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给予意思的句子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0    阅读:

给予意思的句子篇一
《不改变句子意思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五年级语文复习题——不改变句子意思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一、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改为: 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改为: 改为: 10、看着这些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文字的情绪啊!

改为: 1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改为: 3.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改为: 4.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改为: 5.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改为: 6.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为: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

1、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干我走吧?

改为: 2、这有什么关系呢?

改为: 3、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他们吧?

改为: 4、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改为:

5、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改为:

6、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改为:7、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改为: 8、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改为: 9、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12、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改为: 13、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改为: 14、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改为: 三、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不能不、不得不、无时无刻、非、没……) 1、没有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母亲。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回家,凡卡不得不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一条腿支撑着,以求暂时的休息。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把字句、被字句互改。

1、十七孔桥把湖岸和湖中心的岛连接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年轻人被杰克逊大叔留在庄园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予意思的句子篇二
《给字句》

给字句浅析

“给”字句,很常用的一种句式。顾名思义,就是包含“给”字,表达给予义的句子。

“给”字有很多的句式,“给”在各种句式里表达的语义也是不同的,十分有趣。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句式,就是“n+给+n1+n2”,n表示给予动作的施事者,n1表示给予动作的承受者,n2表示给予动作的给予物。这样就包含了我们在给这个动作中包含的所有对象。而且在日常的运用中,给予物除了事物以外,还可以是数量、动作、情态、表情、状态等等。这样可以表达更加广泛的意义。例如“我又不是每个月都给你二十,我没有这个能力”(《穆斯林的葬礼》第二回)给予物是数量;再比如“求真主赐给您安宁!”(《穆斯林的葬礼》第一回)给予物是状态。又如“璧儿看见父亲那么尊敬吐罗耶定老头儿,自然也不敢怠慢这个男孩,便耐着性子一次一次地给他续水”给予物是动作,这样“给”字句所表达的意义就非常广泛了。

“给”在一般的理解中,表示的是动作,而在实际的运用中,“给”的意义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可以表示诱发,比如“这件事给我累得够呛”,这里的“给”就不是给予的意思,而是诱发的意思,“这件事”诱发了“累”。再比如“你别给他跑了”这句话,“跑”是“你”的疏忽诱发的。同时我们注意到当给表示诱发的时候,句式会发生变化,“给”后面一般都是承受者和诱发的结果,可以是各种不同的词类的组合。

同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像“送给”、“寄给”、“端给”等等“v给”这样的结构,这样就使给的意义更加细化和具体。但是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给在不同的用法里,意义也有细微的差别。就拿上面的几个例子来说,比如“端给”这个词,“端”字没有给与的意思,在这里给予的意思就靠“给”字来表示。“给”的意义与上面所说的单独用给的句式里的意义相同。但在另一种情况下,比如“送给”、“寄给”,“送”和“寄”本来就有给予的含义,因此给字表示的给予意义就虚化了,而主要用于引出接受者和给予物,可以把它当成介词。这种意义非常重要,由此延伸出了另一种我们经常会碰到的一种句式,那就是“给

+n1+v+n2”的句式,比如“给我拿一个苹果”,和“拿给我一个苹果”的意义是一样的,这里的“给”主要不再表示给予的动作,而是引出对象。当“给”具有了这种引出对象的意义之后,它就可以置于动词之前作为指示对象的介词了。

“给”在作介词的时候,引出对象,可以表示非常多的指示功能。首先,它具有“给”字引出接受者的作用,例如“我给朋友写信”,这也是由“给予”义延伸出来的一种比较直接的作介词的用法。这里“给”的意义都与“给予”相关,可以表示目标,比如“"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红楼梦》第五回)";可以表示供应,比如“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红楼梦》第八回)”;还可以表示服务,比如“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红楼梦》第三回)”。在不同的句子中“给”的意义有细微的差别。①

在某些情况中我们会发现“给”的意义与“被”的意义很相近。比如“他给人打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他被人打了”,但仔细分析,意义的侧重点又有不同。“他给人打了”,这里的“给”表示诱发,是“他”诱发了“打”,他是这个动作的主动者,而“他被人打了”,很明显,“他”是这个动作的承受者。这样我们就可以区别“给”和“被”的意义了。更加有趣的一点是,给字句中被诱发的动作大多是损害诱发者的利益,比如我们会说“他给人打了”,而不会说“他给人夸了”,我们从语义方面理解,这大概是由于只有损害诱发者的动作,才会使施事者从中得到好处,从而激发施事的动力。

“给”作介词还有一种常见的用法,那就是我们生气时常会用到的句式“你给我„„”,例如“你给我滚出去”,这里的“给”既不表示给予,也不表示诱发。但就拿“你给我滚出去”这句话来说,“滚出去”这个动作的发生却是受了“我”的引发,目的是要让“你”服从“我”,这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用法。

以上是对“给”字句语义特征的一些总结,接下来浅析一下“给”字句的句法结构, “给”字句的句法结构非常地复杂,这里就简单地分析一下“给字句”比较基本的四种结构,主要有施事主语+给+与事宾语+受事宾语;施事主语+v给+与事宾语+受事宾语;施事主语+动词+受事宾语+给+与事宾语;施事主语+给+与事宾语+动词+受事宾语。②这里的“给”表示的都是给予义,上文提到由“v

给”结构可以延伸出“给+n1+v+n2”结构,因此在“给予”这个意义上“施事主语+v给+与事宾语+受事宾语”和“施事主语+动词+受事宾语+给+与事宾语”这两种结构是可以互换的。

