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借物抒情句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3    阅读:

借物抒情句子篇一
《借物抒情方法总结与阅读写作练习》

借物抒情方法总结与阅读写作练习 知识归纳

【一】找到自己身边的一件物品,把它背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欣赏一篇文章,完成填空!

《白杨礼赞》的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类比点是:---------;白杨树和哨兵的类比点是:--------;白杨树和我国民族解放战争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的类比点是:--------

【三】总结——借物抒情法

【特点】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四】练习

根据下列“物”或“意”,说说可寓之“意”或可托之“物”

1.物:(1)铺路石

(2)树根

(3)春雨

2.意:(1)无私奉献

(2)坚忍不拔

(3)奋发向上

【五】小结

“借物抒情”,必然要采用象征手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

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

模拟试题

阅读下列文段(一),回答问题:

(一)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仅仅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又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相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对白杨树进行了具体描写?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特点?

3.文章中写“北方风雪的压迫”有什么作用?

4.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描写白杨树?

阅读下列文段(二),回答问题:

(二)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却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

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5.“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两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6.选文用了一组排比反问句,四个反问句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反问句结构不同?

7.选文中的一组排比反问句的顺序能否颠倒?这组排比反问句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精品阅读

借物抒情篇——阅读练习(一)

(一)

①地锦,俗名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②那一年夏天我患脑血管病住在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其苦的。医院内有一个草木蓊郁的花园,园的四周有上部开着花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引起忧伤灰暗的日子

里,我每天抱着病恹恹的身子,腋下拄着双拐,绕着围墙根艰难而缓慢地行走。

③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爬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我忽然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它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萝上长有卷须,卷须尖端发育成小的吸盘,爬上墙壁后分泌黏液丝丝地吸附在壁上,植株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这使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倾听到一种向前趱(zǎn,行走)行的呼唤。

④这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 我在围墙外拄拐绕行,它在围墙上攒劲前行。无论是草露未晞(xī,干)的清晨,归鸟啁啾的黄昏,还是月光如水的静夜,我绕墙行走时总是在爬山虎前长久地伫立,和它作无言的亲近之谈,后来竟至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感。尽管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出落得枝叶茂盛,绿茸茸地爱煞人。

⑤一日,几个顽皮孩子在围墙根“藏猫猫”,恶作剧似的将爬山虎的枝蔓从墙壁上拽下来。当我发现悲惨地跌落在地上的爬山虎的时候,我想我的无言的朋友这回大概是完了。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将它的卷须上的被损伤了的吸盘重新摁附在墙上,将被弄凌乱不堪的叶片重新理顺。渐合的暮色中,我怅然回到病室。第二天红霞初露时,我来到它身边,竟发现它的吸盘又不屈不挠地紧紧咬住

了墙壁,它的叶子又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展。好样的,朋友。

⑥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我终于丢掉了拐杖,爬山虎也爬到一人多高,覆盖在花格子砖窗上了。出院时,我和家人特意去同这无言的朋友告别,它的叶子已经霜变红,耀如燃烧的火焰,真正成了大地上的锦绣。

8.根据第①段所说“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把下面对有关段落意思概括补充完整。

第③段:发现爬山虎,倾听到前行的呼唤。

第④段:亲近爬山虎,--------------------。

第⑤段:---------------,---------------。

第⑥段:---------------,---------------。

9.第③段中写忽然对一株幼小的爬山虎产生了亲近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0.第④段中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前后照应的词语是什么?

11.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称赞爬山虎是“好样的”?(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12.作者为什么一再称爬山虎为“无言的朋友”?

