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日记 >

重阳节日记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9    阅读:

重阳节日记篇一
《重阳节日记》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中国人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的老奶奶们在县村里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上丰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丽。“九”包蕴着长久,吉利,祝福老人们延年益寿,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重阳节它又可以称为茱萸节、菊花节,甚至“野餐节”。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正当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孙子孙女的应该陪自己的爷爷奶奶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记性就笑着说:“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奶奶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国庆节?”“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搀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边谈,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奶奶过老年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轻了五年。一家人嘴里甜甜蜜蜜,心里更加甜蜜。爽朗的笑声传遍了„„

这个重阳节我过的很有意义。

重阳节日记篇二
《重阳节日记》

《重阳节日记》一 今天早上起得很早,一大早(大概才六点吧),我穿好衣服,走出房间,看见爸爸妈妈还在酣睡,心里想:怎么还在睡觉啊,我都起来了!我想当然地把他们推醒。爸爸妈妈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得出来,他们还很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是挤出了笑容:“哟,起来啦。恩,我们也该起来了。你先去洗脸刷牙吧。” 刚洗漱完毕,爸妈就走了出来。爸爸马上就在厨房里忙开了。我走到镜子前:“妈妈,快来帮我梳头啦!”“来了,来了!”对着镜子,看到的是爸爸忙得不可开交的身影和妈妈认认真真、小心翼翼的帮我梳头的情景。“唉呀,你看你,都多大了还不会自己梳头,以后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怎么办啊!……”妈妈絮絮叨叨地说。 梳完了头,我坐在桌前,望着丰盛的早餐:热牛奶、香甜的果酱配上可口的面包、剥好的鸡蛋……这时,妈妈又坐在我旁边,边看我吃早餐边说:“慢慢吃啊!多吃点,你现在正在长身体,要多补充营养……”我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吃着,心里想:唠唠叨叨真是烦死了。吃完了早餐,说了声“拜”就拿起书包往外冲。妈妈还在后面说:“上课认真听,过马路当心点,作业认真做……”“唉,啰嗦啊!”我在心里长叹道。 二 到了学校做完早操的时候,教务处主任说什么今天是什么什么节,我没认真听,回过神来,听见了三个字——“敬老节”。我不由得心里一怔,什么节?敬老节?敬老节就是重阳节吧。我从小便没见过我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是在我六岁时去世的,所以我对他们没什么印象。但在我心里,他们一定都很慈祥,今天又是重阳节,心中不免有点想他们。这时,我陷入了沉思中,今天是重阳节,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也应该尊敬他们,为他们做点事,让他们开心。想到今天早上,妈妈那么关心我,我心里还嫌她烦,真是不应该。 难熬的一天终于过去了,我一出校门,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真没想到妈妈会来接我!当我牵着妈妈的手时,一阵温暖涌上我的心头,可妈妈的手却不像以前那么柔软了。跟在妈妈身后,忽然瞥见妈妈两鬓上的白发。咦,妈妈的头发什么时候白了,妈妈的手什么时候变粗了?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手白白的、嫩嫩的;头发黑黑的、亮亮的。想到这,一阵酸楚涌上我的心头,我强忍着泪回到了家。 到了家,爸爸正忙里忙外地烧菜。一会切肉丝,一会炒青菜……这么多年来,爸爸本来并不会烧菜,但因为我,每天都在学烧不同的菜——为了我能补充营养。 我的泪

