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望闻问切造句

编辑:zhangyanq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22    阅读:

  望闻问切成语解释: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望闻问切造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望闻问切造句

  1 郝兽医在为蛇屁股检查他胳膊上的一块溃烂,他是望闻问切加摸心脏看舌头,主观加客观地乱用,可以说他用尽一切在无器械情况下能做的诊疗手段,而没有任何治疗手段。

  2 等我望闻问切之后,再对症下药。

  3 中医师都是经过望闻问切后,才对症下药。

  4 那医生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医术十分高明。

  5 传统中医的四种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6 古之神圣未尝不以望闻问切四者互相参考,审察病情。

  7 望闻问切,谓之四诊,而望色居四诊之先,未有独凭一脉,可以施疗者。

  8 游弋花都,保镖能文能武!运筹帷幄,硬拉高官下马!望闻问切,洞悉人情冷暖!

  9 两人寒暄以后,孙老先生给赵淑娴一番望闻问切,认为赵淑娴并无病情,宽慰了几句以后就要告辞。

  10 一番望闻问切之后,郎中点点头起身道,“大将军,这位小友看来体质甚佳,身上的内伤已经基本痊愈,现在只要再修养几日,待伤口愈合就可以了!”。

  11 大婶,中医中讲究的是四字‘望闻问切’,经过刚才望闻两字,本少看到大婶双眼眼圈微黑,双眼眼珠暗淡无光,典型的没有休息好或者是无法休息好。

  12 通过望闻问切,发现该患者嘴唇紫而干,舌头暗红,舌边缘紫黯,脉沉弦。

  13 昔日扁鹊的望闻问切就是这个说法,而段老先生的佐助之术就是对应的第二点,想来以段老先生的高超技术应该能查探清楚的。

  14 重生之后的胖墩儿,重操旧业,且看中医望闻问切以及针灸之术如何异界崛起。

  15 老管家心善,请来郎中瞧病,老先生望闻问切之后化作一声叹息:“人死不能复生,小娘子请节哀……”。

  16 一番望闻问切后,外公断定老人是因为背部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引起的,于是为她开了7付失笑散,同时嘱咐老人的女儿继续为她做背部按摩,还介绍了背部按摩的具体方法。

  17 希望真的在“望闻问切”之后,痛下针砭药石才好。

  18 紧邻北大街东北口的张十五堂中医诊所,望闻问切,一丝不苟,诠释着医圣张仲景疗疾养生的初衷。

  19 说起来,前身在药房当了几年的学徒,或许是心思单纯,这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之术,还真的算是小有火候,何况后来又随王五研究了一阵武门的老药丸子。

  20 拦下车,敲下车窗,倚近司机问“有没有喝酒”……这一系列动作是每个交警查车时的基本步骤——“望闻问切”。

  21 可谢原从小到大,看过无数的医生,无论是西医的仪器,还是中医的望闻问切,都无法查出谢原头疼的原因。

  望闻问切望诊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中医的望具体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注: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解释就是:眼睛的毛病就是肝有问题,舌头有问题就是心脏不好,口腔问题就是脾不好,鼻子的问题就是肺不好,耳朵有问题就是肾不好。但是在眼睛和舌头又有细分,在眼睛里面还具体分为瞳孔和眼白,瞳孔反映的是肝的问题,比如近视、眼神恍惚都是肝的问题,通过养肝是可以治好的,现在就很多通过养肝治好近视的(这在西医是基本不能治疗的)。眼白对应的是心肺,眼白如果红了,则说明心火热了,引起眼白的毛细血管发炎充血。舌头边沿反映的是心脏问题,舌头红了说明心火热,要降火和养心。舌苔则反映的是脾胃的问题,舌苔黄,脾胃火大,舌苔白了,说明脾胃寒了,要养胃养脾。

  分类

  简单来说,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 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如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后,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察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正常中国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若出现异常色泽称为病色,常见的有:白色,主虚主寒 主失血;黄色,主虚主湿;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红色,主热;黑色,主肾虚。

  望形态是指望形体和动态,如形肥食少为脾虚有痰。形瘦善饥,为胃中有火。踯卧喜静,多属寒证。烦躁喜动,多属热症。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是痉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危重证候。

  中医经验认为五脏开窍於五官,五官内应於五脏,通过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内脏病变,如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正常人是淡红舌,薄白苔。若舌质淡白主虚,主寒,舌质红主热,紫舌主瘀血,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黑证热证,黄而厚腻是湿热或痰热,苔薄病情轻,苔厚病情重,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进,由厚变薄表示病退。临床上通常把舌质和舌苔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断,中医经验,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脉,因为舌象能比较准确及时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况。熟练运用望诊,对疾病的诊断既快又准,所以中医说"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五官知五脏

