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此非彼的句子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2    阅读:

此非彼的句子篇一
《“顾此失彼”类病句的辨析和纠正》

“顾此失彼”类病句的辨析和纠正

这里所说的“顾此失彼”,是指联合短语做句子成分时,出于照顾不周而造成的主谓、动宾、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完全搭配。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作文中很常见。产生这种语病,有知识上的原因,也有心理和习惯上的原因。弄清这种语病形成的原因和修改的办法,对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很有帮助。“顾此失彼”类病句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主语和宾语不能完全搭配

试分析以下几个句子:

例1 雷声、闪电和瓢泼大雨,铺天盖地倾泻下来。

例2 她的心灵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例3 这些困难和任务都被我们逐个地克服和完成了。

例4 西瓜、桃子、辣椒和西红柿,都是夏季很好吃的蔬菜。

例1 主语“雷声、闪电和瓢泼大雨”是由三个并列词组成的联合短语,却只有一个动词“倾泻”,而“倾泻”又不能将主语联合短语中的三个词语完全兼顾起来。主语中只有“大雨”能与“倾泻”搭配,而另外两个词“雷声”和“闪电”则不能与“倾泻”搭配。这种毛病往往是出于学生的心理原因造成的疏忽。学生在写到“雷声”时,又想到“闪电”,在写到“闪电”时,又想出“大雨”,而写到“大雨”时,则只注意到“大雨”可以“倾泻”而没有注意到“雷声”和“闪电”是不能“倾泻”的。这就是说,在给联合短语构成的主语安排谓语时,只照顾到联合主语中与谓语邻近的最后的那个词,而没有顾及到离谓语较远的前面的两个词。这就造成了顾此失彼的毛病。 修改这样的病句,首先,要看到构成主语的联合短语中,与谓语不能搭配的两个词“雷声”和“闪电”,都不能改换,即不能用改换主语使之完全适合谓语的办法来修改句子。

第二,选择不出可以同时兼顾“雷、电、雨”的另外一个词来代替“倾泻”,即不能用改换谓语使之完全适应主语的办法来修改句子。这样,修改这个病句最好的办法是把构成主语的联合短语拆开,改用复句来表达。本句可以改成“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瓢泼大雨铺天盖地倾泻下来”等。

例2 主语只有一个词“心灵”,而谓语却是由联合短语“美丽和宽广”构成的。但主语“心灵”只能与“美丽”搭配,而与“宽广”在意义上是不能配合的。修改的办法,一种是删去不能与主语相配的词“宽广”;另一种是把主语“心灵”改换成“胸怀”,使之与构成谓语的联合短语中的两个词都能配合。

例3 主语“困难和任务”及谓语“克服和完成”都是联合主语,但是双方不能完全配合。“困难”可以说“克服”但不能说“完成”:“任务”可以说“完成”但不能说“克服”。这实际上是把两个不同对应关系的句子压缩在一块了。随意压缩句子,图省事,这也是中学生写作文的一种不好的习惯。这种坏习惯,往往会造成搭配不当的毛病。遇到这样的句子,修改的办法最好还是改成复句展开来说:“困难被我们逐个地克服了,任务被我们逐个完成了”。

例4 的主语是联合短语“西瓜、桃子、辣椒和西红柿”,谓语是判断合成谓语“是……蔬菜”。但构成联合短语中的各个词,不能完全与判断合成谓语相配合。出现这类语病,并不是学生对词义不了解,除了心

理上的因素外,主要是学生有临时追加词语的不良习惯。学生在写这句话时,并不是把整个句子想好了才写的,而是采取临时追加的方式。即写到夏天好吃的东西时,首先想到了“西瓜”,写上“西瓜”后,又想到“桃子”也很好吃,便在“西瓜”后加上了“桃子”。写上“桃子”后,又想到“辣椒”和“西红柿”也好吃。于是便在“西瓜、桃子”后面又追加了“辣椒和西红柿”。而当写到“辣椒和西红柿”时,一看是“蔬菜”,便匆匆下了断语,忘记了前面还有不属于“蔬菜”的“西瓜、桃子”,结果造成了顾此失彼、以偏概全的毛病,使主谓语不能完全搭配。修改的办法,可把谓语改成“都是夏季很好吃的瓜果蔬菜”,句子就通了。

二、动词和宾语不能完全搭配

试看以下句子:

例5 我们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同学们认真复习功课的情景和琅琅的读书声。

例6 昨天我帮家里摘刨茄子和土豆。

例7 小明检查并改进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例5 谓语是一个动词,宾语是个联合短语。动词“看出”与构成宾语的联合短语中的“情景”能够搭配,但与“读书声”不能配合。出现这样的语病,往往是学生已经写出“看出……情景”了,但随后又觉得不够全面,还有“读书声”需要写进去,于是便临时在“情景”后面追加了“读书声”,至于“读书声”是否看得到与能否和前面的动词搭配,就忽略了。这就造成了动词和宾语不能完全搭配的语病。

