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关于茶叶的抒情语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2    阅读:

关于茶叶的抒情语句篇一
《经典茶语录》

经典茶语录 【泡茶四心】

第一是等待沸水的耐心,

第二是如何泡好茶的细心,

第三是沏茶时的专心,

第四则是品味其中滋味的静心。

【茶之贵】

品茶贵静;茶事贵和;

茶友贵淡;茶商贵诚;

茶礼贵敬;采茶贵时;

制茶贵精;泡茶贵洁;

茶人贵真,茶性贵纯。

【茶之性】

黑茶浓郁厚实;

白茶清淡爽滑;

黄茶清香甘甜;

绿茶清新宜人;

青茶变化多端;

红茶醇厚甘美;

花茶香浓郁美。

【茶客】

北京的茶客喝的是贵气,

杭州的茶客喝的是诗意,

上海的茶客喝得是腔调,

福建的茶客喝的是茶艺,

成都的茶客喝的是闲适,

重庆的茶客喝得是热闹,

广州的茶客喝的是生活,

广西的茶客喝的是口感,

潮汕的茶客喝的是感情。

【茶告诉我们的道理】

普洱——不要畏惧岁月的流逝,虽然时光常常是美好的敌人,但也能成就历久弥香的经典;

抹茶——馥郁浓烈的香气背后是倾其所有的付出,甚至粉身碎骨;

乌龙——要练就特殊的气质,必须耐得住静置的寂寞;

红茶——脚步可以遍及全球,是因为心够宽广,有无限的包容性。

【茶之养生】

1、茶香通窍:泡一杯茶,茶香透过鼻子进入大脑,情绪瞬即平静下来。心生欢喜,身心共治。

2、茶味养肤:不同的茶都有其性味归经。饮茶、用茶得法,身体得到滋养,皮肤自然焕发光彩。

3、茶性清心:喝茶养心,藉品茗使身体放松,心绪宁静,细品养生真谛。

【茶与友】

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茶中众生】

茶耕者,谓茶农;茶贩者,谓茶商;

茶业者,谓茶人;茶评者,谓茶师; 茶聚者,谓茶友;茶品者,谓茶客; 茶醉者,谓茶痴;茶乐者,谓茶腻子也!

【泡茶七忌】

一不如法(烧水泡茶不知方法); 二恶具(茶具选配不当或不洁); 三主客不韵(主客人修养素质不雅); 四冠裳苛礼(官场不得已应酬); 五荤肴杂味(肉素等搭配影响茶味); 六忙冗(忙于应付或繁杂无心品茗); 七壁间案头多恶趣(茶室布置凌乱)。

【六大茶书】

一、《茶经》(作者:陆羽);

二、《煎茶水记》(作者:张又新);

三、《品茶要录》(作者:黄儒);

四、《大观茶论》(作者:赵佶);

五、《茶具图赞》(作者:审安老人)

六、《续茶经》(作者:陆廷灿)。

关于茶叶的抒情语句篇二
《诗句大全:关于茶的诗句》

/*短文学_300x250_内页*/var cpro_id = "u141235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在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常言道“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对我们而言是多重要。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品味茶的诗句,体验那身临其境般的奥妙。1、花沟安钓艇,蕉地着茶瓯。——《德祥》2、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陆游》3、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苏轼》4、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文征明》5、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冼玉清》6、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7、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大须《暮雪》8、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张继《山家》9、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储光羲《吃茗粥作》10、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皇甫冉《寻戴处士》11、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12、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13、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李涛《春昼回文》14、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15、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16、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17、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张大烈《阮郎归·立夏》18、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9、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吴文英《无闷·催雪》20、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21、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22、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23、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24、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25、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26、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陶振《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27、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28、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29、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30、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31、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32、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曹邺《题山居》33、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刘禹锡《尝茶》34、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元稹《自述》35、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成彦雄《煎茶》36、午醉醒来,红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王之道《南乡子(寄和潘教授元宾喜晴)》37、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郑谷《雪中偶题》38、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李商隐《即目》3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40、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茶诗》41、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钱起《与赵莒茶宴》42、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43、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白居易《两碗茶》44、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贾岛《郊居即事》45、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关于茶叶的抒情语句篇三
《茶迷语录》

大易精蕴

万物莫逃乎数

天地万物皆有其生数和终数。孔子亦曰:“道之行废,系乎天数。”