“给”字句中的“给”的运用是非常灵活的。“给”可以表示被动,还可以和“把”、“让”“被”照应,比如“他们把我给打了”,“他让人给害了”,这里的“给”没有实际的意义,可有可无。“施事主语+v给+与事宾语+受事宾语”和“施事主语+动词+受事宾语+给+与事宾语两种结构”在强调不同的对象时可以灵活运用,前者强调受事宾语,后者强调与事宾语,这就是语言的神奇之处,不同的语序可以可以表现出微妙的差别。“给”字句在使用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将宾语提前。如“这个任务交给你”,把受事宾语提前,表明重要性。

“给”字句十分复杂,本文只是做了简单地对“给”字句的语义特征、语法结构和语用层面做了梳理,“给”字句有非常多的意义和用法,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句式,对汉语研究具有深远意义,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

①参考《基于中国哲学思想的汉语研究》

②参考王美艳《现代汉语给字句研究

给予意思的句子篇三
《中考 根据所给中文意思完成句子》

根据所给中文意思完成句子·附详解

一、根据所给中文,完成相应的英语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1. 多喝水,这对你的健康有好处。

Drink more water. It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your health.

2. 昨天直到雨停了孩子们才离开学校。

The children _______ leave school _______ the rain stopped yesterday.

3. 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你的聚会。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asking me to your party.

4. 钥匙是金属做的,用来锁门。

The key _______ _______ ______ metal and _______ ______ ______ door.

5. 你们想拿回你们的电视机,是吗?

You want to ________ your TV set ________, _______ you?

6. 天太冷了,不能去游泳。

It’s too cold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 我和她年龄一样大。

I’m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8. 丽丽叫我不要忘记告诉她母亲这条好消息。

Lily asked me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tell her mother the good news.

9. 昨天当我到达电影院时,电影已经开始半小时了。

When I ______ ______ the cinema yesterday, the film _______ _______ ______ for half an hour.

10. 晚饭后为什么不去散步呢?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out for a walk after supper?

二、根据所给中文,完成相应的英语句子,每空所填词数不限:

1. 躺在床上看书对你的眼睛有害。

Reading in bed _______.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

The PRC _______ in 1949.

3. 我今天为你买了一件新衬衫。为什么不试一下?

I bought a new shirt for you today. _______?

4. 我认为他明天不会来参加会议的。

I _______ that he _______ come to the meeting tomorrow.

5. 你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吗?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

6. 你最好在他改变主意之前把机票费帮他付了。

You’d better _______ the air ticket for him before he _______.

7. 我生于1987年6月15日。

I _______ June 15, 1987.

8. 我们学校里仅有六个女教师。

There are only six _______ in our school.

9. 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The Olympic Games are _______.

10. 等他来,我再离开。

I _______leave _______he comes back.

11. 我希望你同我们一起去。

I hope _______ _______ with us.

12. 假如明天不下雨,我会去购物。

I will _______ _______ if it _______ rain tomorrow.

13. 她很美,她妈妈年轻时也很美。

She is beautiful and ______ ______ her mother when she was young.

14. 长沙的天气和北京的不同。

The weather of Changsha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of Beijing.

15. 我们班的学生人数是50。

The ________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_______ 50.

【答案解析】

一、根据所给中文,完成相应的英语句子,每空仅填空一词

1. 此题主要考查词组be good for “对„„有益(好处)”,drink more water是一个祈使句,用的是一般现在时,所以后句也用一般现在时,所以答案为is good for。

2. 此题考查的是not …until“直到„„才”结构,因是“昨天”,所以用一般过去时,第一空填didn’t,第二空填until。

3. “非常感谢„„”可译为“Thank you very much for… 或Thanks a lot for…”,因只有四空,所以只能填Thanks a lot for。

4. 首先确定关键词汇的译法,并注意其语法形式。“由„„制成的”应用词组“be made of”;“被用来„„”应用词组“(be) used for…”;句子主语是单数,所以动词be也应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故正确答案为 is made of; used for locking。(from

5. 此处主要考查的是反意疑问句的结构,陈述句是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形式,所以反意疑问句用一般现在时的否定形式don’t;陈述句中的“拿回,取回”用“get…back”来表达。

6. 此题考查的是“too…to…”(太„„以致于不能„„)结构,“去游泳”用“go swimming”表示。所以答案为:to go swimming 注意:too … to结构本身含有否定意义,所以不能在to前加not。

7. 此题考查的是“与„„一样”表程度一致,英语用“as …as ”结构表示。但须注意句中的形容词用原级,而不能用比较级。故答案为 as old as she is。

8. 此处考查的是两个动词短语结构ask sb. not to do sth. “叫某人不要做某事” 和forget to do sth. “忘记做某事”。故填not to forget to。

9. 此题主要是考查时态。前两空用一般过去时,因有过去时间状语yesterday,“到达”可用“get to”来表示;根据句意,后三空用过去完成时表示,动词用持续性动词,而不能用非延续性动词,因有表一段时间的状语for half an hour。正确答案为 got to, had been on。

10. 此题是考查提建议的常用句型之一。“为什么„„不呢?”英语可用Why not do…?或Why don’t you do…? 来表达。因只有三空,所以正确答案为 Why not go。

11. 答案为 you’ll go。汉语中的“希望某人做某事”说成英语不能是 hope sb to do sth,要表示类似意思可考虑在 hope 后接宾语从句。

12. 答案为 go shopping doesn’t。最后一空填doesn’t,因为时间状语和条件状语从句中习惯上要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意义。