例6 “摘刨茄子和土豆”,是把两个动宾短语压缩到一起了。出现这样的语病,从学生心理上找原因,往往是学生首先想出“摘茄子”这种举动,但马上又想出还有收土豆的举动,而“土豆”是不能“摘”的,为了补救,便在“摘”的后面加上一个“刨”字,与土豆相搭配。岂不知这一补救,动宾都成了联合短语,“摘刨”这两个动词把“茄子和土豆”这个宾语都管住了,这就造成了动宾双方不能完全搭配的毛病。修改的办法,还是应该拆开来,把话一句一句地说清楚:“帮助家里摘茄子和刨土豆”。

例7 的谓语是“检查和改进”两个动词组成的联合短语,其中只有一个动词“检查”能与“缺点和错误”搭配,而与另一个动词“改进”是不能搭配的。修改的办法是把不能搭配的动词“改进”换成能搭配的“改正”。产生这种语病,主要是学生对词义的搭配关系把握不准。

三、修饰语和中心词不能完全搭配

试看以下几例:

例8 红红的苹果和鸭梨挂满了枝头。

例9 为了实现理想,他刻苦而勇敢地学习着。

例10 路灯如同颗颗珍珠,把街道点缀得五光十色,婀娜多姿。

例8 给中心词“苹果和鸭梨”这个联合短语安排定语时,只照顾到“苹果”是“红红的”而忘记了“鸭梨”不是“红红的”,这是粗心大意造成的顾此失彼语病。

例9 状语“刻苦而勇敢”是个联合短语,这个联合短语中的两个词都来修饰动词“学习”。但其中只有“刻苦”一词能与“学习”搭配,而另一个词“勇敢”则不能与“学习”搭配。“勇敢”一般用来形容不怕危险和有胆量。而“学习”算不上危险行为。可把“勇敢”删掉,或把“勇敢”换成“坚强”一类的词。这是不注意词义和词的搭配关系而造成的顾此失彼语病。

例10 补语“五光十色、婀娜多姿”是个联合短语。其中“五光十色”可以形容“街道”,但“婀娜多姿”修饰街道就令人费解了。“婀娜多姿”通常用来形容舞蹈的动作、女性或杨柳的姿态柔软而美好,不能用来修饰街道。这也往往是临时追加形容词而造成的顾此失彼语病。学生在写到路灯把街道点缀得五光十色时,接着又想起一个更加美丽的形容词“婀娜多姿”,便随手加到“五光十色”的后面,至于是否使用得当,并未仔细推敲。

通过对以上三组例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经验:“遇到联合短语做句子成分时,除了要掌握好词义和词的搭配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外,还要特别注意纠正由于不良习惯和心理因素造成的失误。纠正的办法是:首先,下笔之前先把句子想完整,尽量避免临时追加成分。其次,凡是用联合短语做句子成分时,每写好一个句子后,都应该回头仔细检查一遍,看是否每一对相关的成分都能完全搭配得当。如果能养成这种严谨的文风和良好的习惯,那么顾此失彼的语病就会大大减少。

此非彼的句子篇二
《高一期末试题》

2013年下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3 x 10)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脉脉(mò) 颤动(zhàn) 侘傺(chàchì) 载笑载言(zǎi) .....

B.酣睡(hān) 参差(cī) 葳蕤(wēiruí) 淇水汤汤(shāng) .....

C.点缀(zhuì) 倩影(qiàn) 踯躅(chíchí) 夙兴夜寐(sù) .....

D.惦着(diàn) 羞涩(sè) 溘死 (hé) 言笑晏晏(yǎn)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落寞 混沌 驯鸽 牵牛花 蓊蓊郁郁

B.弥望 袅娜 脉脉 梵婀玲 青翠欲滴

C.斑驳 丰姿 风致 卢沟桥 没精打采

D.悲凉 参差 幽僻 泊来品 亭亭玉立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②君尔妾亦然 ..

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分“大雅”“小雅”。“颂”是祭祀乐歌。

B.《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

C.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

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6.下列句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 )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7.对《氓》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

B.全诗以抒情为主,但女主人公在回忆中的感情变化不时打断叙事,加入一些感慨和议论,如后一章则全是女子的感情表白,抒情性强。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在结构上,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

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女子的容颜由娇美润泽到憔悴衰老的变化。桑叶是农村常见的树木,用桑叶作比,非常切合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的勤劳。

8.对《孔雀东南飞》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焦母和刘兄合力将仲卿和兰芝逼上绝路。这个故事表现了具有巨大威力的封建家长制的冷酷与无情。

B.这首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以美禽比拟夫妇的手法,是这首诗独有的。

C.文中多处运用铺陈手法。如“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这里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财势,也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

D.这个悲剧性的故事,却又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鸳鸯,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色,意在向人们表明,美好的情感虽然一时被压制住,但胜利终将是它们的,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9.对《短歌行》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一味陷在消沉的情绪中,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B.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而无法自拔。

C.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

D.结语作者借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读整首诗,让人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

10.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八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起,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误入官场)→思归→归隐田园。

B.“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是对田园生活的描述,从中可以感受到田园乡村生活的平淡无奇。

C.“户庭无尘杂”以下四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D.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12分)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④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⑤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⑦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⑧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⑨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愤恨到极点) ..

