上out of breath 喘不过气来on business 因公,因事in any case 无论如何,不管怎样in case of 假如,如果发生;防备in case 假使,以防(万一)in no case 决不,无论如何不by chance 偶然,碰巧in charge (of) 负责,管理(a) round the clock 日夜不停地in common 共用的,共有的in conclusion 最后,总之on condition (that) 如果in confidence 私下地,秘密地in connection with 关于,与…有关in consequence 因此,结果不得不看 四六级VIP全程班年度最后500名额抢购 "四六级必过"系列讲座名师带你轻松过关 四六级免费下载中心最新最全资料一站备齐 四六级免费在线测试历年真题 仿真模拟关键字:2011四六级 新东方名师 新东方网络课程 写作 听力 阅读 2011年12月四级备考: ·[四级写作] 2011四级考试写作备考必背:高分句型 ·[四级听力] 四级考试听力真题高分句型总结 ·[

四级阅读] 2011英语四级考试阅读选词填空练习 ·[四级综合] 新东方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练习及解答 2011年12月六级备考: ·[六级写作] 2011英语六级考试写作分段逐句指导 ·[六级听力] 名师点拨:六级考试听力选择题答题方法 ·[六级阅读] 六级考试阅读理解真题精选练习 ·[六级综合] 2011六级考试汉译英分项练习 新东方推荐您订阅: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基础语法] 名师指导四级考试基础备考:核心语法(14)阅读原文练习: 用be going to 或will.填空: 1)What are you doing with that spade? ?I ___ (plant) some trees. ... 全文↓[基础语法] 名师指导四级考试基础备考:核心语法(14)阅读原文来自:新东方在线 1天前 |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基础语法] 2011英语六级考试语法真题训练-虚拟1阅读原文虚拟 1. He must have had an accident, or he______ then.(90.1/51) A. would have been here B. had to ... 全文↓[基础语法] 2011英语六级考试语法真题训练-虚拟1阅读原文来自:新东方在线 1天前 |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虚拟1. He must have had an accident, or he______ then.(90.1/51)A. would have been here B. had to be here C. should be here D. would be hereIf he had not had an accident, he ___.2. It was essential that the application forms______ back before the dead line.(90.1/52)A. must be sent B. would be sent C. be sent D. were sent3. It is highly desirable that a new president_____ for this college.(90.6/59)A. appointed B. is appointed C. be appointed D. has been appointed4. If the earth suddenly_____ spinning, we would all fly off it.(90.6/61)A. stopped B. had stopped C. has stopped D. would stop5. It was essential that all the necessary documents______ to the president’s officebefore the end of this month.(91.1/57)A. be handed in B. must be handed inC. should hand in D. had been handed in6. The traffic was very heavy, otherwise I______ here fifty minutes sooner.(91.1/59)A. would be B. should be C. would have been D. had beenIf the traffic had not been very heavy, I ____.7. I’m sorry Andy didn’t want to go the conference. ______ willing to go we would have paid all his expenses.(91.1/67)A. Being B. Was he C. Had he been D. He had been8. The young driver looked over the engine carefully lest it_____ on the way.(91.1/69)A. goes wrong B. would go wrong C. went wrong D. should go wrong9.It was suggested at the meeting that effective measur