天文、历算、地理、卦画、支干、五音六律等中国传统文化之易学核心,其所有理论涵盖及应用,全部包含在以下五个方面: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干支。并且,天地间所有关于“数”(包括生数、成数、运数、变数、具体数字)的奥妙,都囊括其中,无所遗漏!即便是孔子所说的“天数”,也不例外。(注:彩票出数方法皆在其中,一览无余。)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先、后天八卦的排列图序,常为人所忽略。二图之不同排序,其间藏有天地间造化之窍。不识先天、后天卦图之奥妙,则不见造化之妙。

《易传》中一句“乾坤其易之门邪”(《易·系辞下》),凿透《易》之鸿蒙。而其中之奥妙,北宋邵雍更是管中窥豹,一言以蔽之——“乾统三男于东北,坤统三女于西南。”句中之奥义,直达天根,尽泄“一窍通而窍窍通”之天地人三才诀窍。难怪《周易折中》说:“坤统三女于西南二句,可敝图之全义。”可谓是,字字真切,声彻肺腑!

此外,《易·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注:句中卦顺序很主要)以及古人所说“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中颠倒颠”的后天返先天之理,也是理解两图必通之门径。

若果能通达以上三途,则先、后天卦图的奥妙,将迎刃而解,并能尽晓理数之根源。

河图与洛书

河、洛永远是立体对待的。

天不爱道,地不爱宝,河出马图,洛出龟书,图书为天地之大文章也。天以光气昭烁于三辰,地以精华流衍为五行,居其聪明,发其神智,惟通河洛,方得万法之权舆。 一切算术,皆取法于河图洛书。

河图与洛书体用连通,相得益彰。若河图不能与洛书通,则卦不能与数合,是为不通也。

昔黄帝臣隶首作九数,勾股其一。勾股窥天测地,其用至博,以御高深远近。天文、历算、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等,皆与勾股相联贯(见《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天圆地方,故而天、地出数。

河图十位,天地之体数也;洛书九位(九宫图),天地之用数也。一切声律数理,用律法度及干支纳音,无一不出于此。(其中,纳音又生于声律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勾股、声律皆以土为用)。

五行从气,气为后天;五声从数,数为先天。声自河图出。河图中,五、十宫声不变,

二、七火变为四、九金,四、九金变为三、八木,一、六水变为二、七火,三、八木变为

一、六水,则左旋为宫商角徵羽,右旋为羽徵角商宫。并由此,数之生、成宛转而现。 至伟哉!

干支

先天、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与干支皆相连贯。前者依靠后者为主体,来完成中通人事的功能,后者通过前者来实现“万物莫逃乎数”的规律结论。其中,干支的玄数、纳音及其取数均来自于河洛。

汉代《律历志》云:“天之中数五,五为声„„地之中数六,六为律。”唐一行《历本议》云:“天数中于五,地数中于六,合二中以通律历。„„天数终于九,地数终于十,合二终以纪闰余。”天有五音所以司日,地有六律所以司辰。

数始于一而终于九,乃为数之用也。

五、六为天地之中数,万物皆叩其两端而执其中。彩票中的几种主要方式——双色球、六合彩,五加一,等等,皆不离其中。此间道理均出自“天人相应”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理。

(注:以上五类,彩票出数尽在其中,余下的只是方法论。彩票出数的误差,来自于系统相互之间的矛盾。)

人和

余学易有年,古今诸儒之说,几近遍观。

易道渊洋,包罗众义,随得一隙而入,皆能宛转关通有所阐发。但如今,放眼望去,古今言易者,多如在梦中。明代大儒来知德,一语振聋发聩:易道已亡,二千年已长夜。心虽不敢尽同,但亦有同声相应之情识。

传统与现代要平衡,精神的高度要一致。在此前提下,若能坚持务实性和前瞻性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并保持实证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则会迅速窥其堂奥。

这是唯一的正途。

而登途之前所必须要做到的是——精神返祖。只有精神上的古、今高度统一,才是真正的“人和”。除却这个准则而言易,必会伤及易学人文精神,并产生夜郎回归、不自信、狭隘等情状。如是之后果,不论动机多纯,曲调多高,都会因为不合时宜而上演“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尴尬。

人要在多元化的选择中把握自己,一时的迷乱或慌张,并不可怕,最主要的是要找对方向和准则,这样才具备获得幸福和通达的能力。没有准则的内心,是一种灾难。 并且,只有在这个准则中,才能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形成更多的思想库。