B.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乃尔,就这样) ..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致谢) .

1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

B.①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②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

C.①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D.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

1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组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③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⑤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

14.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故事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此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为何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徇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三、名句默写及诗歌鉴赏

15、课文内容默写(1 x 8)

(1 ,无以至千里。

(2) ,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

(3)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16、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

秋 夜 曲①

张 仲 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此诗写闺中妇人夜思远方的丈夫的情形。

②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1)、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秋夜?(2分)

(2)、赏析“秋逼暗虫通夕响”中“逼”字的妙处。(2分)

(3)、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1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①

②③④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

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⑤?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①周大夫行役经京城地区,宗庙公室变为黍稷。他不禁悲悯周的颠覆,彷徨不忍离开而创作此诗。②行迈:远行。迈,行,走。③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④摇摇:心神不宁。⑤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⑥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1)联系全诗看,作者为什么要写“彼稷之苗„„之穗„„之实”?(4分)

答:

(2)本诗三章多反复,请问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分)

答:

四、现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此非彼的句子篇三
《2013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3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013.04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4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卷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 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4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 ▲ ,白露未晞。(《诗经·秦风》)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6)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7) ▲ ,可以为师矣。(《论语》)

(8)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9) 今年3月,“代表南京的汉字”五强揭晓,“宁”位居首位。“宀”为“家”,“丁”为“成年男子”,意有“成年男子在家”才能安宁。“家”也就寄托了人们不同的情

思: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中 “家”字流露出诗人浓重

家愁,杜甫《春望》中“ ▲ ”中“家”字道出了诗人思家情切。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

A.田圃——哺育 相形见绌——触目伤怀 ....

B.惩罚——澄澈 心无旁骛——兀兀穷年 ....

C.纤细——歼灭 忧心忡忡——折衷是非 ....

D.绯红——窗扉 惟妙惟肖——通宵达旦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

A.烦躁 渲泄 义愤填膺 周道如砥

B.愧怍 缄默 张惶失措 不可明状

C.羁绊 取缔 鳞次栉比 迫不急待

D.啜泣 沉湎 苦心孤诣 恪尽职守

4.下列括号内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今年南京将新增六大购物中心,分别位于江宁、城东、和宁南等地。(句中“和”起连接作用,可将“和”前的顿号删除。)

B.世界末日之说,纯属无稽之谈,终究不攻自破,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相信? (“为什么”虽为疑问词但整句不是疑问句,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C.最近,《咬文嚼字》编辑部分析了造成2012年中国十大常犯语文差错。(此句语序不 当,将“中国”和“十大”调换顺序句子就通顺了。)

D.李安接过了大众文化的褒奖,莫言受到了精英文化的认可,他们的盛气凌人让国人骄 傲。(“盛气凌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该成语使用不当。)

班级开展“微说热素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语言:新词奇葩】此“奇葩”非彼“奇葩”。

5.下面是泊志同学在搜集新词时与语文老师的一段对话,请根据情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内容。(2分)

学生:老师,“奇葩”这个词指“珍贵的花”和“出众的作品”,可最近网络新闻中我发

现有“奇葩建筑”、“奇葩车祸”、“奇葩楼市”之说 ,我不太明白它的意思。

老师:“奇葩”是最近网络流行语,这里的“奇葩”指奇特的人、事、物,“奇葩建筑”

就是指很奇怪的建筑。这是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学生: ▲ 老师:不谢!你的观点有道理,但我觉得最好还是用包容的态度来看待网络流行词。

【文化:江南style】此“江南”非彼“江南”。

6.下面是静远同学的演讲稿,请你根据画线句的特点,将文稿补充完整。(2分)

歌曲《江南style》描述的是韩国江南区极尽奢靡的生活,用高效的方式进行调侃,

一时间风靡全球,这是一个恶搞文化的“病毒式传播”,虽在中国风行但人们很快对它产

生了厌倦,还是让我们走进中国美丽的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你看:

江南的山, ▲ 最 ▲ ;江南的水,碧水潺潺最清澈;

江南的风,微风徐徐最和煦;江南的雨,细雨霏霏最朦胧。

【美德:光盘行动】此“光盘”非彼“光盘”。

7.下面是博约同学制作的展板内容,请按要求答题。(4分)

2013年,一个热词口耳相传:光盘。这不是电影碟片,而是吃得光光的盘子。我搜

集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2013年1月16日,徐侠客(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在腾讯微博发出“光盘行

动”的倡议,号召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发布得到蔡奇、王郁松等名人和人

民日报、国土资源报等媒体的广泛响应,1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了该活动的倡议,

随后很多餐饮行业也推出多项反浪费措施,鼓励把没有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光盘行

动”体现了人们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材料二:

(1)请为“材料一”拟个标题。(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内容。(2分)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4分)

【古诗阅读】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3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诗中一个“ ▲ ”字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1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古文阅读】

读书之法

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

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

③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

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⑤⑥⑦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臵而徐理之。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

[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②遽(jù):仓促。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

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⑤大率:大多。⑥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⑦节目:木头节

子,即关键之处。 ④①②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然后可以有得尔 ▲ (2)则其尤无义理者 ▲ ..