再也忍不住了,一个人偷偷跑进房间。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流。我翻出了我平时攒的零用钱,决定要为爸妈做点事,让爸妈感到高兴和欣慰。我借口说有事要出去一趟,一出门,就往花店奔去。我买了3种不同的花,加上“满天星”来点缀,用漂亮的包装纸包好,最后用一根红丝带扎紧,附上一张心形卡片,在上面写上“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然后直奔点心店,买了一些精致的糕点带回去。在回家的路上,我憧憬着回到家时的情景…… 三 回到了家,发现爸妈不在家,觉得有点奇怪——这时候他们能上哪去呢?不过我充分利用了爸妈不在的这段时间:为妈妈冲上一杯果汁,为爸爸泡上一杯清茶,在桌子当中放上一盘糕点。这时,爸爸妈妈正好回来,原来他们是看到天黑了,而我又出去了那么长时间不回来,很担心我,就出去找我了,看到我在家,才舒了一口气。 我的眼睛里顿时有了一层雾气,我双手捧着花:“爸,妈,这是送给你们的,重阳节快乐!”“恩,重阳节?”妈妈一脸疑惑。“是啊,今天就是重阳节啊。这三朵花分别代表我们一家人,‘满天星’包围着这三朵花,代表着幸福包围着我们,红丝带把它们紧紧扎在了一起,说明我们是一家人,是永远不会分开的!” 爸爸妈妈显然非常惊喜,而且桌上的东西让他们感到很欣慰。爸爸妈妈欣慰地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看着我们一家人围在一块一起吃着晚餐,这种幸福真是难以言喻的。 望着爸爸妈妈,我在心里默默地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以后报答你们!我以后不会再惹你们生气了!……” 后记 第二天一早,爸爸妈妈还是很唠叨,但此刻,爸妈的唠叨却不再感觉烦人,而它在我心中多了一份温馨,一份快乐,一份满足……

重阳节日记篇三
《重阳节日记2》

我和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今天是重阳节,重阳节也叫老人节,也是敬老日。

前一天晚上,我就做好了周密的安排。重阳节这一天,我要陪着爷爷奶奶一起玩儿,平常都是他们陪我玩儿。

早上起来,首先我帮奶奶干家务,扫地,收拾屋子。一会儿的功夫,就把屋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了,奶奶直夸我真棒!我心里比吃了蜜糖还要甜。

我问爷爷奶奶,“想去哪里玩儿”?奶奶说:“去如意广场吧,去小树林看红叶去”我说:“好吧”。我拿上照相机,我要给爷爷奶奶拍照。

我们去的真巧,正赶上一对新人和它们的家人在拍婚纱照,他们是朝鲜人,说的话我们一句也听不懂。他们的到来,给广场添了一道亮丽的美景。我感觉他们的衣服一点也不好看,穿上显得那么臃肿,不如中国的旗袍好看。但是,他们衣服的颜色艳丽的让人惊叹!太漂亮了!我拿着相机,咔嚓,咔嚓,拍了好多。然后,我又给爷爷奶奶拍了好多照片。还拍了红叶,秋天到处是美景,爷爷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下午,我们又约了我的好朋友房穆姿,和我们一起去登高。我们又采集了许多又大又红,各种形状的树叶,还采到一个非常大的蘑菇。

奶奶说:“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不应只在重阳节敬老”。我非常赞同的说:“天天重阳节,天天敬老日”。听了我的话,爷爷奶奶高兴地笑了。 虽然爸爸妈妈,姑姑,都在外地,但是有我在,爷爷奶奶过了一个,幸福,愉快的重阳节

重阳节日记篇四
《重阳节日记3》

我和外公一起过重阳节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看风景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因为爸妈有事,就我一个人陪外公过节。

一大清早的,我和外公便早早的起来,坐这车子,去游览孙中山故居。到站之后,我们才发现,真叫一个震撼,那场面人山人海的。我和外公随着人群进了大门,一眼就可以看见正中间的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很大,有一个长方形的大门,中间有几层楼梯,旁边是花坛。左手边就是孙中山故居,孙中山故居旁是民用房子区和农业展示区。我们先参观了民用房子区。一进胡同,立刻就看见两旁大大小小、高低不等的具有古代气息的房子,其中大多数都是杨氏人家的房子,听老师说,杨氏人家是孙中山出生的地方最有钱,最有土地的人家,孙中山先生的就是普通农家,村中分了普通农家、中等农家和富有农家。村中还有蚝墙、药店等。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九大簋。在九大簋当中,大多以肉为主,听说是农家人们在重大节日才吃。接着我们又去看孙中山生前所住的大宅房,这宅房的大小就象一栋小型别墅的那么宽,那么长。进去后,除了楼上因为规定不能上去,每个房间我们都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家虽然不是那么豪华,但是家具齐全,每个房间都比较大,能容下20人在那儿开会,还很宽敞。最后,我们去看了孙中山平时用过的军刀挂在墙上,读过的书和写的文章多在哪里,还有他吃饭的碗和筷子…...这些东西都让我和外公开心不已,虽然没登山,但我还是十分开心。 最后,我和外公开开心心的回去了。在这里,我想对外公说一声,重阳节快乐!