13. 答案为 so was。“so+助动词+主语”这类结构可表示后面所述情况与前面的情况相同,通常译为“……也一样”。

14. 答案为 is different from that。be different from 意为“与„„不同”,最后一空填 that,用以代替前面提以的 whether。

15. 答案为 number is。句子主语是 the number,故谓语用单数。

二、根据所给中文,完成相应的英语句子,每空所填词数不限

1. 此题易误填 is bad to your eyes。这是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造成的。介词to确实有“对„„”的意思,但在be bad for …这一个短语中不能用介词to。正确答案为is bad for your eyes。

2. 此题易误填 was found。found既是find (找到,发现) 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又是found (成立) 的原形。found意为“成立”时是规则动词,其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分别为founded, founded。正确答案为was founded。

3. 此题易误填 Why don’t you try on it / Why not try on it。这是受汉语思维的影响造成的。try on属于“动词+副词”构成的短语动词,接人称代词宾格作宾语时人称代词要放在动词与副词之间。正确答案为Why don’t you try it on / Why not try it on。

4. 此题易误填 think, won’t。这是由于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引起的。当I think…意为“我认为„„ ”后面所接的宾语从句表示否定意义时,否定词要提前到主句中,即要用“I don’t think +肯定形式的从句”这与汉语的表达不一致。正确答案为don’t think, will。

5. 此题易误填 what time is it / what’s the time。这是由于句式不清引起的。单独使用时What time is it? / What’s the time? 这两个句子是正确的,但在这里是用句子作宾语,应该要用陈述语序。正确答案为what time it is / what the time is。

6. 此题易误填 to pay, changes mind。这是由于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引起的。you’d better后面要接省去to的动词不定式,表示“改变主意”要用change one’s mind这一结构。正确答案为pay for, changes his mind。

7. 此题易误填 born in。这是由于汉语思维和思维定势引起的。其实,这里的born应该要用被动语态,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自己生下自己;表示在具体的某一天介词要用on而不用in。正确答案为was born on。

8. 此题易误填 woman teachers。这是由于思维定势引起的。名词作定语时,用来作定语的名词往往用单数形式,如:apple trees苹果树,flower shops花店。但是woman, man用来作定语时,用单数名词修饰单数名词;用复数名词修饰复数名词。正确答案为women teachers。(from

9. 此题易误填 held each four years。这是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造成的。表示“每四年”要用every four years而不用each four years。正确答案为held every four years。

10. 此题易误填 will, until。这是由于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引起的。但句子中有until引导的时间状语,句子的谓语动词如果是持续性动词或状态动词,这个句子往往用肯定形式;如果句子的谓语动词是非持续性动词,这个句子往往用否定形式,not…until意为“直到„„才”。正确答案为won’t, until。

中考英语翻译填空题专练

根据所给中文意思完成相应的英文句子,每空一词:

1. 我父亲叫我努力学习。

My parents told me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 我发现学好英语很容易。

I find ______ ______ ______ study English well.

3. 他希望我能同他们一道去。

He _______ me ______ ______ with them.

4. 我很忙,我有许多衣服要洗。

I’m very busy. I have a lot of _______ ______ ______.

5.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早就出发。

I don’t know ______ ______ ______ so early.

6. 为什么不把窗户关上?

Why ______ _______ the window?

7. 他要我在外面等了一个小时。

He ______ me ______ outside for an hour.

8. 老师说他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参加。

The teacher said that he ______ an important meeting ______ ______.

9. 要及时完成这工作很难。

_____ _____ very difficult ______ ______ the work in time.

10. 他老了,不能做工作了。

He is not ______ _______ ______ do any work.

【参考答案】

1. to, study, hard 2. it, easy, to

3. wishes, to, go 4. clothes, to, wash

5. why, we’ll, start 6. not, close [shut]

7. made [had], wait 8. had, to, attend

9. It, is, to, finish 10. young, enough, to

最新中考英语翻译填空训练

根据中文意思完成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1. 这个八岁的男孩酷爱弹钢琴,以致于他坚持练琴叁年了。

The eight-year-old girl likes playing the piano ______much ______he has kept ______ for three years.

2. 我母亲经常在星期日打扫卫生,洗衣服。

My mother usually ______ some cleaning and ______ on Sundays.

3. 在今晚的聚会上我们肯定会玩得痛快。

We’re ______ to have ______ at the party this evening.

4. 由于天气不好,校运会不得不推迟。

______ ______ the bad weather, the school sports meet had to ______ ______ ______.

5.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同样重要。

Protecting environment is ______ ______ ______ developing economy.

6. 你是怎样与你的邻居相处融洽的?

______ can you get on well ______ your neighbours?

7. 刘老师是位非常亲切的老师,以致于我们把她当做自己的母亲。

Mrs. Liu is ______ ______ kind teacher______ we ______ her ______ our mother.

8. 他问我今天是否有空。

He asks me ______today.

9. 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吧,你迟早会成功的。

Make______ ______ ______to work hard, ______ you’ll succeed ______ ______ ______.

10. 李明是个热心肠的人,他经常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Li Ming is a warm-hearted man and he often ______ the people in trouble ______.