借物抒情篇——阅读练习(二)

新叶

借物抒情句子篇二
《2016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 古诗词常用表达技巧之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虚实结合 课件》

借物抒情句子篇三
《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

好段——烘云托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佳句【一】

有人面对困难,不思进取,屈服于恶劣环境,他们也许会拥有暂时的舒适与安宁,却是以个性为代价换来的自也有人选择逃避,他们躲在自己狭小的空间以逃避困境,他们也许会拥有一生的平静,却不曾飞扬个性,但在这社会中,必然还有一类人的存在,他们不甘平庸,不愿趋炎附势,于是他们努力改变着周围恶劣的环境,并最终使整个环境因自己的个性而充满魅力。

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能遗忘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是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

冬,乘着秋风而来,它没有春的姹紫嫣红,没有夏的丰富美丽,更没有秋的硕果累累。一提起冬,不少人立刻想起它的寒冷萧条,枯术残草。其实不然,冬的个性就在于此。

大多数的树根和花根都不美丽,而大多数的花却光彩夺目,美丽照人。正因为这些并不美丽的树根花根,才有了树木的青翠茂盛,才有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桂花的芳香四溢,梅花的傲雪红艳……世界正因为根所伸出的美丽而变得丰富多彩。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外表只是一种装潢,而真正表现自己的是伸出的美丽。

有人说,太阳无语,却带来温暖;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海洋无语,却孕育生命。我要说,爱心无语,却造福人间。

有一个人是能够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没有一件事是完全脱离全社会而成功的,在这样一个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社会里,我们要更加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音符如一个个的小天使,带着一丝微笑,带着一丝调皮,从我的指间轻轻溜出,连缀成彩虹般美丽的乐章。音符们柔柔的,一个接着一个,张开小嘴,把弹

奏者的心情,借着圆润的乐曲,轻轻地唱了出来。于是,甜甜的音符仿佛充满着花香的气味。我全身的细胞如饮了甜甜的花酒,醉倒在音符的怀抱里了。

我渴望拥有教师那颗绿色的心,浸染着春天的颜色,生机勃勃,希望无限E我盼望拥有教师那颗属于春天的心,在这颗心中,生长着一棵棵枝繁叶茂,蓬勃向上的大树;我希望拥有教师那颗再现春天的心,有明媚的阳光,也有飘逸的雾霄,有吐绿的新芽,也有绽放的花蕾,有怡人的和风,也有连绵的细雨。因为这个梦想,我的花季便永远沉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冬,孕育着春而不争春,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她那冰清的肌肤渐渐融化为涓涓春水,无私地灌溉着贪婪吮吸的幼苗。等到到处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等到我们听到树木拔节的声晌时,她完成了一年的历史使命,带着春的谢意悄归天国,等待着明年的降临。

我捧着那颗充满希望的草戒指,看着他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微笑着坐了下来,才发现身后的那片草地,绿得那么生机勃勃。

赞美是希望,赞美是动力。没有希望的目标犹如熄灭的灯塔,没有动力的行程困难重重。

把微笑带给生活,有如阳光普照大地的粲然,清风抚摸树林的温暖,夕阳燃烧天堂的炽热,浪花冲刷礁石的激情……

它总像人们寒冷时的一轮太阳,酷热时的一阵清风,饥饿时的一顿佳肴,干涸时的一场甘霖……在人们需要的时候翩翩降临。

人生,就像开放在郊外的野花,万紫千红,芳香四溢,人生的掌声,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叶花瓣。恩赐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而掌声比恩赐更重要,精神的鼓励激励着每一个孤独无助的人。

借物抒情句子篇四
《写作 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句子篇五
《怎样借物抒情》

怎样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借物是手段,抒情是目的。怎样才能通过借物达到抒情的目的呢?营造这类文章的手段是象征联想和类似联想。通过象征联想,由某种象征体联想到它具有的象征义,或由某种象征义出发去联想可表达的象征体,都可以构成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通过类似联想,用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示与之在形态上的、性质上的、情境上的类似的抽象事物、思想感情,同样 构成又一类借物抒情的文章。

借物抒情,是描写抒情手法之一,也称作“托物言志”或“写物寄意”,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寄托某种感情、志趣、思想观点。通篇文章使用这种方法或技巧,就称为托物言志或写物寄意文。运用这种方法抒情,要抓住描写对象在某方面的特征,凭借这些特征来抒发某种感情。茅盾为抒发他对抗日根据地抗日军民的热爱、崇敬之情,以白杨树作为描写对象,突出地描写了它那象征抗日军民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形象和气质,显示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的“伟丈夫”的“性格”。把物与情,物与意糅合在一起,达到了物与情和物与意的统一。 借物抒情文章的营构手段是象征联想和类似联想。