es_____ to solve the problem.(92.1/45)A. were taken B. be taken C. must be taken D. take10. The picture exhibition bored me to death. I wish I______ to it.(92.1/59)A. have not gone B. did not go C. had not gone D. should not have gone11.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matter______ discussed at the next meeting.(92.6/65)A. will be B. was C. be D. would be12.He didn’t go to the party, but he does wish he______ there.(92.6/66)A. would be B. has been C. would have been D. had been13.______ for your laziness, you could have finished the assignment by now.(93.1/61)A. It were not B. Had it not been C. Weren’t it D. Had not it been14.It’s necessary______ the dictionary immediately.(93.1/68)A. that he return B. that he returnedC. that he will return D. that he has to return15.Look at the terrible situation I am in ! If only I_____ your advice.(93.6/70)A. follow B. would follow C. had followed D. have followed16.The manager of the hotel requests that their guests______ after 11:00 p.m.(94.1/65)A. not to play loud music B. shouldn’t play loud musicC. don’t play loud music D. couldn’t play loud music17.It is highly desirable that a new president______ to this college.(94.6/54)A. appointed B. be appointed C. was appointed D. was been appointed18.The traffic was very heavy; otherwise I ______ here 50 minutes sooner.(94.6/61)A. would be B. should be C. had been D. would have been19._____ for my illness I would have lent him a helping hand.(95.1/47)A. Not being B. Had it not been C. Without being D. Not having been20.To be frank, I’d rather you______ in the case.(95.1/61)A. will not be involved B. not involved C. not to be involved D. were not involved答案ACCAA CCDBC CDBAC BBDBD 不得不看 四六级VIP全程班年度最后500名额抢购 "四六级必过"系列讲座名师带你轻松过关 四六级免费下载中心最新最全资料一站备齐 四六级免费在线测试历年真题 仿真模拟关键字:2011四六级 新东方名师 新东方网络课程 写作 听力 阅读 2011年12月四级备考: ·[四级写作] 2011四级考试写作备考必背:高分句型 ·[四级听力] 四级考试听力真题高分句型总结 ·[四级阅读] 2011英语四级考试阅读选词填空练习 ·[四级综合] 新东方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练习及解答 2011年12月六级备考: ·[六级写作] 2011英语六级考试写作分段逐句指导 ·[六级听力] 名师点拨:六级考试听力选择题答题方法 ·[六级阅读] 六级考试阅读理解真题精选练习 ·[六级综合] 2011六级

考试汉译英分项练习 新东方推荐您订阅: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听力提高] 2011年12月四级听力精练第7套-短对话3阅读原文点击播放mp3 13.A) Taking photographs. B) Enhancing images. C) Mending cameras. &#xA... 全文↓[听力提高] 2011年12月四级听力精练第7套-短对话3阅读原文来自:新东方在线 1天前 |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听力提高] 2011年12月六级听力精练第7套-短对话4阅读原文点击播放mp3 14. A)They are not in style any more B)They have cost him far too much C)They no lo... 全文↓[听力提高] 2011年12月六级听力精练第7套-短对话4阅读原文来自:新东方在线 1天前 |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阅读过关] 12月四级考试阅读长难句精讲精练-第14讲阅读原文66. In fact, New York’s municipal water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was called the champagne of tap water and until recently considered among the best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both tast... 全文↓[阅读过关] 12月四级考试阅读长难句精讲精练-第14讲阅读原文来自:新东方在线 1天前 |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阅读过关] 六级阅读备考素材:词汇 词组 句型(38)阅读原文词汇之三——★形容词(Ⅱ) 1.valid有效的; 2.legal合法的(反义词illegal); 3.precise... 全文↓[阅读过关] 六级阅读备考素材:词汇 词组 句型(38)阅读原文来自:新东方在线 1天前 |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本邮件内容由各大网站通过订阅开放平台提供,QQ邮箱仅在订阅开放平台的协议框架下提供技术支持,并未对邮件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编辑,如您对内容本身有任何疑问,请直接与内容提供商联系。如果您希望通过QQ邮箱投递订阅邮件,请登录QQ邮箱订阅开放平台。写评论我的评分:--------------------------------------------------------------------------------暂不支持在客户端软件或第三方邮箱中取消订阅本栏目。 您的朋友 新东方在线四六级 为这封邮件插入了背景音乐 - 下载 播放播放器加载中...正在发送...此邮件已成功发送。再回一封快捷回复给:新东方在线四六级切换到完整写信模式 发送 下一封未读:上一封 下一封标记为...移动到... 66. In fact, New York’s municipal water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was called the champagne of tap water and until recently considered among the best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both taste and purity. (06.12 Passage 1)分析 主干:New York’s municipal