【答案与解析】

1. so, that, practicing。表示“如此……以致……”用句型so+形容词或副词+that…;表示“坚持 / 不断 / 反复做某事”用keep doing sth。

2. does; washing。表示“搞卫生、洗衣服、买东西、看书、跑步”等,可用do some cleaning / washing / shopping / reading / running。注意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所以do 要用does。

3. sure; fun。表示“肯定会、一定会做某事”用be sure to do sth 表示“玩得痛快”用have fun, have a good time或enjoy oneself。注意fun是不可数名词,前面不能用a。

4. Thanks to / Because of, be put off。注意此处“推迟”要用被动语态。

5. as important as表示“一样 / 同样……”的as…as之间用形容或副词的原级。其否定式,表示“不如……”时,第一个as还可用so替代。

6. How; with。表示“与某人相处融哈”用句型get on well with sb。

7. such a, that, regard, as。其中such a kind a teacher还可说成so kind a teacher;regard sb as…把某人看作……。

8. if I’m free / if I have time。表示“是否”用if或whether引导宾语从句。

9. up your mind, and, sooner or later。因为表示“下定决心做某事”用make up one’s mind to do sth;表示“迟早,总有一天”用sooner or later。

10. gives, a hand。因为give sb a hand (with sth)=give a hand to sb (with sth) = help sb (with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中考英语翻译填空题专练

根据中文意思完成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1. 来吧,孩子们!该吃晚饭了。

Come on, children. ______ ______ to have lunch,

2. 这些新汽车是中国制造的。

These new cars are ______ ______ ______.

3. 每天多喝水对你有好处。

To drink more water every day is ______ ______ ______.

4. 昨天因为交通拥堵,他们上学迟到了。

They ______ ______ ______ school because of the heavy traffic yesterday.

5. 稍微休息一下后,他又继续看英文报纸。

After a short rest, he went ______ ______English newspapers.

6. 昨天晚上我在忙于为考试做准备。

Yesterday evening I ______ ______ ______ ready ______ the examination.

7. 他们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让我们来帮助他们吧,

They are now in great trouble. ______ ______ ______.

8. 你一到长沙就给我打个电话好吗?

Will you please call me______ ______ ______ you ______Changsha?

9. 我父亲过去常常抽烟,但最近已经戒了。

My father used ______ ______, but he has______ it ______ recently.

10. 这幅画很美,让我看看吧。

The picture is beautiful. Let’s ______ ______ ______ at it.

【答案与解析】

1. It’s time。表示“该做……”或“是做……的时候了”用句型It’s time to do sth或It’s time for sth

2. made in China。表示“(由)某地制造”用be made in,注意make用过去分词made。

3. good for you。表示“对……有好处”用be good for sb,若表示“对……有害处”就用be bad for。

4. were late for。表示“……迟到了”用be late for。主语they是复数,由yesterday可知用一般过去式,所以be用were。

5. on, reading。表示“继续做某事”用go on doing sth。

6. was, busy, getting, for。表示“忙于做某事”是be busy doing sth或be busy with sth;表示“为……做准备”是get ready for sth或prepare for sth。

7. Let’s help them。用以提出建议,表示“让我们做……吧”用句型let’s do sth。

8. as soon as, reach。表示“一……就……”用连词as soon as引导一个时间状语从句;需要注意的是在时间状语从句中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

9. to smoke, given, up。表示“过去常常做某事”用used to do sth,若表示“习惯做某事”则用be used to doing sth;表示“放弃 / 戒掉”用give up。

10. Let me have a look (at it).或Let me look at it。表示请求允许,“让某人做某事”就用句型let sb do sth。

翻译填空题·考查词形变换

(选自近年来的中考真题)

1. 今天的报纸上有什么重要内容吗?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important in _______ newspaper?

(答案: Is there anything; today’s )

2. 这座山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危险。

The mountain is ______ _______ than you think.

(答案:less dangerous )

3. 第九课在第九十页。

The ________ Lesson is on the________ page.

(答案:ninth; ninetieth )

4. 街道的两边有好几家儿童鞋店。

There are quite a few children’s _____shops on ______ side of the street.

(答案:shoe;either )

5. 最近的医院离此地也有大约十公里远。

The _______hospital is about ten kilometers_________.

(答案:nearest, away )

6. 你的书和我的不一样。

Your book is ________ _________ mine.

(答案: different from )

7. 随着科学的发展,计算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给予意思的句子篇四
《不改变句子意思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五年级语文复习题——不改变句子意思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一、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3.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4.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5.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6.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

1、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干我走吧?

2、这有什么关系呢?

3、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他们吧?

4、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5、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6、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7、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8、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9、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10、看着这些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

1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12、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13、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14、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三、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

1、没有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母亲

2、为了回家,凡卡不得不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

3、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一条腿支撑着,以求暂时的休息。

4、 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

5、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四、把字句、被字句互改。

1、十七孔桥把湖岸和湖中心的岛连接起来。

2、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

3、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4、年轻人被杰克逊大叔留在庄园里。

给予意思的句子篇五
《句子含义解析》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芝麻官”虽然官不大,但是肯为老百姓做好事,所以大家都喜欢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不是简单地读一读就能理解的,但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来分析,就不难理解了。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

句子的含义,这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方法。 ...