象征,即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相似和相关的抽象事物、概念或思想感情。象征的构成是事物之间由人类想象活动参与的,传统习惯上的和心理上的、感觉上的特殊联系,如用黄河、长城象征中国,用烈火、红色象征革命,用白鸽象征和平,用松鹤象征长寿等。

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方面构成,象征体即用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那个具体形象,也就是写物寄意中的那个“物”;象征义即通过象征体所表达的某种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写物寄意中的那个“意”。由某种象征体联想到它可以具有的象征义,或由某种象征义出发去联想可以表达它的象征体,都可以构成一篇写物寄意的文字。

联想,是由眼前的或想到的某一事物,进而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如果二者之间互相类似而联想到一块,那就是类似联想。一种具体事物与一种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可以存在形态上的、性质上的、情境上的类似性,于是就用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示与之在上述某方面类似的抽象事物、思想感情,同样构成又一类写物寄意文。 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 立意要明确

写好这类文章,首先要把握好“物”与“意”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即发现了物的感情表现性或品格表现性,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志趣以及人生哲理。例如,《白杨礼赞》由白杨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引出北方农民。

抓住物的特征,在升华为精神品格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由物及人,引出赞颂的对象,这是立意的步骤,也是基本思路。

二、 描写要具体

写好这类文章,借物是虚,抒情、言志、寄意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由于抽象、空乏的情、志、意,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事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和理解,使读者乐于阅读。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意”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

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意”的表现自然、恰当,“水到渠成”。对“物”的描写具体是指: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描写要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既然描写的目的在于寄意、言志、抒情,那么,在进行具体描写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中心思想的需要,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如: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三、 议论要恰当

写这类文章,常常需要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如:

冬天的北国是萧瑟的、奇寒的。这时,没有春天的蓬勃生机,没有夏天的繁华热闹,没有秋天的累累硕果,没有美味的事物。有的只是风,风!无情刺骨的风!间或漫天飞舞的大雪。那些娇贵的候鸟们害怕了,拍拍翅膀远走高飞了。但是北国并不缺乏鸟儿的歌声。听,“唧唧唧”,那是北国鸟呼唤春天的话语,虽然并不悦耳,却是那样感人。

有什么比在生养自己的地方面临严寒的威胁而逃之夭夭的鸟儿更可耻的呢?

有什么比不因故土贫穷而坚守待春的鸟儿更可爱呢?

没有!

第一段中,加“ ”的句子,便是穿插在记叙、描写中的看法。后面的几段都是议论。无论是插在中间的看法,或是总结性议论,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思想意义更有深度。需要注意的是,议论要恰当。所谓恰当,主要包括几层意思:一是议论不能没话找话,生拉硬扯,要做到确有见地;二是要以叙述描写为基础,前后内容和谐统一,使人有“水到渠成”之感;三是内容的深浅轻重要恰如其分,避免随意拔高;四是。议论要从实际出发,当长则长,当短则短,适可而止。

立意要明确、描绘要具体、议论要恰当,是托物寄意的基本要求。在以往的写作基础上,再加上认真的练习,写好这类文章是完全可能的。

借物抒情句子篇六
《二、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句子篇七
《文言文默写》

文言文的默写

(一)、《桃花源记》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之异。 5、文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二)《陋室铭》 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8、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爱莲说》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全文的纲领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核舟记》 1、全文围绕着 “奇巧 ” 一词选择材料。

2、文中引用《赤壁赋》

3、文中引用《后赤壁赋》

4、文中直接描写鲁直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5、文中描写舟子的神态的句子是: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作者的感叹 7、作者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印证了文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五)《大道之行也》 1、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六)《杜甫诗三首》 (望岳) 1、远望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近望 3、细望云,决眦入归鸟。 4、表明愿望的句子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5、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 1、借物抒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绘自我形象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石壕吏)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七)《三峡》 1、引用渔人的民歌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写夏天水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

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侧面写山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八)《答谢中书书》 1、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表明作者自豪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九)《记承天寺夜油》 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十)《观潮》 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是: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十一)〈〈湖心亭看雪〉〉描写景物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十二)〈〈诗四首〉〉