传承

余之传承,多得于先人的净相灌顶。

本文开天地之玄关,见圣人之精蕴,寻讨本原,说透天理。

文中所言五类天根,虽根极领要,妙义环生,但皆稍启智门,有颖悟之人亦自能顺流而下。

其中真髓,非我笔下不传,乃因个人之学养,心态,境界,基础,动机等,皆是学易之先机,不可无视。茫茫大千,可遇而可传者,寥若寒星,更何况“传非其人,漫泄天宝。” 尤其是,中国文化之传承,千年以下,“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岂不废绝,为已幸矣。”(林亿等《校正黄帝内经素问序》)

敬祝有缘得见此文者,开悟而先觉。

并祈望我笔下所生之文,将来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关于茶叶的抒情语句篇四
《茶叶300句》

茶叶300句

(2012-7-10第一版)

一、总论

1.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习惯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

2. 茶叶科学发展观:又赚钱,又好玩;只赚钱,不好玩,不可持续发展;只好玩,不赚钱,不可能发展。

3. 茶叶改变了英国,茶叶改变了一切。

4. 没有茶叶,就没有美国。

5. 茶是世界人民保健康乐、社会联谊、净化心灵、传播文化的纽带。

6. 美丽茶园、快乐茶业、幸福茶农、健康茶人。(常利民)

7. 茶叶品质(10)=生态环境(5)+良种良法(3)+工艺设备(1)+冲泡方法(1)。

8. 三个梦想:让种茶的人脱贫致富,让爱茶的人喝上好茶,让卖茶的人又赚钱又好玩。

9. 十亩富一户,千亩富一村,万亩富一乡,十万亩富一县。

10. 万亩万元田,万斤万元茶,万人万元户。(如保靖黄金茶、安吉白茶、铁观音等)

11. 茶业,是绿色、健康、环保、传统、朝阳、扶贫、移民、富民、可持续、举国产业。

12. “五个一工程”:组织一支专家团队,支持10个主产县,服务100家企业,培训1万名茶农,繁育1亿株茶苗。(2007-2011)

13. “新五个一工程”:组织100名专家团队,编写1套技术画册,服务100家企业,办好1000个科技示范户,培训10万名茶农。(2002起,中央1号文件)

14.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千万家。

15. “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主推茶机”要求:一看就懂,一听就明,一试就灵,一用就赚钱。

16. 好茶叶(鲜叶)是种出来的,好茶叶(干茶)是制出来的,好品牌是喝出来的,好企业是策出来的。

17. 茶叶品牌价值链:零售价(10)=鲜叶(3)+加工(1)+品牌(1)+流通(5)

18. 茶农得微利,加工得小利,流通得大利。

19. 投入产出比:硬件(良种、肥料、设备、包装等)1:2;软件(科技、管理、人才、品牌)1:10。

20. 黄金有价茶无价,一两黄金一两茶。(茶的增值空间巨大,15年时间,铁观音、普洱茶、安化黑茶价格从每斤几十元到几百元、几千元、几万元。)

21. 产品经营是一分一分地赚,品牌经营是一毛一毛地赚,资本经营是一元一元地赚。

22. 资源(茶园、设备、信息、人才、渠道)共享,合作双赢。(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3. 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24. 开足马力不停步,铲平坎坷向前进。(黄厚仁)

25. 名人、名山、名水、名泉、名种、名形、名寺出名茶。

26. 世界茶业发展的六大热点:良种化、精细农作、生态调控、高效低耗、卫生质量、产品

多样化。(2011)

27. 全球茶产业的六大热点问题:一是生产成本过高,二是出口价格过低,三是倡导健康消

费,四是促进供求平衡,五是质量低劣,六是国际组织缺乏协调。(2001)

28. 茶产业对科技的七大需求:一是质量安全技术;二是茶园高效技术;三是多样化加工技

术;四是加工自动化技术;五是茶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六是可持续发展技术;七是新型茶科技推广模式(队伍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形式多样化)。

29. 科技推广的五个重点:育种与工厂化育苗、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无公害有机茶、自

动化与综合利用、信息技术。

30. 中国茶叶的三次浪潮:生产浪潮(1970年代前后),流通浪潮(1980年代),消费浪潮

(1990年代以后)。

31. 中国茶叶的四次冲击:咖啡(1980年代)、饮料(1990年代)、矿泉水、花草茶。

32. 中国茶叶的四次革命:销区到产区办场(1980年代),产区到销区开店(1990年代),

小厂小店自创品牌(2000年代),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2010年前后)。

33. 中国茶叶生产发展的四个时期:快速扩张期(1949-1969),稳定发展期(1970-1979),

效益提升期(1980-2002),全面繁荣期(2003至今)。

34. 种茶赚不到钱,卖茶收不到钱。(1994年)