关于虚拟的网络的句子篇六
《虚拟网络空间的话语狂欢》

2005年第4期No.4,2005

浙 江 社 会 科 学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2005年7月Jul.,2005

3

□ 马大康

内容提要 ”,,强化着语言的自由精神,以网络  

。在赛博空间,人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资源被作了重新分配,。如果说,书写和印刷媒介时代所建构的诗性语言,以神圣而神秘的意境创,那么,游戏和叛逆则成为网络写作的理想和宿命,它以大众的戏谑颠覆和解构着诗性语言的贵族性。

关键词 诗性语言 网络写作 戏谑 狂欢化

作者马大康,男,1947年生,温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温州 325000)

  人渴望着自由自主的生活,可是他不能不艰难周旋于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和制约之下;人渴望着驾驭自己的命运,可是他始终不能逃脱必然性的手掌,不得不忍受命运的捉弄。于是,人为自己营造了一个个乌托邦,作为心灵的逋逃薮。文学就是人用语言建造的审美乌托邦。然而,面对现实世界的严酷法则,文学乌托邦显得那么虚伪和脆弱。在“后现代”的全面围剿和诱降下,文学审美乌托邦已濒临崩毁的边缘。

网络时代到来似乎改变了人的命运。当电子媒介为人构筑起数字化的“赛博空间”,一个足以与现实的物质世界分庭抗礼,又与现实世界相衔接互动的亦真亦幻的虚拟空间,人以及人的生存方式就跨入了重大变革的进程。与此相应,人的语言方式也注定要发生变革。那么,这对于诗性语言将是一个福音还是一场噩梦?

步;或许网络发布的即时性和网络阅读的快速浏览,迫使语言趋向于简洁跳跃和草率粗糙。但是,这些都还不足以对传统的文学语言构成具有威胁性的冲击,而成为网络文学作品的语言所独具的诗性特征。其实,只要作品被选登,无论是文学网站还是普通网站中的文学专栏,它就已经按既成的“文学标准”作了筛选,哪怕这种筛选标准要宽容得多,却仍和传统文学观有着不可避免的传承关系。进入文学网站或被冠以“文学”的网络写作是很难跳出传统笼罩的,它的语言特征尚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在赛博空间,值得关注的并非仅仅是标明为“文学”的写作,而是整个网络写作。在这一空间,除了人为设定,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已经被拆解。网络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就像一场假面舞会,人人都隐去了自己原有身份和地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发泄自己的欲望。因此,无论在文学网站或聊天室或即时贴,网络写作在本质上是无功利的自由的写作,是创造性的写作,是表现自我个性和抒发情感的写作,它和文学写作并无实质性区别。然而,也恰恰是在那些被传统观念认为是非文学的网络写作领域,极旺盛地滋生着新的语言现象,扩张乃至重新铸造着诗性语言。可以说,正是自由的网络写作决定着诗性语言的未来走向。

赛博空间是“准民间”的狂欢节广场。所谓“准民间”,

一、赛博空间:民间狂欢节广场

探讨赛博空间的诗性语言问题,不能局限于被冠以“网络文学”名目的作品之内。如果你打开“榕树下”、“黄金书屋”、“白鹿书院”等等文学网站,试图从这些网站的文学语言中寻找有别于传统文学的诗性特征,其结果注定要失望。或许网络的匿名写作使写作者可以有更加自由的心态,可以无所顾忌地张扬自我,甚至还因写作的自娱性促成语言的“自我形象”膨胀到滑稽变形和荒诞的地