1、〈〈使至塞上〉〉的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名句

2、〈〈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景物镜,云生结海楼。描写江上美景的句子是:月下飞天境 云生结海楼 3、〈〈游山西村〉〉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秋词》中,体现作者对秋天看法与古人不同的一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文学常识填空

1《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 (朝代)地理学家。 2《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3《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朝)人。 4此诗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人。《归园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 5. 〈〈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唐(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6〈〈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人。 7〈〈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朝)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是我国诗歌历史上最“多产”的作家。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8、《五柳先生传》作者是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我们在初中曾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

9、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谢中书即谢微。

10、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以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八年级上语文专题默写复习卷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直接默写。

1、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__。2、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不以疾也。3、青林翠竹,_________。4、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6、山重水复疑无路,

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8、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10、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11、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1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1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15、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二)理解性默写。

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2、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5、《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2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8、《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2、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3、《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34、《归园田居》中透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6、《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37、透过《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39、《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1、《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

景,一石二鸟。 42、《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43、《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4、《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45、《望岳》中“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6、《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47、《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48、《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9、《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50、《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51、《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2、《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53、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4、《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5、《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良多趣味。 56、《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量„„猿鸣三声泪沾裳

5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 拓展性默写

58、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9、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2、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借物抒情句子篇八
《如何写好借物抒情的作文及范文》

如何写好借物抒情的作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2“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就是通过 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二、拓展联想

(一)根据下列“物”或“意”,说说可寓之“意” 或可托之“物”

1、物:„1‟铺路石 „2‟树根 „3‟春雨

2、意:„1‟无私奉献„2‟坚忍不拔 „3‟奋发向上

(二)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 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1、“梅”

特点: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

王安石有诗:咏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所言何志? 人应有不畏风雪不争春的内在人格美.

2、“萝卜”

归纳:萝卜平凡的外表的下面,是

怎样美丽的内心,外表的美固然重要,但我们若拥有光华灿烂的内心世界,那我们就是美丽的.

三、如何写好借物抒情?

托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

言志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 表达方式。

(一)、立意要明确

“托物寓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品的思想,作者的感情。所谓“情意为主,景(物)为实”,思想感 情是主要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 自然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 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 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二)、描绘要具体

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 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 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绘。 这个“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 指它的局部特征。

(三)、联想要恰当

既然是“托物寓意”,就必然要采用象 征手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 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 如《白杨礼赞》的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 质朴,坚强不屈 类比点是:______________ ;白杨树和 哨兵的类比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傲然挺立,坚强不屈 白杨树和我国民族解放战争中不可缺少 的精神的类比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团结一心,力求上进

(四)、过渡要自然

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 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自如

物品回忆写往事,抓住特点述真情;

倒叙写人先回忆,具体事例写完整;

过渡句子巧妙用,首尾呼应抒发情;

一人一事一特点,一段生活一片情。

四、习作

《幸福的味道》

附,回忆人物的写法

回忆是人的一种思想情感。有人说,回忆是一颗酸枣仁,找寻尘封的记忆,会伴随着物是人非、人情冷暖。记忆的盖子一经揭开,便有丝丝的苦楚;但是当你心中还保留着一份美好的记忆时,回忆起来就像慢慢品尝一杯蜂蜜茶,很容易感受到回忆所带来的喜悦与幸福。

一、回忆人物离不开事件

选择什么事件呢?一要选择典型事件,即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如有同学在写《我的小学老师》中回忆小学语文老师上课的一次迟到,用一件本来很平常的事情,挖掘出了深刻的意义。原来老师刚刚送女儿到医院,急急忙忙地赶回来上课。就是我们现在读这样的事件,也依然可以想象老师走进教室那一刻该怀着怎样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正反映出主人公守时、敬业的形象。二要有主有次地选择素材。除非接触的时间较短,否则你一定会知道所忆的人的很多故事。倘若仅仅是写一件事,这就很容易写成以叙事为主的作文。以写人为主,最好选择几件事来全方位地表现人物,而在材料安排上依其主次有详有略。这样写出来的人物形象就是立体的,就更显真实,更显丰满。