(3)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 (4)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 ..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勿遽取舍于其间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

B.以验其通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C.而求其理之所安 何陋之有(《陋室铭》) ..

D.则似是而非者 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臵而徐理之。

翻译: ▲

12.选文先提出 ▲ 的观点,接着分析了如何读书,最后运用两个比喻分别论证

了 ▲ 和 ▲ 的读书方法。(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1分)

宣纸

于心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汉安帝

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

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遇

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

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

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

润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

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

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如书法工

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

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

方法。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

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

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

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

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

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极其细小的“墨颗粒”

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

⑥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

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

有胶着性能的表现所在。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

还是因为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也不会沾染墨迹。

⑦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

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持久性不招惹虫蛀,它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

纸质载体。

⑧宣纸可谓“水走墨留”、“寿纸千年”,至今人们依旧用宣纸作为书写和书画创作的

专用纸。

(选自《市场周刊 》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3.文章分写部分先后从宣纸的 ▲ —→湿染性—→ ▲ —→胶着性—→持久性

五个特性做了说明。(2分)

14.第③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5.第⑥节画曲线句子中 “通常”一词为什么不能删除?(2分)

16.⑤⑥节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1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开头引用孔丹的传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引出了“宣纸”这一说明内容。

B.判断生宣与熟宣最简单方法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宣纸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即为生宣。

C.宣纸的湿染性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是因为这种特性使书写者在书写时困难加大。

D.“水走墨留”的唯一原因是宣纸具有湿染性,“寿纸千年”的根本原因是不招惹虫蛀。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7分)

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梁惠娣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

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

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

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

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

来了。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

下筑巢为荣。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

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

每远,带雨归偏驶。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

上飞,云从窗里出。”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⑤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

墙上,光影灵动。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

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

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

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⑥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每每那时,

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在

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

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我总会想起童年时

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⑦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在异乡的

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

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

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

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

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8.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哪些童年往事?(3分)

19.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1)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

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

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

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

20.第⑦节作者为什么说“‘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2分)

21.散文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下列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并与标题、第②节相呼应,写出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B.第⑤节以动衬静,用大公鸡昂首挺胸的踱步与发出的声音来衬托当时的宁静。

C.①④⑥节引用古诗,增加了文学情味与阅读美感,同时暗示了思乡皆因读诗。

D.第⑥节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用“滴滴答答”、“叽叽”等拟声词来增强画面感。

2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回答问题。(5分)

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

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

来……”

“我不想睡!”

此非彼的句子篇四
《“顾此失彼”类病句的辨析和纠正》

“顾此失彼”类病句的辨析和纠正

这里所说的“顾此失彼”,是指联合短语做句子成分时,出于照顾不周而造成的主谓、动宾、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完全搭配。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作文中很常见。产生这种语病,有知识上的原因,也有心理和习惯上的原因。弄清这种语病形成的原因和修改的办法,对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很有帮助。“顾此失彼”类病句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主语和宾语不能完全搭配

试分析以下几个句子:

例1 雷声、闪电和瓢泼大雨,铺天盖地倾泻下来。

例2 她的心灵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例3 这些困难和任务都被我们逐个地克服和完成了。

例4 西瓜、桃子、辣椒和西红柿,都是夏季很好吃的蔬菜。

例1 主语“雷声、闪电和瓢泼大雨”是由三个并列词组成的联合短语,却只有一个动词“倾泻”,而“倾泻”又不能将主语联合短语中的三个词语完全兼顾起来。主语中只有“大雨”能与“倾泻”搭配,而另外两个词“雷声”和“闪电”则不能与“倾泻”搭配。这种毛病往往是出于学生的心理原因造成的疏忽。学生在写到“雷声”时,又想到“闪电”,在写到“闪电”时,又想出“大雨”,而写到“大雨”时,则只注意到“大雨”可以“倾泻”而没有注意到“雷声”和“闪电”是不能“倾泻”的。这就是说,在给联合短语构成的主语安排谓语时,只照顾到联合主语中与谓语邻近的最后的那个词,而没有顾及到离谓语较远的前面的两个词。这就造成了顾此失彼的毛病。