  3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性语言研究”的部分内容。

148

 浙江社会科学

是因为它毕竟存在技术知识和物质条件的门槛。虽然一个小学生可以自由出入其间,但是,对于尚不具备起码的操作技术的人,他眼前只是空无所有的电脑屏幕,赛博空间并不存在。而对于不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的人,就更是奢望。技术和知识以及物质条件的门槛已将“民间”作了区划分割。然而,赛博空间毕竟具备了民间狂欢节广场的几乎所有特征:它的非官方、非权力和反贵族化充分显示着民间的姿态和立场;它的无所拘囿的自由和颠覆理性权威、蔑视等级秩序、追逐感性欲望,又使得这一空间成为一个众声喧嚣的狂欢节广场。

在《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巴赫金深入阐述了民间狂欢节广场的生活和文化现象。他认为,

  在狂欢节的广场上,一切等级差别和隔阂,间的交往,,不拘形迹地在广场上的自由接触。

新型的交往常常产生新的言语生活形式:新的言语体裁,某些旧形式的重新认识或停止使用,等

等。

2005年第4期 

这个摆脱了物质重负和既成状态,摆脱了社会环境、利益关系和社会规范的新的虚拟世界里,人的种种身份、地位、官衔也随文化、社会、历史意义的丧失而丧失,人一无所有,成为赤条条的存在,似乎实现了“现象学的还原”。当人成为不受任何拘束,不再承受传统的重负,甚至成为没有肉体重量的“比特”存在的时候,人也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他自由地交往着,自由地创造着,自由地言说着,没有丝毫顾忌、反权力、反控制的。,这也就把,没有谁可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反权威、反。当赛博空间充满了自由精神和民间乌托邦因素的时候,语言也获得了根本的解放,它欢悦着,展现为众声喧哗的狂欢景观。

二、狂欢节广场上的众声喧哗

在谈到民间狂欢节的广场语言时,巴赫金指出:  在广场上充满了一种特殊的言语,不拘形迹的言语,它几近于一种独特的语言,不可能存在于其他地方,并与教会、宫廷、法庭、衙门的语言,与官方文学

的语言,与统治阶级(特权阶层、贵族、高中级僧侣、城市资产阶级的上层)的语言大相径庭,尽管在一定条件下,广场言语作为一种自发力量已闯入他们的

②语言领地。

在巴赫金看来,狂欢节广场是“既理想又现实”的世界。它是现实的,因为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年复一年地重演,本身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它是理想的,因为日常的世界遍布着差别、隔阂、规范和禁令,在这里没有真正的人的自由,没有平等无间的交往。唯有在狂欢节广场,人们用诙谐和笑谑填平了等级差别,消解了隔阂,颠覆了规范并嘲弄了禁令。权力和“真理”在笑声中“脱冕”而变为荒谬,成了“谢肉节草人”。神圣则被“贬低化”为低俗和卑污,乃至成为“排泄物”。一切都被拉平为“民间的”存在,化作亲昵、自由的交往。狂欢节广场充满了欢快的游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广场活动越出了生活的常规,摆脱了生活的法则和习惯秩序。这是一个“颠倒了的世界”,也是一个健全的世界,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赛博空间大大拓展了文学乌托邦的疆域,强化着自己的自由精神,以网络写作重新找回了被文学所鄙视和遗忘的民间性。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方式,原有国家间的区隔,地域间的区隔,以及人与人间的区隔已为电子媒介所突破。网络通过电子信息将世界抽象化,虚拟化,重新构建起一个硕大无朋的非物理世界,并以空间的流动性和时间的瞬间性取代了现实物理世界的空间稳定性和时间前后承续关系,从现实世界中区划出一个“节日广场”。在这里,各社会群体所据有的独特的文化资源被作了重新分配和价值调整,传统的作家和读者已不再具有优势,真正活跃在网络写作中的是一群目无规矩、大胆妄为的毛头小子。在

最初的民间口语是自然、芜杂而又生机勃勃的语言,它往往率性而发,不拘形迹。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语言也在不断运用中发生了分化。官方语言则因交往的等级原则、礼节、规矩的需要,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语言规范,这些规范是不可违犯的,它本身就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违