二、回忆人物离不开描写

描写历来是写人的一个重要法宝。由于记忆中的人物都是过去所接触交往过的,难免模糊淡忘,所以要尽力仔细回忆,避虚就实,挖掘细节,再从多角度描写、再现人物,才能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经典名篇《背影》为何成为经典?就在于这篇文章对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那一连串的动作及那肥胖的背影描写得实在太细腻太传神,其中深蕴了作者在当时那特殊的背景下所体味到的慈父深情,以及油然而生的对父亲的由衷感激。同学们也许并不知道,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朱自清对父亲曾有很深的误解,父子之间曾有过隔阂。

当我们在记忆中搜索素材的时候,脑海里一定会像放电影一样闪现出若干个镜头,我们就要从中选择那些最清晰、鲜明、生动的镜头来详细描写。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了回忆姥姥的作文,两次特别描写了姥姥的双手,一次描写的是姥姥递给“我”一个苹果时苍老的手,另一次描写的是“我”给姥姥苹果时姥姥那颤巍巍的手,两次描写分别在不同场景下进行,把姥姥对我的爱及我对姥姥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回忆人物离不开感情

回忆一个人物,一定怀着某种深情,如怀念、赞美、歌颂等。这种感情往往

就形成一条线索贯穿全文,让回忆有条不紊地展开,倘若离开了这些情感,所回忆的内容就难串联起来。那么如何表现作者对所忆人物的情感呢?一方面可以采用心理描写,即作者做内心剖白,注意:这不是描写所忆人物的心理,而是写作者的所感所想;另一方面,在回忆的过程中要适时交代现在的情形,两相比较,在岁月的变迁中表现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悟。

有一位同学回忆过世的奶奶,想起如今生病的自己,不禁泪流满面。那时作者病了,奶奶为了让孙子缓解病痛,为了让他开心,不惜弯着腰、驼着背扮演小动物的行走姿势,用老迈的声调模拟小动物的叫声。写到这些情景时,作者对奶奶的怀念之情,一定会引起读者共鸣。

除了上述三个注意点,写回忆人物的作文还要适当地选用其他的写作技巧,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例如,可采用倒叙的顺序,先写眼前的场景,再回忆过去岁月中的点点滴滴,能使读者与你一起进入回忆的情境;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更能反衬出人物光辉的一面。

回忆是重现昨天,回忆人物其实是在进行心与心的倾诉,你是在用你的笔推开你的心灵之窗!

向日葵的幸福

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五(2)班 李紫嫣

幸福是随处可见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幸福,我也有。 当年的我,还太小,不懂得幸福是什么?就问妈妈。她沉思了片刻对我说:“跟我来看。”她把我领到窗前,指着那片向日葵说:“就像它们,你现在可能不懂,以后就懂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离开了窗口。

时光飞逝,也带着我的这段记忆离开了。长大了的我,又来到了窗前,那段追问幸福的往事又像流水样冲回来,我问妈妈的那些话,又在我耳畔回想。望着这片向日葵,我似乎明白了什么道理?哦,向日葵的幸福就在于太阳出来了,随着太阳转动,每天向着太阳。这就是向日葵的幸福。呃!那我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那天,妈妈带我去黄山湖公园玩。她见我像蝴蝶那样轻盈地跑着,多么开心。在塘边,我忘情地拨弄着水草,妈妈边看边笑着,她的笑多烂漫啊!看到妈妈的笑脸,我明白了妈妈的幸福,她的幸福就在于看到自己的骨肉,开心又健康,就知足了。那我的幸福又是什么呢?我又思考起这个问题。

时光过得真快,这学期匆匆地结束了。校园里也发生不少悲欢离合的事。有一场英语考试时,我心中似有几百只兔子在跳动一样,手心里渗着汗。考完了,我心中的那群兔子也安分了,但我希望快报成绩。第二天,老师发试卷时,那些该死的兔子又跳了起来,不一会儿,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我拿到卷子一看等第,哇!我真想叫起来,100分,那个“1”字在向我招手,两个“0”字在向我微笑。我乐开了怀!一下子,我似乎明白了,我的幸福是什么?它不是别的,是在自己耕耘后,收获的那份欢喜之情!