  根据中医的"全息理论",脸上的"五官"(口、眼、耳、鼻、舌)表现与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口是食物进入的门户,故与脾胃相关。从嘴唇的外观,即可看出一些脾胃问题。比如,嘴唇发乌,可能是脾胃虚寒;嘴唇颜色过红,可能是脾胃有火;如果嘴唇苍白,可能存在体内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贫血、脾胃功能低下等问题;如果口角溃烂,可能是脾胃过热所致。

  鼻子是呼吸的通道和器官,故与肺相关。如果鼻子看起来很红,可能是肺热所致,也可能是内火旺盛所致。鼻子出血或异常干燥,则可能是由于体内阴气不足,阳气过盛所致。

  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所谓"肝开窍于目",眼睛与肝脏密切关联,得了肝病就会表现在眼睛上,出现双目发黄、两个眼角发青。眼睛看不清东西,可能与肝血不足有关;如果出现眼睛发红发胀的情况,可能与体内肝火旺盛有关;如果眼睛发干,可能是阴血不足所致。

  耳朵是听觉器官,《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因而得肾病的人会出现耳聋、耳鸣症状,反之,如果听力敏锐,说明肾器官较好。

  舌头是味觉器官,与心脏关联。如果舌尖颜色很深,可能是心脏有火;如果出现淤血、淤斑,可能是血循环不好;舌头长疮,可能是心火过旺,与饮食和心情都有关。有些心脏疾病还会导致舌头不灵活、舌蜷缩等问题。

  其实,除了五官,眉间印堂、颧骨之下、鼻子两旁、人中处的颜色变化也会预示着身体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表示,印堂看起来苍白无光,可能是肺虚所致;鼻子两旁与小肠相关,如果此处颜色较黄,并且没有光泽,可能是脾胃虚;颧骨下边与肾相关,如果发黑,可能是肾有问题;人中位于鼻孔下侧,与生殖器、膀胱相关,如发黑,也可能是肾虚。

  当然,面色的微小变化通常比较难辨别,所以一旦发现自己脸上的某些部位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就说明问题可能比较严重了,一定要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望舌苔原理

  舌为胃之外候,以输送食物入食管胃脘之用。其舌体之组织,系由第五对脑筋达舌,其功用全赖此筋运动。舌下紫青筋二条,乃少阴肾脉上达,名曰金津、玉液二穴,所以生津液以濡润舌质,明,其辨症之识,必有毫厘千里之误,此原理之不可不讲也。夫舌之表面,乃多数极小乳头,铺合而点,其不易见高起一日三餐,故苔亦日有三变,谓之活苔,无病之象也。其所以有变者,因饮食入胃时,将腐浊之气,遏郁下降,故苔色一退;至饮食腐化,浊气上蒸,苔色又生。胃中无腐浊,则苔薄而少,有腐胃中正色不能直达而上,故有暂白之时;青为绝色,青绿之色,见于舌上,其人命必危。其外尚有似黄非黄、似白非白,各类间色,皆条分于后,以备后学细心参考。

  望痰辩病

  中医学上,按咳嗽排出的痰色或痰质和量,加以辨症下药,基本上可分为六类:

  痰液潴留在体内,不仅会使呼吸道致病原生长繁殖,导致炎症的恶化,还会阻塞支气管,发生缺氧、呼吸困难等情况。

  一、肺寒咳痰:

  咳出之痰色白清稀,患者形寒肢冷,恶寒重而发热轻微、咳嗽胸痛、喘促、面色青白等。

  二、肺热咳痰:

  咳出之痰色黄、粘稠、有块、或痰中带血、并有发热咳嗽、胸痛喘促、面红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渴唇燥、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等现象。

  三、风邪犯肺

  痰液清稀多泡沫,伴见有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咽干痒、头身痛、舌边尖红、舌薄白等状况。

  四、阴虚肺燥

  痰少粘稠难出,咳痰带血。若是燥邪所致,一般有发热、恶寒、胸痛、唇黑、鼻燥、咽干口渴。

  若阴虚所致,则有虚烦不寐、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鲜红少苔等症状。

  五、湿邪犯肺

  咳痰量多,白滑易咳出,四肢困重无力、眩晕嗜卧、晚闷纳呆。

  六、湿热蕴肺

  咳吐浓血痰或咳痰腥臭、高热或潮热、胸闷疼痛,喘不得卧,口燥咽干、烦躁不安。

  • ·关联词造句大全(2015-07-14)
  • ·一会儿一会儿像造句(2015-09-21)
  • ·地道造句(2015-09-21)
  • ·满面春风造句(2015-09-21)
  • ·用各得其所造句(2015-10-17)
  • ·悲欢离合造句(2015-10-2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朗读手册中的经典语句
  • 2020年建军节致敬抗洪救灾英雄的句子80句
  • 抗洪救灾横幅宣传语80句
  • 有关安全教育的句子段落
  • 高温防汛标语80句
  • 抗击疫情暖心金句100例
  • 关于战胜疫情经典金句
  • 防控疫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