„„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渔夫回家了,渔网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该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也不说话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去世的消息告诉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徐悲鸿励志学画

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1、怎么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么“理解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盲 道

周末,带女儿出去逛街,阳光很好,所以人特别多。走在人行道上,忽然女儿脚下踉跄了一下,我忙拉住她,她低头看了看,问:“爸爸,这窄窄的一条带有条纹的路是什么呀?”我也低头看了一眼,说:“这是盲人走的路,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条纹,盲人走在上面就不会改变方向,不会撞到人或什么东西!”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脚步渐渐偏离了盲道。走了一会儿,她皱着眉又问我:“爸爸,盲道允许正常人行走吗?”我说:“盲道是给盲人准备的,一般正常人是不在上面行走的,再说上面也不平,走起来不舒服。”女儿忽然挣脱开我的手,跑到盲道那里,拦住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问:“阿姨,你知道你脚下是盲道吗?就是盲人走的路!”那女人愣了一下,脸红了红,冲女儿笑笑,离开盲道,大步消失在人群中。女儿接着又拦住了几个中学生,问:“哥哥们,你们知道这是盲道吗?”那几个学生怔了怔,没有理会女儿,打闹着在盲道上跑远。 我没有阻止女儿,女儿又问了几个人之后回到我身边,我安慰她说:“没事,现在也没有盲人走路!”女儿摇摇头,说:“就是给盲人准备的嘛!大家都上去走,盲人出来了,该走哪里呢?”想到刚才我也心安理得地走在盲道上,脸忽然就发起烧来。女儿默默地和我走着,脸上似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看着那条盲道湮没在许多人的脚下,我的心里也是无由地感慨。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盲人也是寸步难行的。

请你写一写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有些句子理解的时候,不一定要一味地分析,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身的体验或生活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句子。

给予的快乐

小蚂蚁听了很得意,心想:“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征服了,我多伟大!得赶快回去,向伙伴们炫耀一番!”于是,他调头向大树下的巢里爬去。

不想,归途中他不知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爬到一半,一阵风又吹得他腾空而起,在一片汪洋之中。幸好,又被那位男孩看见了,那孩子一面伸过一根枯枝,带他脱险,一面叹息道:“唉,真可怜,连那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

小蚂蚁一面喘气,一面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

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

1、“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 ) A小蚂蚁力量巨大,真的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B男孩想象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C男孩在为小蚂蚁喝彩。

2、“飘落在一片汪洋之中”说的是( )

A小蚂蚁被吹到了一个小水洼里。

B小蚂蚁被风吹到了太平洋里。

C小蚂蚁被风吹到了井里。

3、联系实际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予意思的句子篇六
《体会重要语句含义》

给予意思的句子篇七
《给字句的些许用法》

给字句的些许用法

给字句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句式类型,比如说:“老师来了给我说一声”、“现代汉语作业给我看看”等等。而在文学作品中,给字句也是经常出现,尤其是在清中期至民国,乃至二十世纪中期的京味小说中。这次,我们通过《红楼梦》(前八十回)、《春阿氏谋夫案》《四世同堂》等数本作品的语料收集,将其中的给字句择取出来。而后,又经过一定的分析、比较,得出了些许给字句的用法。而给字句自然是以“给”为核心,因此我的分析、结论也大致以“给”在句中的用法为线索。

最后,我大概为给字句总结了四种不同的用法——给字的单独使用;给与动词相联系的使用;给字句中语态表示问题;给字句的固定、特殊用法。

首先即是给在给字句中的单独使用。此时,给明显是实词、动词,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而它的意义却不固定,处于不同的语境之中,则相应地发生变化。但大致可分为两层意义。一是“使对方得到或遭受”。如在《红楼梦》第八回中“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好姐姐,给我一丸尝尝。’”这句话中的给则是“使宝玉得到丸药”的意思。又或者如《四世同堂》中“给笼中的小黄鸟添食换水”一句,同样是相同的意思。在这一层意思中,我也发现,因为给字是实义动词,所以它后面往往是紧跟着一个名词,而这个名词也就是动作的承受者。二呢,其意义较于第一层而言实在意义并非如此明显,但比较固定,为“让、使、叫”之意。如《四世同堂》中“他的诗不给别人看”这句,给字位于句中谓语的位置,自然是担任动词,尽管有“不”给予否定,仍改不了它表示“让、使”的意思。

以上两层大概是“给”在句中单用时的意思所在,而实际上,“给”在运用时,还存在着部分固定结构。在上文所述作实词时,其结构大致如此——给某人某物去做。在给之后,事实上是存在三个后缀部分,一是某人,二是某物,三是某动作。在这一层给字句中,三个部分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它们互不影响。如“给我一丸尝尝”,这句话中,三个部分都在,句义表达也很清晰。但是,在其他一些句子里,假如前文已然出现了某人、某物、某动作,那么在给字句中自可相应的省略。如“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这句话中,不仅是省略了某物(因为很明显在给字前已经表面),而且体现了另一种运用格式。即位置的可颠倒性,这几个部分不一定拘泥于固定位置,做适当调整也不改变原有句义。而某物这一部分也有较大的讨论空间,我发现了他的两个特殊之处:一,这某物不一定是实在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物体,而后者多已形成固定结构,用于口语之中。譬如,“给你一顿好嘴巴。”这

句话当然不像文字表面所表达的那样,而具体的关于给字句形成的固定用法,我在下文还会有所阐述。二,某物的表达,既可单独只列出事物,又可在此前加上数词和量词,不过据相关收集到的语聊来看,即便是加上了数词和量词,但大多还只是表示虚数的意思,很少有确切的数字表明。如“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万一日本兵因为不认识他而给他一些麻烦呢”等等。而关于这一格式中的某动作的讨论则放在下一部分。

给字句呢,往往并不是单以一个给为核心的,更多时候,给恰恰只是作为另外动词的陪衬。这一部分我要说的,就是在给字句中,给和其他动词连用时的意思。这些时候,给就不再是第一部分中的具有实在意义的动词,而化身为介词或助词。作为介词时,大致有如下几层意思。一,表示对象、目的,相当于“为”、“替”。如“方出来叫人打药去煎给秦氏吃”。这一用法大概与给作动词时的第一层意思相似,不过用在此处,给的实在意义明显偏虚。二,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或表示被动语态。如《四世同堂》中“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这里的给表现的是一种被动语态,类似于“被”却不能拿“被”替代。三,表示方向,相当于“朝”、“对”、“向”,一般是引导方位词,也可以引导人或物,表示这个动作的承受者。如“金氏向前给贾珍请了安。”