幸福不是触手可及的,它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经常出现在你身边,你要有颗善于观察的心,它就会靠近你,并让你发现它,这就是我的幸福观。我忘不了那窗外的向日葵,是它启发我幸福是什么!

本文写在冬日下雪中,当时的我想念老家,眼前出现了两棵树,想起我曾在树下的生活画面来,继而想到这两棵对我的影响,表面上写树,实际上是对往昔生活的回顾,抒发了“睹物思人”的情感,这两棵树算是种在我的心里了,原因是外公种树,子孙好学,读书改变人生境遇,让人有向上追求的力量。

种在心里的树

朱少平

①门外落了大雪,我赖在被窝里。一缕晨光照到窗口,布帘上的仙鹤微微振翅,我枕着手臂,在床上侧睡着,情不自禁地想到家乡的两棵树。

②我的老家在庐江黄陂湖畔。外婆家的门口,有一棵歪躯干的刺槐树,有两层楼房那么高。这棵树令人称奇的地方,是树身上生长着许多蘑菇。这棵树令人讨厌的地方,是树身上落下的槐刺,常会扎着我们的脚板。自外婆家厨房换地方后,那棵刺槐树就被锯断了,连树墩都挖掉了,放在树下的那块舂米的青石墩也埋到地底去了。幼时,我不懂门前种槐树的缘由。长大了,我才知道,槐树有花香,也有刺棘。人在槐树下的生活体验,相似于大千社会的包罗万象。

③另一棵是臭椿(chūn)树,是外公悄悄移栽的。种树时,没有人在意它。那棵臭椿树至今尚在,高大挺拔。它比我的年岁还要大,估计有三十五年左右吧!

④我家与外婆家是邻居。二十多年前,我家新建房子,这棵树已有十来年的树龄。建房时,住在我家门前的向东妈反对我家从老屋地基向前放了一米远,破坏我家的放线打桩。木匠父亲便用五尺来丈量,多次争吵,经过外公调解,我家向前挪动了两块砖的地基。后来便以此树为三家地界,树身方圆一米不许有建筑物。这棵臭椿树的功劳不小,它像石碑一样,成为邻家地界的证物,消释了邻里间的矛盾。

⑤在这棵臭椿树下,仰望星空的人有很多,他们接二连三地考进大学,离开家园,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如今,亲眷都进城工作,有落脚首都,有落脚特区,有出国定居。我也正是在这棵树的指引下求学,就业在外乡。由两棵树所牵系起的情思,我禁不住遥想往昔的情景。

⑥黄昏后,输了棋的表弟撵着我追,要夺回我手上的马。我们在门前转圈,不经意的我跑丢了鞋,槐刺扎疼我的脚板。大表姐让我把脚抬高点,放在她的膝盖上,她用针给我挑刺。清早,我搬了小板凳,坐在那棵臭椿树下看书,微风晃动着树枝,和煦的光影落在我捧起的书上,也落进了我的心里。

⑦故乡的这两棵树,大概是种在我的心里吧!若不然,在这落雪的日子,我怎么会想到树呢? (选自《巢湖晨刊》2011年2月11日)

本文表面写柿子树,实是借物抒情。在摘柿子和留柿子时,写出母亲的生活情怀和作者对生活的感想,让人感受生活的奥秘,并理解生活的本真。

留两个柿子看树

陈满意

①小时候,父亲是泥水匠,跟着村里的建筑队日日为生计忙碌。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母亲不识字,但她在生活中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粗大柿子树,黑黢黢的躯干,粗糙皲裂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一片片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柿叶摇摆着秋的火焰,像擎在半空中的火炬。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褪去了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没开个的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挺可惜的,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的网套,还是把那个柿子套下来。乡下的人家底子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选自《小说选刊》2010年第4期 有改动)

借物抒情句子篇九
《借物抒情阅读练习》

借物抒情阅读练习

中考动向

现代文阅读能力提升:记叙文——述物抒情篇

述物抒情类记叙文是指以事物或景物为写作对象。借对“物”描

写记叙以达到抒发作者某种情感的目的的散文类文体。这类题材的文

章多使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写作手法。是中考现代文

阅读题中常见的文体。

由于此类文章重描景、抒情。文章多富有文采,用词富有感情色

彩,因此,命题者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命制题目: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感受和把握重点词、句的感情色彩。体会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