重阳节日记篇五
《重阳节日记5》

给受伤的老树送去阳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说到老人,我不由得想起了外婆,不由得想起了香喷喷的糍粑。

那年暑假,我回到了外婆家里,一心想着吃外婆亲手搞的糍粑,可是却听母亲说:“大夏天的这么热,外婆哪里会给你搞这个?”我沮丧地坐在屋里,呆呆地看着电视。

外婆忙完了一天的农活,汗流浃背地回到家,一听说我要吃糍粑,立刻放下担在背上的水桶,走向米罐子去。

第二天,我与往常一样跑去外边玩了。玩到中午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屋里,回家的路是长长的一条街,走到了路口时,我惊讶了:外婆和母亲正在打糯米。看着看着,我也起了劲,上去帮忙,却发现我无能为力。无论我废多大的力气,也无法挪动那根棒子——太重了。

吃着香喷喷的糍粑,望着“笑掉牙”的外婆,我也哈哈大笑起来。

可是不久前,她在用收割机时,手指不小心被打断了。我和妈妈一听到这消息,都沉闷了好久。想起那时外婆的笑,眼泪就止不住留了下来。

重阳节到了,我虽然不能回家去陪陪她,但我要为她送去温暖的问候,为这棵受伤的树送去温暖、阳光。“如果有时间,我会好好陪你,会好好让你快乐,让您安度晚年。

祝天下所有的老人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安度晚年。重阳节快乐!

重阳节日记篇六
《重阳节的作文:记忆重阳》

重阳节的作文:记忆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代这一辈,除了生活的无奈,还剩下些什么?今年的重阳,同样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阳,又将会怎么样呢?

重阳节日记篇七
《重阳节作文700字》

重阳节作文700字

摘要: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重阳节作文700字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

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有其他活动。这些活

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重阳节日记篇八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重阳时分“南瓜节”》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重阳时分“南瓜节”

毛南族的“南瓜节”,时在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各家把收获到家的形状各异,桔黄色的大南瓜摆满楼板,逐一挑选。年轻人走门串户,到各家评选“南瓜王”。不仅要看外观,而且要透过表面看到瓜籽。待到众人意见基本一致,由一身强力壮者用砍刀劈开“南瓜王”,主人掏出瓜瓢,把饱满的籽留作来年的种子。然后把瓜切成块,放进小米粥锅里。文火煨炖,煮得烂熟,先盛一碗供在香火堂前敬奉“南瓜王”,尔后众人共餐同享。

我国许多民族把重阳节视为老人节,有敬老的传统习俗。毛南族也不例外,只是风尚不同。对于年过花甲而又体弱多病的老人,毛南人一般在重阳节时为之“添粮补寿”。子女们在这天置办几桌酒席于家中,请亲朋好友光临,来客都要带几斤细粮好米,或者新鲜水果。亲友送来的“百家米”要单独贮存。日后在给老人做饭时抓一些掺进自家米中。“百家米”吃完了,老人若未康复,还得继续择日搞“添粮补寿”仪式。这种风俗实际上是出于对老人的一片爱心,符合群众的道德及传统观念,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重阳节日记篇九
《重阳节的作文》

重阳寄情,寄真情啊...

重阳节日记篇十
《重阳节的作文:重阳节杂谈》

重阳节的作文:重阳节杂谈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时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家访的日记

下一篇: 日记大全120字

最新成考报名

  • 最新护林员巡山日志【三篇】
  • 最新护林员巡山日志范文六篇
  • 最新护林员巡山日志范文(精选6篇)
  • 最新护林员巡山日志集合6篇
  • 最新护林员巡山日志范文(通用3篇)
  • 最新护林员巡山日志【3篇】
  • 物流实习工作日记
  • 欢乐的圣诞节英语日记