背它就意味着失去身份和权力。尽管这种官方语言在整

个语言运用中仍属少数,但由于它的使用者具有特权,因而也就有着烜赫的权势,它似乎成了所有语言的指导者,高踞于其他话语之上。而在几乎为统治者所垄断的语言书写中,官方的特权则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在论及写作问题时,巴尔特指出:每一个政权都有自己的写作。他认为,写作是语言所体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它既包含着现实的存在,又包含着权势的显现,并且这种政治式写作的历史就构成了社会现象学的最重要部分。譬如,法国王朝复辟时期发展了一种阶级式的写作,于是,请愿工人被称作“家伙”,破坏罢工的人则是“温良的工人”,法官的奴颜婢膝则成了“慈爱的警觉性”。据此,巴尔特极其犀利地将这种“为一切专制政权所有”的写作指斥为“警

④察化写作”。巴尔特在此指出的权势还只是依附于语言

肢体上的统治阶层的价值判断。其实,在书写中权势无处不在,它以更为隐蔽的方式寄生于书面语言之中,与书

149

马大康:虚拟网络空间的话语狂欢

面语言一道生长。这种权势是因书写长时期被特权者所独占而日渐培植起来的。书写是神圣的,文字是神圣的,留有书写文字的“字纸”是神圣的,哪怕成了废纸,也要人人“敬惜”。正是这种“神圣”愈发将书写与民间隔离开来,书写于是因神圣而神秘,成为民间顶礼膜拜而不敢接近、不敢正视,更无法把弄赏玩的“圣物”。

在《网络文学论纲》中,欧阳友权这样写道:

  “书写”使文学创作成了一种专门的技艺,“书写者”在成为文学的专有者和垄断者的同时,也成为文学受众的布施者和训导者,昔日的众声喧哗和散点撒播的文学活动变成了精英操觚的私人化线性延

展。

语言不再局促于诗歌这一狭小体裁之内,它大踏步向更为宏伟博大的境界———小说进军,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在这一过程中,诗性语言自身也发生了演变,它试图放下贵族的矜持而向平民献媚,向民间靠拢了。

另一方面,随着印刷技术和印刷出版业的发展,相应的出版制度也得到建立。现代出版制度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自身利益的产物,它由国家权力、书商、作家之间相互争斗,相互协商,。从写作到出版发行,,需要走过命运难,、出版机构的,这一制度又维护了作品的神,,保证只把“作“天才”,以使“作家”头上的光环免遭消褪,更其重要的是要确保出版始终处于权力的控制之下。大众并未能成为写作者,写作也从未真正属于大众,它不得不依从出版制度,听命于政治权力并因此成为权力的象征。正是这一原因,致使印刷时期的文学写作和诗性语言最终不能真正向民间回归而仍屈服于权力,在试图从大众的口袋里掏取钱币的同时,它照样不能彻底蜕去贵族性。

电子媒介时代则不同。大众不仅被获准以阅读者的身份进入赛博空间,而且同时作为自由的写作者厕身其间。就如马克・波斯特所指出: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区分因电子书写而崩溃坍塌,一种新的文本形式因此出现,它有可能对作品的

典律性(canonicity)甚至对学科的边界提出挑战。在《众神狂欢》中,孟繁华认为:

  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神话的建立,催发了网络文学的疯狂生长。毫无置疑,无论是否受过文学写作的训练,无论是否曾经是一个作家,只要有发表作品的愿望,一夜之间就可以成为广为人知的“作家”。网络为每一个“作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⑨和可能性。