的作用;

3.识别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明白作者描绘事物的角度;

5.识别文章使用的写作手法;

6.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7.拓展类试题。如由作者所描写之物联想到其他事物等等。

精题展示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

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

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

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

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

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

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屈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

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

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

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

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

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

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

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树,

才终未为其迁址。

⑤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

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

样的严冬,却是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

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⑥无风无雨的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

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

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

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

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

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

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

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⑦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

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

特别的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

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⑧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

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1.感知内容。说说文章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杨木桩这一形象的。

自身条件:

生存状态:在风霜雨雪中经受磨砺

内在精神:

2.揣摩语句。作者在第③段说,“杨木桩和风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品味细节。具体分析第④段画线的语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杨木桩和小枣树有着不同的生命行走方式,作者赞颂前者,也不愿

苛责后者。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行走呢?请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真实

的感受。(100字左右) 精华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

生命中的碧伞红灯

①《红楼梦》中,一个秋雨的黄昏,去看过黛玉的贾宝玉披蓑戴笠,穿过沁

芳桥亭,回到自己的住处。这本是大观园中极平常的一个情景。而那一日,侍奉

左右的丫鬟撑碧伞,执红灯,在细雨的暮霭中,款步走过小桥。就是这一碧伞,

一红灯,使整幅画面意境顿生,平添了无限情趣。

②一种生活,如果我们逃避不了,就想着为它添一把碧伞,加一盏红灯吧。

我们改变不了生活的境遇,却可以改变生活的方式;我们无法左右一生的命运,

却可以主宰一天的心情。而这恰恰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碧伞红灯,它可以让我们在

忙碌的生活中寻觅到富有趣味的闲适,在枯燥的内心中安享盎然蓬勃的恬淡。

③2005年“感动中国新闻人物”邰丽华,两岁的时候就双耳失聪。舞蹈,是

她与世界沟通和对话的桥梁。在人生的舞台上,她用自己的双臂诠释着生命的蓬

勃,勾勒出人性的高洁。她说,假如上帝给她三天听力,她将仔细聆听伴随她这

么多年的舞曲和父母关爱的声音。这个世界上,只有时时懂得对生活感恩的人,

才会真正找到精神上富庶的归宿。

④一片云彩随风飘了过来,在大地上投射下一块阴影。一位在田间干活儿的老农,备感清爽。他说,多好的一片云彩,如果总待在天上该多好啊。在池塘里玩耍的一群孩子,却感觉到一阵的阴冷。他们呆呆地望着天空,心里想,云彩啊,你什么时候才会走呢?

⑤又一阵风来,云彩散了,随之而去的,还有老农的舒适以及孩子们的苦闷。 ⑥同样,时间的风一吹,什么也都会散去的。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幸福,也没有不尽的痛苦,有的只是永恒的精神和创造。]

⑦有些东西是挽留不住的。这正如落在春天的雪。初看那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遮蔽得漫天都是。可一落到地上,很快就春色三分,一分泥土,一分流水,一分烟云了。

⑧财富留不住,千金终有散去的时候;容颜留不住,美人终有迟暮的时候。不要把智慧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留不住的东西上,那可能会让你的人生颗粒无收。 ⑨然而,你给人留下的印象可以留得住,你给人传诵的口碑可以留得住,你给人留下的温暖可以留得住。你不在的时候,还有人传唱你,那一定是你把芬芳留在这个世界上了。于是人们口齿生香,津津乐道。

⑩给自己添一把碧伞,加一盏红灯吧。你的生命将--------- !给生活添一把碧伞,加一盏红灯吧。那时候,满世界将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1)本文题目中的“碧伞红灯”既指现实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指----------。

(2)根据全文内容,概述为自己添加“碧伞红灯”的意义。(不少于两点)

借物抒情句子篇十
《二、借物抒情(确定)》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爱情英文短句

下一篇: 关于忍的句子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