35. 小茶叶大产业,小茶叶大民生,小茶叶大文章。(卢展工)

36. 定位,认真定位;做茶,科学做茶;卖茶,诚心卖茶。(黄炳生)

37. 高效茶叶:优质、高产、低耗、高价。名茶高效的8字宪法:种、栽、采、制、储、销、

管、人。

38. “凤凰单丛”的“三字经”(一、产业特点:老单丛、向东坡、高山茶、专业镇、高效益;二、

栽培技术:选单株、广嫁接、栽大苗、有机茶、多香型;三、加工销售:初传统、重精选、小农户、大市场、高消费。)

39. 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

饮、之事、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茶经十之略》

40. 世界茶叶生产的基本规律:南红北绿;中国茶叶消费的基本规律:潜力巨大,增速加快;

中国茶叶市场的基本规律:大宗茶供过于求,名优茶供不应求;中国茶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大市场、大调整、大投入、大发展。中国茶业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或大或特。

二、种茶

1. 以后在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毛泽东)

2.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

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舒者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茶经一章之源》

3. 植茶之地,崖必阳,圃必阴。《大观茶论》

4. 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

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茶经三章之造》

5. 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经三章之造》

6. 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茶经八之出》

7. 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薪州、黄州又下。《茶经八之出》

8. 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茶经八之出》

9. 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茶经八之

出》

10. 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茶经八之出》

11. 品种改变世界(福丁大白、黄金茶、安吉白茶、英红9号、铁观音、凤凰单枞、龙井43)。

12. 湘西黄金茶,是资源宝库,绿色金矿,天下好茶。

13. 宜粮则粮,宜茶则茶,宜林则林。

14. 中国绿茶的两个“金三角”:一个是新安江上游(浙、皖、赣三省交界处),另一个是武陵山

区(湘、鄂、黔、渝四省23县,是前者面积的5倍)。

15. 向上,高山云雾出好茶,海拔每提高100米,茶叶价格提高100元/市斤。平地茶芽叶较小,

叶底坚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而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

16. 向西,向西部转移,向大山区、大库区转移。

17. 茶树生长要求: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酸嫌钙、喜山嫌平。

18. 家有一园茶,累得子孙爬。

19. 养女莫嫁茶山坡,日伴茶蔸夜伴锅。

20. 不要被铺不要盖,不怕死的只管来。

21. 好茶叶是种出来的。

22. 茶叶品质是在茶园中决定的。《斯里兰卡》

23. 象种菜一样种茶,要象养猪一样种茶。

24. 茶是农民种的。

25. 基地不是万能的,没有基地是万万不行的。

26. 头带帽、腰束带、脚穿鞋。

27. 好土出好茶。

28. 岩缝里的土,骨头上的肉。(山区岩石缝里的土壤,一般长出好茶。)

29. 茶怕干凌。(茶园最忌空气干燥的低温霜冻。)

30. 春茶前要晴,春茶后要雨,夏茶后雨水要均匀。

31. 高山茶,叶子包杆子;低山茶,杆子竖叶子(高山茶伸育胜于低山茶)。

32. 住好、吃饱、喝足、穿够、病虫少。(王茂聪)

33. 高产树冠三要素:采面大(覆盖度95%)、叶层厚(10-15cm,叶面积指数3-4)、根

系发达(深广而庞大的根系)。

34. 深挖沟、广积肥、多栽苗。

35. 头年栽、二年采(摘)、三年亩产过一百、四年五年夺高产。(密植速成茶园)

36. 栽得深、踩得紧、剪得早、种玉米、不除草。(茶苗移栽及第一年管理,沈仁春)

37. 一基三追,四前施肥。

38. 一深二早三多四平衡。

39.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40. 茶园铺秋草,胜过穿棉袄。

41. 茶园三件宝,猪粪萝卜红花草。

42. 肥源建设:种、养、积、制、铺。

43.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44. 锄头响,茶树长。

45. 茶地不挖,茶芽不发。

46. 七挖金,八挖银,九冬十月了人情。(茶园深耕对不同月份的效果)

47. 一年一轻剪、两年一深剪、四年一重剪、八年一台刈。

48. 根深叶茂。

49. 二查二定:查茶园害虫发生数量,定需化药防治的地片;查害虫的发育进度,定具体施

药时间。

50. 不查不打、先查后打、边查边打、小孔点杀、适期采茶。(病虫害防治)