而在这一层意思中,给往往与其他动词连用,比如“供给”“交给”“推给”“拿给”等等,也存在着较为固定的格式,大致为“做给某人某物去做”。这一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做是动词,与“给”构成短语形式;某人和某事类似于动作的双宾语,而某事往往会因前文而省略;最后一个动作不再是该句子的主语发出的了,而是宾语中的某人要做的。这一整体结构较为固定,位置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有时会因前文已经出现而承前省略。如“一并都交给他们带了去罢”,“让我放给那些有指望的人使去”等等。

作为助词时,意思就比较简单了,甚至有时我认为根本可以将其忽视,否者恰恰会影响句义理解。如“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作盘缠。” 多用在某些动词前面,用以加强语气,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意思。

给字句中也存在着某些时态的变化,与现代汉语中的大多数句子类似,同样是通过“了着过”变化体现。但据语聊收集情况来看,文学作品中的给字句多是以“了”表过去时态,其他的诸如现在时和将来时比较少,如“说了给袭人留着的”,“着”在此多是对未来趋势的一个表述。而“了”在给字句中,多用于给之外的另一个动词时态表达,与“给”本身无太多意义联系,它可以很准确表示出这个句子的时态语气,有时也不仅仅是过去。如“给秦钟磕了头”,这层意思非常明显,当然是已经磕过了,表示出了这个动作的过去性。又如“他

们只恨父母没多给了他们两条腿”,这句中的“了”时态意义就比较轻,更多的表示一种语气。

而另一方面,除了“了着过”表示时态趋势以外,还有两个字也一定程度上操控着给字句的句义趋势——来、去。这两个字用于给字句中,大致有三种意思。一是它们本来的意思,即表示动作的趋势。如“明日再给你送来”,“那孩子素日爱吃的,你也常叫人做些给他送过去”。这两句话中,来和去表示的是动作的趋势根据人物所处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来即是由外到此,去则是由此到外。这个较为纯粹。二是表示一种语气,如“能儿,倒碗茶来给我”,“我真想跺脚一走,去给中国人争点气”。来呢,大多表示一种命令的口气,而去则更多表示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愤昂之感较多。三呢,则较为简单,趋势意较为弱化,没什么实在意义,多做为句子的语气词至于句尾。如“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也不必给我送什么东西来。”

最后是给字句的一些特殊用法,这些结构偏向口语化,却不囿于古今,我在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发现。大致列如下。一,给某人“做做”,“做做”是两个相叠的动词。这种结构口语化浓厚,可以很好地表达语气。如“给你点颜色看看”(表愤怒),“给我一丸尝尝”(表恳求)等等。二,给某人“个”某物。这话颇有点泼妇骂街的味道,口语化也是很浓,其情感表示也是偏激。如,四川方言中“给你个锤子”,《红楼梦》中“不给他个利害瞧瞧”等等。三,你给我做某事吧。做某事表示的一种动作,其发出者是“我”,而这个动词的期望着是“你”,有很强的命令语气。如《红楼梦》中“你给我老老实实的顽一会子睡你的觉去。”第四便是“所给的”,这一结构用于表明事物的所属,如“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最后便是极为固定的一处用法“给脸不要脸。”实在欠雅,不再解释。

给予意思的句子篇八
《话语标记语意义的语用分析》

2006年第2期外语学刊

FOREIGNLANGUAGERESEARCH

2006,No.2SerialNo.129

总第129期 

话语标记语意义的语用分析

王正元

(燕山大学,秦皇岛066004)

提 要:语言学家们对话语标记语的意义多有探讨,但认识各有异同。本文在话语标记语的连贯与关联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与语用界面分析话语标记语与语用标记语的区别、话语标记语的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命题意义及其程序意义和概念意义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话语标记;连贯;意义;语用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6)0038-07

  1 引言

对于话语标记语(discoursemarkers,简称)这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联理论框架中研究话语标记语的语言学家来说,话语标记语的意义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Levin2son指出,在英语中,有许多表示话段同前述话段

:314,328,326)。Redeker就话Schiffrin有不同看法。她虽然承认话语标记语有核心意义,但她强调核心意义应该明确标记本身所固有的对话语语境理解语义表征的贡献(Redeker1991:1164);她还认为在语篇连贯问题上,话语标记语的独立性可以产生隐性连贯,同时实现语义和语用连贯,连贯关系是种两个或多个不能以孤立的句子意义形式描写的语篇句子的意义范围(Redeker1991:1664)

。这些认识反映了语言学家对话语标记语意义的不同看法,说明了对话语标记语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从话语标记语的语义和语用界面分析话语标记语和语用标记的区别、话语标记语的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话语标记语和命题意义,话语标记语的核心意义及话语标记语的程序意义和概念意义。

2 话语标记语和语用标记语

关系的词语,如but,therefore,inconclusion,still,anyway,well,besides,allinall,so,afterall等等,

都是具备意义的词语,但这种意义不能视为真值

条件意义(Levinson1983:87—88)。据此,他提出了关于话语标记语的意义与真值条件意义的关系问题。Zwicky对话语标记语这种类型十分感兴趣。他认为话语标记语是同型结构化了的(monomorphemic),在句法上与毗邻单元及其所在句没有结构关系,起的是语用功能作用,而不是语义功能作用(Zwicky1985:303)。而Schiffrin对11个话语标记语进行了分析,提出除了oh,well之外,她所描述过的所有标记语都有意义(mean2ing),而且在一些地方每个话语标记都有核心意