修改这样的病句,首先,要看到构成主语的联合短语中,与谓语不能搭配的两个词“雷声”和“闪电”,都不能改换,即不能用改换主语使之完全适合谓语的办法来修改句子。

第二,选择不出可以同时兼顾“雷、电、雨”的另外一个词来代替“倾泻”,即不能用改换谓语使之完全适应主语的办法来修改句子。这样,修改这个病句最好的办法是把构成主语的联合短语拆开,改用复句来表达。本句可以改成“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瓢泼大雨铺天盖地倾泻下来”等。

例2 主语只有一个词“心灵”,而谓语却是由联合短语“美丽和宽广”构成的。但主语“心灵”只能与“美丽”搭配,而与“宽广”在意义上是不能配合的。修改的办法,一种是删去不能与主语相配的词“宽广”;另一种是把主语“心灵”改换成“胸怀”,使之与构成谓语的联合短语中的两个词都能配合。

例3 主语“困难和任务”及谓语“克服和完成”都是联合主语,但是双方不能完全配合。“困难”可以说“克服”但不能说“完成”:“任务”可以说“完成”但不能说“克服”。这实际上是把两个不同对应关系的句子压缩在一块了。随意压缩句子,图省事,这也是中学生写作文的一种不好的习惯。这种坏习惯,往往会造成搭配不当的毛病。遇到这样的句子,修改的办法最好还是改成复句展开来说:“困难被我们逐个地克服了,任务被我们逐个完成了”。

例4 的主语是联合短语“西瓜、桃子、辣椒和西红柿”,谓语是判断合成谓语“是„„蔬菜”。但构成联合短语中的各个词,不能完全与判断合成谓语相配合。出现这类语病,并不是学生对词义不了解,除了心理上的因素外,主要是学生有临时追加词语的不良习惯。学生在写这句话时,并不是把整个句子想好了才写的,而是采取临时追加的方式。即写到夏天好吃的东西时,首先想到了“西瓜”,写上“西瓜”后,又想到“桃子”也很好吃,便在“西瓜”后加上了“桃子”。写上“桃子”后,又想到“辣椒”和“西红柿”也好吃。于是便在“西瓜、桃子”后面又追加了“辣椒和西红柿”。而当写到“辣椒和西红柿”时,一看是“蔬菜”,便匆匆下了断语,忘记了前面还有不属于“蔬菜”的“西瓜、桃子”,结果造成了顾此失彼、以偏概全的毛病,使主谓语不能完全搭配。修改的办法,可把谓语改成“都是夏季很好吃的瓜果蔬菜”,句子就通了。

二、动词和宾语不能完全搭配

试看以下句子:

例5 我们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同学们认真复习功课的情景和琅琅的读书声。 例6 昨天我帮家里摘刨茄子和土豆。

例7 小明检查并改进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例5 谓语是一个动词,宾语是个联合短语。动词“看出”与构成宾语的联合短语中的“情景”能够搭配,但与“读书声”不能配合。出现这样的语病,往往是学生已经写出“看出„„情景”了,但随后又觉得不够全面,还有“读书声”需要写进去,于是便临时在“情景”后面追加了“读书声”,至于“读书声”是否看得到与能否和前面的动词搭配,就忽略了。这就造成了动词和宾语不能完全搭配的语病。

例6 “摘刨茄子和土豆”,是把两个动宾短语压缩到一起了。出现这样的语病,从学生心理上找原因,往往是学生首先想出“摘茄子”这种举动,但马上又想出还有收土豆的举动,而“土豆”是不能“摘”的,为了补救,便在“摘”的后面加上一个“刨”字,与土豆相搭配。岂不知这一补救,动宾都成了联合短语,“摘刨”这两个动词把“茄子和土豆”这个宾语都管住了,这就造成了动宾双方不能完全搭配的毛病。修改的办法,还是应该拆开来,把话一句一句地说清楚:“帮助家里摘茄子和刨土豆”。

例7 的谓语是“检查和改进”两个动词组成的联合短语,其中只有一个动词“检查”能与“缺点和错误”搭配,而与另一个动词“改进”是不能搭配的。修改的办法是把不能搭配的动词“改进”换成能搭配的“改正”。产生这种语病,主要是学生对词义的搭配关系把握不准。

三、修饰语和中心词不能完全搭配

试看以下几例:

例8 红红的苹果和鸭梨挂满了枝头。

例9 为了实现理想,他刻苦而勇敢地学习着。

例10 路灯如同颗颗珍珠,把街道点缀得五光十色,婀娜多姿。

例8 给中心词“苹果和鸭梨”这个联合短语安排定语时,只照顾到“苹果”是“红红的”而忘记了“鸭梨”不是“红红的”,这是粗心大意造成的顾此失彼语病。

例9 状语“刻苦而勇敢”是个联合短语,这个联合短语中的两个词都来修饰动词“学习”。但其中只有“刻苦”一词能与“学习”搭配,而另一个词“勇敢”则不能与“学习”搭配。“勇敢”一般用来形容不怕危险和有胆量。而“学习”算不上危险行为。可把“勇敢”删掉,或把“勇敢”换成“坚强”一类的词。这是不注意词义和词的搭配关系而造成的顾此失彼语病。