51. 治早、治小、治了。(病虫害防治)

52. 三位:上位遮荫、中位绿肥、下位铺草。(病虫害防治)

53. 三挂:黄板、诱蛾灯、性诱剂。(病虫害防治)

54. “三个一”喷雾法:用1mm孔径喷片的背负式喷雾器,一背包药水,喷施一亩地(667m2)。

55. 低产茶园改造方法(上改树、下改土,“三改一结合”):改土、改树、改园,剪采养肥保结

合。

56. 雨前宝,雨后草。

57. 秧到小满禾到秋,茶过立夏一夜粗。

58. 分期、分批、多次、留叶、标准采摘。

59. 春茶留个桠,夏茶发一把。

60. 今年留个墩,明年发一捆。

61. 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一把草,适时采摘产量高。(一年老个爷,

一夜老园茶。)

62. 天天有茶采,天天要采茶,天天采好茶,天天不老茶。

63. 采早、采尽、适当嫩采。

64. 优化采摘技术:早剪早采,机剪机采,采养结合,分批勤采。

65. 立体采摘与夏秋梢留养。(名优茶采摘地区)

66. 采茶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采)。

67. 茶树高产的五因子:多、重、早、快、长。

68. 年技术组合:提早开园,促进生育,加强再生,抓紧保护。

69. 丰产栽培:合理密植、土层深厚、合理修剪、重施肥料、防病治虫。

70. 提高春茶产量:“三秋”或“二秋一夏”。“三秋”:秋施基肥加化肥、秋茶留大叶采、秋茶后轻修

剪。“二秋一夏”:秋施基肥加化肥、秋茶留大叶采、夏茶前轻修剪。

三、制茶

1. 其火,用炭,次用劲薪。《茶经五之煮》(柴改煤,煤改电,电改气)

2. 看茶制茶。

3. 高中档茶,自然香(品种香、地域香);低档茶,工艺香。

4. 用成熟的鲜叶原料,用高档茶的工艺,生产高价值的品牌茶。

5. 采摘标准:芽茶少采,以一芽二、三叶或对夹二、三叶为主。

6. 摊放:摊放是制茶必须的第一工序,尽量薄摊,最好控温控湿控时。用篾盘、架子、空

调房。

7. 分级:鲜叶分级,绿茶、黄茶、青茶在杀青前,红茶在揉捻前,白茶在烘干前。

8. 晒青:3cm厚,气温22-280C,时间20-30min,中途轻翻2-3次,下午3-6时。

9. 凉青:10cm厚,气温22-280C,湿度75-85%,时间1-2h,青叶恢复,近似膨胀为

宜。

10. 做青:手碰、筛摇、机摇三种。7次左右。红少绿多汤匙状,清甜果味花蜜香。

11. 萎凋:日光(30min)、室内自然(8-12h)、加温(350C,20cm,8h)、萎凋机四种。

12. 杀青:手工、蒸气(不好)、滚筒、热风、微波(不好)。

13. 清风:电风扇,快速降温降湿。

14. 揉捻:1-2次。大桶优于小桶。转速慢者好。螺旋加压好于杠杆加压。嫩短老长。

15. 揉切:揉切机、转子机或CTC机。多次揉切。

16. 解块分筛:绿茶、红条茶、青茶、黄茶揉捻后解块。红碎茶解块分筛,分号分级。

17. 干燥:炭火、炒干机、烘干机、微波烘干机、提香机、七星灶(烟不好),绿茶等条茶先

炒干后烘干,其他茶只烘干。

18. 绿茶工艺:摊放、杀青、清风、揉捻(扁茶:理条、压扁;针形:理条)、干燥(煇锅、

提香);

19. 红茶工艺:萎凋、揉捻(红碎茶:揉切、分筛)、发酵、干燥;

20. 黑茶工艺:摊放、杀青、揉捻、渥堆(堆大、堆紧、时间长12-20小时,28-320C)、

关于茶叶的抒情语句篇五
《茶、诗句》

《咏茶十二韵》 (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对茶》 (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 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

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 (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 (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 (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 (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关于茶叶的抒情语句篇六
《茶诗句》

心随流水去,身与白云闲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已点上时春幽借山头云雾质,香分岩面蕙兰魂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余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咄彼蓬瀛侣,无乃贵流霞。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群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篆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可知花蕊清冷味,须是眠云跋石人。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

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楚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触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诗天。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