在讨论话语标记语有无意义之前,首先要确定话语标记语同语用标记语的关系,明确话语标记语是否语用标记。

元语用意识显性标志(indicator)的范围包括话语标记语或语用标记语。如ofcourse,actually,

义(coremeaning),并指出“话语标记语只同两个句子的语义真实有关系,而另外一些包括so在内・38・

infact显性地表明发话者的语境交际过程意识,话语标记以特有的方式规约(shape)这个交际过

(Fraser1999)。

程;话语标记语是可证明的语言痕迹,这些痕迹是发话者有意识的自我控制的调解。话语标记的语用反身性实质对发话者结构语篇的核心角色作用能作出解释,语用标记的使用表明发话者使他们的话语适应话语过程或语篇连续的意识(Vers2chueren2000:445)。所以,语言学家们围绕话语标记语给了许多名称,如语义联加法(semanticconjuncts)、话语操作语(discourseoperator)、话语标记语(discoursemarker)等,但被广泛使用的主要是话语标记语和语用标记语,有的学者把这些名称统称为“话语标记语”。

但是,话语标记语和语用标记语还是有区别

话语标记语有调动受话者采取行动的功能,发话者通过话语标记语使受话者去推理理解发话者之所述,调控说话者对所述话段的理解,诱发受话者对前述话段的确认或者理解转向。例如:

②a.我现在时间紧得很,走路都小跑,你知道,我下周就要交毕业论文了。

 b.他的为人怎样,你清楚,他没干过好事。从社会控制功能看,话语标记语是种社交控制器(socialmonitors),自身就具有使受话者去理解、确信的功能。汉语会话中常见的“是吧”、“你说呢”“、你知道”这些话语标记语都可以表达发话者希望受话者对自己所言的理解,这是话语标记语社会控制功能的体现。

的:只有那些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的词语才话语标记语的功能还体现在元语域控制方能叫话语标记语;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就是点明或面。Jakobson(1960:356)在他的论语言学与诗学

(objectlanguage)和突出同一语篇中两个话语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的文章中提出了但话语标记语不能创造语义关系(冯光武2004)。““,话语标记语在保证其所在话段中的话语之间的连“。Jakobson把元贯的同时,可以表示话语之间的递进、因果、让步等逻辑关系。人的说话方式,。

Erman(2001:1341)指出:语用标记可在三个功能域中发挥作用:文本控制、社会控制、元语控制。能在这三方面发挥功能作用的标记则是语用标记。例如:

①a.A:我们明天就行动。

B:我的意思是先等等再说。

 b.你不能这样讲嘛,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例①a,b中的“我的意思是”、“你知道”都是话语标记语。从文本域功能分析,它们都表达发话者在交际中发出的理解信号,发话者的发话态度对受话者对所述话段的理解施加影响,给受话者带去对所述话段理解的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force),为话段的理解增加力度和指引,所以发话者不仅利用话语标记语影响编码和编码形式,而且对话语理解有影响作用,这说明“我的意思是”、“你知道”这一类话语标记语具有文本控制功能,可以称之为语用标记语,因为话语标记语能为话语理解作出贡献,而不是对话语命题作出贡献

,发话者要检查受话者是否对,元语功能是起作用的,能够指导信息的处理或者信息将要处理的标记语具有元语功能(JuckerandSmith1998:196—197)。例如:

③a.I’mnota—weareallnotperfect,y’knowI’mnotperfectZelda,afterall.

 b.她说你人好,你大方,你聪明,你知道她说了什么。

 c.你笨不笨,你自己知道。

这些话语标记语所反映出来的发话者的感情、态度、话语强调或者故意模糊,都是话语标记语功能在元语域中(metalinguisticdomain)的体现。所以,话语标记语不是所言话段的结构成分,不表达话语命题,但承载着发话者对所言之态度和判断,给受话者对所述理解起到导向作用。话语标记语是发话人用以引导听话人获取发话人期待的语境假说和语境效果的语言工具,是听话人获取理解指示的明示语言标记。话语标记虽然不能构成话语命题,处在句子结构之外,但能产生语用意义,使发话人准确地向受话人传递言语信息和语

言形式(李勇忠2003)。因此,我们可以说话语标记语是语用的。Fraser(1996)已经指出:语用标记语分为4类:基本标记、评论标记、平行标记和

・39・

话语标记。因此,话语标记语是语用标记的一种,其意义应该从语用标记的视角去分析。

3 话语标记的语义意义

此,具有一定的语境才可以判别这些话语标记语

的意义。“语境是事实,事实可以说话”(Mey2001:48),脱离语境无法证明这些话语标记语的真值意义,而且也不会有真值条件意义,所以只看真值条件,而且只看句子构成的显性语义,不是句子结构成分的话语标记语似乎是没有意义的。但事实上,如果话语少了标记的介入,会影响到受话人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因为话语标记语具有的理解“信号”有引导作用,是影响受话者对所述话语理解的言外之力,是发话者的主观态度对受话者理解的影响力,在有些时候,话语标记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语用的视角去看话语标记语的意义,语境把具有标记语的意义变为现实,脱离语境话语意义无所谓真假;真值条件意义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话语标记语的意义也是如此。语境是话语标记语意义体现的决定条件。所说的domain),真实条件语,,,而另一,也就是说,真实条件承载的,而且还有推理,同时还涉及到语言的编码意义和语境假设、百科知识等(Black2more2002:81,29)。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话语标记语是有意义的,但不是传统语义学视角中的真值条件意义,而是一种加强或指导话语意义理解的语用意义,话语标记语的意义往往是隐含的、说话者主观的,因此必须在真实语境中实施推导的情况下,才能体现话语标记语的意义。