例10 补语“五光十色、婀娜多姿”是个联合短语。其中“五光十色”可以形容“街道”,但“婀娜多姿”修饰街道就令人费解了。“婀娜多姿”通常用来形容舞蹈的动作、女性或杨柳的姿态柔软而美好,不能用来修饰街道。这也往往是临时追加形容词而造成的顾此失彼语病。学生在写到路灯把街道点缀得五光十色时,接着又想起一个更加美丽的形容词“婀娜多姿”,便随手加到“五光十色”的后面,至于是否使用得当,并未仔细推敲。

通过对以上三组例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经验:“遇到联合短语做句子成分时,除了要掌握好词义和词的搭配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外,还要特别注意纠正由于不良习惯和心理因素造成的失误。纠正的办法是:首先,下笔之前先把句子想完整,尽量避免临时追加成分。其次,凡是用联合短语做句子成分时,每写好一个句子后,都应该回头仔细检查一遍,看是否每一对相关的成分都能完全搭配得当。如果能养成这种严谨的文风和良好的习惯,那么顾此失彼的语病就会大大减少。

此非彼的句子篇五
《语 文 试 题》

语 文 试 题

20111026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

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

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

母老乞归养。服阕,起故官。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

上书极谏。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帝大怒,下相诏狱拷掠之,复杖于廷,谪韶州经历。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血肉狼藉,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臵家事?”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居家二年,一日晨起,大鸟集于舍。爵曰:“伯起之祥至矣。”果三日而.卒。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任一子。万历中,赐谥忠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爵投牒直之,并系. 系:拘囚 B.从同郡韩邦奇游. 游:交往 C.爵抵家甫.十日 甫:刚刚 D.比.三人至 比:等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爵因.使王府还 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母老乞归养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逾月乃.上书极谏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果三日而.卒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爵少年时就因为为兄长鸣冤而被称为“奇士”。后来中进士后被授官行人,出使王府回来后向皇帝上奏章,得到同意。

B.因为杨爵上疏诋毁符瑞,嘉靖帝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他下狱进行刑讯。狱卒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不准家人给杨爵送饭,因而杨爵几乎死去。

C.在扶乩时,嘉靖皇帝被神言感动,下令释放杨爵等三人,但后来又命令东厂追捕他们。杨爵被捕时非常镇定,围观的人对此感动流泪。

D.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听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但因怕神降罪,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3分)

(2)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4分)

(3)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落第长安 常建 杂 诗 无名氏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8.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4分)

9.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4分)

10.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云无心以出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莫道不销魂,。(李清照《醉花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执手相看泪眼,(柳永《雨霖铃》)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 14题。

庄子的草帽 陈所巨

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种。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草丛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接着他们就看那濠中的鱼,看得很投入,庄子情不自禁地说:哎呀,鱼真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看了惠子一眼,说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倒,就是那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

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地带着他进入梦乡。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也把庄子弄糊涂了。但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正是那个糊涂的梦让他名声大震,成为贯穿历史的思想界的明星。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家里,才发现有个梦黏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

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曾经观鱼、做梦的后来叫蒙城的地方。

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鱼和蝴蝶好像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亦非彼蝶,都是些后来的变种!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稍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用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他的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甚至让女人也不敢走得太近。

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好像还有一柄葵扇。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的东西。后来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人们总爱犯这类的错误,总不过是以想当然代替本质。其实,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有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

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

(选自《华人优秀散文精选(2000—2005)》有删改)

11、解说文中画线短语的含义。(6分)

(1)“把庄子弄糊涂了”: (2)“活着的鱼和蝴蝶”: 1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的两个画线句,作者将“庄子的草帽”与“惠子的草帽”对比着写,

有何用意?(6分)

13、最后一段的画线句,从全文来看,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14、综观全文,“庄子的草帽”作为文章的中心意象,有哪些内涵?请分两条概括。(7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3分)( ) A. 叱咤./惊诧. 河堤./提.防 惭怍./咋.舌 夹.袄/汗流浃.背 B. 炽.热/旗帜. 箴.言/缄.默 喘.息/揣.测 抵.押/扺.掌而谈 C. 通缉./编辑. 剽.窃/骠.悍 亲昵./拘泥. 质朴./风尘仆仆.. D. 恫.吓/胴.体 绮.丽/旖.旎 诘.问/.拮.据 刹.那/铩.