“书写”作为一种权力,它不仅扭曲事实,,为尊者讳,同时又要让“微言”深蕴“而令受众肃然起敬,述敢“作”了。,,就具、解释,不可违逆。专制的话语”或“父辈的话语”。他说:“专制的话语要求我们接受并学习,它强加给我们,而不管对我们有多大的内在说服力。它在我们之前就同权威的力量结合起来。专制的话语在很久以前与等级制有机地联系着,可以称作父辈的话语。它早在过去就已得到承认,它是先我而在的话语。”作为神圣的“父辈话语”,它不容诘问质询,甚至毋须理解,你唯有照单全盘接受,用这种话语训诫自己,清除种种异端思想,然后以父辈的统一的“标准语”人云亦云。

印刷技术的崛起给书面语言带来了变化。印刷这一机械复制技术大大降低了文学文本的生产成本,使文学作品广泛传播成为可能,也使普通百姓接近文学成为可能。手写稿本作为“原本”的唯一性、神圣性,以及传播的有限性,被大批量的机械复制、商业营销和迅速流传所取代。其结果势必是神秘被解魅,神圣被降格,价值受贬损。印刷技术预示了大众化时代的来临。

在《小说的兴起》中,瓦特提出,18世纪读者大众的变化是小说形式兴起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他翔实地分析了读者群体的变化: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出现,导致虚构故事读者明显增多;城市下层社会,尤其是学徒和女佣日渐增多的闲暇和文学阅读需求,为小说准备了潜在的读者群;刊物创办又进而培植着人们的阅读兴趣;特别是书商,他们取代了宫庭的大人们,成为作家的恩主,将文学写作推向市场。这就将文学从少数特权人物手中解放了出来,交给了人数远为广大的普通群众,并把作家写作与群众的文学需求、阅读趣味联系起来,最终导致小说兴盛。然而,无论哪一方面的变化,都立足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只有印刷技术发展了,才使图书馆普及,刊物出版,书商群体崛起和下层社会趣味培养成为可能。小说兴起,是对文学体裁的解放,也是对语言诗意的解放。诗性

作家与读者之间界限消失,注定了作家将从权威的宝座上跌落,注定了权力将逐渐从写作中退出,也注定了文学写作和诗性语言的贵族特性将趋于瓦解,由书写和印刷媒介建立起来的诗意王国也将面临巨大的危机。

紧随着权威、权力消解之后的语言是“无政府主义”的语言,是语言的众声喧哗。窦丽梅把网络写作的语言称为口语、书面语之外的,由“虚拟语境”构造的“第三种语言”。她认为“虚拟语境”是“虚拟的客观因素与虚拟的主观因素的综合体现。与传统语言的语境不同,虚拟语境更突出语言环境、语言主体的虚拟性,冲破原有各种规

范和规则,表达更加自由和随意。”网络空间的开放性,

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以及语境的虚拟性和写作者的匿名性,切切实实赋予网络写作以极大自由,也赋予网络语言以极其随意的创造的潜能。虚拟性中止了权威对权力的

150

 浙江社会科学

行使。在虚拟的境域中,权力已经失效,它开始遭逢了叛逆者的恣意颠覆。

语言处身于赛博空间就仿佛回到狂欢节广场,回到了民间口语时代,它将权力“脱冕”,废除并嘲弄种种由“书写”建立起来的沉重的传统和严厉的规范,其结果必然是言语的狂欢。在这里,绰号、嘲谑、戏仿、反讽、怪诞,乃至在书写中遭到贬抑的粗俗猥亵的脏话都得到尽情生长。

2005年第4期 

语言的方式重新显现出来。有唐一代,是诗歌意象创造自然天成、丰盈圆融、元气淋漓,诗歌语言走向极致的时代,也是“意境”这一范畴渐趋成熟的时代。王昌龄《诗格》率先提出“境”以与“象”相区别,并把“境”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类,以“物境”指自然山水境界,“情境”指人生经历的境界,“意境”指内心意识境界。皎然则有“境缘于情”,“诗情缘境发”的说法。刘禹锡则以“境生于象外”,明确地把“境””区分开来,把“境”视为既生于象”,,进入“象”之。,:“取境之时,须》中,司空图进而提”,“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

ψλ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一年级好词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