4 话语标记语和命题意义

意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语义意义,另一种

是语用意义。语义意义是句子的真值条件意义,所说的句子真值条件意义就是这个句子真值条件语句的全部意义取决于构成该语句各成分意义之和及其组成方式(冯光武2005)。话语标记语是整个句子的附加品,不作为句子结构成分,是可缺失的。从传统的语义意义去看,话语标记语不具备句子真值条件意义,正是由于不具备所在句子的真值条件意义话语标记语是没有语义意义的。但是与传统的语义意义观不同的是,持语用意义观的人认为,意义可以是句子的真值条件,但是句子的真值条件不能包括所有的意义,因为意义不仅是句子成分表达的显性意义,同时也应包括那些隐含的、交际中推导出来的意义。句意产生的全部是认知推理的结果。在交际中,意图意义与语言编码形式并不总是一致的,述与所交际之间的空缺(gap)(223)。Grice(1975)“,,如会话隐含、规约隐含;Austin,对引入语所起到的理解指引(signal)和制约(constraint)作用,产生了语用意义,句子显性的语义意义和推导出的隐含意义的整体,才是话语意义的全部。话语标记语的含义是发话者的语用策略,是发话者表达的主观意图,因此话语标记语的意义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例如:

④a.我认为他那样做是错误的。 b.据说李华当过兵。 c.从我本意来说,我不希望出现这种结果。

 d.相比之下,他太笨了。“我认为”“、据说”、“从我本意来说”和“相比之下”都是话语标记语,但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无法证明这些话语标记语的真值条件意义;而且,脱离语境的“我认为”可能是发话者的错误臆断,“据说”可能是信息来源不实的假消息“;从我的本意来说”也可能是发话者的言不由衷或故意欺骗;“相比之下”可能是脱离可比性的错误比较。因

・40・

一般情况下,命题意义是通过交际语言的真

值条件意义表现出来的,话语中的词语结构和各种制约机制使得真值条件意义是显性的;虽然话语标记语能够将前后话段连贯起来,但由于它们是语句结构以外的成分,所以它们并不表达话段句子的命题意义。从关联角度去看,Blackmore(2002)认为

but,therefore,however,moreover,afterall都没有命题意义,其作用是指示、引导话语的理解。这种情况同汉语的一些标记语也是一致的。例如:

⑤a.我今晚要去国际饭店吃一顿,毕竟Π不管怎么说,今天我过生日了。

 b.刘年真聪明,相比之下Π比较而言,李华就笨得多了。

上句中的“毕竟”、“不管怎么说”、“相比之下”“、比较而言”作为话语标记语把左右话段连贯起来,但并没有命题意义,完全可以把它们取消,因为即使取消了,句子的命题意义并不会发生变化。这说明话语标记语和句子的命题并没关系。但是,如果失去了这些话语标记语,却很麻烦,会使听话者失去两个话段之间的线索意图,同时也失去了听话者对话语理解的外力。这说明虽然话语标记语不能直接成为命题意义,但作为命题意义的一种外力,话语标记语对命题意义的理解助力是不可缺少的。

从词汇层面看,话语标记语、语用标记语、语用小品词行使明确保证命题内容地位的功能,发话者所使用的态度标记对话语命题内容的地位起到明确作用(Verschueren2000:191,李红儒2005:394—437)的现象说明,这类副词话语标记语对话语命题的支撑、强调作用。例如:⑥a.Admittedly,John’salousydriver.

 b.RegrettablyΠUnfortunately,sadriver.

 c.FranklyΠ,John’salousydriver.

这些句中的副词作为话语标记语都是发话者的态度标记,行使确定命题、明确命题内容地位功能。这种情况在汉语中也是常见的。例如:

⑦a.坦率地说Π实话实说Π真的,他确实是个好丈夫。

 b.不可否认,她确实在英国留过学。 c.很可惜Π真遗憾,他第一轮比赛就被淘汰了。

一些词组用作话标记语对于反映前述讨论的内容和主题具有言外之力指示标记的作用,例如:⑧a.Howaboutstayingforthenight? b.Whynotstayforthenight?

有的短语如同副词一样,虽然没有介入话语命题意义之中,但是对命题内容起到限定作用。例如:

⑨作为朋友,我不能不劝你,不要那样做。有的话语标记语,如“你知道”、“你不妨想想”“、你说说”在句子中都是显性地表示出命题内

容及命题内容同思维状态、过程的关系。如:

⑩a.你知道,喜旺是个老实人。 b.你不妨想一想,那样说对你有什么好处?

 c.你说说,你为什么骂人?句中的“你知道”“、你不妨想想”“、你说说”这些心理状态动词表明心理状态过程与命题内容的关系———引导、启发命题。这些话语标记语也可以置于句尾,起到与反意问句一样的作用。话语标记语虽然不能直接成为命题或其组成部分,但它们具有命题引出的推导功能,话语标记语自身的独立性可以使其所在的句子产生隐性连贯,同时实现语义和语用连贯,起到话语理解的“信号”作用(Redeker1991)。在这样的〈S1,DM+S2〉连贯模式中,DM含有S1的命题通过DM可以

推导出来。例如:

ϖλ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天空句子

下一篇: 退避三舍造句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