羽而归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B.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 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严谨、严肃、严格、严密”,钱学森曾在黑板上写下这四个词,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一生学术精神的写照,“四严”之中深藏敬畏。

B.杭州目前已经明确表示,要在5月份推房的楼盘不到20个,与去年同期的36个相比减少了近一半,之前业界一度十分期待的“红5月”极有可能成为楼市的“静默期”。

C.我们相信,中美双方只要把握大局,抓住机遇,加强交往与合作,注重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两国关系就能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D.中国对于百科全书是舶来品,从倡导编纂中国自己的百科全书到第一版的横空出世,再到第二版的与时俱进,前后历时30载。

18.日本的研究人员潼泽武夫以小学二到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流畅性、变通

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小学二到六年级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几个特点:

A B C

19.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标点等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5分)

征稿启事

《爬山虎》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所以本刊诚邀同学们踊跃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下列栏目:《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校园律动》等。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字数在800左右;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稿件斧正后请投入《新荷》编辑部邮箱(xinhe1234@126.com)或直接送校刊总编李老师处。

《新荷》编辑部

2011年9月5日

20.请把下面的长句变成语意连贯的三个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添加词语。(4分) 日本长崎和广岛民众13日就美国能源部12日证实的美方上月在内华达州一处试验场实施

的核试验举行抗议集会活动。

① ② ③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树问大树:“你吃了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一片,蜂呜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

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他们选择的是愤世,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 文 答 题 卷

(1)(3分)

(2)(4分)

(3)(3分)

8.(4分) 9.(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2)

11.(6分)

12.(6分)

13.(6分)

14.(7分)

18.(6分)

A

B

C

20(4分)

此非彼的句子篇六
《2016届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选用句式 课件》

此非彼的句子篇七
《高一月考语文》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阶段考试

语 文 试 卷(2015.5)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间歇(jiàn) 熨帖(yùn) 分道扬镳 (biāo) ...

B、拾掇(duo) 毕肖(xiāo) 繁文缛节 (rù) ...

C、咋舌(zã) 谥号(shì) 兄弟阋墙 (xì) ...

D、反刍(chú) 沉湎(miǎn) 味同嚼蜡 (juã)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错的一项是

A、择菜(zhái) 凋敝(diāo) 矫揉造作 (jiǎo) ...

B、翘楚(qiào) 摒除(bìn) 汗水涔涔 (cãng) ...

C、喷嚏(tì) 遒劲(jìn) 囿于成见 (yîu) ...

D、烙饼(luî) 怄气(îu) 草菅人命(jiān)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盘桓(huán) 扎筏子(zā) 奉为圭臬(niâ) ...

B、梦魇(yǎn) 撂挑子(liào) 日臻完善(zhēn) ...

C、滂沱(páng) 擀面杖(hàn) 厉兵秣马(mî) ...

D、淤积(yū) 鸢尾花(yuān) 纵横捭阖(bǎi)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觊觎(kǎi) 僭越(zàn) 糗事(chîu) 颤颤巍巍(zhàn) ....

B、缫丝(sāo) 扭捏(nie) 硌牙(kâ) 户枢不蠹(shū) ....

C、鳜鱼(juâ) 阴霾(mán) 商榷(quâ) 穷兵黩武(dú) ....

D、辎重(zī) 掣肘(zhì) 朝觐(jìn) 万马齐喑(àn) ....

5、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甲胄 沟壑 溘然长世 三聚氰铵

B、斧钺 隔膜 瓮中捉鳖 捉襟见肘

C、青涩 椭圆 插科打浑 层峦迭嶂

D、箫瑟 造诣 杯盘狼藉 自渐形秽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记者了解到,在这次救灾中,这个部队的官兵严守纪律、秋毫无犯,先后从废墟中为群....

众抢救财产上千万元,并对暂时无人认领的现金、珠宝、文物加以保护,经批准后送交当地政府相关部门。

B、几十年来,雷锋,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为人民所铭记,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

代人。

C、当前,中国的经济改革形势方兴未艾,相信我们可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提高综合国力,....

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D、丈夫在家里颐指气使,她只能忍气吞声,叹自己遇人不淑,但始终没有出走的勇气。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马克思表示尊敬、悼念和爱戴。

B、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历史科学,对于这个人的逝世,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C、美国没有实践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D、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B、何以伐为|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何以伐为 D、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无乃尔是过与|且尔言过矣 B、则将焉用彼相矣|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C、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 D、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曹刿请见 ....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 B、树之以桑 ..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1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树之以桑

1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B、于差鸠兮,无食桑葚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扈江离与辟芷兮

1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尔无我虞,我无尔诈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彼竭我盈,故克之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B、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14、对下列句子,括号里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为什么不安抚壮年的人,从而让他抛弃丑恶的行径?为什么不改变这不好的法度?)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人也觉得很不爽,因为男人的行为实在太贰!)

C、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孔子说:“冉求!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D、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梁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

1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这部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记录春秋时代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孟子是春秋后期邹国人,作为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主张君主要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三种,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D、在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6-17题。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①蒹葭: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形容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②伊人:那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③溯洄:逆流而上。 ④晞(xī):干。⑤湄(mã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⑥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⑦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ì):水边。⑨右:弯曲。⑩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1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宛在水中央 宛:仿佛,好像 B、道阻且长 且:又 ..

C、白露未已 已:干 D、溯洄从之 从:跟从 ..

17、对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请你细读全诗后,选出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

A、讽刺秦国君主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C、描写对朋友(“伊人”)的思念之情。

D、描写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②①⑨⑩⑧⑥⑦④⑤③①②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池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则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①高、国、鲍、晏: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②二三子:你们。③不与:不在其中。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坚以新,士选以饱 选:挑选,这里是“经过挑选”,“精锐”的意思 .

B.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 封:封赏,这里是“受封赏”的意思 .

C.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 恣:放纵,这里是“使„„放纵”的意思 .

D.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过:过错,这里是“犯过错”的意思 .

19、对下列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之国:出生的国家 B、甲兵之事:打仗的事

C、大臣内空:大臣内心空虚 D、按兵无伐:按兵不动,不要进攻

20、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移其兵欲以伐鲁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

B、君之伐鲁过矣 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

C、而以教常,何也 王好战,请以战喻 ..

D、则将焉用彼相矣 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 ..

21、下列句子中,属于子贡劝说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 ②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 ③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④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 ⑤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 ⑥臣请往使吴五,令之救鲁而伐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

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突出他为保卫祖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③

C、子贡的说辞,指陈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展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中的韬略和游说的才能。

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作乱的阴谋才容易实现,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

23、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②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___。

③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

④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言笑晏晏。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

⑧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不患贫而患不安。

⑨仁者不忧,____________,勇者不惧。

⑩民为贵,_________________,君为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4-27题。(16分)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②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个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A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③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④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

此非彼的句子篇八
《大连2013二模语文》

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春暖花开 梦想起航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

(1)葱茏 (2)畸形 (3)美味佳(yào)cì)在背 ..

3.在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2 300公里以上时,乘客也不会感到眩晕、呕吐、休克等症状。

4.)(2分)

A.立春过后,冰雪融化 ..

B.居里夫人一直沉湎 ..

C.。 ....

D.,这是走出人生低谷的不二法门。 ....

5.

(1 , 。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 , 。

(赵师秀《约客》)

(3) ,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孟子>两章》)

(5)杜甫的《望岳》中描写“细望”之景的诗句是: , 。

(6)陷于困境时,我们应该笑着说:还好,有希望。有希望才能重拾“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有希望才能永驻“ , ”的达观。(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6.概述名著中的情节,补写句子。(6分)

行走人世间,我们需要修养人生的智慧。学会适时放低自己是一种智慧,它可以让我们得以保全,伺机而发,正如《水浒》中的林冲, ;宽以待人是一种智慧,它体现了人的涵养,彰显出人性的善良,正如《童年》中的外祖母,。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二山,一厝朔东,.

(节选自《愚公移山》)

7.(3分)

(1 孀妻弱子 .

(3二山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9.选文运用了 描写和 手法塑造了愚公不愚的形象。(2分)

(二)

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

①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

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 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

山际白云云际月,

予规声在白云中。

【注释】①戴昺(bǐng):宋朝诗人。 ②篷:船篷。

14.请将诗的前三句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3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2分)

月亮伞

李洪田

让夜晚告别白昼,让人类永远告别黑暗,这是世世代代人们的心愿。近几年,“月亮伞”高科技的发展,使这美好的愿望正逐步与现实接近。能否想一种方法,在不改变月相的情况下,也可使人们在夜晚接受到反射的太阳光呢? 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在太空安上“月亮伞”。所谓月亮伞,就是在离地面..

太空放置的伞状反射镜。这些反射镜一般由成千上万块小镜片构成,在白天不会挡住太阳光,夜晚又可反射阳光。

1999年2月4节。事实正是这样,这把重仅约40次“人造月亮”的实验。当时,它在6约4公里,持续7

敌对双方均可利用它加强照射,让紫外线大剂量进入敌方区域,使人类

(选文有改动)

15.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月亮伞”?请分条概括。(4分)

16.分析文中画直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分)

17.稳重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在太空安上“月亮伞”。 ..

18.你对发展“月亮伞”这一科学技术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原文内容陈述你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2分)

消逝的“放学路上

王开岭

“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说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

当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30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

下午4点半,学校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

稳稳站在另一边……锁匠、水果店主、洗衣店老板都出来了,楼上很多窗户也打开了。男人并未留意到这些,但他已被包围了,没人会让他把小女孩弄走……”

这就是“传统街区”,在表面的松散与杂乱之下,它有一种无形的篦梳秩序和维护系统,凭借它,生活是温情、安定和慈祥的。其实,这很像中国人的一个词,一个生态关键词:“街坊”。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孩子独自上学或放学,需要被忧虑吗?然后,“传统街区”却在这个时代中消逝了。

此非彼的句子篇九
《语法资料》

此非彼的句子篇十
《语法知识(三)句子》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